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3-04-15 19:0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课程编码:

27A11303 学分: 3.5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 72

其中讲课: 40 实验或实践: 32

适用专业: 药学系

推荐教材: 沈关心著,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年。

参考书目: 黄敏主编,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微生物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消毒与灭菌、遗传与变异、感 染与看感染及感染的诊治防的基础知识,掌握各种微生物的特点。通过学习免疫学,使学生掌握抗原、免 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和临床免疫的基础知识,掌握免疫学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 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超敏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其生物 学功能、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常见病原性细菌和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抗原结构及 其致病性,熟悉真菌、放线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以及其致病性、熟悉微生物分布与医学微生态学、熟悉医 药学实践中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了解微生物在药学中的作用和应用。 课程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次期末考试和 多次的章节作业以及课程问题讨论等; 课程研究工作包括研究活动和小论文撰写等; 课程参与程度与课堂 表现等。课程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改革。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建议学时: 2 掌握微生物概念、种类,熟悉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微生物发展史。熟悉医学微生物学内

容,掌握免疫的概念与功能,了解免疫学的发展史。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微生物概念、种类, [授 课

[授 课

法] 容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免疫和免疫学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应答 的类型及作用,微生物的分类,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各类微生物的特点。 第一章 抗原 建议学时: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抗原的概念和性能,熟悉决定抗原性的条件及抗原的特异性,熟悉医学上重要的 抗

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抗原的概念和性能。

[授 课 方 法 ] [授 课 内 容 ]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 [教学目的与要求 ] 掌握抗体、免疫球蛋白的概念,熟悉抗体的结构、功能区及生物学作用,了解各类免

疫球蛋白及单克隆抗体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抗体、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授 课 方 法 ]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

§ 2.1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 2.2 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

§ 2.3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与特性

§ 2.4 免疫球蛋白基因与抗体的多样性

§ 2.5 人工制备抗体

第三章 补体系统 建议学时: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 掌握补体的概念、性质及生物学作用,熟悉补体的激活途径,细胞因子的种类,了解

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教学重点与难点 ] 补体的概念、性质及生物学作用。

[授 课 方 法 ]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

§ 3.1 概述

§ 3.2 补体系统的激活

§ 3.3 补体活化的调控

§ 3.4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 3.5 补体系统异常与疾病

第六章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建议学时: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 掌握免疫细胞的种类及功能,掌握免疫活性细胞的主要标志,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

功能。

§ 6.2 免疫细胞§1.1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1.2

抗原特异性 §1.3

抗原的分类及其在医药学实践中的应用 §1.4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建议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免疫细胞的种类及功能,免疫活性细胞的主要标志。 [授 课

[授 课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6.1

免疫器官

第七章 免疫应答及其调节 [教学目的与要求 ] 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及基本过程,掌握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熟悉细胞免疫及体液免 疫的特点,了解免疫调

节和免疫耐受的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 免疫应答的概念及基本过程,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授 课 方 法 ]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 §7.1 免疫应答概述

§7.2 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7.3 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7.4 免疫耐受

§7.5 免疫调节

第八章 超敏反应 [教学目的与要求 ]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Ⅰ型超敏反应的机制、防治原则,熟悉Ⅱ、Ⅲ、Ⅳ超敏反应常见 的疾病,了解Ⅱ、Ⅲ、

Ⅳ超敏反应的机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 ] 超敏反应的概念Ⅰ型超敏反应的机制、防治原则。

[授 课 方 法 ]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

§ 8.1 I 型超敏反应

§ 8.2 II 型超敏反应

§ 8.3 III 型超敏反应

§ 8.4 IV 型超敏反应

§ 8.5 各型超敏反应的比较与相互关系 第九章 免疫学应用 建议学时: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 掌握人工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概念、特点,熟悉人工自动、被动免疫的用途,了解 常用的免疫制剂。

[教学重点与难点 ] 人工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概念、特点。

[授 课 方 法 ]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

§ 9.1 免疫学检测原理

§ 9.2 免疫学在医药学中的应用 第十章 细菌学概论 建议学时: 4 [教学目的与要求 ] 熟悉细菌的大小、形态,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熟悉细菌的理化 性状,熟悉细菌的生长繁殖,掌握感染的概念,掌握细菌的致病因素、感染途径、类 型,掌握内、外毒素的区别,熟悉细菌的代谢产物,了解细菌的检查方法,了解放线 菌的形态、结构、培养及抵抗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 细菌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感染的概念,细菌的致病因素、感染途径、类 型,内、外毒素的

区别。

[授 课 方 法 ]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10.1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10.2 细菌的物理性质

建议学时: 2

建议学时: 2

§10.3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10.4细菌的新陈代谢

§10.5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0.6细菌的检查方法

放线菌

§10.7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细菌的变异现象,熟悉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和机制,了解病毒变异的现象和机制,了解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细菌的变异现象。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 11.1 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

§ 11.2 噬菌体及其对细菌遗传性的影响

§ 11.3 微生物变异的常见类型

§ 11.4 微生物变异的机制及其修复

§ 11.5 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医药学意义

第十二章常见的病原性细菌建议学时:6[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常见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掌握常见肠道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熟悉其致病因素、感染途径及防治原则,了解其所致疾病及检查方法,掌握常见致病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熟悉结核菌素实验方法,

熟悉卡介苗的概念,熟悉其他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及所致疾病。

[教学重点与难点]常见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常见肠道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常见致病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 12.1 球菌

§ 12.2 肠道杆菌

§12.3弧菌属

§12.4厌氧性细菌

§ 12.5 分枝杆菌属

§12.6动物源性细菌

§12.7其他重要病原性细菌

§12.8支原体

§12.9立克次体

§12.10衣原体

§12.11螺旋体

第十三章真菌学建议学时:2

熟悉真菌的大小、形态,掌握真菌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了解主要病原性真菌及其相

[教学目的与要求]

关真菌

[教学重点与难点] 真菌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

§ 13.1 真菌学概论

§ 13.2 主要病原性真菌

§ 13.3 与药物有关的真菌第十四章病毒学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病毒的形态与结构及增殖,了解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了解病毒的分类,熟悉呼吸道及肠道病毒的形态特点、抗原类型、所致疾病,掌握HBV 形态、结构、抗原组成及五项指标的意义,了解其他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点及所致疾病,熟悉各病毒的感染方式及其所致疾病

[教学重点与难点]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及增殖,HBV 形态、结构、抗原组成及五项指标的意义。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 14.1 病毒学概论

§ 14.2 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

第十五章微生物分布与医学微生态学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的概念及意义,掌握医院内感染的概念,熟悉其防控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的概念及意义,医院内感染的概念,熟悉其防控措

施。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 15.1 微生物的分布

§ 15.2 微生物平衡与失调

§ 15.3 微生物平衡与医药学实践

第十六章微生物的控制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消毒、灭菌等的概念,掌握常用物理灭菌的方法及应用,熟悉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应用,了解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及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消毒、灭菌等的概念,常用物理灭菌的方法及应用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 16.1 医药学实践中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 16.2 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 16.3 生物安全

第三篇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抗生素的概念、医用抗生素的特点、抗药性产生的遗传性机制和生物化学机制。[教学重点与难点] 抗生素的概念和特点,抗药性机制。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00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