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31 06:06:01 阅读量: 高中教案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篇:社 会 实 践 报 告_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实践报告

党的十七大掀开了党的历史新篇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前景,对于统一全党思想,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承前启后,开创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推动乡城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农牧民群众占总人口86%的乡城县来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统解决“三农”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既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中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社区建设的观念开始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二是进行了一些农村基础建设的初步探索。三是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已给农民带来了较多的实惠,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较好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央作出的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任然应清醒地认识到:问题依然存在,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许多领域还很陌生,许多体制还不健全,目前积累的经验还很有限,更当以现有基础为基石,以十七大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作为先进的

共青团员,更应积极响应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家乡兴起十七大精神进

农家“下乡”活动的热潮,使十七大精神传遍三湘四水,贯彻到千家

万户,落实到建设新农村和加快富民强村的实践中去。为广泛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给农民

群众,推动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乡村、进农家,促进广大农村党员干部

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

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我们极力支持省委宣传部的决

定,在家乡举行“党的十七大精神进农家”为主题的理论、法律政策、

文化、科技、卫生计生“五下乡”系列活动。活动主要内容包括:组

织社科理论讲座,向村民宣讲十七大精神;组织和编写并演出反映十

七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邀请组织法律政策工作者结合解读

十七大报告和人们关心的民生问题,提供涉农、维权等方面的法律服

务;向农民赠送十七大精神宣传资料、科普资料、春联书画等。并把

党的十七大精神编成小品、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十七大精神宣讲活

动,进行广泛宣传。

我们还利用公示栏、黑板报宣传“三个一”, 形成农村宣传和营造

农村浓厚的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氛围,充当农村宣传员。

村委也结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根据农村和企业生产

情况,对党员群众、农民工忙时分散学,对没有文化文化程度不高的

党员群众、工人进行“辅导学”,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群众进

行“上门学”。 围绕“建设新农村”,通过开展座谈讨论会、村干部座

谈讨论会、进村与村民讨论交流会等会议活动,不折不扣地宣传国家、自治区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让村民看到十七大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以乡村党校为主阵地,以“农家课堂”为主要形式,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胡锦涛同志的报告、新《党章》、《党员阅读》、《广西党员电教》,就近就地宣传“十七大”精神,切实把“十七大”的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农村党员和群众。

"下乡"活动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那里的经济还不够发达,那里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举世瞩目、举国关注。中国人民关注十七大、期待十七大,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人民从历史的比较和现实的感受中深切认识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都紧紧系于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又好又快发展,又紧紧系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在承前启后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事业,延续了并从根本上发展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期盼和追求,凝结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是来之不易的。共产党将继续引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人民朝着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奋勇前进,这对于中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无疑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十七大报告通篇贯穿着改革开放这个主旋律,不仅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而且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进行了全面部署。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改革的力度、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进度和发展的质量。我们党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根本动力在改革开放,美好前景同样在改革开放。这就要求我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为方向深化文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认真组织、扎实工作,努力把“五下乡”活动办成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连心工程”,办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事工程”,办成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示范工程”,办成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民心工程”。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真正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

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我国发展史上将是一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情。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让我们紧密地团结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扎实奋斗,为社区建设向十七大确定的宏伟目标奋力迈进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惟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求得真知,让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懂得了物的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学到了许多经验和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和了解,同时为十七大精神在本区的普及作出了一点贡献,这是很值得欣慰的。我将一如既往,继续前行,不断加强对十七大精神的学习,掌握科学理论,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汲取,不断成长。

