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简明中国古代史
更新时间:2023-08-09 06: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单选题。(共30道试题,每题2分)
1、原始群后期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B)
A.乱婚时期
B.血缘婚
C.对偶婚
D.族外婚
2、南朝四个政权依次是(C)
A.宋梁齐陈
B.宋陈齐梁
C.宋齐梁陈
D.陈宋齐梁
3、我国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类是(B)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丁村人
D.长阳人
4、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方面实行了(A)
A.均田制
B.屯田制
C.占田制
D.井田制
5、商朝的建立者是(C)
A.契
B.盘庚
C.汤
D.纣
6、我国现已发现的距今17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是(D)
A.蓝田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元谋人
7、“三家分晋”的“三家”是指(C)
A.赵、魏、秦
B.齐、魏、赵
C.韩、赵、魏
D.楚、赵、燕
8、弭兵之盟的发起国是(A)
A.宋国
B.齐国
C.晋国
D.楚国
9、决定“天下三分”的重要战役是(B)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夷陵之战
D.官渡之战
10、西周朝的建立者是(C)
A.周文王
B.周公
C.周武王
D.周平王
11、周平王迁都雒邑后的周,史称(A)
A.东周
B.后周
C.北周
D.西周
12、我国历史上“围魏救赵”的著名战例是(D)
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桂陵之战
13、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历史是(B)
A.《资治通鉴》
B.《春秋》
C.《史记》
D.《汉书》
14、北魏贾思勰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是(C)
A.《农书》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农桑辑要》
15、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使中国重归统一的是(C)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16、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是(A)
A.河姆渡文化
B.仰韶文化
C.龙山文化
D.大汶口文化
17、秦朝作为规范化文字推行于全国的是(D)
A.金文
B.楷书
C.隶书
D.小篆
18、我国属于原始群前期的人类是(A)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丁村人
D.长阳人
19、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B)
A.秦穆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宋襄公
20、春秋时期修筑的水利工程是(A)
A.邗沟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灵渠
21、三国时期,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是(C)
A.曹操
B.刘备
C.曹丕
D.孙权
22、东晋时期,率军三次北伐的将领是(B)
A.谢玄
B.桓温
C.祖逖
D.谢安
23、西晋的诸侯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展开了长达16年的混战,史称(C)
A.七国之乱
B.安史之乱
C.八王之乱
D.三藩之乱
24、曹操为解决军粮问题,招募流亡农民,实行(D)
A.占田制
B.井田制
C.均田制
D.屯田制
25、在牧野一战中大败而死的是(C)
A.武王
B.桀
C.纣
D.幽王
26、战国时期,在魏国进行改革并制定《法经》以维持社会秩序的是(A)
A.李悝
B.商鞅
C.吴起
D.申不害
27、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使南北对峙局面长期延续的重要战役是(A)
A.淝水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夷陵之战
28、秦在进军岭南时,为了转运粮饷,修筑了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C)
A.永济渠
B.邗沟
C.灵渠
D.北渠
29、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为推翻秦王朝统治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D)
A.长平之战
B.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
D.巨鹿之战
30、废除“禅让制”,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是(A)
A.启
B.禹
C.益
D.汤
多选题。(共15道试题,每题2分)
1、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有(CD)
A.邗沟
B.灵渠
C.都江堰
D.郑国渠
2、我国已经发现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有(ABC)
A.齐家文化
B.龙山文化
C.大汶口文化
D.河姆渡文化
3、两汉时期产生的重要史学著作有(BC)
A.《论衡》
B.《史记》
C.《汉书》
D.《春秋》
4、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汉开始积极经营西域,在乌垒城先后设置了(AB)
A.使者校尉
B.西域都护
C.安西都护
D.北庭都护
5、西晋户调式的内容即(ABD)
A.占田制
B.户调制
C.九品混通
D.品官占田荫客制
6、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ABC)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夷陵之战
D.淝水之战
7、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ABD)
A.孔子
B.荀子
