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粮入仓后发热的探讨(11)

更新时间:2024-03-07 17: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用机械通风处理入仓新粮发热

编者按:该论文对粮食发热的原因、判别方法、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内容详实,对我库的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现转载上传,请全体防保人员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进行学习。

摘 要:新粮入仓后,往往会出现粮堆发热现象。粮温异常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导致粮食营养品质下降、变色甚至霉变,影响储粮安全。本文从新粮入仓发热的原因入手,探讨如何预防和处理储粮发热问题。 关键词:新粮 仓储 发热

在新粮储存最初阶段,粮堆内生物体、粮粒会进行物质合成和旺盛的呼吸作用,导致储粮发热。物质合成和呼吸作用还会释放出水分。另外,胶体的凝缩使一部分原来的肢体结合水转变为自由水。从这几方面发出的水汽,散发到粮堆空隙中,使粮堆处于潮湿状态,这些水分如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会在粮堆内集聚,造成局部结露,引起水分增高。物质的合成、旺盛的呼吸作用除产生水分外,还释放大量的热。当粮堆内产生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快时,粮温就会上升,而水分的增高,又为生物体更加旺盛的呼吸创造了条件,从而使新粮入仓后温度升高或出现各部位温度不均,造成“乱温”现象,对粮食安全储存造成不利影响。

1 新粮发热对安全储存的影响

新储粮生态系统中,由于热量集聚,储粮(粮堆)温度出现不正常的上升,称为粮堆发热。粮堆发热违反粮温变化规律,导致储粮生态系统内粮食出现异常现象,继而发展为粮食霉变,影响其品质。新粮在入仓

储存过程中由于后熟作用,使得储存稳定性较差,即使粮食水分不高,也会出现粮食返潮,水分增加。

通常情况下,粮食发热不一定霉变,而霉变往往伴随着发热。粮堆发热、霉变是相互关联的过程,对储粮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降低营养品质。由于微生物的作用,粮食营养物质被消耗,导致各种营养物质含量下降,营养品质降低。

其次,种用品质降低。粮食发热、霉变后,胚部被微生物感染,导致活力下降,发芽率降低,甚至失去种用价值。

第三,工艺品质和食用品质降低。粮食发热、霉变后,出粉率降低,容重、硬度下降。

第四,引起粮食变色变味。这些特殊的异味(霉、酸、酒、臭味)很难除去。

第五,导致粮食产生毒素。粮食发热、霉变后,微生物的生理活性增加,某些微生物分泌的真菌毒素使粮食带毒,其中许多毒素是致癌物质。

2 储粮发热的原因及类型

粮食发热,按其在粮堆中发生的部位,大致可分为下列类型。

2.1局部发热

局部发热是指粮堆内个别部位发热的现象,一般是由于干、潮粮食混存,仓囤项部漏雨,仓壁、囤身渗水,虫害严重,自动分级的杂质区等情况引起。

2.2上层发热

由于季节转换,气候变化,引起粮食水分增加,粮堆表层与仓温、气温或堆内温差过大,或仓内湿度过大,粮堆表层吸湿,形成项层结露从而引起粮堆上层发热,发热部位多在粮面以下5-30厘米处。薄膜覆盖的粮堆在季节变化时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2.3下层发热

下层发热是指由于仓库地面返潮或铺垫不好,使下层粮食受潮而引起的发热。如粮食暴晒或烘干后,未经冷却,热粮进仓遇到冷的地面,就可能会形成结露,引起发热。

2.4垂直发热

在贴墙、靠柱或围囤周围,由于温差过大而造成水分转移,往往会引起垂直发热。因墙壁周围渗水浸潮时也会发生垂直发热。

2.5全仓发热

冬季入仓的高水分粮,在开春粮温上升时,会引起全仓发热,这时如不及时处理,霉变就会接踵而来。储粮容易发热的部位,也是应经常检查粮温的部位,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3 发热的判定、鉴别和检查

