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简答题、论述(全)

更新时间:2023-10-31 09:35: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绪论

1。简述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 答:(1)管理主体不同;(2)管理方式不同;(3)管理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不同; (4)管理的独立性和非独立性不同;(5)管理的重点不同。 2。简述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答:(1) 是否以营利为目的;(2) 法律轨道和利益轨道; (3)是否投资回报;(4)社会绩效评估和经济绩效评估。 3。简述公共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区别 答:(1)管理的范围不同;(2)管理的主体客体不同; (3)管理教育的重点不同;(4)科学层次不同。 4。简述公共事业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区别 答:(一)社会公共事业组织与政府的区别: (1)政府有无抽象的行政行为;(2)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进行有偿服务的; (3)政府在具体行政行为中行政诉讼的主体是政府还是民事诉讼; (4)政府职能部门是否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的。 (二)公共事业组织与企业的区别: (1)组织目标是否追求投资利益;(2)提供的服务是否具有商品独立性; (3)是否以供求关系来决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 1. 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A1

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1.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答:1组织性;2非政府性;3服务性;4沟通性;5非营利性;6独立性;7公正性;8自主性;9使命感;10多样性;11专业性;12灵活性;13开创性;14参与性。 2.什么是“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市场体制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使得许多社会经济发展活动难以通过市场体制进行,甚至在不少情况下还导致破坏性的社会后果,被称为“市场失灵”。局限性突出表现有下列5点: (1)市场竞争的不完全。垄断和企业的短期行为而致。 (2)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会导致两极分化。

(3)在市场体制中,民间企业难以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4)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在市场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外部效果现象,即私人活动的私人收益同社会收益的偏离。

(5)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因为市场体制下的活动,主要是围绕着市场交易进行的微观活动,市场机制本身没有调节和稳定宏观经济的机制。

由于现代市场体制的局限性,使得现代市场体制下企业在提供某些物品和服务时失灵。企业不能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3.什么是“政府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B1

答:实践证明,国家体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局限性,这就是以“政府失灵”而闻名的体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国家的主观发展努力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要求有距离。国家体制的本质决定了它在开发蕴藏在民众中间的各种发展潜力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政府不少发展努力是低效率的。A.政府体制权力集中化的趋势限制了各级官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B.政府体制僵化和官僚化趋势,使其对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和突发问题的反应迟缓。C.政府体制具有不断膨胀的内在驱动力,庞大臃肿的体制不仅降低了政府施政的效率,而且其本身的存在就构成了巨大的

社会负担。

(3)国家也可能是不公正的。国家的公权有可能为少数人的利益而被私用。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现代国家体制的低效率和不公正等不足,现代国家体制下政府也不应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4.什么是“志愿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A2

答:公共事业组织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在西方国家,这种局限性被称作“志愿失灵”(voluntary failure)。志愿失灵表现如下四个方面:

(1)是筹款不足。这是志愿失灵最突出的表现,即公共事业组织所需的开支与所能筹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

(2)是志愿活动的狭隘性。志愿活动的收益对象往往只是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

(3)是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掌握志愿组织经济命脉的人对如何使用资源有很大的发言权。

(4)是志愿组织的业余性。由于志愿组织强调义工服务,往往不能提供有竞争性的工资,使得很难吸引专业人士加盟。 三、简要说明题

1.简要分析职务权力与个人权力的关系。

答:公共事业领导的法定权、惩罚权、奖惩权,属于职务权利范畴,是构成职务权力的基础;公共事业领导的模范权、专长权;则属于个人权力范畴,是构成个人权力的基础。 2.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作用?