C.庄子
D.孟子
8、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有(AB)
A.王田奴婢政策
B.五均六筦
C.方田均税
D.算缗告缗
9、我国已经发现的属于原始群后期的古人类化石有(BCD)
A.蓝田人
B.马坝人
C.丁村人
D.长阳人
10、魏晋南北朝,南朝包括几个王朝(ABCD)
A.梁
B.宋
C.陈
D.齐
11、秦朝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ABC)
A.丞相
B.太尉
C.御士大夫
D.刺史
12、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的三长制。三长是(ACD)
A.邻长
B.保长
C.里长
D.党长
13、祖冲之在科技方面的重要贡献是(CD)
A.著《九章算术》
B.撰《九章算术注》
C.求出圆周率的值在小数点后第七位
D.编制《大明历》
14、“三传”指的是(BCD)
A.《春秋》
B.《左传》
C.《穀梁传》
D.《公羊传》
15、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AD)
A.半坡村遗址
B.山顶洞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姜寨遗址
判断题。(共5道试题,每题2分)
1、《五经》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主要经典(正确)
正确
错误
2、春秋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为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正确) 正确
错误
3、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代表性文化有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错误)
正确
错误
4、北京人身体各部分进化并不平衡,四肢进化比较快,头部比较落后。(正确)
正确
错误
5、原始群后期人类已禁止不同辈分之间通婚,婚姻只能在同辈分之间进行,成为“血缘群婚”。(正确)
正确
错误
一、名词解释
1. 原始群
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社会的低级阶段。这种组织形式是和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低的状况相适应的。当时人类过着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私有财产、一律平等的生活。
1.山顶洞人(本科)
是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发现的,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的作用,按母系血统确立亲属关系。过着以渔猎和采集为主的生活,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经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
2.仰韶文化(专科)
仰韶文化距今六千多年,属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文化,这类文化因为首先在河南仰韶村发现,因以为命。仰韶文化的分布区域广泛,遍布于黄河中上游各省,以手制精致的彩绘陶器和磨制石器为其主要文化特点。
3. 盘庚
从商汤到阳甲,中原地区水灾屡有,国都一再迁徙,开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迁至殷后,国力强盛。
3.禅让时代(本科)
在尧、舜、禹的时期,历史上称为“禅让时代”,即“军事民主制时期”。尧年老时,选择舜为继承人,经部落议事会同意,传位于舜,后来舜同样传位于禹。这种职位禅让的做法是氏族公社选举制的传统。“禅让时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时期。
4. 甲骨文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是在殷墟发掘。内容多为占卜之用,故也称卜辞。它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二、简答题
1. 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特征。
母系氏族公社的特征是:妇女在氏族公社中占据支配地位,世系从母系计算,实行公有制,财产由母系继承。婚姻形态由血缘婚发展为族外婚,最后又发展为对偶婚。这种状况是由妇女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以及群婚制下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情况决定的。
父系氏族公社的特征是:男子代替了妇女在氏族中的支配地位,世袭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婚姻形态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这种情况,是由男女在生产、生活中地位的变化决定的。
2.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商统治阶级十分残暴,经常大规模采用人祭和人殉。纣王时,大修宫室,作酒池肉林,又连年征战,社会矛盾激化。西方的周族乘机伐商,牧野一战,纣王兵败自焚,导致商朝灭亡。
三、问答题
1. 家庭、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原因
一、私有制产生的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应用),个体劳动代替了共同劳动,生产资料就由原来的氏族公有逐渐转变为个体家庭私有,私有制产生了。
二、阶级产生的原因: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私有制,在私有制残剩的过程中,氏族首领凭借其特殊地位侵吞公共财产首先富裕成为氏族贵族,他们为过寄生生活,战俘和还不起债的氏族成员就成为他们榨取的对象,于是氏族贵族就成为奴隶主,战俘和还不起债务的氏族成员就成为奴隶,两大阶级也就形成了。
三、国家如何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发展,形成了奴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他们之间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奴隶主的残酷压榨和剥削必然激起奴隶们的反抗斗争,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就需要建立一套暴力机构,包括军队、法庭、监狱、警察等,这种阶级统治的工具就是奴隶制国家。
