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及作三角形

更新时间:2023-12-28 22: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勾股定理(1)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18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推导和证明思想,并会运用勾股定理进行有关计算,初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来源:学|科|网]

2 在勾股定理的应用中,能对具体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来体会勾股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直角三角形有什么性质?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你认为能放得进去吗?

30cm40cm50cm543[来源:学科网ZXXK]

2如图,小亮同学想把一根70cm长的木棒放在长、宽、高分别为50cm,40cm,30cm的盒子里,

[来源:学科网]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勾股定理(板书课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勾股定理的探索 做一做

①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cm,4cm,并量出斜边的长。

②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作正方形,计算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它们有什么关系?

53?4?5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用a,b表示,斜边用C表示,是否有32224a2?b2?c2呢?

③下面请你验证:把你的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和斜边分别量出来,再算一算两直角边的平

222和与斜边的平方 ,看看a?b?c吗?

2 勾股定理的证明 观察

如图甲,将四个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的直角三角形放入边长为a+b的正方形内,得到正方形I3,如图乙,将四个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的直角三角形放入边长为a+b的正方形内,得到正方形I1、I2.

aba甲bbCaabbab乙abbaa思考:(1)甲、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除了用?a?b?表示外,还可以怎样表示?

2甲的面积:c?4?2[来源:Z_xx_k.Com]

11ab,乙的面积:a2?b2?4?ab 22(2)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2因为:c?4?11ab=a2?b2?4?ab,所以:a2?b2?c2 22归纳: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即:a2?b2?c2,也可以表达为:c=a2?b2,a=c2?b2,b=c2?a2

这个定理的是我国我们不是最先发现者,早在3000年前,我国周朝数学家商高便提到了“勾3,股4,弦5,”意思是长度为3,4,5的三条线段刚好构成直角三角形。 3 勾股定理的尝试应用说一说:

1 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已知AB=AC=13厘米,BC=10厘米。

(1) 你能算出BC边上的高AD的长吗? (2) △ABC的面积是多少呢?

2 正方形的边长为a,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 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 直接用勾股定理计算

例1 如图,小亮同学想把一根70cm的木棒放在长、宽、高分别为50cm,40cm,30cm的盒子里,你认为能放得进去吗? 2 利用勾股定理,结合方程思想

例2 如图,有一根高为16m电线杆BC在点A 处断裂,电线杆顶部C落在地面离电线杆底部点B处8m远的地方,求电线杆的断裂处点A离地面的距离。

四 反思小结 ,拓展提高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 作业

1、假期中,王强和同学到某海岛上去探宝旅游,按照探宝图(如图),他们登陆后先往东走8千米,又往北走2千米,遇到障碍后又往西走3千米,再折向北走到6千米处往东一拐,仅走1千米就找到宝藏,问登陆点A到宝藏埋藏点B的直线距离是多少千米? 2、p97 练习 1,2,3

3、《导学案》 66-67 1、2、

BC50cm30cm40cm[来源:Zxxk.Com]

A B D C A 勾股定理(2)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19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2.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教学程序 一、课堂引入

复习勾股定理的文字叙述;勾股定理的符号语言及变形。 二、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在Rt△ABC,∠C=90°

⑴已知a=b=5,求c。 ⑵已知a=1,c=2, 求b。 ⑶已知c=17,b=8, 求a。 ⑷已知a:b=1:2,c=5, 求a。 ⑸已知b=15,∠A=30°,求a,c。

分析: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⑴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直接用勾股定理。⑵⑶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用勾股定理的便形式。⑷⑸已知一边和两边比,求未知边。通过前三题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后两题让学生明确已知一边和两边关系,也可以求出未知边,学会见比设参的数学方法,体会由角转化为边的关系的转化思想。

例2(补充)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 边。

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12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形计算。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例3(补充)已知: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6cm。

⑴求等边△ABC的高。 ⑵求S△ABC。

A D B C 分析: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欲求高CD,可将其置身于Rt△ADC或Rt△BDC中, 但只有一边已知,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求AD=CD=三、课堂练习 1.填空题

⑴在Rt△ABC,∠C=90°,a=8,b=15,则c= 。 ⑵在Rt△ABC,∠B=90°,a=3,b=4,则c= 。

⑶在Rt△ABC,∠C=90°,c=10,a:b=3:4,则a= ,b= 。 ⑷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 ⑸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5cm,,则第三边长为 。 ⑹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则它的高为 ,面积为 。

