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81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更新时间:2023-05-30 13:5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811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西方经济

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 2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811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西方经济

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 10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811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西方经济

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 17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811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西方经济

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 24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811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西方经济

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 32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811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注意:①本试题所有答案应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写清题号,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②答卷需用黑色笔(钢笔,签字笔,圆珠笔)书写,用铅笔、红色笔等其他颜色笔答题,试题作废;

③答卷上不得做任何与答题无关的特殊符号或者标记,否则按零分处理;

④考试结束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一项不会引起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

A.垄断利润

B.行业工会加薪要求

C.石油冲击

D.货币供给过多

【答案】D

【解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中的成本包括工资和利润,石油由于是工业的原料,因此它也构成成本。货币供给过多会引起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2. 当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相关

【答案】B

【解析】

政府支出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倍。两者同时发生意味着国民收入增加了。

3. 乘数的作用必须在以下哪个条件下才可发挥?( )。

A.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政府支出等于政府税收

D.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

【答案】D

【解析】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关。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大;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越低,投资乘数则越小。投资乘数原理成立的条件是:社会存在过剩生产能

倍,

政府转移支付减少导致国民收入减少

力;投资和储蓄的决定是相互独立的,否则乘数的作用会被减弱;同时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要能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4. 当厂商支付高于市场工资的效率工资时( )。

A.经济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运行

B.存在对劳动力的过剩供给

C.不存在非自愿性失业

D.劳动力市场在效率工资水平下出清

【答案】B

【解析】效率工资一般都高于市场工资,当厂商支付效率工资时,会出现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即存在劳动力的过乘J供给。

二、名词解释

5. 非自愿失业

,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水平但仍得不【答案】非自愿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

到工作。

非自愿失业是凯恩斯对传统失业理论的重要补充,也是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直接研究的对象。凯恩斯对非自愿失业的解释是,当所消费的商品的价格较之货币工资发生了轻微上涨,而此时愿意按现行的货币工资提供劳动的劳动总供给仍然大于现在实际的就业量,那么就存在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从另一个方面讲,指有可能被总需求的提高所消除的那种失业。因为总需求的提高必将导致较高的物价和较低的实际工资。

6. 对外贸易乘数

【答案】对外贸易乘数是指一国在既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作用下,由于对外贸易收入而增加的该部门消费会通过国民经济的产业链增加相关部门的收入和消费,最终对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产生倍加效果。对外贸易乘数表示出口增加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由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决定公式可得对外贸易乘数,即为:

式中,刀表示边际消费倾向,Y表示边际进口倾向。可见,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进口倾向越小,则对外贸易乘数越大。

根据对外贸易乘数计算公式可知,有了对外贸易之后,不仅出口的变动,而且投资、政府支出、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与封闭经济相比,也发生了变化。在封闭经济中,投资、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是,而现在成了,乘数小了。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要用到进口商品上去了。

7. GDP折算(平减)指数

【答案】GDP拆算(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按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折算(平减)指数公式为:

GDP折算(平减)指数=

GDP折算(平减)指数用来衡量在基期年和所考察的年度之间发生的价格变化,这个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不同,因为它的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的份额的改变而改变。因为GDP折算(平减)指数是以涉及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所以它是一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具有广泛基础的价格指数。

GDP折算(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8. 资本边际效率

【答案】资本边际效率是指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它可被视为将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算得的预期利润率,其公式为:

式中,R表示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Ri表示使用期内各年份的预期收益,J表示资本品在第n年末时的处置残值,r表示资本边际效率。公式表明,资本边际效率与资本重置成本成反比,与资本预期收益成正比。凯恩斯认为,预期收益的减少与重置成本的上升都会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9. 相对收入

【答案】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杜森贝利提出的,消费者的消费并不是完全由收入决定,它会受到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棘轮效应)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示范效应)的影响,所以是相对决定的。其要点包括:①从长期来看,消费与收入维持在一固定比率上,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函数;②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容易随收入提高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降低而减少,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即消费者决定当期消费时,不能摆脱过去的消费习惯,使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及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③根据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群消费水准的影响。因而短期消费函数随社会平均收入提高而整体向上移动。

10.实际汇率

【答案】汇率有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分。名义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它是指1单位外币能够交换的本币数量,或1单位本币能够交换的外币数量。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

是以同一货币衡量的本国与外国物价之比,它反映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持有外币只是为了购买外国产品,本币与外币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各自的购买力,即取决于物价水平的倒数,由此可得实际汇率的表达式为:

