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最适用、最详细)
更新时间:2024-05-24 02: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
2018年考题回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遂州。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仲淹”。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生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1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 “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 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 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 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
C. 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
D. 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答案】10. D 11. C 12. D
13. (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责,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靠,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以对文言进行正确断句的能力。命题者从文本中选取一段文字,取掉其已有人加过的标点,然后给出四个选项,要求判断断句的正误。给文言断句本是难度较高的问题,但由于是单选题,且只有五处断句,其中动词同其宾语的动宾关系也比较明显,所以难度不是很大。“纯礼字彝叟”是文言传记常见格式,讲某人的名和字,加上四个选项断句情况完全相同,故知此处断句正确。“以父仲淹荫”的意思是“因为父亲范仲淹的恩荫”,由此可知此处应断句,于是可排除B和C。“永昭陵建”的意思是“永昭陵修建”,这是一句话,应该断句,所以排除A项。由此得出答案是D。
点睛:解答给文言断句的题目,最好能在初步理解该段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有时,若对该段文言中有些词语不很理解,则要根据一些特殊虚词和句式,特别要根据文段中的动词及其宾语进行断句。在考场上,最节省时间的方法是排谬法。须知,此类题目在设计时,由于只是要求选出正确项,所以在三个错项中,只有一个错项设有两处断句错误,另两个错项一般只有一处错误,所以运用排谬法能在较短时间选出正确答案。
2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化常识的理解能力。命题者从文本选出四个词语,并对它们加以解说。此类词语大多或在课本常见,或在现代生活中也有使用,加之只要求选出一个错项,因此难度适中。A项的“陵寝”出现在文本中“陵寝皆在邑境”一语,此外还有“知陵台令”一语也有所涉及。由此可知此详解说正确。B项的“株连”出现在文本中“命释其株连者”一句,根据前文所讲范纯礼的宽容,可推断此项解说正确。C项对“尹”的解说找不出错误,但后面所举之“令尹”的例子则和学过的课文《屈原列传》相关内容不合,在课文中,“令尹”是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于是可知此项解说错误。D项的“御名”出现在文本中“诜诬其辄斥御名”一语,既然因为“辄斥御名”而罢官,便不难知道此项解说的正确性。
点睛:解答此题,如果碰上没有把握的词语,切记不能新生慌乱,很多时候,可根据平时生活实际和对文本相关内的理解轻松判断正误。比如,对于本题中出现的四个概念,从上面的解析就可以看出,大多是根据其出现的上下文进行分析推断而得出答案的。
12. 试题分析:此题综合考查筛选并整合文言文中的信息、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言文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者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了四句话,对文本所写人物作四方面的分析概括。因为只设计了一个错项,所以难度并不大。A项内容涉及文本中范纯礼所说的“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一语,据此可知该项表述正确。B项内容涉及文本中“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同时要注意前文的“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一语,对照可知此项表述正确。C项内容涉及文本中自“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至“以不应为杖之,足矣”部分,对照可知此项表述正确。D项内容涉及文本中“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一句,由此句可知该项表述错误:是王诜设宴款待辽使,并不是纯礼宴请辽使。
点睛:解答此题,一要在文本中找出正确的答题区间,然后根据文本对照各选项表述,辨识其正误。二要了解此类题目的题干包括两部分内容:一般是第一句概括,后面的内容做具体分析。从大多数情况看,前面概括的内容大都没错,多错在后面的分析部分,而且命题者喜欢设置诸如张冠李戴、错乱时空、无中生有、偷梁换柱等陷阱,答题时要注意识别。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句子的能力。命题者所选取的两句,既有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比如对务、去、村野、蔽、恐、辜等),也有对文言虚词的把握(比如对之、岂、为、也、以等),还有对句式的把握等内容,考查较为全面,但由于都比较常见,所以难度并不很大。第一句中,文言实词“务、去”和文言虚词“岂”是采分点,同时,全句的正确理解翻译也是采分点。此句应翻译为:我正致力去除先前的苛严之政,还担忧未能尽除,哪里还有宽政会成为祸患的呢。第二句中,文言实词“村野、蔽罪、辜”是采分点,同时,全句的正确理解翻译也是采分点。此句应翻译为:愚钝之人粗鄙无知,如果以叛逆概括罪名,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点睛:解答此题,重要的是找准命题者所设置的采分点。一般来说,命题者常在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和词语活用等以及特殊句式方面设置采分点,翻译时一定要对这些词语加以特别注意。比如此题中,文言实词“务”就是个多义词,应译为“致力”;而“村野”应译为“粗鄙”,切不要只照字面将其翻译为“乡村野外”。
命题分析与预测 一、近三年全国卷命题与考情概览 题目信息 考点考向 考点综述 3
年份/卷别 选文 《宋书·谢弘微传》 《后汉书·赵憙传》 《宋史·许将传》 《宋史·曾公亮传》 《明史·陈登云传》 《明史·傅珪传》 《宋史·孙傅传》 《北史·来护儿传》 体裁 断句 文化常识 √ 分析综合 √ 翻译 课标全国卷的高考文言文2017·全国卷Ⅰ 史传 √ √ 阅读题,主要是人物传记。2017·全国卷Ⅱ 史传 √ √ √ √ 传记类文言文因为故事性强、篇幅短小、文字易懂2017·全国卷Ⅲ 史传 √ √ √ √ 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2016·全国卷Ⅰ 史传 √ √ √ √ 睐。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充分重视此类文本的阅2016·全国卷Ⅱ 史传 √ √ √ √ 读训练,了解传记类文言2016·全国卷Ⅲ 史传 √ √ √ √ 文的基本特点,并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2015·全国卷Ⅰ 史传 √ √ √ √ 法。 2015·全国卷Ⅱ 史传 √ √ √ √ 二、命题预测与考情分析
①近年来,全国卷选文比较单一,就是人物传记;出处以《宋史》《明史》《后汉史》为主,选文长度在750字左右,文章通俗易懂,是典型的浅易文言文。
②全国卷文言文阅读设4道题,三道选择题和一道翻译题,第一道选“正确”项,其余两道则为选“不正确”项。每道选择题为3分,翻译题为10分,共19分。
③考查的重点是断句、文化常识题、概括分析题和翻译题,2019年继续加强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充分体现出高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
备考建议与要求 (一)树立一种观念
确立迎难而上的思想观念。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难度大,费时多,学习收获不明显。考生必须确立迎难而上的思想观念,切实做好基础知识的夯实,脚踏实地,只有如此,才能获得高分。
(二)具备两种心态
一是整体意识。文言文阅读必须注意对材料的整体把握,有了整体把握,才能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4
二是关键词意识。读文言文离不开翻译,翻译应尽量做到“信”“达”“雅”,这就需要树立关键词意识。看到一个句子,要有庖丁那样的眼光,能迅速拆卸它的“零件”,一个综合性的句子常常包括实词、虚词和句式几个“点”,这些“点”相互穿插相互渗透,找准了吃透了也就得分了。
第一讲 整体阅读——精做高考真题,把握命题规律
《考试大纲》对古代文化常识考查的确立,充分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荷叶似云香不断”,全国卷文言文命题不仅注重创新,更在不断创造。但无论高考题型怎么变化,怎样创新,只要考生具备扎实的文言功底,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备考,什么样的变化都能应对自如。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4页