第2篇:社 会 实 践 报 告_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实践报告

党的十七大掀开了党的历史新篇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前景,对于统一全党思想,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承前启后,开创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推动乡城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农牧民群众占总人口86%的乡城县来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统解决“三农”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既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中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社区建设的观念开始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二是进行了一些农村基础建设的初步探索。三是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已给农民带来了较多的实惠,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较好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央作出的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任然应清醒地认识到:问题依然存在,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许多领域还很陌生,许多体制还不健全,目前积累的经验还很有限,更当以现有基础为基石,以十七大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作为先进的共青团员,更应积极响应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家乡兴起十七大精神进农家“下乡”活动的热潮,使十七大精神传遍三湘四水,贯彻到千家万户,落实到建设新农村和加快富民强村的实践中去。 为广泛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给农民群众,推动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乡村、进农家,促进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我们极力支持省委宣传部的决定,在家乡举行“党的十七大精神进农家”为主题的理论、法律政策、文化、科技、卫生计生“五下乡”系列活动。活动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社科理论讲座,向村民宣讲十七大精神;组织和编写并演出反映十七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邀请组织法律政策工作者结合解读十七大报告和人们关心的民生问题,提供涉农、维权等方面的法律服务;向农民赠送十七大精神宣传资料、科普资料、春联书画等。并把党的十七大精神编成小品、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十七大精神宣讲活动,进行广泛宣传。

我们还利用公示栏、黑板报宣传“三个一”, 形成农村宣传和营造农村浓厚的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氛围,充当农村宣传员。

村委也结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根据农村和企业生产情况,对党员群众、农民工忙时分散学,对没有文化文化程度不高的党员群众、工人进行“辅导学”,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群众进行“上门学”。 围绕“建设新农村”,通过开展座谈讨论会、村干部座谈讨论会、进村与村民讨论交流会等会议活动,不折不扣地宣传国家、自治区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让村民看到十七大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以乡村党校为主阵地,以“农家课堂”为主要形式,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胡锦涛同志的报告、新《党章》、《党员阅读》、《广西党员电教》,就近就地宣传“十七大”精神,切实把“十七大”的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农村党员和群众。

"下乡"活动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那里的经济还不够发达,那里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举世瞩目、举国关注。中国人民关注十七大、期待十七大,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人民从历史的比较和现实的感受中深切认识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都紧紧系于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又好又快发展,又紧紧系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在承前启后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事业,延续了并从根本上发展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期盼和追求,凝结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是来之不易的。共产党将继续引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朝着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奋勇前进,这对于中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无疑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十七大报告通篇贯穿着改革开放这个主旋律,不仅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而且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进行了全面部署。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改革的力度、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进度和发展的质量。我们党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根本动力在改革开放,美好前景同样在改革开放。这就要求我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为方向深化文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认真组织、扎实工作,努力把“五下乡”活动办成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连心工程”,办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事工程”,办成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示范工程”,办成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民心工程”。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真正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我国发展史上将是一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情。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让我们紧密地团结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扎实奋斗,为社区建设向十七大确定的宏伟目标奋力迈进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惟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求得真知,让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懂得了物的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学到了许多经验和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和了解,同时为十七大精神在本区的普及作出了一点贡献,这是很值得欣慰的。我将一如既往,继续前行,不断加强对十七大精神的学习,掌握科学理论,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汲取,不断成长。

第3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__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工商管理系财务管理02班周阳20xx年8月1日——20xx年8月15日。工作内容主要是协助工作人员监督检查客货运输经营,同时在工作之余将自己的工作感悟以及经历记录整理总结。在经过十几日的工作历程之后,自己更多的丰富了社会经历和生活阅历,同时也更加直观的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当代农民生活带来种种变化。

工作单位介绍

长沙县交通局运输管理所担负行政管理职能的副科级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归口兴隆县交通局领导管理。负责本区行政区域内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法规授权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道路货物运输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业务工作进行行业管理,

权限包括监督检查道路运输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检验单据、票据、标志牌、营运证等证件,对道路违法经营者依法进行管理和处罚;监督检查客货运输经营者和客货运站场、机动车维修、驾驶培训机构等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的服务质量;做好道路运输企业和其他经营业户的分类指导,保护合法经营,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实践过程

因为爸爸的工作地点贴近农村,所以我特意着重了解学习了国家近些年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问题。这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的农业、农村形势正在不断地向好的方面发展。特别是从20xx年开始到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到了全党、全社会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认同,大家都认

