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作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4-02-05 00:52:01 阅读量: 优秀作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网络的利与弊》1000字论文资料

网络的利与弊

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千状百态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 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三、上网青年的各种“症状”

第一,认知上的“快餐——硬结”症

对于众多步履匆忙的青年而言,互联网好比知识快餐一样,大大激发了他们急于求知的强烈欲望,在鼠标轻点之间就能立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里的学习、工作效率。 而对网上各种时髦展品,他们在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下流连忘返,从不审视、怀疑它的构造成份和运转功效,整个大脑于囫囵吞枣之际成了一个受动而麻木的机器,致使许多硬结不但吞噬着青年人本应充满活力和主见的青春大脑,而且阻塞着他们对真知的内化。

第二,情感上的“狂泻——冷漠”症

对于那些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父权主义、顺应主义教育的青年来说,虽然在现实中其情感表露总要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左右,但他们身上被压抑的诸多情感却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暴发。上网交友,网上聊天、在BBS中高谈阔论成了人们忘记权威压制、排遣孤独,宣泄不满的畅通渠道。只是我们观察到,尽管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缓解压力、平衡心理、但过多虚拟的网上情感交流无疑让许多青年在放飞情感的同时,总想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坦露,并懒得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情感交流。 生活中,这些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不为世间情感所动,显出一副冷漠姿态。互联网成了一部分人面对现实情感世界的心灵之锁。

第三、意志上的“自主——膨胀”症

在互联网这一无人管理的区域内,青年人能够以己为中心,以己需要为尺度,完全按自己的个人意志自主地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地在游戏中扮演各类角色、自主地设计令人惊叹的“小制作”、“小发明”等等,这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意志自主表现虽然在相当程度上利于青年个性的张扬。 但我们也为一部分人在极度的意志自主中其“唯我独尊、唯我是大”的意志膨胀表现所震惊:一些青年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总想通过自己的意志自主表现而一鸣惊人,于是利在互联网上随意制造思想和议论的巨大泡沫,甚至为了达到让世人把他当主角的目的而不惜作出损害别人数据、破坏他人网站,侵入别人系统等过激行为,以至酿发可怕的阻塞网络交通的网络地震。

第四、“网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

因担心电子邮件而睡不着觉;一到电脑前就废寝忘食;未上网时手指头出现敲打键盘的动作甚至失去自制力等。 全身打颤、痉挛、摔物品,跟"毒瘾"发作差不多。

四、安全上网必备知识

1.建立良好的安全习惯。对一些来历不明的邮件及附件不要打开,不要上一些陌生的网站、不要执行从网上下载后未经杀毒软件处理的文件。同时,网上下载的程序或者文件在运行或打开前要对其进行病毒扫描。

2、上网时,我们不能将自己或家庭成员的信息轻易的告诉他人。(包括:姓名、年龄、照片、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学校、班级名称、E-Mail地址)

3、要定期到微软网站下载最新的安全补丁,切实做好防范工作。

4、不要随意浏览黑客网站(包括正规的黑客网站)、色情网站。 不要轻易听信他人通过电子邮件或者P2P软件发来的消息。

5、尽量不要所有的地方都使用同一个密码,这样一旦被黑客猜测出来,一切个人资料都将被泄漏。

6、不慎感染上病毒时,应该立即将杀毒软件升级到最新版本,然后对整个硬盘进行扫描操作。清除一切可以查杀的病毒。如果病毒无法清除,或者杀毒软件不能做到对病毒体进行清晰的辨认,那么应该将病毒提交给杀毒软件公司,杀毒软件公司一般会在短期内给予用户满意的答复。而面对网络攻击之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拔掉网络连接端口,或按下杀毒软件上的断开网络连接钮.

