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上下杭历史风貌街区的有机再生

更新时间:2023-07-20 21: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年第7期总第145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Architecture&Construction

No7 2010Vol 145

福州上下杭历史风貌街区的有机再生

陈弼成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50003)

摘 要:结合福州市上下杭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从功能及活动的多样性角度分析上下杭历史风貌区的鼎盛、衰败与再生,强调历史街区文化积淀与社会发展现实的结合,以及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开发模式的运用,并将其表现为功能、活动的多样性再生。关键词:历史风貌区 保护开发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35(2010)07-0009-04

TheOrganicRegenerationofFuzhouShangxiahangHistoricalStreet

ChenBicheng

(FuzhouPlanningDesign&ResearchInstitute 350003)

Abstract:CombinedoftheprotectionprogramofFuzhouShangxiahanghistoricalstreet,analysedtheheyday,decayandregenera

tionofFuzhouShangxiahanghistoricalstreetthroughtheangleoffunctionandflexiblediversity,EmphasizedtheunionofCulturalaccumulationandtherealityofsocialdevelopment,andtheapplicationofthedevelopmentmodeloflinkingconservationanddevel opment.believedthattheregenerationofFuzhouShangxiahanghistoricalstreetisexpressedastheregenerationoffunctionsandtheimpactsofactivities.

Keywords:HistoricalStreet Protection Exploitatio

n1 引言

城市传统历史风貌街区见证了城市的辉煌,但在现阶段往往成为被城市遗忘的角落,破落萧条,巨大的角色落差使其难以适应现阶段的城市发展。随着当今社会对历史遗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城市传统历史文化街区遇到了重新焕发活力的机遇,然而如何在这场涅磐中实现对历史的传承,并使其有机地融入现代生活,避免建设性的破坏,却并无定论,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福州市上下杭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建设要素进行探讨,提出上下杭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建设研究的基本框架,探讨营造能够传承城市文脉,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传统商业街区的规划方式。

2 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思路与理念

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逐渐从文物单体保护拓展到整个城市历史文化、传统格局和城市特有风貌的保护,而后2002年重新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5年发布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2008年公布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及保护思路逐渐明晰,总体来说主要为以下几点:1、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2、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并严格控制街区内新建建筑物及构筑物;3、强调历史文

化街区

作者简介:陈弼成,男,1978年9月出生,国家注册城市规划

师,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0-05-12

图1 上下杭历史风貌区在福州市的区位

风采的完整性、历史的真实性和生活的延续性;4、强调公众参与特别是历史文化街区内居民的参与对于街区保护的重要意义;5、适度开发。

国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较早,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在英国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完整的法律体系;2、强调文化遗产的 公共属性 ,充分发挥民间团体的作用;3、将保护区中的居民参与规范化。而在法国,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具有以下特点:1、中央集权管理;2、保护规划的协调;3、发展和保护的目标分别由不同规划类型实现;4、注意对保护区居民积极性的调动。

综上所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均强调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强调公众参与以及保护与发展相协调,而这也正是上下杭历史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主要思路。

景,成为现代高楼包围下的孤岛。

4 分析:价值与困境

4 1 上下杭历史风貌区的价值所在

历史让上下杭盛极而衰,但同时也赋予了它深厚的物质与精神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上下杭在略显浮躁的现代城市散发魅力,并为世人所关注。具体而言,其价值主要表现在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个方面。

物质形态方面。双杭地区是福州近代城市建设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其各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的近现代建筑,见证了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与许多重要历史人物相联系,体现出当时的中西交融建筑特色,是研究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流和福州近代建筑史的重要佐证。现保留有高氏文昌阁、工商联魁星楼、曾氏祠堂、张真君祖殿、黄培松故居、星安桥、三通桥等文物保护单位九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另根据经过市文物部门、福州市规划局和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的 福州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 ,按照建造年代、文化价值综述、庭院艺术、室内装修及细部造型、结构形式、建筑风格、建筑部件及维护使用情况、改搭建情况等多方面的比较确定,在上下杭历史风貌区规划范围内共有定级优秀近现代建筑33处,未定级优秀近现代建筑18处。其中市级优秀近现代建筑7处,区级优秀近现代建筑26处,未入级优秀近现代建筑18处。在以上两类保护建筑之外,上下杭历史风貌区还有大量清末、民国以来的历史建筑,它们没有以上两类建筑悠久的文化内涵、较好的建筑质量、丰富的古建筑价值,但对于整个历史文化街区,他们是有机的 血肉 ,是整个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

