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库》
更新时间:2024-07-05 15: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库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答案:C 知识点: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2.人类进人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
答案:A 知识点: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答案:A 知识点: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4.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
答案:C 知识点: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5.在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阶级斗争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A) 马克思 (B) 亚当·斯密 (C) 大卫·李嘉图 (D) 威廉·配第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论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的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 (A) 唯物主义思想 (B) 辩证法思想 (C) 可知论思想 (D) 决定论思想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1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
(B) 奥地利 (C) 中国 (D) 俄国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 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1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19 世纪 40 年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没有经历 (A) 14 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 18 世纪 60 年代至 19 世纪 30 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 经济危机 (D) 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14.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不包括 (A) 巴黎公社
(B) 1831 年和 1834 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1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 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2
15.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 法国启蒙思想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16.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A) 卢森堡、黑格尔 (B) 黑格尔、费尔巴哈 (C) 费尔巴哈、卢森堡 (D) 笛卡尔、黑格尔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17.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 亚当 · 斯密、大卫 · 李嘉图 (B) 大卫 · 李嘉图、西斯蒙 (C) 马尔萨斯、西斯蒙 (D) 西斯蒙、亚当 · 斯密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18.下列不是空想社会主义杰出代表的是 (A) 昂利 · 圣西门 (B) 沙尔 · 傅立叶 (C) 罗伯特 · 欧文 (D) 亚当·斯密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19.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
20.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
21.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A) 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 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 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
3
2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与理论品质
23.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与理论品质 24.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 辩证法和劳动价值论 (B) 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 (C) 唯物史观和辩证法
(D) 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与理论品质 25.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与理论品质 26.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与理论品质 2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与时俱进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与理论品质 2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 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与理论品质 29.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4
(A) 阶级性、实践性 (B) 实践性、客观性 (C) 客观性、人民性 (D) 人民性、实践性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与理论品质
第一章
1.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 (A) 社会实践基础 (B) 阶级条件 (C) 思想理论来源 (D) 自然科学前提
答案:D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A) 掌握各种理论知识 (B) 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 掌握具体的工作方法 (D)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答案:B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3.“支配物理世界之运动的必然性,也支配着精神世界的运动,因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服从于注定的命运。”这种观点属于 (A) 唯意志论观点 (B) 宿命论观点 (C) 辩证法观点 (D) 非决定论观点
答案:B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4.哲学是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 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A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5.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D) 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答案:C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 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 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 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5
答案:D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7.哲学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答案:B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 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答案:C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9.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 (A)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 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 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答案:A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0.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 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 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答案:B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1.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 朴素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A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 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答案:B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 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 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 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 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答案:D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6
(A)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 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 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答案:A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5.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 (A) 客观性 (B) 实践性 (C) 历史性 (D) 社会性
答案:B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6.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 (A) 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B) 世界是不可知的 (C) 物是感觉的复合 (D) 物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答案:A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7.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A)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答案:D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8.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 一元论与二元论
答案:B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9.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关于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科学
(B) 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C)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D) 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科学
答案:C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20.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具有 (A) 社会性 (B) 民族性 (C) 实践性 (D) 时代性
答案:C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2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 德国古典哲学
7
(C) 法国唯物主义 (D) 英国唯物主义
答案:B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2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A) 辩证法思想 (B) 唯物主义思想 (C) 可知论思想 (D) 决定论思想
答案:B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2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 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24.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认为 (A) 世界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主观精神 (C)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 (D)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客观精神
