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预1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1 20: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桐梓县鑫鑫矿业有限公司

应急救援预案

编 制:张浩然 审 核:何光忠 总工程师:温志高 矿 长:刘国选

2011年12月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一节 编制的目的 ..................................... 1 第二节 编制的原则 ..................................... 1 第三节 编制依据 ....................................... 2 第四节 适应范围 ....................................... 2 第五节 应急预案体系 ................................... 2 一、综合预案.......................................... 2 二、专项预案.......................................... 3 三、现场处置方案 ...................................... 3 四、支持保障预案 ...................................... 4 五、应急原则.......................................... 4 第二章 矿井危险性分析 .................................... 5 第一节 矿井概况 ....................................... 5 一、矿井简介.......................................... 5 二、自然地理条件 ...................................... 5 第二节 矿井地质条件 ................................... 8 一、区域地质条件 ...................................... 8 二、井田地质条件 ..................................... 10 三、岩浆活动......................................... 12 四、煤层 ............................................ 12 五、 矿井工程地质条件 ................................ 14 六、井田水文地质 ..................................... 14

1

第四节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 22 一、 重大危险源辩识 .................................. 22 二、安全评价的结论 ................................... 36 三、应急能力评价 ..................................... 36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 37 五、预防与预警 ....................................... 44

2

桐梓县鑫鑫矿业有限公司

应急救援预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编制的目的

该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主要有两个:1、采取预防措施使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曼延条件,防止突发性重大或连锁事故发生;2、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和处理事故,尽力减轻事故对人和财产的影响。

第二节 编制的原则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应由事故的预防和事故发生后损失和控制两个方面构成。

1、从事故预防和角度编制应急预案。

2、技术上采取措施,使系统具有保障安全状态的能力。 3、通过管理协调系统的关系,以实现整个系统的安全。 4、从事故发生后损失赔偿控制的角度编制应急预案。 5、能根据事故应急预案及时进行救援处理。 6、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性重大事故发生。 7、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 8、同时能及时地恢复生产。

1

第三节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第四节 适应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矿井上、下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理和应急救援工作,包括Ⅰ、Ⅱ、Ⅲ、Ⅳ级响应条件的事故响应,事故分级如下:

1、符合I级响应条件的事故(30人以上死亡)。 2、符合Ⅱ级响应条件的事故(10人以上、29人以下)。 3、符合Ⅲ级响应条件的事故(3人以上、9人以下)。 4、发生或可能发生一般事故时启动Ⅳ级响应。 5、认为需要由本矿处置的事故。

启动条件:发生符合以上条件之一的事故,启动本预案。

第五节 应急预案体系

一、综合预案

综合预案是总体、全面的预案,主要阐述我矿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和程序,作为矿井应急基础,“底线”和总纲,对那些没有预料的紧急情况,也能起到一定的应急指导作用。

2

二、专项预案

主要针对某种特有或具体事故、事件或灾难风险制定的专项预案。 1、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水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3、井下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4、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5、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6、提升运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7、供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8、爆破材料爆炸、燃烧事故专项应急预案。9、地面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0、抗洪抢险应急救援专项预案。 11、强降温降雪天气应急处置预案。

三、现场处置方案

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以某一具体重大隐患,现场设施或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现场处置方案。

1、顶板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水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3、供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4、提升运输事故处置方案。 5、井下火灾事故处置方案。

3

6、瓦斯超限事故处置方案。 7、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8、煤尘事故处置方案。 9、爆炸物品事故处置方案。

四、支持保障预案

为保障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和施救方案的实现,在施救队伍、物资设备、调度、通迅制度等方面预先制定的支持性保障措施,故制定的支持保障预案有:

1、抢险救灾设备物资材料保障预案。 2、事故应急通迅保障预案。 3、应急救援制度保障预案。 4、事故调度处理预案。

五、应急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的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群众的基础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矿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各科室、区队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4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救援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5、落实“三项权利”。一是职工现场紧急“避险逃生权”;二是调度人员紧急情况下撤人的“调度指挥权”;三是现场干部紧急情况下撤人的“一线指挥权”。干部职工在现场作业过程中遇到突发险情时,可以不等上级指示,立即撤到安全地点,一线指挥员和调度人员可以按照应急预案要求,指挥现场人员紧急避险,然后再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

第二章 矿井危险性分析

第一节 矿井概况

一、矿井简介

矿井名称:鑫鑫煤业有限公司(煤矿) 建设规模:21万吨/年 经济类型:私营企业

二、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位置

5

桐梓县鑫鑫煤矿(整合)位于贵州省桐梓县松坎镇,直距约16.8Km,行政区划隶属桐梓县松坎镇管辖。矿区地理座标:东经:106°53′43″—106°54′59″;北纬: 28°30′48″— 28°33′28″。 (一) 交通状况

鑫鑫煤矿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城北,距桐梓县城直线距离73 km,隶属桐梓县松坎镇管辖;矿区西侧边界附近有遵义至重庆(210国道)公路和贵阳至重庆的高速公路,矿井有矿区公路与乡镇公路相连,至松坎镇16.8km,至松坎火车站16.5km,至遵义市约133km,距重庆市130km。因此,矿井运输以公路为主,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1-1)。

6

鑫鑫煤矿

图1-1-1 交通位置图

7

2、地形、地貌

矿区主要为中低山丘陵切割地貌,地势总体东高、西低,矿区以西地区出露碳酸盐岩,属岩溶谷地地貌。最高点位于矿区南西部双山山头,海拔标高1466.50m。最低位于矿山北西杨几咀北部一带,海拔标高约950m左右。最大相对高差516m左右,地形起伏较大。

(二) 气象

煤矿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4.7℃,日极端最低气温-8.6℃,日极端最高气温34.5℃,7月平均温度22.7℃。年平均降水量1057.1mm,雨季多集中在5~9月,年均发生暴雨2~3次,多在5~7月。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冰雹、夏旱、夏暴雨等。

(三) 地表水

矿区位于乐坪背斜东翼,为中低山丘陵切割地貌。海拔标高950m-1466.50m之间。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为950m左右,矿区内地表水主要有北西及南东两条季节性溪流,地表水系不发育。

(四)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 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总体上区内地震活动较弱,地壳稳定性较好,新构造运动不明显,区域地壳的稳定性较好。

第二节 矿井地质条件

一、区域地质条件

矿区内出露地层有中二叠统栖霞、茅口组、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下三叠统夜郎组。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8

1、中二叠统栖霞、茅口组(P2q+m)

分布于矿区西部,岩性为浅灰—灰白色中厚层—厚层、块状生物屑灰岩、细

—粗粒灰岩夹透镜状灰岩及燧石灰岩。未见底,地层厚度大于200m。

2、上二叠龙潭组(P3l)