非物质形态方面。上下杭地区位于福州城市历史中轴线的南段,它发端于宋、元,形成繁荣于清末民国,是福州城市历史中轴线和 三山两塔一条江 的历史风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真实地记录了福州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商业、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的物质载体和见证,其近现代建筑及其街区风貌作为一种物质和精神的载体,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的文化以及商业高度繁荣,同时也是体现福州城市人文精神、多元聚合的地域文化的代表。

另外,上下杭地区位于福州市区繁华的商业次中心 台江商圈,是城市重要发展地段,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综上所述,上下杭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悠久的历史及其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商贾文化及城市精神,而在现阶段其所展现出来的潜在商业价值是其厚积而薄发的自然表现。鉴于此,上下杭历史风貌区的有机再生不仅对于其本身而言,而且对于整个城市来说都是必要且意义重大之事。4 2 上下杭面临的主要问题 多样性及活力的消逝

简 雅各布斯认为 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 ,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在其 衰退和更新的势力 章节论述中认为有四种情况是城市多样性必须的,即:主要用途混合,小街段,老建筑,足够高的人流密度。

而在上下杭地区,其多样性经历了盛极时期的丰富和衰败,,然

3 演变:辉煌与衰败

上下杭历史风貌区位于福州市区台江区,较完整地保留了清末民国初年时期的历史风貌,位于福州市传统历史文化中轴线南段,它见证了福州城市空间格局从无诸冶城 三坊七巷 茶亭街 台江(上下杭) 仓山(烟台山)逐渐扩大迁移的历史演变过程,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大历史街区(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之一;是福州古代各府、州、县农副土特产品运入省垣的集散中心、 闽商 的发祥地之一,八闽会馆集中地。

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上下杭街区格局形成,明末清初,福州地区自然寄泊的码头由洪塘渐移至包括双杭地区在内的闽江北岸,双杭地区水陆交通便捷,遂成闽北物产集散枢纽,双杭地区街市迅速发展。五口通商后,上下杭成为各地商帮的集中地,也是各行业批发商、代客商、进出口商人的集中地,商

贸极其繁荣。

图2 上下杭土地利用现状图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开发重点的北移,上下杭地区的地位下降,逐渐衰落下来。有能力的人口外移,并逐渐置换为弱势群体及部分外来租住户,而由于这部分人群缺乏对建筑的维护投入,久而久之,建筑年久失修,至今建筑质量较好建筑仅占风貌区建筑总量的17 1%,且其中大部分建筑为近几年建造,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面多用瓷砖贴面,存在与风貌区整体风貌不相协调的情况。另外上下杭的商业亦衰败萧条,现状绝大部分商业以零售为主,历史上多种商业业态几近无存;再者加诸公共服务设施的严重缺乏,上下杭地区已不复当年胜

不同的状态。下表为上下杭两个阶段多样性的比较:

表1 上下杭盛极和衰败时期多样性比较

项目

盛极时期

衰败时期

区。

5 2 定位、人口策略及功能业态的选择5 2 1 定位

上下杭的定位以其核心价值为基础,并须与现阶段城市发展实现密切对接,综合分析,确定其功能定位为:以商业功能为主体,具有福州传统和中西合璧的建筑,浓厚商业文化特色的典型街坊式历史风貌区。其内涵构成如下:

1、历史内涵传承:历史上上下杭商业区的功能必须予以传承;传统商业的业态也应予以保护;

2、上下杭的保护和利用必须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即在更新的居住和商业功能基础上,赋予福州地方文化、休闲、旅游展示等综合内涵,应突出历史延续性、宜居性、文化性、功能综合性的特点和要求;

3、应当成为推广福州传统商业文化的窗口。5 2 2 人口策略

由于大量外来人口的租住,上下杭街区存在较为严重的乱搭乱建现象,同时也造成人口密度过大,(现状人口密度为1213 6人/hm2,人均居住用地为17 42㎡/人,远低于国家规范人均居住用地18 0~28 0㎡/人的标准,)基础服务设施难以支撑其需求的问题。因此人口调整策略为主要采取人口疏解的方式降低人口密度,使总量减少,密度降低,上下杭历史风貌区内人口控制在12000人以下,同时制定详细的人口疏解与保护整修政策,并引导不同阶层及行业的人群入驻。5 2 3 功能业态