真题文本 2017·课标全国卷Ⅰ 读文示范 5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一、理脉络,锁定时间节点(请在横线上填出此时间节点传主所做的事) ①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家素贫俭,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 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②义熙八年→经纪生业、事若在公、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举止必循礼度 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③太祖镇江陵→为文学、母忧去职,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④元嘉四年→蔬食积时,哀戚过礼,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⑤九年→东乡君薨,以私禄营葬 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⑥十年→卒,时年四十二。追赠太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常 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二、辨褒贬,明晓“春秋笔法”(请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在横线上填出对传主的褒贬评价) 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①“精神端审,时然后言”→褒: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端庄稳重,谨言慎行 ②“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直接评论:才学过人,以言服人 ③“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褒:以孝著称,感天动地 ④“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间接点评:褒 6
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真题示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
7
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解析:所有选项的前两处停顿都相同,看第三处停顿,“混”是叔父的名字,“叔父”和“混”之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C两项。A、D两项,前六处停顿相同,看第七处停顿。“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中,“深中夙敏”是说这个孩子稳重、早慧,“方成佳器”是说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出色的人才,因此应在“深中夙敏”后断开,排除A项。
答案: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解析:“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错。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血亲是基于血统关系的亲属。二者性质完全不同。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解析:“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的是谢混,不是谢弘微。 答案: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5分)
译文: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5分)
译文: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参考译文]
8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父亲谢思,是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嗣子。谢弘微本名为密,因为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来代替名字。谢弘微孩童时代,风采充溢,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嗣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能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就足够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俭约,但嗣父产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接受了嗣父的数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和同族兄弟的儿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为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起宴饮相处,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富有才华,能言善辩,谢弘微常常用简要的话使他们信服,谢混特别敬重和珍视他,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处死,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把谢混的家事委托给谢弘微。谢弘微经营产业,办事如同处理公务,一枚钱一尺帛的出入,都有文簿记录。高祖做了皇帝,晋陵公主降封为东乡君,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了,而房舍整齐,仓库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旧时有所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出家的和世俗的朋友故旧,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义行所感动。(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太祖镇守江陵,谢弘微为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守丧以孝顺著称,服丧期满超过一年后,谢弘微仍然吃素食。谢弘微的哥哥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哥哥长期吃素食,哀痛超过礼法,丧服虽然脱去,仍不吃鱼和肉。谢弘微少年丧父,侍奉兄长如同父亲,兄弟之间极其友爱和睦,当时没有人比得上。谢弘微口中不说别人的好坏,而谢曜喜欢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谢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元嘉九年,东乡君去世,遗留资财巨万,园宅十几所,奴仆还有数百人。谢弘微一概不要,用自己的俸禄营办丧事。谢弘微说:“亲戚之间争夺财产,算得上最为鄙贱的事情。现在财产多就分用,少就共用,不至于穷困就可以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享年四十二岁。皇上极为痛惜,让左右二卫千人营办丧葬事务,(一直到丧葬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
9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5页
知识点一 史传类阅读“3了解”
一、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
①姓名、字号;②籍贯;③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④学识;⑤性情;⑥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⑦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二、了解人物的主要事迹
史传文的主体部分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哪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
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与事件涉及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
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三、了解人物的性格作风
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内容:①作者的直接评价,如:史迁曰:……;②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等;③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知识点二 “三步法”快速读懂高考史传类文言文
