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教案
更新时间:2023-11-17 05: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书籍装帧教案
课程介绍
书籍装帧作为一种出书行为自古有之,但作为一门独立的设计门类,却是现代的事。由于国外出版物的引进和设计意识的导入,书籍装帧已演变成为书籍设计,是从字、图、色、纸四个方面对书籍进行全方位而不只限制于封面的构思和打造。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书籍装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设计制作流程。培养学生能胜任设计企业的设计或平面媒体的图文编排、印前处理工作。在教学实践中,要求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仿真制作相结合,艺术创意与工艺技术相结合,计算机设计软件操作,社会实践,市场调查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大纲
1、理论教学
内容: 1、书籍设计基本原理 2、书籍开本设计 3、书籍封面设计
4、护封设计、扉页设计、页眉 5、正文设计、以及书籍目录设计
要求:了解书籍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书籍的开本、封面、护封、扉页、页眉设计以及正文、书籍目录等的设计和编排。 2、 实践教学
内容: 1、书籍插图设计 2、书籍整体设计
要求:通过对书籍插图和书籍整体设计的练习,能够设计出1-2套书籍的装帧。 3、 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理论教学提要 书籍设计基本原理 书籍插图设计 实践课题 书籍插图设计 书籍整体设计 必修/选修 参考学时 必修 必修 必修 6~8 20~24 22~28 48~60 合计: 教学方法
1. 采用多元性、启发性课题设计方法,突出专业特点,因材施教,着重培养创意思维能力。 2. 采用仿真教学法:教师提出明确的任务,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模拟、设计、尝试,从而培养能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 3. 加强直观教学,实例演示。 4. 作业集中讲评,到相关单位、企业参观,促进学习交流。 5. 精选名家作品,观赏讲解,营造学习气氛。 6. 在运用优良的传统教学的同时还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科技含量。
本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以实战演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大量的实例教学,确保各个教学环节的整体连续性,将理论讲授、资源采集与选择、专业调研、草图构思、课堂讨论、作业制作、课程综述等方面进行整合,形成多样辐射性教学方法的一体化。
授课教案
一、书籍设计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与要求:主要介绍图书、杂志、插图、报纸、画册的设计方法和优秀实例,使学生了解书、报、刊等读物的设计基本原则与创意理念。 通过深入浅出的文字,使学生的设计水平与创作理念更进一步。
授课时数:6-8课时
教学重点:1、书籍设计基本原理;2、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3、书籍装帧的构成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书籍装帧概述
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书籍的封面起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
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设计者就是根据书的不同性质、用途和读者对象,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表现出书籍的丰富内涵,并以一种传递信息为目的和一种美感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当然有的封面设计则侧重于某一点。如以文字为主体的封面设计,此时,设计者就不能随意地丢一些字体堆砌于画面上,否则只仅仅按部就班地传达了信息,却不能给人一种艺术享受。岂不说这是失败的设计,至少对读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殊不知,没有读者就没有书籍,因而设计者必须精心地考究一番才行。设计者在字体的形式、大小、疏密和编排设计等方面都比较讲究,在传播信息的同时给人一种韵律美的享受。另外封面标题字体的设计形式必须与内容以及读者对象相统一。成功的设计应具有感情,如政治性读物设计应该是严肃的;科技性读物设计应该是严谨的;少儿性读物设计应该是活泼的等等。
好的封面设计应该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繁而不乱,就是要有主有次,层次分明,简而不空,意味着简单的图形中要有内容,增加一些细节来丰富它。例如在色彩上、印刷上、图形的有机装饰设计上多做些文章,使人看后有一种气氛、意境或者格调。
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因而在封面设计中,哪怕是一根线、一行字、一个抽象符号,一二块色彩,都要具有一定的设计思想。既要有内容,同时又要具有美感。达到雅俗共赏。
扉页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不断发展的需要。一本内容很好的书如果缺少扉页,就犹如白玉之瑕,减弱了其收藏价值。爱书之人,对一本好书将会倍加珍惜,往往喜欢在书中写些感受或者缄言之类的警句,若此时书中缺少扉页,该是多少的遗憾。