答案:A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25.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的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 (A) 唯物主义思想 (B) 辩证法思想 (C) 可知论思想 (D) 决定论思想
答案:B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26.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A) 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 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 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 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答案:B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27. 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B)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C)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
答案:C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28.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
(A) 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 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8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答案:D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29.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 (A) 世界的统一性 (B) 世界的运动变化
(C) 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D) 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答案:A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30.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C)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D) 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
答案:A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31.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 理在事先
(B)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D) 心外无物
答案:D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32.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A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33.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形而上学 (C) 客观唯心主义 (D) 不可知论
答案:D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 世界是由两个本原构成的 (B) 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创造的 (C) 世界是由某种客观精神创造的 (D) 世界是本来就有的
答案:C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35.《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种观点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 (B) 客观唯心主义运动观 (C) 形而上学运动观 (D) 庸俗唯物主义运动观
9
答案:A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36.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 经验论和唯理论
(C)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答案:D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37.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 一元论和二元论
答案:A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38.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是否 (A) 普遍联系 (B) 永恒发展
(C) 有一个共同本原 (D) 有共同发展规律
答案:C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39.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 (A) 形而上学观点 (B) 经验主义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C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4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质现象的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 民法和民事诉讼法 (C) 地震和海啸 (D) 日食和月食
答案:B 知识点: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41.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A) 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B) 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C) 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 (D) 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 答案:A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4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 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 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答案:C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43.“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10
(A) 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B) 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实行改革开放 (C) 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积极进取
(D) 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 答案:A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4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答案:D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4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 对立统一规律 (B) 普通联系规律 (C) 永恒发展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答案:A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4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A)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D) 激变论的观点
答案:A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47.有人认为世界上各种生物物种是永恒不变的。这是一种 (A) 形而上学观点 (B) 相对主义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A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48.下列选项中,强调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B)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C)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答案:C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49.庄子提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他只强调事物的联系,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这是一种
(A) 唯心主义观点 (B) 唯物主义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
答案:C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3726 “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一种
11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朴素辩证法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
答案:D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5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事物位置的改变 (B) 事物数量的增减 (C) 事物性质的变化 (D)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答案:D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5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辩证否定的观点 (B)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 量度和质变的观点 (D) 对立统一的观点
答案:B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52.《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 朴素辩证法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相对主义观点
答案:A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53.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它 (A) 是不是在新时代产生的 (B) 是不是具有新的特点 (C) 是不是得到多数人的承认 (D)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答案:D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5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 (A) 唯物辩证法观点 (B) 相对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A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55.下列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A) 大雁由北方飞到南方 (B) 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 (C) 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D) 旧中国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 答案:D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3845 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其中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个是 (A) 对立统一的观点
12
(B) 永恒发展的观点 (C) 质量互变的观点 (D) 辩证否定的观点
答案:B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56.“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一种 (A) 唯条件论观点 (B) 外因论观点
(C) 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 (D) 唯物辩证法观点
答案:D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57.“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推演出来。”这是一种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C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58.下列说法中,强调全面看问题的是 (A)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答案:A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5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运动变化性 (C) 可知性 (D) 广延性
答案:A 知识点:物质范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60.科学证明,人脑是 (A) 思维的源泉 (B) 思维的产物 (C) 思维的器官 (D) 思维的对象
答案:C 知识点:物质范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6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A) 涨潮和退潮 (B) 日蚀和月蚀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 体育竞赛的程序和规则