近年来全国卷所选考的文言文的体裁大多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的品行和才能,赞扬人物的精神品质。这类文言文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语言精练简洁。阅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要根据写人记事的特点,建立模板意识,采用分步骤、分层次的阅读方法。
一、读文技巧
第一步:理脉络,抓住时间节点
(1)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2)年号及皇帝变动情况。(3)泛指时间变动的词语。 第二步:辨褒贬,明晓“春秋笔法”
10
人物传记以事实说话,在对人物事迹的介绍中蕴含了对人物的评价。中国又是一个以道德立国的国家,这种评价往往以道德评价为主。中国古代的史家,下笔如刀,往往一字以寓褒贬,这被称为“春秋笔法”。
第三步:依选项,扫清阅读障碍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基本上是按文章行文的先后顺序而设置的。即每个选项对应的是文章的一个层次,在读文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生僻的、难懂的字词造成阅读障碍,从而造成阅读“卡壳”,此时可先读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将每个选项中的每句话在原文中找到对应,通过一一比对,既可以破解一些难懂的字词,快速疏通文意,又为解答分析综合题找到信息比对区间,为准确解题找到依据。
第二讲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
从考查形式看,高考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客观题,选取材料中的几句话,给出四种断句样式,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二是主观题,要求考生断句的内容有节选自阅读材料的片段、与阅读材料有关的其他文章片段两种情况,一般要求断开6~8处。近年来,课标全国卷均采用第一种形式考查,因此,一轮复习时要引起高度重视。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6页
(2017·全国卷Ⅲ,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
11
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原味母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解析:首先,通读所给语段,弄清大意。其次,理清句子间人物的主要关系。 (1)吏得缘文为奸 (2)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3)将....奏罢南曹 (4)士.无留难
同时注意,“初”为时间副词,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因此应在其后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又不得诉长吏”的主语为“选者”,意思是“被选调的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因此“选者又不得诉长吏”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项。
答案:D
[对点子题]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B.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C.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D.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解析:“及至北境”表时间,后面应断开,排除A、D;“将先破的”中的“的”指箭
12
靶,语意相对完整,可断开,排除B。
答案:C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名。宋神宗召许将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其次是考核政绩。综合考查时没有法规,官吏得以改动文书做奸邪的事,被选调的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撤销南曹,开放官舍用来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挠刁难的。契丹发兵二十万逼近代州,派遣使者索求代州的土地,每年派遣出使的使者不敢前往,就任命许将前往应对。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充任侍从之职,朝廷的重要决定不容许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用来反驳他们的话,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民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要到贵国去划分边界了。”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许将回来报告,神宗认为他做得很好。第二年,许将任秦州知州,又改为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进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把他们全部释放遣散,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才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在讲堂中议论国家的政事,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习俗自然而然地止息了。朝廷下诏任命许将为兵部侍郎。他上疏说:“治理军队有制度,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要让万众像一人。”等到对西方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皇帝询问宰辅重臣,他们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许将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有崇高品德的人所做的事。”出任颍昌知府,调任大名知府。在大名六年,他多次请求辞去职务,被任命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时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
[联想教材·触类旁通]
3.下列对《张衡传》文中部分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B.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C.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D.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13
解析:首先,通读所给语段,弄清大意。其次,理清句子间人物的主要关系。 (1)衡因上疏陈事 衡乃诡对而出 ..(2)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3)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同时注意,表时间的词语“时政事渐损”“后迁侍中”,提示语“问”,虚词“者”“乃”。
答案:C
4.下列对《烛之武退秦师》文中部分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解析:首先,通读所给画线部分,了解基本意思。其次,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四个选项错误点主要集中在“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这两句话上,“若……将……”两句话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中间应断开,即“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这样答案也就自然选A了。
答案:A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7页
突破点一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六大标志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因此断句前不要急于答题,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地方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做断句题,掌握文言文断句六大标志至关重要。
1.抓名、代断句
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时往往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全称,后文“哙曰:‘此迫矣!
14
臣请入,与之同命’”“哙遂入”等就不再提姓了。
常见的代词 人称代词 疑问代词 指示代词 ,[易错点拨] 1.对语法知之甚少,不能从主谓句这种形式上着手断句。如“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都是典型的主谓句形式,必须进行切分。