其中,e表示实际汇率;P和Pt分别为国内与国外的价格水平;E为名义汇率(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

可见,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实际汇率应等于1。根据这一定义式,实际汇率低,本国产品就相对便宜,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增加本国净出口;反之,本国产品就相对昂贵。

11.总需求曲线

【答案】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如图所示。

图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是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引起利率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利率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劳动工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从而使人们消费需求下降,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提高也会使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这两方面都会使得总需求减少,于是总需求与价格反方向变化,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总需求曲线斜率反映的是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当其他因素不变时,仅仅价格变动,则国民收入沿着总需求曲线变动;当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等变动时,需求曲线会发生平移。

12.资本深化与资本广化

【答案】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式中,为新增劳动力所配备的资本数量和资本折旧,称为资本广化(即意味着为每一个新生的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k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即意味着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存量上升)。因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又可表述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一资本广化 当时,△k=0,此时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人均储蓄恰好等于资本广化的需要。因此,要实现稳态,则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即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稳态的条件是:

13.汇率

【答案】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汇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这种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被称为名义汇率。

汇率主要有两种标价方法。一种被称为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用这种标价方法,一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量减少,即汇率下降,表示外国货币贬值或本国货币升值。反之,若以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量增加,即汇率上升,表示外国货币升值或本国货币贬值。另一种被称为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用这种方法,一单位的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量增加,表示本国货币升值或外国货币贬值。反之,如果一单位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量减少,表示本国货币贬值或外国货币升值。如果人们得到了某种外币的直接标价,只要取其倒数,即用1除以这个标价,就可以得到该外币的间接标价。

在实际生活中,当人们提到两个国家之间的汇率时,一般指的是名义汇率,名义汇率是指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价格。由于每个国家通货的实际购买力是与各个国家的价格因素相关的,所以名义汇率并没有考虑到两个国家价格水平的情况。当考虑到两国价格因素时,就是实际汇率。

14.索洛剩余

【答案】索洛剩余又称索洛残差,是指不能为投入要素变化所解释的经济增长率。具体而言,索洛剩余是指在剥离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后的剩余部分。一般认为,剩余部分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部分。

索洛剩余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式中,为总产出增长率,为劳动的增长率,为资本的增长率,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份额和资本份额,为索洛余量。因此,根据公式,当知道了劳动和资本在产出中份额的数据,并且有产出、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数据,则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可以作为一个余量被计算出来。

三、简答题

15.核算中存货投资的定义是什么?它在核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存货投资也称净存货,是指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等于年终的存货量减年初的存货量的差额。存货投资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存货投资为减少)

正表示该年度的存货有所增加,而存货投资为负表示上一年的部分或全部存货在该年度中被销售出去。

(2)存货投资在核算中的作用为:如果存货投资为正,那么表示该年度有新生产的未售出的产品,而GDP衡量的是产品产量,而不是销量,因此应该计入GDP;如果存货投资为负,表示的是过去生产的产品的减少,而不是本期产量的增加,因此不应计入GDP。

16.简述IS-LM模型的内容和意义。

【答案】(1)IS-LM模型的内容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虽然论述了利息和收入水平的关系,但陷入了循环推论:利率通过投资影响收入,而收入通过货币需求又影响利率;或者反过来说,收入依赖于利率,而利率又依赖于收入。希克斯在《凯恩斯先生和古典学派:一个尝试性解释》一文中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以解决循环推论的问题。

在IS曲线上,有一系列使产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在LM曲线上,有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IS曲线与LM曲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其数值可通过解IS与LM的联立方程组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如图所示。

图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图中,IS曲线与LM曲线交于E点,这时决定的国民收入与利率使得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E点以外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存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2)IS-LM模型的意义

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是对凯恩斯经济理论整个体系的最流行的阐释。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建立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基础之

上。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17.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答案】(1)凯恩斯定律的含义

与萨伊定律不同的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文中提出生产和收入决定于总

y=c+i+g+需求。按照凯恩斯定律,只要存在着需求,社会便可以生产出任何数量的产品与之相适应,

(x-m)的意义即在于此。凯恩斯定律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

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时代背景是1929~1933年的人萧条,当时西方社会存在着大量闲置资源,失业问题严重,而工厂却有很多多余的生产能力。在那样的情况下,如果需求增加,生产确实会增加,因而,对于一个处于经济危机中的国家而言,凯恩斯定律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按照凯恩斯的观点,经济中总是存在闲置着生产能力,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所以他认为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是可行的,这也是二战以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理论大受欢迎和追捧的重要原因。

