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中宝珠——杂阿含经隐藏的大乘法(十一)
更新时间:2023-05-03 04:4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上下衣宝珠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衣中宝珠——杂阿含经隐藏的大乘法(十一)
《衣中宝珠》(十一),真观老师借由《杂阿含经》与《瑜伽师地论》〈摄事分〉的对应,开演出《杂阿含经》中密显的真实义。本期的主要内容有:结所系法,宜速除断;染所系法,宜速除断;动摇时,则为魔所缚;生死流转中的三种缚,及其三因缘、五相。《杂阿含经论会编》读本可从网络查看或下载(网页版,或Word及PDF文档)。
衣中宝珠——杂阿含经隐藏的大乘法(十一)
吕真观讲述
《杂阿含经》二五;二五(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从坐起,为佛作礼,而白佛言:“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不放逸住已,思惟所以,善男子正信家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汝今作是说:善哉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耶?”
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结所系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时彼比丘白佛言:“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比丘白佛言:“世尊!色是结所系法,是结所系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如是受、想、行、识,(是)结所系法,是结所系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是故我于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色是结所系法,此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如是受、想、行、识,是结所系法,此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心得解脱,成阿罗汉。
有一个大家不熟识的比丘请佛略说法要。佛对他说:“结所系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听完之后,这位比丘很高兴地说:“世尊,我已经知道了。”世尊就说:“你把你知道的东西跟我讲讲。”然后这位比丘就说:“色是结所系法,应该赶快断掉。受、想、行、识也是结所系法,也应该赶快断掉。”这个时候,世尊就印可了他。他按照这个法门修,最后证得了阿罗汉果。
什么是“结所系法”呢?“结”原意是绳结,引申为烦恼。烦恼有很多异名,“使”和“结”都是烦恼的异名。“结”是会把你捆绑住的东西,就像烦恼一样,能够系缚你的东西就是烦恼。前面讲过的“随使使者”,其中第一个“使”是驱使的意思,会驱使你的东西就是烦恼。
“结所系法,宜速除断”,世尊在这里甚至没有解释什么是结所系法,这位比丘就已经知道。这看上去好像是在表演一样。如果一个人完全不
知道烦恼是什么,也从来没有思考过烦恼这回事情的人,光凭这句话就想证阿罗汉果,那是不太可能的。
《杂阿含经》二六;二六(二0)
染经亦如是说。
“染经亦如是说”,这是一种省略的记录方法,意思是这一经只是把前一经中的“结”改成“染”,整个经的其他文字都一样。也就是说:有一位大家不熟识的比丘请佛略说法要,于是世尊告诉他“染所系法,宜速除断”。后面的对话也基本上都一样,这位比丘最后也证得了阿罗汉。
《杂阿含经》二七;二七(二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从坐起,为佛作礼,而白佛言:“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不放逸住已,思惟所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汝今作是说:善哉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耶?”