书中扉页犹如门面里的屏风,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提高,扉页的质量也越来越好,有的采用高质量的色纸;有的还有肌理,散发出清香;有的还附有一些装饰性的图案或与书籍内容相关并且有代表性的插图设计等。这些对于爱书的人无疑是一份难以言辞的喜悦,从而也提高了书籍的附加价值,吸引更多的购买者。随着人类文化的不断进步,扉页设计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真正优秀的书籍应该仔细设计书前书后的扉页,以满足读者的要求。
插图设计是活跃书籍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了它,更能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和对内容的理解力,并获得一种艺术的享受。尤其是少儿读物更是如此,因为少儿的大脑发育不够健全,对事物缺少理性认识,只有较多的插图设计才能帮助他们理解,才会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目前书籍里的插图设计主要是美术设计师的创作稿、摄影和电脑设计等几种。摄影插图很逼真,无疑是很受欢迎,但印刷成本高,而且有的插图受条件限制而通过摄影难以达到,如科幻作品,这时必须靠美术设计师创作或电脑设计。在某些方面手绘作品更具有艺术性,或者是摄影力所不及的。总之,各有所长。
总之,一本好的书籍不仅要从形式的吸引上打动读者,同时还要经得“耐人寻味”,这就是要求设计者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从而使书籍的装帧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一各完美的艺术整体。
(二)书籍装帧的历史
(一)中国书籍设计的发展
我国图书历史悠久,每个时代的图书以及名称也不尽相同,从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观来讲,若想系统地了解书籍装帧设计,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史。
1、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中国自商代就已出现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的规模和分类上看,那时已出现了书籍的萌芽。到周代,中国文化进入第一次勃兴时期,各种流派和学说层出不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作为文字载体的书籍,已经出现很多。周代时,甲骨文已经向金文、石鼓文发展,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逐步发展,后又完成了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文字体的演变,书籍的材质和形式也逐渐完善。
①甲骨
通过考古发现,在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作为文字载体的材质。所刻文字纵向成列,每列字数不一,皆随甲骨形状而定。由于甲骨文字型尚未规范化,字的笔画繁简悬殊很大,刻字大小不一,所以横向难以成行。后来虽然在陶器、岩石、青铜器和石碑上也有文字刻画,但与书籍形式相去甚远,故不做详谈。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埃及人把文字刻在石碑上,称为石碑文。古巴比则把文字刻在黏土制作的版上,再把黏土版烧制成书。
②玉版
这是5000年前凌家滩玉版上的“玉八卦”和玉龟纹饰,是一种占卜工具。反映了凌家滩人的原始哲学思想。 《韩非子?喻老》中有“周有玉版”的话,又据考古发现,周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的材质书写或刻文字了,由于其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多,多是上层社会的用品。
③竹简木牍
中国正规书籍的最早载体是竹和木。把竹子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竹片,再放置火上烘烤,蒸发竹片中的水分,防止日久虫蛀和变形,然后在竹片上书写文字,这就是竹简。竹简再以革绳相连成“册”,称为“简策”。这种装订方法,成为早期书籍装帧比较完整的形态,已经具备了现代书籍装帧的基本形式。另外还有木简的使用,方式方法同竹简。牍,则是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与竹简不同的是木牍以片为单位,一般着字不多,多用于书信。《尚书?多士》中说“惟殷先人,有典有册”,从其所用材质和使用形式上看,在纸出现和大量使用之前,它们是主要的书写工具。书的称谓大概就是从西周的简牍开始的,今天有关书籍的名词术语,以及书写格式和制作方式,也都是承袭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当时欧洲盛行古抄本,所用材质多是树叶、树皮等。由于年代久远,竹木材质难以保存很长,所以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看到那些古籍,就是在博物馆也难得一见完整的简策。现在有的出版社模仿古代简策制作的像《孙子兵法》、《史记》等传统经典著作,多作为礼品或用以收藏,不属大众普及读物。即使如此,作为书籍装帧设计的一种形式,了解一二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学习和借鉴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手法。
④缣帛
缣帛,是丝织品的统称,与今天的书画用绢大致相同。在先秦文献中多次提到了用缣帛作为书写材料的记载,《墨子》中提到“书于竹帛”,《字诂》中说“古之素帛,以书长短随事裁绢”。可见缣帛质轻,易折叠,书写方便,尺寸长短可根据文字的多少,裁成一段,卷成一束,称为“一卷”。缣帛常作为书写材料,与简牍同期使用,自简牍和缣帛作为书写材料起,这种形式被书史学家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籍。