7、上网结束后,关闭浏览器和聊天工具,并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各种密码。

五、《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之“五要五不”。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网站 >> 平安校园 >> 学校安全教育

优点:

1、带来高效的工作协作环境

2、资源的快速共享

3、信息及时沟通,包括互动信息。

4、打破区域之间的阻隔。让世界变得触手可及

5、对媒体的重新定义。传统的电视,报纸,杂志,无法与网络相比。是三维动态的。

5、网络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简单。比如网上购物,网上交易,网上炒股

6、网络改变国家,民族的阻隔,理论上我们可以在网络上交美国,欧洲等国家的朋友。

7、网络提供平台,让更多人,在各自平台加强交流和学习。以前我只能通过一个活动,或者组织来组织的事。现在通过虚拟平台,自己沟通。

8、网络给企业增加更多的竞争力。特别网络在企业的应用再发过推动网络的发展。对企业的资源配置使用到极致。

9、网络推动民主建设,网络媒体的特殊性,对民主建设有好处。

10、网络增大了民众对世界的窗口。有声音的提出的一个平台。一个机会。

缺点:

1、网络有病毒。让大家电脑信息的丢失。

2、网络有黑客,对企业和政府,甚至个人。及对整个社会造成危害。

3、网络是虚拟的,欺骗更加难以防范。让人们的信誉造成损害。

4、网络占据人们太多时间,比如上网聊天,浏览信息。正常的运动。生活缺少,比如宅文化的出现。

5、网络对版权的冲击,人们努力的东西,容易在网络上达到释放,一方面方便人们使用,一方面却损害了开发人的努力。

6、网络的黄色文化。不可管控性,黄色和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可忽视。

7、网络游戏,让很多学生,未成年人不能自拨。影响成长。

8、网络占据人们太多时间,习惯网络交流,部分人变得内心,现实中无法与人沟通。

9、网络利益给部分非法的利用,破坏现实的生活。比如透露别人的隐私。

10、网络增强了人们的效率。可以让人们更累了。有时候想科技带不的进步。还是更累 利处:

1、可以方便看新闻;

2、写信方便

3、没事无聊时找人聊天方便

4、可以利用网络来学习

5、可以用网络来玩游戏

6、办公方便,传送文件、资源共享

7、可以方便看电影,在线观看

8、可以看美女,不被人说色狼

9、在家买东西

10、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11、网上工作,soho一族

弊端:

1、浪费时间

2、沉迷网络游戏

3、浪费学业

4、对眼睛损害严重

5、容易犯职业病——长坐

6、美女看多了,找女朋友难找,因为现实中没有网络中的漂亮

7、浪费电,浪费钱

8、电脑中毒太多,杀麻烦

9、很多女孩被骗

10、容易引起责任纠纷,copy太多

11、垃圾信息太多,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百度知道 > 电脑/网络 > 互联网 > 网络的利与弊

网络的利与弊

驻马店市开发区第一小学 五年级(2)班 张畅畅

在现代生活里,电脑已经是我们家喻户晓,几乎家家皆有的一个上网工具。上网可以干什么呢?上网可以查找资料、收集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千世界,有时候网络也可以让我们过过瘾,大玩一把电子游戏。

可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正如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电脑网络也是个“两面派”。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电脑网络的利和弊吧。

先来认识一下“利”吧!随着电脑走进我们的生活,网络带个我们无限的精彩和新奇。网络就像是一个万能的魔术师,爸妈可以通过它在互联网上查询信息,爸爸可以炒股票、打理公司的事物:妈妈在网上和朋友聊天、看电影、网络购物;我们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小写作传到网上,做个“时尚达人”。有时候我也会在网上查看一些新颖的小游戏,过过通关的瘾;有时候叔叔阿姨也可以在网上找到一些创业致富的信息;网络“冲浪”也很刺激,通过网络让你在家里就能得知广泛的信息、可以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在一起谈生活、聊学习,真是快捷又方便呀!

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下网络的弊。电脑虽然给了我们一个快捷和方便的生活,但是网络本身就有一些危害性。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中小学生。有多少回,我们把父母给的零花钱都“捐”给了黑网吧的老板;有多少回,我们甚至想方设法地骗取父母的钱去打电子游戏;有

多少回,我们甚至逃学、旷课进入到门牌上写着“中小学生禁止入内”的屋子里;当黑心老板得意洋洋地数着大把的钞票时,我们却在为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滑而后悔叹息。

这就是电脑的“利”与“弊”,如果我们能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如果我们能分清楚什么是有益的,电脑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如果糊里糊涂的不加以区分,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坐在电脑前时,请先调整好你自己的心态,让电脑成为我们的朋友,为我们服务千万不要让网络这张大网束缚住手脚,束缚住心灵,而埋葬自己的花样年华。相信你一定会做到的!