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性的任务。因此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在逐步提高,农业、农村发展的环境在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因为工作内容及方向,期间我接触了大量的农村从事运输行业的人员,并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和询问。现将所整理的一些关于工作辖区内的农村交通建设问题所列如下:

一.辖区农村交通现状和农民出行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出行村民及部分司机的采访,掌握了许多辖区农村路况的信息及农民交通出行的情况。现在,农民出行普遍还是用的汽车,乘汽车便宜又方便,小车在农村的普及率不是很高。一般而言,只有村里少数的富裕农民才拥有自己的小车。相比于十年前,农民的出行时越来越方便。十年前,他们到县城里去多半走路或骑自行车。可现在通了公交车,想去就去,既方便又快捷。而相比于方便的交通工具而言,车费还没有怎么提高,特别是公交车,一般来说都是一元。看着农民脸上微笑的表情,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新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农村也基本上村村通了公路,我们现在不得不感叹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好啊!它把各种先进的科技带到农村去,使我们的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由于有了公路,大大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农民基本上都有了摩托车及农用车,他们可以很方便的把各种蔬菜及农作品及时的送往县城里以满足县城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

1.农村村公路现状

文化大革命前,辖区周边农村村是没有硬化公路的,文化大革命后,经济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周边农村修起了硬化公路,并随即通了到县城的汽车。从此,县城周边农村公路直到县城里。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来那条泥石公路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镇政府的号召下,由政府出资,对公路实行了柏油化,在90年代末期,这条宽宽的柏油马路终于通车,各村村民心里不知有多高兴。有了好路,公交车也来了,随即村里有了公交车,并且依附于条条主公

路,村民们都修了通向自家家里的支路。现在各村的农民一出门就是公路,看着他们谈论各自村里交通时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开心!

2、周边农村村车辆结构状况

现在辖区内有机动车约3000辆。其中货运车2400多辆(含大型货车1000辆,农用运输车900辆);客运车500辆(含营运性客车270辆,非营运性客车150辆);农用拖拉机80辆;大大的方便了农民的出行及货物运输。

二.辖区农村交通中存在的问题

我在与部分农村人员交谈中也了解到,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各类交通工具正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自行车在农村渐渐普及,至九十年代初期,摩托车的数量又在农村逐渐增多,近年来,由于助动车的数量在农村的激增,以及广大农村个体经营者的电瓶车、三轮摩托车数的泛滥,而农村交通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再加上农村人口素质及交通意识的薄弱,逐渐导致农村交通情况的不断恶化,虽然说是广大农民进出县城的交通工具在不断变化,交通便利情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交通事故的频发,给广大农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农村交通环境的不断恶化,也正在深刻地提醒人们时刻要把自己的人身安全和生存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

1、农村公路网络

尽管与十年前相比,农村公路密度,高级路面有一定幅度增加,公路建造深度也有了显著提高,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种样式的汽车也进入了农村,使周边农村的农民享受了城市人民的方便生活。但仍与该村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只要有以下方面:

(1).公路交通网络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低。周边村内多数公路路段时速仅为20xx年,喜迎十八大”值此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之际,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理解,提高运用其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以小见大、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立即问题的思维。在暑假期间,我们积极响应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对所在城镇的现代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分析后写下了此次社会实践的收获,主要是关于新民市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新民市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实现机制以及新民市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启示等三方面的内容。 新民市是沈阳市所辖县级市。位于辽宁省中部,辽河下游平原地区。东连沈阳市沈北新区、于洪区;南邻辽中县;西与黑山县接壤;北靠彰武县、法库县;西北一角与阜新县毗连。面积335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万亩。全市设11个镇、14个乡和5个街道,338个行政村。是一座集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于一体的新兴城市。辽河以东地区种植水稻,其余地区种植玉米、高粱、大豆3。是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

