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最全的资料。呵呵

更新时间:2023-05-25 13:2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最全的资料

《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我们都是好孩子,考试不做小抄。这些内容不是小抄,是我们奋斗的“证据”。呵呵,大家加油吧,fighting!

——L&Y

1.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对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

3.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效益是指目标的达成度。 4.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相同的,即协调。协调就是使组织中的各个部门、每一个成员、各种资源、各项活动之间有机结合,同步与和谐地开展活动。

5.管理学作为一门不精确的有待于发展的科学,有以下特点:(1)一般性。(2)历史性。(3)多样性或综合性。(4)实践性。

6.经验管理思想:基本观点: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素质。

7.科学管理思想:包括: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韦伯——官僚组织理论)

1)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理论:基本观点:管理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经验,更重要地是要依据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活动和组织。泰勒:美国人,工程师。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学派创始人。突破性思想:科学管理。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的基本内容:①制定出最佳操作方法――制定标准定额。②实行新的奖励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制。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进而保证工人按正确的方法工作。④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⑤贯彻“例外管理”。

2)一般管理学派――法约尔(现代经济管理之父)。管理的五大因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突破性思想:职能原则、管理原则。 管理的一般原则:⑴劳动分工 :专业化分工可提高效率。⑵权力与责任:“指挥他人的权以及促使他人服从的力”;行使权力时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区分了职务权利和个人权力⑶纪律:对协定(服从、勤勉、积极、举止和尊敬等)的尊重。⑷统一指挥:组织内每个人只服从一个上级及其命令⑸统一领导:目标相同的活动,一个计划、一个领导。⑹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⑺合理的报酬:成绩、效率优良者合适的奖励但奖励不能取代优良的管理。⑻适当的集权与分权⑼跳板原则:请示、汇报逐级进行;同级沟通用跳板,但事后须向各自的上级汇报⑽秩序:”有地方放置每件东西,而每件东西都必须放在该放置的地方;有职位安排每个人,而每个人都安排在应安排的职位上”⑾公平 :由“善意和公道”而产生公平⑿人员稳定:尽可能降低人员的流动率,特别是管理人员。因培养一个人胜任目前的工作需要时间和金钱。⒀首创精神:领导者需要有首创精神,同时鼓励全体员工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⒁集体精神:在组织内要形成团结、和谐和协作的气氛。

3)官僚组织理论——韦伯(被称为“古典组织理论”的创始人)德国人,组织理论之父。突破性思想:组织的科层模式。这里的官是官员、主管的意思;僚是指幕僚,是指专职人员。这种组织形式应用于复杂的组织中,如大企业、政府机构、军事机构。 8.行为管理思想:行为管理思想认为:人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其劳动生产率受到社会的、心理的和群体的因素的影响。行为管理思想的特点:在于改变了人们对管理的思考方法,它把人看作是宝贵的资源,强调从人的作用、需求、动机、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其对管理活动及其结果的影响,研究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好人的工作、协调人的目标、激励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工作效率。

1)霍桑实验:梅奥和他的助手于本世纪20年代,在芝加哥附近的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电话机工厂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即霍桑试验。梅奥的结论 :a.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c.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2)人际关系学说主要理论家有(马斯洛)和(麦格雷戈)、(赫茨伯格)等。

9.定量管理思想:1)认为: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只有致力于定量化,才能真正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效益。2)核心:是把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用于管理决策和提高组织效率。3)特点是:力求减少决策中的个人艺术成分,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来寻求最优答案;各种可行方案均是以效益作为评判的依据;广泛使用计算机作为辅助管理手段。

10.权变管理思想:1)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每一种管理理论与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2)权变管理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它在继承以前的各种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把管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对管理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研究,希望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研究,找到各种管理原则和理论的具体适用场合。 11.高中低管理者\管理的错误之处——可能是论述题吧 12.计划的含义:计划就是选定组织的目标,并围绕组织的目标,对组织活动的过程进行详细的统筹规划。计划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方法、途径和时间表。 1)计划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六项:就是平时说的5W1H:(1)What――做什么――目标任务――最终结果、工作要求(2)Why ――为什么要做――目标――理由、意义、重要性(3)When――何时做――时间表――起止时间、进度安排(4)Where――何地做-范围=组织层次或地理范围(5)Who――何人做-责任――人选、奖励措施(6)How――如何做――战略――途径、基本方法、主要战术

13.组织:1)宗旨:社会所赋予这个组织的基本职能或该组织应履行的社会委托给它的任务。

2)组织目标是指一个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实现的目的。

《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最全的资料

3)组织目标的特点:⒈差异性。⒉多元性。⒊层次性。⒋时间性。

4)组织目标的作用:1。组织目标是组织进行计划和决策的基本依据2。组织目标是组织内部分工和协调的准则。3。组织目标是高效率的前提,也是业绩考核的基本依据。4。组织目标是重要的激励手段。