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
比丘白佛言:“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比丘白佛言:“世尊!色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如是受、想、行、识,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是故我于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若色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如是受、想、行、识,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
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心得解脱,成阿罗汉。
这里也是一样,一位大家不熟识的比丘向佛陀请法,佛陀就说:“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波旬”是魔王的名字,引申为烦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会动摇的话,你就会被烦恼所系缚;如果你不动的话,你就会解脱于烦恼。佛陀一讲完,这位比丘就懂了。世尊问他懂了什么。他说:色动摇就会被魔所系缚,受、想、行、识动摇,就会被魔所系缚;如果不动摇,就解脱于魔波旬。
这一小经,真观怀疑是大乘经。因为色、受、想、行、识为什么能够不动摇呢?不动摇不就变成常住法了吗?之前讲过,五阴一定是无常法,无常就一定是动摇的。这里说的不动摇,其实和《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有大乘见道的人才能够看到色、受、想、行、识的不动摇。所以我怀疑这一小经其实是大乘经,而这位比丘是用大乘法证得了阿罗汉。
《瑜伽师地论》:缚
复次,于生死中而流转者,有三种缚,由此缚故心难解脱。当知此唯善说法、律能令解脱,非由恶说。
原文“当知此唯善说法、律能令解脱,非由恶说”一句中,“法”和“律”中间是没有顿号的。这里我们把它分隔开来,是因为“法”和“律”在经典里是两件事。“法”,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客观事实和规律。“律”则是行为规范。一般人讲的“法律”是指国家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比如民法、刑法、宪法等等。请大家先弄清楚文字的含义。
这段话是在说,你如果想要离开三种系缚,就需要依靠能善说法和律的人。换句话说,需要有人把法和律很好地讲出来,你才能够解脱。“非由恶说”的意思就是,你不要遇到一个不好的老师,他给你讲的是错误的佛法,施设的也是错误的戒律。这样的话,你想要得到解脱就不可能了。
《瑜伽师地论》在别处讲过,修行有两种入手方便,一是修观行,二是修禅定。修禅定要遵守严格的戒律;修观行要依止善知识。所以,你如果想要证声闻解脱,要么遵守正确的戒律,证得禅定和心解脱;要么听闻正确的佛法,并经由观行断除三缚结。如果你跟随了一个恶知识,听取了错误的佛法和戒律,那么,禅定也好,观行也好,都没有办法成就。
何等为三?一者、除其爱结,余结[1]所系诸有漏事;二者、爱结所染诸有漏事;三者、能生当来后有诸行。
接下来解释三种系缚。
第一种,“除其爱结,余结所系诸有漏事”。“除其爱结”就是爱结以外的其他系缚、烦恼。前面讲过,“结”就是系缚、烦恼的意思。这句话也表明,我们的烦恼并不是只有贪爱这一种,一定还有别的烦恼。贪爱以外的烦恼,比如,高考是一种麻烦,对不对?那些准备高考的人喜欢高考吗?很多人不喜欢,只是被老师、家长逼着去读书,读得心不甘情不愿。这些都是有漏事。
