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知识提纲

更新时间:2023-09-18 18:15: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知识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1949 年9月 北平 内容:① 制定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确定了首都(北平—北京)、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次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重要准备。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①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会议,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部司令。

②、成立过程: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接着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③历史意义:①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②国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的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全部获得解放。

第2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背景:①朝鲜内战爆发,美发动侵朝战争。②美将战火烧到我国东北。③美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2、经过:①时间:1950.10-1953.7 ②领导:彭德怀 ③主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④典型人物: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被烈火烧死)、罗盛教(冒着严寒,跳入冰窟,救出了落水少年)。(他们发扬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⑤结果:1953年7月,朝、中、美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⑥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1、土地改革:①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实行改革。《土地改革法》提出了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②土改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③基本内容: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农民。④意义: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2、国民经济的恢复

①背景: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原因:长期战乱、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党反动派的搜刮) ②政策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统一财政,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等。③结果:到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本单元重点、难点知识问题释疑

1.中国战前被人瞧不起,53年后就有变化。

――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①、“战前”指哪一次战争之前? 提示:抗美援朝战争

②、说“中国战前被人瞧不起”是什么意思?

提示:新中国刚刚成立,力量不大,需要巩固政权、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又贸然出兵,

1

去对付强大的美国,没人相信中国会取胜。 ③、“53年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1953年,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强大的美国宣告失败。这是巩固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的重大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2、查阅相关资料,谈谈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的土地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主要从土地改革前后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变化方面支思考。如1952年土改完成后建立的仍是农民的土地私有制。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公有制,后来又发展到人民公社,“一大二公”。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土地的所有权是在国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1)背景:①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②国家经济情况有了根本的好转。党和政府参照苏联的建设经验,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

(2)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汽车厂、飞机厂等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建成投产,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大为改观。农业也有发展,粮、棉连年增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出厂、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1954年青藏、康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等。) 2、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制定宪法: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贯穿着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2)第一届全国人大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经毛泽东提名,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通过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赎买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背景:①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②对社会主义建设缺少经验。

(2)中共八大:①时间:1956年;②主要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④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⑤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⑥意义: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⑦失误: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但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一)失误

①大跃进:是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口号:“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结果: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平均主义和“共产风”。结果: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背信弃义的行为,造成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2

④ 失误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 ⑤教训:正确认识国情,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二)左倾错误的纠正:①1960年党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②结果:从1962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2、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1957—1966年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重大成就(如大庆油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等)。而且还出现了众多的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第7课 全国大动乱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原因: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国内政治形势作出错误判断,认为共产党内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党和国家已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和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决定发动一场群众性的“文化大革命”。②林彪、江青一伙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企图乱中夺权。 (2)、过程:①导火线: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得到毛泽东的支持。②全面发动:标志: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文革的实际指挥部是中央文革小组。

2、全国大动乱和二月抗争: ①全面夺权阶段:上海夺权:“一月革命”夺取上海市的党政领导权;②全面夺权;③“二月抗争”;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1968年刘少奇被错误地开除出党和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成为党的历史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3、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文革”中,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同虚设。自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整整10年没有召开一次全国人大会议。 第8课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经济形式的恶化和周恩来、邓小平调整经济:①自1967年起,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②林彪集团的覆灭:九一三事件 。③周恩来的努力: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调整国民经济,解放干部,使各方面有了转机。到1973年,国民经济回升。 ④邓小平的努力: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实行全面整顿,国民经济再度回升,但随之而来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使国民经济又遭破坏。 2、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某些成就:“文化大革命”的结束①损失:“文革”十年,我国国民经济破坏严重,损失约5000亿元。②取得成就的原因:由于周恩来、邓小平等的努力,以及广大群众、干部对“左”倾错误的抵制,经济建设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表现:工农业总产值保持一定速度增长,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成,国防科技取得重大成就。)③“文化大革命”的结束: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清明节时出现“四五运动”,为后来党中央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1976年7月6日,朱德逝世;9月9日,毛泽东逝世;10月,“四人帮”被粉碎,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本单元重点、难点知识问题释疑

1、怎样认识文革的性质和后果?

提示:性质是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对我国造成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动乱,是“阶级斗争”为纲的产物。后果是①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民主和法制被践踏。②国民经济遭到巨大的损失③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④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你认为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①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人民的权力。②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民主集中制,充分体现了民主性。③宪法确立了我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④宪法还规定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以及应尽的义务等。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理解。

提示:①时间:1953-1956年 ②目的:将私有制经济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③方式: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的。 ④对象和形式:一是对农民、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引导他们走合作化道路;二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5)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5、1957-1966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了哪些成就?出现了哪些失误?