为做好粮情工作,粮食自入仓储藏开始就应加强粮温和水分检查。根据粮温、水分的变化,鉴别和预测储粮有无可能发热和产生霉变。 3.1储粮发热的判定

判定储粮是否发热,一般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3.3.1变化与气温变化比较

在春天(3、4、5月份)气温上升季节,粮温也随之上升,如果粮温上升速度大于气温上升速度,超过平均仓温3-5℃时,应视为发热。在

秋冬(9、10、11月份)季节,气温逐渐下降,如果粮温长期不下降,甚至上升,也应视为发热。 3.1.2粮温变化比较

将同类型粮堆(仓)进行比较。检查粮温时,可将同类粮食,粮质相近和仓型基本相同的粮温进行比较,如温差在3-5℃或更大时,应视为发热。

仓内各测温点同部位的粮温进行比较。粮堆发热往往从局部开始,如果局部粮温高出其他部位4℃以上,则有可能是发热。如果背阳面的粮温高于向阳面的粮温,则可能是发热。 3.1.3粮情记录比较

粮仓内均有粮温检查记录卡,每次检查粮温时,应与上次检查的粮温进行比较,如果粮温突然增高,就可能是发热现象。另外,在分析粮情检测数据时,某一个或几个点粮温虽未出现大幅度上升,但此类点粮温一直呈持续上升状态且上升幅度超过其他点,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点粮温大大高于其他点,也应视为发热。 3.1.4粮食质量检测

粮堆出现发热时,粮食的水分、色泽、气味等项指标也有变化。如对某部位(点)粮温变化产生怀疑时,可扦取粮食样品与正常粮样进行比较,若出现甜酸霉味、粮粒湿润、局部成团成块、散落性降低、色泽变暗、硬度下降等现象,也应视为发热。 3.2储粮发热的鉴别

在储存管理过程中,由于企业采取的管理措施不同,特别是对储粮根据不同的情况在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通风方式,则可能引起一个仓内不同部位的温度大幅度上升,这种情况不属于储粮发热,应加以鉴别

(注:以下论述,是从研究高大平房仓储粮变化规律得来,是否适用于其他仓型,还有待于读者加以鉴别应用)。 在气温下降季节,采取负压通风的情况: 3.2.1熏蒸后通风散气出现的粮食升温情况

为了彻底排除熏蒸后残留在粮堆内的有害气体,储备企业通常会在每年9月份采取负压通风方式进行熏蒸散气,这时会出现中下层、下层个别监测点粮温大幅上升的现象。个别监测点在熏蒸散气时温度突然大幅上升,而这些监测点又位于通风笼附近或正上方,可以排除因害虫和微生物而引起的发热,有可能是通风时外界温度高于粮温引起的。再检查通风纪录,中下层个别监测点粮温上升的时间恰好是开机通风的时间,所以这种情况不属于储粮发热,应加以鉴别。 3.2.2在分阶段降温通风过程中出现的粮食升温情况

冷空气从地上通风道进入粮堆,首先接触下层和中下层粮堆。由于粮食是热的不良导体,粮堆在经过高温季节后,下层和中下层仍会保持较高的温度,冷空气气流会推动下层和中下层粮堆内的热气流向上移动,从而使较低温度的上层和中上层粮温出现升高的情况,这种情况不属于储粮发热,应加以鉴别。

3.2.3在通风停止后出现的粮食升温情况

冬季分阶段通风降温后,可以将粮堆温度降到很低,特别是下层和中下层的粮温几乎接近外界温度,但分层粮温不均衡。停止通风作业后,会出现下层和中下层个别监测点粮温持续上升的情况,特别是下层和中下层靠近通风道附近的粮温,由于降温时将该点温度降得很低,此时升温更快,这是由于热平衡原理所致,不属于储粮发热,应加以鉴别。 3.3储粮发热的检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zg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