答:1使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2使决策更加合理。3促进公共事业组织各部门协调发展。4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统一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的行动。5使公共事业组织成员自觉的遵守各种社会规范。

3.简要分析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特点。

答:1不存在利润指标;2对目标和战略有更大的制约;3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4缺乏竞争;5员工大多都是专业人员。

4.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措施有哪些?B2

答:1打破垄断,引人竞争机制;2建立公共事业组织承担责任的机制;3分权;4电子化建设;5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考核。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内容。 5.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效果的方法有哪些?A3

答:1进行信息沟通检查。2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组织层次。3确保正式沟通渠道的主导地位,同时充分利用非正式沟通的辅助作用。4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5提高信息的清晰度。6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7掌握沟通的技巧。8运用例外原则和须知原则。 第四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 1.如何理解公共责任的含义?

答:公共责任,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公共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就其内容来说,应包含三层意思:

(1)在行为实施之前,公共责任是一种职责,行为主体在行使权力之前就明确行使权力所追求的公共目标;

(2)在行为实施过程中,公共责任表现为主动述职或自觉接受监督;

(3)在行为实施之后,公共责任是一种批评并对不当行为承担责任——撤消或纠正错误的行为和决策,追究造成失误的决策者和错误行为的执行者的责任,并对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2.如何理解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高低两个层次?* 答: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可分为高低两个层次:

低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避免违规,避免不当行为和账目的完善管理”。 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由此可见,低层次的公共责任意味着不做坏事,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努力做好事。 第五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制度 1.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

答:1.归口登记和双重管理体制;2.分级管理体制;3.限制竞争原则;4.年度检查制度;5.财务监督 非营利性约束;受赠财产支出比例约束;财务公开制度;6.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 2.我国事业单位成立的条件 答:(1)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2)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3)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经费来源;(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我国社团的登记条件 答:(1)社团的成立必须符合《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2)社团要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3)全国性社团要有一定数量的成员并具备足够的广泛性;(4)社团必须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4.我国社团的登记程序 答:(1)负责人签署的登记申请书;2)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查文件;(3)社团的章程;(4)办事机构的地址或者联络地址;(5)负责人姓名、年龄、住址、职业和简历;(6)成员数额和经费情况。 28。简述社会团体成立登记的条件 答:(1)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2)要有相当的代表性; (3)全国性社会团体要有一定数量的成员并具备足够的广泛性; (4)必须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第六章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和公共事业品德 三、简答题:

1.公共事业伦理的特点。 答:(1)公共事业伦理规范是客观要求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一方面,反映公共事业组织和成员职业伦理关系及其客观要求的行为规定。 另一方面,是公共事业组织和成员自身对公共事业伦理关系的主观认识。 (2)公共事业伦理规范是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统一。

他律阶段是达到自律阶段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前提。他律性是公共事业组织和成员赖以行动的标准或动机,要受到来自社会、政府等外在要求的支配和约束。

自律性是公共事业组织和成员将行为规范由最初的外在约束和导向转变为内在的自我意志,内化为自己的品格。自律性是其伦理性的最显著的特征。 第七章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二、简答题

1.现代事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与主要特征 B4

答:1.健全的事业法人制度。实现事业所有权、经营权与监督管理权的分离。

2.多样化的事业组织形式。改变单一化的行政型模式,建立起灵活多样的现代事业组织,实现事业组织创新。

3.多样化的事业投资与经营补偿制度。实现事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增强自我补偿能力。

4.科学民主的事业领导制度。建立有创建人与出资人组成的董事会、理事会形式的领导决策权力机构。

5.新型的事业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开放、流动、公平、竞争和富有活力的事业人事制度。

6.新型的事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以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成本核算为中心的、统一的商业财务管理制度。

7.多元化的事业监督管理制度。改变过去单一化的行政事业管理就模式,实现事业宏观监督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社会化和多元化。 三、论述题

1.试分析实现我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B2

答:在进一步深化我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须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分别采取以下一些基本改革途径与对策措施。 (1)转换观念

明确并非所有的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活动都不能实现商品化与市场化;并非所有的社会公益性事业都必须由政府来直接举办。 (2)政事分开

包括:政事职责分开;政事机构和人员编制分开;政事经费分开;政事管理方式分开。 (3)人员分流

必须加速改革我国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加速建立和完善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各类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 (4)培育市场

