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市政道路、景观)勘察设计工作大纲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8 07:41: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

目 录

一、勘察设计工作方案

1、项目概况 2、设计风格 3、设计理念

4、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概况 4.1园区规划 4.2建设目标 4.3建设情况 4.4交通状况 4.5投资环境 4.5.1工业 4.5.2农业 4.5.3旅游资源 4.6投资优势 4.6.1区位优势 4.6.2投资政策 4.6.3优惠政策 4.6.4服务保障措施 4.6.5招商项目 5、拟采用的勘察设计标准 6、 勘察工作方案 6.1 工程概况

6.2 勘察阶段及勘察等级 6.3 勘察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6.4 本次勘察所采用的主要行业技术标准 6.5 勘察技术方法

6.5.1 勘察技术方法 6.5.1.1 地质调查 6.5.1.2 工程测量 6.5.1.3 钻探 6.5.1.4 土样的采取

6.5.1.5 水位的观测及水样的采集 6.5.1.6 原位测试 6.5.1.7 室内岩土试验 6.5.2 勘察工作布置 6.5.2.1 勘探点布置 6.5.2.2 勘探深度

6.6 勘察工作过程及完成主要地勘试验工作量 6.7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6.8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6.9气象条件 6.10水文条件 6.11 地形地貌 6.12 地层岩性 6.13 地质构造及地震 6.13.1地质构造 6.13.2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6.13.3不良物理地质作用 6.13.4水文地质 6.13.5地形地貌 6.13.6场地自然环境 6.13.7 地层岩性 6.14 地质构造 6.15 水文地质条件 6.15.1 场地主要水系特征 6.15.2 地下水的类型及埋藏条件

6.16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 6.16.1 不良地质 6.16.2 特殊性岩土 6.17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6.17.1 岩土的测试成果及分析 6.17.1.1 室内土工、岩石常规试验 6.17.1.2 标准贯入试验 6.17.3 设计参数的建议

6.17.4岩土工程分级及开挖最陡坡度 6.18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6.18.1 区域地震稳定性评价 6.18.2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6.18.2.1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评价 6.18.2.2场地地震特征参数 6.18.2.3场地饱和砂液化判别 6.18.2.4场地有利、不利地段划分 6.18.3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6.19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评价 6.19.1 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6.19.2 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6.19.3 地基持力层的选择 6.19.4道路地基基础方案选择原则 6.20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6.20.1 第四系松散软弱土类岩组(A岩组) 6.20.2 第四系松散中软~中硬土类岩组(B岩组) 6.20.3 软硬相间层状泥质岩、砂岩岩组(C岩组) 6.21 工程地质分区

6.21.1侵蚀堆积松散区(Ⅰ区) 6.21.2构造剥蚀基岩区(Ⅱ区)

6.22场地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6.22.1场地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6.22.2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7、设计工作方案 7.1 平面设计 7.2 纵断面设计 7.3 横断面设计 7.4 路基设计 7.5 路面设计 7.6 无障碍设施 7.7 交通工程设计 7.8排水设计方案 7.8.1 排水设计原则 7.8.2 排水体制

7.8.3 选用的主要设计参数及标准 7.8.4.排水总体思路 7.9照明设计方案 7.9.1 设计依据 7.9.2 设计范围

7.9.3 照明供电及配电系统 7.9.4 照明系统

7.9.5 照明配电系统的接线 7.9.6 照明供电管线敷设 7.9.7 接地系统 7.10 绿化工程 7.11概预算工程 7.12 新技术应用 7.12.1、道路路面 7.12.2管材 7.12.3检查井

7.12.4、检查井井盖、井座

7.12.5、照明灯具

二、勘察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2.1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2 质量管理网络 2.3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2.3.1设计质量管理体系 2.3.2本项目质量管理级别 2.3.3本项目质量目标 2.3.4项目组织管理架构 2.3.5关键工序的管理 2.4控制及降低投资的方案措施 2.5具体质量保证措施 2.5.1勘察外业质量控制 2.5.2勘察成果质量过程控制

2.5.3设计关键工序的管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5.4勘察设计创优计划 2.6质量管理职责

2.7勘察设计装备配置、工具与计算机软、硬件配备及其应用情况 2.7.1.主要技术设备

2.8勘察设计项目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安排 2.8.1 勘察设计项目组织机构 2.8.2主要设计人员岗位职责

三、勘察设计进度安排

3.1总体进度计划

(1)勘察设计进度控制计划表 (2)设计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3)管理措施 (4)技术措施 3.2 设计进度计划

3.2.1 初步设计阶段

3.2.2 施工图设计工作阶段工作计划 3.2.3 后续服务工作阶段 3.3设计周期承诺及保证措施 3.3.1保证措施

3.3.2设计进度保证具体措施

四、后续服务工作安排

4.1 建立高效的项目组织管理 4.2 组织具有丰富设计经验的技术力量 4.3 合理的技术流程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4 有序的计划管理模式 4.5 严格的项目责任考核 4.6后期服务保证措施 4.6.1施工图阶段 4.6.2现场服务 4.6.3职责方面 4.6.4 其他服务方面

一、勘察设计工作方案

1、项目概况

巴中经开区规划五十六路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规划56路道路全长5800米,其中主路长4300米,宽14米;3条支路长1500米,宽14米,道路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护坡工程及挡土墙等附属工程。

建设地点:四川巴中经济开发区。

计划勘察设计周期: 60日历天,其中勘察周期30日历天,设计周期30日历天。 勘察、设计范围: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护坡工程及挡土墙等附属工程全部勘察、设计工作(包括项目勘察、测量、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招标配合服务及建设全过程设计服务等)。

2、设计风格

坚持“安全性”、“服务社会”、“尊重地区特性”、“整体协调性”、“自然性”原则,设计中应体现 “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使设计具有安全性、舒适性、先进性和经济性。项目设计中积极贯彻先进设计理念和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降低工程造价,减少综合运营成本,使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3、设计理念

根据本项目具体情况,结合本投标人在类似项目设计经验,提出本项目的总体设计理念。

(1)本项目应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标准,妥善处理社会与经济、整体与局部、建筑与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的关系;并结合地物、地质、水文、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通过综合研究分析,从多角度进行方案研究,要充分考虑环境治理和保护费用,并把对环境的破坏和可恢复程度列为主要比选条件,使该项目在经济、社会、现代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

(2)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现行相关规范、规程和“强制性条文”。正确运用技术标准、合理采用技术指标,严格控制批准的建设规模。

(3)遵循优化设计。通过定测对沿线地形地貌、地物、地质、水文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的进一步深化认识,根据各阶段审查意见,合理选用技术标准,在不违背设

计总体原则方案的前提下,对具体工程方案应尽可能地予以优化,使之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4)深入分析项目的特点、难点;加强总体设计,强调各专业之间的协调性。 (5)实现生态、环保、绿色通道的建设理念。绿化设计在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生态、环保、景观相结合的原则,将线外景观与线内景观有机的融合。设计前须对全线景观进行调查、评价、规划,并提出指导性意见,设计时贯彻。

4、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概况

4.1园区规划

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是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3年7月正式成立。工业园管委会系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的正县级单位,管理开发与建设的行政事务,负责规划、监管、招商、土地征用和业主工程设,企业经营的直辖市服务。园区位于巴中区恩阳镇,幅员面积2平方公里,是巴中、广元、南充、达州的几何中心,与巴城相距仅15公里,与巴广高速公路巴中段各出口相接,是成渝必经之地,地理优势明显,水系发育稳定,电力、供水、燃气、通讯、电视、商贸等基础设施完善,是社会各界投资兴企稳步发展的开发胜地。

巴中经济开发区幅员面积80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40平方公里,其中兴文核心区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城市功能区1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1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0万。

巴中经济开发区围绕“产城一体、城园相融、宜居宜业”的发展思路,立足建设现代森林公园城市的目标,按照“一年奠定基础、三年初具规模、五年新城崛起”的发展规划,大力构建“四纵三横”的新区道路骨架,加快培育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国际化视野、现代化标准、生态化特征,高起点规划,着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开放型经济先导区、“两化”互动示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次级突破”攻坚区、生态宜居都市区。

巴中经济开发区未来交通四通八达,在建的巴达铁路、渝巴汉高速和已建成通车的巴达高速在新区交汇。新区将与成都、重庆、西安三大西部中心城市形成三小时经济圈,与南充、达州、广元、汉中、广安等地级城市形成一小时经济圈。新区规划有工业园区、教育科研园区、信息服务园区、文化旅游园区、商贸金融区、总部经济区、行政办公区、仓储物流区、商住区,其中工业园区规划有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纺织服装、家居建材及新型产业等五大产业。

截止目前,新区产业规划、城市设计、河道景观设计及水、电、气、路、通讯专业规划编制全面完成,正拓展编制清江、奇章片区规划;“四纵一横”骨架路网已建成4条12公里,全长11.6公里的新区主干道全面竣工通车;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河道景观、湿地公园、城市综合体等市政配套工程全面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学校、医院等市政配套项目全面启动;招商签约项目45个,总投资256.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6个,投资110.1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11个,投资91.1亿元,公共公益项目8个,投资55.4亿元,基本形成了以重庆东野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产业链、以四川建丰为龙头的家居产业链、以台湾达芙妮为龙头的服装鞋帽产业链,以四川科创医药为龙头的医药产业链,职技学院、招商中心已建成运行,元冠防盗门、雅致家具、中兴纺织已经投产。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交通优势图