2.对承前省的句式缺乏认知,不能借此断句。如“追修经术”“匡乱世反之于正”的主语均是承前省;再比如“见其文辞”“作孔子世家第十七”的主语均为“我”。这些都可以作为断句的标志。
[典例1] 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周 室 既 衰 诸 侯 恣 行 仲 尼 悼 礼 废 乐 崩 追 修 经 术 以 达 王 道 匡 乱 世 反 之 于 正 见 其 文 辞 为 天 下 制 仪 法 垂 六 艺 之 统 纪 于 后 世 作 孔 子 世 家 第 十 七(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解题流程]
第一步:通读文段,理解文意是关键。
这段话是司马迁告诉人们为什么要写《孔子世家》,先分析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再指出孔子的做法,最后再说为其著书立传的原因。
第二步:先易后难,巧用方法。
对所给文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名词,比如“周室”“诸侯”“仲尼”等,根据语法中主谓句的形式,可以断开其中的部分语句。再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断句即可。
第三步:题目做完后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一要检验语意是否通畅,二要检查内容是否合理。 [自我尝试]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参考译文] 周王室已经衰微,天下诸侯任意横行霸道。孔仲尼为礼崩乐坏而哀伤,于是追述先贤整理前圣经典学说,以求重建王道之术,匡救混乱之世以返回正道。(我)阅读过他的著作,(他)是要替天下订立礼法制度,留传“六艺”的统绪纲纪垂范后世。(我因此)作了《孔子世家》第十七。
15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尔、汝、女、若、乃,之、其、彼 谁、孰、何;奚、胡、曷、恶、安 此、是、斯、兹、夫
[对点训练]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医 扁 鹊 见 秦 武 王 武 王 示 之 病 扁 鹊 请 除 之 左 右 曰 君 之 病 在 耳 之 前 目 之 下 除 之 未 必 已 也 将 使 耳 不 聪 目 不 明 君 以 告 扁 鹊 扁 鹊 怒 而 投 其 石 曰 君 与 知 之 者 谋 之 而 与 不 知 者 败 之 如 此 知 秦 国 之 政 也 则 君 一 举 而 亡 国 矣。
(选自《战国策·秦策》)
答案: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参考译文]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希望为他医治。国君的近臣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到。”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很生气,扔掉他手中的石针,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理的人一道讨论,破坏治疗。凭这一点就可以了解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的一个举动随时都会有使国家灭亡的危险。”
————————————————————————————————————————
2.借虚词断句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关键所在。在断句中,具体要关注以下几类虚词: 句首发语词 句尾语气词 疑问语气词 句中的关联词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 也、矣、焉、耳、耶、与(欤)、邪(耶)、乎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 ,[易错点拨] 1.对各种虚词的功用把握不准,找不到断句的方向。如“也”,有时与“者”一起构成判断句,也有时单独使用,属于陈述句,依据这些均可以进行断句。
2.对虚词的分类知识缺乏,不能有效地利用关键虚词进行断句。如有些虚词属于疑问语气词,有些属于句中的关键词,都对断句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典例2] 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进 言 者 皆 曰 天 下 已 安 已 治 矣 臣 独 以 为 未 也 曰 安 且 治 者 非 愚 则 谀 皆 非 事 实 知 治 乱 之 体 者 也 夫 抱 火 厝 之 积 薪 之 下 而 寝 其 上 火
16
未 及 燃 因 谓 之 安 方 今 之 势 何 以 异 此
(选自贾谊《治安策》) [解题流程]
第一步:理解文意是关键。
这段话是贾谊对国家形势的判断。针对有人向皇帝进言说天下已经安宁,贾谊用打比方的办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明确指出这种说法的错误。
第二步:先易后难,巧用方法。
对所给文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虚词,比如“矣”“也”“者”都是断句的标志性词语,由此可以将其中的一些明显的地方进行断句,比如“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等,均是依据虚词进行的断句。
第三步:断句后重读再检验。
反复诵读可知得出的断句符合语境,关键处断句精准。 [自我尝试]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参考译文] 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却认为还不是那么回事。说天下已经安定已经大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奉承,都不是真正了解什么是治乱大体的人。有人抱着火种放在堆积的木柴之下,自己睡在这堆木柴之上,火还没有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便认为这是安宁的地方,现在国家的局势,与此有什么不同!
[对点训练]
用“/”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盖 其 患 在 于 责 其 义 之 太 深 而 求 其 法 之 太 切夫 六 经 之 道 惟 其 近 于 人 情 是 以 久 传 而 不 废 而 世 之 迂 学 乃 皆 曲 为 之 说 虽 其 义 之 不 至 于 此 者 必 强 牵 合 以 为 如 此 故 其 论 委 曲 而 莫 通 也
(选自《苏轼文集·诗论》)
答案: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
17
也。
[参考译文] 自仲尼去世以后,六经的事理,就散失而不能让人理解了。其弊端大概在于后人对于意义的探求太深,对于理法的探究又太急切。六经的事理,就是因为它贴近人的性情,所以才能流传很久而没有遭废弃。而社会上那些迂腐之士,却都曲解立说,即使它的本义不是这样的,也一定牵强附会硬认为是这样,因此它阐释的事理不流畅透彻。 ————————————————————————————————————————
3.凭对话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写两人对话,作者一般只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了。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凭对话断句的例子并不多,但关键的时候还是能起到帮助断句作用的。
[名师指津]
1.锁定标志词。先通读要求断句的语句,迅速找出“曰”“云”等表示对话的标志词,以备断句使用。
2.梳理人物对话的对象。一般情况下,人物对话应是两人,要注意根据原文信息找出“曰”的对象是谁,要表达什么内容,其表达的意图是什么。
3.判定是否需要断句。有些标志词后面必须断开,有些标志词前后均需断开,也有的前面不需要断开,要视情况而定。
[典例3] 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惠 子 谓 庄 子 曰 魏 王 贻 我 大 瓠 之 种 我 树 之 成 而 实 五 石 以 盛 水 浆 其 坚 不能 自 举 也 剖 之 以 为 瓢 则 瓠 落 无 所 容 非 不 枵 然 大 也 吾 为 其 无 用 而 掊 之 庄 子 曰 夫 子 固 拙 于 用 大 矣(《庄子·逍遥游》)
[解题流程]
第一步:通读文段晓大意。
所给内容是惠施和庄子的一段富有智慧的对话,惠子认为葫芦大了一无所用,但庄子一眼就看透了他做法的荒谬,指出其不善于利用事物的特点。
第二步:凭借对话巧断句。
对所给文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对话的标志,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将该断的文字迅速
18
断开,弄清这是惠施和庄子的对话。由此出发,再根据文意巧妙断开其他地方。
第三步:断后重读看通顺。
反复诵读可以判定,凭语感进行的断句是符合文意的,该段文字的断句符合要求。 [自我尝试]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参考译文] 惠施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棵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栽种活了,结的葫芦能装下五石东西。我用这个大葫芦去装水或酒,由于它皮薄易脆,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重量。把它剖开来做舀水的瓢,又嫌太平浅,盛不了多少水。葫芦不是不大啊!可是,我认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砸碎了。”庄子说:“先生,你真是不善于利用它这个大的特点啊!”
