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

更新时间:2023-04-26 01:28: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文题目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

——从新媒体冲击角度看央视新闻频道改革

所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生姓名:鞠清云

指导教师:谭璐

时间:2012年5月24日

新媒体环境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

——从新媒体冲击角度看央视新闻频道改革

中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风云变幻,媒体环境也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变化着,新媒体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传播逐渐数字化、网络化,主要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改变着媒体格局。并给传统的传媒格局带来了极大地冲击,电视传媒面临着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新视频媒介的挑战。新媒体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面推动了新媒体的兴起,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人们身边,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获取渠道以及日常的交流沟通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电视媒体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作为媒介霸主的电视新闻该如何在新媒体迅猛崛起的环境下更好的利用新的传播媒介,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争取在变化莫测的媒介风云中该如何生存与发展下去,这是一项在当下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央视新闻频道为例通过它的改版我们可以粗略研究出电视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应对策略和发展蓝图。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媒体;传统媒体;央视新闻频道;改革;发展策略

How To Strengthen The Nuclear Competition Of The Local

Party Newspapers

Abstract: As a main stream in mass media, local Party newspapers are very instructive and authoritative in communicating the instructions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nd those of the higher Party committee and the government ,especially in showing what the local Party committee are doing in implementing the important policies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the higher Party committee and the government. Therefore, local Party newspapers are frequently becoming the focus of attention.However, after our country adopted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great changes, which exerted huge influence on local news report,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country’s newspaper structure. The once simple-formed Party newspapers have been persified.Such newspapers as evening news, city news, life news, and specialized news have doubled and redoubled. Meanwhile, information and messages from cellphones and computers transmit information in greater amounts,and foreign media also want to share the market in our country. The change and the increase provide more alternatives to the reading public who now have more free access to various newspapers . As a result, local Party newspapers , the only information source in the past, are being challenged. Thus, how to make local Party newspapers more competitive is a problem demanding prompt solution. Due to the problem, focusing on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the content of the newspaper, the form of the news report,

journalists, reading public and the market mechanize. And it also gives a clear description of present situation, the difficulties they are confronted with and how to build a stronger competitive ability .

Key words: Local Party newspapers;Nuclear; Competitive ability; Market; Readable; Cordial

目录

引言……………………………………………………………………?一、传播媒介发展概略………………………………………………?

㈠传统媒体…………………………………………………?㈡数字化浪潮下的新媒体……………………………………?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外延………………………………?

㈠IPTV新闻………………………………………………………⑹㈡手机电视新闻…………………………………………………⑺㈢RSS聚合新闻…………………………………………………⑻三、动态媒介的发展环境………………………………………………⑼

㈠全新的媒介格局…………………………………………⑼㈡变化中的传播体系…………………………………………⑽㈢两级受众分配……………………………………………⑾

四、新媒体VS传统媒体…………………………………………⑿

五、央视新闻频道的改版——电视新闻的发展策略…………………⒀

㈠新旧融合“联姻”互联网.............................................⒀㈡扬自身之长,发挥比较优势..........................................⒃㈢避自身之短,改变原有弊端..........................................⒃六、结语........................................................................⒅注释..............................................................................⒇参考文献 (21)

新媒体环境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

——从新媒体冲击角度看央视新闻频道改革

引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掀起传媒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与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等新特点,具有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未来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新媒体产业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字化以及基于互联网和手机的传播技术的新媒体时代也随之到来,这些新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较强的互动性、广泛的传播渠道、极高的覆盖率和精确率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日益关注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迅速发展.网络电视以其丰富的内容和高清的品质以及可随看随点等优势对传统的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传播效果都是传统的电视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新闻面对这些发展来势汹汹的新媒体.应如何寻求新的突破,找准定位,与时俱进,从而找到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模式,以彻底改变过去的那种“你播我看、你说我听”的传统的传播局面。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的电视媒体在发展如火如荼的新媒体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一、新媒体的定义

对于新媒体的称谓,大家都是众说纷纭,就连许多专家也是无法达成共识,但是许多权威的专家都共同认为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

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的定义是相对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即受众)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和娱乐服务,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传播形式。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像;从过程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这样,原有的以材质、样式、符号系统等物理形态,对媒介所进行的分类和定义,已经不再适用,“媒介”这个概念的外延已经大大扩展。