4.2建设目标

工业园区的建设目标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以园兴工,讲求实效。计划从2003年至2010年,由市财政和有关部门投入及引进资金,全面完善园内各项公共配套设施,入园企业50户以上。主导产业方向为:生物、医药、轻化纺工程、现代绿色产品、电子等高科技产业。年产值现价突破10亿元,税收超5000万元,实现“绿色园区,生态工业”。

4.3建设情况

四川巴中经济开发区科技园位于巴中市城区西南,是经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辖4个社区,4个行政村,49个村(居)民小组,幅员面积22.66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8.7万人。

巴中科技园成立13年来,坚持自筹资金起步,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推进城市开发建设进程。完成了长3100米、宽48米的巴州大道;长1146米、宽36米的回风东路;长3200米、宽36米的将军大道,7条支干道等规划区内的干道建设。完成了绿化面积4.47万平方米;安装广场灯1基,7火玉兰灯144盏。双臂叶状路灯176基、草坪灯600盏。主干道路线的水,电.气、通讯等配套设施及雨污管网已全面建成,为入园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4交通状况

巴中科技园紧临巴城,广巴高速公路出入口、车站设在园区内,唐巴公路贯穿全境,建成区的公交车纵横交错,交通十分发达便利。辖区内各项配套功能基本完善,有国家级重点高级完中1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职业技术学校4所,其它各类学校8所,能同时容纳1.6万学生入学; 辖区内有杜区医院,诊所18家,病床位260张,基本能满足生病群众的就医;辖区的整体功能较为完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均设在园区下游,是发展工业.家居环境的理扭之地。

巴中科技园内已建成投产的重啤集团.中兴纺织,普瑞制药,鑫锐齿轮.正华药业等工业企业蓬勃发晨,市.区30余家行政,事业单位落户园区,入园开发建设的单位达156家。科技园的服务机构健全,服务质量上乘,服务水平一流,为各位开发建设业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雄关漫遭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务实.创新的开发区人正以无限的热忱,开放的胸怀,开明的政策,诚邀四海志士前来园区投资兴业,同谋发展,共铸辉煌。

4.5投资环境

4.5.1工业

巴中市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川陕金三角”。天然气,霞石,花岗石,煤,铁,金,白云石,石灰石等矿藏多达二十九种。天然气储量居全省第二,霞石独占亚洲鳌头,堪与加拿大,挪威媲美。花岗石品种名贵,高档豪华;铁矿石品位极高;白云石开发前景广阔。总投资350万美元。

十四万美元的五万吨霞石采选矿扩能正待筹建;一点五万立方米花岗石荒料及需开发,欢迎中外客商合资合作,独资开采资源宝库。

巴中棉纺织厂具有年产1600吨纱,18000米布的能力。“古洲牌”13/13普梳涤棉细布曾被国家纺织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订芯绒系列直销香港,美国等地。该产品曾荣获“四川省质量管理上等企业”,全国纺织总厂“三无企业”称号。目前,拟新上无梭织机生产项目,产品与香港签约,全部出口国外。

巴中丝绸厂是四川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出口专厂。总投资5000万元,拥有8800绪剿丝,136台织机,年产2000吨白丝,150万米丝织品的能力K11梅花牌白厂丝两次荣获国优,一次省优。还先后获俄罗斯,蒙古国国际金品奖称号,现已建成2*400绪自动巢,拟再上4*400绪自动剿。

巴中市肉联厂年加工猪,牛,羊,鲜冻肉及副食品1.5万吨,宰猪30万头。分割肉获部优称号,白条肉获省优称号。企业获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先进企业称号。

四川省巴山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属国家二级企业,总资产7000余万元,全国八大罐头基地之一,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年产肉类,蔬菜,水果罐头及饮料2万吨,其中:“梅林牌”午餐肉,芦笋罐头多次评为省部优,远销国内外。

四川省巴中齿轮有限公司年产变速器齿轮50万件,后桥齿轮10万套,EQ140齿轮轴及后桥齿轮获省优称号。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全国齿轮行业 协会成员厂,第一汽车集团固定厂,东风汽车集团联营厂。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和科技进步示范企业,四川省“九五”“小巨人”企业。

巴山奇水酿美酒。巴山不仅山清水秀,而且是一个酿酒佳地。平昌江口醇系列酒,自一九九八年以来获中国专利十年成就展金奖,四川工业品博览会金奖,被海外人士誉为“东方奇酿”。小角楼酒厂生产的金爵小角楼酒荣获部优省优产品称号,堪称一绝的酒罐酒是人民大会堂指定的国宴酒,巴中生产的天府宴系列酒畅销全国。

4.5.2农业

巴中市所辖四县一市均是国家商品粮,商品猪,牛,羊等基地县,盛产水稻,玉米,

小麦,蚕桑,油菜,生姜等粮经作物。南江黄羊历经四十一年选育,体格高大,肉质鲜嫩,皮质优良,仅次于世界第一的波尔山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命名南江为“黄羊基地县”。现南江黄羊综合开发已由省计委批准立项,达到年出栏种羊五万只,肉羊五十五万只,加工肉羊二十四万只,总投资五百七十万美元,利润三百五十万美元。

巴中市是全国粮食主产地。巴中市龙头面业有限公司加工面粉,条面,大米五万吨的能力。所产的“巴州牌”精制挂面,银丝挂面,龙头牌“精制面粉,精制大米分获国家国际金奖,12个产品获获省部金奖和优质产 品奖企业获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

巴中市位于大巴山南,崇山峻岭,林深密茂,气候温和,生态良好,保持了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之优势。银耳,木耳,香菇,金银花,核桃,板栗,银花,川明参,黄柏,杜仲,蕨菜,薇菜等。得天独厚,远销欧,美,日等国。尤其是通江银耳,其品质居全国之冠,国务院命名为“中国银耳之 乡”。现已立项通过总投资一千九百三十一万美元,建成全国最大的年产四千五百吨银耳基地和银耳系列食品饮料加工基地,年利润可达两千多万美元。

4.5.3旅游资源

巴中山奇水秀,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南江光雾山集原始幽古,秀丽,清新于一体,被誉为“国之瑰宝,冠甲一方”;通江诺水河溶洞星罗棋布,神妙莫测,“别有洞天”。两地均通过了国家风景名胜区验收。巴中阴灵山乃川北道教之都,誉为“巴蜀奇峰”,南龛水宁摩岩石刻始创梁魏,盛镌隋唐,极具研究价值,“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将帅碑林,睹物思人,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美景在巴中,遗情于山水,既是观光的好境地,又是投资的好地方

4.6投资优势 4.6.1区位优势

开发区地处巴中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最密集的黄金带 ,是巴中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建成区四千平方米。至成都、重庆、广元、汉中、达州的高等级公路横贯其境,距广元盘龙机场、达州河市机场百余公里,距宝成铁路巴中境内乐坝站40公里,已启动的巴中至广元高速公路在市开发区开设入口连接线。

开发区内已形成有30至60米宽的干道21公里,开通了国际、国内电话直拨及国际互联网业务,建有110KV变电站1座,天然气日供能力20万立方米,日供水达8万吨,建有10余所中小学校,4家医院,2家三星级宾馆,1个车站,10多个金融开发区

落户网点。以唐章怀太子李贤被武则天谪贬巴中造福桑梓、北望长安而闻名的王望山公园和以三国时张飞插旗驻兵、计擒严颜而闻名的插旗山公园历史文化厚重,是省内著名旅游景点。

开发区所依托的巴中市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还是绿色特色产品宝库,银杏、天麻、杜仲、川明参等中药材和芦笋、蘑菇等土特产品种类繁多,开发前景广阔。在开发区兴办各类企业,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同时享受开发区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4.6.2投资政策

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促进巴中“三大经济”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关于西部大开发扩大对外开放和《四川省开发区管理条例》、《四川省开发区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政策,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植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一、市场准入:凡具备投资条件的个人和企业。

二、导向:在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下,鼓励个人和企业在投向开发区以下领域:

1、道路、桥梁、市政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经营。 2、旅游景区(点)及其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 3、中药材、中成药、植物化工原料药开发、生产。 4、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非义务教育。

5、体育场、会展中心等文化、体育社会事业设施建设。

6、粮食、蔬菜、禽畜产品、林果产品等绿色食品生产、贮藏、促销、贩运和加工。 7、标准化小区开发建设。 4.6.3优惠政策 (一)税收优惠政策

按最优惠档次执行国家、省关于西部大开发和促进招商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具体为:

1、根据国家关于老少边穷新办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设在开发区的新办企业,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

2、对以开发区鼓励类项目为主营业务的企业,除下述所得税优惠外,在2003年至2013年期间,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

所得税。

3、对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生产性企业,自开业年度起,前2年所征收的增值税和营业税返还开发区部分,由管委会专项扶持该企业,第三年至第五年所征收的增值税和营业税返还开发区部分的50%,由管委会专项扶持该企业。

4、对从事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产业的企业,其生态林占80%以上的,农业特产收入自取得收入年份起四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

