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与多元化经营

更新时间:2024-04-02 09: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09级专业实习实践报告

——关于公司绩效与多元化经营关系的文献综述

年级专业: 10级会计学

学生姓名: 孙 娜 娜 学生学号: 1013022025 班 级: 10会计(2)班 指导教师: 张 锴 时 间:

成 绩:

关于公司绩效与多元化经营关系的文献综述

一、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

多元化经营,就是企业尽量增大产品大类和品种,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多

样的产品或业务,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市场范围,充分发挥企业特长,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经营效益,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最早研究多元化主题的是美国学者安索夫(H. I. Ansoff) 。他于195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多元化战略》一文中强调多元化是“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

(一)多元化导致企业折价

1、国外文献综述

Shleiefr和Vishny(1990)、Kaplan和Weisbach(1992)使用20世纪50年代的数据,发现行业多元化对公司有微弱的负影响。

Matsusaka(1993)发现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进行多元化购买的公司在宣告购买消息时会获得正的超常回报,而进行相关业务并购的公司却会得到负的超常回报。减少多元化程度可以增加公司价值,改善公司未来长期业绩的前景,增加公司的经营业绩。

Lang和Stulz(1994)对1978年一1990年的大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托宾的Q值和行业多元化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他们通过对比跨行业公司和专业化公司的平均托宾的Q值,发现专业化公司的平均托宾的Q值要高出样本平均值的40%。他们在纠正了行业效应后,仍然得出类似的结论。

Begrer和Ofek(1995)对行业多元化价值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其结论后来被广泛加以引用。他们使用COMPUSATT研究数据库中的标准工业(CIS)分类,对1986年一1991年的大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行业多元化可以减少公司价值的13%一巧%,并指出这种价值损失是由于过度投资和跨行业经营子公司造成的。

Shin和Stulz(1998)发现多元化公司的某一部门的资本费用不仅依靠自身的现金流,而且还依靠其他部门的现金流。这种对其他部门现金流依靠的敏感性不依赖于该部门是否有良好的投资机会,这就容易导致过度投资,或采纳净现值为负的项目。

Rajan et al(2000)对部门投资、部门规模和行业托宾的Q值进行了检验,发现资源在无效率的部门间进行流动、公司价值与投资机会负相关。

MaksimoviC和Phiilp(2001)对企业成长和公司效率理论进行了检验,并在无代理问题的假设下,对联合大企业的部门间资源配置以及这些部门如何对行业冲击给予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联合大企业比单一部门的类似公司的

生产效率更低。

Lamont和Polk(2002)的研究显示,在企业投资机会多样性方面外生的增加减少了企业的相对价值。Lamont和Polk认为,由于他们着眼于源于产业冲击的外生变化,因此被观察到的投资多样化企业价值打折不完全是选择性偏误和内生的投资多元化行为造成的。他们也研究了测量误差的影响,并发现,尽管测量误差可能导致伪造的结论,但他们的结论并不受此影响。最后,Lamont和Polk的实证结果支持内部资本市场无效率假设,即投资多元化企业有低的价值,因为他们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无效率分配资源。

2、国内文献综述

雷良海、杜小娟(2003)以我国沪深股市23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用主营业务收入的Herfindahl指数衡量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考察了多元化程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其结果表明随着多元化程度的上升,公司的盈利水平会下降。

辛瞾( 2004 )的实证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与企业价值和托宾Q负相关,即多元化经营会降低公司价值。

陈培文和周勤( 2005 年) 在泸深两地 2002 年上市公司中随机选取了 32 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结果表明: 1) 企业的总体多元化水平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2)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影响不大。3) 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绩效之间呈现近似于线性模型; 不同类型多元化战略的绩效虽不同, 但差异不大。

余鹏翼、李善民和张晓彬(2005 )以赫芬达尔指数衡量多元化程度,以托宾Q衡量公司绩效,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与短期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中期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洪道麟、熊德华(2006 )根据1999-2003年间的数据研究发现,内生性问题减弱了多元化战略会损害企业绩效的程度,企业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魏锋(2007 )通过研究1999-2004年的4272家上市公司数据发现,以ROA和ROE度量的企业绩效存在多元化折价,其中ROE的折价比例在3%-16%之间。

艾健明、柯大钢(2007 )以赫芬达尔指数衡量多元化程度,企业绩效指标则用总资产收益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与绩效之间显著负相关。

(二)多元化导致企业溢价 1、国外文献综述

Lewellen(1971)首次分析了多元化的协保效应(Coinsurance Efflect)。多元化能降低现金流量的风险,减少破产风险,从而能以比单一经营企业较低的成

本借贷资金。这一基本观点又被进一步引申到有关债务威胁问题(John,1993)、自由现金流量问题(Li and Ji,1996)、资产替代问题(Boot and Sehmeits,2000)等的协保成本分析上。由于负债能力的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价值,多元化经营因而是企业价值增加的一个源泉。

