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自然课中搞好探究性实验教学

更新时间:2024-06-27 17: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在科学(自然)课中搞好探究性实验教学

马场中心学校 王孝群

小学科学(自然)是一门以观察、思考、应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无疑是自然学科的关键所在,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活学生创新性思维。那么,如何在自然课中搞好探究性实验教学?以下谈一谈我在实验教学中的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都有做浓厚的兴趣与爱好,尤其是身边熟悉的事物里所蕴藏的科学道理更为突出。小学自然探究性教学是引导儿童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本来就好奇好动,这些实验对他们最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例如在教第十二册第1课《光的传播 》,课堂上要做的第一个实验是小孔成像实验,用两个套在一起的纸盒,在大盒底部正中用针扎一个小孔;去掉小盒的底部,在底口粘一张半透明的白纸;然后把两个纸盒套在一起。将蜡烛点燃,立在桌上,将盒子扎有小孔的那面对作蜡烛,推一推或拉一拉大纸盒,学生就会看到蜡烛火焰在纸屏上成倒立的像。接下来我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绝大多数同学都举起手提问:“蜡烛的像为什么会变成倒立的?又为什么会出现在小纸盒上呢?”然后我就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分组实验。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动起手来做实验,最后他们找到了答案。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加了同学们自由探究的空间,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培养科学观察方法,用“差异法”进行科学探究实验。

在讲六年级自然上册《动物和环境》一课时,有一要求是根据你的的经验说一说,蚯蚓适于生活在什么环境里?明亮的地方还是阴暗的地方?潮湿的地方还是干燥的地方?采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用“差异法”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研究蚯蚓喜爱的环境,在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人人观察,人人动手,独立设计实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证蚯蚓生活的环境。在研究之前,让学生做出研究计划,包括怎样研究,用哪些工具观察,怎样分工等。 实验一:找一个方形的纸盒,把里面涂黑;将盒底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的塑料

薄膜。在桌面上铺一块黑湿布,在布上放5条蚯蚓,用盒罩住,使蚯蚓正好在盒内的明暗交界处。观察蚯蚓往哪里爬。 实验二:找一个方形的纸盒,在盒底垫上一块塑料薄膜,在盒左边放上干土,

在盒右边放上湿土,干土与湿土间隔一段距离。在盒中间没有土的地

方放5条蚯蚓,用一块玻璃将盒盖上,观察蚯蚓往哪里爬?以上实验通过差异对比,证明:蚯蚓是与生活在黑暗的、潮湿的地方。

三、培养探究方法和创新技能

在讲五年级自然下册《认识空气》中,我采用类比和推理的科学探究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同学们学习了水的性质以后,又学习空气的性质。通过同学们类比和推理的方法找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无形状、透明的。既然水有一定的体积,占据空间,那么空气也和水一样占据空间吗?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你用什么证明空气占据空间,请同学们自己设计,选择多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第一种方法,用一个玻璃杯把点燃的蜡烛罩上,过一段时间后蜡烛会慢慢熄灭。而点燃蜡烛,不用玻璃杯罩上,蜡烛不停地燃烧,直到蜡烛烧尽。说明然烧与空气有关,杯子里没有空气了,所以蜡烛熄灭了。第二种方法,把注射器活塞拉到针筒中间,用左手食指堵住针状的小孔,将针筒直立,活塞上放一个重物,活塞还是落不下来。说明针筒里的空气占据空间,松开左手食指活塞便落下来。通过这次探究实验,使他们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科学试验的乐趣,增强了学生探究和创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技能,为以后的实验教学垫定基础。 四、留下悬念,使探究持久发展

科学研究有许多终点,但没有一个真正的终极,当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被激发时,才最有创造力,教师要善于挖掘自然课中改革创新因素,引导学生由兴趣向志趣的转变,教师应采取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扩大和延伸探究范围,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学习第十二册第16课《无限宇宙》一课后,我启发学生,宇宙是由无限的空间和无数的天体构成的,虽作科学的发展,人们探测的宇宙空间毁约来越大,发现的天体会越来越多,同时了解的宇宙的秘密也会越来越多,说不定有一些还等着同学们学好知识文化,参与到探究宇宙的奥秘中去。通过引发学生创新设想,保证探究永久向前发展。 五、科学探究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了第七册第11课《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后,我给学生演示了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变鼓的实验。我把一个完好的乒乓球挒瘪,然后再将他放入准备好的人水中,不一会儿,乒乓球鼓起来了。另外,同学们能运用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瓶子盖拧不下来,用热水把瓶盖烫一烫就能拧下来,夏季,自行车轮胎的气不能充得太足,否则轮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能使轮胎“放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zr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