成就:①实现了石油自给,钢材基本自给。②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等兴起‘填补了我国工业的空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③新修铁路数千公里,福建、宁夏、青海、新疆通了火车。④农村用电量、粮食、棉花产量大增。⑤文教、卫生和科技事业也有很大的发展。⑥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⑦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方针。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经济严重困难的局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6、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我们应当吸取哪些教训?

提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经济政策要符合本国国情,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调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要凭主观愿望办事。

7、 举出文革中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林彪、四人帮两个集团进行斗争的主要事迹。

提示:①1967年2月,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抵制“文革“中的错误做法,与江青一伙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②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日常工作其间,提出批判“极左”思潮,调整思经济,使各方面工作有了转机。③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实行全面整顿,对文革错误理论和“左倾”政策加以纠正。④1976年10月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叶剑英等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 8、 阅读四五运动时悼念周恩来的一首诗:“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回答: ①诗中的“鬼、豺狼”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要“叫”和“笑”?

提示:是指“四人邦”等反动势力。因为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是他们搞乱中国、乱中夺权的障碍,周恩来的逝世使他们高兴,所以他们笑。同时对周恩来、邓小平和广大抵制“左倾”错误的人民群众进行攻击,所以他们叫。 ②“扬眉剑出鞘”人含意是什么?

提示:其含意是广大干部、群众准备反击“四人帮”等阴谋家、野心家,跟他们斗争到底。 9、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说明了什么?

提示: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任何违背党心民意、貌似强大的反动势力必遭历史的惩罚而身败名裂。 10、想一想,我们应该从文革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提示: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放在经济建设上。②不能人为地制造所谓“阶级斗争” ③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个人崇拜。④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⑤保持稳定,反对动乱等。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①准备:粉碎“四人帮”后,百废待举,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党中央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继续坚持“左”的错误。②邓小平复出后,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③这次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其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①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中,邓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际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②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底,北京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①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1、农村和城市改革的的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发展商品经济。

2、农村的改革:①展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安徽凤阳县等 地农民率先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

4

实行包产到户。之后,包产到户逐步完善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意义: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3、乡镇企业的崛起: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各地办起了大批乡镇企业,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4、城市的改革:①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②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企业责任制,将企业推向市场。目标: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效益。作用:这些改革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5、民营企业的勃兴:壮大国民经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12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经济特区的建立:①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突破。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尤为典型)。②1988年海南省建立,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作用和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对外开放,促进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①(1984年)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②(1985年)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③20世纪90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江沿岸城市开放。④新格局: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①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批准中国加入。②加入世贸组织,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这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第13课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1、法制建设的成就:①主要任务: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护改革成果,切实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②1982年新宪法规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其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1986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④1979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作较大修订。(有效地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①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发展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②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③1982年又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④新时期又制定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政策(爱国统一战线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5)实行政治体制改革:改革重点是改变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在改革中实行政企分开,同时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

第14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①、“十三大”(1987年)提出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②作出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前两步已经基本实现)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 2、“十四大”(1992年10月)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十五大”(1997年9月)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5、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①、农业: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正在改变农村面貌。 ②、工业: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上海宝钢、京九铁路)③、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6位,综合国力大为提高。 本单元重点、难点知识释疑

1、如何理解“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5

提示:邓小平同志在1975年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针对文革错误,着手进行整顿;文革结束后,他强调实事求是,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准备;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他的领导下,作出了伟大的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决策;在党的十二大上,他明确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随后又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四项基本原则;此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成功地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在党的第十五大上明确地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并把它写进党的章程,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2、你知道我国建国后农村经济的四次调整吗?

提示:第一次:土地改革。①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②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③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次:农业合作化。①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②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③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第三次:人民公社化。①原因: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②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③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②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③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3、阅读文革时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回答:

①材料反映了当时凤阳农村的什么情况?提示:贫困状况。 ②后来凤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变化: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讨论一下: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国有企业实行生产经营现任制后生产都大大发展了,为什么? 提示:可以从管理体制改变、生产经营权转换、分配形式变化、科技进步等方面讨论。 5、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制定爱国统一战线的政策?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哪三部分力量?

提示:①原因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完成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统一祖国的历史任务。②三部分力量是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6、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核心,有何突出贡献?

提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突出贡献在于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z8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