分布于矿区西部。为本区重要的含煤岩系,主要岩性为灰、深灰、灰黑色薄

—中厚层粘土岩、砂岩夹硅质岩、灰岩、煤层(线)及菱铁矿,底部常有高岭土及黄铁矿(含黄铁矿粘土岩)。地层厚度约105m。

3、上二叠长兴组(P3c)

为灰、深灰、灰黑色中厚层—厚层、块状微粒灰岩、燧石灰岩,顶部为中厚泥灰岩夹透镜状灰岩。厚约80m,与下伏龙潭组为整合接触。

4、下三叠统夜郎组(T1y)

分布于矿区东部。根据岩性可分为四个段,区内出露第一至三段。现分述如下: (1)下三叠统夜郎组第一段(T1y1):底部为灰绿色薄层粘土岩、钙质粘土岩夹泥灰岩。地层厚度约10m左右。与下伏长兴组为整合接触。

(2)下三叠统夜郎组第二段(T1y2):分布于矿区中、东部,厚约150m左右,主要岩性为灰、深灰、灰黑色中厚层—厚层灰岩、钙质粘土岩夹泥灰岩,中上部为浅灰、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为主,夹泥质灰岩、泥灰岩及钙质粘土岩。

(3)下三叠统夜郎组第三段(T1y3):紫红色薄—中厚层粘土岩、砂质粘土岩为主,夹泥灰岩及少量透镜状灰岩。未见顶,地层厚度大于60m。

5、第四系(Q)

残坡积土层,腐植土层。岩性为灰黄、褐黄、黄灰粘土、亚粘土及亚砂土,断续夹分布不均的砂砾石,结构松散。厚度10~15 m。主要分布于洼地及平坦地带。与下伏各地层均为不整合接触。

6、 矿区构造

9

矿区位于乐坪背斜中部东翼,总体构造较简单,为一向东倾斜的单斜地层,地层总体倾向120°左右,倾角20°左右。煤层底板大致沿走向微微隆起,测区内未见大的断裂和褶皱,在开采过程中不排除局部小构造的存在,但对煤层开采无大的影响。总之测区内为单斜岩层,尚未发现大的断裂,地质构造简单。

二、井田地质条件

1、含煤地层特征

矿区内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属海陆交互相沉积的含煤建造,主要由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中夹细砂岩、钙质泥岩、灰岩、泥质灰岩,厚98.54~115m,一般105m。煤层总厚2.5~3.60m,平均3.051m,其中含可采煤层2层,为K1、K3号煤层。K1、K3号煤层发育较好,为主要可采煤层。可采煤层总厚度3.1~3.2m,平均3.15m。

2、含煤岩系的含煤性

矿区内含可采煤层2层,其中在区域上全区大部可采煤层2层(K1、K3号),局部可采煤层3层(K1、K2、K3号),在矿山范围内K1、K3号煤均为可采煤层。

3、 可采煤层特征

根据钻孔资料及矿山生产巷道的调查,如前所述:矿山可采煤层为K1、K3号煤。现就层位、结构、厚度、分布及顶、底板特征分述如下:

K1煤层位于P3l,出露于龙坪煤矿,上距长兴组灰岩85m左右,下距茅口组灰岩约20m,煤层稳定,呈层状产出,厚度0.85m~0.95m,平均厚度0.90m,一般无夹矸,煤层结构简单,为全区可采煤层。直接顶板一般为粘土岩,时有褐色粘土岩为伪顶,厚度不稳定,老顶为灰岩;底板一般为灰色粘土岩,含铝土质及炭化植物碎屑见菱铁矿、黄铁结核,有时夹煤线。

10

K3煤层位于P3l,出露于龙坪煤矿,上距长兴组灰岩70m左右,下距茅口组灰岩约35m,煤层稳定,呈层状产出,厚度1.78m~2.43m,平均厚度2.05m,一般无夹矸,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厚度稳定,为全区可采煤层。直接顶板一般为粘土岩,时有褐色粘土岩为伪顶,厚度不稳定,老顶为灰岩;底板一般为浅灰色粘土岩,含铝土质及炭化植物碎屑见菱铁矿、黄铁结核,有时夹煤线。

矿区内可采煤层有2层,自上而下编号为K3、K1号煤层。根据生产矿井工程对煤层的揭露控制及煤层露头地带的调查,将主要可采煤层的产状、规模情况概略列于表1-3-1。

表1-3-1 主要可采煤层产状、规模情况统计表

煤层全区 厚度 序 号 煤层可采区厚度??? 煤层层间距 ??? 夹?矸 夹矸 厚度 ??? 顶板 底板 煤?层?结?构 顶底板岩性 煤煤层 稳定 性 层 可采 范围 煤层 容重 层?数 ?? ?? ? ?

? ? 粘土岩 粘土岩 粘土岩 粘土岩 稳定 稳定 全区???可采 ? 全区???可采 ? 4、 煤质

(1)、 煤的物理性质

矿山可采煤层K1,K3,其物理性如下:

矿区内煤层为黑色,少量灰黑色、钢灰色,柱状、块状、粉粒状为主,少量碎块、碎粒状,似金属光泽及玻璃光泽,中~细条带结构,棱角状断口,部分为平坦状或参差状。坚硬、性脆。

11

三、岩浆活动

根据地质报告,区内无岩浆活动。

四、煤层

1、 瓦斯

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0]701号文《关于遵义市工业和能源委员会<关于呈报2010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鑫鑫煤矿瓦斯绝对量为4.78m3/min,相对量为29.78 m3/t,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另外,本设计根据AQ1018-2006进行了瓦斯涌出量预测,预测结果矿井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25.16m3/min(预测过程详见第3章),大于近年来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因此,本设计以预测结果作为设计依据。

2、 煤尘爆炸性

根据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2011年9月提交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检验报告》,其鉴定结果,鑫鑫煤矿K3、K1煤层均有煤尘爆炸性,故本次设计鑫鑫煤矿按煤尘具有爆炸性设计和管理。

3、 煤的自燃倾向性

根据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2011年10月提交的《煤炭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其鉴定结果,鑫鑫煤矿K3、K1煤层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均为Ⅲ类,即不易自燃煤层,故本次设计鑫鑫煤矿按煤层煤炭自燃倾向性为Ⅲ类,即不易自燃煤层进行设计和管理。