2.中国古代文字的创造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本科)
甲骨文,又称卜骨,是商人用来占卜之用,主要指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晚期(公元前14一公元前11世纪)王室占卜记事用的龟甲和兽骨,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文献记录,甲骨文的内容非常广泛,明确记载了商王室的活动和当时的经济、社会、生活等情况。如祭祀、年成、战争等。甲骨文的出土,使商代的历史成为信史,把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推了几百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记载了3000多年前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资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国人暴动(专科)
“国人”是指居住国都内的人的统称,多是平民,身份较高,至公元前841年,国人发动暴动,反对周厉王。厉王逃到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朝政由周公、召公等代理,史称称为“共和行政”。
1. 初税亩(本科)
春秋(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的一次赋税制度改革。内容是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意义: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度,加速了井田制的崩溃。
2. 李悝改革
李悝是我国古代法家的创始人,于公元前四百年左右被魏文侯任用为相,在魏国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有:削弱世卿世禄制度,选贤任能;“尽地力”“善平籴”;制定《法经》。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3. 五经
是《诗》、《书》、《易》、《礼》、《春秋》五部书的合称。这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儒家的主要经典。《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书经》是我国最早的部文集。《易经》是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礼》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礼仪制度的汇编。《春秋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4.昭君出塞
昭君名王嫱,字昭君,是汉元帝时的宫女。汉元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投降汉朝,要求与汉和亲,汉元帝以昭君嫁之。汉、匈从此友好相处,40多年间未发生战争。
二、简答题
1.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背景: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国。贵族保守势力强大,争权夺利,国力薄弱。秦孝公在位时,决心彻底改革,于是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主要内容有:
政治方面:制定二十级爵,即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位的人中选用。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县设立令以主县政,设丞以辅佐县令,设尉以掌军事。实行什伍制度,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
经济方面:废井田,开阡陌,即在全国内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准许民间买卖土地。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社会方面:主要是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
意义:这次变法促使秦国的国势持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 试述秦朝的政治制度。(专科)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时创立了封建地主阶级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自中央到地方由三个环
节构成:
(1)皇帝制:秦王政决定称为“皇帝”从此“皇帝”一词就成为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的尊号。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或意志办事。军权也集中到皇帝手中。
(2)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中央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并处理庶政。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九卿有奉常、郎中令、卫尉等。九卿之外,还有列卿,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
(3)郡县制: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彻底废除“封诸侯,建藩卫”制度,在全国范围普遍实行郡县制度。
2.秦统一中国的原因(本科)
需要统一的原因:
(1)经济的发展需求统一。
(2)人民渴望统一。
(3)民族融合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秦统一的原因:
(1)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2)“连横”“远交近攻”等策略的运用都很得当。
(3)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三、问答题
1.汉武帝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结果如何?