Rhoades (1973)利用1958-1963年241家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专业化 比率与边际毛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Carter ( 1977 )用产品数量、专业化比率以及熵指数来衡量多元化程度,通过对374家财富500强公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963年,样本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Grant、Jammine和Thomas(1988)使用资产收益率(ROA)为绩效的衡量指标和用Herfindahl指数衡量多元化程度研究了1972年~1984年间304家英国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成倒U型关系,即在一定界限内,公司业绩和经营业务的数目正相关,超过这一界限后,随着经营业务越来越多,公司业绩呈下降趋势。

Stein(1997)指出,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采用单一经营企业无法采用的方式为赢者投资(Winner Picking)而放弃失败的部门,从而增进企业效率。和外部投资者相比,高管层拥有更多关于项目质量的信息,因而在项目选择与资源配置方面会比外部投资者做得更好。

Hubbard and Palia (1999)对1961-1970年间发生的392起收购兼并事件进行研究发现,多元化并购的超额收益为正,这说明内部资本市场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Hadlock等(2001 )通过研究19S3-1992间641家企业新发股票的市场反应,发现股票的超额收益与赫芬达尔指数负相关,表明多元化经营可以缓解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Villalonga(2004)比较了美国商业信息跟踪序列(BITS)和Compustat 数据,发现Compustat 企业(大多数开展无关联行业的并购重组)存在多元化折价而BITS 企业(大多数进行相关行业的并购重组)则存在多元化溢价。

Matsusaka and Nanda(2002)认为,在分部之间转移资金的能力是一种避免承担过高的外源融资成本的真实期权。当企业可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实施所有项目时,该真实期权将失去价值,内部资本市场的价值也就会降低。当投资机会的易变性提高,内部资本市场的价值就会提升;反之降低。另外,如果企业拥有一些过剩的、能够跨行业流动的资源和生产能力,那么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取得规模效应。

2、国内文献综述

杨雷(2001)以1999年上市公司264家生产性企业为研究样本根据Wrigley类别法将他们划分类别,并从财务收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来对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相应地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

率、资产负债率以及营业增长率作为评价指标来分析多元化经营类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主导业务型与相关业务型两类企业的绩效最佳,而非相关业务型未必能提高企业的效益。

肖星,王瑶(2006 )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的派系成员企业作为样本,研究了集团模式多元化经营的效果。研究表明,成员企业经营单一业务而在集团层面实现多元化经营的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成员企业的价值。

苏东蔚(2005 )的研究表明,在加入了可能影响企业价值的多个控制变量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溢价仍然高达0. 09-0. 16.同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之所以存在多元化溢价,其主要原因是公司价值较高的企业拥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因此更容易开展和实施多元化战略,这也说明,多元化企业内部形成的资本市场可以有效的解决公司筹集资金的问题。

姜付秀等(2006)通过考察我国899个上市公司,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托宾Q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也支持了多元化提高企业绩效的观点。同时没有迹象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绩效间的拐点出现。

(三)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1、国外文献综述

Gort(1962)以《美国工业标准行业分类和代码》作为分类依据来计算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程度,以美国111家大型企业为分析样本,获取1947年—1957年十年间的样本数据,首次对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通过企业的业务单位数量、专业化比率以及业务单元数量和专业化比率的乘积这三种计量指标来衡量多元化的程度,其结果表明企业多元化与公司绩效之间基本不存在相关性。

Raverscraft(1983)以1975年的258家公司为样本,用Herfindahl指数计量多元化程度,结果表明企业多元化程度与边际毛利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Montgomery(1985)挑选1972—1977年间,财富500强的公司中的128家企业,研究多元化程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越高的公司,公司绩效越好。在控制产业因素下进行回归分析,多元化财务绩效没有显著地正面影响。

Joao Gomes、Dmitry Livdan(2004)提出公司多元化有两个原因:意识多元化能有效利用企业的剩余资源、降低固定成本,实现范围经济;二是多元化能使一个成熟的、增长缓慢的公司开拓新的领域。因此,多元化是公司发展的自然结果,是源于旨在价值最大化的公司战略,它能使公司利用协同效应开发出更好的生产机会。然而研究却发现实行扩张战略的公司,不仅生产力比专业化公司低,而且在扩张之后生产力也会下降,公司规模不同可以部分的解释专业化公司和多元化公司在生产力和绩效上的不同,但是在他们的模型里并没有得

出像Lang和Stulz(1994)一样的结果,相反他们认为多元化并没有降低公司 绩效。

2、国内文献综述

刘力(1997)以21家纺织行业的企业和29家家用电器行业的企业为样本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企业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和资产负债率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相关关系。

朱江(1999)利用1997年度146家上市公司分行业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与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盈余及营业毛利率等业绩指标之间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

金晓斌等(2002)根据Matsusaka(2001)的动态匹配—搜寻模型,探讨了多元化决策与公司特质和市场激励的相互关系,认为多元化经营本身是中性的,是竞争条件下公司价值最大化所要求的一种行为。