⑤纸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西汉时就已经出现了纸。《后汉书?蔡伦传》中载:“自古书契多编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蔽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以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伦纸’。”古人认为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所造,其实在他之前,中国已经发明了造纸技术,他只是改进并提高了造纸工艺。到魏晋时期,造纸技术、用材、工艺等进一步发展,几乎接近了近代的机制纸了。到东晋末年,已经正式规定以纸取代简缣作为书写用品。最早的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的米诺亚文化,它又受古埃及人的影响。当时古埃及的主要书写材料用纸莎草制成,在很长时间内,西方很多国家都用这种纸。中世纪以后羊皮纸代替了它。羊皮纸的出现,给欧洲的书籍形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如果只强调书籍是文字的载体这一概念,来为书籍下定义的话是不够的。石碑刻有精美的文字,布局可谓考究,大多还装饰以纹饰,标题、正文、落款等内容形式颇有书感,但是,石碑过于庞大,不易移动和传播交流,与真正意义的书籍难以相提并论。为何纸的出现便迅速替代其它载体材质呢,因纸张轻便、灵活和便于装订成册的诸多优点,使得书籍才真正谓之为书。
2、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对书籍装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东汉纸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材质,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促成了书籍的成型,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现代。印刷术替代了繁重的手工抄写方式,缩短了书籍的成书周期,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品质和数量,从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书籍的装帧形式也几经演进。先后出现过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简装和精装等形式。
①卷轴装
欧阳修《归田录》中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可见在唐代以前,纸本书的最初形式仍是沿袭帛书的卷轴装。轴通常是一根有漆的细木棒,也有的采用珍贵的材料,如象牙、紫檀、玉、珊瑚等。卷的左端卷入轴内,右端在卷外,前面装裱有一段纸或丝绸,叫做镖。镖头再系上丝带,用来缚扎。卷轴装的纸本书从东汉一直沿用到宋初。卷轴装书籍形式的应用,使文字与版式更加规范化,行列有序。与简策相比,卷轴装舒展自如,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随时裁取,更加方便,一纸写完可以加纸续写,也可把几张纸粘在一起,称为一卷。后来人们把一篇完整的文稿就称作一卷。隋唐以后中西方正是盛行宗教的时期,卷轴装除了记载传统经典史记等内容以外,就是众多的宗教经文,中国多是以佛经为主,西方也有卷轴装的形式,多是以圣经为主。卷轴装书籍形式发展到今天已不被采用,而在书画装裱中仍还在应用。
②经折装
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造而来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阅读书籍的需求增多,卷轴装的许多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果看阅卷轴装书籍的中后部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卷起,十分麻烦。经折装的出现大大方便了阅读,也便于取放。具体做法是: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版面的间隔中间,一反一正的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在首末两页上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它的装帧形式与卷轴装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形状和今天的书籍非常相似。在书画、碑帖等装裱方面一直沿用到今天。有时在旧物市场上会偶见它的样子。
③旋风装
旋风装也是在经折装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的。虽然经折装的出现改善了卷轴装的不利因素,但是由于长期翻阅会把折口断开,使书籍难以长久保存和使用。所以人们想出把写好的纸页,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相错地粘贴在整张纸上,类似房顶贴瓦片的样子。这样翻阅每一页都很方便。但是它的外部形式跟卷轴装还是区别不大,仍需要卷起来存放。
④蝴蝶装
唐、五代时期,雕版印刷已经趋于盛行,而且印刷的数量相当大,以往的书装形式已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印刷业。经过反复研究,人们发明了蝴蝶装的形式。蝴蝶装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蝴蝶装的书籍翻阅起来就像蝴蝶飞舞的翅膀,故称“蝴蝶装”。蝴蝶装只用糨糊粘贴,不用线,却很牢固。可见古人对书籍装订的选材和方法上善于学习前人经验,积极探索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思考未来书籍装帧的发展,学习前人的经验,改善和创造现代的形式。
⑤包背装
