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1~8章测试题

更新时间:2024-06-12 23: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章 课程与教学概论

一、选择题

1.在西方英语世界中,“课程”最早出现在:( )

A《教育漫话》B《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D《大教学论》 2.“五段教学法”属于:( )

A斯宾塞 B赫尔巴特学派 C蔡斯 D凯洛夫 3.( )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泰勒

4.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区分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的主要标志)是( )。 A.强制性 B.自由性 C.开放性 D.自主性

5. “儿童中心”、“做中学”的课程与教学观,主要是受 哲学流派的影响?( ) A.存在主义 B.实用主义 C.分析哲学 D.语言哲学

6.____认为,课程就是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 A.学科课程论 B. 活动课程论 C.隐性课程论 D.显性课程论 7.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 )。

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 B.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 C.卢梭出版《爱弥尔》 D.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

二、名词解释

课程 教学 传统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 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2.简述课程与教学关系的主要观点。 3.分析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关系。 四、论述题

试述“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与历史贡献? 五、活动与研究

1.实话实说:分别用“课程”、“教学”为核心词,说300字一段话。(运用“Google”(http://www.google.com)等搜索引擎上网检索国内外学者关于课程与教学的不同观点,并加以讨论。)

2.素读《学记》。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政策

一、选择题

1.课程与教学政策的本质就是课程与教学权力和课程与教学权力的变化而造成的利益的变化

A.课程与教学权力及其变化 B.课程与教学政策的目标 C.、课程与教学政策的载体和主体 D.课程与教学价值取向

2.( )的课程管理模式强调社会需求多样化,强调学校自身的独特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实质上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

A.中央集权型 B.地方分权型 C.蛋糕型 D.学校自主型 3.下面各国中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 )。

1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瑞典

4.新课程改革体现在政策上的一个鲜明特点是( )。

A.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的权利平衡 B.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的管理平衡 C.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的决策一致 D.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的有了统一的教材 二、名词解释

课程与教学政策 课程共有 三、简答

1.简述课程与教学政策的含义与特点。

2.课程与教学政策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3.谈谈学校自主型课程与教学政策的价值取向。 4.简要叙述我国课程与教学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四、论述

1.你认为理想的课程与教学决策模式应该是怎样的? 五、活动与研究

1.观看百家讲坛《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下节课各班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讲故事。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一、选择题

1.关于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 )是产生较早,比较传统的观点。 A、课程内容即教材 B、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C、课程内容即活动 2.“不陵节而施”就是强调要按( )组织课程内容。 A、 序列 B、横向

3.( )认为,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 A、布鲁姆 B、布鲁纳 C、杜威 D、赫尔巴特

4.传统教育与新教育最大分歧在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表现为( ) A、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B、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C、直线顺序与螺旋顺序 5.( )课程内容的选择的取向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人”。 A、 课程内容即教材 B、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C、课程内容即活动

6.关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早在19世纪,( )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就曾阐述过。 A、泰勒 B、布鲁纳 C、杜威 D斯宾塞

7.行为目标具有的特点是具体性、可操作性和___。( ) A.精确性 B.普遍性 C.规范性 D.模糊性

8.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我们应当设计不同的课程目标:在培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则 较为适用;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则 更佳。( ) A.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 B.表现性目标,展开性目标 C.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

9.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从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以来,出现( )不同的取向。 A:课程内容即教材 B: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D:课程内容即社会生活

2

10.确立课程目标要综合考虑( )。 A:学生 B:社会 C:学科 D:教师 二、名词解释

课程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课程与教学内容 超越论 三、简答

1.分析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 2.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3.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4.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四、论述

1.谈谈你对选择与编排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原则与标准的认识。 五、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问题:该材料体现的是哪种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这种目标取向有何缺陷?