(参考:700《字网络利与弊》的论文)

篇二: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要素构成的互联网异军突起,并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进入千家万户,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道新的风景线。今天,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联通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万台主机,拥有1.5亿用户的动态网络,并正以每年150%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2001年,全球互联网使用者将达3亿户。互联网在全球的经济文化领域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99年,全球网上营业总额达1963亿美元。互联网作为全球的第四媒体,越来越具影响力,如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绯闻案上网的第一天,全球共有2470万人在同一天阅读到这份报告。在未来的15年时间里,互联网将超过传统的大众媒体,成为全球最大的媒体。

1999年底,我国有互联网用户已达630万。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时代,广大青少年对网络趋之若鹜,纷纷“触网”。据调查,目前在我国网民中18岁至35岁的青年占85.5%,18岁以下的占2.4%。互联网已成为一个吸纳、承载人类生活、生产的大平台,成为社会信息基础结构的雏形。它将缩短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从根本上重塑人类的生存形态,重新规定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改变政府的组织架构和国家体制,成为推动跨世纪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当然,技术从来不是一个中立的力量,它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灿烂未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如果正确利用网络,互联网会对进入其中的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网络的创造性催生青少年的现代观念;网络的丰富性拓宽了青少年求知途径;网络的超时空性为青少年扩大了交往面;网络的互助性培养出众多“网上雷锋”;网络的平等性为青少年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等等。但是互联网并不是一个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它所传输的信息、一些网络主体的不良行为都会对青少年一代产生如下负面影响。

1.计算机网络的传播特性造成信息泛滥,各种信息垃圾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

互联网在强化了青年地球村村民意识的同时,也弱化了他们的民族意识。所谓网络“新人类”,在他们身上,我们会发现很强的国际化色彩,这是因为互联网的使用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增强了他们作为地球村村民的意识,这有利于他们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生存。但与这种“一体化”意识相伴的是,种族、民族意识的弱化,民族认同感减弱,民族身份逐步消解。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互联网还对现有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产生着并将继续产生影响和冲击。据调查,对于“网络黑客”的行为,有26.3%的人表示“黑客有高超的技术,令人佩”,16.7%的人认为“黑客的行为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发展”,还有24.4%的人表示“不好说”。只有24.6%的人明确表示,“黑客的行业具有社会危害性,应严厉惩罚并尽力杜绝”。

2.网络文化的直接化、形象化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造成极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妨碍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不可否认,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对开阔青少年的眼界,帮助他们了解新鲜事物具有正面作用,但是信息的丰富伴随着信息的爆炸、信息的污染,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青少年选择有用信息的“噪音”,而且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阅读书本、思考问题的时间。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九省市自治区的4845名青少年进行的调查中发现,40%的人除了课本以外基本没有藏书,藏书50册的人只占36%,藏书500册以上的只有2%。阅读量的减少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知识结构的平衡更重要的是极大地破坏了他们的文字应用能力。许多青少年计算机操作得非常熟练,却写不出漂亮的汉字、流畅的作文,文章中错字、病句随处可见,这种现象不能让人担忧。

3.互联网的隐蔽性,将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在一人一机的环境下,青少年不必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从而没有传统社会的熟人圈子去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可以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人察觉。据统计,目前,计算机犯罪大约只有1%被发现,而且这1%中,只有4%会被检控。正如新近流行的俗语所言,“在网上,无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使得网上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根据北京五所高校的一个调查,有12.5%的人曾经获得他人的邮件,有9.8%的人曾经查阅黄色图片或文字,98.6%的人曾经获得机密和他人的私人信件,5.4%的人曾发布不健康的信息。在台湾,一对恋人分手后,男方以女方的身份进入互联网聊天室,把女方真实的电话号码和地址放在里面,还自称是一位有被强暴幻想的性虐待爱好者, 以发泄对女方提出分手的不满。

网络的隐蔽性特征也使网上的犯罪层出不穷,侵犯知识产权、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黑客侵入等案件逐年增多,近几年美国黑客的非法入侵高达16万件,损失达80亿美元,而全球数字化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更是巨大,共约150亿美元。9月1日人民日报专讯于近日更是巨大,共约150亿美元。9月1日人民日报专讯于近日破获了一起网上诈骗案,事件发生在8月25日,国际互联网上出现了一条惊人的消息:世界最大的网络数据设备供应商之一Emulex公司的总裁辞职,且该公司先前公布的赢利额带有很大的夸张成分。消息一发布,当天Emulex的股份直线降低了60%,损失总额高达25亿美元。假消息的制造者是一名在网站工作的年仅23岁的青年。此前,他与别人打赌说Emulex的股票会跌。结果,他使用如此卑劣的手段,赢得了25万美金。