答案:D 知识点:物质范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6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 物质性 (B) 存在性
13
(C) 可知性 (D) 运动性
答案:A 知识点:物质范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6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属于 (A) 高级和低级的关系 (B)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 简单和复杂的关系
答案:B 知识点:物质范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6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 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 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 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答案:D 知识点:物质与运动、时间、空间 65.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 否认物质的运动的 (B) 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答案:D 知识点:物质与运动、时间、空间 66.相对静止是指 (A) 事物绝对不动 (B) 事物永恒不变
(C) 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答案:C 知识点:物质与运动、时间、空间 67.时间和空间是 (A) 物质的唯一特性 (B) 物质的根本属性 (C) 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 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答案:C 知识点:物质与运动、时间、空间 6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指 (A) 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B)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 物质运动的永恒性 (D)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答案:D 知识点:物质与运动、时间、空间 69.时间和空间是
(A) 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B) 物质的根本属性 (C) 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 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14
答案:C 知识点:物质与运动、时间、空间 70.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答案:D 知识点:物质与运动、时间、空间 7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属于 (A)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庸俗进化论观点
答案:C 知识点:物质与运动、时间、空间 72.空间是
(A)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B)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C) 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D) 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答案:C 知识点:物质与运动、时间、空间 73.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运动的 (A) 必要准备 (B) 外在表现 (C) 一种特殊状态 (D) 一种必然结果
答案:C 知识点:物质与运动、时间、空间 74.“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A) 客观性 (B) 无限性 (C) 方向性 (D) 一维性
答案:D 知识点:物质与运动、时间、空间 7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A) 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B) 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C) 运动着的物质本身 (D) 独立的运动主体
答案:A 知识点:物质与运动、时间、空间 76.时间的特点是 (A) 间断性 (B) 不可逆性 (C) 广延性 (D) 伸张性
答案:B 知识点:物质与运动、时间、空间
77.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的错误是
15
(A)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 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C) 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D) 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答案:B 知识点:物质与运动、时间、空间 7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 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B) 物质是永恒的,运动是暂时的
(C)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 物质是客观的,运动是主观的
答案:C 知识点:物质与运动、时间、空间
79.科学活动不同于物质生产活动,它的生命力在于 (A) 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B) 认真学习前人创造的知识 (C) 善于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 (D) 科学家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
答案:A 知识点:意识、物质与意识
80.我国著名的冻土专家,为青藏铁路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张鲁新说:“我站着,就是路标;我躺着,便是路基。一定要把青藏铁路修到拉萨去,实现几代冻土科学工作者的思想。”这说明
(A) 人们充分发挥了主动能动性,就能战胜任何困难 (B)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 人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D)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答案:B 知识点:意识、物质与意识
81.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A) 社会性劳动 (B) 直立行走 (C) 人脑的形成 (D) 语言的产生
答案:A 知识点:意识、物质与意识
8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A)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和源泉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观念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 (D)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答案:B 知识点:意识、物质与意识
8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人脑与意识关系的是 (A)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D)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答案:B 知识点:意识、物质与意识
84.人们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16
(A) 参加社会实践 (B) 掌握科学理论 (C) 依靠广大群众 (D) 认识客观规律
答案:D 知识点:意识、物质与意识 85.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A) 主观反映 (B) 歪曲反映 (C) 虚幻反映 (D) 正确反映
答案:A 知识点:意识、物质与意识
86.舒施尼做梦也没想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从一场科技革命到“最糟糕的发明”说明了 (A)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 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反作用也不同 (D) 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意识、物质与意识 87.从本质上说,意识是 (A) 绝对精神的表现 (B) 人脑的主观创造
(C)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答案:C 知识点:意识、物质与意识
88.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 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 否认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C) 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 认为意识是静止不变的
答案:C 知识点:意识、物质与意识
89.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经过刻苦研究,认识不断深化,研制成功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汉字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进入光和电的时代。王选的发明,从哲学上看,说明人的认识具有
(A) 摹写性 (B) 创造性 (C) 反复性 (D) 无限性
答案:B 知识点:意识、物质与意识 90.人类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 (A) 环境的变化 (B) 高等动物的产生 (C) 生物的进化 (D) 社会性劳动
答案:D 知识点:意识、物质与意识
17
91.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 手脚分工 (B) 语言产生 (C) 生产劳动 (D) 社会交往
答案:C 知识点:意识、物质与意识 92.之所以强调理论创新的重要性,是因为 (A) 理论创新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B)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 党的思想理论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起决定作用
(D)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理论就没有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答案:B 知识点:意识、物质与意识 9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 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答案:D 知识点:意识、物质与意识
94.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发明的杀虫农药DDT,因其药效稳定,一度在世界各国大量生产、使用,因此米勒于1948年获诺贝尔奖。但后来在使用DDT的实践中发现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又被绝大多数国家禁止生产和使用。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 (A) 人们的认识是不断由片面走向全面的过程
(B) 人们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 人们的认识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D) 人们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A 知识点:意识、物质与意识 95.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答案:D 知识点:规律及其客观性
9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答案:C 知识点:规律及其客观性
97.2006年夏天,重庆市渝西地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情和高温。为防止旱情的加剧,万州区人工防雹增雨指挥部时刻保持临战状态,维护好设备,以便抓住一切可以作业的时机“向天要雨”。抓住时机“向天要雨”说明 (A)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巨大的
(B) 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C)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制约
18
(D) 人们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答案:D 知识点:规律及其客观性
98.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A)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答案:C 知识点:规律及其客观性 99.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 人们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对政治思想工作的加强
答案:C 知识点:规律及其客观性 10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答案:D 知识点:规律及其客观性
101.在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上,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A) 人可以创造客观规律 (B) 人可以改变客观规律
(C)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D) 人可以消灭客观规律
答案:C 知识点:规律及其客观性
10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 )的发展,具有自己客观的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A) 像物理界 (B) 像生物进化 (C) 像自然界
(D) 不同于自然界
答案:C 知识点:规律及其客观性
10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 运动的 (B) 发展的 (C) 实践的 (D) 矛盾的