5、对开发生产软件企业的科技开发人员的工资允许据实列支。企业研究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开发费、据实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对于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对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对企业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以上的,允许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减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6、对企业利用“三废”生产经营实现的利润,可在5年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 (二)土地使用优惠

1、在开发区兴建生产性项目,土地价格据实计算,由政府从该项目投产后新增税收中返还开发区逐年消化地价,由开发区负责“七通一平”,即:道路、水、电、汽、弱电、光纤、电话七通,场地平整。兴建非生产经营性项目,在执行国家关于经营性土地政策的前提下,由市开发区调节予以一定优惠。

2、建立重大项目投资补偿机制,对在开发区投资道路、桥梁、体育场、会展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经物价部门核实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对其项目收费收入低于投资成本和行业平均利润的部分或无项目收费,通过给予其在道路两旁地段土地在符合城市规划前提下进行房地产开发,其土地价按基准价出让,对其投资回报予以相应补偿。

3、兴办非赢利性教育、卫生、科研等项目,实行划拨供地。 4、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建设,投资者享有经营权50年。 (三)规费收取的优惠

企业所涉及的一切规费缴纳,均按国家、省、市确定的项目和标准的最低限额执行,城市建设配套费从优收取,生产性项目建设配套费免受。

4.6.4服务保障措施

1、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开发区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管理、一个

布范围、埋深、厚度及其工程地质特性;

⑥、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进行评价,提供抗震设计所需的有关参数; ⑦、 判定环境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⑧、对可能采取明挖施工方案的深埋管网段,当在无粘性土层或粘性土层中垂直开挖超过坑壁自然稳定的临界深度时,应提供为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支护方案选择,以及基底稳定性验算所需的参数,并在基坑开挖、降水时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作出论证和评价;

6.4 本次勘察所采用的主要行业技术标准

①、《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②、《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③、《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3年版);

④、《室外给水排水及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⑤、《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 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⑦、《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⑨、《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10〕215号)。

及其它适用于本工程的相关规程、规范。 6.5 勘察技术方法 6.5.1 勘察技术方法 6.5.1.1 地质调查

收集场地内及附近已有的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气象水文和地震活动等资料,调查场地及其周围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地下暗埋物的分布。工程地质调绘采用1:1000地形图为底图,以查明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原则,重点对不良地质体和地层分界线展开调查和测绘。测绘采用穿越法与追踪法相结合,分析掌握工程重点与难点。

6.5.1.2 工程测量

勘察时,钻孔测放采用坐标控制。根据业主提供的地形图,采用沿线布设的GPS测量控制点为基准点,采用日本产Nikon激光全站仪进行钻孔及地质平剖面的测量工作。

6.5.1.3 钻探

针对本工程场地具体地层性质,按照相关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当地的勘察经验,采用植物胶、跟管、SD双管等钻探工艺取芯,钻进严格按钻探规程执行。土层采取率大于90%,强风化基岩采取率大于80%,中风化基岩采取率大于90%,符合规范要求。

6.5.1.4 土样的采取

为了保证土样采集的质量,在钻探中对采集土样所需的设备、取土器及钻进方法选型见表6-1。

表6-1 土样采集质量等级与钻探、取样设备选型 样品 级别 土Ⅱ样 级 扰动程度 轻微扰动 钻探 设备 XY-1-A 取土器 类型 静压厚壁取土器 取土样 方法 静压 适用地层 粉质试验内容 常规物性指标、强粘土 度指标、压缩试验 土样采取执行的技术标准: ①取土器下放之前清孔,孔底残留浮土厚度不超过5cm;

②贯入式取土器采用快速、连续的静压方式,贯入速度不小于0.1m/s; ③取出的土样现场测定采取率,采取率控制在95~100%;

④取出的原状样及时用纱布条蜡封或用粘胶带封口,并帖上土样标签; ⑤对取得的原状样采用专用土样箱包装,并及时送至试验室进行试验,贮存时间不超过2天;

岩样的采集均及时采取钻孔岩样,及时腊封包装及送至试验室进行试验。 6.5.1.5 水位的观测及水样的采集

钻探过程中准确测量地下水位,其初见水位和终孔水位在各钻孔内直接量测,稳定水位稳定时间不少于24小时,并在勘察结束后统一量测,其量测精度不低于±2cm。

对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幅度、历史最高水位等指标以搜集利用有关资料获得。 本场地在地表采集7组地表水样、在钻孔内采取地下水试样6件进行水质简分析,准确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

水样采集执行的标准:

试样代表天然条件下的水质情况;

所取水试样及时试验,放置时间不超过12小时。 6.5.1.6 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测试:对分布于场地内的粉质粘土进行标准贯入测试,评价其承载力、密实度,每层不少于6次。

执行的技术标准为:

①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锤击钻进方法,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孔壁不稳定时用套管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留土后再进行试验;

②采用自动脱勾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锤击速率小于每分钟30击; ③触探杆相对弯曲小于1/1000。 6.5.1.7 室内岩土试验

岩土试验项目系根据工程性质、地基土性质及均匀性等因素确定,本工程具体试验项目为:

(1)常规物理性质试验:测定土的一般物理性质指标,用于土类定名,评价其物理性质。

(2)直剪试验(快剪):测定地基土强度参数C、φ值,计算地基土强度,为管道设计提供参数。

(3)压缩试验:测定地基土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用于分层评价地基土变形特性和进行沉降验算。

(4)水质简分析试验:测定水样中各成份的含量,用于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

(5)岩石试验:测定岩石的密度、比重、吸水率、天然抗压强度(泥岩)、饱和抗压强度(砂岩)等,用于评价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6)土的酸碱度、易溶盐试验:测定酸碱度、易溶盐(如碳酸盐、氯离子、硫酸根、钙离子、镁离子等),判别土壤对环境的影响及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 6.5.2 勘察工作布置 6.5.2.1 勘探点布置

本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①、沿线自然基岩边坡整体稳定性大多较好,少数岩质边坡及覆盖层边坡崩塌与岩堆发育。本工程一般挖方边坡可参考沿线自然边坡坡比,结合临近工程经验类比进行设计,并按分级设碎落台的方式进行开挖。针对花岗岩基岩边坡,根据岩体分级采用1:0.3~1:0.5的坡率,针对覆盖层边坡,根据不同坡高、堆积体密实程度采用1:0.5~1:1.25的坡率,视不同坡高、坡比,采用锚杆框架或锚网喷防护,确保安全、环保、舒

适。填方地段应清除地表耕植土、软弱土,在地表或基岩挖错落台进行填筑,对于地表为松散岩堆,应翻压密实并开挖反向台阶进行填筑,必要时可掺细粒土拌合后在压实使用。应重视施工阶段的地质工作,作好补充调查及分析,作为设计文件的补充并指导设计。

②、拟建管网工程主要或优先采用地下埋设方式,为无压重力流,穿越的各新区已建道路均利用桥梁桥台平台或预留涵洞通过,穿越的规划道路或机耕道直接开挖施工,因此,毋需进行顶管或定向钻施工,均采用明挖施工方法。

③、采用聚乙烯HDPE塑钢缠绕排水管,管径在1500mm以下,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土层变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对地基强度要求不高,一般地基土的强度均满足要求。跨深沟或河流段采用管桥跨越及部分斜坡段需修建挡墙,桥梁和挡墙对地基的要求较高。

④、由于拟建管道沿线穿越了河谷、台地、深沟、陡崖等不同的地貌单元,地形起伏较大,地形条件复杂且多变。

⑤、沿线大面积基岩裸露,且以砂岩为主,岩层产状近于水平,强度较高,完整性较好,仅部分段地表被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明朗。

针对沿线的上述工程特点,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表3.0.1条,道路沿线地形地貌较复杂,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地下水对工程影响不大,综合判定场地属二级、中等复杂场地。本次勘察按照设计提供的拟建管线的平、纵、横等设计资料,结合沿线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的有关规定综合布置勘探点。布置原则如下:

①、在充分收集利用工程区内的在建或规划的道路、桥梁、房建、污水处理厂等勘察资料的基础上,勘探点采用取心钻探、地表坑槽探、剥土点及地质定点观测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重点针对地质条件不清的地表覆盖层分布段布置勘探点,对地质条件简单、明朗的地段则适当增加勘探点的间距。

②、对道路工程和明挖法施工埋深小于5m的管线,勘探点间距一般80~150m,埋深5~8m的段落,勘探点间距一般60~100m,埋深大于8m的段落,勘探点间距一般50~70m,以查明管道沿线的工程地质特征为勘探点的布置目的。

③、道路在穿越深沟及河流时,需设置桥梁。因桥梁宽度14m,为市政桥梁,荷载为城市-B级,一般每个墩台布置2个钻孔,以查明桥基的岩土体组成、风化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

④、对沿线的挡墙地段,一般每段挡墙布置2条勘探断面。

⑤、勘探点一般沿道路轴线布置,因现场条件需移位时偏离道路外边线一般不大于3m。

本次勘察预计共布置勘探点150个,根据实际情况在钻孔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地下水位观测及采集原状岩、土样进行室内岩土测试,做到综合勘察,一孔多用。