接待我们这次实践调查的是同学的一位亲戚,通过与他的攀谈和大家的亲身体验,我们由衷地得出结论,在广大农村基层组织积极努力和农民积极参与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这以前,我眼中的农村充斥着城市人固有的偏见,可是来到了新民才发现,这里农村的发展已超越了我狭隘的偏

执。通过与交流和与以前对农村的了解,我们都深切体会到了新农村建设以来,新农村取得的巨大变化:曾几何时,我一直把贫穷落后等同于农村,现在看来,虽然农村仍然与城市有着差距,但是这些差距不代表不能缩小。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在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成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个人特地随机地对新民市的8户居民进行了调查了解,在此则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具体介绍:

第一:居住条件

1、家用电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生活有进一步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家用电器上。30年前,最普遍的就是收音机,一个村子顶多有一台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就更不用提了。现在收音机已经逐渐被淘汰了,电视、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逐渐普及了,电脑也逐渐走进农村人民的视线。在我调查的8户村民中,都有电视机,6户有洗衣机,5户有电风扇,3户有电冰箱,1户有电脑。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农民富了,另外现在农民购买部分家用电器可以享受政府补贴百分之十三。

2、房子结构

我调查所在村的房子主要分为泥草结构的房子、泥砖结构的房子、砖瓦结构的房子、新式砖瓦结构的房子以及商品楼。

而在我调查的8户村民中,只有1户住房是泥草结构的,

1户是泥砖结构的,2户是砖瓦结构的,3户是新式砖瓦结构的,1户是商品房,其中还有2户在二三年之内要重盖新式砖瓦结构的房子。这也反映了现在农村村民的住房水平,现在主要是以砖瓦结构和新式砖瓦结构为主。据了解,30年前主要是以泥草结构和砖瓦结构为主,由此可见,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3、农机和车

要致富先修路,在交通更加便利的同时,各种农机设备和车辆也逐渐走进了农村,农机设备主要包括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绞茬机,车辆主要包括牛车马车、四轮车、面包车、大货车、出租车、轿车。在我调查的8户村民中,1户有牛车,1户有货车。以前几乎每家都有牛车马车,但随着生产发展,几乎都被淘汰了,逐渐引进先进生产生活设备。由于调查户数有限,不能体现出农村拥有农机和车辆的状况。

第二:饮食

说完了居住条件,再看一下饮食问题,署假期间正赶上各种农产品、蔬菜等处于低价时期,农村家庭一般在这时候便可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饮食在这个时候也非常能够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我调查的8户村民里,过年在饮食方面花销在500元以下的有2户,在500至1000元之间的有3户,在1000至20xx年代夏季平均每户消费水平在10至20xx年收入

最能反映农民生活水平的,最能反映农村发展情况的,最能体现农村工作成绩的,就是年收入。农村人民收入来源主要有政府补贴所得、种地所得、农闲外出打工所得、圈养牲畜家禽卖出所得、个体经营所得以及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职工工资所得。在我调查的8户村民中,年收入在5000至10000的有1户,年收入在10000至25000 元的有3户,年收入在25000至50000元的有 3户,年收入在50000 元以上的有1户。现今农村有存款的大约占总村民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银行信用社还提供各项贷款业务,方便农民发财致富。

第四:日常消费

1、教育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中国共产党积极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九年义务教育在我所调查的的区域基本普及。在我调查的8户村民中,父母老人的文化程度主要是小学初中水平,而青少年都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还有正读高中和大学的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农村人民文化程度的提高,一般读高中每年学费生活费大约有9000左右,读大学每年学费生活费大约14000左右。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我想教育经费还会逐渐降低。

2、医疗

医疗一直是困扰广大人民的问题,现在有合作医疗,农民人均保费只有30元,但是生病到指定医院看病买药可以享受优惠。但是并没有达到完全改善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在我调查的8户村民中,平均每年每户1500元左右(在没有大病的情况下)。相对收入所占的比例已经不是很大了。