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的开发与设计

(一)

一、选择题

1.确立课程目标要综合考虑( )。 A.学生 B.社会 C.学科 D.教师

2.课程开发的结果主要是基本政策,包括课程宗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的指导原则等。这属于( )课程开发

A.宏观层次 B.中观层次 C.微观层次 3.___的课程设计注重儿童自身的兴趣需要。( )

A.社会改造主义 B.人本主义 C.进步主义 D.结构主义 4.依据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和基本取向的差异,可分为三类教学设计的模式: A.行为主义教学设计模式 B.人本主义教学设计模式 C.认知主义教学设计模式 D.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 5.经典的课程开发模式是( )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惠勒模式 D.情景模式 6.学科中心设计的基本形式是___。( )

A.科目设计、学科设计、大范围 B.活动-经验、开放教室、人本主义 C.生活领域设计、核心设计 D.激进设计、科目设计

二、名词解释

课程开发 课程设计 教学设计 目标模式 过程模式 三、简答

1.比较课程开发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理念与应用。

3

2.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并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3.简述泰勒提出的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 4.评价不同的课程设计取向。 5.你认为应如何进行课程设计。 四、论述

1.试评述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

2.学习课程开发与设计有何意义?你认为现行小学语文课程的开发模式是什么?课程设计取向有何特点?

(二)教学设计

一、选择题

1.分析学习者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 )。

A.学习者当前的状态 B.学习者特征 C.学习者所处的环境 D.认真分析教材 2.介绍有关“是什么”的知识,这属于(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综合知识 3.一般认为小学生不产生疲劳的适当学习时间是:( )

A.30~40分钟 B.40~50分钟 C.50~60分钟 D.10~20分钟 4.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代表学者是( )。 A加涅、布鲁纳、奥苏伯尔 B华生、斯金纳

C布朗斯福特、维果茨基、皮亚杰 D杜威、布鲁纳

二、名词解释

教学设计 陈述知识 程序知识 策略知识 抛锚式教学设计 三、简答题

1.教学设计应该坚持那些原则? 2.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3.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是什么?如何明确的表述教学目标? 4.简述教学策略设计的主要内容?

5.教学设计主要有哪几种模式,各模式的代表是什么?

四、活动与研究

请用所学的教学设计原理,研制“第五章课程与教学的组织中的第一、二、三节”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进行教学设计。

要求:

1.各班分为四组,每组完成一个部分教学设计。

2.要写出文本形式,包括:课题、教材版本、年级、课时、执教者(或设计者)、教材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起点、教学过程(包含教学策略设计)、作业设计等内容。

3.下周五各班为单位进行活动,先分组进行讨论一节课,然后推荐一名到班级汇报。主要汇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起点、教学过程(包含教学策略设计)、作业设计等内容,时间不超过20分钟。

4.每一个同学必须充分准备,认真完成,保证教学设计的质量达到优秀水平。

4

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的组织

一、选择题

1.“直觉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觉边的平方和”,这属于课程要素中的( )。 A.概念 B.原理 C.技能 D.方法 E.价值观 2.在课程要素中,( )是支配课程的核心要素。 A.原理 B.技能 C.方法 D.价值观 3.( )是最古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4.中国古代的“六艺”属于( ) A.学术中心课程 B.综合学科课程 C.科目本位课程 D.经验课程 5.教学组织的基本类型有( )

A.班级授课组织、分组教学组织、个别化教学 B.个别学习、伙伴学习、合作学习 C.分组教学组织、个别化教学、个别学习 D.班级授课、分组教学、情景模式 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组织的开始与( )年的京师同文馆。 A.1862 B.1920 C.1904 D.1949 7.文纳特卡计划的创始人是( )。

A.博尔文 B.凯勒 C.华虚朋 D.柏克赫斯特 43.最早在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学家是( ) A 赫尔巴特 B 乔伊斯 C 夸美纽斯 D 裴斯泰洛齐 49.下列属于个别化教学组织的包括( )

A 特朗普制 B 道尔顿制 C 分组教学制 D 文纳特卡制

二、名词解释

课程组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组织、班级授课组织、凯勒计划 三、简述

1.简述课程组织的基本要素 2.比较课程组织的不同取向。

3.评价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特点。 四、论述

1.试述活动课程的优缺点。 2.试评述班级授课组织。 五、研究与创新

试述理想的教学组织形式 要求:

1.结合当前国内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和特点,探究写出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人际互动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

2 .写成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3 .第16周前交回。

5

第六章 教学文化

一、简答题

1.什么是教学文化?