本次勘察可能会由于部分路段为陡崖、深沟、未拆迁的房屋等,且场地交通条件差,钻机无法就位进场施工。根据现场结合实际情况,对部分勘探点和勘探方法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6.5.2.2 勘探深度

勘探深度考虑到满足开挖、地下水控制、支护设计和控制场地地质条件的要求,钻孔深度控制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有关要求控制。具体设计深度控制情况如下:一般情况下,道路工程勘探点深度均达到地面线以下5~10m;管网工程勘探点深度均达到设计管底高程以下不少于3m;当覆盖层厚度较大时,勘探孔均加深至较完整基岩内不少于3m;当地表覆盖层浅薄时,勘探点均揭穿覆盖层,进入较完整基岩内;当基岩裸露且为陡坡或陡崖时,主要采用坑槽探、剥土及地表调查,查明其风化卸荷情况;挡墙等结构物均进入稳定的地基持力层不少于5m;根据巴中地区基岩以砂岩为主,具有强度高且中风化带厚度较大的特点,桥梁钻孔一般桥台部位孔深20~25m、桥墩部位孔深25~30m,均进入中风化基岩内不少于15m,满足规范“孔深需进入可能的持力层以下3~5m及预计嵌岩面以下3~5倍桩径”的要求。所有勘探点均钻穿软弱土层进入基岩等承载能力较高的岩土层内,满足道路、管道开挖、支挡工程、桥梁工程等所有结构物的稳定性分析评价和地基处理的要求。

6.6 勘察工作过程及完成主要地勘试验工作量

根据踏勘成果,在广泛收集、分析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工程区附近新区规划道路、污水处理厂和房建勘探资料等的基础上,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等规范有关规定拟定勘探工作量及勘察方法。

本阶段预计主要地勘、试验工作量见下表6-2。

表6-2 预计完成主要地勘、试验实物工作量表

项目 工程 测量 工程地质钻孔定位 1:500实测断面 1:2000实测断面 1:1000工程地质测绘 单位 孔 Km/条 km 2km 数量 150 2.58/29 11.287 4.56 附注 地质测绘与工程地

测绘 调绘观测点 重要地质现象照片 机动取心钻孔 个 张 m/孔 进尺(m)/孔 点 次 组 组 组 组 3328 156 1834.87/114 175/32 153 16 29 53 8 13 质测绘同时进行 植物胶、跟管、双管钻进 勘探 坑(槽)探 剥土点 原位测试 标贯试验(N) 土常规试验 岩石常规试验 室内 试验 土的化学分析 水质简分析 6.7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地质调查、工程测量、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并充分收集利用了拟建场地已有的地质资料。为保证勘察工作达到优良级目标,组建以工程负责人为主要质量责任人的全面质量管理小组,实行项目负责制,开展了勘察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对原始资料进行了100%的自检和互检。野外工作中,业主及公司派人到现场进行了监督、检查,确保了野外原始资料的准确性。

工程测量采用Nikon激光全站仪进行,实测标注,其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钻探采用XY-100及XY-150型回旋钻机进行施工,严格控制回次进尺。钻孔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

所有岩、土、水试样均现场及时密封保存,并及时送样,确保室内试验工作的及时进行。土试样运送过程中,包装箱采用了海绵垫底的方法,尽量减小对样品的振动。

所有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操作认真,记录完整,原始数据和计算正确,指标关系吻合,成果报告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各工序、各专业严格执行了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总体工程质量良好,达到了规定要求。

6.8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拟建项目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巴中市经济开发区境内,项目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项目区内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路主骨架已建立,与相邻市(县)的进出口通道均建成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目前在建的巴(中)达(州)铁路已经通车,交通极为方便。

项目所在地 图6-1 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6.9气象条件

巴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自然地理的制约及东南季风的影响,本区具有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冬寒日短、春晚雨少、夏热伏旱、秋凉多雨的特点。此外风大、湿度小、日照时数不短、降雪初终期比较长也是本流域气象上的明显特征。气候受地形影响较显著,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逐渐降低;降水量随地势升高而递增。东北部山区降雨量最丰,多年平均年雨量达1500mm;西南部浅丘区,多年平均年雨量为1000mm。流域处大巴山暴雨区,降雨量丰富,但具有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的特点,雨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占年雨量的83%,11月~4月降雨量仅占l7%。每年夏秋暴雨频繁,大暴雨一般都具有强度大、历时短的特点。

根据巴中市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l6.7℃,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5.3℃。最热月(8月)月平均气温27.3℃,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5.7℃。多年平均降雨量l236.5mm,多年平均降雨天数140.7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6%,多年平均日照时数l470.6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790.8mm。最大风速28m/s,风向多为南西风。巴中气象站主要气候情况统计见表6-3。

表6-3 巴中气象站主要气象要素统计表

项目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雨量(mm) 蒸发量(mm) 气温(℃) 日照(h) 湿度(%) 13.0 23.8 5.7 69.7 74 16.2 36.7 29.3 53.9 7.7 11.9 79.4 140.5 160.8 237.2 176.0 219.0 96.9 43.1 16.1 77.1 17.1 87.8 101.4 128.9 120.7 67.0 45.6 30.6 24.8 22.6 24.5 26.9 27.3 21.6 16.7 11.3 7.8 67.5 105.6 139.7 149.6 167.8 202.3 227.2 114.6 92.3 73.9 62.4 74 71 72 74 74 78 76 80 63 80 78 6.10水文条件

巴中市境河流属渠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南江河及恩阳河,南江河(亦称巴河)自北向南流经市域,恩阳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市域,两河在三江乡汇合后,向东流入平昌县。巴河是流经市区的重要河流,汇水面积2732km2,多年最大洪峰为平均流量5320m3/s,水位高程为355.16m,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9600 m3/s,水位高程为356.819m。年平均含砂量1.79kg/m3,年平均输入砂量246万t。

工程区位于巴河左岸,区内的观音河属巴河支流。观音河(上游称牛角滩河)发源于巴州区凌云与石门交界处代洛山,源头海拔高程为660m,流经范家沟村、文坝村,在污水处理厂处右纳毛古河,然后一路蜿蜒向南流经石牛滩、显岩村,在曾口镇汇入巴河。水系多呈树枝状分布,河谷狭窄,河床比降22.4‰~116.1‰,水流缓慢。

观音河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径流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及降水等水文特性与蔡家河流域相似。据蔡家河站1966~1992年实测流量资料分析,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实测多年平均流量0.295m3/s,年Cv值为0.48,实测最大年平均流量0.657m3/s(1983年),年径流深1372.4mm,最小年平均流量0.105m3/s(1979年),年径流深219.8mm,倍比达6.24倍。

根据蔡家河站实测资料统计,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占年径量的81.3%;枯季的12月~次年3月,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3.22%。实测最大月平均流量2.29m3/s(1969年9月),最小月平均流量0.003m3/s(1979年3月)。

工程流域地处大巴山暴雨区,每年夏秋东南亚海的暖湿气流沿长江河谷而上,至大巴山受阻,由于气团的抬升作用,常降暴雨。大暴雨具有强度大,历时短的特点。流域地处北部山区,对暴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暴雨最大,多年平均一日最大雨量达

146.4mm,随着地势降低,暴雨量逐渐减少。据巴中气象站1952—2008年实测资料统计,最大一日暴雨量为263.8mm(1965年),最小为39.3mm(1961年)。实测57年中有5年最大一日暴雨量在200mm以上,一场暴雨连续降雨历时多在18h左右,主雨峰多集中在6h内。

巴中市经开区内河流流域的洪水由暴雨形成,雨洪关系密切,洪水与暴雨相应,一般发生在5~9月,7~9月份最集中,根据邻近流域蔡家河站洪水资料统计,洪水过程具有山区性河流陡涨陡落、峰型尖瘦的特点,一般为单峰,历时1~3d。 6.11 地形地貌

巴中地处四川盆地外围山地的大巴山地区,兼有盆中丘陵和盆周山地的地貌特征,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北部为深切割中山、中切割中山,中部为中切割低山、

2浅切割低山,南部为丘陵,沿河两岸及台状山顶有平坝。丘陵、平坝面积约为1243 km,

占幅员面积的10%;山地占90%。最高海拔在北西部的南江县光雾山,为2507.0m;最低海拔在南部的平昌县黄梅溪,为268.3m,高差2238.7m。中北部山地,低、中山界线明显。中切割中山一般700~900m,多窄谷;深切割中山切割高达1200m以上,多峡谷;中切割低山切割一般600m,多“V”形谷、平底谷,称山区平坝。三级阶梯状构造,从北到南逐渐降低。北部深切割中山海拔1500~2000米,中切割中山海拔1300~1500米,中部中切割低山海拔800~1000米。中部低山,大多海拔400~800米;南部丘陵分布在海拔350~600米之间;平坝分布在海拔268.3~400米之间。

境内山地、丘陵地貌广泛分布,以地质构造作用为主,受其和地层岩性的控制,外营力则以长期的剥蚀作用为主,次为水流侵蚀作用,成因类型为构造侵蚀类地貌。其周边有多支山脉延伸入境,随山脉蜿蜒伸入,构成境内地势北东高,西南低,高差悬殊大,河溪纵横,切割深,山地丘陵广布,平原狭小的地貌特点。