同时,新民市的一位发展带头人的一番话也让我触动很深。他说:“现在新民市不能单纯地模仿以往的模式,因为那个模式是二十年前开始发展起来的。当时,为了发展经济,人们对资源无节制的利用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新民应走新的模式,这样才能打破规则,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是的,未来的农村的发展模式不一定要走城市的发展道路。难道我们一定要将农田变成工厂,将高山变成矿山吗?对于未来农村的发展模式我想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完全可行适用的具体方案,但是我想农村的真正的发展之路一定不是简单的城市化。 而同时,这番话也显示出了他的远见,也令我对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充满了信心:作为发展的带头人能有如此远见,新农村的建设怎能不成功呢?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要通过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

结构,加大扶贫力度,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探索求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值此十八大召开之际,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新农村建设必将取得一个新的胜利!

当大家穿行于新农村现代化的农舍间享受天伦,品味生活,我们真切的感到,环境优美,谐调自然,绿意长青,方能与天地同合。漫步于乡间林荫大道下亲吻芬芳,笑论春秋,我们看到,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现代化新农村特色正在初步彰显。

是的,新农村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程,新农村的华彩篇章从这里掀开,农民的新生活从这里起航。从这里我们读懂了新民在创建更高水平小康的决心和全部内涵,记住了幸福新民人民的恒久魅力!

第5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导读:本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系部名称:财经系 专业:会计

年级12 班级:12会计班 姓名:赵-英-杰 学号:120xx年12月25日至 20xx年1月3日共 +天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系于20xx年组织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之一为“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我选择了“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这一主题,对自己的进行了调查。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我家乡所在地为 山西省**市**区**村,村中拥有土地321亩,村中有173多户人家,人口为五百八十九口(20xx年统计结果),后因人口死亡,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外输出等原因,至20xx年,村中大约现生活人口为560口,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家乡在区政府领导下的发展变化,国家对农村实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实行情况,村中建设,村容村貌,村中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等;了解家乡村民在城中村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前村民的现实生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活状态,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来家庭发展的想法、期望。

首先,对于此次调查要做几点说明:

1.本调查主要通过访谈和照片的形式获取信息和资料,有三部分来源:乡村干部访谈、乡村教师访谈和农户访谈。

2.本次调查由负责访问的大学生进行同步记录,保证原始信息真实可靠。

3.由于问卷问题不足以概括我们所想了解的问题,之后调查主要以访谈为主,回答都做了及时的记录。

调研内容和结果分析

经过对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调查人员对**市农村的新农村建设得出几点认识,并对城中村建设改造等问题尝试提出必要的观点,具体如下:

**市城北交通枢纽要冲--大转盘西北方向有一个名叫**的村子。一直以来,这里优越的地域条件并没有有效利用:规划不合理,造成了大片可开发利用土地的浪费;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集体经济得不到发展。随着忻顿公路的拓宽和开发区建设的逐渐火热,**村虽有所发展,但与路东开发区林立的高楼、宽敞的马路相比,反差太大,20xx年**村村民陷入深思之中:这么多年来集体经济得不到发展,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除自身因素外,归根到底是带头人的思想观念不开放,带领村民致富的口号只是写在纸上,没有落到实处。

第一, 出发点立足点好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20xx年**村被**市政府确立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后,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紧紧依靠村委一班人,围绕实现特色新村这个目标,立足新起点,扎实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他们大搞农田建设,历时短短12天时间,投入有限的资金,修通修好田间道路20xx年来超占、乱占宅基地村民64户,并作了适度处理,消除了其余村民的不平衡心态和对村委会的疑虑,有力地推动了其它工作的开展;组织得力的清欠组,先后追讨石油公司、农机公司等单位欠款56万元,缓解了村里的资金压力;对村外临时占地做了统一规划,严格把关,并收取适当的占地补偿费,既保证了所有占地项目均对村民无污染、无危害,又有效地利用了闲置的土地,增加了集体经济的收入。