为此,加速事业产品与服务价格的改革,为实行安源优部分事业产品的商品化创造条件;改变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与经营范围,使其逐步转向市场开展自主经营;

加强国民消费教育,合理引导居民消费方向,保证有关事业产品和劳务市场的发育和发展。 (5)财政对策

首先,对于那些应当产业化,而且可以立即实现产业化的事业单位,应当尽快转化为企业,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 其次,对于那些应当产业化,而且一时又难以实现产业化的事业单位,可以先明确其市场化的改革目标,视同企业对待,分别进行改革。

第三,对于那些需要继续由国家财政供给资金的事业单位,要改革资金供给方式,分别实行事业基金、绩效预算、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引入商业竞争机制。

第四,对于那些既不能实现产业化,又不应当继续由国家办的事业单位,应坚决取消“事业”资格;对于现有事业单位里面大量的冗员,也应坚决予以精简。

第八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2. 公共事业管理应如何发展与创新?(论述)A 答:(1)管理观念的发展与创新。实现从静态管理观念向动态管理观念转变;从“命令”管理到“服务”管理观念转变;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观念转变。

(2)管理手段的发展与创新。要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管理,程序法和实体法并重;

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手段的多样化,经济、法律、情感教育、定性定量。

(3)管理内容的发展与创新。实现公共事业组织的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使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向多样化方向转变。

3.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的主要标志。 答:(1)社会力量成为举办公共事业的主体;(2)市场化运营成为公共事业发展的一种机制;(3)多元约束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第九章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方法与技术

1.公共项目运作方案选择时综合分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⑴从必须达到的目标和希望达到目标进行分析

⑵从成本和效果的对比进行分析

⑶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的对比进行分析

1.什么是公共项目的目标管理?在计划阶段应如何要求?B1

答:公共项目的目标管理是以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其基本内涵是将一个项目的总的目标,分解为若干与总目标相连的具体目标,即一种树状式的目标体系,并以目标即具体的管理结果为依据,明确每个具体目标的负责人、完成时间和资源配置等。

其在计划阶段的要求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即在中低层管理机构的公共项目总目标确定后,从该管理机构的最高主管部门开始,由上而下地逐级分解和确定目标,而且上下级的目标之间保持一种“目的——手段”的关系,某一级的目标,需要有一定的手段来实现,这些手段就成为下一级的次目标,按级顺推下去,直到最低一级的操作目标,从而构成一种锁链式的目标体系。在这一个管理目标体系中,上一级的管理人员应该时常注意下一级项目的进度,关注下一级管理人员在完成项目目标时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并对项目进行评估等。

2.什么是可行性分析,如何进行公共项目运作方案拟订中的可行性分析?

答:可行性分析:指对方案的实际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的分析论证,它主要是侧重于操作性的角度,分析方案是否具有可执行性,是否可以达到目标。 可行性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限制因素分析。任何一个方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因而必须分析论证方案所限制的资源、时间、技术及其他相关条件。分析方案在哪些条件下可以实行,在哪些条件下不能实行;

B、对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即分析方案实施将可能发生哪些问题和障碍,若发生这些问题或障碍,进行补救的可能性和如何进行补救;

C、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即对方案所设定的实施预期结果与公共项目实施的基本目标的一致性及其程度,以及这一公共项目运作方案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其影响等。

第十章 社区管理

1.社区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知识结构。 答:包括专业知识结构和相关工作经验。

(1)专业知识结构。涉及面很宽,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因此,理想的社区管理人员应当是专才和通才式的人物。应同时具备以下四个层次的知识结构:

一是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二是社区管理基础知识;三是社区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四是社区管理相关知识。