社会是发展的,事物是进步的,书籍装帧势必要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改革创新才行。虽然蝴蝶装有很多方便之处,但也很不完善。因为文字面朝内,每翻阅两页的同时必须翻动两页空白页。张铿夫在《中国书装源流》中说:“盖以蝴蝶装式虽美,而缀页如线,若翻动太多终有脱落之虞。包背装则贯穿成册,牢固多矣。”因此,到了元代,包背装取代了蝴蝶装。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页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对。两页版心的折口在书口处,所有折好的书页,叠在一起,戳齐折扣,版心内侧余幅处用纸捻穿起来。用一张稍大于书页的纸贴书背,从封面包到书脊和封底,然后裁齐余边,这样一册书就装订好了。包背装的书籍除了文字页是单面印刷,且又每两页书口处是相连的以外,其它特征均与今天的书籍相似。
⑥线装
线装是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它与包背装相比,书籍内页的装帧方法一样,区别之处在护封,是两张纸分别贴在封面和封底上,书脊、锁线外露。锁线分为四、六、八针订法。有的珍善本需特别保护,就在书籍的书脊两角处包上绫锦,称为“包角”。线装是中国印本书籍的基本形式,也是古代书籍装帧技术发展最富代表性的阶段。线装书籍起源于唐末宋初,盛行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的古籍善本颇多。
⑦简装
简装,也称“平装”,是铅字印刷以后近现代书籍普遍采用的一种装帧形式。简装书内页纸张双面印,大纸折页后把每个印张于书脊处戳齐,骑马锁线,装上护封后,除书籍以外三边裁齐便可成书。这种方法称为“锁线钉”。由于锁线比较烦琐,成本较高,但牢固,适合较厚或重点书籍,比如词典。现在大多采用先裁齐书脊然后上胶,不锁线的方法,这种方法叫“无线胶钉”。它经济快捷,却不很牢固,适合较薄或普通
书籍。在二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前后,很多书籍都是用铁丝双钉的形式。另外,一些更薄的册子,内页和封面折在一起直接在书脊折口穿铁丝,称为“骑马订”。但是,铁丝容易生锈,故不宜长久保存。
⑧精装
精装书籍在清代已经出现,是西方的舶来方法。后来西方的许多像《圣经》、《法典》等书籍,多为精装。清光绪二十年美华书局出版的《新约全书》就是精装书。封面镶金字,非常华丽。精装书最大的优点是护封坚固,起保护内页的作用,使书经久耐用。精装书的内页与平装一样,多为锁线钉,书脊处还要粘贴一条布条,以便更牢固的连接和保护。护封用材厚重而坚硬,封面和封底分别与书籍首尾页相粘,护封书脊与书页书脊多不相粘,以便翻阅时不致总是牵动内页,比较灵活。书脊有平脊和圆脊之分,平脊多采用硬纸版做护封的里衬,形状平整。圆脊多用牛皮纸、革等较韧性的材质做书脊的里衬,以便起弧。封面与书脊间还要压槽、起脊,以便打开封面。精装书印制精美,不易折损,便于长久使用和保存,设计要求特别,选材和工艺技术也较复杂,所以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另外还有流行于唐、五代时期的梵夹装(仿印度贝叶经的装帧形式,今天藏文佛经书仍用)和宋明以后的毛装(草装,粗糙、随便装订),因不具独特的装帧形式,故不再作细说。
中国书籍装帧的起源和演进过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古朴、简洁、典雅、实用的东方特有的形式,在世界书籍装帧设计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仅仅几千字难述全貌,细细研究颇感趣味浓厚,获益匪浅。在当今这个现代化潮流涌动的时代,每个出版人及书籍装帧设计师都面临着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及冲突的问题,故步自封绝不可取,但丢弃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亦不可取。所以,研究书籍装帧设计历史的演变,总结前人经验,在此基础上摄入现代气息,是时不我待的事。 (二)外国书籍设计的发展
国外装帧设计的原始形态可从公元前2500年前后算起,古代埃及人从那时开始就把文字刻在石碑上,称为石碑书(图1-),而古巴比伦人与亚述人则把文字刻在勃土板上,再把勃土板放在火上烧制成书,由于泥版不能装订,故书都是散开的,像泥瓦一样(图1-),古埃及人、古印度人、拉丁美洲人把经文刺在树叶、树皮上做成书,并将树叶、树皮压平,切成一致的形状,装订成册,四周涂上金粉装饰,这种书被称为“贝叶经。”
起源于古希腊的米诺亚文明受古埃及人的影响很深。由于埃及的主要书写材料用纸莎草制成,很长时间之内,西方的书写材料也以莎草纸为主。莎草纸质地松脆,不宜保存和流传,中世纪以羊皮纸替代它。羊皮纸呈半透明状,是用山羊、绵羊的皮通过浸泡、软化、上粉、打磨等工序制作而成。由于手工操作,所以羊皮纸厚薄极不均匀,以薄为佳。书写用手抄方式,抄写者用扁头的笔抄写经文或法典。羊皮纸的试制成功,给欧洲的书籍形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由卷轴式改变为册页式,页码平放装订,改变了以前保存与阅读困难的情况。 尽管东西方各地文明的发生有迟有早,但都在不断地努力吸收别人的先进文化,创造改革本土文化。他们采用不同的材质、形式制作书籍,其目的是一致的,就是把当时的生活、思想、经验记录下来传予后人,同时为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三)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
80年代以来,装帧设计界和其他设计界一样,受到新的媒介、新的设计技术的挑战,从而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个刺激因素就是电脑技术的发展并迅速地进入设计过程,日益取代了从前的手工式的劳动。
除此以外,其他电子技术的发展也使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传真机的广泛运用,电视技术的全球化和新的全球电视频道,电脑网络系统和电子邮件,长途电话的普及,手提电话的广泛运用等等,这些技术使原来相距很远的地方变成近在咫尺的方寸距离,信息技术把世界日益变成一个马谢?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所称的“地球村(global village)”。这种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刺激了国际主义设计的垄断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的设计文化的综合和混合,东方和西方的、南部和北部的设计文化一样,通过这个地球村的频繁密切的交往,日益得到交融,因此,国际主义的趋势之下,其实也潜伏了民族文化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这种情况,自然造成设计上一方面国际主义化,而另外一方面又多元化地发展。设计在新的交流前提下出现了统一中的变化,产生了设计在基本视觉传达良好的情况下的多元化发展局面,个人风格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国际交流的增加而减弱或者消失,而是在新的情况下以新的面貌得到发展。
