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少教多学课堂模式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4-05-02 03: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10067)之子课题

初中语文“ 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开题报告(实施方案)

(课题批准号:FHB110067-2012-7) 安康市汉滨区双龙镇双龙初级中学 课题组

一、课题确立的背景和意义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的变化是:学习过

程现在正趋向于代替教学过程。” 报告郑重地宣告: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

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目前,边远山区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仍然根深蒂固,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依然十分盛行。语文课堂教学整体效率低下,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不该学的大行其道,该学的没有真正学到手。要想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唯一的途径就是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即“以学论教,少教多学” 。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给学生充分的

时间自主读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正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载体。我校申报了该子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将改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让出时间和空间,教学生学会学习;解决语文课堂长期效率低的问题。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农村初中语文“少教多学”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凸现。

2、营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氛围,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爱学、会学、能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不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我校语文教师逐渐成长为勤学习,善吸收、会思考、乐合作的研究型教育工作者。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儿童经验的改造”,倡导儿童中心主义、要求尊重儿童的本能和兴趣,在

生活中、活动中发展儿童的和创造性。

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迅速兴起,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学就是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教师的职责是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2004年国庆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讲时对教育提出:“我们少教一些,学生就能多学一些。成绩诚然重要,考试一定要及格,但成绩不是生命的唯一大事,在学校里,还有许多生活上的事务值得我们学习”。此后学校和教师就纷纷行动起来,探讨如何“少教”,而让学生“多学”。“少教多学”的理念在新加坡得到推广和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深化,其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这三大核心理念逐渐形成。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深深的吸引着广大教师。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发展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追求高效课堂,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问题。目前,国内许多学校在少教多学理念指导下已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如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模式,昌乐二中“271”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陕西宜川中学“预习、展示、检测、巩固”模式等。

自2010年秋季开始,我校在数学学科学习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参加实验的班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进一步推广。

(二)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通过研究,形成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语文教学模式,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也能促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

2、本课题研究成果,将为山区薄弱中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成功借鉴经验

3、本课题立足于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案例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重要方法,研究、撰写典型案例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4、通过课题研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在学校建立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这是保障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进行改革的有力内在机制。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课题研究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为切入点,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课堂教学首要目标,构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重点是如何使教师转变角色,转变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初步设想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为:目标引领—自主学习 1、通过研究构建初中语文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及操作程序。 2、通过研究建立初中语文少教多学的培养目标及评价方案。

3、在研究过程中,组织教师完成一系列有质量的语文教育科研成果(包括研究报告、论文,教辅材料、学生作品集、课件及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等),培养一批教有特色的语文教师。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即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研究内容

1、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2、典型叙事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先学”环节学习目标的研制。

3、典型叙事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导学案的研制。 4、“目标引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及操作程序。 5、以课例为载体,师生共同探究语文教与学的内容和方法。 5、学生语文学习自我评价标准体系的研制。

6、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的研究(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四、研究思路

由于地域和学校规模的限制,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与城区学校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培训学习仅限于参加上级各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都不是很强,所以学校要尽可能搭建起平台,多种形式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1、加强课题理论学习和指导培训,积极参加总课组的各项活动。邀请专家指导,收集课改讲座资料,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讨论。

2、认真开展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校内评课找出问题,观摩名师课堂体会先进理念,同伴互助寻找解决办法。

3、重视模式的引领作用。少教多学,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结合我校特点,初步确立我校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为——目标引领,自主学习。

4、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物质基础。 5、开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

(1)竞赛类:如快速作文、语文知识 、古诗文背诵、成语、演讲、书法等。

(2)交流类:办好班级图书角。组织学生阅读交流活动,如读书报告、读书笔记、手抄报、学习方法、写作经验等。

(3)讲座类:如语言知识、文体知识、写作、作家作品、名著名片欣赏等。

(4)各种组织:如校园月刊 、广播站等

6、走学习借鉴,实践提炼,理论提升,形成模式,实践验证的道路。 四、研究原则

1、实践性。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实践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观察、反思、发现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再实践,再研究。

2、实效性。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不矫揉造作,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为衡量课题研究效果标准。模式不能成为一个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没有活力的框架,相反它应该成为一个与实际教学紧密联系的有着丰富内容的能够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的系统。

3、普遍性。在研究阶段,不过于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为前提,让所有教师都能参与到研究中去,使研究成为教师的日常行为。研究成果要有利于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有利于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4、人文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为每个学生创设参与锻炼及展示才能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之中。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课题研究的目标出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理解和解决相关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两种途径:查阅图书资料,搜寻与浏览网络资料。

2、行动研究法:遵循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程序:“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的前提下,确立“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反思的实践者”的理念,紧密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定期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并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本课题将对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

3、调查法:可在研究的前、中、后期结合行动研究法,对学生学习兴趣、能力、交往等各方面的心理需求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以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课堂教学规则,以提高课堂管理实效。

4、个案法:教师通过对先学后教的课堂案例(校外和校内)进行观察和分析,从中归纳提炼出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操作程序。并通过

实践来检验教与学的效果。

5、叙事研究法

教师以叙事的方式开展教育研究,通过对课题研究中发生的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事件和行为背后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发现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6、 总结法:针对各阶段的分期工作,适时进行总结,发现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以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研究条件 (一)外部条件

此项课题的研究,源于教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间所涉及的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是新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理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教师易于接受,乐于实践,是课题完成的充足条件。

(二)内部条件 1、学校提供大力支持

我校坚持“教研引领教学”的重要原则,鼓励教师参与研究,对课题研究中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学校有先进的电子设备,有完善的科研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并有一定的经费投入。

2、我校有一支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勇于开拓创新的管理队伍,学校有一批善思考、敢实践、能创新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及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一直是我校各项教学、教研活动所奉行的宗旨。我校是汉滨区洋思经验实验学校,学校被安康市教研室表彰为数学教学教改先学校,

其中三位数老师参加的市级公开课均获得一等,对学校其它学科有很好的引领作用。这些都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一个人或许可以走得更快,但一个团队就可以走得更远”。为此,我们想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催生我校的核心团队的专业成长,并引领我校的其他团队进行效仿,走一条成长共同体之路。

综上所述,此课题的研究完成条件充足,课题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为课题的实践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七、本课题所涉及概念的界定

1、少教多学。“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益。

具体说,“少教多学”蕴含着以下几个层次的涵义:

(1)教与学的关系上,“少教多学”从全面依靠教师的教转向更多地依靠学生的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教与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二者共同居于教学统一体中,在实质上是合一的。然而,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着眼于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教学时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不顾及学生的兴趣及认知规律,造成了“教”与“学”的割裂。陶行之先生曾批判太重视教而导致了教与学的分离,“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好像是学的事情,都被教的事情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说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教和学分离了。”“少教多学”强调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

路尽可能有机统一起来,把分离的“教”与“学”统一起来,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少、慢、差、费和单纯追求知识的问题。

(2)教学目标上,“少教多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少教多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教学的目的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尤其强调,“一般发展”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少教多学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3)教学主体上,“少教多学”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要素形成的统一体。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而形成了多种教学矛盾。在诸多教学矛盾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一般表现为: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导地位,规定着教学的可能性质与进程,体现着教学的总体预想效果;而教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辅从地位。”“少教多学”思想体现了教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落在学生的学上,使教与学的矛盾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4)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少教多学”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时间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相对恒定的因素,是一种有限的存在,也是不能“再生”、“复原”的稀缺资源。教师“满堂灌”、“堂堂灌”的时间多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必然会减少,就更谈不上为学生留出创造性学习的时间了。“‘少教多学’即是要减少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给学生以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于去想象、动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14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