(2)相关工作经验,是指工作性质和方法与社区管理工作比较接近的某些职业经验。 2.社区管理人员应具有的能力结构。B5

答:(1)社会交往能力——是组织实现社区管理目标的一种必备条件,是创造良好人际环境的重要手

段,也是社区管理者广结善缘,争取社区公众理解、支持的基本条件。 (2)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成功的社区管理者必备的基本才能。

(3)文字写作能力——包括幽默干练、能言善辩,能够熟练撰写演讲稿、新闻稿等各种宣传资料和各种调查、请示报告等。

1.试说明我国社区管理的市场主导型模式和社会主导型模式。

答:(一)市场主导型,又可称为“物业管理模式”。是在城市综合开发的 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来的 一种经营性的社区管理模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由物业管理部门依照法规.合同对统一规划开发的新建设住宅小区的各类房屋建筑合附属配套设施及场地,以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对环境的清洁绿化.安全保卫.道路维修等实行专业化管理,并向居住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2)小区管理通常采用签订承包责任书合承诺的方式将具体任务落实到岗位管理人员身上。住宅小区中的社会管理.行政管理职能由街道办事处和有关方面配合进行。

这种模式体现了市场经济竞争、公平、效率的原则。

(二)社会主导型,可称为自治模式。是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其他各种主体一起,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实行真正的民主自治管理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下,强调国家对社区事务的管理必须以社区内各种组织.团体等为载体,运用法律.经济的手段,从宏观上对社区的工作进行指导,充分调动社区内主体的积极性.主导性的发挥,引导社区建设和发展。

5。简述市场体制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市场竞争的不完全;(2)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3)在市场体制中,民间企业难以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4)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 (5)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此外,由于现代市场体制的局限性,在现代市场体制下企业在提供某些物品和服务时失灵。 6。简述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 答:(1)能承担政府部门具体的执行性、事务性的职能,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载体,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2)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提供不可缺少的法律服务和监督规范企业行为,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3)能有效地承担社会化服务,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4)可以有效地和政府合作,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7。简述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 答:(1)保证决策层令行统一、政出一门,执行层有章可循;(2)能及时发现各管理能级的故障,保证有效、持续地执行行政管理的路线、方针和政策;(3)符合管理智力和权力在质上递增、量上递减的原则;(4)职责明确,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瞎指挥、遇事推诿的原则; 8。简述公共事业管理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的不同点? 答:(1)素质不同;(2)工作方式不同;(3)人事权限不同; (4)与大众传媒关系不同;(5)绩效评估不同。 9。简述公共事业管理沟通的作用? 答:(1)使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2)使决策更加合理; (3)促进公共事业组织各部门协调发展;

(4)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统一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的行动;

最后,通过沟通,使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对各种社会规范如法律、纪律、道德、习俗等,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更加自觉地遵守各种社会规范,为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提供基本保证。 10。简述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效果的方法。 答:(1)进行信息沟通检查;(2)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组织层次;

(3)确保正式沟通渠道的主导地位,同时充分利用非正式沟通的辅助作用; (4)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5)提高信息的清晰度;(6)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 (7)掌握沟通技巧;(8)运用例外原则和须知原则。 11.如何掌握沟通的技巧。 答:(1)选择适当的交谈地点;(2)选择适当的交谈时机并掌握好时间;(3)学会有效的倾听。 12。简述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含义和特点。 答:(一)含义:公共事业管理这针对成员的需要,采取某些手段,激发人们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积极自觉地行动的过程。 特点:(1)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是一个引导人们社会行为的过程,是一系列连锁反应;

(2)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激励是公共事业管理者利用外部诱因,刺激人们为满足的需要,进而激发人们行为的动机;

(3)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激励目的是激发起人们按照公共事业管理要求行动的积极性; (4)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激励的关键是有效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13。简述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基本原则。 答:(1)目标认同原则;(2)公平公正原则; (3)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原则;(4)随机质疑原则。