第二,中期建设,加快了城市衔接农村

20xx年,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解放思想,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等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被人们誉为\"**神话\",他们不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等不靠,内引外联,先后千方百计筹资20xx年冬季试运行,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运行成本可控在10元/平方米以内。

三、20xx年投资34万元新建标准学校一座,占地2700平方米,校舍24间,活动场所全部硬化绿化,使孩子们有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农村坟地是一个长久以来难以解决的难题,占地不说,分布零散,给机械化耕作带来了很多不便,为此,村支委专门召开了会议,统一规划,利用民俗迁坟日,将84处坟地迁入公墓,并对公墓加固围墙,移风易俗,群众非常满意。

五、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筹资350万元修建了集休闲、健身于一体的\"魅力星光\"音乐广场,内设假山瀑布、文化石、旱地喷泉、罗马柱、花架走廊、六角亭、鱼塘舞场健身器,全广场采用了太阳能照明设备,绿化草坪4500平方米,种植风景树30多个品种260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余株,每到傍晚,劳作了一天的村民聆听着悠扬的轻音乐,漫步在优美卫生的文化广场,放学的孩子欢快地在秋千上荡着,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今年,为了彻底改变农民的住户状况,村民自行出资,集体补贴,在原准备批给十户农民宅基地的土地上建起了三幢农民公寓楼160套,让一部分村民先搬进来,体验了城里人的现代生活。

第三,立足经济加快发展,响应国家城中村改造

20xx年**城区加快发展,不断完成了7451工程,处于**经济开发区的**村将作为**市首批城中村改造示范点, 加快村中建设,将村民转变为市民,乡村制转变为社区治,解决现有土地321亩土地的局限性,整合土地完成长1000米村中改造,完成20xx年 8 月 1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调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茅洋乡”

内容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的历史时期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句话、二十字”是一个体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综合目标。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农 统筹城乡发展 科学发展观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目录索引

1、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茅洋乡的基本情况

2、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茅洋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

3、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茅洋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 4、今后的建议或应采取的措施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茅洋乡的基本情况

茅洋乡地处象山县中南部,紧邻县城,三面环山,一面通海,省道盛宁线和茅石线贯穿全乡,面积47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5万人,耕地11000亩,山林46520xx年来,茅洋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茅洋”这一主题,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有力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20xx年,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14.5亿元,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8803元,增长8%。先后被评为省体育强乡、市平安乡镇、市生态乡镇等。

2、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茅洋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

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形成了输变电、电子、精工铸造、精细化工、针织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20xx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67亿元,实交税金3760万元,到20xx年底共有企业104家,其中规模企业27家,县实力型企业3家,县潜力型企业2家,连续三年获得象山县工业先进乡镇。

新农村建设蓬勃兴起,以和美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小康示范村、整治村创建为载体,成立了茅洋乡同乡促进会,整合全乡资源搞建设。目前,全乡所有村庄通过市级整治村目标。其中,李家弄村被评为象山县“十佳美丽村庄”和市级小康示范村。获得县20xx年度水利建设“大禹杯”竞赛三等奖。

农业经济发展显著。20xx年完成农业产值1.88亿元,增长6.5%,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为7265亩,蔬菜瓜果种植面积为1978亩。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加快农业调改步伐,实现土地流转6300亩,巩固和提高了现有的有机茶、苦丁茶、鱼鲞、白岩下苔条、杨家岙薯片、南充竹根雕等特色产品,并形成了肉猪、花木、杨梅、茶叶四大特色产业基地。以民俗文化村为代表的休闲旅游农业日渐兴旺,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

民生事业不断推进。辖区内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在校学生667名,幼儿园一所,在校学生190名,我乡一贯坚持教育先行,先后兴建了学校综合楼和教师食堂,改造了学校排水系统,设立教师奖励资金,获县师训工作优秀学校。重视医疗卫生工作。全乡共有中心卫生院一所和8个村级医疗点,共开展农民免费体检3348人次。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参保率达到95.5%。加强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农村最低社会保障制度,09年累计发放低保金55万余元,截止20xx年1月,共有590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辖区内建有文化活动中心市级农村文化宫6个,根植于民间艺术的茅洋农民画声名远播。①