第二种,“爱结所染诸有漏事”,也就是和爱结有关的那些有漏事。
第三种,“能生当来后有诸行”。我们在讲因缘法的时候,讲过:无明缘行、行缘识——这是过去生的三支;识缘名色——名色就等于现在世生起的后有;有——现在世的最后一支。“有”就是存在,存在就是烦恼,包括欲界有、色界有和无色界有。有情造作的染污行会产生未来际的各种烦恼。在这一瞬间之后的都叫未来际,包括未来世。这里的“当来”指的是未来际。
现在造作的染污行,不一定要等到未来世才产生三界有,有些事情立即就会发生。比如你看到一样东西很好吃,然后就大吃大喝起来——大吃大喝就属于染污行,结果吃太撑,肚子很不舒服。肚子很不舒服就是苦受,这也是“当来后有”。所以,不一定要等到未来世,有的痛苦是在这一世,甚至就在下一分、下一秒就马上发生,这些统统都属于“当来后有”。大家看经教的时候要仔细,尽可能地好好思量,这样才能对你的观行有帮助。
于此三缚,由三因缘,心难解脱。谓初、由种种故,第二、由坚牢故,可爱乐故;第三、由微细故。
又有三种因缘,使得你的心被系缚。
第一种,“由种种故”。种种,指的是蕴处界的存在都是烦恼,除非入无余涅槃,否则无法摆脱。它对应的是第一种系缚——贪爱以外的烦恼。例如,风吹雨打、天气寒冷,使得我们不舒服、不愉快。
第二种,“由坚牢故,可爱乐故”。这个因缘对应是爱结。爱结所产生的有漏事,有的人贪吃,有的人喜欢喝酒、抽烟,这些都是爱结。它是有情喜欢某种好滋味,觉得某样东西很可爱、让人很愉快。比如抽烟让你感到快乐,当你喜欢它的时候,就会慢慢上瘾,直到离不开它,被它系缚。当你不能抽烟的时候,你就觉得受不了,这就叫“坚牢”——这个烦恼对你的系缚非常重。
第三种,“由微细故”。“能生当来后有诸行”的行是细微的,因为这种染污行的范围很广,只要还没有证得阿罗汉,就都会有这种染污行。稍后要讲的“我慢”,就是微细的染污行。比如你在静坐时,感觉到一种轻安、一种禅乐,你只要“喜欢”这种禅乐或轻安,就会引生将来的后有。要知道,这种“喜欢”的感觉是很微细的。我们现在讲这件事的时候,你可能会说:这很明显呀!但是当这种情况发生在你身上的时候,你是否觉察得到呢?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就更多了。比如你觉得自己能够看看天、看看地,这样很好。其实这就是染污行。它很细微,一般人不知道这样就会产生后有,但初果以上的修行人必须知道这一点。如果有人不知道,便说明
他对五阴“无常、苦、空、非我”的必然性还不能确定,最多只是初果向而已。虽然证初果以后,你还是可以喜欢蓝蓝的天,可以喜欢听音乐。这些不妨碍你是初果,但你要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五阴,一定会产生苦。
复由五相,为后有缚所系缚者,当知有五,我慢现行。谓由所依故,所缘故,助伴故,自性故,因果故。
接着讲有五种原因,会现起我慢。分别是所依、所缘、助伴、自性和因果。
“为后有缚所系缚者”中的“后有”,指未来世出生的三有——欲界有、色界有和无色界有。
当知此中,萨迦耶见以为依止。
第一,“所依”。这里讲的就是我慢现行的所依:我慢的现行要依止在我见上面。萨迦耶见就是我见,它是三缚结之一的分别我见,而不是阿罗汉断掉的具生我见。
计我未来,或当是有、或当非有,以有、非有为所缘境。此中非有为所缘境,唯有一种;有为所缘,乃有五种,谓我当有色,我当无色,我当有想,我当无想,我当非有想非无想。如是一切总收为一,合有六种所缘境界。
第二,“所缘”。凡夫我见分为两种情况:“我将来会继续存在下去”,还是“我将来没有办法存在下去”。这两者必居其一。如果认为“我将来没有办法继续存在下去”,这是断灭见。如果认为“我将来可以一直存在
下去”,那叫常见。你可能会疑问:这样一来,不管怎么回答,要么落在常见,要么落在断灭见,那要怎样回答才不会落在常见、断灭见上呢?
正确的回答,应该是“非有非无”。具体展开来说:我们要根据“我”的不同定义分开来回答。如果这个“我”是指轮回当中不变易的主体,那么它将来会存在。如果“我”的定义是五阴的话,那么有情死掉以后,它的五阴会整个散坏,统统都会没有。要用这样的见解来看待这个问题,就会不落有、无。