14。要使公共事业组织目标为被管理者所认同,并激发起人们的更大的积极性应把握的原则?(即目标认同原则) 答:(1)目标方向要正确;(2)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要协调一致;(3)目标要明确具体,不要过于抽象笼统;(4)目标的价值要大;(5)目标的难度需适中,成功的概率要大;(6)要遵循小步原则,把一个大目标分为几个阶段、几个小目标,便于逐步实现。 15。简述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方法 答:(1)思想政治工作;(2)参与管理;(3)工作丰富化;(4)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16。简述理解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概念应把握哪些方面? 答:(1)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既包括对现成社会秩序的维护,也包括社会秩序的建立;

(2)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既包括对越轨行为的惩罚这种消极的控制方式,也包括对遵从社会规范的行为予以奖励的控制方式;

(3)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既包括公共事业管理者对一般社会成员的控制,也包括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控制以及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对管理者的监督。 17。简述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概念及特征

答:概念:所谓公共事业管理效率,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活动所获得的成果与所消耗的公共事业管理资源之间的比率。 特点:(1)不存在利润指标;(2)对目标与战略有更大的制约; (3)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4)缺乏竞争;(5)员工大多数都是专业人员。 18。简述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的意义。

答: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绩效的评估,可以比较客观地评判公共事业管理效果的好坏,发现管理中的疏漏和不足之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更加充分地理用好社会的各种资源,更好地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

19。简述指标体系评估法的具体内容。 答:(1)根据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按不同的类别,先列出若干个用于考核公共事业管理各方面内容的一级指标;

(2)要根据影响一级指标的各要素,生成二级指标,为评估的准确起见,每个二级指标还可有若干个三级指标来反映。

(3)指标确定后,根据每项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其权重大小,确定具体指标的评分标准; (4)使用访谈、问卷调查、抽样检查、资料审核等方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实际进行考评。 (5)将考评结果和评分标准对比以确定该公共事业管理在各指标上的得分;

(6)是将该公共事业管理在各指标上的得分数加和形成总得分,并根据总得分的多少评估公共事业管理的绩效。

20。简述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责任机制的目标具体包括哪些? 答:(1)保障服务的提供;(2)保护捐助的利益;(3)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 (4)保护公共事业组织工作人员的利益;(5)保证政府提供资助的“资金的价值” (6)维持公平竞争环境,维护与公共事业组织竞争的私营机构的利益。

21。简述发达国家中,政府管理和监督公益机构依法实施政府规制的主要规制: 答:(1)注册登记制度;(2)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3)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规制; (4)对公共事业组织的投资规制;(5)对公共事业组织“不公平竞争”的规制; 22。简述公共事业组织的投资规制 答:(1)投资和贸易的区分;(2)董事会负责制;(3)专业咨询和投资经理制; (4)投资的基本原则;(5)投资类型的限制; 23。简述公共责任监督机制的发展趋势? 答:(1)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的强化;(2)多元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强化; (3)公共事业组织自律机制的强化;(4)公共责任层次由低向高的重点转移 24。简述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措施。

答:(一)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组织立法;

(二)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等级限制,简化登记程序;

(三)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在适当放宽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登记控制后,尤其要注意的是:(1)确立公共事业组织章程的最低要求;(2)增强年检的可操作性; (3)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监督;(4)对公共事业组织财政优惠的制度化。 (四)明确界定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

(五)营造竞争环境,促进公共事业组织动作透明化; (六)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管,完善自律机制。 25。简述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 答:(1)归口登记和双重管理体制;(2)分级管理体制;(3)限制竞争原则; (4)年度检查制度;(5)财务监督;(6)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 26。简述我国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监督的具体体现。 答:(1)非营利性的约束;(2)受赠财产支出比例约束;(3)财务公开制度。 30。简述社团财务管理中财产、经费的筹集包括。 答:(1)会员的出资;(2)捐赠的资助(3)开展有偿服务的收入;(4)经营收入。 31。简述民办非企业单位不予登记的理由 答:(1)在申请时弄虚作假的;