工程区处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砂泥岩互层地区,工程区内山势较高,地形相对起伏,区内沟谷多呈“U”字型,覆盖层厚度普遍较小,局部基岩裸露,两岸地形相对疏缓,偶见陡崖峭壁及阶梯状陡坎,河道两岸地形相对对称,地形坡度25~45°,局部为70~85°。

6.12 地层岩性

据区域地质、地调资料,测区主要出露地层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

al+pl

)、崩坡积层(Q4

c+dl

)、残坡积层(Q4)、滑坡堆积层(Q4);白垩系下统七曲

edldel

寺组(K1q)、白龙组(K1b)、苍溪组(K1c);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上统遂宁组(J3s)、中统沙溪庙组(J2s)、新田沟组(J2x)、千佛岩组(J2q)、下统白田坝组(J1b);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中统嘉陵江组(T2j),岩性主要为砂岩、泥岩、页岩、灰

岩、白云岩及块石土、卵石土、粉质粘土等。

6.13 地质构造及地震 6.13. 1地质构造

工程区在区域构造上位于四川沉降盆地川中褶皱带北部。测区西北为龙门山北东向褶断带,北部是米仓山东西向褶皱带,东北与大巴山北西向褶皱带相接,东南邻华蓥山北北东向褶皱带,南西是川中北西西向褶皱带(图3-1,地质构造纲要图)。测区在这些构造的中心,构造形态平缓,形成仪陇一巴中莲花状构造。

项目区位于仪陇一巴中莲花状构造中段,地质构造简单,形态单一,均为一些较斜的短轴背、向斜,岩层较平缓,构造线多呈弧形,未见明显断裂,仅局部有微小错动。区内各典型构造情况如下:

①、南阳场背斜:位于南阳场东北~阴灵山一带,轴线走向70°~80°,岩层倾角2°~13°,向南东端或北东端倾没,至扫塘河之南西全部消失,轴部出露侏罗系蓬莱镇组(J3P)地层,两翼为白垩系苍溪组(K1c)和白龙组(K1b)地层。

②、巴中向斜:位于巴州镇、石门乡、清江乡一带,轴线走向185°,轴部平缓,岩层倾角2°~5°,北翼大于南翼,与南阳场背斜过渡的翼部倾角8°~12°,轴部及两翼出露白垩系苍溪组(K1c)和白龙组(K1b)地层。

③、恩阳向斜:轴线经磨子场、恩阳河、杏儿垭、三江口至羊凤场东北部,呈一向北突出的弧形,全长60km,轴线走向由25°~50°转折为310°,岩层倾角2~5°,受北西向构造影响较明显,轴部及两翼出露白垩系苍溪组(K1c)和白龙组(K1b)地层。

④、兰草渡背斜:位于县境东部,分布于巴中复兴乡、甘泉乡一带,轴线走向300°~310°,岩层倾角1°~3°,向北西倾没于“巴中向斜”和“恩阳向斜”之间,轴部和两翼出露白垩系苍溪组(K1c)和白龙组(K1b)地层。

区内无新近活动构造或隐伏断层,主要构造形迹为巴中向斜,项目区具体构造部位即处于巴中向斜南翼内,岩层走向北30°~40°西,倾向北东, 倾角约2~4°。

工程区 图6-2 地质构造纲要图

6.13.2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1)区域构造运动

四川活动断裂的分区性主要受控于区域地质构造性和区域地壳运动。其活动断裂的分布表现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即不同地区活动断裂的活动强度、活动方式、活动时间、活动速率等都不尽相同。其近代地壳运动大致以龙门山脉断裂带和荥经-马边-盐津断裂带为界,即四川盆地西缘为界可分为东西两部分,断裂活动强度总体表现为西强东弱,与之相应的地震活动也表现为西强东弱的特点。项目区地处四川盆地的东部边缘,属四川盆地弱活动断裂构造区,项目区总体上受活动断裂带的影响较弱。

(2)新构造运动

工程区新构造运动主要反映在地貌方面,区内以低中山为主,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岩层产状平缓,组成平顶方山,兼有浑圆山包,阶地仅发育于大江大河两岸,且分布零星,巴河形成深切曲流,反映出工区内新构造运动以缓慢间隙性整体抬升为主。区内未发现较大的断(裂)存在,未发现有新的断裂和老的断裂复活现象。

(3)地震活动性特征

区内地震活动少而弱,从历史记载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震中分布,地壳、岩体

均较稳定。较强地震主要发生在近邻,如1973~1974年,宣汉、达县、渠县一带有震级为2.7~4.3级的地震活动,1846年阆中5.5级地震,工区内有明显震感。对场地影响较大的是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但震中均距离工程区较远,对场地的影响烈度均未超过7°。根据场地区域地质构造、断裂活动情况、新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情况,综合分析和权衡地壳稳定性的各项指标,证实本场地远离活动性断裂,地震效应主要为受外围地震的波及影响。

(4)区域稳定性评价

工程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弱活动性断裂构造区,受活动断裂带的影响较弱。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缓慢间隙性整体抬升为主,工程区无5级以上强震活动发生的地震地质背景,地震活动以弱震为主,历史地震活动水平及频度均较低。工程区未来地震危险性主要来自外围地震对它的波及影响,地震发生时波及到项目区的烈度均不大于Ⅵ度。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06-2001)(见图3-2)及第1号修改单,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属区域地质构造稳定区。

图6-3 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6.13.3不良物理地质作用

区内以层状丘陵地貌为主,总体地形较为宽缓,表层覆盖的松散覆盖层厚度较薄,下伏岩层产状近于水平,地貌及地质构造均较为简单,不良地质不甚发育。区内不良地质主要表现为岩质边坡的零星小规模崩塌及风化剥落,滑坡以小型浅层滑坡为主,区内沟谷切割短小,大部基岩裸露,未发现泥石流存在。

6.13.4水文地质

区内分布地层主要为白垩系及侏罗系红层,构造多为宽缓的背、向斜,断层活动不强烈,岩层受挤压较轻微,构造裂隙不发育,因此浅层基岩中的地下水总的较贫乏,主要为风化裂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由于沟谷发育,一般补给后就近排泄于附近的河流及溪沟。

覆盖层多为坡残积、坡洪积粘性土,渗透性较差。巴河及毛古河沿岸有零星阶地分布,其组成部分为粉质粘土及粉土等,为弱含水层,储存有少量孔隙潜水。

6.13.5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北缘、大巴山南麓。区内地貌属四川盆地外围山地区与大巴山山地接壤部位,兼有盆中丘陵和盆周山地的地貌特征,地势呈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形上为多台状、桌状、方山式低山及垄岗脊岭。根据当今地貌景观分析,其主要受地质构造作用和地层岩性的控制,外营力则以剥蚀作用为主,次为水流侵蚀作用。根据成因类型可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及构造侵蚀地貌两大类。

①、侵蚀堆积地貌

零星分布于观音河、毛古河等较大的河流河谷地带,以河漫滩及I级阶地为主,地形相对开阔,较为平坦,形成平坝地形。

②、构造侵蚀地貌

广泛分布于工程区内,以浅丘及中丘地貌为主,主要为台状、桌状、方山式丘陵、垄岗脊岭及山间侵蚀洼地。地形切割较深,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一般30~50m。冲沟分布较密,沟谷纵深、狭窄,谷底有溪流,发育呈树枝状,沟谷深切成“V”形。山顶由于地层产状平缓,砂泥岩相间,风化后形成“塔状”平顶山脊,受流水进一步侵蚀,山坡坡面起伏,山顶凸起,高度参差不齐,多处分布陡崖。

根据地貌成因和地表形态,本段管线沿线地貌单元均属丘陵,微地形分为缓坡平台、斜坡、陡崖及河(沟)谷。缓坡平台地形坡度一般小于15°,相对开阔平缓,地表常分布残积物,为主要的农耕区;斜坡坡度一般25°~50°,大部基岩裸露,覆盖层浅薄,因农耕作用多呈阶梯状,目前多为树林及荒地,局部分布陡崖或陡坎;陡崖坡度一般大于60°,基岩裸露,相对高差一般40~50m,局部常形成负坡地形。沟谷多呈“U”型或箱型,平坦且狭长,切割深度一般10~40m。

6.13.6场地自然环境

拟建道路场地处于巴中郊区地带,目前为经济开发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政道路、公路、铁路、小型灌渠、输电线路、通信线路、燃气管道、机耕

道、县乡公路等纵横交错。经调查,拟建场地内除局部有水井及小型涵管外,未发现有大型地下构筑物分布,坟墓仅局部发现,且均为浅埋。场地农作物主要以小麦、 水稻、油菜及蔬菜为主,随季节而变。经济作物以葡萄、柑橘、梨子、枇杷及少量药材等为主。总体而言,场地自然环境较复杂。

6.13.7 地层岩性

参考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资料,根据现场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场地内揭示的地表覆盖层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e)、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edl)、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dl)组成。根据钻探成果资料,场地内地表覆盖层大多分布于缓坡平台及山间沟槽地带,厚度一般为0.5~8m。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下统白龙组(K1b)的砂岩夹泥岩。