通过上文对设计师运用设计语言与读者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交流的论述,我们可以体会到设计师在这整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设计师通过对设计语言显性意义与隐性意义的研究,实现传达某种即定的意义而
创造审美的信息空间并依靠其语言本身的原创性而完成自我的实现,实现审美主体对设计信息和审美空间尝试解释的力量。设计师的使命是改变一种被许多习惯的日常语言所规定的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的恒常的视觉语言,为读者带来新的由单向性知识传递的平面结构式趋向多向性审美心理诉求式的传递发展过程,也就是为读者带来新的视觉刺激和知识的多向位的相互照应牵连、触类旁通的审美框架。
如今中国一部分装帧设计家开始在注重本国民族化、传统化精神的前提下, 重塑新形态的书籍,以此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行为方式。这种重塑书籍形态的做法意在“破坏”书籍固有模式和纯铅字传递形式的束缚,创导主观能动有想象力的设计,也就是运用装帧设计语言,来研究装帧审美的创造。其意义已超越书籍构造物自身(或者说内容本身),目的在于启发读者在阅读书籍中去寻找并且得到自由的感受,由此萌发出想象的智慧源泉。设计师完成传统书卷美和现代书籍相融合的过程,正是书籍形态变革的价值所在。近二十年的书籍艺术的进步,已经开始在世界上显露出中国书籍装帧的魅力。
装帧设计在近两百年的发展,给社会和人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促进了人们的信息传达,刺激了思想的沟通和交流,也同时形成了一种新的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范畴。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贸易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装帧设计所肩负的任务必然越来越重。虽然装帧设计的语言运用变化万千,但是其服务的对象还是人:人的生理审美要求(包括简单物理功能要求——体现在装帧设计上就是视觉传达的迅速和准确要求)和人的心理审美要求——美观、大方、典雅、合乎自己的品位等等,这些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因此,对于近两百年来装帧设计语言的发展的研究和装帧设计语言运用的研究成为重新估价衡量新的书籍审美的价值标准。
(三)书籍装帧的概念
书籍生产过程中的装潢设计工作,又称书籍艺术。一般包括选择纸张、封面材料、确定开本、字体、字号,设计版式,决定装订方法以及印刷和制作方法等。书籍装帧是在书籍生产过程中将材料和工艺、思想和艺术、外观和内容、局部和整体等组成和谐、美观的整体艺术。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开本、护封、封面、书脊、环衬、扉页、序言、正文、插图、版权页、跋语、后记等设计。而正文版式设计是书籍装帧的重点,设计时应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正文字体的类别、大小、字距和行距的关系。 2、字体、字号符合不同年龄人们的要求。
3、在文字版面的四周适当留有空白,使读者阅读时感到舒适美观。 4、正文的印刷色彩和纸张的颜色要符合阅读功能的需要。 5、正文中插图的位置以及和正文、版面的关系要恰当。
6、彩色插图和正文的穿插要符合内容的需要和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设计过程中应掌握3个基本原则:
有效而恰当地反映书籍的内容、特色和著译者的意图。
符合读者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需要,还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欣赏习惯,并体现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
符合当代的技术和购买能力。
(四)书籍装帧的构成
书籍装帧的内容有:开本、护封、封面、书脊、环衬、扉页、序言、正文、插图、版权页、跋语、后记、版式设计以及装订形式、使用材料等内容。其中封面设计是护封、封一、封二、封三、封四、书脊等设计,是装帧艺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版式设计是书籍正文的版面编排设计,通过文字的排列,字号,字体的选用,图片的编排,使书籍章节分明,层次清楚,和谐统一,富有节奏感。这也是书籍装帧艺术中的重要部分。
思考题:
1、胶泥活字是谁发明的?它对书籍出版和印刷产生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简要说明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特点。
3、书籍设计的未来趋势是什么,谈谈自己对未来书籍设计发展的构想。
二、书籍插图设计
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插图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绘制技巧 授课时数:20-24课时
教学重点:插图的绘制技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插图的概念
插图属于“大众传播”领域的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munication Design)范畴。是艺术设计的分支。最基本含义是“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
