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产业结构状况及解决对策

更新时间:2024-04-21 01: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南农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学 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河南省产业结构状况及解决对策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专业2009级1班 陈学印 赵永柯

2012年 6 月 16

河南省产业结构状况及解决对策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保持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是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来实现的。河南省经济发展速度虽然较快, 但产业基础总体上比较薄弱, 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产业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已成为制约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及发展状况

首先,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方面。从第一产业中占比大的农业和牧业来看,2005 年农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67.1%, 牧业占28.3%, 2010 年农业增加值占比下降到56.5%, 农业比重明显下降而牧业则大幅度增加到37%。在种植业内部,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也有较大改善, 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 粮食和经济作物比例得到调整, 大宗农作物开始向优质高产高效专业化和区域化方向发展。其次, 河南省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增长速度加快, 2010年比2005 年增长18.7%, 工业对GDP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3. 3%大幅上升到2005年的11.8%, 构成了河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轻工业增长经历了重工业拉动、轻工业跟进、轻重工业同步增长的变化过程。轻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7. 5下降到2005年的34.9%, 同期重工业所占比重由62. 5%上升到65.1%。2001年之后, 重工业的比重加速提高,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1",9%提高到2005年的6. 9%, 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点十分明显。再次, 第三产业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金融保险证券业稳步发展; 市场流通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交通运输旅游房地产发展步伐加快, 为推动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也由2001年的3. 5% 提高到2005年的40. 3%。

河南省位于中部地区, 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 形成了有河南特色的产业结构。第一,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特征及比较。在第一产业中, 农业仍占有绝大比重, 高于全国49. 7%的平均水平6.8 个百分点。这也说明河南仍然是一个种植业大省, 粮食生产在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二,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特征及比较。第二

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 而工业则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从全国来看, 2005年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6.3%、54.7%和39%, 其中工业为47.9%。工业内部的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由于河南省资源禀赋好, 自然资源相对丰富, 采掘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4 个百分点, 资源型工业的特征相对比较明显, 而制造业则相对比较薄弱, 占比78.7%,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 工业中的公用事业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 8个百分点。就轻重工业来看, 虽然重工业所占比重与全国接近, 但在重工业内部主要还是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 而加工工业则低于全国5.5个百分点。在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占83.8%,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应地, 以非农产品为材料的轻工业仅占16. 2%,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特征及比较。20世纪90 年代以来, 河南第三产业总的发展态势是不断上升的。但与周边及东部省份比较, 差距却很大, 说明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2005年河南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0%, 明显低于全国39. 9% 的水平。从内部结构看, 河南省第三产业的三个层次即金融保险等新兴产业、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商贸仓储等传统产业中, 新兴产业发展较慢, 基础产业快速扩张, 而传统产业则趋向饱和, 产业结构与现实市场需求结构之间尚有较为明显的差距。

二、当前河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一)当前河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三次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

一、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没有得到彻底改造, 农业在整个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由于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因而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上存在物质技术基础薄弱、农业生产率低、农业占用劳动力大等问题, 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高,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低。

二、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性失衡没有彻底解决, 具体来说, 能源和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附加值高、技术密集型的加工工业产品没有形成支柱产业,

而一般技术水平的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再次, 第三产业相对滞后, 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着结构低水平。表现为生活型服务业长期占主导, 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 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咨询服务业严重落后。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主要表现在交通运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金融、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产业结构层次低, 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弱, 社会积累规模小,资本投入不足。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滞后使工业化在该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工业的迅速发展和第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强大吸纳能力的一般特征不是十分明显。这也说明劳动力要素对社会财富的贡献度比较低下。劳动力作为消费者又需要社会为其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增加公共财政的消费支出, 这无疑会影响积累资金的聚集和投入, 在其他社会资本尚存在进入障碍的情况下, 必然影响和制约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 地区产业结构趋同, 产品结构初级化严重。河南省丰富的资源优势, 迟迟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地区强势。产业结构在低水平上的重复, 使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资本供给难以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区域性主导产业等的发展需要, 结构升级缓慢。另外, 较低水平的产业供给决定了河南省的产品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初级化特征。