据国家广电总局视听新媒体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目前有七类新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产生影响:一是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二是有线数字电视;三是IPTV,狭义上指的是基于TV终端的;四是网络广播;五是网络电视,六是手机电视;七是楼宇电视。作为新媒体,一般来说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可以承载原来传统媒体能承载的各种形式,如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另一方面是与受众具有互动性。它们或者是收视终端与传统的电视机不同(个人电脑或手机),或者是节目传输的载体与传统电视不同(互联网),或者是收看节目的形式与传统的居家收视不同(如移动接收)。从一些地域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新媒体正在对我们的媒体环境、文化环境,乃至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着影响。

二、新媒体的特点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具体讲:

1.媒体个性化突出

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

2.受众选择性增多

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

3.表现形式多样

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可以随时

存储内容,查找以前内容和相关内容非常方便。

4.信息发布实时

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新媒体与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可以轻松地实现24小时在线。

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

三、新媒体的优势

1、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即IPTV,是利用有线电视网或者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网络为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视频节目服务的新型电视传播媒介。也就是说,网络电视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用户使用的时候既可以通过加装IP机顶盒的电视机,也可以通过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电视的最大优点是:节目交换平台可以提供交互式和个性化的节目,可以使网络电视的用户拥有高度灵活的时间选择和内容选择空间;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可配置多种多媒体服务功能,包括数字电视节目、可视IP电话、DVD/VCD播放、互联网游览、电子邮件,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功能。

2、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作为电视节目接收终端的新型电视传播媒介。

手机电视的最大优点是:它的节目包括电视、广播、网页和游戏,用户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收看,随处收看,随意收看,被称为装在口袋里的电视机,也被称为“零距离亲密接触的流媒体”,是继家庭电视机和电脑之后的“第三块”影像屏幕。

3、移动电视

移动电视是可在移动状态中收看的电视,是全新概念的信息型移动户外数字电视传媒。它采用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无线发射、地面接收的方法进行电视节目传播,用户可以在任何安装了接收装置的巴士、轮渡、轨道交通等移动载体中收看到DVD般清晰的移动电视画面(当然也能在非移动的情况下接收)。

移动电视的最大优点是:用户可以在时速120公里甚至更高速度的运动状态下接收电视信号,并且接收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做到图像稳定,色彩逼真,画面清晰。

4、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从技术特征讲,是指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都采用数字技术。与原来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有高清晰的电视画面,可与DVD相媲美;有优质的音响效果,由于采用了数字技术,使得数字电视的伴音更趋逼真;有抗干扰功能,数字电视受其它电器的干扰很小,因此画面稳定,扩展功能多,可增加上网、点播等。

数字电视的最大优点是:数字化以后的电视信号占用网络带宽资源大大减少,使目前线路的传输能力由原来几十套扩展为几百套。向用户

提供的数字电视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另外,数字电视还可以开设增值服务,可以分成更多更细的专业频道,如汽车、房产、MTV、体育、音乐、电视剧频道等。一方面,在模拟时代的电视“受众”到了数字时代有了自己的主动选择权,可以点播自己喜欢看的节目内容,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能被动接受;另一方面,由于有存储功能,看电视可像电脑一样进行文字录入、上网浏览、收发邮件、电视购物、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股票交易、信息咨询等。它改变了图像、文字等信息的生产、传播、交换和消费的方式,使信息传播从单向单一形态向双向多元化形态转变、从资源垄断向资源共享转变。

不难看出,新媒体的优势体现在它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尤其是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媒体,他们充分调动了受众的积极性,实现了一对一传播的模式,让受众在这种互动体验中获得更深刻的品牌认知。

三、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科技影响下,当代媒体产业结构面临深刻的调整,主要趋向是:新媒体产业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核心竞争力。

1、新兴媒体行业将引领时代潮流,新媒体产业在媒体产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新兴媒体产业所占比重尤其高于传统媒体产业。美国十分注重把高新技术应用到文化娱乐业。2004年迪斯尼公司关闭了其在佛罗里达的最后一个传统手工动画室,标志着美国

已经全面进入三维动画时代。2003年,美国《时代周刊》认为,2015年前后,世界将进入数字娱乐信息时代,数字娱乐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将占一半的份额,新技术、新产品将使数字娱乐全面超越传统娱乐方式。日本媒体产业依托数字化信息技术,也已完成了从早期媒体产业向现代媒体产业的转型。