马洪伟、蓝海林(2001)以我国沪深股市64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用总资产盈利率衡量公司经营业绩,用熵指数衡量公司多元化水平,研究发现样本公司总体多元化程度与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姚俊、吕源、蓝海林(2004)以593家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多元化程度、股权结构与经济绩效的关系。他们用熵指数衡量多元化程度,用ROE和ROA 衡量公司的绩效,其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多元化程度虽然与ROE 无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与ROA显著负相关。

二、总结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观点与个人见解,我认为一个企业在决定是否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时候,应该充分分析公司内外部条件,谨慎决定。要考虑行业市场状况,选择合适的多元化进入时机,是否有充足的人力与物力进入新行业,只有明确企业自身的能力状况以及新进入业务对企业资源和能力的要求,才能在多元化扩张过程中将企业的资源与能力优势发挥出来,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不能过度、过快的实施多元化经营;企业只能在适当的条件下,稳步实施多元化经营,才能实现降低风险、提高竞争力的目的。许多企业多元化经营之所以会失败,主要原因是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一些企业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以改变经营状况在核心业务都不是十分稳固,没有竞争力的情况下盲目进入新产业,导致资源分散,企业整体效益下降。由此可见,培养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只有在主营业务稳固且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时,才能有足够的资源来发展新行业成为利润新增长点,从而在多元化经营上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Shleifer,A.,Vishny,R..Managerial Entrenchment,the Case of Manager Specific Investments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0a.(25):123一139.

[2]Matsusaka , J..Takeover Motives During the Conglomerate Merger Wave [J].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 1993.(24):357一379

[3] Lang.L.H.& Stulz.R.M..Tobin’s Q,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4,(102):1248一1280`

[4]Berger ,P.G.& Ofek,E. ,Diversification’s Effect on Firm Valu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5,(37):39一65.

[5]Shin , H,and R.M.Stulz.Are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Efficient? Quarterly[J]. Journal of Economics,1998,(113):531一552.

[6]Rajan,R、,Servaes ,H.Zingales,L.,The Cost of Diversity: Diversi.Cation Discount and Inef.Cient Inverstment [J].Journal of Finance 2000,(55):35一80

[7]Maksimovic , V,.Philips ,G..Do Conglomerate Firms Allocate Resources Efficiently[J].Journal of Finance ,Inpress.2001

[8]Lamont,Owen A. And Christopher Polk. Does Diversification Destroy Value?Evidence from the Industry Shocks[J].Journa of Finance Economics,2002,63:51-77

[9]Lewellen,W..A Pure Financial Rationale for the Conglomerate Merger [J]. Journal of Finance,1971(2).

[10]Hubbard,R,G.and D.Palia,1999,A Re-examination of The Conglomerate Merger Wave in the 1960s:An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View,Journal of Finance 54:1131—1152

[11].Villalonga, B., 2004, Diversification Discount or Premium? New Evidence from the Business Information Tracking Series , Journal of Finance 59:479一506. [12]Matsusaka, John G.and Vikram Nanda,2002,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and Corporate Refocusing,Jou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11:172—211

[13]Gort, Michael. Diversific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American Industry[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2

[14]Christensen H K and C A Montgomery.Corporate economic performance: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versus market structur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1,2(4):67—71

[15]Joao Gomes and Dmitry Livdan,Optimal Diversification:Reconciling Theory and Evidence,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4.4,P507—535.

[16] 雷良海、杜小娟,2003,“上市公司多角化经营程度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上海理工大学学报》,4

[17] 辛瞾.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一个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6):

54-60.

[18] 陈培文, 周勤.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预警机技校、风险的关系[ J].2006, 3(2):106-112

[19] 余鹏翼.李善民.张晓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问题研究[J]管理科学,2005, (1): 79-83.

[20] 洪道麟.熊德华.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分析-基于内生性的考察U ].金融研究,2006,(11): 33-43.

[21] 魏锋.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7' (7):161-166.62

[22] 艾健明.柯大钢.公司绩效与多元化程度关系的实证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 (7): 80-84.

[23]杨雷,洪元义.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和经营业绩[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2)

[24]肖星.王琨.关于集团模式多元化经营的实证研究一一来自“派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 (9): 80-86.

[25]苏冬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价值: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溢价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2005, (4): 1 35-158.

[26]姜付秀.刘志彪.陆正飞.多元化经营、企业价值与收益波动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 (11): 27-35.

[27]刘 力:多元化经营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J].经济科学,1997,(3):68-74 [28]朱江.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和经营业绩[J].经济研究,1999,(1): 54-61.

[29]金晓斌.陈代云.路颖等.公司特质、市场激励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J].经济研究' 2002, (9): 67-73.

[30]马洪伟.蓝海林.我国工业企业多元化程度与绩效研究[J].南方经济, 2001,(9): 26-28.

[31]姚俊、吕源、蓝海林: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11):119-1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2h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