2.教学文化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3.研究教育文化有什么意义? 二、学科研究问题

1 .以教学文化或区域教学教学文化为核心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题目自定。 2.格式以论文规范为准。内容不少于3000字。 3.第十六周交回。

第七章 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一、选择题

1.将课程的实施看作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认识和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调适,使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这是:( )

A.课程实施的忠实观 B.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 C.课程实施的参与制定观 D.课程实施的创生观 2.课程的实施主要途径是:( ) A.教学 B.课程 C.课外活动 D.课程行动研究

3.以下不属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直接途径的是( ) A、做实验B、教学参观 C、看书 D、到自然界观察 4.以下不属于教学过程的三要素说的是( )

A、教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目的

5.在实践中运用得较为广泛的课程行动研究的方法技术主要有:( ) A.观察、撰写研究日志 B.观察、撰写研究日志、田野法

C.观察、撰写研究日志、调查法

D.观察、撰写研究日志、三角分析、个案研究报告 6.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发现法”的是( )。

A.加涅 B.布鲁纳 C.巴班斯基 D.赫尔巴特 7.以下教学方法中,属于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是( )。

A.实验法、练习法、实习法 B.练习法、演示法、讨论法

C.实验法、练习法、参观法 D.参观法、练习法、讨论法

8.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 )。

A、教师教的方法 B、学生学的方法 C、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的形式 D、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9.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6

10.现代教学方法突出了教学的( )。

A、情感性、双边性、发展性 B、双边性、情感性、情感性 C、教育性、情感性、发展性 D、情感性、情感性、发展性 11、( )教学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A、讲授法 B、谈话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12.( )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较大的应用性,但对太复杂、太简单的内容及资料性的内容不宜采用。

A、实验法 B、发现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13.教学的辅助形式主要有( )。

A、作业、参观、讲座、辅导 B、作业、参观、讲座、辅导、上课 C、参观、讲座、辅导、上课 D、讲座、辅导、上课、课外活动

14.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 ),其中上课是中心环节。 A.写教案 B.课后辅导 C.制作课件 D.熟悉学生 15.课时备课的结果是( )。

A.上课 B.熟悉教材 C.布置作业 D.编写教案

16.在备课的所有资源中,( )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源。 A.学生 B.教材 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 17.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

A.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B.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C.讨论法、参观法、实验法 D.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发现法 18.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19.我国的考试制度主要由( )两个部分组成。

A.考查、考试 B.期中考试、学期考试 C.书面测验、闭卷考试 D口试、笔试

二、名词解释

课程实施 三角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三、辨析题

1.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2.只要学生获得了知识,那能力就会自然得到发展。 3.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与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成正比的。 4.考试与考查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式。 5.“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四、简答题

1.简述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5.为什么说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7

6.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7.教师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8.什么是谈话法,运用此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9.教学实务包括哪几个环节?

五、论述 1.有人说,“讲授法已经过时了”,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根据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修养?

六、案例分析题

1.这是三个国家三位教师教学的“画苹果”。

美国的老师:提一袋苹果进教师,同学们看过苹果没有?吃过苹果没有?(有的看过,有的没看过,有的吃过,有的没吃过)老师说:没关系,老师今天带了许多苹果一人一个。老师把苹果发给学生,你们可以看、闻、摸,你愿意还可以吃掉,但是不要忘了,今天的任务画苹果。学生很兴奋,各样的现象都有,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美国的学生开始画的不像苹果,慢慢的才像苹果。

日本的老师: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让学生看、摸、闻,然后画苹果。

中国的教师:拿着一本书,一只粉笔走进教室,打开课本多少页,今天学习画苹果,画苹果有几个注意事项,一二三分别是什么交代清楚后,问:记清楚了吗?跟老师一起画苹果。结果,中国的学生一开始就画的非常像苹果。

问题:上述案例解释的是教学过程中的什么规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2.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提示: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

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的改革

一、简答题

8

1、简述课程改革的意义与基本理念。 2.简述当代西方课程改革的趋势。

3 .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其特征。 4.教学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何在,为什么? 二、论述题

1.谈谈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趋势的看法。 三、案例分析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多次提到综合课程问题。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臵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臵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请结合实际分析在我国为什么要倡导综合课程?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怎样落实综合课程。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17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