功能业态选择针对上下杭现状较为突出的趋于同质化,多样性丧失,活力消逝的问题,须完善功能设置,实现主要功能的混合,同时结合上下杭历史风貌区的定位,确定上下杭历史风貌区是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中,以商业为主要功能,兼容文化和教育、旅游观光、居住等,集中体现福州古城风貌和传统商业特色的历史风貌区。其功能主要包括有如下组成部分:

1、商业功能:

通过对传统商业街的改造利用和部分建筑的功能更新,凸显福州本土街市的场所精神,保护传统手工工艺、商业产业。

2、居住功能:

主旨是 保护与更新并举,整治与美化同行 ,进行传统民居的保护与环境整治,合理导入新型居住模式,保留优秀遗产、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为原有生活方式注入活力,为营造诗意栖居环境提供保障,为新旧交融与平衡提供可能。

3、文化与教育功能:

发扬其蕴含的家族文化、近代化商业文化、会馆文化等功能,传播地方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宣扬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

4、休闲功能:

主要是通过环境整治,功能更新,休闲业的科学导入,为街区居民提供宜人的休憩空间,为福州居民提供理想的交流休息与释放心灵的平台,为外来者提供宁静温馨、高尚典雅的感受氛围。

5、展示与旅游功能:

主要为居民及各地商人,人老人、外来租户为主,同质化

居住人群

群混杂严重

居住为主,占63.6%;商业几

居住、各种业态商业、商会、

功能业态乎全为低端零售业;公共服务

仓储等

设施匮乏外围交通绞结严重,缺乏分流性次干道和支路;内部交通环

水陆交通便利,区内街巷纵

交通状况境差,两条道路目前交通较为

横,主次分明,可达性好

饱和,多数街道、巷道路面太窄,缺乏停车空间人流密度人流密度大建筑风格

人口密度过大,院落内乱搭乱建现象严重

融合各种不同时期、不同风风格各异,并趋于平庸,风貌格的近现代建筑不协调的建筑占18.4%

由表1的对比可知,现阶段上下杭地区的环境及活动趋于恶化和同质化,多样性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并由此导致整个片区活力的消逝。而造成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历史街区建筑保护偏向于建筑个体,忽视了周边协调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这种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的做法导致历史街区内在活力与整体风貌逐渐消失;二是原住民的迁移,现阶段上下杭的人口密度虽然很高,但是原住民在本区的人口密度却是很低,原来多元的人口构成逐渐置换为较为单一的老人与外来租户,进而使得历史街区的需求与活动方式趋于单一,最终导致街区的衰败。

上述两个问题不仅困扰着上下杭历史风貌区,同时也是大多数历史街区的通病,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在上下杭历史风貌区的再生整合中亦着重解决这两个问题。

5 再生:思路与方式

5 1 可资利用的优势资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下杭在重现辉煌的过程中必须了解自己的优势,其优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厚的文化积淀。这包括其保留下来的众多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现代建筑,以及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随着社会对城市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视,其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推崇。

二是区位优势。上下杭位于福州传统城市发展轴线的南端,也是现阶段城市面江向海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且处于台江区商业次中心,这也是上下杭在衰退时依然保留了一定量的商业业态的重要原因。

三是社会各界对上下杭历史风貌区进行改造提升的意愿。福州三坊七巷改造的成功传承了福州城市传统文化,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和城市知名度,拉动了旅游等相关经济的发展,同样作为特色明显的历史风貌区,上下杭地区具有提升改造的潜力,之前即有政协委员建议,可将上下杭(大庙山)地区建成独具特色的商贾文化、会馆文化、滨江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街区。而目前台江区政府已启动上下杭(大庙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前期调研和论证工作,准备结合旧屋改造,深入挖掘整理双杭地区的商贾文化资源,打造省内最有特色的双杭商,

等物质遗产的展示,对上下杭历史风貌区宗教文化、会馆文化、商会传统、尤其是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的展示,为游览者提供亲身感受和体验当时当地生活方式的机会与环境,营造出深刻认识和感知民俗文化、商业文化的氛围与空间,增强整个福州

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历史传统与城市魅力。

1、片区开发

开发两片区:一是以上杭街为中心的、以居住功能为主体,以及包括名人(杨鸿斌)故居展示、会馆等文化旅游展示的功能片区。二是以下杭街为中心的、以商业功能为主体的商业休闲区。