18.从经济增长率与工资增长率的相对关系中说明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发生机制。

【答案】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在不存在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化也可以导致价格水平持续、显著的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这就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从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来看,国民经济中各个部门各具特点且千差万别,这是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

西方学者通常用生产率提高的快慢不同的两个部门说明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发生机制。由于生产率提高的快慢不同,两个部门的工资增长的快慢也应当有所区别。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通常是由生产率较高的部门、处于发展上升阶段的部门和开放度较高的部门决定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在工会追求工资均等化和公平原则的压力下,在劳动力市场竞争的作用下,那些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发展缓慢处在衰退阶段的部门和非开放的部门,其工资的增长速度会向生产率提高较快、正处十上升期和开放度高的先进部门看齐,使整个社会的货币下资增长速度具有同步增长的趋势。如果整个社会的工资增长速度都向那些先进的经济部门看齐,势必会导致全社会的工资增长率高

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这必然会导致价格水平的普遍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就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811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注意:①本试题所有答案应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写清题号,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②答卷需用黑色笔(钢笔,签字笔,圆珠笔)书写,用铅笔、红色笔等其他颜色笔答题,试题作废;

③答卷上不得做任何与答题无关的特殊符号或者标记,否则按零分处理;

④考试结束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

一、选择题

1. 瓶颈部门常会出现( )通货膨胀。

A.需求拉动型

B.成本推动型

C.结构性

D.隐性

【答案】A

【解析】当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后,瓶颈部门发展落后,其他部门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便会出现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2. 扩张性则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答案】A

【解析】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起刺激作用,从而能缓和经济萧条。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购买,或减少税收,因此政府债务将增加。

3. 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 )。

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移动

B.整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一点向曲线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沿着曲线移动

【答案】B

【解析】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点向曲线移动,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在曲线上的点的移动则是资源的配置问题,只有生产可能性曲线本身的移动才是经济增长。

4. 当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降低时,LM曲线将( )

A.向左上方移动

B.向右下方移动

C.变平缓

D.变陡峭

【答案】D

【解析】LM曲线的表达式为:。h表示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当h降低时,LM曲线的斜率会变大,从而变得陡峭。

二、名词解释

5. 税收乘数

【答案】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有两种:一种是税率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税收乘数用公式表示为:

可以看出,税收乘数为负值,这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其原因是税收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会相应减少,因而税收变动和总支出变动方向相反。税收乘数的绝对值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减边际消费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

6. IS--LM模型

【答案】IS-LM模型是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如何决定的模型。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意味着商品需求等于商品供给,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在利率r和国民收入y组成的二维坐标系中,IS曲线表示了使商品市场达到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的轨迹。LM曲线描述了确保货币市场实现均衡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的轨迹。两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由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获得。

7. 浮动汇率制

【答案】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其中,前者是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后者是指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十预活动,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外汇供求的影响来影响汇率。

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当局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不通过外汇储备增减来影响外汇供求,而任凭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变动而变动。这意味着:

(1)本币的汇率会自动地将本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调整到相一致的状态,即本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自动相等,这意味着国际收支能自动调节,实现平衡。

(2)浮动汇率制下,中央银行可任意确定货币供给。因为它不再负有干预外汇市场,确保汇率稳定的责任,所以在货币供给与国际收支之间不再存在固定汇率制下的那种联系,于是货币供给成了外生变量。

总之,浮动汇率可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使一国经济达到对外平衡。所以,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的政策目标即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达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8. 奥肯定律

【答案】奥肯定律说明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该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研究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的一种规律,奥肯利用美国55个季度(从1947年第二季度到1960年第四季度)中失业率变化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资料,通过简单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反映两者变化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Y为实际产出,Yf为潜在产出,。u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a为大于零的参数。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地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也就是说,GDP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失业率留在原地,如果想让失业率下降,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奥肯定律所揭示的数量关系未必适用于所有国家,但它毕竟说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或失业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9. 节俭悖论

【答案】传统的观点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但是凯恩斯却提出了与之相矛盾的观点。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产出由包含消费支出的总需求决定,也就是说,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产出的增加,消费支出的减少会引起国民产出的减少,即消费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正向变动关系。同时由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知道消费与储蓄具有互补关系,因而可得出储蓄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反向变动关系。也就是说,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产出,使国家经济衰退,对十社会来讲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产出,使经济繁荣,对十社会来讲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俭悖论”。

