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九章第三节强化练习

更新时间:2024-05-06 00: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九章第三节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述不正确的是

( )

解析:A中未成键的一对电子未画出。 答案:A

2.苯甲酸(C6H5COOH)和化工生产中合成的山梨酸(CH3—CH===CH—CH===CH—COOH)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物质中只能与其中一种酸发生反应的是 ( )

A.金属钠 B.氢氧化钠 C.溴水 D.乙醇

解析:本题的陷阱是题中提示这是两种酸,这样就把思维引向了酸,而忽视了其他的官能团。显然,本题应从两种物质不同的官能团上来找其性质的差异。

答案:C

3.把质量为m g的铜丝灼烧变黑,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使铜丝变红,而且质量仍为m g的是 ( )

A.稀H2SO4 B.C2H5OH C.稀HNO3 D.CO

解析:铜丝变黑发生2Cu+O2=====2CuO。对照A、C,CuO溶于酸生成Cu2+(稀HNO3

还可与Cu继续反应),铜丝质量减小;而B中CH3CH2OH+CuO――→

+Cu+

H2O;D中CuO+CO=====Cu+CO2。 答案:BD 4.(2008·敦煌)中小学生经常使用的修正液中往往含有某种易挥发的有毒溶剂,应尽量减小或避免使用,这种溶剂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乙醇 B.三氯乙烷 C.乙酸 D.水

解析:该题可用排除法求得答案,因为题干中告诉我们修正液是有毒的,而选项中的“水”肯定无毒,至于“乙醇”和“乙酸”则可以作为饮用品和厨房调料,所以这两者在一定的量之内也是无毒的。

答案:B 5.(2008·山东日照)一运输队从海南向山东长途贩运香蕉、椰子、柑橘等热带水果,装完水果后,又在每个小果篓上方放置一包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然后再封装水果篓盖。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高锰酸钾溶液 ( )

A.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B.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D.发挥强氧化性,催熟水果 解析:该题考查了乙烯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及乙烯的催熟作用。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与乙烯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了水果篓中乙烯的浓度,因此放入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防止水果早熟而腐烂。

答案:C 6.(2008·东莞)将等物质的量的四块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加入到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后铜片的质量减小的是 ( )

A.硝酸 B.乙醇 C.乙醛 D.石灰水

解析:铜被硝酸氧化,铜是使乙醇氧化为乙醛的催化剂,所以插入乙醇中质量不变。 答案:A 7.(2008·志宏中学)酯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香蕉、梨等水果中。某实验小组从梨中分离出一种酯,然后将分离出的酯水解,得到了乙酸和另一种化学式为C6H13OH的物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C6H13OH分子中含有羟基

B.C6H13OH可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C.实验小组分离出的酯可表示为CH3COOC6H13 D.不需要催化剂,这种酯在水中加热即可大量水解 解析:酯的水解需要催化剂,而且是可逆反应。 答案:D 8.(2008·珠海)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乙醇、⑤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试根据巴豆酸的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 ( )

A.只有②④⑤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巴豆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够与HCl、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也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具有羧基,能够与醇发生酯化反应,也能与纯碱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D 9.(2009·上海市高三十四校联考)在有机反应中会出现CH+3、(CH3)2CH+等中间体,(CH3)2CH+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可得到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 )

A.C3H8O B.C2H6O C. D.CH2CH3CH2—OH 【答案】 C 10.(2009·安徽)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下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 )

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 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

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羧基

解析: 答案:A 11.(2009·全国卷I)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稀烃的混合物,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

则碳的质量分数是 ( )

(1-a)3A. B.a

74612C.(1-a) D.(1-a) 713解析:乙酸可改写为(CH2)2·O2,单稀烃的实验式为CH2,则混合物可视为(CH2)n·O2,则

126

碳的质量分数为:(1-a)×=(1-a)。

147

答案:C 12.(2009·全国卷Ⅱ)

1 mol

NaOH的物质的量为

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的

( )

A.5 mol B.4 mol C.3 mol D.2 mol

解析:若1 mol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3 mol酚羟基,2 mol—COOH,则可消耗5 mol NaOH。

答案:A 13.(2009·广东)磷钨酸H3PW12O40等杂多酸可代替浓硫酸用于乙酸乙酯的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H3PW12O40在该酯化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B.杂多酸盐Na2HPW12O40与Na3PW12O40都是强电解质