2.已知:如图,在△ABC中,∠C=60°,AB=43,AC=4,AD是BC边上的高,求BC的长。 3.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10,底边长是16,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课后作业 1.填空题

在Rt△ABC,∠C=90°,

⑴如果a=7,c=25,则b= 。 ⑵如果∠A=30°,a=4,则b= 。 ⑶如果∠A=45°,a=3,则c= 。 ⑷如果c=10,a-b=2,则b= 。

⑸如果a、b、c是连续整数,则a+b+c= 。 ⑹如果b=8,a:c=3:5,则c= 。

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DC,

BAD1AB=3cm,则此题可解。 2ACDBAB⊥AC,∠B=60°,CD=1cm,求BC的长。 3.《导学案》 66-67 3、4、5、实践应用 4.p101 习题 1,2,

C

勾股定理(3)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20个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推导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 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什么叫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c=90°,则c2?a2?b2,

[来源:学科网]AcBbC

a常用到:c?a2?b2,a?c2?b2,b?c2?a2

2 一次一队建筑工人上班时只带了一根皮尺,忘记带直角工具了,但是需要需要作一个直角,怎么办呢?有人提出这样作:在皮尺的3米处,7米处12米处打好结,并用木桩固定然后围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了,你认为它这个方法对吗?

222估计学生会认为:这个三角形中三边满足:5?3?4,所

7米以这个三角形是直接三角形。

12米0米3米教师设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反过来,有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另一条边的平方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值得

A怀疑。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推到过程

222已知:△ABC中,AB=c,BC=a,AC=b,且c?a?b,

cbA'BaCb求证:∠C=90°

[来源:Z,xx,k.Com]

B'C'分析:直接证明很困难,但可以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a

分别等于a,b,如果作出的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等于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与已知三角形全等,已知三角形也就是直角三角形了。 交流讨论:作出的三角形斜边是否等于c?

[来源:学.科.网]

因为△A'B'C'是Rt△,所以A'B'2?a2?b2C',又c2?a2?b2, 所以,AB=c2,所以,A'B'?c=AB,

又BC=B'C',AB=AB,所以,△ABC≌△A'B'C',所以,∠C=∠C'=90°

归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b,c有下面关系:c2?a2?b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试试看:

1已知△ABC的三边是下列各值,那么它们是直角三角形吗? (1) a=8,b=15,c=17 , (2) a=10,b=24,c=25 ,

(3)a=10,b=6,c=8 (4)a?3?1,b?3?1,c?22;(5)a?''''27911,b?,c? 222已知三边判断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算一算较短的两条边的平方和,看看是否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是,就是直角三角形,否则就不是直角三角形。 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A1 几何方面的应用

例1如图,在△ABC中,已知AB=10,BD=6,AD=8,AC=17,你能求出DC的长吗? 练一练

1如图,AD⊥CD,AB=13,BC=12,CD=4,AD=3, 若∠CAB=55°,求∠B的大小.

2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2, CD=3, DA=1, 且∠B=90°,求∠DAB的度数.五 反思小结,课外作业

1、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及其区别 2、教材p99 练习 1 2 3, p101 习题 3,4、5,6,

[来源:学科网]BDC

勾股定理练习(4)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21 个教案 一、选择题:(5×5)

1.下列各数组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 )

A. 9,12,15 B. 7,24,25 C. 6,8,10 D. 3,5,7 2.将直角三角形的各边都缩小或扩大同样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 ( ) A. 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B. 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C. 仍然是直角三角形 D. 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3.在Rt△ABC中,∠C=90,周长为60,斜边与一条直角边之比为13∶5,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 )

A、5、4、3、; B、13、12、5; C、10、8、6; D、26、24、10 4.一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cm,腰长为13cm,则腰上的高为 ( ) A. 12cm B. 60cm C.120cm D.13cm

13135

5.若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长为10cm,第三边长为16 cm,那么第三边上的高为 ( ) A. 12 cm B. 10 cm C. 8 cm D. 6 cm 二、填空题:(4×9)

6.如图,64、400分别为所在正方形的面积,则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 正方形面积是 _________ .

7.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12,则斜边上的高为 . 8.已知甲往东走了4km,乙往南走了3km,这时甲、乙两人相距 . 9.一个长方形的长为12cm,对角线长为13cm,则该长方形的周长为 .