[对点训练]用“/”给下面文段画线的句子断句。
上[注]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_问_曰_如_我_能_将_几_何_信_曰_陛_下_不_过_能_将_十万_上_曰_于_公_何_如_曰_如_臣_多_多_而_益_善_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上:指刘邦。
答案: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
[参考译文] 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各自是有高有低。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您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的士兵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的士兵越多越好,那为什么你会为我所捉?”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带领将领,这就是我为陛下您所捉获的原因。”
4.依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常见的断句句式] 判断句 “……者,……也”“为、乃、即、则” 19
被动句 反问句 固定句式 [易错点拨] “为……所……”“受……于……”“见……于……”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如……何”“况……乎”“何(以)……为” 1.对文言文中的句式掌握不多,找不出不同类型的句式。如“万事莫贵于义”,这是典型的状语后置句,如若对该句模糊不清,就会影响断句的准确性。
2.缺乏凭句式断句的意识,不能根据不同句式进行断句切分。 [典例4] 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子 墨 子 曰 万 事 莫 贵 于 义 今 谓 人 曰 予 子 冠 履 而 断 子 之 手 足 子 为 之 乎 必 不 为 何 故 则 冠 履 不 若 手 足 之 贵 也 又 曰 予 子 天 下 而 杀 子 之 身 子 为 之 乎 必 不 为 何 故 则 天 下 不 若 身 之 贵 也 争 一言 以 相 杀 是 贵 义 于 其 身 也
[解题流程]
第一步:理清文段思路。
墨子强调大义应该比生命更为可贵,由此得出结论“万事莫贵于义”。墨子是一个非常讲究说理的人,他就近取譬,层层推理,最后得出了他的观点。
第二步:找出关键句式。
这段话中“万事莫贵于义”是状语后置句,两处“子为之乎”是疑问句,两处“何故”是固定句式,“是贵义于其身也”是状语后置句,以上句式均需断开。
第三步:重读定答案。
重新梳理该文段,看看断开的地方是否符合规范,是否语意通顺,最后确定出答案。 [自我尝试]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参考译文] 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向某人说:‘给你鞋帽,然后砍断你的手足,你干不干?’一定不干。为什么呢?因为鞋帽不如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干不干呢?’一定不干。为什么呢?因为天下不如生命可贵。(但是)为
20
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大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
[对点训练]
用“/” 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君子之于射也,内_志_正_外_体_直_持_弓_矢_审_固_而_后_可_以_言_中_故_古_者_射_以_观_德_德_也_者_得_之_于_其_心_也
(明·王守仁《观德亭记》)
答案: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参考译文] 君子射箭的时候,内心态度端正,外表身体站直,拿着弓箭瞄准,这样以后才可以射中靶子,所以古人通过射箭来观察一个人的品德。品德,是从内心中体现出来的。 ————————————————————————————————————————
5.看修辞断句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对比、反复、排比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在运用过程中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名师指津]
1.了解文言断句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如“顶真”,要求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 2.依语意定修辞断句。从修辞入手,也离不开对语意的理解,弄清了句意,再从修辞的角度考虑,断句就方便多了。
[典例5] 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古 之 欲 明 明 德 于 天 下 者 先 治 其 国 欲 治 其 国 者 先 齐 其 家 欲 齐 其 家 者 先 修 其 身 欲 修 其 身 者 先 正 其 心 欲 正 其 心 者 先 诚 其 意 欲 诚 其 意 者 先 致 其 知 致 知 在 格 物。
[解题流程]
第一步:把握文段的主要意思。
这是《大学》里面的一段文字,主要讲一个人应该怎样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开始,逐步达到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第二步:从修辞角度入手试断句。
这段文字句式整齐,找到排比句的标志即可正确断句,注意文段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先”“欲”二字,这是对这段文字进行断句的重要节点。
21
第三步:再读文段定答案。
重新诵读文段,看看还有没有断句不合情理的地方,最后确定正确的答案。 [自我尝试]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对点训练]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_刘_之_不_敌_天_下_之_所_知_也_言_兵_不_若_曹_操_之_多_言_地_不若_曹_操_之_广_言_战_不_若_曹_操_之_能_而_有_以_一_胜_之_者_区_区_之_忠_信_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答案: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
[参考译文] 这种做法和曹操有什么区别呢!曹军和刘军军力不相当,天下人都知道。就军队而言不如曹操的多,就土地而言不如曹操的广阔,就打仗而言不如曹操的战斗力强,但是有一点可以胜过他,那就是忠诚信义。孔明放逐了刘璋,已经辜负了天下有志之士的期望,这时才开始治理军队振奋士气,成为仁义之师,向东长驱直入,再想着让天下人响应,大概也很难了。
————————————————————————————————————————
6.析结构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还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