4、 地温

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无热害影响。

12

5、 冲击地压

储量核实报告及矿方提供的资料中均没有提及关于冲击地压的资料,本矿区内也无冲击地压的历史记录,目前设计开采各煤层浅部资源,开采深度不大暂按无冲击地压考虑。

需配备地音监测系统等冲击地压监测仪器,密切注意冲击地压了生的可能性,采取有针对性的预测和防治措施。 6、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鑫鑫煤矿为整合矿井,根据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12月25日提交的《桐梓县松坎镇鑫鑫煤矿首采区K1、K3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鉴定结论为:首采区鉴定范围内K1煤层在+1010m标高以上、埋藏深度280m以浅的区域内为非突出煤层,K3煤层为突出煤层。鉴定范围由拐点a、b、c、d、e、f圈定,拐点坐标为

a:X=3157538,Y=36392268b:X=3157319,Y=36392617,c:X=3158141,Y=36393135,d:X=3158171,Y=36392971,e:X=3158013,Y=36392885,f:X=3158101,Y=36392604。具体鉴定范围及K1煤层无突出危险范围详见采掘工程平面图及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本矿井位于煤与瓦斯突出区域。

因此本矿按突出矿井设计,K1煤层在鉴定范围内埋深280m以内区域按无突出危险煤层设计,K1煤层在鉴定范围外、鉴定范围埋深超过280m的区域按突出煤层设计,K3煤层按突出煤层设计。

13

矿井在延伸新水平或开采新采区时应进行煤与瓦斯突出鉴定,生产期间必须加强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的测定,定期进行瓦斯等级鉴定工作,并依据瓦斯测定情况,校核矿井通风系统与生产系统等相关系统能力。

五、 矿井工程地质条件

(一) 煤层顶、底板及围岩的质量、结构、构造、物理力学性质 1、 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

矿区的工程地质岩组,根据地层岩性组合关系可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岩组,即硬质岩组、软质岩组及松散岩组。 (1)、硬质岩组:

主要为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长兴组(P3c)及茅口组(P2q+m)地层,其岩性主要为灰岩。岩石坚硬,力学强度高。岩石质量中等,岩体中等完整。 (2)、软质岩组:

主要为沙堡湾段(T1y1)及龙潭组(P3l)地层,其岩性主要为粘土岩、泥质粉砂岩及煤层等,其岩石强度低,遇水易软化,抗风化能力差。岩石质量差,岩体完整性差。

(3)、松散岩组:包括残坡积物,人工堆积物与强风化带的风化物。矿区碎屑岩表层风化甚强,地表大都覆盖有残坡积物(由粘土、岩块及砂组成,厚0—15m),人工堆积物为坑采煤矿围岩及煤矸石,结构松散。

六、井田水文地质

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14

鑫鑫煤矿位于乐坪背斜东翼。为中低山丘陵切割地貌。地层以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展布。碳酸岩岩溶水,碎屑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积层零星分布,微含空隙水。

岩溶水主要靠大气降水通过落水洞及溶隙等补给,其运动方向受地质构造及地貌等因素的控制,往往具有较大面积和较长途径的径流,排泄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沟谷中。裂隙水主要靠大气降水通过地表节理裂隙补给,多为近源排泄。

裂隙水的年变化幅度小于5倍,岩溶泉水及地下水流量年变化幅度较大,一般为2~40倍。

地下水化学成分简单,多为HCO3—Ca及HCO3—Mg.Ca型水,矿化度多大于0.11g/l,总硬度多小于20德度,多为弱碱性,水质良好,可供生活及工农业用水。

区域内岩溶水和碎屑岩裂隙水均以大气降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一般每年8月中、下旬地下水流量,水位开始回升,6~9月为最高值,其间出现2~3次峰值,10~12月份进入平水期,水位、流量开始递减,到次年三、四月份为最低值。区域内龙潭组煤矿床上覆的中~强岩溶含水层之间一般具有较好的含水层,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较弱,对煤矿床开采影响较大,上覆含水层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从而威胁到煤矿床的开采。龙潭组煤矿床下覆茅口组灰岩强含水层与煤矿床深部下煤组煤层间隔水层较厚,其地下水间接威胁深部下煤组煤层的开采。煤矿一般以大气降雨为主要补给水源的裂隙含水层直接充水矿床,矿井涌水量变化与降雨量变化基本一致。

该矿区总体构造简单,为一向东倾斜的单斜地层。属长江流域綦江水系。矿区外南部有地表径流,鑫鑫煤矿大部分煤层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本矿开采的

15

最低标高为+900m,据调查,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为南部河流河谷(+900m),开采煤层矿区南部矿区南部河对矿井造成的影响不大。

2、 矿井充水条件 (1) 地表水系

鑫鑫煤矿为中低山丘陵切割地貌。海拔标高950m-1466.50m之间。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为+900m左右,矿区内地表水主要有北西及南东两条季节性溪流,地表水系不发育。

(2) 含水层与隔水层

根据矿区及附近出露地层、含水介质及地下水动力特征,区内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裂隙水三种类型

A、第四系(Q)孔隙水:

孔隙水含水岩组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地下水赋存在第四系含砂砾石之间。孔隙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就近排泄于溪沟中。

B、栖霞、茅口组(P2q+m)岩溶含水岩组:

分布于矿区西部,厚大于100m,主要岩性为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岩溶发育,含溶蚀裂隙、溶洞水,富水性强。该含水岩组与煤系地层直接接触,K1煤层距栖霞、茅口组顶约20m。发育有大小不等的溶洞及溶蚀裂隙,富水性强。对矿井的底板充水影响极大。

C、长兴组(P3c)岩溶含水岩组:

分布于矿区中部,厚约80m左右,主要岩性为灰、深灰、灰黑色中厚层—厚层燧石灰岩,岩溶发育,含溶蚀裂隙、溶洞水,富水性中等。该含水岩组与煤系地层直接接触,K3煤层距长兴组底60—70m。由于煤层顶板在开采过程易受破坏,故对矿床充水有一定的影响。

D、下三叠统夜郎组第二段(T1y)岩溶含水岩组:

2

16

分布于矿区中、东部,厚约150m,主要岩性为灰、深灰、灰黑色中厚层—厚层灰岩,岩溶发育,含溶蚀裂隙、溶洞水,富水性中等。该含水岩组与煤系地层不直接接触,为矿床间接充水岩组。该含水岩组与煤系地层间存在一定厚度的隔水层,在煤层顶板破坏未达该含水岩组时,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

E、龙潭组(P3l)相对隔水岩组:

分布于矿区西部,厚约110m,为本区含煤岩系,主要岩性为灰色薄—中厚层粘土岩、砂岩夹灰岩、煤层(线)等。倾向东南,倾角约25°,富水性弱。所含裂隙水对矿井的充水影响不大。

F、夜郎组沙堡湾段(T1y1)相对隔水岩组:

分布于矿区中部,厚约10m左右,为灰色薄层粘土岩,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隔水性能弱。

G、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相对隔水岩组:

分布于矿区东部,厚大于60m,为紫红色薄—中厚层粘土岩、砂质粘土岩为主,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隔水性能好。

(3) 含、隔水岩组特征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2

A、玉龙山段(T1y)岩溶含水岩组:

分布于矿区中、东部,厚约150m,主要岩性为灰、深灰、灰黑色中厚层—厚层灰岩,倾向南东,倾角约18~25°,溶蚀裂隙发育,富水性中等。该含水岩组与长兴组灰岩之间有6.22~10m 沙堡湾段碎屑岩相隔,在沙堡湾段碎屑岩受冒落裂隙破坏的情况下,所含岩溶水会对长兴组(P3c )含水岩组进行越流补给。并且该隔水岩组与K3号煤层之间的垂直距离约175m,其值大于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57.6m,即所含裂隙水,渗入未来开采所形成的冒落裂隙的可能性小,亦不会直接成为未来矿井的充水水源。

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的经验公式为:H = 100M÷(2.4n+2.1)+11.2

17

式中,H—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M—可采煤层累计厚度;n—可采煤层层数。本矿区可采煤层平均累计厚度为3.20m,有2层可采煤层。通过计算,本矿区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约为57.6m。

(4) 矿区充水因素分析 ①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是矿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因此,大气降水对矿床充水有着较大的影响,矿区大面积开采时,顶板岩层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岩层移动及变形,地面将产生采空塌陷、地裂缝、塌陷裂缝、冒落裂缝等,采掘系统上伏地面位处地势低洼处,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向地势低洼处汇集后,经地裂缝、塌陷裂缝、冒落裂缝或矿井口直接渗入采掘系统,形成矿井涌水。

②地表水

矿区内地表水主要有北西及南东两条季节性溪沟,雨季还有较大面积的大气降水汇入,水量较大,溪沟位于含煤地层露头地带,冲沟附近的网状、脉状裂隙密集,它们与煤层风化,氧化带直接接触,将来沿沟溪一带开采时,冲沟水可能沿风化裂隙或采矿裂隙渗入或突入矿井,为矿井浅部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③地下水

对矿床充水影响较大的地下水为顶板煤系地层及间接顶板长兴灰岩地下水,沿采空塌陷裂隙、冒落裂隙渗入矿井,形成矿坑涌水。矿区地下水埋深受地势及地貌影响大。据水文地质测绘资料,在地势高的坡顶地带,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大于40m,在地势低的坡底地带,地下水位埋深小,一般为20~25m。

B、碎屑岩裂隙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大气降水是本区碎屑岩裂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由于碎屑岩分布地区多为斜坡地带,且岩层裂隙密度小,张开性差,其接受降水的补给条件差。区内的碎屑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风化裂隙带之中,向深部富水性减弱,其径流趋势主要决定地

18

势的高低,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径流。区内的碎屑岩裂隙水在风化裂隙带被地形切割之处,以泉、矿井水的方式进行排泄。 (一)矿井开拓方式

在矿区中部的一沟谷处新建主平硐,主平硐向煤层方向掘进,在煤层底板岩层中布置南北运输大巷,将矿区划分为5个采区,各采区开采时均尽量利用原有几矿已有的井筒改造后做进风行人井和风井。一采区改造原龙坪煤矿主平硐和回风平硐分别做矿井的行人进风平硐和回风平硐。

主平硐从矿区中部K1煤层底板以310°方位角,3‰的坡度施工709m,然后向南北分别布置运输大巷,南运输大巷掘进428m后布置采区车场,由采区车场向上沿地层真倾斜方向掘进一采区运输上山、轨道上山及回风上山,其中一采区轨道上山利用部分已有巷道,上山之间在顶部通过联络巷沟通;进风行人平硐(为利用巷道)从矿井中部沿K3煤层走向以24°方位角,5‰的坡度掘进166m,然后向K1煤层掘进进风行人一石门(为利用巷道),由进风行人石门揭K1煤层处向矿区西南沿K1煤层走向掘进进风行人大巷,进风行人大巷通过进风行人二石门与一采区轨道上山回风上山沟通;回风平硐(为利用巷道)在K1煤层底板开口以302°方位角,5‰的坡度掘进58m,然后通过回风大巷与一采区回风上山沟通,形成矿井开拓系统,通过石门揭穿各可采煤层,在上山西南翼的K3煤层中布置1301回采工作面(运输巷标高为+990m),下山东北翼的K3煤层中布置1302运输巷、13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

主平硐井口坐标为: X=3158528,Y=36392739,Z=+990m,α=310°,β=3‰。 进风行人平硐井口坐标为:X=3158155,Y=36393010,Z=+1123m,α=24°,β=5‰。

19

回风平硐井口坐标为:X=3157951,Y=36392620,Z=+1171m,α=302°,β=3‰° 根据矿井开拓布置及矿方技术水平,矿区以+990m标高为界划分为上下两个阶段,上一个阶段划分为四个采区,下一个阶段划分为一个采区,共划分为五个采区。采区划分见插图2-3-1。

二采区开采时由一采区上山底部向西南继续施工南运输大巷、然后由南运输大巷向上沿地层真倾斜方向掘进二采区运输、轨道、回风上山,三条上山在顶部通过联络巷沟通,二采区回风上山通过总回风巷及回风石门与现有井筒沟通,形成矿井开拓系统,通过石门揭穿可采煤层,然后布置回采和掘进工作面。

三采区开采时由主平硐底部向北掘进北运输大巷,然后由北运输大巷向上沿地层真倾斜方向掘进三采区运输、轨道、回风上山,三条上山在顶部通过联络巷沟通,三采区回风上山通过总回风石门与三采区风井(现有巷道)沟通,三采区轨道上山通过总进风石门与三采区进风行人井(现有巷道)沟通,形成矿井开拓系统,通过石门揭穿各可采煤层,然后布置回采和掘进工作面。

四采区开采时由三采区上山底部向北继续掘进北运输大巷,然后由北运输大巷向上沿地层真倾斜方向掘进四采区运输、轨道、回风上山,三条上山在顶部通过联络巷沟通,四采区回风上山通过回风大巷与四采区风井(现有巷道)沟通,四采区轨道上山通过进风行人大巷与四采区进风行人井沟通,形成矿井开拓系统,通过石门揭穿各可采煤层,然后布置回采和掘进工作面。

五采区开采时由二采区上山底部井田深部岩地层真倾斜方向掘进五采区运输、回风、轨道下山,三条下山掘进矿井最低采准标高后通过下山底部联络巷沟通,形成矿井开拓系统,通过石门揭穿各可采煤层,然后布置回采和掘进工作面。

20

在各轨道上山及下三顶部布置绞车房,五采区开采时在三条下山底部布置有水仓及水泵房。

井巷工程量为4875m,其中岩巷3481m(新建2964m,利用517m),煤巷1394m。 通风方式:分区式。

设计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方法 ,以一个采区一个炮采工作面两个炮掘工作面达到21万吨/年设计生产能力,采煤工作面以单体支柱和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采场,以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3).支护形式:主井平硐、风井平硐采用三心拱锚喷支护,风井平硐体型工字钢支护。