5)组织目标制订的基本原则:⒈以满足社会或市场需求为前提。⒉以提高组织的投入产出率为出发点。⒊所制定的目标值应具有先进性。⒋要考虑到组织的社会责任。

6)组织目标制订的要求:1。具体的(Specific):明确、不含糊。2。可衡量的(Measurable):定量化。3。能达到的(Attainable):太高太低都会失去意义。4。相关的(Relevent):围绕企业宗旨和远景展开。5。限定时间(Time-bound):必须有起止时间和区间。

14.论述题就往上答就行,不会的就参考这些…… 1)计划工作是管理的首要职责,是成功的关键工作之一;

2)有效的管理要以目标为中心,要制订一个清楚的正确的目标,并坚定不移地围绕着目标开展各项工作。 3)计划工作的核心是:目标的明确和计划的制订。着眼点是:有限资源的合理使用。

15.时间管理理论是个人管理理论的一部分,即如何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计划,掌握重点,合理有效地利用工作时间。简而言之,时间管理的目标是掌握工作的重点,其本质是管理个人,是自我的一种管理。方法是通过良好的计划和授权来完成这些工作。

1)时间“四象限”法: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1。既紧急又重要(如人事危机、客户投诉、即将到期的任务、财务危机等)2.重要但不紧急(如建立人际关系、新的机会、人员培训、制订防范措施等)3.紧急但不重要(如电话铃声、不速之客、行政检查、主管部门会议等)4.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如客套的闲谈、无聊的信件、个人的爱好等)。

16.决策:1)含义:决策就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出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的过程。

2)决策的类型:1、按照决策的重要性: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2、按照决策是否具有重复性,可分为常规决策(程序化决策)和非常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3、按决策的性质可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风险型决策。

3)决策的方法:第一类:主观决策方法。包括:程序化决策,适应性决策方法、创造性决策方法。第二类:定量化决策方法。101页。第三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102页

17.组织:1)一般含义: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

2)组织的实质:从本质上而言,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协作是组织的实质。

3)组织的类型:正式组织: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成员之间保持着形式上的协作关系,以完成企业目标为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非正式组织:在共同的工作中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

4)组织的类型:1、盈利性组织与非盈利性组织。2、生产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均属于盈利性组织。3、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5)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型组织结构\职能型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委员会式组织结构\网络结构

〃直线制组织的优点:机构简单,指挥统一;上传下达迅速,工作效率高,解决问题快;垂直联系,责任明确。局限性:只适用于小型企业,规模大或者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就不适宜采用。

〃职能制组织的优缺点:优点:管理分工较细,管理深入,能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缺点:多头领导,妨碍统一的领导。

〃直线职能型组织的优缺点:优点:继承了直线制组织和职能制组织两者的优点,既可以统一指挥,又存在管理的职能分工;缺点:下级缺乏自主权;职能部门间联系较差;信息传递的路线太长等。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优点:有利于企业的高层领导层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搞好战略决策、长远规划和人才的开发;事业部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或责任中心,有利于事业部之间的竞争,增强企业的活力;有利于发挥事业部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经营管理的能力。这种组织具有稳定性和适应性较强的双重优点。缺点:总部和事业部机构重叠会造成结构臃肿,提高管理费用,降低工作效率;事业部之间横向联系差,协调配合难,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各事业部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企业整体利益,导致短期行为等。事业部组织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产品种类较多、各种产品之间工作差别较大,技术比较复杂和市场广阔多变的企业。

〃矩阵型组织结构:优点:加强了横向联系;资源利用率高,组织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强;易于培养专业人员合作精神和全局观念;有利于创新。缺点:成员工作位置不固定,容易产生临时观念;组织中存在双重职权关系,违背了统一指挥的原则 〃委员会式组织结构:

〃网络组织,就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通过与其他组织建立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业务合同网,有效发挥核心业务专长的协作型组织结构形式。网络组织有三种基本形式:内部网络、稳定的网络、动态网络。 18.组织变革的过程:(1)解冻阶段:改革前的心理准备阶段。中心任务:改变员工原有的观念和态度。(2)变革阶段:变革过程中的行为转换阶段。要运用策略和技巧减少对变革的抵制。(3)再冻结阶段:变革后的行为

《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最全的资料

强化阶段。目的:使新的组织状态保持相对的稳定。 19.权力含义:指组织成员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拥有的开展活动或指挥他人行动的权利。

