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更新时间:2024-04-01 22: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1. 教学内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加减法估算。 2. 教学目标:

[1]掌握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 课时划分:4课时

[在教材上这一部分的内容只安排了3课时,根据我个人的想法安排了4课时的内容。我认为这一部分的练习量比较的足,教材安排了练习五和练习六两个练习,恐怕只安排3课时会来不及。这仅仅只代表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方案一:

(1) 连加、连减[P26、27、29、30](包括例1、例2、做一做、练习五的第1、2[前

两题]、3题)

(2) 加减混合[P28、29、30](包括例3、做一做、练习五的第4、5、6题。) (3) 练习课(练习五的第7、8、9题,聪明题和增加适当相应的练习题。) (4) 加减法估算[P31、32](包括例4、做一做、练习六) 方案二:

(1)连加[P26、29、30](包括例1、做一做、练习五第1、3、9题)

(2)连减[P27、29、30](包括例2、做一做、练习五第2、4[部分]、6题和聪明题) (3)加减混合[P28、29、30](包括例3、做一做、练习五第5、7、8题和剩余的各题。) (4)加减法估算[P31、32](包括例4、做一做、练习六) 4.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连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的计算方法。 (2) 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的式题。

(3)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耐心、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笔算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注意点: ★教学例1:

(1)注意在计算教学连加的同时结合情景图(即应用题)的教学,要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教学笔算计算。同时,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2)注意笔算连加、连减式题计算方法掌握的多样性。例1中介绍了两种计算方法:一、可以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二、也可以为了书写的简便,把两个竖式连写。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两种计算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要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要求尽量用简便的写法,并注意进位。

★ 练习五第1题:

题目的要求是让学生将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我觉得在练习第2小题时,教师要说明怎样计算,不仅包括横行的计算,还要包括竖行的计算。

参考教案: 连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的式题。

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耐心、认真计算、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笔算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36 54 (2) 47 71 (3)29 44

+18 + 24 +24 +18 +15 +28

(54) (78) (71) (89) (44) (72) 复习在列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 创设情景,列出算式

在暑假的时候,一群少先队员成立了学雷锋小组,帮助农民伯伯收西瓜[出示情景图]他们分成了三个小组,看一看他们分别摘了几个西瓜?[出示统计表]问题是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列出算式。

28+34+23= 2. 探究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可以怎样列竖式计算? 28 方法一: 28 62 方法二: + 34 +34 +23 62 62 85 + 23 85

这里的62是怎么来的?强调第一、二两个数的和与第三数相加。

(2)讨论方法一和方法二有什么不同?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3)仔细观察复习题,你发现了什么?能用连加的简便方法表示吗? 3. 尝试练习(选自己喜欢的两题计算)

46+25+17=( ) 32+15+39=( ) 15+47+28=( ) 三、巩固练习

1.15+37+25= 15+25+37= 37+25+15=

[意在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感受三个相同的加数任意的调换位置,

答案相同,初步渗透加法交换率的法则。同时,也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

2.15+30+37= 27+38+20=

[从题中可以看出这两题的第一步或第二步可以用口算直接计算,无须必须用笔算进行计算,让学生明白在连加计算的过程中能用口算的就用口算进行计算,要学会灵活的运用计算的方法。同时,也为例2连减的计算方法教学打下基础。]

3.练习五的第1、9题 4.练习五的第3题

四、拓展练习 找规律

28 75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连减 教学目标:

(4) 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减的计算方法。 (5) 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减的式题。

(6) 培养学生初步的类推能力和耐心、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笔算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注意点: ★教学例2:

(1)在计算教学连减的同时注意结合情景图(即应用题)的教学。同时,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2)注意笔算连减式题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例2中介绍了三种:一全部用笔算;二部分用口算,部分用笔算。三、可以先将两个减数相加,再用被减数减去他们的和。

(3)由于连减在计算中有的要退位,有的退位,有的可以口算,有的又要笔算,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发生错误,应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

参考教案: 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减的式题。

3. 培养学生初步的类推能力和耐心、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1 16 18 50 20 12 24 31 12

重点:掌握笔算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算一算

64 56 75 98 -12 -17 -34 -52 ( ) ( ) ( ) ( ) - 7 -25 -19 -27 ( ) ( ) ( ) ( )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出示例2情景图]

农民伯伯一共摘了85个西瓜,小华运走了40个,小明运走了26个,农民伯伯想请你们帮忙算一算,还剩下几个西瓜?你们能解决吗?