(二)矿井通风系统

根据井筒布置,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式(一、二采区为分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三)排水系统

+1101首采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副平硐运输巷下帮砌有水沟自流到地面。 +1038运输巷、+1038回风巷、+1082运输巷。+1082回风巷、回风上山、轨道上山、运输上山、主井平硐一帮都砌有水沟自流到地面。 (四)提升、运输系统

1、提升机设备选型

本矿轨道上山采用JTPB-1.2×1.2P型绞车提升。担负+1038掘进、+1082掘进期间的出矸(煤)任务和运料任务。

2、信号系统

21

轨道上山安装一套声光信号装置,信号设备型号为BAG2-127G (五)供电系统

矿井目前有双回路电源,来自松乐松太10KV变电所, 线路型号均为LGJ-75mm2。下井电压为10mYG。

矿井地面安装四台变压器,两台为风机专用变压器,两台为采掘工作面生产用变压器。两路10KV电缆到井下中央变电所。

第四节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一、 重大危险源辩识

(一)、矿井瓦斯积聚或爆炸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评估

瓦斯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高浓度的瓦斯可以使人窒息,一定浓度下也可发生燃烧和爆炸。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首先应该采取措施和防止瓦斯积聚超限。当发生瓦斯积聚时,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对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如果在排放瓦斯时不按规定进行,采用“一风吹”的方法,一方面可能造成巷道风流瓦斯浓度超限,影响生产;另一方面,排放浓度可能达到爆炸界限,遇到火源,就会引起瓦斯爆炸。排放后,在恢复供电时,如不检查瓦斯浓度,随意供电,同样会造成瓦斯事故。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甚至矿井毁坏的严重后果。

我矿为高瓦斯矿井。必须以“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十六字管理体系为指导,加强通风管理,防治瓦斯事故的发生,但由于管理疏忽或以下情形仍存在重大危险:

22

1、掘进工作面采用一次装药,分次放炮方法,未按规定进行“一炮三检”,一旦出现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爆炸浓度时,如果分次放炮时产生的放炮火焰点燃涌出的瓦斯,将可能造成瓦斯事故。

2、煤矿生产过程中煤层瓦斯会不断涌向工作面,如果不及时检查和检测瓦斯,就无法掌握瓦斯变化的情况,如发生瓦斯超限,瓦检员空班漏检,不按规定检查瓦斯,矿井装备的瓦斯监测系统不及时维护、调校,就不能发挥作用,这些都可能造成瓦斯事故。

3、停风或风量不足,局部通风机因设备故障、供电故障引起停电、停风、风流短路,导致采掘工作面无风或风量不足,造成瓦斯超限,瓦斯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爆炸,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矿井毁坏的严重后果。

4、矿井井下各种通风设施必须严格质量和日常管理,否则将影响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风流各个工作地点不能进行风量调节,将不能有效利用风量。

5、矿井生产巷道布局及通风设施管理必须严格,应尽量避免串联通风,否则将出现系统中风流方向不稳定,致使矿井通风系统不能稳定可靠运行。

(二)、煤矿粉尘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评估

一旦煤尘发生爆炸,将造成人员伤亡以及产生巨大经济损失。当浮游煤尘达到爆炸浓度(如有瓦斯同时存在,它的爆炸下限浓度大大降低)时,如果具备了爆炸的三个条件,就可能发生煤尘爆炸,造成矿井毁坏或部分毁坏,人员伤亡,另外粉尘的存在也能降低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污染井下作业环境。我矿各煤层煤尘均有爆炸性,综合防尘措施贯彻不力时有较大危险。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粒径不等的粉尘,井下作业人员长期吸入会造成职业病——矽肺病,严重威胁职工生命身体健康。

23

(三)、煤炭自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评估

依据自燃倾向试验结果,我矿煤炭属不易自然,但是也要加强防火,如果废弃巷道封闭不及时,采空区丢煤较多、巷道冒顶处理不好或采空区封闭不及时或不严,连续适量供氧,为煤炭自燃创造了条件。所以煤炭自燃也是我矿重大危险源之一。

(四)、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评估

根据2011年12月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具的《桐梓县松坎镇鑫鑫煤矿首采区K1、K3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我矿首采区K1煤层在+1010m标高以上、埋藏深度280m以浅的范围为非突出煤层;K3煤层为突出煤层。

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主要原因: ①、煤层瓦斯含量及涌出量大;

②、构造附近受地应力影响突出危险性增大;

③、误揭穿煤层,使煤层瓦斯压力突然释放造成突出事故; ④、突出煤层未进行抽放消突,就进行采掘诱发突出。 (五)、井下爆破有害因素识别与评估

要杜绝瓦斯煤尘爆炸或顶板事故,都与爆破工作的好坏有直接关系。如果使用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火药电雷管等爆破材料,爆破后,一旦产生爆燃,爆炸火焰将点燃高浓度瓦斯和煤尘;

使用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炸药、导爆索在高瓦斯煤层中爆破作业,爆破产生的火焰会把爆破后掀起的煤尘点燃引爆;

爆破不执行“一炮三检”制度等都可能点燃和引起瓦斯煤尘燃烧或爆炸;

24

不按规定连线、爆破或不按规程规定处理瞎炮,将会导致瓦斯煤尘事故或人身事故;

井下火药、雷管储存不当,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导致人员伤亡或引爆煤尘。 附:矿井一通三防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评估情况见下表

25

矿井一通三防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

项目 通风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作业活动及地点 矿井主要通风机故障停风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故障停风 井下巷道风门同时敞开不关 采掘工作面风量不足 通风系统风流短路 掘进工作面风筒脱节 采掘工作面 气温湿度超限 采掘工作面 停风区作业 采掘工作面 串联风 相邻矿井 采空区巷道贯通 调整通风系统 未调整或不及时调整 井下巷道、风门 不连锁单道风门、斜巷设风门 风门撞坏风流短路、紊乱,

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会造成系统破坏人员伤亡 有可能造成较轻伤害和损失 同上 会造成人员伤亡系统破坏 有可能造成较轻伤害和损坏 同上 同上 同上 突出或超限时波及面大 煤炭自燃、通风紊乱 有可能造成通风系统紊乱;瓦斯超限引起爆炸 采掘工作面风量不足 项目 通风 瓦斯 序号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作业活动及地点 永久密闭不符合要求,质量差,漏风 风桥 质量不符合要求 风窗调节风节 不符合要求,不能调节风量 测风站 不按规定建立 采掘工作面 瓦斯超限作业 矿井瓦斯 瓦斯局部聚积超限、瓦斯爆炸 井下巷道 违章排放瓦斯 井下工作地点 空班漏检 井下巷道 盲巷未封闭或无栅栏 工作面 缺瓦斯传感器或故障 井下巷道 违章贯通巷道 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巷道内 积聚的瓦斯浓度体积达2%,大于0.5m3不处理 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容易漏风,引发自燃 容易漏风 容易漏风起不到调节作用 不了解井下风量,风压情况 通风系统不完整 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排除 影响生产、矿毁人亡 同上 有可能造成较轻伤害和破坏 同上 同上 同上 可能引起瓦斯爆炸 27