10.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P、Q、K,若SP=4,SQ=9,则Sk= . 11.在Rt△ABC中,∠C=90°若a=5,b=12,则c=________;

12.下列各图中所示的线段的长度或正方形的面积为多少。(注:下列各图中的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答:A=________,y=________,B=________。

2891536A

400 64 第6题

A64y8B

17三、解答题:(10×4)

13.如图,在⊿ABC中,∠ACB=90,AB=5cm,BC=3cm,CD⊥AB与D, 求:(1)AC的长; (2)⊿ABC的面积; (3)CD的长。

1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90?,∠DBC?90?,AD?3,AB?4,BC?12,求CD.

BACDBAC0

D

15.在一张纸上画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们拼成如图形状,请用两种方法表示这个梯形的面积。利用你的表示方法,你能得到勾股定理吗?

a

cbcab

16.要登上8m高的建筑物,为了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6m,至少需要多长的梯子?(画出示意图)

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 22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尺规作图:已知三边作三角形,作出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在用尺规作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的过程中,体会、思考作图的合理性及依据. 3.体会数学作图语言和图形的和谐统一.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五个基本作图,作图时要做到规范使用尺规,规范使用作图语言,规范地按照步骤作出图形.

教学难点:作图语言的准确应用,作图的规范与准确. 教学用具: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及一些较简单的几何证明题.在学习中常常感到需要有准确、方便的画图方法,画出符合条件的几何图形.

师:什么是尺规作图?

生:尺规作图就是使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根据所给条件,求作几何图形. 二、讲授新课

探究:若已知三边,如何作出一个三角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1(1)的三条线段a、b、c,然后请一名学生上黑板作图,布置其他学生在下面做.学生完成作图后,请他口述作图过程.)

生:作一条直线,在直线上截取线段AB=c.分别以A、B为圆心,以线段b、a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O,连结AC、BC,则△ABO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教师根据学生作图的情况予以讲评,提醒学生注意作图工具的正确使用和作图语言的准确表达.)

师:每个人按照上面的方法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为什么? 生:一定全等,SSS.

三.动脑筋:已知:∠? 如何作一个角:∠AOB,使∠AOB=∠?

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故在∠α中,取OC=OD, 先构造出△COD,,再作一个△AOB,,使OC=OD=OA=OB,AB=CD 就可以得到所求的角。

由学生说出其作法,教师补充。

想一想:你能不能说明理由? 学生说理。

练一练:

1.如何作出∠AOB的角平分线呢?

2.已知线段AB,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3.如图,已知?AOB和线段CD,用尺规法求作一点P,使点P到?AOB的两边距离相等,且PC=PD.

A

C D

四、作业

OB?1、课本P104习题1、2、 2、课本P107-108习题1.2 3、导学案p71自主检测1、2、3.

尺规作图同步练习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23个教案

一、填空题

1.如图1,已知线段a,b,c.求作△ABC,使BC?a,AC?b,AB?c. 作法为:①作线段BC? ;②在BC的同旁,以C点为圆心,以 为半径作弧,再以 为半径作弧,两弧的相交点即为 点;③连结 与 ,便可得△ABC.

2.如图2,已知∠AOB,求作∠A?O?B?,使得∠A?O?B??∠AOB. 作法为:①作射线O?A?;②以 点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 ,交OA于C点,交OB于D点;③以点O?为圆心,以 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C?;④再以点C?圆心,

以 长为半径作弧,交前弧于D?;⑤经过点D?作射线 ,那么, 就是所求的角. 二、基础作图题

1.如图3,已知线段a,作一线段等于3a.

2.如图4,已知∠?,∠?且∠??∠?,求作

∠??∠??∠?.

?3.如图5,已知∠A?45,线段AB?m,AC?n.求△ABC.

[来源:学#科#网Z#X#X#K]

4.如图6,已知线段a,m.求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边BC?a,底边上的高AD?m.

[来源:Z,xx,k.Com]

?∠?.∠A?∠?,AB?c.5.如图7,已知线段c,求作:直角三角形ABC,使∠C?90,

6.如图8,已知∠AOB和OA边上两点D,C.求作点P,使P在OB上且它到D,C两点的距离相等.

三、应用作图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如图10,一条主自来水管从A,B两村中间穿过,现准备从主自来水管上开一阀门,分别向两村引去自来水,要求向两村的引水管长度相等,请你确定阀门C点的位置.

