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3-08-26 01: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1、诸子百家

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许多学派和学术大师。他们对各种问题提出不

同的见解,即百家争鸣。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有 家、 家、 家和

家。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春秋时期的_________和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_。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春秋时期的 和战国时期的 。墨家的代表

人物是战国时期的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的 。

局面形成原因:

(1)经济上

(2)政治上

(3)阶级关系上

(4) 思想文化上

2、派别代表人物

A.儒家学派

⑴孔子: 学派创始人

主张:①思想核心: ,

这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

②教育上:创办 ,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历史地位:

①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 家、 家和

家;

②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发展为中国封

建社会的 思想;

③孔子思想对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在世界思想文化宝库中

占有重要地位

(2)孟子:

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 ”,提出“宽刑薄税”;

②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了“ ”的思想;

③伦理观上:提出“性 论”。

⑶荀子

主张:①提出“ ”和“ ”的命题。

②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③伦理观上:“性 论”

评价:荀子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B.道家学派

⑴老子: 学派创始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 的

哲学家。其哲学思想中包含着 思想。其倡导政治上

“ ”。

⑵庄子

主张:①从“ ”的观点出发,提出“ ”的人生

态度。

②主张人应顺从自然,天与人“ ”。

C.墨家学派的墨子

主张:①“ ”、“ ”,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②提倡“ ”,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

铺张浪费,主张“ ”、“ ”。

D.法家:韩非子

主张: 、 、 相结合,建立 的国家。

评价: E.兵家:孙武、孙膑

3.百家争鸣的意义:

①是中国历史上 。

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

的传统文化体系, 。(儒家思想孕育了传统文化

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

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③是 。

【难点突破】

1、概括一下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

2、问: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主要代表人物的哪些思想观点在建立和

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或值得借鉴的地方?

借鉴:

【大显身手】

1.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四处游说、讲学,他们的共同点是( )

A.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B .维护社会新秩序,倡导个性解放

C.追求社会安定,要求与民休息

D.主张实行法治,要求建立理性社会

2.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3.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

明他提倡( )

A. 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

B.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C. 因材施教,主张依对象而进行教学

D. 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

4.孔子“仁”的思想和孟子“仁政”的思想都重视 ( )

A.人的生存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平等

5.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其主张体现的是( )

A.人与社会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人与天感应的关系 D.人与自然的关系

6.孔子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其思想主张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仍具有

积极意义的是( )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10年山东卷)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8、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

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9、温总理2008年1月三次南下指挥抗雪灾工作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

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5月12日汶川地震后,温总理多次强调将救

人放在抗震救灾工作的第一位,以上体现了我国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先

哲中,第一次将民本地位、作用提高到高于君主的是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子

10.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

设计的台词应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11.(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3题)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

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2.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日五礼.二日六乐,三日五射,四日

五御(驭),五日六书,六日九数。”这一思想主张出自 (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13.《明史·太祖纪》记载:朱元璋读《孟子》,对某些语句不满,下令撤

去孔庙中孟子的牌位。孟子以下言论中,可能招致朱元璋不满的是 ( )

A.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4.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

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15.右图是韩非子“法、术、势”思想主张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是核心,是“术”和“势”的落脚点

B.“势”是核心,是“法”和“术”的出发点和归宿

C.“术”是核心,“法”和“势”为“术”服务

D.“法、术、势”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君主的权力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

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的社会观念、行为规范、

政治思想、法律制度等都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论语》

材料二: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

(1)“仁”在孔子学说中有何地位?(1分)

(2)在孔子看来,“礼”是指什么?(1分)

(3)孔子把“仁”与“礼”都具备的行为称之为什么?(1分)

(4)孟子对“仁”的理解较孔子有何差异?(2分)你是怎样理解孟子“仁者无敌”的思想?(2分)

(5)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仁”还寄寓着现代国人怎样的期盼?(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3e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