[名师指津]
1.通读要求断句的内容,捕捉结构特点。对于“对称”等结构特点,有时并不容易发现,
22
需要有洞察力,只有如此,才能找出断句的标志。
2.把握语意,结合结构断句。理解语意是断句的基础,弄清文句所要表达的内容,再结合结构特点,正确断句应该不成问题。
[典例6] 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解题流程]
第一步:读文段,明大意。
这段文字叙述了作者被贬儋耳时元宵节与人出游的一些事,生活气息颇为浓厚,表达出了苏东坡旷达的人生情怀。
第二步:析结构,巧断句。
画波浪线的部分句式整齐,“步”“入”“历”都是谓语动词,和后面的词构成动宾结构;“民夷杂糅,屠酤纷然”两句都是主谓结构。以上句子句式整齐对称,可借助这些进行断句。
第三步:看文脉,定答案。
再将画波浪线的部分放入整段文字中,仔细品读,确定剩余部分的断句,最后形成完整的答案。
[自我尝试]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 [参考译文] 己卯年元宵节,我当时在儋耳。有几个老书生来拜访我,说:“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一起出去吗?”我高兴地答应了。在城西散步,还到寺庙里看看,走过小街小巷,只见汉人和少数民族住在一起,杀猪的,卖酒的,市井里人熙熙攘攘,等回到住处已经三鼓以后了。住处的门关着,仆人都熟睡着,鼾声响起,一觉醒来又睡去。我放下拐杖笑起来,这一游是得是失呢?你问我笑什么,我是笑自己呀;但我也笑韩退之钓不上大鱼来,还打算到更远的地方去,却不知道钓鱼是不一定要钓上大鱼的。
23
[对点训练]
用“/”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_不_期_众_少_其_于_当_厄_怨_不_期_深_浅_其_于_伤_心_吾_以_一杯_羊_羹_亡_国_以_一_壶_餐_得_士_二_人。”
答案: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参考译文] 中山君喟然而仰天长叹,说:“施与不在多少,在于正当人家困难的时候;仇怨不在深浅,在于是否伤了人家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国,因为一壶熟食得到两个勇士。”
突破点二 文言文断句的2大题型
断句是文言文考查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无论是客观选择题,还是主观断句题,其基本要求、基本的解题方法是相同的。全国卷的客观题,相对来说难度较低,重点在体会不同选项中断句有异的地方,结合文意比较判断。
题型一 客观选择题断句
客观选择题断句是相对容易的断句形式,命题人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去掉标点,设置的停顿一般为8处左右,难度不大。考生在解题时只要掌握答题技巧,同时巧用排除法即可准确选定答案。
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24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名师指津]
1.通读文段明大意。力求对语句全段乃至全文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比较分析所给选项的断句异同处,再利用知识积累有针对性地分析。
2.实词、句法多联系。一般来讲,动词的前后都不能断开(省略句除外),因为它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但是不及物动词做谓语的情况除外。
3.借助虚词定首尾。断句除了以语意表达为依据外,还可借助一些语言标志,如虚词。有些虚词的位置是固定的,有些虚词常用在句尾。
4.句式、活用要明确。断句时要考虑到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这些是断句中的易错点。
[典例1] (2017·全国卷Ⅱ,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解题流程]
第一步:四个选项分两组
四个选项中,有些停顿点是相同的,有些是不同的,根据每项的相同停顿点,可将四个
25
选项大致分两组:A、B两项为一组,C、D两项为一组。
第二步:两级排除定答案
分析时,再找出两组选项中每项各自不同的停顿点,重点分析不同点的正误。即从不同的停顿点入手,分析正确的断句点。①一般情况下,一个单句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不肯”和“云”中间应断开,排除B、C。②再看地点“舞阴”“宛”,人名有“李氏”“李宝”“赵氏”“憙”等,官名头衔有“柱天将军”“孤孙”等,看每个人物的动作和修饰语,可排除D。
[自我尝试] A
[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郡宛县人。年轻时就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无子,赵憙那时十五岁,常想报仇。于是操练兵器结纳宾客,后来就去复仇。而仇家人都病了,无人相抵抗。赵憙以为趁别人生病报仇把人杀死,不是仁者所为,暂且放过他们离开了。临走前回头对仇者说:“你们如果病愈,应远远避开我。”更始即位,舞城大姓李氏拥城不降,更始帝派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信义著名,愿向他投降。”更始帝就召见赵憙,赵憙还不到二十岁,既引见,就被任命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让他到舞阴,李氏终于投降。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谓质曰:“卿前不许我行,当为此耳。今者玄感其成事乎?”质曰:“玄感地势虽隆,德望非素,因百姓之劳苦,冀侥幸而成功。今天下一家,未易可动,终必无成。”十年,帝自西京将往东都,质谏曰:“比岁伐辽民实劳敝陛下宜镇抚关内使百姓毕力归农三五年间令四海少得丰实然后巡省于事为宜陛下思之。”帝不悦,质辞疾不从。帝闻之,怒,遣使驰传,锁质诣行在所。至东都,诏令下狱,竟死狱中。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岁伐辽民/实劳敝/陛下宜镇抚关内/使百姓毕力归农三五年间/令四海少得丰实/然后巡省于事为宜/陛下思之
B.比岁伐辽/民实劳敝/陛下宜镇抚关内/使百姓毕力归农/三五年间/令四海少得丰实/然后巡省/于事为宜/陛下思之
C.比岁伐辽/民实劳敝/陛下宜镇抚关内/使百姓毕力归农/三五年间/令四海少得丰实/然后巡省于事/为宜陛下思之
D.比岁伐辽民/实劳敝/陛下宜镇抚关内/使百姓毕力归农/三五年间令四海少得丰实/然后
26
巡省/于事为宜/陛下思之
解析:抓住画波浪线部分中的关键名词“民”“陛下”,它们均作主谓句中的主语,可以将部分语句断开;“三五年间”“然后”都属于时间词,也可将部分语句断开。
答案:B
[参考译文] 对庾质说:“你上次不许我亲自出征,想必就是这个缘故吧。那现在玄感可以成事吗?”庾质说:“玄感所据之地,地势虽好,道德威望却不是一向就有的,只借助于百姓的劳苦,希望侥幸成功。然而现在天下是一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动摇的,他最终一定不能成功。”大业十年,炀帝从西京往东都去,庾质进谏说:“连年征战辽东,人民实在劳苦疲敝。陛下应该镇守关内,安抚百姓,使他们能全力耕作。三五年内,使天下人民稍稍富足,然后再下去巡省视察,这样做对治国有利,望陛下三思。”炀帝不高兴,庾质托病不随皇上去东都。炀帝听说后,很愤怒,派人驱车传令,把庾质拘押到行宫。庾质被押到东都后,皇上下诏将他投进监狱,后来竟然死在狱中。