答案:C 知识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04.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 是否具有思想意识 (B) 是否具有情感意志 (C) 是否具有血缘关系
19
(D) 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
答案:D 知识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05.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是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这反映了
(A)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 (B) 认识是在变革社会的实践中发生的
(C)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 (D) 实践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答案:A 知识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0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 运动的 (B) 发展的 (C) 实践的 (D) 矛盾的
答案:C 知识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07.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 是否具有思想意识 (B) 是否具有情感意志 (C) 是否具有血缘关系
(D) 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
答案:D 知识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08.在人类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是 (A) 日常消费生活实践 (B)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 科学实验 (D) 生产实践
答案:D 知识点: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形式 10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事物数量的增加 (B) 事物的一切变化 (C)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答案:D 知识点:永恒发展 11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A) 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B) 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C) 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D) 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 答案:C 知识点:永恒发展 11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20
(D) 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答案:A 知识点:对立统一规律 11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答案:B 知识点:对立统一规律
113.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这属于 (A) 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 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 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 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答案:D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14.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变动性和稳定性
答案:B 知识点:对立统一规律
11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A) 同一性 (B) 普遍性 (C) 绝对性 (D) 客观性
答案:A 知识点:对立统一规律
116.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答案:A 知识点:对立统一规律
117.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答案:A 知识点:对立统一规律
118.“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展 (D)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答案:A 知识点:对立统一规律
21
119.有人提出,只能说白马是白马,不能说白马是马,因为马还包括黑马、红马、黄马等。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 (A) 个性和共性的联系 (B)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C) 本质和现象的联系 (D) 内容和形式的联系
答案:A 知识点:对立统一规律
120.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A)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 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答案:A 知识点:对立统一规律 12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B)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答案:D 知识点:对立统一规律
122.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 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 确定事物的质 (C) 认识事物的量 (D) 把握事物的度
答案:D 知识点:质量互变规律 123.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 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 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 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 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著 答案:B 知识点:质量互变规律
124.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 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 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答案:B 知识点:质量互变规律
12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A) 否定之否定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
答案:C 知识点:质量互变规律
22
126.下列选项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 掌握火候,适可而止 (B)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答案:A 知识点:质量互变规律 127.古语说:“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 惕,防微杜渐,避免出现类似蚁穴溃堤的现象。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B)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 原因的作用会引起结果
答案:A 知识点:质量互变规律
128.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A)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答案:C 知识点:质量互变规律 12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 (A)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 事物的变化是否明显
(C)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 事物的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答案:C 知识点:质量互变规律
130.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A) 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质量互变规律
答案:C 知识点:否定之否定规律
131.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 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 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 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 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答案:A 知识点:否定之否定规律 132.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A) 事物发展经过一次辩证否定后表现出来的 (B) 事物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C) 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后表现出来的 (D) 事物发展经过两次否定表现出来的 答案:D 知识点:否定之否定规律
133.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道路和趋势的规律是
23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答案:C 知识点:否定之否定规律
134.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答案:C 知识点:否定之否定规律
135.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 (A) 激变论 (B) 循环论 (C) 庸俗进化论 (D) 庸俗唯物论
答案:B 知识点:否定之否定规律
13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 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B)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 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D)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原理 答案:A 知识点:否定之否定规律
137.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A)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答案:C 知识点:否定之否定规律 138.有人提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认为科学研究应只研究必然性,不研究偶然性。从哲学上看,这是一种 (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庸俗进化论观点
答案:B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39.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做依据的哲学原理是 (A) 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 (B) 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
(C) 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D) 辩证否定的原理
答案:D 知识点:否定之否定规律 140.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24
(A) 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 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 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 (D) 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41.假象是指
(A) 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B) 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 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D) 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答案:C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42.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有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A) 较差的可能性 (B) 微小的可能性 (C) 现实的可能性 (D) 抽象的可能性
答案:D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43.私人购车的增多,带动了中国汽车制造业、钢铁工业、石油工业、修车业、洗车业等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A) 一果多因 (B) 一因多果 (C) 同因异果 (D) 同果异因
答案:B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44.有人认为,地球上产生生命是纯粹偶然的,没有任何必然性,就像一个人偶然得到一笔巨款成为百万富翁一样。从哲学上看,这是一种 (A) 宿命论观点 (B) 非决定论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 庸俗进化论观点
答案:B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45.“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这句话说的是 (A) 现象未必反映本质 (B) 人的表和里总是一致的