(二)插图的效应
书籍的插图是对文字的形象说明,它能给读者以清晰的形象的概念,加深人们对文字的理解。
(三)插图的产生和发展
自古以来,插图一直被宗教、文学、词典、图鉴等所引用作为文字的辅佐,透过图画、图解而赋予文字具体的内容。在印刷术刚刚发明时候,人们利用石版或木版的黑白线条绘图技术来制作插图,出现了少量的经帛卷的印刷品,例如中国1900年在甘肃省敦煌千佛洞出土的最早的在公元868年的刻印精致的《金刚经》卷中的插图,而在欧洲黑暗时代的流传于教士之间的手抄本、细密画和油画等,以及同时期出现的版画也都出现了大量的手绘图画。
然而以文字为传达手段的历史已久,在十五世纪德国人谷登堡发明的铝合金活版印刷术以及脂肪性油墨发明之后,大大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速度,使大量的书籍开始传播,书籍传播成为主要的传播渠道。于是插图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从此,插图的应用便成了近代视觉传达的主流。而这个时期,书籍是使用插图的主要媒介。
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以文字为主的同时,也还极为盛行使用图形插图。但是,随着中国明清出现的木版套印以及十九世纪彩色石板画的出现,使得部分插图应用在海报的设计中。此外,十九世纪的英国绘有图画的报纸也极受欢迎。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不断有如英国的华尔?特克兰(Walter?Grane)与凯利?葛利纳韦依等人的儿童图画书,一般以插图而非以文字为主的出版物品出现。此外,十九世纪末开始,许多出版的美术杂志也极为重视图版与插图。因此,使报刊杂志成为了插图的最佳媒介。而且户外看板、海报、商标招贴、包装外盒、产品说明书等等,无一不运用广告插图,并使视觉传达方式确立下来。
摄影技术问世后,插图设计逐渐被照片所代替,绘画艺术开始趋于抽象化,不论是构图或技巧都增添了表现内容的意义性、象征性、风俗性等魅力或面貌,追求色彩的再现性,重视个性表现。从而导致了对现代绘画产生影响巨大的艺术流派的出现,如: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立体画派等等现代绘画艺术流派。也使插图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插图绘画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就象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达利(Salvador Dali
1904-1989)为《唐?吉柯德》所绘制的插图,充分表现了现代绘画大师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另外,由于绘画材料的多样化,从而使绘画的技巧上出现了由单一的石版印刷、油画到水彩、丙烯等技法的发展。 随着现代印刷工艺的革新以及电脑的出现,设计的技巧以及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现代激光照排机的使用取代了手工制版的工艺,使各类图片在设计中大量出现。电脑的使用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而插图设计师依旧停留在传统以及现代的架上绘画中。因此,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大部分时间里,插图都处于萎靡不振、岌岌可危的状况。随着商业市场的扩大,它的老主顾棗设计和广告部门已经变的更为廉价,其选择也更自由。由于电脑的运行速度加快还有软件更新换代,包括Freehand、Photoshop和Illustrator等各种图片处理软件的大量提供,设计师和艺术指导似乎认为他们自己就能够应用电脑创造出自己的意象来。而这种局面更由于人们能广泛的接触市场所提供的大量的储存好画面的软件,以及盗版激光光盘(如Photo disk照片光盘)的大量涌现而愈演愈烈。它们充斥于能够被巧妙处理的、随意剪辑的图片造型之中,而且有关“时尚”的印刷品书籍泛滥,于是,在九十年代传统插图已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往往被看作是地方性的、昂贵的、不可剪辑的、审美怪异的,并显现出了一种“复制加照片”的时代精神。
(四)插图的分类
插图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文艺性的插图。画者通过选择书中有意义的人物、场景和 情节,用绘画形象表现出来,可以增加读者阅读书籍的兴趣,使可读性和可视性结合起来? 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同时又得到不同程度的美 的享受。
另一类是科技及史地书籍.这类插图 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知识内容,以达到文字难以表达的作用。它的形象语言应力求准确、实际,并能说明问题。一个苹果的照片能帮助 我们看到非常客观的形状、颜色、结构和质感。一粒种子的说明图,不仅能再现它的形状、结构,而且能把它在土壤中发芽的过程体现出来。
(五)插图的艺术特征
文学插图可以说是文艺性插图的典型.包括了题头、尾饰、单页插图和文间插图。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水墨画、白描、油画、素描、版画(木刻、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画),水粉、水彩、漫画等等。有写实的.也有装饰性的。一张插图能够表现众多的文字内容,有的插图采用了将不同时间、地点纳入一幅画的方法;写实性的插图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装饰性的插图不受透视、比例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更多地根据立意组织在画面之中。
(六)插图的创作与表现
插图的形式表现丰富,可分为一下几种形式 1.写实性插图
插图创作者对客观对象的写实性表现。如利用摄影图片渗入创作者的主观意念,使读者产生直观印象
而达到创作目的.