还有另外一种理解的角度——“如所有性”。五阴不异于“我”,因为五阴都是第八识所出生的,都是“我”——“我”就是第八识。这个“我”真妄和合,它能藏的心体是常住法,所藏的种子则念念变异。种子和种子出生的一切三界万法,包括五阴在内,都不异于“我”,全体都是“如”。你要常常安住在这个境界里,自然而然会断掉一切的分别虚妄想。这样,你就可以回答说它“非有非无”,甚至连“我”这个名相都不可说有、不可说无。这才是真正的不落入常,也不落入断灭。这是胜义谛的境界。
有些人主张:没有常住法的存在。从世俗谛来看,这种主张属于非法——不符合事理。他们一定会落入断灭见,不可能住在“如所有性”中,也做不到远离常见与断灭见。因为他们对佛法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刚才讲过,“当知此唯善说法、律能令解脱,非由恶说”。“善说法、律”都是从世俗谛的角度去说,而不是胜义谛。在胜义谛当中没有办法说。你要记住这一点,包括刚才讲的这些,只要是落在言说中的统统都是世俗谛。世俗谛才有办法分善说和恶说。所以,你不要说:“哎?佛法不是不分别吗?为什么在这里又分什么善说法、恶说法?”这种话等
于是在毁谤《瑜伽师地论》。因为《瑜伽师地论》这里就说有善说法和恶说法之分呀!讲到这里,你就要明白,这个地方是在讲世俗谛。等到讲“如所有性”的时候,才是要你离开断见与常见,以及各种虚妄分别。安住在这种境界当中,才是如所有性,因为它是离开言说的境界,没有办法用语言去讲它。
世俗谛和胜义谛的差别大家一定要分清楚。佛法在声闻法中就已经做了区分,在大乘法中就更要分清楚。如果这两者分不清楚,比较深奥的佛法你就学不会了。
只要是落在常见、断灭见当中,就一定会生起我慢。大家不要小看这件事。在网络上发生的那些辩论里,主张没有“我”、没有常住法存在的那些人,常常表现得非常傲慢。他甚至会觉得你是应该被消灭的一类人。网络上有人贴文:“消灭真观!消灭真观党!”(你现在上我们的课,听我们的录音,看我们的出版物,在他的心目中就成了真观党。)嗔心重到这种地步,也是从我慢而来:人家的看法跟他不一样,就想把人家消灭掉。
《大般涅槃经》讲,欢喜增益如来的末法时代,有人要杀害演说正法的法师,国王带兵赶来保护这位法师,结果却因寡不敌众而战死。可见当时的恶势力有多大!
《佛说法灭尽经》则预言,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时代,演说和学习正法的人会被赶出寺院等道场。用的是“驱遣”这两个字,并没有讲到械斗、刀兵的情事。我看了以后,稍微安心一点。
为了减少发生悲惨人祸的机会,真观提倡:世间的法律与善良风俗高于宗教戒律与教条,任何人不能假借宗教的理由违反世间法律与善良风俗。有些宗教戒律,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例如不偷窃、不杀人等等,这些部分与世间的法律与善良风俗并无不同,不发生位阶高低的问题。有问题的是那些没有得到普遍承认的宗教规范。例如,有些宗教主张可以杀害异教徒,当信徒依教奉行时,便会违背人间的法律。更常见的例子,是因为对于教义意见不同而产生的毁谤,例如佛教徒往往骂别人是附佛外道、一阐提、邪师、恶知识等等,从而触犯了刑法的诽谤罪。事实上,教义上的不同意见,可以用合法的辩论来解决,谩骂只会让人家觉得反感,解决不了问题。再说,正法佛教的优势是它合于三量,在合法的辩论当中能够获胜,而恐吓、毁谤、扣帽子、人身攻击这些非法的手段,则是力量的展现,与理性无关。在末法时代,必然是末法佛教有最大的势力,如果你真的是正法佛教的徒众,千万不要舍弃理性辩论而使用非法的手段,否则吃亏的一定是自己。(反过来说,如果你属于势力庞大的一群,但却在道理上输给一个小团体,你就应该反省:自己是否为末法佛教的徒众。若为了道场利益,不择手段,取胜于人,极可能参与破法的共业,未来世果报可畏!)