4.互联网的虚拟性特征将导致数字化人的出现,造成青少年的非人性化的倾向。

由于网络将各个地方的站点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空间。这样,全球实际上有两种存在,即领土意义上的社会存在和虚拟的社会存在,这两种存在之间的反差十分巨大,造成了许多青年逃避现实,不愿回到真实的世界中来,患上了网络上瘾综合症,成为视频白痴。同时,人们摄取信息时越来越依赖网络,使他们以一种彻底的外在化、符号化的方式和冷冰冰的操作伦理来对待整个人类和真实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困难,个人也会产生紧张、孤僻、情感缺乏等症状,有些甚至产生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只会纸上谈兵,无法面对真实的社会,形成了一“人-机-符号-符号-机-人”的交往形式。

5.互联网的全球性使文化网络传播成为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冲突的主要诱因。

互联网的全球性特征,将导致青少年的思想混乱。网络使人们形成一个没有地域、没有国界的全球性媒体。由于技术的原因,对网上的内容现在没有也很难做到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核实,使得有用与无用的、正确与错误的、先进与落后的信息充斥网络,淫秽、色情、暴力等丑恶内容也在网上广为传播。据统计,网上的无益信息占50%以上,其中网上的黄毒随时可见。这些造成了青少年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社会责任感弱化,身心健康受到侵害。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特征,使得西方文化的渗透加剧。如今在互联网上,英语的内容约占90%。据对互联网上的输入、输出的信息流量统计,中国仅占0.1%和0.05%,而美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达到85%以上。这就意味着发达国家垄断着网上的信息资源,能够通过网络向全球大众不断地传递文化信息,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思想阵地,使青少年形成西化的倾向,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淡薄“援助交际”是从日本传过来的一个新名词,是指日本的女中学生以肉体来换取金钱,以支付日益高涨的学杂费和生活费的现象,而像这样的现象目前在台湾的网络上也非常多,许多女性把她愿意出去交际的对象的条件一一地列出,全部都布在网络上,当然这样做是要有报酬的。如果碰到符合条件的对象就与对方联系,约到指定的地点见面,这一天的收获有时可以上万元,但代价也是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卖淫。由于它能使人们主动地、轻松地、最快地赚到钱,模仿者越来越多。这个时候网络文化已经变质变味,网络的功能也被歪曲,其价值成了人们获取金钱的一种色情媒介。这就令人十分担心。

6.“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等网络传播伴生品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危害与威胁。

电脑空间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男性大学生是网迷的中坚力量,也是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患者因为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有研究显示,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化学物多巴胺水平升高,这种物质令患者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患者初期只是表现为网络的精神依赖,渴望上网冲浪、玩游戏,之后就很容易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出现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等,甚至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等各种疾患,需要接受深度的心理辅导。像任何新技术的出现一样,网络时代的来临必然给社会带来一定冲击。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在将来会对人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生活在现时代的青少年,将与网络一起成长,他们会区别“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而成为新的“网络世代”。网络世代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对我们青少年工作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带来新的课题,我们应该做出积极的、超前的应对。只要我们扬长避短,未雨绸缪,对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以防范,创新工作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能使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长。

篇三: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调查的背景

首先,就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情况看,国内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不过八九年的时间?尽管已经发现和总结出网络语言的一些特点,并逐步将这种研究引向深入,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等特点,对网络语言全方位的跟踪?量化研究还远没有做到位?网络语言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现实的语言,又给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多大的冲击,这些问题还仅仅停留在表层的?局部的?主观的认识上?其次,青少年群体是网民群体的主体(有资料显示,网民年龄在18岁至24岁之间的人群,占网民总人数的38.9%,是第一大网民群体),是网络语言的主要创造者和使用者?虽然有如此庞大的写作与阅读群体,但目前社会对他们了解?调研得却不够?再次,随着网络语言的风行,一些专家?学者担忧它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最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专业的3名在校大学生所做的相关调查,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更坚定了我们做此项调研的决心?