政治方面:
1、在中央建立中朝,又叫内朝。由皇帝的亲信尚书令、侍中、给侍中、常侍等在宫廷中参与决策。原来以丞相为首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成为外朝,只是执行机构,丞相的权力得到削弱。
2、设置刺史。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州,各设刺史一名,以监察地方官吏和强宗豪右,又设司吏校尉,监察京师白官。
3、实行“推恩令”和“附益之法”,分割诸侯王的疆土,不许诸侯王招纳宾客,限制他们政治势力的发展。
4、严刑峻法,重用酷吏,加强对贵族、官僚、豪强势力的控制和打击。
军事方面:
于征兵制之外,开始设置职业兵,先后组建了侍从皇帝的期门军、羽林军、羽林孤儿三支侍从军,又招募了一支警卫首都的禁军,即八校尉。
财政方面措施有:
1、改革币制。废除旧币,行用五铢钱,由国家统一制造。
2、统一盐铁。收盐、铁、酒归国营。
3、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由国家经营部分物产的运输和贩卖,平抑物价。
4、实行算缗、告缗政策。征收工商业者的财产税,鼓励揭发隐瞒财产不报者。
思想方面: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来统一人们的政治和道德思想,加强思想控制。
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九品中正制
曹魏(丕)推行的选官制度。就是中央的一些官员兼任本州郡的中正官,负责访察本州郡的士人,按照才能和品行分为九个等级,分别授予一定的官职。它起初的确选拔到一定数量人才,但后来却演变为腐朽的士族制度。
2.开元之治
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唐玄宗在开元年间,励精图治,能够任用贤能,进行一些改革。这个时期,政局比较稳定,经济继续发展,唐朝进入鼎盛时期,被称为“开元之治”。
3.《通典》
唐代杜佑所著。是我国第一部政书,以记载典章制度为主。记事上起黄帝,下迄唐代宗时。对每一个制度的记载比较详细,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并开创了典章制度专史的编纂方法。
4. 租庸调
唐前期的主要赋役制度。按丁征收,每丁每年纳粟二石,称为租;纳绢、绵若干或布、麻若干,称为调。每丁每年服徭役一定时间,如不服役,则折纳绢或布称为庸。它把以庸代役加以推广并制度化,还规定了役期的最高限度,使农民有较多的时间从事生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简答题
1.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本科)
北魏教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1)整顿吏治。推行“班禄”,惩治贪官污吏。(2)实行三长制,代替宗主督护制,加强中央集权。(3)颁布均田令。(4)实行定额租税的户调制;(5)迁都洛阳,加强对中原的控制。(6)实行汉化政策:穿汉服、讲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
意义: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加快了北方民族的融合过程。
2. 隋在统一全国前后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制的?(专科)
隋的统一,隋文帝即位后着手改革,维新朝政。
(1)三省六部制。在中央机构方面,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就是内史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草拟政令、审核政令和执行政令;六部是吏部、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管理官吏考核任免、户籍财政、礼仪科举、军政、刑法、工程营造等事务。六部长官都叫尚书,归尚书省管辖。
(2)州县制。地方的行政机构,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还加强对地方官的考核,规定九
品以上的地方官由中央任免。
(3)改革府兵制。将军户编为民户,户籍改属州县管理,和一般民户一样按均田令分得土地,从事生产。从此,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起来,由原来的兵民分离制度成为兵农全一,寓兵于农的制度。
(4)创立了科举制。隋文帝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地方州、县学每年推选优秀生到朝廷进行考试,根据成绩录用。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科举即分科取士,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影响:防止豪强地主把持政治大权,为庶族地主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政权的政治基础。
(5)编制《开皇律》。
三、问答题
1.试述唐朝三省六部制
唐代的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其长官为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六部即尚书省下属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掌管官吏的考核任免、户口和赋税、礼仪制度、军政、法律、刑狱、水陆工程等。各部长官为尚书。三省分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职司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能,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 《资治通鉴》
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领导完成的一部杰出的编年体通史专著。全书共294卷,记事上起战国,下迄五代。取材严谨,考证精审,史料丰富,可靠性很大,具有极高的价值。它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编年体史籍的写作。其特点是略于经济、文化,有些观点较保守。
2. 郑和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率领船队出使西洋。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经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再经印度半岛到波斯湾,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途经30多个国家。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3. 郑成功: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在抗清斗争中,屡败清军。1661年,率大军渡海,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他在台湾设官府,兴办学校,招民垦荒,大兴屯田,进一步发展台湾。