2.抽象性插图
插图作者利用有机形、几何形或线条组合,运用各种材料混合变化而产生的偶然性效果这种表现手法通常结合肌理纹样达到视觉效果。
3.卡通漫画式插图
为了增加阅读者趣味感而采用的表现手法。如使用夸张、变形、幽默等手法达到视觉效果 4.混合式插图
以上三种表现手法混合使用可产生变化丰富的视觉效果。 一般意义上的文本与插图的关系
书籍中的文字内容是一门语言艺术它是运用又字内容来表达思想与情感。插图是视觉艺术,是在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的形象、思想内容进行具象的表现。作为语言艺术的文本与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插图,既有共通性,也有异质性。表现在文本插图上文本插图对文本具有附属性和阐释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独立生。
语言艺术与视觉、造型艺术的共通性与异质性在又本插图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文本插图可以用造型语言来表现诗歌中的形象、氛围和意境。对文本具备阐释性和理解的能力这种阐释对于文本首先具有依赖性或说从属性。但同时这种对于文本的阐释理解又具有某种独立性,因为插图这种既依赖又独立的关系,在书籍文本中的作用是文字所不能替代的。
(七)插图的绘制技巧
1.幽默、讽刺性插图 2.立体式插图
3.剧叙、意叙、直叙性插图 4.寓言式插图 5.装饰性插图
6.象征、幻想性插图
插图不能笼统地说是属于何种画种,它可以汇集各种绘画形式是一门综合绘画艺术无论是何种形式、何种风格,插图本身有着引人注目的视觉效果。
思考题:
1、用手绘形式(卡通式或抽象式)设计书籍插图 2、用图片的形式设计书籍插图
三、书籍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书籍整体设计的原则,掌握书籍整体设计的技巧 授课时数:22-28课时
教学重点:书籍整体设计的技巧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概念
整本书、整套书从纸张、用料的选择到开本大小、印刷工艺,从封面、护封到扉页、版式等,每一个环节都有系列地、整体地设计,是立体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二)书籍的构成
系列书籍,包括护封、封面等
(三)书籍的设计原则
(一)整体性
图书的整体设计必须与图书出版过程中的其他环节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更要在艺术构思、工艺选择和技术要求等方面具体体现出这种配合与协调。如在艺术构思时,必须体现图书形式与图书内容的统一、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设计创意与图书主题内涵的统一;在对材料、工艺、技术等做选择和确定时,必须体现配套、互补、协调的原则,等等。
(二)艺术性
图书整体设计应该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艺术性原则不仅要求图书整体设计充分体现艺术特点和独特创意,而且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既要体现图书的内在内容、图书的性质和门类,更要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
(三)实用性
实用性原则要求图书整体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层次读者使用不同类别图书的便利,充分考虑读者经济上的承受能力与审美需要,充分考虑审美效果,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导向作用。
(四)经济性
图书整体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图书阅读和鉴赏的实际效果,而且必须充分兼顾经济效益的比差:一是所需要资金投入与可能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比差;而是设计方案导致图书定价与读者承受心理、承受能力的比差。图书整体设计的这些要求,是靠编辑的设计思想体现出来并最终体现在图书产品上的。
(四)书籍的设计方法
书籍整体设计的内容书籍的整体设计,是对书籍载体的艺术性、工艺性设计,包括书籍外部的装帧设计和内文的版式设计。
(一)图书外部装帧设计书籍外部的装帧设计,包括图书形态设计、图书美术设计、图书装帧制作工艺设计。其中,图书形态设计包括图书开本的选择与图书结构、图书装订样式等的设计,图书美术设计包括封面、护封、扉页、插页、环衬等的设计,图书的装帧制作工艺设计包括印刷工艺运用和材料的选择等。这里我们着重谈谈图书美术设计。图书美术设计,是运用美术创作手段为图书形式所做的艺术构思。它既要遵循美术创作的一般规律,又要凸现图书装帧的特点、风格。美术设计需要根据图书的性质、内容,通过艺术构思确立装帧艺术风格,并根据图书整体装帧需要,规定护封、面封、书脊、扉页、环衬、插页等各个部分之间的映衬关系;又要按照装帧艺术创作规律,以形象、色彩、文字等进行艺术形式的创造。在这些需要关注、设计的内容中封面设计、书脊设计是其中要着重解决的重点。
1、封面在塑造总体形象上起着关键的作用不管封面本身用什么手法表现,它必须服从这本书的精神内涵,服从装帧的整体效果,而不能唱独角戏。我们知道,一本书的整体并不是由一个包封,一个封面,一个环衬所能囊括的。而在它们的下面,存在着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这就是具体反映书籍内容的各组成部分——版面设计、插图、字体字号的设计,要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就是设计工作者所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环节,任何优秀图书的设计都不能逾越这环节。所以,应当使它们互相配合,统筹考虑,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同时各部分又占有各自的位置,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装帧艺术是版面设计艺术、插图艺术、字体艺术和封面设计艺术的综合工程,而封面设计又首先在塑造整体形象上起着关键作用。事实上,单从封面设计来分析,