主张常见或断灭见的人,会“计我未来,或当是有,或当非有,以有、非有为所缘境”,所以一定会生起我慢。
“此中非有为所缘境,唯有一种”,指的是断灭见。持断灭见的人,并不认为自己存在的时候没有我。只要他还在人间生活,还是会想:我
以前怎样怎样,我以后怎样怎样。但他们认为:这个“我”死后没有办法继续存在下去。这是我见中的一种,也就是“先有后无”的意思。
“有为所缘,乃有五种”,意思是说,主张将来还会继续有“我”的观念分为五种:我当有色、我当无色、我当有想、我当无想、我当非有想非无想。这是讲五种常见。
“我当有色”是常见比较好理解,“我当无色”为什么也算是常见的一种呢?因为有些人认为:只要把所有的色法全部都消灭掉了,然后出生到无色界,变成无色界的有情,或是住在四空定中,这样的状态就是恒常存在的“我”了。这当然也是常见。
有想、无想。色界四禅天和无色界天的空无边天、识无边天、无所有天——都是有想天。色界歧出的无想天,则是这里的“无想”。
无所有天再往上,就是非有想非无想天了。
这里讲的五种“有为所缘”,就是把这五种有生住异灭的情形当成是“我”,误认为它可以继续存在下去。这些统统都是常见。
这里的五种常见和前面的断灭见,加起来一共是六种“所缘境界”。
言助伴者,谓动乱心。
“助伴”就是指它不是主角,而是像电影里的配角或临时演员,只是在旁边跑龙套、打杂和帮忙的。
那么,生起我慢的助伴是什么呢?叫做“动乱心”,也就是散乱。这里讲的应该还是欲界当中的情形。因为住在色界或无色界里都需要有初禅以上的定力,而心散乱的时候,就表明没有住在禅定当中。
动乱心本身并不是造成烦恼的主要原因,造就烦恼的主要原因是我见——认为五阴当中有一个“我”可以恒常存在。当你认为有这样一个“我”可以恒常存在的时候,就会攀缘外境为“我所”。五阴“我”总想去领纳外面的六尘相,心当然就散乱了。
所以,动乱心本身就是我见造成的。有了动乱心,烦恼就会加重,所以叫助伴。它不是主要的原因,但会把情况搞得越来越糟糕。
我们讲“擒贼先擒王”,动乱心既然是助伴,我们就暂时不要理它。因为动乱心很不好降伏。但如果你把反贼中的首领抓住了,他手下那些小喽啰就成不了什么大事了。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也是一样。在两种入手方法中,如果选择从修习禅定入手,就等于先从降伏助伴开始,要先把小喽啰全部都抓起来,然后再去抓首领。你可以这样修,但我们不建议。因为一入手就要修苦行,不适合万象缤纷的现代社会,也不适合有眷属的在家居士。
所以我们建议第二种入手方法:从断我见开始。断掉我见之后,再去处理这些助伴的问题。先把我见断掉,接下来断掉贪爱。我见属于见所断烦恼,可能在半小时到三个小时之内就断掉。断我见以后的修行就不会那么麻烦。这是“擒贼先擒王”,先把首领抓起来,那些小喽啰就好对付了。因为我见才是烦恼的根本所在,所以入手的时候,最好从断我见开始。
言自性者,恃举行相为其自相,戏论自性为其共相,一切烦恼戏论性故。
这里的文字不容易理解。“恃举行相”,意思是说认为有某一法存在,例如五阴。戏论自性,意思是认为同类的法有共同的性质。例如,认为某个人是一阐提,是不折不扣的大坏蛋。当你这么认为的时候,就暗示有一阐提、坏蛋这些性质附属在五阴的法相上面,并且有恒常性。比如说,你看到冰块是硬的,就说:水是坚硬的。这就不对了,因为水的状态有很多种,有液态、气态和固态。固态的时候叫做冰,但冰是会融化的。
一阐提又叫断善根人,但是这种人在某种状况下,他的善根还是会再发起,将来也可以成佛。所以你不要认为他永远是一阐提,一直坏到底。你如果以为某种形相、某种东西有自性,接下来你就会戏论诸法,甚至引发极大的罪恶。像二战的时候,纳粹党杀掉几百万犹太人。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他们把坏人和犹太人这两件事连结在一块,认为犹太人就是该死,就该消灭。一个懂得世间真相的人,一定知道这是戏论:怎么可能所有犹太人都是坏人呢?犹太人也有好人,也有对德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为什么统统都要消灭掉呢?当他们把犹太人认为是坏蛋的时候,很荒唐、很可怕的事情就发生了。
“一切烦恼戏论性故”,纳粹党杀害犹太人是性质很粗重的烦恼,还有更细的烦恼。比如有人觉得高级餐馆的东西很好吃,认为没上高级餐馆就不是人生,这就是戏论。戏论的根本是我见,认为五阴必须要恒常存在下去,所以必须要摄取六尘境界。
贪吃,乃至一切的贪爱,都一定有能取相和所取相。六根、六识是能取——能够去摄取;六尘万法是所取。能取和所取有特定的相貌可以
被辨认出来,称为能取相和所取相。实际上,能取和所取统统都是第八识所生,都是非我、不异我、不相在,与第八识“不一不异”。只要能契入如所有性,就会灭掉一切的烦恼戏论。