勘探和地质测绘揭示情况将场地各地层的分布及特征由新至老简述如下: (一)第四系覆盖层

①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e):主要为管线附近场平开挖弃土堆积形成的素填土及少量杂填土。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弃碴类素填土:以紫黄、浅褐黄色、灰色的砂岩碎块为主,块径一般5~200cm,含块径大于5m的孤石,不均匀的混杂粉质粘土及少量泥岩块石。为孤块石土及块石夹土,极为松散,架空严重,广泛分布于工程区内,在道路附近有部分分布。堆积厚度各处不等,管线附近一般厚度2~5m,钻探揭示最大厚度达20.30m。地质选线时已尽量避开了部分堆积厚度大、潜在不稳定的弃渣场。为道路附近场平开挖弃土堆积形成,堆积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且部分仍在堆积,自重固结未完成,工程性质极差。

压实填土:以紫红、浅褐黄色、灰色的砂泥岩碎块为主,不均匀的混杂粉质粘土。为新建市政路及原有道路等的填筑土,已压实,厚度一般2~8m。工程性质较好。

杂填土:杂色,松散,干燥~湿。以建筑垃圾、风化的砂泥岩岩块、少量卵、碎石及粘性土等回填而成。零星分布于沿线房屋、机耕道及公路沿线等地带,呈不连续局部分布,厚度一般0.5~5m,回填时间各处不等,约0.1~40年,工程性质差。

②全新统坡、残积层(Q4edl):主要为粉质粘土,部分地段夹有少量砂泥岩块碎石或角砾,表层见植物根系及少量虫孔。浅黄色、浅紫红色为主,一般呈可塑状,部分为硬塑状~软塑状。切面粗糙,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质地均匀性较差,工程性能一般。堆积于沿线的斜坡、缓坡地带及山(丘)顶台地之上,堆积厚度一般0.5~3m。

③坡、洪积层(Q4dl+pl):主要由粉质粘土、粉土等组成,局部夹碎块石。以浅紫红色为主,部分为深灰色,以粘土矿物为主,手轻按易变形,主要分布于沿线丘间冲沟沟槽地带。表层0.5~1.2m一般呈流塑状至软塑状,下部一般呈可塑状,与下伏基岩接触面附近由于地下水循环良好,多呈软塑状。堆积厚度大多在2~4m之间,属中液限、中-高压缩性土,工程性质差,为本项目最为常见的软弱不良土体。

④全新统崩坡积层(Q4c+dl):为砂泥岩互层差异风化后崩塌形成的孤块石土,棱角~次棱角状。颗粒组成不均,粒径一般3~200cm不等,局部可见块径大于5m的孤石(B线最大块径达20m)。常见架空结构。厚度一般2~10m不等,常堆积于陡崖下部的斜坡及缓坡地带。

(二)基岩

路线附近出露基岩为白垩系下统白龙组(Kb),为浅灰色、褐灰色厚层~巨厚层状

1

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砂岩,夹紫色泥岩、粉砂岩等,以砂岩为主,由下而上夹层增多,泥岩段多夹粉砂岩,厚度为174~289m。广泛分布于项目区路线上,为项目区最重要地层。对各种岩性分述如下:

a、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或粉砂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含砂质,但含量分布不匀,常渐变成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岩石裂隙不发育,仅局部可见倾角30°~40°的裂隙,水平裂隙亦少量发育,裂面平整,偶见铁锰质浸染。岩石质地软弱,遇水易软化,失水易开裂崩解,抗风化能力差,地表常形成缓坡、平台或孤立浑圆的山丘。根据沿线钻孔资料,强风化带厚度一般为0~3m,中风化带厚度可大于20m。力学性质相对较好,是拟建道工程各种建筑物良好的地基持力层。

b、砂岩:黄灰色、浅灰~深灰色,粉细粒~粗粒结构,厚层~巨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次为云母,泥钙质胶结为主,较紧密。岩石裂隙不甚发育,岩体较完整,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强,地表常形成陡崖、陡坎及斜坡。根据钻孔揭示,一般无强风化带,仅局部存在强风化带,厚度一般小于2m,中风化带厚度可大于20m。力学性质较好,承载力较高,是拟建工程各种建筑物理想的地基持力层。

6.14 地质构造

项目区具体构造部位处于巴中向斜南翼内,区内无新近活动构造或隐伏断层,主要构造形迹为巴中向斜,基岩岩层走向N40°~60°W,倾向NW, 倾角约1~4°,整体近于水平。此外,场地及其附近无其它区域性断层等构造影响。场地内砂岩及泥岩中除有少量裂隙外,整体完整性较好。

根据地表裂隙统计资料,场地基岩内主要发育以下4组构造裂隙(见表6-4):

表6-4 岩体节理特征表 节理号 J1 J2 J3 J4 走向/倾向及倾角 N35~55°E/ NW ∠65~80° SN/ E ∠30~50° N30°E/ SE ∠24~35° EW/ S∠ 45~65° 节理特征 较光滑平直,延伸长度5~20m,间距0.3~2.6m,张开度0.03~0.5m,常沿该组裂隙追踪形成卸荷裂隙。 较粗造,延伸长度0.3~1m,间距0.3~0.7m,微张,无充填。 较光滑平直,延伸长度1m左右,间距0.3~1m,微张. 较粗造,延伸长度短,间距2m左右,微张,无充填。 上述裂隙面在浅表部微张开,当具备临空面时,常沿构造裂隙追踪发育成长大的卸荷裂隙,地表可见张开宽度达0.2~0.8m。而深部闭合程度一般较好

6.15 水文地质条件

6.15.1 场地主要水系特征

区内水系较为发育,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均属渠江水系。

拟建场地附近有观音河及毛古河,两者均属巴河左岸的支流,支沟呈树枝状分布。两条河在污水处理厂南侧交汇向南流走,观音河宽度约10~30m,毛古河宽度约15~20m,这两条河河水流速较缓,河流弯曲,枯水期水深一般0.1~2m。

观音河及毛古河均属雨源性常年河流,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河水位、流量受季节及降水影响较大,其径流特征在年内变化与区内气候相适应。据该流域水文资料调查分析得出洪水过程特点为:洪峰高、历时短、洪枯变幅大、洪水频繁、陡涨陡落,洪水过程一般为单峰,历时1~3d;其径流特征在年内变化与区内气候相适应,水文态势与降水程度同步,年内11月至次年4月为枯水期,其中2月最枯;5~10月为汛期,7~9月暴雨频繁多形成洪灾。根据污水处理厂附近观音河的洪水调查资料,污水处理厂场地旁观音河最高洪水位约348.00m,高出枯期河水位约10m。

6.15.2 地下水的类型及埋藏条件

根据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场地地下水的类型主要有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丘间槽谷地带普遍赋存上层滞水,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为其补给来源,以蒸发及径流方式排泄。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就近向河谷或沟谷排泄,水量分布不均。

(1)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之中,地下水量一般不丰富。随降雨而变化较大,一般在砂岩分布广泛地带较丰,泥岩分布地段较少,多沿裂面以及砂岩岩层底面呈浸润状、线状及股状渗出。基岩裂隙水在本区较为贫乏,仅在厚层砂岩的裂隙内见水量很小的基岩裂隙水,一般在砂泥岩交界处溢出。泥岩裂隙仅限于全、强风化带表层,连通性差,

为相对隔水层。

(2)松散层孔隙潜水

主要分布在沿线各类成因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崩坡积碎块石土中有部分分布,但水量贫乏;分布于块碎石等粗颗粒地层中的地下水一般运移较快,补排较为迅速;分布于丘间谷地地带的地下水,一般赋存于上部软弱的粘性土孔隙中,由于粘性土渗透系数很小,地下水运移迟缓,地表常形成上层滞水。覆盖层孔隙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就近向河谷或沟谷排泄,水量分布不均。

以上各含水层之间,丘间槽谷地带粘性土层的上层滞水与其它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较差,其余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一般。

6.16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 6.16.1 不良地质

据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场地地处地质灾害非易发区。经对场地及周边进行地质调查,工程区属阶梯状台梁-窄谷丘陵地貌,地质构造较为简单,构造作用不强,岩层产状平缓,岩体完整性较好,冲沟的纵坡较缓,汇水面积均比较小。本次场地未发现有其它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如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如暗浜、防空洞、古墓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整体稳定性较好。主要不良地质现象表现为岩体卸荷和局部崩塌碎落。

项目区陡崖地段多由厚层块状砂岩构成,顶部及下部一般为泥岩。根据对道路附近边坡开挖的地质调查结果,区内陡崖地段岩体卸荷作用强烈,卸荷裂隙较发育,最大张开度可达100cm左右,强卸荷带水平宽度一般8~10m,弱卸荷带水平宽度一般20~30m,坡面多处分布卸荷危岩块体,坡脚可见的最大崩塌块体可达20m(B线BK0+460附近)。陡崖地段虽基岩裸露,但由于该类岩质边坡一般较陡,结构面较为发育,在卸荷、风化及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易于形成局部不稳定体而发生崩塌或碎落。由于泥岩等泥质岩易脱水干裂,遇水又易软化,风化较快,而砂岩抗风化能力较泥岩强,从而形成差异风化,致使泥岩风化脱落而使上覆砂岩悬空,砂岩底部失去支撑,便沿卸荷裂隙而产生崩塌。道路工程若处于陡崖顶部边缘,岩体卸荷崩塌引发的坡体失稳必将破坏道路的稳定性

