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作业doc

更新时间:2023-10-20 10: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外国文学作品导读 作 业

题 目: 就《复活》谈列夫托尔斯泰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中国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赵爱伦 学 号: 1703110406

就《复活》谈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说:“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题记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写的。在《复活》中,他把女主人公卡秋莎.卡丝洛娃定位全书的枢纽,她身上具有着下层人民的朴素,纯洁,和善良。然而她却被当时的社会肆意的蹂躏,一步一步的然后走向堕落。于此同时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一个过着穷奢极侈生活,但内心还潜藏着一颗追求正义种子的贵族。在卡秋莎.卡丝洛娃在被宣判的时候,内心的良知开始复活,开始拯救卡秋莎.卡丝洛娃。然后卡秋莎.卡丝洛娃也在聂赫留朵夫的拯救中开始慢慢的走出深渊,走向复活。虽然两人最终没能走到一起,但在思想上却一起走向了个光明。

从某总意义上来说《复活》不是一部单纯描绘个人悲欢离合的小说,而是一部再现1905年革命前夕俄国社会面貌的史诗。就其内容来说,卡秋莎.卡丝洛娃的冤案在全书所占篇幅并不大,然而列夫.托尔斯泰却借这个冤案,不断扩大揭露的范围:先是荒唐的法庭,再是黑暗的监狱,还有腐朽的上流社会,和黑幕重重的政府机构。然而与此同时,农村的广大农民却过着贫苦的生活,像卡秋莎.卡丝洛娃这样的贫苦人民还在受着压迫。所以在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的社会上俄国人民还处在水深火热中。他细致的向我们展现那段悲伤的历史,我们也就此认识了一个真实的俄国。

就《复活》这部小说中艺术特色,我们首先看到:该小说具有概括的广度,是一部史诗体小说。这部小说的艺术部魅力,不只在于再现宏观世界,而且在于刻画微观世界。他洞察人的内心的奥秘,他不隐讳心爱人物的缺点,也不窒息所揭露的人物心中闪现的微光。他不粉饰,不夸张,不理想化或漫画化,总是借助真实客观的描写,展示其本来面目,从而于平凡中见伟大。他描绘性格的发展和变化,风格很朴素。他力求最充分最确切地反映生活的真实或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卡秋莎.卡丝洛娃在认出聂赫留朵夫时并无破口大骂,而是自然露出媚笑,盘算着捞几个钱,乘监狱长不注意,抢过他手里的钱藏起来。当她被押到法庭时,她对路人轻蔑的目光满不在乎,但当一个卖煤的乡下人走到她身边画了个十字,送给她一个卢比时,她却脸红了,低下头。该细节在细微中让我们看到她纯洁的天性。由此可见列夫.托尔斯泰在行文中艺术手法的高超与精湛。

就列夫.托尔斯泰写《复活》的原因,我觉得是因为列夫.托尔斯泰有一颗博爱的心。他看到了社会的不合理,人民的疾苦。因此他要真实的表现当时社会的面貌,对不合理社会现象进行揭露。尽管他不改变现状,但他也要尽自己的力量为苦难的人们呐喊。让更多的人们制度的不合理,最终帮助人们得到幸福。

在写作过程中列夫.托尔斯坚持严谨的文学与现实相结合的态度----无论是在取材还是环境描写上。《复活》取材是来自当时生活中的真实的事件:年轻的陪审员认出了曾经被他糟蹋,后来走向堕落的姑娘,为赎罪他想娶姑娘为妻,但结果是婚礼前期姑娘竟的风寒而死了。在《复活》场景的描写中,列夫.托尔斯泰花费了大量心血,他为此特意参观了莫斯科和外省的许多监狱,上法庭听审判,接触囚犯,律师,法官,狱吏等各种人物,深入农村调查农民生活,还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六年里,他先后写出三份草稿。他和所有人一样希望最后男女主人公幸福的在一起,但最后他觉得这样写不符合真实的生活,而纯属个人意愿。他坚持了他自己的创作信条:“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全在于他不是找他希望看到的样子看事物。”一句话,艺术家不能撒谎。最终他在《复活》坚持了他的信条。

在《复活》中列夫.托尔斯泰以卡秋莎.卡丝洛娃的“宁可忍受他人对自己的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的为人之道,歌颂了朴素,善良,纯真。但即使是这样善良的人,却依然在遭受着社会给她的苦难。也揭露了黑暗的沙皇帝国。反应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人民命运。

这种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人们精神上的觉醒。

谈起列夫·托尔斯泰,我的脑子里总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形象: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还有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这是初中课文里对他的描述。而我时常想象着的是他那能洞察一切的双眼,似乎能看到人的灵魂深处。或许正因为这样,他才成为了19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

就其写作经历,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早期作品:早期(1851~1862)这是他的探索、实验和成长的时期。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的托尔斯泰才华的两个特点:“心灵的辩证法”(即写心理的过程)和道德感情的纯洁。中期作品:中期(1863~1880) 这是托尔斯泰才华得到充分发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时期,也是思想上发生激烈矛盾、紧张探索、蕴酿转变的时期。晚期作品:晚期(1881~1910)这时期总的倾向是:一方面揭露当代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另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新认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最终走向了他人生的高峰,也是思想的高峰。

就其作品成就,主要有三大著作:《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其中《战争与和平》作品中心主题是俄国贵族的命运和前途。而《复活》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不过,作品的后面部分,渐渐突出了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在《安娜·卡列尼娜》则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其主要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并揭示社会现实,来源于现实,并反作用于现实。

列夫·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的顶峰之一,可以说他对后世的影响巨大。他的文学传不仅统被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而且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列夫·托尔斯泰成为当时欧美的“俄国热”的主要对象。80至90年代法、英等国最早论述他的评论家,都承认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对自己国家文学的振兴作用。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长的进步作家法朗士、罗曼·罗兰、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德莱塞、伯纳·萧、高尔斯华绥以及其他欧美作家和亚洲作家都受到他的熏陶。由此可见列夫·托尔斯泰给世界创作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我觉得一个知识分子的作品应当真正反应社会生活师,能够在精神上给人们启迪。让人们能真正的认识这个社会,从而在认识的基础上能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列夫·托尔斯泰做到了。他用他的笔给了无数人以启示,给了俄国以未来。这才是历史的使命,是文人的使命。作为一个将来很有可能走上文学道路的未来文人,我觉得列夫·托尔斯泰的精神追求,以及他对待写作的态度,将会成为我一笔巨大的财富--”用心去写,事实求是的写。” 谢谢老师批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3b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