2、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

新媒体产业对报刊、图书出版等传统媒体产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报业明显出现了萎缩的趋势。如英国的《独立报》在1990年发行量超过40万份,从1995年起发行量开始下滑,到2003年9月只剩下20万份。北美是全球报业最发达的地区,发行量也出现停滞或萎缩,进入2005年,北美出现了近10年来发行量最大幅度的下滑。据统计,世界报业自2001年以来,各国报纸10%的广告收入(约15亿美元)被网络媒体所代替。

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图书出版业也面临市场萎缩的窘境。以日本出版业为例,日本出版业的销售额在1996年以后连续下滑,到2003年减少了17%。杂志从1999年至2003年,广告收入减少了8%。据日本《出版指标年报》的统计,1996年图书杂志销售总额最高,为2兆6563亿日元,其后逐年下降,到2003年下降到2兆2278亿日元。

新兴媒体产业的崛起,对传统媒体产业、特别是传统媒体构成冲击是毫无疑问的。但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可以肯定的是,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传统文化行业仍将继续保持活力。

3、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核心竞争力

现代科技使文化表现形式日新月异,“传媒汇流”为文化传播手段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过去稀缺的媒体资源、传输资源出现了过剩的现象,文化内容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没有内容,新媒体产业就成为毫无意义的空壳,如同一台无效运转的机器。正因为如此,韩国媒体产业振兴院院长徐炳文认为,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硬件时代、80年代的软件时代、90年代的信息通讯网时代之后,在21世纪,“创意性文化内容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未来的竞争中,文化内容是最重要的竞争力。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内容为王”。

一、传播媒介发展概略

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总会带来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艺术形式等。《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苗炜在其博客上这么写道,美国新闻杂志《时代》周刊在做年终回顾的时候,“排版的灵感来自网页设计,看着就和看网页似的”,他感慨老的杂志媒体和新的网络媒体“真是全面互动起来了。”进而意识到“文字记者要担负更多的工作,这个趋势恐怕避免不了了,采访一个人,要为网站写一段,再来段视频”。这样的感触,很真实,新媒体给当代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信息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思维方式。

现实是历史的结果,要理解当今的媒介融合将会给媒体业带来怎样深刻的变化,我们就非常有必要对媒体的进化之途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与检索。

(一)传统媒介

(1)报纸媒介,德国人古登堡(1400~1468 年)于1450 年创用了铅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速度,零散的报纸就渐渐风靡起来。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报》诞生于初唐,《邸报》是由官方主办,发布官方消息。1609年,德国出版了世界最早的定期印刷报纸《报道式新闻报》,功能更加完善,报纸的形式与内容也不断优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谷长岭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叶凤美在2010年9月研究发现,《蜜妥士贸易报》——这份1847年2月6日创刊于广州的中文周报,是鸦片战争后全国最先出版的早期现代化中文报刊,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周报。目前报纸品牌网站建设、电子版报纸阅读下载等“新鲜”事物也已层出不穷了,笔者认为报纸在当前新媒体技术和环境的变革中,应当保持一种冷静,默多克的“报纸付费”改革已证明失败,报业应该学习新媒体的文化和思维,用人性化的媒体体验来深度打动读者,追求数字化的互动和持久的心理感应。

(2)电视媒介,1925 年,被称为“电视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约翰·吉·尔德成功地成传送和接收画面的试验。1936 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正式开始播送节目,标志着世界电视业的开始。1954 年,美国试验彩色电视成功。从60年代开始,电视传播手段由过去的地面微波传送、局部覆盖,发展到利用同步卫星转播电视节目进行洲际传播。电视功能多样,集报道新闻、传播知识、娱乐消遣、提供社会服务于一身,可以说,人们需要传播的所有信息,几乎没有电视不能传播的。

(3)杂志媒介,1915 年《青年杂志》的创办,开启了中国期刊新时代。近年来,值得关注的是杂志对新媒体的运用,电子杂志就是一种很有影响的形式。电子杂志超廉价(免费、内容更丰富)、高自主性、容量小(易传播、环保),避开了纸质杂志的固有弱点(内容查找麻烦、昂贵、看完后处理麻烦),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本身的优点。美国在20 世纪80、90 年代就已开始了杂志的网络化进程,电子版、期刊数据库、新的期刊阅读软件开发等等方面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2003 年1 月,台湾的KURO 音乐软件公司“飞行网”尝试着推出了一个以FLASH 动画为基础,以数字化互动为特征的杂志《酷乐志》,从而开了电子杂志在中国发展的先河。