本次设计时,设计充分考虑了地质意见,避免了道路沿陡崖顶部边缘通过及尽量避免从陡崖下部通过。建议施工时应采用随机清危、对悬空的砂岩底部进行局部嵌补等工程措施,以保障拟建管道的安全。对处于陡崖下部的道路,施工时应切实做好安全防护及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确保施工安全。

6.16.2 特殊性岩土

沿线特殊性岩土主要为分布于山间沟槽段的坡洪积软塑状粉质粘土及人工填土。 由于部分道路线跨越了山间沟槽,而山间沟槽段由于地表普遍分布微弱透水的粉质粘土,厚度较大,土体普遍具有颗粒较细、结构松软、天然含水量高、透水性差等特点。由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这使得表土含水量高,承载力和抗剪强度低,从而形成软弱地基。根据勘探揭示,项目区软基厚度一般在1~3m之间,相应地基容许承载力一般为60~120KPa,压缩模量3~7Mpa。其上修建道路时(特别是高填及斜坡地段),容易产生失稳或沉降过大等问题。由于沿线软弱地基土分布范围较小,厚度不大,且道路对地基要求不高,对平缓段建议采取部分换填处理,对斜坡段尚应辅以稳管措施。经统计,对道路有影响的软弱地基分布段共230m/5段。

项目区由于处于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目前城市化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之中。部分地段因城市场平开挖、弃渣等堆积厚度较大的弃渣场。处于斜坡地段的弃土场外侧一般临河(沟),由于弃土场未经防护,在洪水冲刷作用下,常形成潜在不稳定斜坡,从而威胁管道的安全。处于沟谷地段的弃土场由于未经碾压,管道加载后,常产生较大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变形,造成管道拉裂和渗漏污染环境。对处于平缓地段的稳定弃土场,管道铺筑时应对基底采取部分换填及夯实处理,并辅以支墩(或支座)等稳管措施。

本次道路选线时设计已充分尊重地质选线意见,大量绕避了处于正在堆积及斜坡地段的弃土场。但仍存在部分填土分布段或弃土场无法绕避的情况,对道路工程有一定影响。设计上应考虑采用修建挡土墙、换填等处理措施,确保道路的安全。道路开挖时应采取放缓临时边坡坡率、设置支撑、喷锚支护等可靠的边坡支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6.17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本次勘察岩土样的采取及室内试验严格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P50266-2013)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野外原位测试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要求操作。对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及原位测试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14.2.2第2条公式进行数理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当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0.30时,对参与统计离散性较大的数据元素按1.5倍标准差的粗差剔除界限予以合理取舍,或取统计平均值。岩土体统计数据均能达到6个以上。 6.17.1 岩土的测试成果及分析 6.17.1.1 室内土工、岩石常规试验

根据场地实际地质情况,本次勘察在钻孔中采集39组粉质粘土、8组含角砾粘土、

39组中风化砂岩岩样、24组中风化泥岩岩样进行室内土工及岩石试验。试验成果统计见下表6-5。

表6-5 岩石物理、力学指标试验成果统计表 岩石 名称 物理力学指标 样本数 24 24 24 39 39 39 39 平均值 4.60 2.50 12.0 3.7 2.39 51.2 29.9 最大值 最小值 标准差 6.0 2.6 19.0 6.8 2.57 86.4 61.30 2.80 0.87 2.3 0.05 7.0 1.0 2.43 26.5 22.30 3.44 1.45 0.011 17.16 11.12 变异系数 0.19 0.02 0.29 0.29 0.05 0.27 0.29 标准值 4.91 2.50 13.21 2.42 2.42 55.91 32.93 中吸水率% 风块体密度g/cm 化天然抗压强度Mpa 泥中吸水率% 风块体密度g/cm 化天然抗压强度Mpa 砂饱和抗压强度岩 Mpa 由试验结果可知: 33分布于场地内的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平均值为12.9,液性指数IL平均值为0.30,属可塑状态的粉质粘土;压缩模量平均值为5.89MPa,压缩系数a1~2平均值为0.29MPa~1,具中等压缩性土。内摩擦角平均值为16.93°,内聚力为27.44Kpa。力学性质差,承载力低。

分布于场地内的含角砾粘土塑性指数平均值为12.9,液性指数IL平均值为0.30,属可塑状态的粉质粘土;压缩模量平均值为6.06MPa,压缩系数a1~2平均值为0.28MPa~1,具中等压缩性土。内摩擦角平均值为17.26°,内聚力为28.76Kpa。力学性质较差,承载力较低。

工程区地处典型的“四川红层”地区,岩层产状平缓,软硬相间,构造不发育。出露基岩为一套内陆河湖相沉积的砂岩夹泥岩,岩体均较完整,呈层状结构。

从岩石试验成果统计表可见:工程区砂岩强度较高,完整性较好,中风化层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22.3~61.30MPa,平均值29.90Mpa,属较软岩~坚硬岩,其岩土工程性质较好,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III~IV类。而泥岩强度较低,天然抗压强度为7.0~19.0MPa,平均值为12.0MPa,且具有易风化、遇水崩解软化、失水干裂等特点,属软岩,其岩土工程性质较差,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但不同岩性和不同埋藏条件下岩体完整性和力学性质差异性较大。不同层次、不同部位的砂岩由于结构面发育程度、胶结物类型和风化卸荷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6.17.1.2 标准贯入试验

本次勘察对广泛分布于丘间沟槽及缓坡地带的粉质粘土、含角砾粘土共作66次标准贯入(N)试验,测试统计结果见表6-6。

表6-6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

土层名称 粉质粘土 含角砾粘土 样最大最小平均标准变异 本 值 值 值 差 系数 容) (击) (击) (击) 0.218 12 (击6 2 4.0 0.88 4 9 6 7.4 0.885 0.12 标准值 (击) 4.25 7.768 由标贯试验结果可知:坡洪积粉质粘土标贯击数为2~6击/30cm,标准值为4.25击/30cm,相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77.3~168Kpa,平均值为128Kpa,承载力低,压缩变形大。含角砾粘土标贯击数为6~9击/30cm,标准值为7.76击/30cm,相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168~236Kpa,平均值为208Kpa,具有一定承载能力。

6.17.3 设计参数的建议

根据道路沿线的岩(土)体工程地质性状及特性,结合工程区有关试验成果,以《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等为主要依据,参照其他相关规范、标准对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并结合巴中地区的工程建设经验,提出场地各层地基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见下表6-7。

表6-7 地基岩土体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 密度 岩性 状态 ρ 3g/cm 压实 2.10 人工填弃渣 1.98 土 杂填土 1.90 耕植土 软可塑 1.80 软塑 1.95 粉质粘可塑 1.98 土 硬塑 2.00 碎石土 稍密 2.05 块石土 中密 2.10 含角砾可塑 1.98 粘土 强风化 2.45 泥岩 中风化 2.50 砂岩 强风化 2.50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fa0] kPa 220 150 120 90 70 120 150 280 400 140 350 1000 480 压缩(弹性)模量 mPa -- -- -- -- -- 6 9 26 35 7 -- (500) (450) 钻孔灌注桩基底摩 桩侧极限摩天然抗剪强度 擦系数 阻力标准值 (kPa) μ qik Ф C (°) (kPa) kPa 0.42 28 30 -- 0.40 24 0 -- -- 20 -- -- -- -- -- -- 0.20 10 12 35 0.24 17 27 45 0.30 -- -- 60 0.42 28 0 170 0.42 33 0 210 0.26 0.35 0.45 0.42 10 25 18 28 21 200 10 45 110 -- 120

中风化 2.55 2000 (1800) 0.55 40 800 -- 备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由于岩土体不均匀,工点设计时以相应工点提供的参数为准。

6.17.4岩土工程分级及开挖最陡坡度

根据室内岩石、土工试验成果,结合道路沿线开挖和谷坡自然稳定边坡,依据2009年《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及相关配套文件,综合确定沿线岩土工程分级及开挖最陡坡度(见表6-8):

表6-8 岩土工程分类表 天然单轴极限抗岩性 定额分类 普氏分类 压强度(MPa) 含草根的腐植-- 一、二类土壤 Ⅱ 土 可塑粉质粘土 ―― 一、二类土壤 Ⅱ 硬塑粉质粘土 -- 三类土壤 Ⅲ 块石土 -- 次坚石 Ⅵ 块石夹土 -- 松石 V 强风化泥岩 -- 次坚石 Ⅵ 中风化泥岩 12 次坚石 Ⅷ 强风化砂岩 -- 次坚石 Ⅶ 中风化砂岩 29 普坚石 Ⅸ 开挖最陡 坡度 1:1 1:1.25 1:0.75 1:1 1:1 1:0.75 1:0.25 1:0.50 1:0.20 备注:①、岩土工程分类依据为2009年《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及相关配套文件;②、开挖最陡坡度为高度5m以内不加支撑的岩土边坡坡度值(高宽比)。