20.权力类型:三种不同的类型:1)直线权力:是组织中上级指挥下级工作的权力,表现为上下级之间的命令权力关系。直线权力是管理者所拥有的特殊权力,它与等级链相联系,在组织等级链上的管理者一般都拥有直线权力,他们一方面接受上级指挥,另一方面有指挥下级的权力。2)参谋权力:是组织成员所拥有的向其他组织成员提供咨询或建议的权力,属于参谋性质。组织中的任何一位成员都拥有参谋权力,他们可以就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管理者当然也拥有这种权力。随着组织的日益扩大与日趋复杂,管理者可能越来越难以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与知识来有效地完成其职责,因此他们还会设立专门的参谋人员来协助自己,以减轻自己的负担。3)职能权力:指某一人员或部门根据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而拥有的对其他部门或人员直接指挥的权力。它是一种有限的权力----只有在被授权的职能范围内有效。

三者之间的关系:1)直线权力与参谋权力:直线权力是命令和指挥的权力,参谋权力是协助和建议的权力,参谋的职责是建议而不是指挥,只有当他们的建议被管理者所采纳并通过等级链向下发布指示时才有效,由此可见直线权力与参谋权力之间的关系是“参谋建议,直线指挥”的关系。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直线人员在进行重大决策之前要先征询组织成员或参谋人员的意见。管理者在行使重大问题决策权时要充分发挥参谋人员的智囊 作用或尽可能广泛地征询组织成员的意见。第二层含义:指这两种权力之间性质的不同。参谋权力是咨询性的, 行使参谋权力的人员可以向直线人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不能把自己的认识、想法等强加给直线人员,或直接发号施令;指挥的权力应由直线人员来行使,由直线人员来决定方案的取舍及发布指令,并承担最后的责任。这是保证组织命令的统一性和职权对等所必须的。

2)直线权力与职能权力之间的关系:关系是指“直线有大权、职能有特权”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直线人员拥有除了其上层直线人员赋予职能部门的职能权力以外的大部分直线权力;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则除了拥有对本部门下属的直线权力外,还拥有上层管理者所赋予的特定权力,可在其职能范围内对其他部门及其下属部门发号施令。

21.授权含义:指上级赋予下级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而行动。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对授权者负有汇报情况及完成任务之责。

22.授权的益处:授权对于一个组织来讲是十分重要的。管理者进行授权的主要益处:

①可使高层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处理重大问题。

②可提高下属的工作情绪,增强其责任心,并增进效率。 ③可增长下属的才干,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培养。

④可充分发挥下属的专长,以弥补授权者自身才能之不足。

23.领导:是指领导者带领和指导群众实现共同确定的目标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过程。

领导者:是指担负领导职责,负责实施领导过程的个人。 24.领导理论,就是关于领导的有效性的理论。人们对于领导有效性的研究主要从三方面进行,相应地,领导理论也分为三大部分,即领导品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25.领导品质理论:着重研究领导者的个人特性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该理论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开始研究的。他们的出发点是,根据领导效果的好坏,找出好的领导者与差的领导者在个人品质或特性方面有哪些差异,由此确定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研究者认为,只要找出成功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再考察某个组织中的领导者是否具备这些素质,就能断定他是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这种归纳分析法是领导品质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领导品质理论按其对领导特性来源所作的不同解释,可分为传统领导品质理论和现代领导品质理论。 传统领导品质理论:认为领导者所具有的品质是天生的,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现代领导品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品质和特性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培养。 26.领导行为理论——勒温理论

①专制作风:专制的领导作风是指以力服人,靠权力和强制命令让人服从的领导作风,它把决策权力定位于领导者个人手中。专制作风的主要行为特点是:A:独断专行,从不考虑别人的意见,所有的决策由领导者自己作出。领导者亲自设计工作计划,指定工作内容和进行人事安排,从不把任何消息告诉下属,下属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而只能察言观色、奉命行事。B:主要靠行政命令、纪律约束、训斥和惩罚来管理,只有偶尔的奖励。C:领导者很少参加群体活动,与下属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没有感情交流。

②民主作风:领导作风是以理服人、以身作则的领导作风,它把决策权力定位于群体。主要的行为特点是:A:所有的政策是在领导者的鼓励和引导下由群体讨论决定的。B:分配工作时尽量照顾到个人的能力、兴趣,对下属的工作也不安排得那么具体,下属有较大的工作自由、较多的选择性和灵活性。C:主要以非正式的权力和权威,而不是靠职位权力和命令使人服从,谈话时多使用商量、建议和请求的口气。D:领导者积极参与团体活动,与下属无任何心理上的距离。