项目 瓦斯 序号 9 10 11 作业活动及地点 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地点 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不处理 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同上 同上 有可能引起瓦斯爆炸,误人入窒息 电力设备 瓦斯超限送电不检查瓦斯 临时停工地点 停风不切断电源不设警标瓦斯浓度达到3%以上时不排放 粉尘

12 13 1 2 3 4 5 6 7 8 排放瓦斯 “一风吹” 排放现场 没制订排放措施无专人现场指挥 井下煤尘超标、煤尘爆炸 井下大巷和工作面 缺防尘洒水管理 工作面 洒水喷雾设施缺陷 工作面 放炮不用水炮泥 工作面 干打眼 掘进机械 内外喷雾装置缺陷 工作面、主要巷道 隔爆设施缺陷 井下巷道 沉积煤尘超限 28

容易引起其它风流中瓦斯超限,可能造成瓦斯爆炸 同上 影响井下人员身体健康、矿毁人亡和损失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项目 粉尘 防灭火 爆破 管理

序号 9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作业活动及地点 工作面 粉尘煤尘超限 煤炭自燃 一氧化碳 巷道中 高冒顶未充填 井下巷道 防灭火系统缺陷 煤巷 高冒区不及时处理 采面上隅角 一氧化碳超限 爆破作业 不执行一炮三检 爆破作业 明火放炮 爆破作业 放糊炮 爆破作业 拒爆残炮处理不当 爆破作业 躲避硐有缺陷 爆破作业 安全距离不够 爆破材料储存 火药雷管混合存放 爆破材料运输 火药雷管混装震动 29

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同上 伤害人员,煤炭资源浪费 有可能造成较轻伤害和损坏 同上 同上 可能引起人员中毒窒息使人伤亡 会造成人员伤亡,系统破坏 同上 同上 有可能造成较轻伤害和损坏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瓦斯检查与监测 1 2 3 4 5 6 7 无检查制度,空班,漏检 佩戴便携瓦检仪 不按规定佩戴 检查次数 不按规定次数检查 瓦斯检查 不执行三对照 签阅日报 不签阅日报 监测系统 不按规定装备监测系统 超限断电 若起不到断电功能瓦斯超限不能断电 不能了解瓦斯情况容易造成事故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引起瓦斯超限爆炸

8 9 使用、维护 使用、维护不好 井下采掘面 缺探头 不能了解瓦斯情况 同上 30

(五)、井上供电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过电压和消防隐患。由于气候变化,雷雨时节常因雷击产生过电压、放电产生火花将设备和电缆击穿、甚至短路。放电产生的火花或短路的火源将易燃物(电缆、控制线、残留少量的油、油污等)点燃,引发火灾,变电所内未装设烟雾报警装置、通风排烟装置及足够的灭火器材,事故处理困难,导致事故扩大,全所停电,矿井停风、停产。

2、开关断路器容量不足。由于多种原因设备损坏,电缆所产生的短路电流相当大,因开关断路器容量小不能分断短路电流,瞬间产生大量的热能而烧毁设备及电缆。或可能引发火灾扩大事矿,造成部分用户或矿井停电、停风、停产,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3、主变容量不足,电源线路缺陷。矿井电源线路未按当地气象条件设计,遇大风、雪、结冰等恶劣气候,线路强度不足,易造成杆、断线。矿井未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设计而采用单回路供电,或主变压器容量小,当一台主变出现故障或检修时,压负荷限电,线路出现故障,造成全矿井停风、停产,井下人员就会有生命危险,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4、继电保护装置缺陷。断电保护是变电站(所)的重要装置,如果未装设或设计不当、型式落后,就会出现越级跳闸、误动作,没有选择性跳闸,无故停电,扩大事故范围。因此应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装设先进的全数字控制的继电保护装置,保证无故障用户不停电,有故障用户停电,缩小事故范围,实现安全供电。

5、闭锁缺陷。开关内应装设闭锁机构,保证刀闸开关在无负荷状态下停送电。保证开关内部易碰触部位不带电状态下人员才可以打开门。如果闭锁未装设或失效就易造成误操作,刀闸在有负荷状态下停电,造成短路。人员在开关内部带电状态下进入触电。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六)、井下供电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造成井下电气火花事故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井下电气设备使用没有“两证一标志”的设备,在运行中产生的电气火花可能造成点燃瓦斯造成火灾或瓦斯爆炸事故。

(2)、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由于安装、维修不当,造成失爆(如防爆密封不严、防爆面间隙大等),当设备触点在断合时,或其它原因所产生的电气火花就可能造成点燃瓦斯造成火灾或瓦斯爆炸事故。3、井下带电电缆由于外力原因破损、拉脱、电缆绝缘下降造成短路,接地会产生电气火花,有可能点燃瓦斯,造成火灾或瓦斯爆炸事故。 (3)、电气设备保护失灵,当出现过流、短路、接地等电气事故需其动作时拒动,使设备、电缆超载、过热引起电气火花,有可能点燃瓦斯,造成火灾或瓦斯爆炸事故。

2、造成井下人中触电事故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电工工作所使用的绝缘手套、胶鞋、验电笔等用具破损、绝缘值降低,验电笔指示不正确,均有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事故。 (2)、闭锁装置不全、失效、警示标志不清,人员误入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事故。

32

(3)、设备电气保护装置失效,设备电缆过流、过热仍不掉闸断电,使其绝缘下降或破损,可能引起人员触电事故。

(4)、接地保护失灵,设备外壳、电缆外皮漏电时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事故。

3、造成井下大面积停电事故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井下电气设备、电缆当发生短路事故时,电气保护装置拒动或动作不灵敏,造成越级跳闸,引起井下大面积停电。

(2)、井下供电独立运行的双回路、违章联络运行,当一段母线供电系统发生短路事故,引起另一段线线供电系统同时掉闸,双回路供电停电,造成大面积同时停电。

(七)、轨道上山提升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估 1、造成断绳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使用中的钢丝绳由于受巷道顶板淋水、腐蚀、疲劳等影响,使钢丝绳断绳、磨损、锈蚀超过规定;或在特殊情况下钢丝绳打弯、挤压、撞击变形和猛烈拉力伸长而不能及时更换,有可能造成断绳事故。 (2)、过卷、过速、限速、松绳保护装置不灵后也可能造成断绳事故。

2、跑车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制动力矩不符合规定,制动闸的空动时间、制动闸闸间隙都大于规定值,使之不能可靠的制动。