2、街道开发

结合下杭街的建筑风貌、建筑质量以及建筑的现有使用功能,兼顾考虑其综合价值以及传统使用功能,将隆平路、下杭街定位为上下杭历史风貌区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商业轴;由于隆平路南段有较为大量的交通需求,路面采用现状的沥青路面,以满足现代功能需要。

3、建筑开发

通过修复、修缮、局部保留、更新、暂留等方式,对现有建筑进行整治,使其适宜居住、旅游展示、商业等功能。

4、三捷河(星安河)滨水区开发利用

通过滨河沿线的建筑和景观整治,形成的三捷河(星安河)景观风貌带。通过对三捷河(星安河)周边地段内现有建筑的整治与更新设计,保持原有空间肌理,结合环境特点,提升强化

图3 上下杭土地利用规划图

商业氛围,营造宜人的滨水休闲商业区。

5、完善道路、绿化、相关配套等支撑系统

借鉴先进交通组织理论,在大范围内组织道路系统,并完善内部交通,特别注重静态交通的组织,提高上下杭的交通可达性;通过绿化景观环境的营造,提升空间品质;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有力支撑上下杭的健康持续发展。

5 3 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开发模式5 3 1 保护

划定上下杭历史风貌区核心风貌区范围,其原则为:1、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2、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历史存留的原物;3、历史核心风貌区用地面积不小于1hm。

划定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和协调文物古迹及历史风貌区的核心风貌区的完好,控制范围通常指沿历史文化街区核心风貌区范围向外约50m的区域,在上下杭历史风貌区以历史上的上下杭的范围为依据,结合并兼顾建筑物用地边界或道路、河沟等环境要素景观界面的完整性而划定。

确立 点 、 线 、 面 的整体保护框架, 点 指上下杭历史风貌区所包含的各文保单位、保护建筑、历史环境要素和历史建筑,分别采取有效的保护与整治措施。 线 指上下杭历史风貌区各个传统街巷、三捷河(星安河)沿街沿河的风貌与环境,保证对该历史风貌区环境历史风貌、整体空间形态、原有街巷格局的严格保护。 面 指 上下杭历史风貌区整体风貌的系统保护控制以及历史文化特征的继承与发扬。通过 点 、 线 、 面 有机结合的整体保护框架,不仅对上下杭历史风貌区从整体(外围景观风貌,整体空间格局与原有街巷肌理)到局部(文保建筑、优秀近现代建筑、特色构筑、古树名木等)的历史风貌都进行严格保护,并采取相应的保护与整治措施,以保证对该历史风貌区历史风貌的严格保护与有效传承,并进一步通过对物质载体的保护与整治,以保证对其所富含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征进行良好的保护、传承与更新。

确定完善的保护要素选择及保护要求和保护方式,这主要涉及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建筑、街道及格局、商业街市等人工环境,地形地势、河流树木等自然环境,以及具有重要历史记忆的故事、传说等。5 2

6 结论

城市传统历史风貌街区的衰落最直接的表现是活力的丧失,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包括城市发展重心的转移,人口的同质化、环境的恶化,交通可达性的弱化等,综合起来可概括为功能和活动多样性的缺失;在历史风貌区的改造重生过程中,须注重其核心价值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社会发展现状的有机衔接,具体而言,宜采用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策略,延续其文脉及部分功能,并注入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功能,最终实现新的功能及活动的多样化,激发城市传统历史风貌区的活力。福州上下杭历史风貌区的保护规划在这方面作了相关的探索,冀有所用。

参考文献

[1]王聪颖,许清清,詹璐璐,刘鉴通 双杭老矣 尚能商否 福州市上下杭历史街区商业功能调查[J] 福建建筑,2009(02).

[2]周亚琦,周均清 美国丹佛LoDo历史街区复兴研究[J] 国际城市规划,2009(02).

[3]戴林琳,盖世杰 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再生[J] 华中建筑,2009(05).

[4]黄明华,马琰 在历史与未来之间 对福州八一七路的规划思考[J] 规划师,2007(11).

[5]彭颖,刘大平 激活城市 城市建筑文化资本与城市历史街区复兴[J] 城市建筑,2009(02).

[6]龚恺 内 与 外 的改造 对澳门历史文化街区J]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0u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