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和义

更新时间:2023-10-10 16: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哲学范畴

概述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其涵义有所不同。

老子所说的“道 ”,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老子所写的《道德经》是关于“道”的经典著作。)

孔子所说的“道 ”,是“中庸之道”,是一种方法;

佛家所说的“道 ”,是“中道”,佛家的最高真理。所述道理,不堕极端,脱离二边,即为中道。佛家的道是中观的思想,中观思想涉及“中道”和“空”。“空”的思想似空非空,不能著空相求空。

道:一首一走,第一次走的路、第一次用的方法才叫道,重复别人做过的事不叫道。走不一样的路,坚持创新才能生道。

天道:众生为鱼,道为网,河为天地。那捞网的渔夫,就是执掌命运的天地造化。 道与德的关系

道,是自然规律或者法则,是指这个世界还没有人的时候就存在的自然界、宇宙的规律和法则。

德,是人活了很长时间以后才进化出来的人类行为规范。道大于德。 生命进化出意识后,可以认知“道”,可以创造“德”。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管仲,《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估计比孔子早提出礼的概念。

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道义这里有两种意思,一是词语道义,指道德和正义

关于“道”

《辞海》曰:“道”——即道路,指法则、规律;又指说,讲,得,到,料,想,先导,疏导,治理;与具体事物的“器”相对,又与事物特殊规律的“德”相对;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

《老子》曰:有物天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法自然??。

《卫灵公》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易·系辞上》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亦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管子·法禁》曰:德行必有所是,道义必有所明。 关于“义

《辞海》曰:“义”——事之宜,正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又谓利人;情谊。恩谊;表示某一社会的伦理规范。 《礼记·中庸》曰:义者宜也。

《论语·里仁》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告子上》曰: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梁惠王上》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国语·晋语一》曰:义以生利。 《墨子·经上》曰:义,利也。 《易·文言》曰:利者义之和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曰: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汉书·董仲舒传》曰: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二程全书》宋·程颐曰: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 关于“道义”

道义者,即道德和义理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义即是法律的内涵和外延。

1、道德义理。《易·系辞上》:“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勋,五曰表贤能。” 唐 李山甫 《酬刘书记一二知己见寄》诗:“自喜幽栖僻,唯惭道义亏。” 明 冯梦龙 《梦磊记·寓传讹信》:“他与我道义文章非泛有。” 老舍 《四世同堂》八二:“因为山川的阻隔与交通的不便,使他们显着散漫,可是文化的历史与传统的道义把他们拴到一处:他们都是 中国 人,也自傲是 中国 人。”

2、阐明义理。《史记·太史公自序》:“《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3、学说和主张的宗旨所在。 唐 裴铏 《传奇·高昱》:“各谈本教道义,理极精微。”

4、谓一同修道的义友。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 周 家本事俗神,姨舅及道义咸恐是俗神所假,或谓欲染邪气,亟相蹙问。”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亲属道义,齎其上果,要往看之。” 清 黄生 《义府·冥通记》:“道义,谓同事道法之义友。”

5、道德和正义。 明 李贽 《与周贵卿书》:“仆与先公正所谓道义之交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惩淫》:“客谢曰:‘我与若夫道义交,不敢为此兽行。’” 沙汀 《困兽记》二五:“这就是没有爱情的结婚的结果啦!一点道义上的保障没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0s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