(2)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3)拟任负责人正在或者曾经受到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或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4)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的。 32。简述公共事业伦理与个人伦理的区别。

答:公共事业伦理与个人伦理同属于伦理范畴,公共事业伦理以个人伦理为基础,二者密切相关,但也有很大的差别:

(1)两者的主体不同;个人伦理的主题是个人,是一般的社会公众,而事业伦理的主题是公共事业管理系统,是特殊的社会主体。

(2)两者的调节范围不同;个人伦理主要是调节社会生活中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公共事业伦理则适用于调节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之间、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3)两者的内容和研究领域不同;个人伦理属于个体道德研究范畴,主要涉及个体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道德问题。

33。简述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构成 答:(1)观念形态,即公共伦理意识;包括公共管理主体对论准则、责任和目标的意识; (2)实践形态,即一定伦理原则指导下的公共事业管理行为。

(3)介于观念与实践之间的中介形态,主要指社会的公共事业伦理评价。 34。为什么要进行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 答:(1)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政企分开的扩展和公共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公共事业管理者自律的重要或腐败的危害也相应增长,因而需要重视加强公共事业伦理建设。 A 缺乏“服务第一”的观念,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官本位”意识。

B 尚未确立正确的权利与业务观念;C 没有按照公共事业所特有的行为规范来开展工作。 35。简述公共事业管理的人才培养的素质 答(1)政治品德素质;

A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B 为人民谋福利;C 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D 要有豁达的胸怀。 (2)知识素质;

A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知识;B 社会科学知识;C 管理知识。 (3)能力素质;

A 专业技术能力;B 人事组织能力;C 思维创新能力; (4)体格素质和心理素质; A 健康的体魄;B 健全的心理。

36。简述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方式中联合培养的形式。 答:(1)跨学科的交叉培养;2)学位层次的统筹培养;3)校际间联合培养;(4)在职培训。 37。简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答 :(1)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强调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2)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强调课程设置的创新与发展;

(3)处理好课程体系、内容的厚与博的关系; 38。简述公共事业管理课程设置的对策措施。 答:(1)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的框架;(2)打通专业壁垒,加强文理渗透; (3)重视基础训练,抓好核心课程建设;(4)提高教学效率与效益,积极开发新兴课程。 39。简述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答:(1)公共事业活动的非经济化;(2)公共事业机构的行政化; (3)公共事业资源配置非社会化;(4)公共事业运行机制非效率化 (5)公共事业管理的非法制化。

40。简述现代事业制度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答:(一)概念:是指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一套事业管理制度,它是有关现代事业组织的法人制度、领导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等项管理制度的总称。 (二)特征:(1)健全的事业法人制度;(2)多样化的事业组织模式; (3)多元化的事业投资与经营补偿制度;(4)科学民主的事业领导制度; (5)新型的事业人事管理制度;(6)新型的事业财务管理制度; (7)多元化的事业监督管理制度。 41。简述人员分流的对策。 答:(1)加速改革我国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2)加速建立和完善新的社会保障制度; (3)大力发展各类人才市场和劳动市场。 42。简述培育市场的对策 答:(1)加速“事业”产品与服务价格改革为实现原有部分“事业”产品的商品化创造条件; (2)改变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与经营范围,使其逐步转向市场开展自主经营;

(3)加强国民消费教育,合理引导居民消费投资方向,促进有关事业产品和劳动市场的发育户发展。 43。简述我国体育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答:(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是前提。(2)加速培育、发展和规范各类体育市场; (3)根据我国体育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模式设计; (4)转换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5)大力加强体育立法工作。 44。简述社区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作用明显加强的表现 答:(1)对深化体制改革的作用加强;(2)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加强; (3)对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作用加强;(4)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加强; (5)对维护社会稳定加强。