10.总需求函数

【答案】总需求函数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对应关系。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国民收入)所表示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

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因此,对应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1.再贴现率

【答案】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的政策。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贴现窗口主要用于满足银行临时准备金不足,此外再贴现率政策是一项被动等待商业银行行为的政策,因此其作用非常有限,通常作为补充手段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结合使用。

12.新凯恩斯主义

【答案】新凯恩斯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共同特征是继承凯恩斯主义传统,把失业问题作为研究主题;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是,他们力图从微观层面上,即从工资、价格和利率豁性上去寻找劳动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能出清的原因。一般来说,新凯恩斯主义者都接受以下四个命题:

(1)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经济由失衡走向均衡的自动调整过程是缓慢的;

(2)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

(3)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存在的;

(4)政府为稳定经济进行干预的政策是有效的。

13.菲利普斯曲线

【答案】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得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替换关系,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后来的学者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如图所示。

图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它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对于菲利普斯曲线具体的形状,不同学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14.货币规则

【答案】“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指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这是货币学派的政策主张。为了防止货币成为经济混乱的原因,给经济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依照货币学派的观点,最优的货币政策是按单一的规则控制货币供给量,其货币增长速度等于经济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

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货币分析逻辑是这样的:货币供给要与货币需求相适应,从货币需求角度出发,货币需求主要由恒久性收入决定。由于恒久性收入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所以受恒久性收入支配的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也是不大的。既然如此,就必须以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为基础,所以货币供给也应该是稳定增长的,货币当局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供应量始终不变地以一种固定的比率增加,并大致与经济增长率相适应。

三、简答题

15.GDP和GNP有何联系和区别?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原来用GNP作为产量的主要测量值,而现在大多改用GDP?

【答案】(1)国民生产总值(GNP)测量一国居民的收入,包括居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工

,但要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同类报酬。与GNP不同,GDP不考虑从国外获得的报资、利润、利息)

酬和支付给国外的报酬。它是一国国内实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测量值。GDP是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的产量计量标准,因为传统上,对外贸易在这些国家比在美国重要得多。由于国际贸易在美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美国从1991年以后也开始用GDP作为产量的主要测量值,这种转变也可以使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作比较更加容易些。一般说来,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往来的开放度越大,用GDP作为测量收入的标准的重要性也越大,因为开放度越大,GNP和GDP的差距可能会越大,因此,GNP就越难作为衡量国内经济活动的标准。

(2)1991年以前美国一直以GNP作为产量的主要测量值,从1991年起改用GDP。相对于GNP,GDP是经济中衡量就业等潜力的一个较好的指标,比方说,外国人到东道国投资,解决的是东道国的就业问题,纳税也在东道国。此外,计算GNP要计算来自国外要素的收入,而这类收入数据较难准确获得。因此,把GDP作为经济的基本测量指标更合理一些。

16.什么是“消费函数之谜”?

,是指凯恩斯之后的经济学家对消【答案】“消费函数之谜”又称“凯恩斯一库兹涅茨悖论”

费统计数据实证研究的结果与当初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两者之间的矛盾。凯恩斯所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可以用标准的消费函数来表述,其公式为:

上式说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yd的函数,其中,α为自发消费支出,β为边际消费倾向。将上式两边同时 除以可支配收入yd,就可以获得平均消费倾向APC:

由上式可知,平均消费倾向APC大于边际消费倾向β,根据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认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增加没有收入增加得多,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收入的增加也会引起的减小,因此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但是,这一结论与对消费统计资料的实证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首先,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递减的,而是递增的;其次,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波动的,而不是稳定的。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研究了1869--1993年间每30年左右的长期消费资料,得出如下结论。

①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基本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

②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与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是不一致的。故可以得出,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下降而是上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是基本相等的。

这些结论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不一致,这些矛盾称为“消费函数之谜”。经济学家正是从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中提出了各种消费理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永久收入理论和相对收入理论。

17.假定经济在均衡状态Y0=1000下运行,如果政府进行一次财政改革,税率t增加0.05,政府购买增加50,预算盈余是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

【答案】设原税率为to,原税收额To=1000t0,那么根据题干有新税率t'=to+0.05税率上升导致收入减少,假定减少的收入为,故税率提高后国民收入为

税收变动量为:

预算盈余变动为:

可见预算盈余减少了。

,因而新税收额为:

18.简述LM曲线的推导过程并计算其斜率。

【答案】LM曲线指的是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货币的需求等于货币的供给)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的供给等于货币的需求。由于货币的供给量由代

