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 一门课程 一种文化(培训感言郭虹)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4 17: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堂课 一门课程 一种文化

99班家长 郭虹

钟老师和这群五年级的孩子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国学课。

教材《天籁》选自于育灵童教育研究院 所编国学教材第十册。本册主体课文选自“子部”的《庄子》。自在逍遥的哲人庄周,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给我们讲扶摇直上的大鹏,给我们讲吸风饮露的仙人;他说自由是人们永恒的追求,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然而,庄子的思想太有深意。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历时久远、内容艰深的古文如果逐句讲解,显然是枯燥繁琐而机械化的。

怎样引导学生体悟呢?到底要体悟到何种程度呢?这样的古文怎么教?

东晋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这样说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有着十几年国学经典教育经验的杭州拱宸桥小学学习国学的法则是:求略

懂、求量变、求熟记、求自悟。

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和思考,大家可以看到,今日的国学课堂上,老师没有任何对于字、词、句的讲解,而是通过一遍又一遍地素读,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去感受!事实证明,几乎没有正式学习过国学的孩子在这短短三十几分钟里,由仅仅能读正确到读得正确、流利,继而读得韵味十足;由觉得语言生涩难懂到能体悟到文章的精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国学教学的原则“不求甚解”、“熟读成诵”来实现的。

国学课不等同于语文课,他们之间有联系,更有区别。 区别1:语文课和国学课的目的、宗旨是不同的。

语文课的目的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国学课只是手段、工具、过河的桥、行水的船,国学的目的是学习和传承中华经典文化,是文化的功夫,是种子的功夫。

区别2:载体有很大的不同

语文90%以上是现代文,而国学100%是文言文。白话文、现代文离学生近,文言文离学生远,比如:语言距离、认知距离等等。

区别3:基本的教学策略、学习策略有很大的不同

语文课,当然主要是指阅读课,以读为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当中包涵着情感、思考、分析、综合理解。在读的基础上,要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读和写的互动、运用。

国学课,也是以读为主,但却是原汁原味、完完整整、老老实实地读,不是以知为本,而是以熟为本,反复读,读熟练。防止深挖,防止无限制地拓展,达到烂熟于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种子。

王崧舟老师这样说:“我们学国学、读古文,只是想在学生内心种上文化的种子。是传统的、纯粹的,正宗的中国文化种子——‘中国灵魂’,这颗种子何时发芽,我们只有期待!”(课件7)

王崧舟只有一个,南怀瑾只有一个,季羡林只有一个,而你,我,她,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一线语文教师,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我们愿意为国学教育做力所能力的改变,做力所能及的推动,学生就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就能为孩

子埋下这颗中华文化的种子。

就像这所京杭大运河畔的拱宸桥小学,国学教育就已经在这里生根发芽。 关于“乐学模式”的打造

悦读、熟读、悟读、化读,这是拱宸桥小学国学教育的基本模式。 1.始于“悦读”,激活学习动力

我们国学经典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儿童的兴趣。而培养儿童对国学的兴趣始于“悦读”。通过小组对抗法、火车接龙法、游戏闯关法、积分奖励法、角色扮演法、学生领读法、错误提醒法、图文匹配法、擂鼓助兴法、配乐美读法等来激活孩子学习国学的动力。

2.基于“熟读”,做足涵泳工夫

巴金说:“我仍然得感谢我那两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

郭沫若曾说:“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着年龄增大,完全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

古文,如果不熟,就没有产生精神生产力。通过接龙读、打拍子读、师生交替读、复沓式引读、完形填空读、对读、纲要信号读、转换语境读、歌咏式读、听读等形式来让学生熟读古文,做足涵泳功夫。

3.贵在“悟读”,唤醒主体智慧

读中悟,读中悟,通过创设生动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提供鲜活事例、钩沉岁月往事、提取阅读经验、拓展阅读空间、制造认知冲突、浸入审美体验等形式来引导孩子体悟,唤醒主体智慧。

4.成在“化读”,积淀文化底蕴

将国学教育与升旗典礼相结合、与卫生包干相结合、与礼仪训练相结合、与班队活动相结合、与学科渗透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社区活动相结合、与出国游学相结合,在不断的践行中来为孩子积淀文化底蕴。

第二、一些具体的做法

每天三诵:晨读、午诵、暮吟 各十分钟 每课一练:每节语文课 3分钟诵读 每周一课:每学期16课时来上国学课程 每月一查:每月抽查 有没有读过,会不会背诵 学期一赛:经典国学比赛

学年一演:“国学乐团” 、“国学表演”等形式

三、生活就是经典

“生活就是经典,经典就是生活。真正的经典应该是落实在我们的每一天,分分秒秒,每一个行为,每一个起心动念上。”

引用两个例子:思品课上:老师问:“妈妈开家长会回来,说不要跟成绩差的同学同桌,这样会影响自己,你怎么看?”学生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论语》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一语既出,四座皆惊。

有位四年级的同学以前是“调皮王”,喜欢攻击同学,现在乖多了。老师在晨会上表扬了他,他说:“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喜欢别人打我,所以我也不打别人。”

学生还会影响家人,有同学说,跟爸爸约好周末逛超市,但爸爸突然反悔了,孩子告诉爸爸,“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一句话,让爸爸觉得自己做得很不妥。

我们相信,“耳濡目染,不学以能;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1l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