2.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并说说为什么? 85-40-26=19 3.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1) 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师;赶紧把你的计算方法告诉你的同桌?比一比谁的方

法更加的好?

(2) 归纳计算方法

A.85-40=45可以口算,再列式计算 B. 85 C. 40+26=66 45 -40 85 -26 45 -66 19 -26 19 19 (3)比较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不同? 4.尝试练习(做一做)

(1) 仔细观察第1题,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哪一步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哪一步最

好不能用口算的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2) 计算练习

[通过提问的形式,使学生知道那些情况下可以用口算直接计算,那些情况下不能用口算,以避免学生盲目的都用口算进行计算,造成计算的错误。]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五的第2题(第1、2小题)

56-12-17= 40-23-12=

2.练习五第4题(部分)[注意口算第一步的答案记不住的,可以在题目下面作上答案

的记号,以免忘记答案而出现错误。] 55+30+8= 36-4-32= 81-7-70= 四、拓展练习

1.聪明一休(练习五聪明题)

外圈哪个数减里圈哪个数,得数是62? 2.填一填 小丽 小刚 小明 下。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三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掌握笔算加减混合的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加减混合式题。

[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类推的能力。 重点: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教学注意点: ★教学例3

(1) 注意审题,理解情景图中的图意。

(2) 引导学生进行类推,按顺序填好每一分步计算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问

学生:把他们改写成连写的竖式该怎么写?但强调书写的格式。

★ 练习五的第4题:

要求口算下面的各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很容易忘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我建议可以让学生在题目旁轻轻写出第一步的答案,在进行第二步的计算。

参考教案: 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掌握笔算加减混合的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加减混合式题。

[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类推的能力。 重点: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次 26下 29下 29下 第二次 28下 32下 30下 第三次 ( )下 ( )下 ( )下 总数 90下 94下 ( )下 小明跳绳比赛获第二名,他三次跳得总数可能是( )下,他第三次可能跳( )

一、复习

75-28-31= 18+20+29= 24+31+17= 78-29-30= 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解决问题,列出算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7-25+28= 为什么“-25”而“+28”能否写成“+25”而“-28”?为什么? 67+28-25=

比较上面两题,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别是怎样想的? 3.探究计算方法

67 42 67 -25 +28 或 -25 42 70 42 +28 70

4.尝试练习(做一做)

56+34-20= 78-24+39=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5题 2.练习五第7题

69+30-45 65+18-39 26+40-8 71-65+43 3.练习五第8题 4.练习剩下的习题 四、拓展练习

1.如果□=29,○=18,△=52,那么

△+○-□=( ) △-〇+□=( ) 2个○-□=( )

2.动动脑筋

我能让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都得75。

36

20 18 43 25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四课时 加减法估算

[《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出现约等号。]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注意点: ★教学例4:

(1)注意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在教学例4前可以创设估算的一些情景,例如隔壁班大概几个人;这个铅笔盒大概几元钱;教室长大概几步等问题。再教学例4是让学生判断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可以结合这种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生活情景,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以便学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数学的功能。

(2)注意估算的策略多样化。可以用连加,也可以用连减,还可以用加减混合,中间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由于每个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不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是不同的,教材上除了提供两种估算策略(连减和先加后减)以外,还提出:“还可以怎样算呢?”提示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灵活采用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注意学生估算过程的呈现。可以通过小组的合作,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

(4)注意检验:在再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笔算知识,精确计算来检验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正确。

★ 练习六第2题:

要注意第2题结果的多样性。小明原来有20多枝水彩笔,这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数,可以是21到29中间的任何一个数,再加上12枝,估算的灵活性就更大了。在让学生讲出估算结果的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P32还安排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呈现了一个电脑室的场景,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使学生知道估计、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练习七第5题:是加法估算。不仅要让学生说出估算的结果,还要让学生说出估算

的过程。

参考教案一: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对教材作了大胆处理,基本上没有采用教科书上的一道习题,对例题以及练习题都作了处理。总共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和大青虫玩猜价格的游戏,我认为这一环节可能教学的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在学生对这些体育用品的价格接触 不多,冒然地去猜,学生根本猜不着。如果事先安排课前调查,可能效果会好一点,这样就能运用估算的知识了。 第二环节:探究方法、学习新知(在这一环节分为四个层次:估算去商店购买体育用品的钱——估算参加三项体育的人——估算啦啦队的人数——估算吃饭的人数,设计得比较的好,练习的量比较的足,题型有一定的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2i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