但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会一直不断地加深戏论和烦恼。声闻见道以上的修行人,才可以住在如所有性里,慢慢地就能削弱、离开戏论和烦恼。
因果性者,谓能感生为因性故,造作业行爱随逐故。
这是讲未来的系缚。我慢一定会跟随爱,这样就会造作杂染业,从而招感未来世的“生”。这就是它的因果性。
有些人,尽管已经证入四禅八定,不会贪着欲界的财、色、名、食、睡,但他还是喜欢觉知心的存在。他觉得有一个觉知心独自存在是很好的,这是我慢。喜欢定境是爱。喜欢修禅定是他造作的业行。
欲界的我慢、爱和造作业行的情况就更复杂了。有的人会因为自己喜欢某个人,可是对方不喜欢自己,就提刀把对方杀了。电视新闻常有这样的报导。
因为有爱,所以造作业行。造作业行的范围很广。在欲界凡夫当中,有时候就是杀人,甚至杀死父母,连五逆重罪也犯了。后果会很严重,大家千万要注意。
[1]爱结以外的各种系缚。
(本文引自佛学杂志《实证佛教通讯》第15期)
《衣中宝珠——《杂阿含经》隐藏的大乘法》全集下载网址:8e737923bceb19e8b9f6ba4f/s/1pJ9e7z1 ...............................
欢迎大家常进我的QQ空间日志熏闻正法知见:8e737923bceb19e8b9f6ba4f/372037220/2
我的微信号码:hytxhzp,我管理的理性佛学QQ群:222029028,我的微博:
8e737923bceb19e8b9f6ba4f/sn372037220/mine
推荐一个佛法微信公众平台:实证的佛教,微信号:szfjyjzx
推荐电子佛学杂志《实证佛教通讯》下载地址:8e737923bceb19e8b9f6ba4f/s/1o6Hk1ZG
推荐一位善知识——吕真观。详见:8e737923bceb19e8b9f6ba4f/s/blog_7c7df8590101byf4
正在阅读:
衣中宝珠——杂阿含经隐藏的大乘法(十一)05-03
三体系建筑施工企业程序文件汇编(含50430).doc10-21
方志敏的清贫02-20
研究报告-2019-2025年中国重质碳酸钙粉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潜03-16
竞聘幼儿园园长演讲稿02-25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分析及治理研究06-12
英格索兰空气压缩机Modbus RS485通讯说明12-06
MATLAB上机习题一09-12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阿含
- 宝珠
- 乘法
- 隐藏
- 十一
- 对家庭雇佣型家政工人工伤保险制度研究
- 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比较练习题(整理版)
- 利用DHT11测温度湿度实验报告讲解
- midas连续梁桥悬臂施工建模过程及建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电算化模拟考试试题
- 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 2020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点整理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 6 比尾巴 教案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文档
- 智慧停车停车场建设及运营方案
- 移动网络末梢装维服务细节的分析-计算机信息论文-计算机论文
-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报表单(2019年版)》及填报说明
- 原材料收货重量数量抽查作业管理规定
- 小学绿色环保活动方案
- 物流管理基础考试试卷B卷复习资料
- 上海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办法2018(96号)
- Adobe CS6 Master Collection 完美破解
- 客户关系管理实务练习题参考答案练习题参考答案
- sap常用表及凭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