设计观念、定位、形式美是封面艺术表现的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美术设计的主体工程。封面的美术设计,既能增加图书外形的美观,更能以这种美观所体现的图书整体的审美价值,给人以强烈的“第一审美印象”的视觉冲击,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购买欲望。因此,图书封面的美术设计,无论是采用写实的或写意的表现手法,还是运用具象或抽象的艺术风格,不管是文字、图形的变化,还是色调的确定等,都应在视觉艺术效果中凸显图书的性质和主题内涵,体现独特的风格。
2、书脊是整体造型的重要因素书脊虽小,但它却是封面和封底的连接点。当图书立于书架上时,又作为图书整体形象的代表呈现在读者眼前,因此,在艺术处理上它是全书设计的纽带。首先它能告诉人们这是什么书,谁写的,哪个出版社出版的,在第一视觉印象中,有打动人心、引人注目的感染力,产生出读者与作者之间一种潜移默化的共鸣,给读者深刻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图书内文版式设计近年来,随着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版式设计引起了人们一定程度的注意,但从总体上看,同封面相比,人们对它关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正文是书籍的核心,也是读者最关心的部分,因此,版式的设计就处于重要的地位。版式设计是对稿件编排格式的确定和处理,是整体设计的组成部分。它要以图书的性质、内容、读者对象和可提供的工艺技术手段为基础,使图书的版式与图书外部的装帧设计和谐一致,使图书的版面安排合理、脉络分明,既方便阅读,又给读者以美感。版式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完善版面的阅读功能,无论是纯文字的正文,还是图文并茂的正文,或者是以图片为主的画册,清晰性、易读性、和谐性是版式设计的基本要求。
1、清晰性。版式设计是许多要素的复杂组合。版面上设计元素的运用、结构的组织安排、风格的体现等一切手段,都是为了突出内容、烘托主题,使主题一目了然、层次清晰。
2、易读性。作为主题的文字或图片,在版面上都有各自的位置,不论设计上是前与后、主与次的安排,还是大与小、轻与重、黑与白的布局,所有版式设计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版面的易读性,为了读者能有“选择”、有“区别”、有“秩序”地阅读。
3、和谐性。就是要求版面中各种设计元素要彼此呼应、和谐一致,使版面达到形式与内容、局部与整体的完美一致。生动、有序、和谐的版面,能给人一种阅读上的愉悦。
(五)书籍的制作
(一)开本设计:
书籍设计遇到的第一课题就是确定书籍开本。开本就是指一本书的大小,即书的尺寸或面积。(一张全开的纸开切成多个幅面相等的张数,这个张数即为开数的量数。)
开本的由来是根据纸张的规格而来的,国际通用的纸张有二种规格:787m×1092mm(称为正度纸),850×1168(称为大度纸)全开纸张切成两张为对开纸,再切两张成为4开纸,依次类推,有8开、16开、32开、64开、128开等,还有其他开法,如6开、12开、20开、24开等。
纸张在书籍的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要尽可能节约和利用纸张,缩小纸张的零头。因为书籍的种类和性质的不同,采用的开本也不同,有大型的、小型的、长方型和正方型等,这些要求只能在纸张的开切方法上来解决。
1、几何开切法:每一种开本的幅面均为上一级幅面的一半,(以2为几何级数裁切)这是一种合理的、规范的开法,是一般书籍的采用开切法,纸张利用率高,能用机器折页,印刷和装订都很方便。
2、非几何开切法:每一种开本的幅面并不一定就是上一级幅面的一半,工艺上,只能用全张印刷机印刷,不适宜用折页机折页,有一定的局限性。
3、特殊开切法:
①直线开切法:开数不合于几何级数,依纸张的纵向,横向直线开切,也不浪费纸张,(开出的页数双数和单数都有)不能全用机器折页。
②纵横混合开切法:纸张的纵向和横向不能沿直线开切,开下的纸页纵向横向都有,不利于技术操作和印刷质量,易剩下纸边造成浪费。
还有一点,需要大家了解,开本的尺寸,在成书之后都略小于纸张开切成小页的实际尺寸。因为书籍在装订之后,除装订外,其它三面都要经过裁切和光边。(即在书籍的天头、地头、书口各切3mm的毛边)
开本的设计要依据书籍的不同种类和性质,采取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开本便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开本的确定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正在阅读:
书籍装帧教案11-17
建筑工程合同范本修改版04-23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北师大版06-05
河南省郑州市五校联考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02-29
彭潘丹犁《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阅读练习及答案01-26
种玉米作文200字04-01
1公司卫生管理制度05-20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书籍装帧
-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