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杭州湾地区城镇群开发空间战略规划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03 21: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汇 报 材 料

1.规划的背景、目的与作用

一、规划背景

1.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与全球城市体系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经济市场化,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融合的程度不断提高,对沿海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提出新的定位。

随着全球化影响的日益加深,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已进一步演变成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措施,区域城市化发展在空间上促使单一城市向群体城市转型。

(2)新科技革命与信息化社会的来临

新科技革命正影响着全球的产业分工格局,推动着经济、社会的转型。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城市职能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其在信息网络节点中所处的区位,城市竞争力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其占有、处理与支配信息的能力。

(3)全球城市体系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的重心是一批国际化的大都市带。大都市带在一定区域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大都市带是一个高度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地域。

2.“长三角”:正在崛起的世界第六个大都市带

(1)继美国的波士华士、日本的东海岸、英国的伦敦——曼彻斯特、西北欧大都市带及美加五湖大都市带后,中国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列为全球第六个即将兴起的大都市带。

(2)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和舟山共15个城市,土地面积9.9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8300万人。

(3)对“长三角”南翼都市区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上海大都市区,第二层次是杭州、宁波大都市区,第三层次是嘉兴、湖州、绍兴、舟山都市

- 1 -

区。

整个“长三角”南翼,跨杭州湾南北分布,随杭州湾大桥建设而趋向一体化,推动杭州湾地区进入了一个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大建设时期,成为新时期浙江发展的新兴地区和浙江省的“杭州湾经济区”。

3.接轨上海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作为新兴大都市带,“长三角”在世界经济与城市格局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上海的“世界城市”功能与“长三角”承担全球产业分工的制造业及其他产业基地功能。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长三角”各市与“上海一日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环杭州湾地区,随着跨杭州湾通道建设而日益融入“上海一日经济圈”。

二、规划的目的与作用

1.落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发挥八大优势、推进八大举措”的战略决策,对“强县经济”与“块状经济”所推动的城市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进行空间上的统筹协调。

2.深化完善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明确环杭州湾地区作为我省新型工业化的龙头与重点,研究发展中的城市功能与产业定位,构筑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总体框架。

3.对浙江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基地进行空间上的重组与功能上的衔接,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逐步解决环杭州湾地区的“三农”问题。

4.综合协调环杭州湾地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明确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布局,落实一批跨行政区域的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通道。

5.划定区域性绿线,明确限制开发的地域,构建环杭州地区生态空间网络体系。

6.合理配置土地、水、海洋等资源,建立紧缺和稀缺资源的战略储备,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遗存资源,确保区域可持续发展。

7.提出实施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战略规划的相关公共政策与实施措施,强化规划综合协调功能。

通过本规划,力争从宏观层面解决环杭州湾地区的发展方向问题,进一步确立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规划的实施创造条件。

- 2 -

2.规划范围、期限、原则与目标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和舟山六市行政区域范围,现有人口2303.78万人,土地面积约4.54万平方千米。

规划第一层面研究为杭州湾区域层面,即六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范围;第二层面研究为次区域层面,进行城市群空间与新区开发的地域协调。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重点对2003年~2010年、2011年~2020年及2020年以后的期限进行规划研究。

三、规划原则

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为指导思想,确定以下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有限开发。

以空间布局框架为载体,对三次产业、基础设施、人口分布等进行综合部署,以资源与环境容量为基础,充分考虑区域承载力与合理的资源开发,实现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有限开发。

2.市场导向,整合提升。

健全区域产业发展与要素流动的市场机制,以效率为导向,加强环杭州湾地区城市、产业在空间布局上的重组,整合优势资源开发,提升城市地位,促进产业升级。

3.优化配置,保护资源。

优化环杭州湾地区土地、水、海洋、能源等自然环境资源的配制,以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的提高为目标,保护好区域内的不可再生资源。

4.生态为先,持续发展。

作为建设生态省的重点地区,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发展强调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以区域生态保护为先导,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整体。

- 3 -

四、规划目标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导向,加快推进环杭州湾地区的城市化、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步伐,将环杭州湾地区建成功能完善、协调发展、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地域,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成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国际都市带的有机组成部分;浙江省接轨上海的前沿和对外开放的平台;先进制造业的载体;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区。

- 4 -

3.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总体框架

一、可供选择的发展空间与城市群空间发展方向

1.环杭州湾地区西部、南部均为山区、半山区,是钱塘江、曹娥江、甬江、东西苕溪等流域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环杭州湾地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与生态涵养区,在未来发展中,其生态与环境的战略功能特别突出,不宜作为城市与一般制造业的扩展地区。

2.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环杭州湾地区历史上的围垦过程紧密相关,杭州湾沿海标准海塘建设提高了该区域的用地条件;在该区域中心城市地价结构变化中具有地价低、容量高、拆迁少等多种优势,成为诱导区域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3.针对环杭州湾地区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资源有限的现实,以中心城市发展为重点,优先选择“依托型”城市新区。依托现有城市发展城市新区,适度发展“临水型”空间,有限开发杭州湾沿岸、舟山群岛近海海域、环太湖沿岸及环杭州湾地区的钱塘江、曹娥江等江河流域内生态敏感度较高的地区,适当开发稳定型滩涂,适量进行滨水围垦工程,保护区域自然生态;严禁发展破坏生态环境、散小型的新区空间。

4.应该看到,环杭州湾滨海区域同时存在近海湿地环境、与城市交通通达性较差、基础设施配套薄弱、地势低洼、工程地质环境不利等诸多限制条件,应在城市未来发展中进行合理的用地评价、工程可行性评估与环境生态评估。

二、城市规模体系导向

环杭州湾地区的城镇发展设想至2020年,杭州、宁波、嘉兴、绍兴、湖州和舟山形成六个都市区,湖州、舟山均上升为大城市,另外再培育10个大城市以及一批中等城市与小城市。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32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