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语言的陌生化

更新时间:2023-05-31 22: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秦腔》中的陌生化语言

2012级 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1班 田嘉辉 2012010141005 摘要:“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语言的“陌生化”只是其中的一种。贾平凹则将其运用在了自己的小说《秦腔》中,将方言土语和“陌生化”相结合达到了使读者跳出原有欣赏模式获得另类、新奇体验的效果。同时对事物的描写也超出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使事物浮出了物性,将事物的存在感呈现了出来。《秦腔》成功的语言的“陌生化”处理正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和文化底蕴,也是这部小说获得赞誉原因之一。

关键词: 民族 方言 语言特色 文学语言 陌生化

贾平凹的作品《秦腔》获得了2008年的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作者的故乡棣花街为原型讲述了一个名叫清风街的陕南村镇里上演的故事。借疯子引生之口讲述了清风街的芸芸众生几十年来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生动的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给农村带来的冲击和动荡。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解读了中国农村20年的历史,集中展示了农村传统的价值观和格局的巨大变迁。《秦腔》是作者为家乡所竖起的“一块丰碑”。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魅力要依靠语言来展现,《秦腔》在语言方面就独具特色。作者在继承方言土语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并且杂糅了现代汉语、口语、文言形成了个性化、民族化的特色语言,充分展示了作者贾平凹在追求语言创新上的探索和努力。而作者在语言上的创新努力也获得了成效,其独具的个性化、民族化的语言形成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带给了读者新鲜、惊奇的阅读体验。这就使得在作品中即使在描写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景或物象,一旦有了这种陌生化语言的烘托这些场景和物象就变得十分形象并且趣味十足让人回味无穷。

“陌生化”一词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文学术语。它既是一种艺术手段又是一种艺术效果。陌生化理论的形成有其内在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范围的营造主要体现在陌生化的语言、陌生化的形象和陌生化的意蕴三个层面。从审美的现代性来看,陌生化就是通过文学技巧和形式因素的强调来恢复审美感受的真实性,追求文学本真的存在状态。用其创造者的话来说就是:“被人们称为艺术的东西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要重新去体验生活,感觉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的。艺术的目的是提供作为一种幻象的事物的感觉,而不是作为一种认识;事物的‘陌生化’程序及增加了感觉的难度与范围的高难形式的程序,这就是艺术的程序,因为艺术中的接受过程是具

有自我目的的,而且必须被强化;艺术是一种体验人造物的方式,而在艺术里所完成的东西是不重要的。”换言之陌生化理论就是要破除日常经验的遮蔽性和欺骗性,是要破除思维方式的机械性和习惯性。也就是说要打破对寻常事物的传统认识模式以一种全新的角度进行重新的欣赏。陌生化只是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以促使读者走上一条区别于以往程式化的欣赏路径,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则是对事物的新的理解新的阐释。

在文学创作中语言的陌生化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熟悉的陌生化,就是将口语、方言、行话等生活用语引入到文学作品之中。作品通过文学语言和生活用语的同构使读者在切身的语言回忆中放大生活情趣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另一种是变形的陌生化,普通语言在文学作品中被扭曲、伸缩、颠倒,造成文学语言与普通话语的疏远悖离。会使读者在与日常规范语言的比较中加深理解,从而保持一种新鲜与奇特的体验,唤醒和更新对周围世界的情感体验。在《秦腔》中,以上提到的这两种语言的陌生化都有所体现,但是很明显“熟悉的陌生化”的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更为凸显。《秦腔》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其“陌生化语言”的使用功不可没。陌生化处理在小说中可以说是俯仰皆是,下面我们就对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进行具体的分析:

1.“信封上粘鸡毛是急事,你脸上粘鸡毛没急事?进来照照你的熊样子。”这句话借用“鸡毛信”这一名词来讽刺主人公引生脸上贴的用来止血的鸡毛的可笑形象。“脸上粘着鸡毛”这一形象本身就带有足够的趣味,只需用普通的叙述就可以产生喜剧效果。但是,作者又将“鸡毛信”这一通俗概念引入了进来使得文章话语产生了“陌生化”,通过信封上的鸡毛和引生脸上的鸡毛之间的对比和联系立刻让文章喜剧感倍增,使读者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2.“‘太阳下台阶了没?’‘才下台阶?天咋这么长的!’”这是文中两个农村妇女的对话。“太阳下台阶”应该是地方土语经过作者改造后的产物,用来形容黄昏时刻、天色已晚。因为本来是没有这种地方土语的,这应该是作者对其进行陌生化处理之后产生的。这种陌生化使一句原本描述天色已晚的话语顿时增添了一层趣味和鲜活的生命力。

3.老一辈兄弟四个一个比一个能行,英英武武了几十年。”“英武”本是形容词,形容人英俊勇武。在这里进行了陌生化的超常规的重叠处理是为了突显出夏家老一辈兄弟的精明能干,一生都英俊威武。同时也反衬出了夏家年轻一辈人的衰退。

4.“赵宏声却兴趣了在七里沟要火铳干啥?” “兴趣”本是一个名词,常规用法是“对 有兴趣”作者经过陌生化处理后将形容词用作了动词,突显了人物的好奇心理。

5. “夏雨说:‘话就不说了,说了伤和气。我要说的是,马大中可以不在万宝酒楼

长住,但又什么理由不让人家住,陈星可以承包果园,又办鞋铺,马大中不是特务不是逃犯,咱能拿出哪一条法哪一条律给人家说?’”这句话中的“哪一条法哪一条律”是对普通疑问句“哪一条法律” 的反常化的拆分。这种陌生化处理使人物的话语力道十足、字字有力,表现力十足。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语言的“陌生化”可以使读者跳出原有的欣赏路径,获得另类、新奇的审美情趣,使读者克服审美疲劳和审美惰性,然后加深对文章语言形式中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能够从理论方面来看,“陌生化”的语言处理超出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重新为事物下了定义,使物浮出了物性,让事物的存在感无蔽的呈现。

后来在《秦腔》的北京研讨会上众多学者也针对其独具特色的语言各抒己见,有人说小说中使用的大量陕西地方方言,为他们阅读小说设置了障碍。甚至后来不得已只好请一位陕西朋友用陕西方言为其朗诵,这才深得其意蕴。由此可见贾平凹家乡方言为基础进行语言陌生化上的创作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甚至有依托读者对家乡方言的陌生感来达到语言陌生化目的的嫌疑。实际上只要对中国文学的历史稍有了解的话就会知道,中国文坛自“五四”以来就构建起来了以西方文学语言为参照系的现代文学传统,而这就割断了中国的古代文学语言体系与日后近、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间的联系。正像贾平凹说过的那句话:“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而贾平凹的正是在试图捡起那些曾经被我们忽略的、遗忘的东西。他的《秦腔》正是试图继承被隔断已久的古代文学语言系统并将文学语言“原生化”的一种尝试,同时也是一种将乡土、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命情感方式渗透入文学语言的大胆探索。

小说《秦腔》的语言打破了方言、土语的“古雅”的传统用法,将朴质的方言与语言的“陌生化”完美的融合使小说的话语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极其丰富的表现力。不得不说作者贾平凹确实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语言功力,才能在作品中将语言的“陌生化”在这一部以方言土语为主的《秦腔》中如此娴熟的运用。如果说《秦腔》是贾平凹为家乡竖起的一块丰碑,那么《秦腔》中独具特色的语言就是为作者贾平凹竖起的一块文字艺术的丰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1y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