我们围绕“网络语言的影响”问题,共设计了包括“上网的目的”等13项调查内容?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洛阳市区的在校大?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印制调查问卷1000份?问卷收回后,我们运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对比分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专业的3名在校大学生针对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情况,2006年在北京的10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2006年12月27日的《北京日报》报道了这一教育调查?我们把在洛阳高校进行的调查结果与他们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如下:

对于网络语言的错别字,持反对态度的人数,两地都占大多数:北京为80.9%,洛阳为62.2%,这说明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是比较强的?但是,两地几乎比例相当的大学生(北京为15.1%,洛阳为13.9%)对此持赞

成态度,我们分析其原因:这部分网民认为,在网络这种特殊的环境里,即使使用了错别字(确切地讲属于别字),阅读者依据一定的语言环境,一般能够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而快捷?省时的需要才是第一位的?这种思想认识与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又构成了矛盾,因此,在洛阳的高校,还有23.9%的大学生选择了“说不清”?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性等特点,一些蛮不讲理甚至黄色下流的语言,成为一部分网民的发泄语言?对于这种网络语言中的粗俗语言,两地的调查结果,持反对态度的大学生人数都占绝大多数:北京为89.5%,洛阳为80.5%?但是,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北京为7%,洛阳为7.7%)不反对网络粗俗语言?对于后者,虽然人数只占很少一部分,也应该引起重视?

网络之外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北京的调查结果显示,“经常使用”的大学生并不很多,占总人数的35%,而洛阳的人数则非常少,只占3.7%?洛阳的调查结果还显示,53.7%的大学生在网络之外只是偶尔使用网络语言,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27.2%)网络之外从不使用网络语言?网络之外使用网络语言,一般是用于手机短信,日常写作中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北京为3%,洛阳为4.8%?

把网络语言和传统汉语的应用分得很清楚的人数,两地均为大多数:北京为52.9%,洛阳为64.5%?另外,北京有68%的人认为,网络语言给传统语言添加了新元素,洛阳的调查结果与北京的基本相当,有61.8%的人持这种认识?

我们把洛阳调查结果中的大学生与中小学生进行了对比,分析如下: 大学生和中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都是聊天,比例分别为56.4%和

51.4%,这就为网络语言的产生和流行提供了天然的温床?与大学生相比,中小学生有一个特别之处,即玩游戏的人数相当多,占总人数的43.7%,高出大学生10.4个百分点?我们分析:这是由于中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强和追求刺激的年龄阶段,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较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易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中小学生甚至逃避学业上网玩游戏?而大学生中的不少人已有一定的网龄,渐渐对网络游戏失去了浓厚的兴趣;有的是因各

种考级?考研和就业等压力而无心网络游戏?对比结果还有一个差异,即大学生使用博客?参与论坛的比例均高于中小学生?这说明大学生的上网目的更加多样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更平常更自然的心态去对待网络?

对于网络语言中四种形式的喜欢程度,大学生从高到低依次为旧词新意?缩略?符号和数字,而中小学生依次为符号?旧词新意?缩略和数字?其中对缩略语的喜欢程度,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并无差异?对旧词新意的喜欢程度,大学生明显高于中小学生,这与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的学识差异是分不开的?而对符号和数字的喜欢程度,中小学生又明显高于大学生?符号与数字,或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或简单省事,而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这些语言表达形式有喜爱倾向?

对网络语言中错别字的态度,有半数的中小学生反对使用错别字,这说明了中小学生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但是,仍有10.9%的中小学生持赞成态度,还有多达40.8%的中小学生选择“说不清”,这会给正处在语文学习打基础阶段的中小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应该引起重视?

对于网络语言中的粗俗语言,与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调查显示,有绝大多数(占总人数的71.2%)的中小学生持反对态度?但仍有7.8%的中小学生持赞成态度,还有21.1%的人选择了“说不清”?这提醒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需做引导,在网络之外,中小学生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的为

6.2%,使用程度一般的为19.3%,从不使用和偶尔使用的人数占绝大多数?网络之外的使用,中小学生一般用于发手机短信,也有用网络语言写作文和记日记的?