————————————————————————————————————————
题型二 主观切分式断句
相对于客观选择题断句,主观切分断句难度较大,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话,去掉标点,设置试题,往往根据切分的正确处有几个,给予一定的分数。
[误区警示]
1.不懂词义。不懂句中的多义词或兼词的含义,导致语意理解错误,造成断句不当。 2.不晓句式。对文言文句子成分组合方式、特殊句式等理解不透,导致不能正确断句。 3.不知文化常识。对天文、地理、官职等不清楚,导致在这些名称中间断开。 [典例2] (2017·浙江卷)用“/”给下列语句断句。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解题流程]
第一步:通读文段,大致了解整个文段的内容
这段话是作者的自谦之辞,杜牧写信给李使君,一方面不同意他的观点,另一方面又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抓住技巧,灵活断句
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仆”作“自知顽滞”的主语,可在“顽滞”后断开;两个“足
27
下”分别作“美”与“教”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而“足下之美”与“足下之教”分别作了“欲成”“既受”的宾语,因此,可在其后断开。“假使”“亦”常放在句子开头,前面应该断开。
第三步:通读整个句子,试着翻译一下,看句意是否通顺。 [自我尝试]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参考译文] 我知道自己顽固凝滞,不能耗费心思做学问,假使能学成,也不能够拿出来散布,诚挚殷切地希望成全您的好事,改天在接受您的教导之后,对于官吏事务没有过错罢了。
[对点训练]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 子 用 人如 器 各 取 所 长 古 之 致 治 者 岂 借 才 于 异 代 乎 正 患 己 不 能 知 安 可 诬 一 世 之 人 德 彝 惭 而 退。
答案: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参考译文]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封德彝满面羞愧地离开。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2页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举朝无敢留正域及言楚事者,吾弼独抗章申理,而御史林秉汉以楚宗人戕杀巡抚,亦请详勘,且言:“王既非假,何惮于勘?”吾弼、秉汉遂为一贯等所恶。会梦皋京察将黜,遂讦秉汉为正域鹰犬,语侵沈鲤、杨时乔、温纯。秉汉坐贬贵州按察司检校,而梦皋得留。郎中刘元珍论之反获谴吾弼复疏直元珍请黜梦皋因力诋一贯亦忤旨停俸一年遂移疾去。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8
A.郎中刘元珍论之反获/谴吾弼复疏/直元珍/请黜梦皋/因力诋/一贯亦忤旨/停俸一年/遂移疾去
B.郎中刘元珍论之/反获谴/吾弼复疏直元珍/请黜梦皋/因力诋一贯/亦忤旨/停俸一年/遂移疾去
C.郎中刘元珍论之反获/谴吾弼复疏直元珍/请黜梦皋/因力诋/一贯亦忤旨/停俸一年/遂移疾去
D.郎中刘元珍论之/反获谴/吾弼复疏/直元珍/请黜梦皋/因力诋一贯/亦忤旨/停俸一年/遂移疾去
解析:“反获”的宾语是“谴”,“反获谴”不能断开,故排除A、C两项;“直元珍”是说元珍正直,这是“复疏”的具体内容,“吾弼复疏直元珍”不宜分开,故排除D项。
答案:B
[参考译文] 朝廷上下没有敢留郭正域以及谈论楚事的人,唯独朱吾弼直接上疏申明义理。而御史林秉汉因楚王宗人杀害巡抚,也请求详细审查,并且说:“王既然不是假的,何必惧怕勘查?”朱吾弼、林秉汉于是被沈一贯等厌恶。正逢钱梦皋由于京官考察将被罢免,于是他揭发林秉汉是郭正域的鹰犬,言语触犯沈鲤、杨时乔、温纯。林秉汉因此获罪贬为贵州按察司检校,而钱梦皋得以留任。郎中刘元珍弹劾他,反而受到谴责。朱吾弼又上疏说刘元珍正直,请求罢免钱梦皋,藉此极力诋毁沈一贯,也违忤旨意,停俸一年,于是称病辞官离去。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B.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C.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D.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解析:回答问题可以使用排除法,从“常”“外”的对比可以知道“外”后要有停顿,
29
这就可以排除B、D两项;“邸中窘甚”是个完整的句子,由此可以排除C项。
答案:A
[参考译文] 世宗对于父子之情一向很淡薄,裕王一年时间也难以被召见。正常的俸禄外,按照规矩还有供给赏赐,裕王也不敢请求。过了三年,府中很窘迫。裕王左右的人用一千金贿赂严世蕃,严世蕃高兴,因此吩咐户部,得以一起供给三年的财物。但是,严世蕃常暗自怀疑,一天使其他人回避后对陈以勤和高拱说:“听说太子殿下近来疑心,他说过皇上父亲什么吗?”高拱故意用一些戏谑的话来回答,陈以勤听后(对严世蕃)正色说:“你从哪里听到这些话?”严世蕃默然离去,裕王府这才安定下来。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时贼徒甚盛,一日之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
(选自《陈书》·卷八)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 事觉/荟与文育拒之
B.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
C.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
D.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
解析:A项,“同郡”后应断开;C项,“素相善”后应断开;D项,“慰劳白水蛮”后应断开。
答案:B
[参考译文] 司州刺史陈庆之和周荟是同郡人,平日相互交好,起用周荟做前军军主。一次陈庆之派周荟带领五百人到新蔡县悬瓠,慰劳白水蛮人,蛮人密谋活捉周荟然后把他送给魏,事情被发觉后,周荟和周文育率兵抵抗。当时贼兵非常多,一日之中战斗几十回合,周文育担任前锋冲锋陷阵,勇敢为全军第一。
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
30
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参考译文] 观阅您所写的一百多篇文章,全都是先想好文章的主旨大意然后再斟酌词句的,主旨又都是仰慕古人崇尚仁义的文章,如果您一直用这样的办法去写文章,在文章中运用你的才华学问,那么以前的作家学者也不是不能超越的。古时候的人怀才不遇,就把志向寄寓在文章中,希望自己的文章在后世得到认可。自从两汉以来,大富大贵的人有很多,但现在看来,声势光明磊落的,有谁能像司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扬雄这些人那么名传千古呢?这些人难道也仅仅追求在当时的声名吗?