表政府的中央银行控制,是外生变量。因此,货币市场的均衡只能通过调节对货币的需求来实现。

用m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则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

图形就是LM曲线。其代数表达式为:

LM曲线的斜率k/h取决于k和h的值。所以LM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两方面因素: (1)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k。h一定时,k越大,LM曲线的斜率越大,LM曲线越陡峭。

(2)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h。k一定时,h越大,LM曲线的斜率越小,LM曲线越平缓。

一般说来,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是比较稳定的,因此,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当利率降得极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变得无限大,因此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就成为一条水平线,从而LM曲线也成为水平的。这一区域被称为凯恩斯区域。这时如果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是无效的。相对应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收入水平在利率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高,因而财政政策效果明显。

相反,当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时,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为零,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这时候如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只会提高利率而不会增加收入。但如果此时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不但会降低利率,而且会提高收入水平。因此,这时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这一区域被称为古典区域。

古典区域与凯恩斯区域之间的LM曲线是中间区域。这时LM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当m为一m=ky-hr可表示为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定量时,表示这一关系的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811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注意:①本试题所有答案应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写清题号,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②答卷需用黑色笔(钢笔,签字笔,圆珠笔)书写,用铅笔、红色笔等其他颜色笔答题,试题作废;

③答卷上不得做任何与答题无关的特殊符号或者标记,否则按零分处理;

④考试结束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

一、选择题

1. 古典模型与凯恩斯主义模型之间的一个重要不同在于,凯恩斯主义模型中,( )。

A.供给创造它自己的需求,而在古典模型中,需求创造它自己的供给

B.总需求的变化主要导致价格变动,而在古典模型中,导致就业的变动

C.总需求的变化主要导致就业的变动,而在古典模型中,导致价格变动

D.价格是部分可变的,而在古典模型中,价格是完全可变的

【答案】D

【解析】古典模型坚持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需求,而凯恩斯主义模型则认为需求创造供给。古典模型认为 工资和价格能够迅速调整从而使市场出清,因而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的直线,需求变动只 会导致价格水平变动,对实际经济变量没有影响;而凯恩斯模型则假定市场非出清及价格和工资刚性,故总供给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总需求变动不仅影响价格水平也会对实际产出产生影响。

2. 滞胀表现为:受冲击后的均衡比原有均衡具有( )

A更高的价格和更低的失业率

B.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国民收入

C.更高的价格和更低的国民收入

D.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就业率

【答案】C

【解析】滞胀是指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滞胀表现为更高的价格和更低的就

,以及更低的国民收入。 业率(也就是更高的失业率)

3. 凯恩斯认为在极端情形下,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 )。

A.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

B.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小

C.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

D.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小

【答案】C

【解析】在极端情形下,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人们认为债券价格很高,已经不可能再上升了,持有债券的风险很大,从而人们都希望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在这种情况下,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此时,即便继续增加货币供给,人们也不会去购买债券,从而利率不再下降。

4. A国由于自身劳动生产率较高而导致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假设A国国内经济是处于均衡状态的,要使该国经济总体恢复平衡,最适合采用下列哪项宏观调节政策?( )

A.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B.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C.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D.本币升值

【答案】D

【解析】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均衡状态,那么采取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来平衡国际收支是不适合的,最优的政策是采取汇率政策。国际收支有盈余时应使本币升值,以使国际收支平衡。

二、名词解释

5. LM曲线及古典区域

【答案】(1)LM曲线是表示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水平与利率水平关系的一条曲线。在此水平上,货币需求恰好等于货币供给。由于收入水平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就越高,均衡利率也越高,所以,LM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2)经济学上把LM曲线呈垂直状态的区域称为古典区域。LM曲线的斜率受到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映程度h的影响。当利率上升到很高时,h=0,LM曲线的斜率k/h趋于无穷大,这时的LM曲线是一段垂直线。这意味着,货币的投机需求等于0,人们手持的货币量都是交易需求量,货币需求L=L1=ky。也就是说货币需求量只与国民收入水平y有关系。这符合“古典学派”的观点,因此称为古典区域。同时在这一区域,财政政策引起的IS曲线变动只会引起利率变化而不会带来收入变化,因此财政政策无效。

6. 货币乘数

【答案】货币乘数又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倍数。如果是活期存款,将通过活期存款派生机制创造货币,公式为和(D为活期存款总额,R为

原始存款,rd为法定准备率,re为超额准备率)。如果在存款创造机制中还存在现金流出,即贷款并不完全转化为存款,那么货币创造乘数为:

,其中rc为现金-存款比率。此

时,仅把活期存款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如果把活期存款和通货都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即M=Cu+D,

,此时的货币创造公式如下:

同时,引入基础货币H(银行准备金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货币乘数可以从两个方面起作用:它既可以使银行存款多倍扩大,又能使银行存款多倍收缩。因此,中央银行控制准备金和调整准备率对货币供给会产生重大影响。

7. 周期平衡预算

【答案】周期平衡预算指政府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这就要求政府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政策,有意安排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性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消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美,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不会相等,因此连预算也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也难以实现。

8. 开放经济

【答案】开放经济是指开放的商品市场和开放的资本市场,存在物品与劳务的国际贸易,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本流动。相对于国际贸易而言,引入了进口和出口,以及净出口(贸易余额)的概念。对于国际的资本流动,引人了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以及资本净流出(国外净投资)的概念。而连接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之间关系的正是贸易余额和资本净流出这对密切相关的经济变量。

与开放经济相对应的是封闭经济。在封闭经济中,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没有包括净出口,所以国内产出等于国内支出。但在开放经济中,除非净出口为零,否则国内产出不等于国内支出。当国内产出大于国内支出时,净出口为正值,对国外有物品和劳务的净出口;当国内产出小于国内支出时,净出口为负值,这时对国外物品和劳务有净进口。

9. 通货膨胀

【答案】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理解通货膨胀这个概念的关键在于:通货膨胀这个概念引入了时间维度,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价格水平的变化在该时间段内是持续的;价格水平的变化是显著的。

宏观经济学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有了价格水平(价格指数)这一概念,就可以将通货膨胀更为精确地描述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地和显著地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10.经济增长黄金律

【答案】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是指稳定状态人均消费最大化所对应的人均资本水平,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他认为如果一个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使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长率固定不变时,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用方程表示为:

上述结论可以用图来加以论证。如图所示,应选择k*,这时稳态的人均消费等于线段

率为n,而曲线f(k)在k*处的斜率为,故有。

的长度。可以看出,在k*处,曲线f(k)的切线的斜率与直线nk的斜率应相等,由于直线nk的斜

图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黄金分割律具有如下两个性质:①在稳态时如果一个经济中人均资本量多于其黄金律的水平,则可以通过消费掉一部分资本使平均每个人的资本下降到黄金律的水平,就能够提高人均消费水平;②如果一个经济拥有的人均资本少于黄金律的数量,则该经济提高人均消费的途径是在目前缩减消费,增加储蓄,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律的水平。

11.摩擦性失业

【答案】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卜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转,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12.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答案】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称为最终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称为中间产品。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产品既可以是最终产品,也可以是中间产品,例如煤炭,卖给消费者家用

时就是最终产品,卖给工业企业做燃料时则是中间产品。

13.交易理论

【答案】交易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交易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被支配资产,并强调人们持有货币而不是其他资产,是为了进行购买。交易理论最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不持有储蓄账户或国库券这类优于货币的资产,反而要持有通货与支票账户这类狭义货币。

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采取了许多形式,这取决于如何把获得货币和进行交易的过程模型化。所有这些理论都假设,货币的成本是只能赚取低收益率,而收益是使交易更方便。人们通过权衡这些成本与收益来决定持有多少货币。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交易理论模型是鲍莫尔一托宾模型。

14.功能财政

【答案】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产出和收入。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求角度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则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性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三、简答题

15.请判断以下关于货币供给的论断是否正确?并解释之。

(1)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的能力,而其他金融机构没有这种能力;

(2)银行体系创造货币不仅增加了经济中的流动性,同时也增加了经济中的财富。

【答案】(1)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功能,不过这个“银行体系”指的是广义的银行体系,即所有拥有“吸收存款并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业务的公司,都算在这个“银行体系”之中,这些公司通过“多倍存贷款”运作创造货币。但是,金融创新使得许多具有货币特性的资产不断出现,这些资产具有货币流动性的特征,被称为准货币,即获得了货币流动性的非货币资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说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的能力,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创造货币。

(2)尽管银行体系的部分准备金创造了货币,增加了经济的流动性,但它并没有增加社会的实际财富。当一个银行贷出自己一部分准备金时,它给了借款人进行交易的能力,从而增加了货币供给。但是,借款人也承担了对银行的债务义务,因此,贷款并不能使他们变得更富有。换言之,银行体系创造货币增加了经济的流动性,但井没有增加社会的实际财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16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