4. 《农政全书》(本科)
明代徐光启所著,是对前人的农书和有关农业的文献是总结,征引的古代农学文献就有225种之多,包括农政思想和农业技术两大方面,而农政思想占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徐光启的农政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垦荒和开发水利的方法来发展北方的农业生产。要重视备荒、救荒等荒政。在农业技术方面,破除了中国古代农学中的“唯风土论”思想;进一步提高了南方的旱作技术;推广甘薯种植,总结栽培经验;总结蝗虫灾害的发生规律和治蝗的方法。
4. 《四库全书》
清朝乾隆年间,政府令纪昀等编辑《四库全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共收书3400多种,它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二、简答题
1.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失败原因。
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主要表现在:
(1)在政治方面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2)在社会方面的土地高度集中和赋役苛重,促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主要内容分为“理财”和“整军”两大类。
理财:
(1)均输法。
(2)青苗法。
(3)农田水利法。
(4)免役法。
(5)市易法。
(6)方田均税法。
整军:
(1)将兵法。
(2)保甲法。
(3)保马法。
(4)军器监。
失败原因:由于新法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反对派过于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变法不可能牺牲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去改善广大农民的处境,所以新法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变法运动只是少数人依靠一时的权势在活动,一旦权势失去,变法就随之而失败。
2.明代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是及其意义(本科)
主要内容:
(1)一概征银,田赋和力役都折银征收。这样取消了力役,由政府雇人充役。
(2)把一部分力役摊入田赋征收。把过去按户按丁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3)归并和简化征收项目,统一编派。把过去对各州县征收的夏税、秋粮、里甲、均徭、杂役以及加派的贡纳等项统统折成银两,合并为一个总数,一部分按丁摊派,一部分按田赋摊派。(4)赋役的征收解运,由过去的民收民解(即由里甲办理),改为官收官解(即由地方政府办理)。
意义:
一条鞭法以赋税折银和徭役改为代役银的形式出现,这是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
一条鞭法的施行只是使一般商人的负担减轻了,因为过去按户、丁派役是按资产定,现在按地、丁派役,更多地转入地产。而那些少地无地的农民的负担却加重了。既量地又计丁,丁银仍然很重,特别是北方,在商品经济不发达地区,无银可纳;在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则多遭受高利贷和商业资本的剥削。
3. 北宋初年怎样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果如何?(本科)
答: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政治制度:
中央:把原来集政权、财权、军权于一身的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宰执、枢密使、三司使互相牵制。同时监察系统方面增设谏院,置谏官,弹劾宰执、大臣,使相权进一步受到牵制,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地方:通过监司控制地方上的行政、军政、财政、司法,督责地方官吏;又通过通判限制、分割知州的权力。削弱节度使的权力,规定州的长官必须用文臣,而加强对地方控制。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作用制度,即“官、职、差遣”制度。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
(2)军事制度:通过“杯酒释兵权”把总领禁军的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实行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防止武官将领权力过大。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原则部署兵力,保证中央对地方的军事优势。
(3)财政与法律:建立由中央控制的财政制度,削弱地方政府的财政。严格法制,大权基本收归中央。
结果: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由于权力的过分集中,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为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10、略述"淝水之战"前秦失败、东晋胜利的主要原因及这次战争的历史意义。
在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是由于前秦内部民族复杂,矛盾重重;南侵是不义战争,士族和人民不支持;军事上,苻坚等骄傲自满,缺乏周密计划,指挥不当。
东晋胜利是由于在强兵压境之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有所缓和,"上下同心";抵抗前秦的北府兵训练有素,有恢复中原、保卫江南免受战乱的思想和要求;作战中将士用命,指挥得当。
东晋这次战争的胜利,进一步稳定了在南方的统治。由于东晋无力恢复中原,于是南北对峙的局面长期延续下来,南方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正在阅读:
旅游简明中国古代史08-09
专升本《通信原理》_试卷_答案08-07
盂城驿讲解词10-01
数学建模论文写作规范03-08
经济生活会考题电子版 - 图文03-10
团结的蚂蚁作文400字07-16
全国各大高校辅导员笔试、面试题目汇总11-05
包装世界第二章题库01-22
孝敬父母作文300字02-04
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06-2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古代史
- 简明
- 中国
-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