⑶放任自流作风:是指工作事先无布置,事后无检查,权力定位于组织中每一个成员,一切悉听尊便大的领导作风,实行的是无政府管理。

27.领导权变理论-弗特勒模型:1)现代领导的权变理论是由菲特勒创立的。他认为对领导研究的注意力应该

《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最全的资料

更多地放在环境变量上,虽然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最佳领导风格,但在每种情况下都可以找到一种与该特定环境相适应的有效领导风格。2)LPC问卷:菲特勒认为领导风格是由领导者的个性决定的,基本上无法改变。 28.正式沟通:①含义:是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一般情况下,重要文件和消息的传达、组织决策的贯彻等。②优缺点:沟通效果好,较严肃,约束力强,保密性高,可使信息具有权威性;但速度慢,传递中可能失真。

正式沟通渠道的表现形式:链型、轮型、全渠道型。(有图啊,呵呵,很简单的,在课本321页)

29.非正式沟通:①含义:是指正式途径以外的、不受组织层级结构限制的沟通方式。②优缺点:不拘形式、直接明了、速度快、面广及时了解内幕新闻;但难控制、传递的信息不确切、还可能导致小团体的产生。

30.激励:组织行为学认为,激励是指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它包括三个因素:强度:个体试图付出多大的努力。方向:付出的努力必须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坚持性:个体努力能维持多长时间。

激励对管理工作的意义:1)有效的激励造就了企业的软环境,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思想。2)激励能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工作的绩效和满意度。 31.内容型激励理论:该理论重点研究是什么因素激励人们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着重于研究激励的起点和基础。其代表性理论包括:

需要层次论/ERG论/成就需要论/双因素论 32. 需要层次理论:1943年由美国学者马斯洛(Maslow) 提出。基本要点:人有五种基本需要:

1)生理需要—— 是人的饥、渴、性、生育等基本生理机能

2)安全需要—— 泛指广义的安全。如职业、劳动、心理、环境等方面的安全

3)社交需要—— 包括友谊(友好交往、忠诚与爱等)与归属感

4)尊重需要—— 包括自我尊重(自信心、自豪感和胜利感)与社会尊重(能力、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 5)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们发挥潜能、实现社会抱负的需要

33.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学者(赫茨伯格)提出。理论要点:影响人的行为的需要有两种因素: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的主要作用:A、运用双因素理论改进工作设计,实现工作的扩大化和丰富化以及弹性工时。B、双因素理论进一步引发学者对内在激励问题的重视。

赫兹伯格的“忠告”——如果企业缺乏工作方面的“激励因素”,将会导致员工把注意力放在对“保健因素”的追求上而企业对保健因素的改善,又只能起“临时止痛”的作用。所以,管理者应致力于从工作中开发激励因素,由此推动了“工作再设计”运动。 (看课本啊,在这部分可能出论述题)

34.强化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Skinner)提出,主要是研究行为结果对动机的反作用。

35.期望理论的三对关系:1)努力和绩效的关系:取决于对目标的期望概率,不宜过高或过低。2)绩效和奖励的关系:绩效的取得必须给予奖励,奖励的形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满足需要应因人而异,应采取自助餐式的奖励

36.公平理论:由美国学者亚当斯(Adams)1967年提出,理论主要研究社会收入公平的合理性问题。

37.控制的概念:1)狭义概念:按照计划标准衡量所取得的成果,并纠正所发生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2)广义概念:包括纠正偏差和修改标准两方面内容。3)控制的完整含义:由管理人员对组织实际运行是否符合预定的目标进行测定并采取措施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38.控制的过程:1)拟定标准:标准——评定绩效的尺度。确立控制标准的三种方法:(1)统计方法,相应的标准称为统计标准。 (2)经验估计法,由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凭经验确定。(3)工程方法,相应的标准称为工程标准。 2)衡量绩效:信息要有: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实用性。

3)采取措施:1.找出偏离的原因。2.纠正措施。

39.控制的类型:1)根据纠正措施作用的环节:1.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期望用来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出现问题时再补救。2、同期控制:同期控制是发生在活动进行之中的控制。3、反馈控制:最常用的反馈类型就是反馈控制,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之后。

2)根据控制的假设(主管人员控制的方式):1.间接控制2.直接控制。

3)根据控制活动性质划分:1.预防性控制为了避免产生错误,尽量减少今后的更正活动。(普法)2.更正性控制:当出现偏差时,返回到预先确定的或所希望的水平。(海关、评审)

4)根据纠正措施位置划分:1.预先控制2.过程控制3.事后控制

5)根据控制实施者划分:1.正式组织控制(他控)对设计和建立起来的机构或规定进行控制。2.非正式组织的群体控制(互控)群体控制基于群体成员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是由非正式组织发展和维持的。3.自我控制:个人有意识地去按某一行为规范进行活动。自我控制能力取决于个人本身的素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05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