33

(2)、盘形闸碟簧因长期工作疲劳变形失效,闸瓦磨损严重。使闸瓦与制动盘的接触面积小于规定值,使贴闸压力降低,造成不能可靠的制动。

(3)、液压站系统油质过滤不良,杂物多,使回油管堵塞或造成回油不畅、筏组拒动等因素,造成不能可靠的制动。

(4)、防止过卷、防止过速、限速、深度批示器失效、闸瓦、限速等保护装置失效,都可能造成跑车事故。

(5)、超载运行、提升困难、制动失灵,也可能造成跑车事故。 (八)、轨道运输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轨道斜巷没有安装跑车防护装置和防跑车装置或两种装置不完好,当跑车时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检查发现轨道运输斜巷无跑车防护装置,当跑车时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2、使用中的钢丝绳继丝、磨损、锈蚀超过规定又不及时更换,提升的连接装置插销不闭锁,不使用保险绳,钩头、连接环、插销的安全系数不符合规定等,都有可能造成跑车事故。

3、提升绞车的各种保护失效,有可能造成带绳跑车事故。 4、轨道及道岔铺设质量不合格,可能造成箕斗掉道,撞毁巷道设施,人员伤亡。

(九)、矿井防治水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估

矿井在下列情况下,可能引发矿井水灾危害:

34

1、矿井井口不设防洪水沟,如突发暴雨或春季冰雪融化,易引发山洪,洪水会涌入井下给煤矿井下造成灾害。

2、矿井井田内和周边存在的采空区可能有积水和有害气体,如果在未查明水文地质、未做好水害分析预报的情况下盲目采掘,没有严格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或者探放水措施不力而盲目施工,有可能发生采空区积水涌出和有害气体突出。

3、井下防排水设施或设备失修,水仓不按时清挖,会造成突水时因防排水设施或设备失效而影响抢险、扩大灾害。 (十)、矿井火灾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估

根据煤层鉴定资料,我矿煤炭属不易自然,但也要加强防范,在可采期内,煤炭存在自燃的因素;若违章爆破、电流短路、机械摩擦等产生明火及油料、棉纱、废木料等易燃物违反规定使用、存放,可导致外因火灾。因此我矿发生外因火灾的因素存在。矿井外因火灾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由于违反规章制度,工作不慎,工作方法不当引起的。主要因素如下:

1、电火花引起火灾:如电气设备防爆性不良,保护装置失灵等出现火花或电缆短路着火。

2、明火引起火灾:如在井下抽烟、烧焊、使用电炉或灯泡取暖,将易燃物点燃引起火灾。

3、机械磨擦引起火灾:如大巷、斜井跑车磨擦起火等。 4、放炮引起火灾:如使用受潮、变质炸药,裸露爆破或因炮眼深度不够,封泥量不足而引起燃烧火焰。

35

5、瓦斯、煤尘爆炸出现再生火源引起火灾。

外因火灾多发生在风流畅通地点,如果发现不及时或灭火方法不当,火势漫延较迅速,严重威胁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和造成财产的重大损失。外因火灾是我矿重大危险源之一。

二、安全评价的结论

从危险和危害情况不明或有无控制措施;作业规程有无针对性,技术措施缺失、工序不合理、设备存在隐患,有无发现事故隐患或事故征兆的能力,应急职责缺失;事故风险高,人员集中;应急物资是否满足或作业现场附近有无储存;避灾措施有无或满足等几个方面分析情况来看,我矿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对矿井的威胁如下:顶板、火灾、水灾、煤尘、瓦斯。

从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因素排序顶板、火灾、水灾、煤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我矿各生产环节通过安全科、技术科进行安全程度评估,等级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认为目前井下水害为四级低风险,顶板事故为四极低风险,矿井为火灾、煤尘四级低风险,瓦斯、煤与瓦斯突出为三级较高风险。

三、应急能力评价

目前,从我矿实际情况来看,我矿具备单独建立矿山辅助救护队的矿井。医疗救护体系方面,我矿已经设立应急救护医疗室。救援物资的

36

储存数量完全达到《矿山救援规程》要求,培训和演练还有一定的薄弱环节。通过对本矿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应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和建议。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

2、要进一步充实安全组织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保证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能够落实到人。还要建立各级机构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3、加强现场管理,矿级领导和队级现场跟班,及时消除隐患。 4、要进一步加强对转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考核工作,特别是加强对新工人的安全教育专业培训和考核。使转业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具备防止各类事故的应变处理能力。

5、建立、健全我矿的安全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从资金和设施装备及物资方面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正常运行。

6、要认真制定本矿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以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而且要认真组织职工学习贯彻,提高职工的防灾、抗灾能力。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1、 组织体系

鑫鑫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由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科室、区队主要负责人及应急救援队伍组成。

37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领导机构为矿委会,综合协调指挥机构为矿应急救援总指挥部。

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救护队、各科室、区队的兼职应急救援人员、社会力量等。

2、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

矿井设立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部(下称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总 指 挥:刘国选

副总指挥:邢军占、杨飞帅、李军须、刘广超、何光忠、刘贤奎。 成 员:刘少辉、刘记川、宋占杰、李建业、张浩然、才纲领、王红旗、宋传国等各单位负责人。

矿井应急救援总指挥部职责: 应急救援总指挥部职责: 1)负责本“预案”的制定、修改。

2) 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3)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4)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5)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根据事故发展,决定是否请求上级增援,启动上一级预案。

6)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7)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

38

3、应急救援总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 办公室主任:刘少辉

成 员:调度室、安全科、生产科、机电科、通风科、保卫科等各单位负责人。

职责:

1) 承接矿井范围内所发生事故、事件或灾情报告,请示矿井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总指挥是否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 按照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的决定负责通知抢险总指挥部成员和各专业组人员到调度室集合;

3) 传达指挥部下达的各项命令,通知抢险救灾人员赶赴事故现场; 4) 在事故抢救过程中,负责各专业组的碰头会,协调各专业组、各成员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

5) 组织、协调对外求援等有关事宜,负责事故的上报; 6) 落实上级有关指示和批示,对内通报事故抢救进展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7) 组织矿井各类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4、指挥部下设以下抢险救灾专业组。 1、抢救组 (1)井下事故 组 长:李军须

副组长:何光忠、刘广超

39

成 员:调度室、安全科、技术科、机电科、通风科、采掘队、保卫科负责人

(2)地面火灾事故 组 长:闵超杰

成 员:企管科、供销科、办公室、财务科、保卫科负责人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组 长:何光忠

成 员:企管科、办公室、保卫科负责人 职责:

1)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侦察、评估,协同现场抢救总指挥制定抢救方案;

2)组织一切力量严格按抢救方案实施现场抢救;