( 二)河南省产业结构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经济体制僵化束缚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虽然改革开放以来, 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深层次的改革还未完全到位, 传统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经济活动中政府发动和参与程度高, 市场的基础作用力还很弱。其突出 表现,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方面, 河南省国有经济比重过大, 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以及外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非国有经济比重偏低。二是国有企业的制度变迁缓慢, 实现形式单一。河南省国有企业的体制创新一直步履缓慢, 与市场经济

相适应的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 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 严重束缚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市场体系不完善, 市场机制不健全。资本市场建设滞后, 功能极其弱化, 不仅严重制约着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的有效聚集和扩张, 也成了资产的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的桎梏。资金投入不足, 产业集中度低, 企业和产品的竞争能力差。多年来建设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河南省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因素。缺乏更新改造, 生产技术设备工艺落后, 技术水平难以提高, 企业发展后劲和竞争力严重不足。当今社会科技正在成为经济发展和竞争能力提高的主力。在发达地区, 科技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在进入工业中级阶段后, 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相对减弱,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下降, 而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的高辐射性、高增长性和高带动性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然而, 河南省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 横向比较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 科技与人力资源均低于全国水平。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化对工业化的带动效应差。此外, 世界及我国的经济实践都证明构建大的都市圈对工业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我国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有著名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 它们都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经济核心地带。河南省虽也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的构想, 但因整体经济实力不强, 其辐射带动功能还很微弱, 这导致河南省工业化水平相对滞后。

三、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政策建议

产业结构升级要结合本地实际, 构筑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和重点, 应该是立足于河南省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充分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后作出正确选择。

(一)加快体制创新步伐, 尽快形成和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机制

形成和完善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有效机制。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本质上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 而市场机制则是推动这一过程的基本力量。形成和完善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有效机制, 最重要的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奠定产业调整升级的微观基础。在今后时期进一步加大全省企业的制度创新力度。在此基础上加快建立与完善以资本市场为主的市场体系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调控体系, 为企业的市场运作提供良好载体与环境。

建立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机制, 重视发挥产业政策的宏观导向作用, 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规划和相应的政策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 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式必将加速转向以发挥产业政策导向作用为主的轨道。当前尤其需要转变政府管制经济的方式。注重运用能源、资源产品的价格杠杆作用, 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 形成较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政府还要增强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职能, 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合理化, 避免因信息不完备而出现大的投资决策失误。注重产业的地区布局规划, 引导发展产业集群。未来时期, 将是产业地区结构大变动的时期。产业发展规划应从过去的总量规划转向产业地区结构规划, 以地区的环境容量、基础设施条件等为约束变量, 以形成地区间的合理分工、优化布局结构为目标, 制定产业发展地区规划, 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手段。

(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紧密结合

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应是适应性调整, 而应是新技术革命带动的、对经济的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调整; 不是局部的调整, 而应是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全面调整。因此, 要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省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途径, 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利用新技术装备新产业将区位劣势转变为后发优势, 用知识化组合工业化, 把发展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

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技术化为重点,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10多年来, 通过较多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技术, 河南省产业面不断拓宽, 产品线不断延伸, 高中低档产业和产品都有了较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动河南省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努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规模。这是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推动力量。首先, 发展河南高新技术产业, 要坚持 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总体跟进、重点突破!的方针, 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绿色生命工程、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力争以局部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带动高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 要特别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源的适度集中。其次, 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 广泛深入地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加快对钢铁、化工、建筑建材、轻纺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有重点地改造一批骨干企业, 带动传统工业产业的结构升级。建立技术创新的完备体系与有效机制, 大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全社会科技成果转化率。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基本动力, 企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进步的主体。加快推进河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必须在加大体制创新力度的前提下, 把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 要加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 不断提高企业技术进步投资力度, 完善技术创新机制,采取多个方面综合措施, 形成鼓励创新的有效激励。加快培育技术市场, 鼓励 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

