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12-26 11: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自己动脑动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高效的科学课呢?我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登月之旅》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设计中是如何注重有效和高效的。

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4.能做模拟环形山的实验。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问题,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解释。

教材处理

本课是《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 月球是地球的近邻,是太空中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人类目前唯一亲自登临过的星球。本课第一部分阐述了从古至今人类一直从未停止对月球的向往与好奇。重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认识月球,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能解释环形山的形成。探究环形山形成的实验,这一部分要结合具体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体会了解月球的表面。第三部分让学生拓展学生思维为登月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 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方法指导

本课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进行验证——教师做出小结”这种方法展开教学的,使学生充分参与到了课堂当中,并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引”。

课前小研究:

1.介绍月球的基本情况。 2.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

3.我国在2004年2月13日公布了首次探月计划,通过学习,你能向大家介绍嫦娥计划的详细内容吗? 教学过程:

一.才艺展示,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和播放一段使学生感到即熟悉又陌生、即亲切又神秘溶溶月色的录像。

预设的师生活动:对月球的那种向往,并提出疑问,使同学们对月球产生浓厚的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进一步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也很自然的引入同学们对月球的探索欲望。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问题一:了解月球的概况?

1.谈话:看来大家对于研究月球还是很感兴趣的,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 就对月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飞向月球,去真正了解月球。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不能实现,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来表达对月球的向往,你知道哪些故事呢? 2.学生介绍。

3.谈话:月球上真的有高大的广寒宫、美丽的嫦娥,伐桂的吴刚、捣药的 玉兔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4.教师播放录象介绍人们了解的月球概况。(没有实施登月之前的)

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不如观看录像形象生动。录象不仅能穿越时空,全面介绍千万年来,人们研究月球的历程及其研究成果,而且因为它声、像、画合一,而深受学生喜爱。只有学生喜爱的,学生才会好】

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通过观看录像,进一步加深对月球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二:了解登月成就及其条件

1.用幻灯片播放图片。(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登月计划和“阿波罗”登月 实况)

2.谈话:人类亲自登上了月球,对月球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3.教师讲解人类登月后的新发现。

4.谈话:美国人已经登上了月球,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那同学们,你们想上月球吗?

5.讨论:要登上月球,我们必须做哪些准备? 6.汇报、交流。

7.小结:要登上月球,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希望大家从现在起好好学习, 长大为祖国的登月工程献策出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讨论“要登上月球,我们必须做哪些准备?”其实是对学生所知的月球知识的一次大检阅。

预设的师生活动: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复习课上所学知识,还会在脑海中回忆课外获得的知识。另外,利用这个问题,

还可以让学生明白,要克服月球上不能让人生存的条件,必须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从小好好学习科学知识,长大报效祖国航天事业的志向。

问题三:解释环形山的形成

1.谈话:人类登上月球后,发现月面上最显著的特点恐怕就是有很多环形山了,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一度成为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2.提问:那同学们,你认为环形山可能是怎样形成的? 3.讲解:300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但是,大约50年前,科学家得出新的结论,认为这些环形山是受到来自宇宙的流星和岩石的撞击而形成。

问题四:利用资源,验证科学 1.谈话:怎样来证明科学家的想法呢? 2.教师讲解实验步骤。 3.学生实验研究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

6.实验:用手电筒照射沙盘上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 7.讨论:你认为在什么日子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效果最好? 设计意图:解释环形山的形成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问题。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

预设的师生活动:通过让学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模拟实验研究——应用实验数据解决问题,让其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全过程,不仅获取科学知识,也使其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交流所学,延伸课外。

1.谈话:今年,我国的“神州六号”飞船发射成功了,这标志着我们中国人将在不久的将来登上月球。据说,到那时侯,我们国家还要成立月球旅游公司,发展月球旅游业。月球旅游公司还将招聘一批月球旅游导游。同学们,到时候如果你能成为导游,就能免费上月球

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啦!想成为月球旅游导游吗?好,今天就让我们先来当一回月球旅游小导游,作为一名月球旅游导游就必须对月球知识非常熟悉,那你们都知道那些月球知识呢?

2.学生交流所知道的月球知识。

3.布置作业:写一篇导游解说词,准备参加全班的“导游解说”竞赛。

设计意图:用“免费到月球旅游”来吸引学生参与到交流月球知识的环节,无疑使学生原本已经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又高度集中,课堂达到高潮。

预设的师生活动:作业布置别具一格,既让学生不自觉地复习了所学,又促使学生为了写好导游解说词而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可谓一举两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学生关注我国的航天事业。

问题五:这节课上得可真开心,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登月之旅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谈收获的过程中,系统的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达到巩固的目的。

结语:衷心地希望同学们爱上宇宙、爱上科学,努力学习,将来亲自去解开宇宙的更多秘密,创造属于我们的时代。浩瀚的宇宙等待着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zz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