C.H3PW12O40、KH2PW12O40与Na3PW12O40含有相同的原子团 D.硅钨酸H4SiW12O40也是一种杂多酸,其中W的化合价为+8

解析:H3PW12O40为共价化合物,KH2PW12O40和Na2HPW12O40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存在的原子团即为分子,离子化合物中的原子团为阴、阳离子,因此,三种物质中的原子团不相同;硅钨酸中W显+6价,故C、D两个选项错误。

答案:CD 14.(2008·宁夏高考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 解析:皂化反应是油脂(酯)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较彻底)。 答案:D 15.(2008·江苏高考题)某有机样品3.1 g完全燃烧,燃烧后的混合物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共增重7.1 g,经过滤得到10 g沉淀。该有机样品可能是 ( )

A.乙二醇 B.乙醇 C.乙醛 D.甲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 解析:设有机物为CaHbOc(c≥0),由CaHbOc――→CO2+H2O,CO2~CaCO3可得n(CO2)=0.1 mol;石灰水增重Δm=m(CO2)+m(H2O),则m(H2O)=7.1 g-4.4 g=2.7 g,即n(H2O)=0.15 mol;有机物中m(C)=0.1×12=1.2 g,m(H)=0.15×2×1=0.3 g,所以m(O)=1.6 g,其实验式为CH3O。

答案:AD 16.(2008·上海高考题)植物及其废弃物可制成乙醇燃料,下列关于乙醇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它是一种再生能源 B.乙醇易燃烧,污染小

C.乙醇只能在实验室内作燃料 D.粮食作物是制乙醇的重要原料

O2

解析:乙醇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燃料。 答案:C 17.(2008·山东高考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D.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C—C键

解析:植物油属于酯(含氧元素),乙醇可被氧化成乙醛,乙醛再氧化成乙酸;石油分馏只能得到饱和烃;含5个C原子的烃若成环最多可形成5个C—C键()。

答案:B

18.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C2H5OH ②CH3COOH(aq) ③NaOH(aq)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9.某有机物A(C4H6O5)广泛存在于许多水果内,尤其以苹果、葡萄、西瓜、山楂为多。该化合物具有如下性质:

①在25°C时,电离常数K1=3.99×10-4,K2=5.5×10-6;

②A+RCOOH(或ROH)――→有香味的产物;

△浓H2SO4

足量的钠

③1 mol A――→慢慢产生1.5 mol气体;

④A在一定温度下的脱水产物(不是环状化合物)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试回答:

(1)根据以上信息,对A的结构可作出的判断是________。 A.肯定碳碳双键 B.有两个羧基 C.肯定有羟基

D.有—COOR官能团

(2)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不含—CH3)为________。 (3)A的一个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是________。

20.化合物A最早发现于酸牛奶中,它是人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体,可由马铃薯、玉米、淀粉等发酵制得,A的钙盐是人们喜爱的补钙剂之一。A在某种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氧化,其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在浓硫酸存在下,A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

试写出:

(1)化合物A、B、D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E________,A→F________。 (3)反应类型:A→E________,A→F________。

(3)消去反应 酯化(或取代)反应

21.图甲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快速实验装置。实验前先将铜丝1处理成下端弯曲的一小圆环,并用铁锤击成带小孔的小匙;将铜丝2一端弯曲成螺旋状。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Ⅰ中先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 (2)操作铜丝2的方法是__________。

(3)实验现象:Ⅰ中__________;Ⅱ中__________。

(4)这样处理铜丝1的优点是__________;这样处理铜丝2的目的是__________。

(5)某学生把图甲改成图乙,容器内加有某液体X,稍加热,铜丝的操作方法同铜丝2。若发现铜丝由黑变红,则液体X可能是__________。

答案:(1)稀盐酸或稀H2SO4

(2)在Ⅰ中开始产生H2后,将铜丝2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再迅速伸至Ⅱ中 (3)Zn粒不断溶解,产生气泡 红热的铜丝由黑色变紫红色

(4)形成铜锌原电池,产生H2的速率快,实验完毕时可将铜丝向上提起,反应随即停止(类似于启普发生器)铜丝2弯曲成螺旋状是为了提高铜丝局部的温度,以利于氧化铜在H2中持续、快速地被还原

(5)乙醇、浓氨水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32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