(四)优化工业结构, 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以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 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着力推进优势资源的精深加工, 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发展最终消费品, 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广阔、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企业和产品,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 支持有优势的产业带、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 提高产业集聚度。同时, 充分发挥河南省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 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储藏、保鲜、运输业, 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 拉长产品和产业链条, 发挥比较优势, 推动优势资源转化和深加工, 拉长产品链条, 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各具特色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特别是加工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多、对农业生产带动能力强的 大型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实施精品名牌战略, 培育产品竞争优势。一是集中力量,重点培育一批名牌产品。要切实巩固现有的名牌产品, 培育壮大一批高技术含量、高效益、高创汇的 三高!产品。二是在培育精品名牌的同时, 注重大众产品的提档升级, 通过对大众产品的适应战略性调整, 提高河南省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 发展一批新的拳头产品, 使产品结构逐步高级化, 提高其竞争力。认真选择和培育壮大支柱产业。选择和培育支柱产业,是调整和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的核心内容。根据支柱产业选择的普遍标准, 结合河南产业发展实际, 今后时期河南的支柱产业应该包括以粮食、畜产品和果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以建设全国重要铝工业基地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 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为主的煤化工和石油化学工业, 以输变电和成套设备为主的机械装备工业, 以造纸烟草和纺织产品升级换代为主的轻纺工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顺应科技发展趋势, 重点培育具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 努力把电子信息和生物技术产业逐步培育成为河南

新的支柱产业。改造钢铁、建材、医药等行业, 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 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创汇能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实现跨越式发展。具体来说, 一是实施 名牌战略!, 以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产品群壮大支柱产业; 二是实施 集团战略!, 以大企业集团支撑支柱产业; 三是要用高新技术武装支柱产业, 不断提高其技术构成。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战略。装备制造业的高效发展将会有力地推动河南的重化工业化进程。制定鼓励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和激励措施, 如利用设备加速折旧、提供国产装备的买方信贷或卖方信贷、技术改造贴息等政策, 促进国产装备市场的形成和壮大; 还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装备制造业, 消除当前在很多装备制造业领域对于民营经济进入设置的许多障 碍。具体来说, 在装备制造业发展上, 要依托重点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 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 提高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 重点发展电力、矿山、纺织、冶金建材、工程建筑等成套设备, 提高农机、数控机床和基础件、工具的制造水平。

( 五)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加快林牧渔业发展

河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 巩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前提。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根据河南实际, 应在保持现有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 以市场为导向, 以加快林牧渔业发展和大力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为重点, 继续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和优质专用粮食作物, 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业,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根据市场需要努力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作物品种, 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 整体提高种植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抓好畜牧业的品种改良, 发展优质高效型畜牧业新品种, 要建立优质饲料基地, 健全畜牧兽医体系, 提高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治

水平, 积极扩大畜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水产养殖业要重点抓好名特优新品种养殖, 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和高科技化工厂养殖, 同时大力发展水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努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 六)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关键

河南省服务业内部结构也亟待加快优化升级的步伐。加快发展知识型服务业或 生产型!服务业, 致力于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 作为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高 度, 明确服务业发展在今后时期的战略定位, 制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把握住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新机遇, 将我国入世承诺开放服务贸易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器, 把承接服务业转移作为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 消除服务业当中仍大量存在的政策障碍和体制障碍, 宽领域地开放服务业市场。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积极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企业。改变当前因事业单位改革滞后而造成大量服务业 体制内!循环的现状, 改变当前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型服务业领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 以提高行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 1]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 2006年) [ Z]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05年) [ Z]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 3]王光鹏.走向21世纪的河南经济[M ]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 [ 4]林善炜.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M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25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