(C) 所有的现象都是如实反映本质的 (D) 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答案:D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46.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 (A)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 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D)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答案:D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47.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
25
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人们
(A) 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 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C) 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 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答案:C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48.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
(A) 现象是客观的,本质是主观的 (B) 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
(C) 现象是可以认识的,本质是不可认识的
(D)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 答案:D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49.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坚强领导,广大航天科技人员的刻苦研究、反复实验,指挥人员的精心组织和正确指挥,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神舟7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1日至17日成功发射和返回。从因果关系上看,这属于 (A) 多果一因 (B) 同因异果 (C) 一果多因 (D) 同果异因
答案:C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50.人类对森林过度的砍伐,对草原和湿地的破坏,工业和汽车排放大量的CO2,使我国喜马拉雅山的冰峰不断消融。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A) 一因多果 (B) 同因异果 (C) 同果异因 (D) 一果多因
答案:D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第二章
1.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不包括以下环节 (A) 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 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 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答案:D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 主体性的观点 (C) 反映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答案:D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26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实践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 (D) 普遍联系的观点
答案:B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4.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 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 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 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的优点
答案:B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5.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有用性的特点 (B) 相对性的特点 (C) 绝对性的特点 (D) 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答案:D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6.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 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答案:A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 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答案:B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8.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答案:C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9.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A) 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 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 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 (D) 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10.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A) 真理变成现实
27
(B) 谬误转化为真理
(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答案:A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11.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A) 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
(B) 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
(C) 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 (D) 世界上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 答案:C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 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 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 科学实验
(D) 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答案:A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1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说的实践是指 (A) 人们的一切活动 (B) 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C) 人们的纯精神活动
(D) 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答案:D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14.实践的主体是 (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 人的意识
答案:B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15.实践的客体是
(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 客观物质世界 (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 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答案:D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16.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客体是 (A) 观念本身
(B)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C) 自然界的存在物
(D) 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答案:D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17.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A)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 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28
(D) 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答案:C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18.认识的客体是
(A) 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 人的主观自由创造物 (C) 整个客观物质世界
(D) 现代科学知识尚未达到的领域
答案:A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19.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含义,是 (A) 把实践归结为纯主观的、纯精神的活动
(B) 把实践看成个人的生活实践或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
(C) 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 把实践看成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的活动 答案:C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20.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 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 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 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答案:D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2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 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 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 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 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答案:C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22.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 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 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 满足和被满足的价值关系 (D) 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答案:A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23.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不包括以下环节 (A) 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 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 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答案:D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24.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 (A) 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
(B) 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 (C)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 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
答案:C 知识点:认识运动:从认识到实践
29
25.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 可知论的认识论观点
答案:C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26.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A) 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 (B) 把科学的实践观引人认识论 (C) 指出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 (D) 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B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27.在认识中坚持反映论的原则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D)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C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2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答案:B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2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点根本区别,其中一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另一点是它强调 (A) 认识开始于感性经验 (B)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D)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案:D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30.反映的创造性体现着 (A) 主体的被动性 (B) 客体的被动性 (C) 主体的能动性 (D) 客体的能动性