第三讲 文化常识新考点新解法
新考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将文化常识的考查列为独立考点,足以体现教育部命题中心对传承古代文化、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视。综观近三年的考情可以发现,考查的主要是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的、含义比较固定的、与理解文意有密切关系的、且出自文本的一类古文化名词。古代文化知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3页
(2017·全国卷Ⅲ,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
31
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原味母题]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说法不准确,皇帝近侍的职位一般都不高,很多都是宦官,对帝王的影响也不一定很大。
答案:C
[对点子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将字冲元”中的“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契丹”,国号。作为国家或王朝的标志,通常具有命名的鲜明性与使用的稳定性。有辽一代则不然,曾多次反复用“辽”、“契丹”为国号。
C.“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各部长官的副职。《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D.“谥曰文定”中的“谥”即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解析: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答案:A
[联想教材·触类旁通]
3.下列对古代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秦伯”的称呼是源于周朝分封的爵位,晋国是侯爵,秦国是伯爵,所以称晋
32
侯秦伯。(《烛之武退秦师》)
B.“变徵”与“羽”都是古代音律的音阶,只不过“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荆轲刺秦王》)
C.“足下”是称对方的敬辞,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鸿门宴》)
D.《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因此又称《诗三百》,传说是由孔子采集而来。(《〈诗经〉两首》)
解析:本题从文学文化常识的角度设置,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传说是由孔子采集而来”错误,应为“孔子曾编辑整理过《诗经》”。
答案:D
4.下列对古代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卿,古代官名,战国时最高的官阶,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廉颇因为“取阳晋”,功劳显赫,故“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B.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指优秀人才,与后代科举“秀才”不同。(《陈情表》)
C.九宾,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廉颇蔺相如列传》)
D.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杭州、梁州。中国古代分为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居于其他“八州”。(《过秦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九州”里面没有“杭州”,应为“扬州”。 答案:D
33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4页
突破点一 掌握两种文化常识题的应考方法
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等。
方法一 结合课文,分类积累
这类知识,散见于我们学习过的课文中,文下一般有注释。对这类词语含义的把握,积累是最好的方法。如《烛之武退秦师》课下注释:①“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②“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③“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如果把这些注释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并熟记,应能提高文化常识题的准确率。
[典例1] 官职、职掌、封号、爵号类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荆轲刺秦王》) ..太子: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鸿门宴》) ..司马:
③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孔雀东南飞》并序) ..太守:
答案:①“太子”,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②“司马”,古代武职官职名。③“太守”,古代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官。
[典例2] 科举、学校、音乐、歌赋类
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六艺: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庠序:
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 ..长句:
答案:①“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②“庠序”,古代的学校名。殷商时代叫“序”,周代叫“庠”。③“长句”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
[典例3] 称谓、礼仪、典章、制度类 ①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鸿门宴》) ..
34
足下: ②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 ..
束发: ③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并序) ....
初七: 下九: 答案:①“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②“束发”,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③“初七”,专指农历的七月七日;“下九”,每月的农历十九为下九。古代以每月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下九为汉代妇女欢聚的日子。
[典例4] 天文、地理、历法、建筑类 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兰亭集序》) ....
永和: 癸丑: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
山东: 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 ..
既望: 答案:①“永和”,年号纪年,东晋穆帝年号;“癸丑”,干支纪年,指永和九年。②“山东”,崤山以东地区,指东方诸国。③“既望”,指望日的次日,通常指农历的每月十六日。
方法二 根据语境,合理推断
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从命题方式看,其实不主张“死记硬背”,因为考题放在文本中考查,而不是单独命制一个知识小题;加点的词语均与前后文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根据语境,分析推断。如《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六合正相应”和《过秦论》中的“履至尊而制六合”中都有“六合”,前者可结合下文“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知道是表时间的名词;后者结合上文“吞二周而亡诸侯”可知是表示地域的名词,天地四方。
[典例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由是连外徙,不得入。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赀取钜万,瑰单身襆被自将。武后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瑰以为:“縻..
35
正在阅读: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最适用、最详细)05-24
健忘的人可多吃九种食物提高记忆力08-09
安全月活动方案(分享)07-27
小型玉米脱粒机的设计05-05
桥面铺装施工方案(全)01-24
微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12-30
U型管换热器asme强度计算书12-26
仿蛇形机器人蠕动机构的设计 - 图文10-0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文文
- 言文
- 考语
- 年高
- 复习指导
- 适用
- 详细
- 阅读
- 2019
- 宪法知识竞赛题目410道
- 2011年9月浙江省信息技术高考试题+答案WORD版 - 图文
- 2011年南京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公共基础知识
- 最新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精品资料
- 小学科学说课稿两篇 热胀冷缩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专题20:动态几何之存在性问题探讨
- 教务处期末试卷分析报告
- 种鹅反季节生产方式下蛋子瘟综合防控技术
- 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
- 弱电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服务方案(DOC 55页)
- 西方经济学
- 根据货物明细单填写单据
-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 柔性制造系统 - 图文
- 汶马-隧道监理实施细则已完,修改 - 图文
- 2011年高考英语试题(浙江卷) - 图文
- 北京市东城区2017年中考一模英语试卷及答案
-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 超星尔雅品类创新视频课期末考试答案
- “读纸条”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