3、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茅洋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把握还没有真正到位。我们虽然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推出了一些创新实践的举措,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对新形势下新农村的新需求研究还不深,对新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律还没有充分认识和把握。但新农村建设的创新还没有真正通过规划创新、投资政策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充分体现出来,还没有完全转化为新农村实践的目标和举措。

二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能力亟待加强。长期以来,我们对和谐社会的发展比较熟悉,也建立健全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作体系,但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出现的新问题既缺乏理论研究,又缺乏实践经验,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作体系。无论在工作能力上,还是在体制机制上,与现代社会的工作要求都存在差

距。我们比较重视处理应急的工作任务,但对全局的统筹协调把握还不够,过多地忙于具体事务,对和谐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和全局性工作的研究不够。 三是改革创新精神不够。这些年,农村事业发展很快,原有的一些体制、机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机制体制改革方面,我们调查研究还不够,总结和提升好的经验做得不够。走出去少,视野不够宽。满足于现状,求稳有余,改革创新的步子不大。

4、今后的建议或应采取的措施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着力打牢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如果把新农村建设比做一幢大厦,经济发展就是大厦的基础。如果经济发展上不去,再美好的目标也难以实现。近几年来,随着基础建设力度的加大、步伐的加快,茅洋乡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提升,但横向比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人均收入不高、群众生活还不富裕。我们通过对联系村的调研,发现还有近1/3低收入人口和一些极端贫困人口。在这样的基础上搞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把抓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结合本地区情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从两方面做文章。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动员组织群众投资投劳,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通过土地整理项目、以工代赈项目、扶贫项目的实施和拉动,使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一个较大的改善,生产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二是立足优势,围绕效益搞调整,发展特色种养业。要以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依托,在蔬菜种植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富民主导产业。还要搞好养殖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猪禽养殖,加快周转,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在特色产业发展上,要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核心。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镇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改善镇容村貌。村镇面貌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改变村镇面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结合调研村的实际情况,以改善镇容村貌为切入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群众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打开工作新局面。从目前情况看,相对城镇而言,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村庄建设浪费大,水平低,“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新农村建设应当从改善农民最需要的生产生活设施着手,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塑造农村文明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更要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倡导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农村文明新风尚,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和良好民俗的形成,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当前有一些地方健康文化缺位,赌博、迷信等不健康的文化使淳朴的乡风遭到破坏,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原因就是农村文化的发展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农村文化,塑造农村新风貌,要立足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立足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坚持

重在建设、注重实际、多办实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规划为龙头,着力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性。建设新农村,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必须“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分类推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的要求和全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分步骤、分阶段实施,积小成为大成;“先易后难、分类推进”,就是把经济基础好、交通条件便利、群众积极性高、工作难度不大的村作为试点,优先实施,以点带面,不搞全面开花;“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就是要尊重群众意愿,尊重村庄实际,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突出民风民俗和田园风光特色,不搞“多村一面”,不搞盲目攀比,不搞一刀切,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五、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机制为保障,着力完善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结合村镇实际,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二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作,涉及各个领域,需要多部门、多层次、多环节的紧密配合。要建立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做到新农村建设开展到哪里,部门的责任就落实到哪里,形成集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② 总 结

通过以上结合茅洋乡五方面的讨论,我们清楚的意思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对农民帮助极大的政策,这正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一个社会要和谐,则肯定要使社会中的每一个阶层都是和谐的,而作为基数最大的农民,更是需要和谐,所以要支持“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中国象山>>走进象山>>区域概览>>镇乡街道>>茅洋乡

②刘春,《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学习时报》第163期

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xx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xx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

第7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标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学院:

专业:_

班级:

姓名:

学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中央连续几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命加快文明推进

一、调查目的

为更好的领会中央政策,使之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背景资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并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有关文献资料表明,上世纪50年代,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发展“二五”和“三五”计划时,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至少在1982年、1983年和1984年的三个中央1号文件、1987年中央5号文件和1991年中央21号文件中都出现过这一提法或基本相同的提法。但必须看到,这次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背景和内涵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

三、现阶段状况

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绝不仅仅是一般性的村容村貌整治(当然包括这方面的内容),而是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涵盖了当前“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包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能够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农村全面工作的“龙头”和“主线”。抓住了这个“龙头”,就抓住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主线”,就把握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全局。因此,我们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阶段统领“三农”工作的总思路和总要求。

四、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能照搬他村发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规划,要有让农民赞成的规划,要有让农民参与的规划。

二是利用各种渠道向农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重要意义。有时农民对中央的政策了解的比较偏面,需要村支两委和党员率先垂范,并向农民宣传好中央的惠农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农户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三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础,把各项基础设施建好,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向外多宣传,利用好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多方吸引资金和技术,发展其他产业。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田基本改造亟待解决。村境内农田参差不齐,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气力清淤,耗费了农户大量时间和精力,从长远打算应着力进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业经济发展较为粗放。农户对林木圆竹的加工仅是半成品,在市场中的销售利润不高。林木加工点分散,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和协作组织,存在互相压价,亏损经营的情况。

三是饮水问题。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极不方便。铺设自来水管道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但目前缺乏项目资金。

四是村内道路需要继续建设。土路泥泞难行,为部分村民出行带来一定困难,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优势地位为农民劳作、生产、生活带来较大阻碍。

五是村民环境保护意识需要加强。中心村聚居村民较多,因此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较多,加之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处堆放、乱倒现象没有有效改变。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需要设置垃圾箱,安排专人清洁街道。

环境问题尤为重要:

当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又严重影响到了经济健康,顺利地发展。当前农村经济也在飞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主要是农业生产污染和人们的生活污染等。

农业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和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会形成从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到空气的“立体污染”,会造成河流、湖泊的污染及对生态系统的损害。农田化肥、农药通过排水沟渠流失到河流、湖泊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量繁殖,水中氧气减少,鱼类数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

有专家估算,目前我国水体氮磷污染物中来自工业、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大约各占1/3,但这只是很粗略的估计。不管具体数字是多少,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也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制造的垃圾在大量增加,垃圾的类型繁多,这也成为生活垃圾难以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的原因。

往日的小河潺潺早已不在,水面上漂浮着散发着阵阵恶臭气味的垃圾,秀丽的乡村美景也被白色污染笼罩上一层阴影。这是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但环保意识不强引起的。

这是一种失调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视自然规律,掠夺性地开发资源,同时,经济活动带来的大量污染物进入环境中,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环境状况恶化,自然资源匮乏。一方面,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引起经济停滞不前和衰退;另一方面,经济停滞和衰退使人们没有资金和能力去改善环境状况和改进先进生产技术,只能进一步向自然环境索取资源,导致环境危机加重。经济衰退与环境恶化相互促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淡水、耕地、矿产等主要资源从整体上看,数量短缺、质量下降、开发成本增大,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制约作用。

事实上,农村经济发展与控制污染,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性。生态环境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和农业在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缺少政策和制度,同时业缺乏相应的机构向农民宣传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并鼓励农民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六、发展建议

(一)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收入。

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调整农林业产业结构,做好“田里、庭院、市场”文章。同时大力开展“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强村民的技能培训工作,为输出务工村民提供就业保障和法律服务。

(二)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三)围绕“乡风文明”目标,扎实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

(四)围绕“村容整洁”目标,实施生态村建设工程

(五)围绕“管理民主“目标,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

七、小节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模仿西方发达国家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村亦是如此,我们应注意以“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来发展农村。坚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大力提倡生态道德,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但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的参与。深入发动群众,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1s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