45。简述公共事业管理发展所应遵循的原则

答:公共事业管理发展通常是指公共事业组织为适应环境的变化,采用科学方法,健全公共事业管理体系,改善公共事业管理活动方式,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以便更好地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主要有:(1)良性互动原则;(2)稳定性原则;(3)制度化原则;(4)适度化原则。 46。简述公共事业管理的管理观念的发展与创新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答:(1)从静态管理观念向动态管理观念转变; (2)从“命令”管理到“服务”管理观念转变; (3)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观念转变; 47。简述制定目标的依据(即要求) 答:(1)法律政策要求;(2)上级要求;(3)服务对象的要求; (4)前期目标完成情况;(5)组织现状

48。简述目标实施的有效权限中“有效”的理解。 答:(1)权限必须是行动的权力;

(2)权限必须与下级人员职责的广度和深度相等,必须与管理人员的目标及执行计划一致 (3)权限必须是一种事先的权力;(4)权限必须明确;(5)权限必须具体 (6)权限应尽可能授予低级的管理人员;(7)处理例外事件的权限应为上级保留。 49。简述绩效分析方法 答:(1)经济分析法;(2)时间分析法;(3)产品分析法; (4)职务操作化分析法;(5)比较分析法;(6)故事分析法; 50。简述抽样调查的方法

答:是一种非全面的调查方法,它是从全体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来调查,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对全部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这种由总体中选取一部分单位的过程就是抽样。 抽样调查是社会调查中普遍采用的调查方法其有点是:

(1)调查费用低;(2)速度快;(3)应用范围广。 51。简述问卷法的优点 答:(1)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进行;(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3)便于对所得资料进行定量处理和定性分析可以避免主观偏见。 52。简述访谈的方法及其技巧 答:(1)明确访谈中所提的问题;(2)要接近被访问者;(3)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方法; (4)要掌握倾听的技巧;(5)要注意克服访谈的各种障碍。(偏见性、理解性、判断性障碍) 53。简述社区管理与街道管理的区别 答:(1)管理主体不同;(2)管理目标的设定方式不同;(3)管理对象不同; (4)管理方式不同;(5)管理机制不同;(6)管理内容不同。 54。如何理解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 答:(1)将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和企业的经营职能社会组织与社会团体的服务职能相对分离;

(2)将有偿服务事业从政府中分离出来,交由或授权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等事业单位来管理,政府从政策角度推动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让服务走向市场。

(3)将具有社会慈善性质、社会互助性质的工作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交由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来具体负责。

55。简述社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 答:(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知识;B 社区管理相关知识; (3)社区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4)社区管理的基础知识。

57。要使社区管理符合经济时代下社区发展的需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管理观念的发展与创新) 答:(1)从静态管理观念向动态管理观念转变(2)从政府单一管理观念向系统管理观念转变;(3)从“命令”管理观念向“服务”管理观念转变;(4)“集中”管理观念向“民主”管理观念转变; (5)从物本管理观念向人本管理观念转变; 58。如何实现管理手段的发展与创新 答:(1)直接管理手段逐步向间接管理手段过渡;(2)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网络化; (3)思想政治工作与民心工程相结合的管理手段;(4)管理手段多样化;

59。如何在社区内建立一种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和标准化的社区管理体制? 答:(1)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2)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相结合;(3)发挥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能;(4)拓展居委会的职能;(5)发挥业主委员会及其他社区居民团体的作用。 1、公共事业管理这一定义包含哪五层含义?

1、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以区别于行政管理的主体——政府组织或企业管理的主体——企业组织。2、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是准公共事务,其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3、公共事业管理内容集中概括为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永久存在,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经常进行调整。4、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是通过对准公共事务一系列活动的调节控制,使准公共事务表现出有序、有效、可控制的特点。5、公共事业管理负有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其工作绩效不能简单地用利润或效率作标准。