(二)数字化浪潮下的新媒体

数字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分为数字化与数据化两个层次。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的过程。数据化是更高层次的数字化。它将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信息的存贮、加工和处理能力,大大提升数据包的交换技术水准。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信息的DNA正在迅速的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基本的交换物。”

“信息技术的革命将变革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还有我们的生活方式。”随着通信、计算机和媒体技术的整合,由数字化技术引发的新媒体景观将为人们提供真实的互动,完全的用户控制和多媒体通信。3G时代的来临为数字技术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数字技术的繁荣又为网络及终端通信的互动提供了可能的实现途径。超文本链接、电子杂志、手机报、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f,Ⅳ等新媒体应运而生,极大地丰富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电视新闻传播的突破性进展,源于以比特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这一技术发端于以电脑为载体的计算机技术、以电信为中介的通信技术,应用于以电视新闻采集、制作和传输、播放为接口的电视技术,使包括数字摄像机、非线性编辑机、数字化转播车、硬盘存贮和播出设备以及卫星直播设施在内的电视新闻传播系统逐步更新换代,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1)互联网媒体(第四媒体),互联网起源于1969 年,美国国防部为了加强军方的信息交流研制了军用ARPA 网络,最初的ARPT NET 只有4 台主机,这是互联网的雏形。《纽约时代》主编说没有互联网,奥巴马当选不了总统,没有互联网,奥巴马甚至不能成为总统候选人。互联网不易掌握、信息多元、覆盖面广等特殊媒体属性,主流舆论挟政府权力力图改造互联网使之成为主流舆论场的附属部分,但互联网的舆论导向始终不会改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因此而成为独立于主流舆论场与非主流舆论场之外的第三个舆论场,互联网以最大的力场囊括和系统化民间的声音。互联网是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互联网已经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2)除互联网以外的新媒体,新媒体的出现为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工具,为社会舆论的产生与形成提供了新的途径,为主流舆论场与非主流舆论场的相互作用提供新的中间媒介。所以在将来的10 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将大踏步向前走。新媒体的本质在于人,法国

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拉康(Lacan)曾认为,人的童年时期经历了一个成长的“拐点”——镜像阶段,当儿童发现镜子里有另外一个自己,而是自己的行为可以控制镜中的自我时,他确立了明确的“自我”。当我们发现自己可以掌控手中的手机,可以通过鼠标点击我们想要的信息,新媒体的本质就锐化成一种人的民主表达、自主选择。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是随着手机普及率的提高并达到一定的比率才能被称为媒体的。手机媒体的发展是随着功能的不断完善而日益获得认可的。目前随着iphone 和Android等智能应用手机终端不断被开发出来,手机新媒体功能日益进化,手机的媒体力量不能忽视。

随着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悄然变脸,央视新闻频道改革的序幕渐渐拉开。短短20天里央视新闻频道在没有任何预兆的前提下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全新改版的节目陆续被推出,加之每隔15分钟快速密集投放的《新闻快报》,央视新闻频道形成了早、中、晚、夜四个时段全方位新闻放送的格局,探索出了极具“新闻特性”的整体编排模式。从其进行的一系列立足于新闻立台、频道专业化、栏目品牌化的创新与探索中,不难看出央视新闻频道对身处的媒介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准确洞悉。随着传播技术的数字化,以互联网、手机为引领的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④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传媒格局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传统的媒介受到了来自新生势力的严重威胁与挑战。如何在新的媒介生存环境中有自己稳固的立足之地,这就需要以央视新闻频道为代表的传统媒介探索出一套顺应时代发展的竞争策略,而探索的前提是要首先了解当代媒介生存环境的变化

以及新旧媒体的对位关系。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外延

由数字化浪潮引发的新一轮的传播业革命势在必行。电视新闻从节目制作手段、传播方式到接收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是必然需要,而随着电视数字化进程的更深层次发展,数字化及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双向性、交互性及个性化将愈加凸显出来,并逐步出现在大众的身边,电视新闻的形态愈加多样化,形式多元化,电视新闻的外延也会逐渐扩大。

(一)IPTV新闻

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IPlv作为基于互联网传输手段而实施的一种电视传播内容服务形式,能够以包括新闻在内的大量的节目和频道供受众随时观看“互动性、个性化和专业化,是网络电视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元素。”传统电视的线性传播使它具有一次看、一次过的特点和缺陷。网络电视的优势正在于它的交互性,视频交换将是它的重点。能否提供适合网络电视传播特性和受众要求的专业化互动节目是提升整个网络电视水平的关键所在。