2.如图11,是一块工业用模板的图形,如果要在一块长方形铁板上切割下来与图形一致的板块,问应该怎样在铁板上划线确定图形.

[来源:学科网]

已知两边夹角作一个三角形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24个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尺规作图的含义及其历史背景。

2、在给出的两边及夹角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三角形。

3、能结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基本尺规作图

教学难点:在给出的两边夹角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三角形。 教学准备:圆规、直尺 教学方法:观察、交流、探索.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引入新课 1、做一条直线等于已知直线。 2、已知:∠?

求作:∠AOB,使∠AOB=∠? 二、讲授新课

探究: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 已知:线段a,c,∠α。

求作:ΔABC,使得BC= a,AB=c,∠ABC=∠α。 作法与过程:

(1)作一条线段BC=a,

(2)以B为顶点,BC为一边,作角∠DBC=∠a; (3)在射线BD上截取线段BA=c;

(4)连接AC,Δ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给出示范和作法,让学生模仿,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做一次示范,让学生跟着一起操作,并在画完图后,让学生再自己操作一遍.而在下面的作图中,就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教师再给以一定的指导。

??三.巩固练习:课内练习(全体学生完成) [动脑筋] 1、作这个三角形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生答:SAS

2、你能用尺规作一个等腰三角形,使它的底边长为a,底边上的高为b吗?

四.知识提高,拓展练习。(针对有学有余力的学生) (1)、利用尺规不能唯一作出的三角形是( )

A、已知三边 B、已知两边及夹角

C、已知两角及夹边 D、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 (2)、利用尺规不可作的直角三角形是 ( )

A、已知斜边及一条直角边 B、已知两条直角边 C、已知两锐角 D、已知一锐角及一直角边 (3)、以下列线段为边能作三角形的是 ( )

A、2厘米、3厘米、5厘米 B、4厘米、4厘米、9厘米 C、1厘米、2厘米、 3厘米 D、2厘米、3厘米、4厘米 (4)如图,在ABC中,BC=5厘米,AC=3厘米, AB=3.5厘米,∠B=36°, ∠C=44°,请你选择适当数据,画与△ABC全等的三角形(用三种方法画图,不写做法,但要从所画的三角形中标出用到的数据)

五.布置作业: 1、P105 练习 1/2

2、《导学案》p73 合作交流 1、2 自主检测 1、2

B

5厘米 3.5厘米 A

3

厘米 C

ab 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

教学目标:1、在给出两角及其夹边的条件下,利用尺规作三角形.

2、能结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3、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来

教学重点:根据题目的条件作三角形 教学难点:探索作图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引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基本作图?

2、如图,已知斜边和直角边分别为c和a,求作一个直角三角形。

二、讲授新课 探究:

已知:∠α、∠β、和线段a,

求作:△ABC使AB=a, ∠A=∠α, ∠B=∠β. 作法:①:作一条线段AB, 使得AB=a

②:在AB的同旁,作∠BAD=∠α,∠ABE=∠β,AD和BE

交于C点。

△ABC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师:1、按上面的要求再作一个三角形。

2、把自己作出的两个三角形比较,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

什么?

强调:学习作图要注意以下几点:

a c

(1)要学会正确使用作图工具(这里主要是指直尺、圆规),作出合乎要求的几何图形;

(2)要学会用几何作图语言来准确表达作图问题; (3)要求勤动手画,多动口说. ⑷理解各种作图的依据是什么。

三、课堂训练

例:已知一直角边和它相邻的一个锐角,如何求作这个直角三角形。 已知:锐角∠α,和线段b

求作:Rt△ABC,使∠C=90°, ∠A=∠α,AC=b. 作法:⑴ 作∠MCN=90°, ⑵ 在射线CM上截取CA=b,

⑶ 在∠C的同侧作∠CAD=∠α,AD交CN于B. △ABC为所求的直角三角形。

(师生按上面的步骤画出图形,说明理由。)

想一想: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斜边为c,你能作出这个三角形吗?

2、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斜边为已知线段a,一个锐角为已知角∠α。

四:布置作业

1、 p108 习题:A 3、4 B 2、《导学案》 p74-75

2 实际应用

例2 某地有A、B、C三个村庄,建立了直角坐标系后,它们的坐标分别为:A(1,0),B(4,0)C(1,4),现在要建立一所希望小学,要求学校到三村的距离相等,你能在图中根据这一要求确立学校的地址吗?

yCABx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xl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