三?结语和讨论

网络语言对青少年产生影响的原因?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出:网络语言对青少年是有一定影响的,尤其是对正处在基础教育学习阶段的中小学生的影响(尽管目前影响的程度有限)?有一部分中小学生将网络语言也应用到了他们的作文?日记(或周记)及日常的沟通交流(包括发手机短信)里?北京大学汉语言学研究中心的陆俭明主任在教育部召开的“著名语言学家及有关人士与记者见面会”上就建议,中小学生作文应禁用“网

语”?网络语言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Internet的普及使网络不再是专家们的技术沙龙,使人们可以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而共享信息资源和进行全天候的交流?在我国,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速度非常快?这一科技的广泛普及,对于处在好奇心强?追求时尚又容易接受新事物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影响是巨大的?这为他们接触网络语言提供了客观条件?

其次,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升学是中小学生的头等大事?所以,繁重的学习压力使中小学生的内心需要放松,而上网聊天?玩游戏则可以满足他们的这一心理需求;加之网络的虚拟性特点,他们的情绪又可以得到充分的释放?这正是中小学生热衷上网聊天?玩游戏,有的甚至逃学上网的个体心理原因?上网聊天就能逐渐掌握网络语言(有的还是网络语言的创造者),而网络语言生动有趣?活泼可爱?诙谐幽默的特点也正迎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以至于在网络之外的发手机短信?日常交流,甚至写作文?日记都会用到网络语言?

再次,在我国的网民群体里,多数是青年人,他们蔑视传统,崇尚创新,张扬个性,追求另类,在网络语言产生的根源中,有源于此的;网络之外的使用,成为他们自认为时尚?另类的标识?在这一点上,中学生体现明显?另外,在大力倡导要尊重孩子隐私权的今天,很多家长愿意给孩子一些隐私的空间,但有的家长就是“不放心”,要“时时?事事关心”,于是,记录内心世界的日记成了家长“探寻”的对象?孩子无奈的同时,也在想办法摆脱这种“关心”,市面上的带锁日记本正是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而出现的?聪明的孩子还发现,日记里用网络语言,可起到与加锁日记异曲同工的效果?说白了,就是防止家长偷看?

最后,网络是语言的一个新载体,载体的变化往往造成语言风格的变化?语体是语言的环境变体,如日常会话语体?公文语体?文艺语体?媒介语体等?网络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网虫”们觉得网络语言这种语体读来让人耳目一新,如果把这些词换成正统词表达,可读性就会差很多?网络语言之所以“势头”不减,自有它的魅力所在,青少年倾心于

网络语言的魅力,甚至把它应用到现实语言中?

四、如何看待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产生至今,争议也不断?持积极态度支持者有之,批评?质疑者也有之,甚至将网络语言斥为对几千年传统汉语的破坏,斥为文化垃圾?精神污染?网上黑话者也有之?面对网络语言,很多人评论说:有人爱你有人烦?网友们认为,网络语言直观形象,随意性强;使表达手段更丰富;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而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学专家李如龙则表达了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担忧: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2004年12月19日新华社)?中学老师认为:学生的判断力相对较弱,而网络语言还处于不规范阶段,如果盲目追随,势必影响孩子对规范语言的掌握?而那些对网络语言一头雾水的学生家长则抱怨:从孩子们嘴里总蹦出那些让人听不懂的词,沟通越来越难?一些家长最担心孩子动不动就“稀饭”?“偶”地不好好说话,如果养成不标准的语言习惯,会直接影响学习成绩?被16岁的儿子用网语搞得晕头转向的,家长不无忧虑地说:“我担心这些奇怪的话说多了,会损害孩子的汉语理解力和正常表达能力?”那么,对于网络语言,我们既然不能采取漠视的鸵鸟政策,那就必须学会如何面对?

首先,应该承认,网络语言已不再局限于互联网上的人际交流,而是被“移植”到了现实生活中?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在网民中流行,说明它是有一定生命力的,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但是,由于中小学生的语言基础还不牢固,在正式文体中还是应该使用规范的语言?所以,教师需要做这方面的引导工作?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教他们学会选择在适当的场合使用,而不必一味地排斥?

其次,网络语言现在还“难登大雅之堂”,但是,我们的母语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她是活着的,是成长着?发展着的?语言的生命在于与时俱进,在于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干部”一词当年从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1g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