央视国际(4219b9b4dd88d0d232d46a16)网站自2006年4月28日改版以来着力增强了视频信息的传播与搜索功能,在将电视新闻与网络电视的结合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各地方电视台网站特别是各大商业门户网站在网络电视尤其是宽频信息的传播方面已有不俗的表现。今后,网友可以更加方便快捷

地通过网络电视收看各类视频新闻,获得更好的选择性和参与性,并逐步形成传受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手机电视新闻

手机电视就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机观看电视。随身移动的手机电视的异军突起已经逐渐为大家所熟悉。从2003年开始,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普及、手机性能的提高以及数字电视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发展,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国的主要运营商纷纷推出手机电视业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手机电视业务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利用蜂窝移动网络实现,如美国的Sprint、我国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已经利用这种方式推出了手机电视业务。第二是利用卫星广播的方式,韩国的运营商计划采用这种方式。第三种是在手机中安装数字电视的接收模块,直接接收数字电视信号。

在我国,2008年3月以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相继推出了手机电视业务,手机电视业务离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移动运营商不仅把手机电视业务视为移动数据业务新的增长点,而且将其视为3G网络的主打业务。显然。由于手机用户普及率高且手机拥有携带方便等特性,手机电视业务显示出了比普通电视更广泛的影响力。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手机电视推进时间表,2006年将完成地面布点试验,2007年中期开始商用试验,2008年为奥运提供服务。

(三)RSS聚合新闻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

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xML应用。Rss搭建了信息迅速传播的一个技术平台,使得每个人都成为潜在的信息提供者。所谓RSS聚合,就是通过软件工具的方法从网络上搜集各种RSS Feed并在一个界面中提供给读者进行阅读。随着越来越多的站点对RSS的支持,RSS已经成为目前最成功的XML应用。

RSS技术秉承“推”信息的概念,当新内容在服务器数据库中出现时第一时间被“推”到用户端阅读器中,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此外,服务器端内容的RSS包装在技术实现上极为简单,而且是一次性的工作,使长期的信息发布边际成本几乎降为零,完全是传统的电子邮件、卫星传输、互联网浏览等发布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用户只需下载和安装一个RSS新闻阅读器,从网站提供的聚合新闻目录列表中订阅感兴趣的新闻栏目的内容,订阅后将会及时获得所订阅新闻频道的最新内容。对网民而言,RSS阅读器自动更新网民定制的网站内容,保持新闻的及时性。用户可以加入多个定制的RSS提要,从多个来源搜集新闻整合到单个数据流中,且没有广告或者图片来影响标题或者文章概要的阅读;对网站而言,RSS文件的网址是固定不变的,网站可以随时改变其中的内容。RSS内容一旦更新,浏览者看到的内容也随即更新了。这样,既扩大了网站内容的传播面,也增加了网站的访问量。

①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传媒格局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传统的媒介受到了来自新生势力的严重威胁与挑战。如何在新的媒介生存环境中有自己稳固的立足之地,这就需要以央视新闻频道为代表的传统媒介探索出一套顺应时代发展的竞争

策略,而探索的前提是要首先了解当代媒介生存环境的变化以及新旧媒体的对位关系。

三、动态发展的媒介环境

(一)全新的媒介格局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曾对新媒体做过这样的解释:“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的定位是伴随着媒体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广播相对于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于电视是新媒体。”新媒体的“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反映出了媒体的更新。从20世纪20年代广播业的兴盛N80年代以后电视的称霸,直至今日网络媒体的崛起,每一种新媒体的到来都影响甚至打破了原有的媒体格局,中国的媒介环境正经历着动态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认为:“在我国以互联网的出现为标志和契机的传媒变革不仅引发了传媒业自身结构的调整,也带来了舆论态势和整个舆论格局的变化。关注和研究媒体格局的变化.不仅是新闻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毋庸置疑,新媒体的到来改变了传统媒介格局。

(二)变化中的传播体系

新媒体的“新”表现在其对媒介环境的作用力上,促使环境发生变化的首要角色当属全球互动传播媒介(即互联网)的出现。正如詹姆斯·凯里(James Carey)所写到的:“因特网应该被看作第一个全球传播体系。这个体系正在取代国家传播体系,后者是因铁路和电报的出现而出现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0a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