6.18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6.18.1 区域地震稳定性评价

场地地震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场地区域隐覆断裂的活动情况和龙门山、华蓥山构造带的活动对场地的影响。近场区附近的未见全新世活动断层,可忽略发震断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从龙门山构造带和华蓥山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情况看,两构造带均距离工程区较远,数百年来的历史地震记载已经证实,对场地有影响地震烈度都没有超过Ⅵ级。根据场地区域地质构造、断裂活动情况、新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情况,综合分析和权衡地壳稳定性的各项指标,证实本场地远离活动性断裂,地震效应主要为受外围地震的波及影响,属于区域构造稳定区,适宜修建。

6.18.2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6.18.2.1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评价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关于场地类别划分标准及现场钻探揭露、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参考邻近场地土层剪切波速实测值,本场地剪切波

速估算值如下:坡洪积可塑状粉质粘土剪切波速Vs=160~180m/s(取Vs=170m/s);坡残积粉质粘土剪切波速Vs=190~210m/s(取Vs=200m/s);块石夹土(孤块石夹土)Vs=300~350m/s(取Vs=320m/s);稳定基岩剪切波速Vs=500~800m/s。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有关规定按表4.1.3划分场地土类型:场地内基岩属软质岩石;可塑状粉质粘土、含角砾粘土属中软土、软塑状粉质粘土属软弱土、块石夹土及孤块石夹土属中硬土。按表4.1.6划分建筑场地类别:拟建场地基岩裸露段属I1类工程场地;覆盖层厚度小于3m段属I1类工程场地;覆盖层厚度3≤dv≤50段属Ⅱ类建筑场地。

6.18.2.2场地地震特征参数

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06-2001)及第1号修改单,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属区域地质构造稳定区。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其抗震设防应按《室外给水排水及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等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6.18.2.3场地饱和砂液化判别

拟建场地内覆盖层以粉质粘土为主,未发现饱和砂土存在,因项目区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可不考虑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问题。

6.18.2.4场地有利、不利地段划分

经勘察,工程区地处丘陵地带,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覆盖层厚度不大,下伏为稳定基岩且部份地段基岩已经暴露于地表。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1条,拟建工程场地多为对建筑抗震有利或一般地段,但处于陡崖边缘及下部的部分管线场地地形陡峭,处于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同时,本次勘察根据地质调查及钻探充分表明,拟建场地虽地形起伏较大,但沿线边坡稳定,无滑坡、泥石流、断裂、溶洞、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故场地适宜建设。

6.18.3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拟建建筑场地经现场勘察除发现部分道路处于陡崖地段存在崩塌危岩及软弱地基和填土需特殊处理外,沿线自然边坡稳定。在2008年“5?12”地震期间未出现滑坡、泥石流、震陷、地裂缝等地质灾情,地质调查也未发现有其它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如滑

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如暗浜、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区域地质相对稳定。属中等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地基,地基稳定性一般,适宜拟建道路工程的建设。

6.19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评价

6.19.1 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工程区内土体为第四系全新统各类成因的松散堆积物,其工程地质特征如下: (1)人工堆积土:土体结构较为松散,松散~稍密状,稍湿~湿,粘性土不均匀充填,厚度不均匀。老路路基部位多已压密,工程地质性质一般~较好。其余地段多为人工就地堆填而成,架空明显,极不均一,工程地质性质差。

(2)崩坡积块石、碎石:土体结构松散,架空严重,厚薄不均一,工程地质性质一般~较差。

(3)湖泊(鱼塘)沉积的淤泥:土体呈流塑~软塑状,富含有机质,工程地质性质差。

(4)残坡积粉质粘土:多呈可塑状~硬塑状。土层一般具中等压缩性,有一定承载能力,工程地质性质一般。

(5)坡洪积粉质粘土:土体一般具有颗粒较细、天然含水量高、结构松软、透水性差的特点。承载力低、压缩变形大,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6.19.2 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工程区岩体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岩石为碎屑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粘土矿物及少量石英。岩层产状平缓,变化不大,倾角多在1°~4°,整体近于水平。

与本项目最为密切的风化岩层为强风化层及中风化层,他们具有较高的强度,具有较好的地基工程地质性质。根据勘察成果,强风化层为破碎极软岩,完整性差;中风化砂岩单轴天然抗压强度一般20~40MPa,强度较高,属较完整的中硬岩;中风化泥质岩类单轴天然抗压强度一般10~20MPa,属较破碎~较完整的软质岩。区内岩体呈互层状发育,各向异性明显,但总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6.19.3 地基持力层的选择

根据本项目建筑物结构特征及区内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对道路、管网、桥梁、挡墙等地基持力层的选择建议如下:

(1) 覆盖层的欠压密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桥梁地基持力层。 (2) 河床中处于冲刷深度以内的土层不能作为地基持力层。

(3) 管道地基持力层:可采用覆盖层中具有一定强度的一般土作为地基持力层,对新近堆积的土层宜碾压夯实才能作为持力层。对软弱路基段应采取清除换填或其它工程处理措施。

(4)、检查井基础: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覆盖层中具有较高强度的土体,并经夯实做好碎石垫层后作为持力层,或选择强风化基岩作为地基持力层。

(5)、小桥、挡墙基础:可选择强~中风化基岩作为地基持力层。

(6)、大中桥基础:桥台可选择强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桥墩需选择中风化基岩作为地基持力层。

6.19.4道路地基基础方案选择原则

根据沿线地层结构、岩土分布特征、道路标高等,沿线的道路及管网地基主要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含角砾粘土、块碎石、孤块石和基岩等,承载力一般均能满足要求,均可直接作为道路地基持力层。但对于道路设计线以下人工填土分布厚度较大的地段及基底处于软弱土体段,应采取换填、夯实等地基处理措施。对管网底部局部架空的地段,应采用支墩穿越或跨越。

由于道路均穿越了不同的岩土体,各类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地基均匀性差,易产生地基不均匀变形。鉴于道路对地基不均匀变形较敏感的工程特性,对于道路穿越了两种力学性质迥异的岩土体衔接地段(如基岩与粉质粘土等相对软弱土体的相接处),为适应衔接地段的变形协调,可在相邻的强度高的持力层顶部设置砂砾石褥垫层,或其他适宜的工程措施,以防止地基不均匀变形。

6.20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根据勘察区岩土层的岩性特征、坚硬程度、抗风化能力和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考虑岩层组合特征以及工程地质特征,区内的岩体组合划分如下表6-9。

表6-9 工程地质岩组划分表

工程地质岩组名称 第四系松散软弱土类岩组(A) 分布范围 丘间沟槽及临河地带,局部分布 亚组岩性 特征 松散堆积软塑粘性土体、杂填土 所属 地层 Q4meQ4 dl+pl 工 程 特 性 易发工程地质问题 松散,透水性差,强度局部滑塌、槽谷地段低,易压缩变形,稳定普遍分布软弱路基。 性差。 Q4以可塑状粘性土为主,其余以块石土、块石夹土为主,有一定承载能力,开挖后稳定dl+el第四系松散缓坡平台、松散堆积碎中软~中硬斜坡坡麓等 块石土 土类岩组(B) Q4dl+el Q4c+dl Q4meQ4 c+pl 粘性土承载力不高。开挖后易局部滑坍。块石土、块石夹土难以挖掘,存在开挖边

性差。 坡的稳定性问题。 层状软弱~沟谷两岸、砂岩为主,半坚硬岩工斜坡及陡崖 夹泥岩 程地岩组(C) J32p 2半坚硬、坚硬的砂岩夹软弱的泥岩,差异风化显著,整体强度相对较高 砂岩易产生崩塌、泥岩段易风化崩解,产生碎落。 从岩性和结构组合强度而言,C岩组最好, B组次之,A岩组为最差。本路段主要以B岩组及C岩组为工程地基使用对象,部分段以A岩组为工程地基使用对象。现将各岩组特征分述如下:

6.20.1 第四系松散软弱土类岩组(A岩组) 按岩性、成因、结构分为两个基本土体类型: ①、坡洪积粉质粘土

零星分布于工程区丘间沟槽段、部分缓坡平台段及鱼塘等地表地带,常年饱水,土体含水量高,多呈软塑状,表部流塑状,稳定性差,承载力一般为30~80kPa,不能直接作为各类管道工程建筑的地基,需采取可靠的工程处理措施。

②、人工堆积层

主要由人工堆积的素填土,杂填土仅局部分布,成分以砂泥岩碎块石为主,部分粘土及建筑垃圾,总体结构极为松散,承载力一般为80~150kPa,极不均匀,在保证整体稳定的前提下可作为管道及检查井地基,并需采取可靠的措施防止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桥梁、挡墙等主要结构物的地基。

6.20.2 第四系松散中软~中硬土类岩组(B岩组) 按岩性、成因、结构分为两个基本土体类型: ①、坡残积粉质粘土及含角砾粉质粘土

广泛分布于工程区缓坡平台段,多呈可塑状,属中软土,具中等压缩性,容许承载力一般100~140Kpa,可作为管道、检查井等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的建筑物持力层。不能作为桥梁、挡墙等结构物的地基持力层。开挖后稳定性较差,需采取放缓边坡或可靠的边坡支护措施。

②、崩洪积及崩坡积孤块石土、块石夹土

孤块石成分主要为中风化砂岩,部分强风化砂岩及泥岩,骨架孔隙间充填岩屑及粉土,架空明显,结构不均一。总体呈稍密~中密结构,承载力一般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0a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