3)控制事故现场的紧急情况,协调、指挥现场各应急队伍; 4)监督应急人员执行有效的应急操作,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 5)协助事故后的现场清理和恢复工作。 2、技术组 组 长:邢军占 成 员:各科室、技术员 职责:

1)协同现场总指挥制定抢救方案及安全措施;

2)对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并协助现场总指挥及时修改、补充和调整抢救方案;

40

3)协同现场指挥部制定应急结束后的恢复计划。 3、供电通讯保障组 组 长:刘广超

成 员:机电科、调度室、办公室负责人 职责:

1)负责现场照明线路、设施的抢修,保证事故抢救用电; 2)负责组织井上下通讯线路设施的抢修,保证通讯畅通; 3)按总指挥部命令报警,恢复供电或切断电源。 4、设备物资供应组 组 长:闵超杰

成 员:供销科、机电科、办公室、财务科负责人 职责:

1)负责抢救物资的供应,保证抢救物资及时到位; 2)保证抢救资金及时到位。

5、治安保卫、交通、医疗、后勤保障组 组 长:后勤副矿长

成 员:办公室、保卫科负责人 职 责:

1)负责事故现场治安保卫,维持现场秩序,必要时进行管制,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负责交通疏导、交通管制,确保运送抢救物资及人员的畅通;

41

3)协助对现场及周围人员防护指导,协助组织人员安全疏散或转移。

4)负责组织抢救车辆;

5)负责运送事故抢救人员和抢险物资。 6)负责现场伤员的紧急救治工作; 7)负责联系外部医院支援;

8)负责抢救人员的生活、后勤保障工作;

9)负责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 10)负责接待上级领导、兄弟单位增援人员;

11)负责接待安置来访职工家属,负责做好伤亡职工的善后处理工作。

6、事故调查及现场督察组 组 长:安全副矿长 副组长:安全科长

成 员:安全科、调度室、技术科、机电科、通风科、采掘队负责人

1)协助和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重特大事故进行处理。 2)24小时跟班督察抢险救灾工作落实; 3)保证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4)及时向抢险指挥部和调度室汇报现场进展情况。 7、 抢险调度组 组 长:生产副矿长

42

副组长:调度室主任

成 员:安全科、调度室、技术科负责人 职责:

1)根据指挥部安排编制、发布现场抢险救灾方案和调整方案; 2)制定并发布抢险救灾各项制度

3)落实并调度指挥部碰头会、调度会议安排的工作;

4)传达指挥部下达的各项命令,通知抢险救灾人员赶赴事故现场; 5)在事故抢救过程中,协调各专业组、各成员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 6)每小时调度现场抢险工作进展情况;

7)根据抢险工作不同阶段及时调整调度内容和各类调度记录表格; 8)及时填绘抢险救灾工作形象进度图表; 9)安排抢险救灾具体工作,并保证责任落实; 10)及时统计汇总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11)统计汇总人员考勤、设备材料投入、灾情分析等资料; 12)及时向指挥部汇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13)按照“快、准、靠、灵”的要求,实行精细化快捷调度; 14)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调度工作效率,建立调度工作电子档案;

15)落实上级有关指示和批示,对内通报事故抢救进展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16)组织分析任务不落实的原因;

17)及时安排落实各抢险地点的电话安装工作;

43

18)及时完成指挥部安排的其他工作。 19) 通知有关人员参加抢险救灾会议 20) 及时形成抢险救灾会议纪要;

21) 经总指挥批准后对外进行上报抢险救灾进展情况。

五、预防与预警

(一)、危险源监控

1、矿井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对矿井地质水文信息、矿压监测信息、自燃灾害预警信息、各种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

2、矿井安全管理部门及其相关部门,负责突发事件及现场隐患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以及预警信息监控。

(1)由生产技术科负责矿压监测、矿井水文监测应用和完善,并抓好顶板事件、防治水事件、火工品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工作;

(2)由通风科负责利用安全监控系统对井下CO气体、甲烷气体、风速、温度及主要风门的监测监控,负责抓好有自燃发火倾向区域的束管监测管理,并抓好防灭火事件、瓦斯煤尘事件、通风系统事件的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工作;

(3)由机电科负责主扇运行监控系统的应用和完善,并抓好运输提升事件,供电事件的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工作。

44

(4)地面火灾事件的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由矿井调度室、办公室、企管科及保卫科共同负责。

3、 顶板事件、防治水事件、火工品事件由安全科、技术科负责;防灭火事件、瓦斯煤尘事件、通风系统事件由通风科负责;运输提升事件、供电事件由机电科负责。地面火灾事件由办公室、企管科负责。特别重大隐患事件预警信息经核实后,及时上报区煤炭工业局。

2、预防措施

(1)开展定期的巷道失修情况的排查活动、井上下危险源的全面辨识活动。

(2)开展对产生、贮存、运输、销毁废弃化学品、放射源的普查。 (3)掌握全矿井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种类及治理控制情况。 (4)全面抓好《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修订意见。

(5)开展突发事件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完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6)加强井下各类隐患监控系统的完善和软件开发工作。

3、预警行动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分级预警,预警级别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区队级、专业级、矿井级三级预警机制。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事故预警的分级启动条件:对于波及范围小,无人身伤亡未造成较大损失,基层区队能自行消除的突发事件,启动区队级预警;对于波及范围较大,

45

无人员伤亡但造成较大财产损失,基层区队依靠自身和应急力量不能给予解决的突发事件,启动专业级预警;对波及范围大造成人员伤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突发事件,启动矿井级预警。

一旦发生井上下突发事件必须及时采用警笛报警、通讯网络信息传递的方式进行预警。

预警信息的发布程序:对已发生的突发事件信息,在通过指挥部批准预警后,按照从矿井到专业从专业到区队逐级进行发布的程序进行。 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采取以下行动: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区队级预警由区队第一安全责任人负责发布。专业级预警由相对应的专业负责人按照事件的性质进行发布。矿井级预警由矿井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发布。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隐患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二)、信息报告与处置 1、信息报告与通知

46

矿调度室值班电话为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调度室报告,调度员接到电话后,迅速向矿值班领导汇报同时按照本应急预案“事故电话通知顺序”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通讯录”通知有关人员立即到矿调度室待命,情况紧急时,按照矿长授权当班调度员有权停产撤人。 2、信息上报

调度室应接到事故上报后,12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逐级上报。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b事故发生的类型;c事故的简要经过、遇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d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e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并附示意图;f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g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3、信息传递

(1)由矿长通过电话按照规定及时向集团公司及上级有关部门针对事故的具体类型、危害程度进行汇报,并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判断是否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救援预案。 (2)要及时向县煤炭工业局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供与事故应急救援有关的资料。安全科提供事故前监督检查的有关资料,为县煤炭工业局应急救援指挥部研究制订救援方案提供参考 (三)、应急响应 1、 响应分级

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总指挥接到汇报后,参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

4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xr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