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的探索(教师版)

更新时间:2024-03-30 16: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导学稿(教师版)

班级 姓名 组别 座号

编号 Db304 主编人:欧艳平 审稿人:高三地理备课组 定稿日:2014.5.15 协编人:梁爱杰、 使用人:高三年级美术班

一、课题:《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二、课型和课时:复习课 2课时

三、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明确二者的相互关系

2、了解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讨论并提出解决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措施、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回顾 完成步步高资料P162夯实基础部分内容

【考点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自主学习】1. 工业化(1)概念: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2)本质: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2.城市化(1)概念: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

(2)本质: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3)指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最主要);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3.工业化一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4.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速度慢,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速度快,水平低

【合作探究】我国区域(如珠三角、浙江温州、苏南、东北等)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是怎样的?(1)

珠江三角洲模式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2)浙江温州模式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3)苏南模式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4)云南德宏模式

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5)东北模式

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对点练习】

1. 图甲是“我国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图乙是“世界发达国家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读

图,回答(1)~(2)题。

1

(1)据图中信息判断 ( D )

A.第一产业对城市化没有贡献 B.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 C.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三产业对我国城市化贡献率差异逐步增大 D.“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与发达国家相比,图中信息无法反映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是

( B )

A.产业结构不合理B.城市空间分布不合理C.第二产业比重大D.城市环境污染较严重

【考点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

【合作探究】: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

1.问题:(1)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与压力大、环境污染) (3)城市化发展不尽合理。①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②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改善。 ③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对点练习】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完成1~2题。

1.珠江三角洲成为“最早富起来”的区域,其决定因素是( B )

A.国际环境 B.对外开放政策 C.优越的区位条件 D.著名的侨乡 2.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B ) A.地势低平,水热丰富 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C.国家优惠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3.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正在崛起,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带。它由上海市和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苏州、无锡、常州,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一起组成,面积10万平方千米,仅占全国面积的1%,人口占全国的5.8%,却创造出了全国18.5%的GDP。这里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

(1)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类型是_亚热带季风气候_,其气候特点是_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_反映该气候特征的是图___④____。

(2)该地区在每年的初夏常(6月-7月)会出现__梅雨__天气,原因是_受准静止锋的影响,长时间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_。7月---8月该区常出现高温少雨的___伏旱______天气,原因是_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__。

2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导学稿(教师版)

班级 姓名 组别 座号

编号 Db305 主编人:欧艳平 审稿人:高三地理备课组 定稿日:2014.5.14 协编人:梁爱杰 使用人:高三年级美术班

一、课题:《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课型和课时:复习课 4课时 三、复习目标: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数字地球的含义。 四、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回顾 完成步步高资料P169—170夯实基础部分内容并完成下列填空

1.GPS中文意思是全球地位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 定位 和 导航,主要应用于军事、测量、交通、救援、农业及娱乐等。

2.遥感技术的英文缩写是 RS ,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的技术。

3.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GIS ,是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

和应用的系统。具有能随时制作电子地图,查询详细的属性资料,进行多种空间分析,模拟区域内的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特点

【规律总结】“点、想、看”三字诀判别“3S” 1.“点”与“面”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2.“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考点一】遥感技术的应用

【合作探究】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中有哪些应用? 1.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应用领域 矿产资源 具体内容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备注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生物资源 2.遥感在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3

备注 环境监测 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旱灾、水灾、滑坡、病虫害、森林火灾、泥石流、地震、农林病害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有利于防灾减灾 灾害监测 【练习】 1. (2012·广东文综)为了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 A.GIS

B.GPS

( A ) D.手工绘图

C.RS

2.利用气象卫星对台风进行实时监测是预报和减轻台风灾害的措施,该现代化技术手段属于 ( A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雷达技术

据2012年9月19日央视《新闻30分》报道: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海冰面积创新低。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A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4.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 C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5.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D )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B.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 C.用来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6.中国国家测绘局选派测量员参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考,以期对大峡谷进行实地测量,最终测得大峡谷的极值深度为6009米,长度为504.6千米,用实测数据证明了大峡谷为世界峡谷之最。科考人员测得峡谷深度要借助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B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7.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问题。

(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2011年1月1日至3日,3天内云南省盈江县发生多次小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是4.8级。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受灾户数3.72万户,受灾人口14.8万人,紧急避险群众8.59万人,当地正积极开展救灾活动??据此回答9~11题。

8.对本次地震进行灾后救援主要利用的技术是 ( C )。

A.RS和GIS B.雷达和网络技术 C.GPS和RS D.GPS和GIS

9.在营救地震被困人员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D )。

①GIS技术 ②GPS技术 ③RS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4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2e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