2、简述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

1、管理主体不同。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机关,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2、管理方式不同。行政管理实行等级制,上下级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实行命令服从方式。公共事业管理与客体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3、管理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不同。行政管理主要是一种间接性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主要是一种直接管理。4、管理的独立性和非独立性不同。公共事业组织具有独立性,而作为行政管理主体的政府部门不具有独立性。5、从阶级性来看,行政事务管理的内容要反映特定阶段统治阶级的特殊要求,而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则主要是反映长期历史发展对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 3、简答公共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客体是公共事务。公共管理是隶属于管理学的一门二级学科,而公共事业管理是包含在公共管理学科其中的一门三级学科。 4、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

1、跨学科与专门化的统一;2、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5、公共事业组织与政府的区别有哪些:

1、政府具有抽象的行政行为,公共事业组织一般不具有抽象的行政行为;2、政府的具体行为是不允许进行有偿服务的,而公共事业组织承担具体行政行为是允许进行有偿服务的;3、政府在具体行政行为中如果发生争议,必须进行仲裁或行政诉讼,公共事业组织在具体行政行为中如果发生争议,则要

进行民事诉讼;4、政府职能部门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工作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公共事业组织不应由财政全额拨款,工作人员不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 6、现代市场体制的局限性有哪几个方面:

1、市场竞争的不完全;2、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3、在市场体制中,民间企业难以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4、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5、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Henry Hansman提出合约失灵理论。 7、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势是什么?

1、提供法律,维护竞争的市场秩序。在一个社会中,国家负责提供法律和秩序,国家是规则和安全的保障,是社会经济事务的最终仲裁者;2、提供和维持市场得以正常运作的稳定的经济环境;3、促进资源的合理运用,保护生态环境;4、从事社会发展活动,提高基本的社会服务;5、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6、应付紧急事件。

8、简答公共事业组织(第三部门)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

(一)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1、非营利性;2、沟通性;3、低成本。 (二)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性(即志愿失灵):1、志愿失灵最突出的表现是公共事业组织所需的开支与所能筹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2、志愿活动的狭隘性;3、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4、志愿组织的业余型。

(三)公共事业组织局限性的克服

9、公共事业领导风格有哪四种类型?或哪四种领导体制?

1、“专权独裁式”领导体制;2、“开明专制式”领导体制;3、“协商式”领导体制;4、“参与式”领导体制。“参与式”领导方式是效率最高的领导方式,它注重人际关系,领导者以人为中心,本质上是民主主义。

10、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作用有哪些?

1、使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2、使决策更加合理;3、促进公共事业组织各部门协调发展;4、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统一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的行动;5、使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对各种社会规范如法律、纪律、道德、习俗等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自觉地遵守各种社会规范,从而为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提供基本保证。 11、简答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效果的方法。

1、进行信息沟通检查;2、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组织层次;3、确保正式沟通渠道的主导地位;4、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5、提高信息的清晰度;6、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7掌握沟通的技巧;8、运用例外原则和须知原则。

12、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责任机制的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

保障服务的提供;保护捐助者的利益;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保护公共事业组织工作人员的利益;保证政府提供资助的“资金的价值”;维持公平竞争环境,保护与公共事业组织竞争的私营机构的利益。 13、发达国家公共责任监督机制的发展出现哪些趋势?

1、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的强化;2、多元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强化;3、公共事业组织自律机制的强化;4、公共责任层次由低向高的重点转移。

14、发达国家政府管理和监督公益机构的主要手段是依法实施的政府规制。主要规制有:

注册登记制度;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规制;对公共事业组织的投资规制;对公共事业组织“不公平竞争”的规制。

15、简述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1、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1)违规从事营利性商业活动;(2)财务管理混乱带来的违规和腐败;(3)公共事业组织的官僚化倾向

2、“道德滑坡”——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3、薄弱的社会监督:(1)“观念缺失”——公众监督意识薄弱;(2)新闻舆论监督的无力;(3)民间监督和评估组织的缺失

4、“组织缺位”——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 5、“角色冲突”——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 6、“双重俘获”——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 7、市场约束软化——限制竞争的副产品 (二)应对措施

1、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组织立法;2、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 3、加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yd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