答案:C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31.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前者是直观反映论,后者是能动反映论 (B) 前者坚持可知论,后者坚持不可知论
(C) 前者坚持从物到思想和感觉的认识路线,后者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D) 前者是经验主义,后者是教条主义 答案:A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32.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30
(A) 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 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 康德哲学的功绩
答案:C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3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 (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统一 (C) 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
(D) 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特点的统一
答案:A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34.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A) 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 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
(D) 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3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反映论的观点 (B) 可知论的观点 (C) 辩证法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答案:D 知识点:实践与认识;认识论 36.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A) 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 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答案:C 知识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37.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A) 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 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 (D) 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答案:B 知识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38.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答案:D 知识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3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 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31
(B)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 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 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答案:B 知识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40.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 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答案:C 知识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41.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A) 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 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 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 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答案:C 知识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42.认识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 (A) 社会实践的需要
(B) 人们追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C)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 (D)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共同作用 答案:A 知识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43.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A)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答案:A 知识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4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 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 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 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答案:C 知识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45.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 “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 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 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答案:C 知识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46.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32
(A) 间接经验 (B) 社会实践 (C) 人的意识 (D) 客观事物
答案:B 知识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47.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 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 (B) 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C) 实践经验是唯一可靠的 (D) 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答案:A 知识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4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A) 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 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 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D) 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答案:B 知识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49.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A) 伟人之言 (B) 吾人之心 (C) 众人意见 (D) 社会实践
答案:D 知识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50.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A) 发现真理 (B) 认识世界 (C) 改造世界 (D) 创立新理论
答案:C 知识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51.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A) 经验主义 (B) 先验论 (C) 绝对主义 (D) 教条主义
答案:D 知识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52.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作出了准确的预报。这件事说明 (A) 认识具有前瞻性
(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D)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答案:A 知识点:认识的本质 53.认识的本质在于 (A) 能动反映 (B) 自由选择
33
(C) 科学评论 (D) 主观创造
答案:A 知识点:认识的本质 54.认识的本质是
(A) 主体对客体的加工 (B)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D) 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认识的本质
5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 主观精神的产物 (B) 客观精神的显现
(C)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答案:D 知识点:认识的本质
5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答案:C 知识点:认识运动 5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答案:B 知识点:认识运动
5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答案:A 知识点:认识运动 5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答案:C 知识点:认识运动
6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观点告诉人们 (A) 一切知识归根结底来自实践 (B) 必须事事学习直接经验 (C) 无需学习间接经验
(D) 一个人的知识大量来自直接经验
34
答案:A 知识点:认识运动 6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 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 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 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D)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答案:D 知识点:认识运动
62.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A) 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 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D) 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答案:B 知识点:认识运动 63.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 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答案:C 知识点:认识运动
64.“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 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答案:B 知识点:真理的检验标准
65.“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答案:B 知识点:真理的检验标准 66.法国科学家路易 · 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 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 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答案:D 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67.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 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35
(C)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答案:C 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68.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A) 只要刻苦读书就行
(B) 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 (C) 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 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
答案:C 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69. 2003年,湖北省一位12岁的小学生聂利经过反复实验,证明了蜜峰有自己的发声器官,推翻了关于蜜峰没有发声器官、只能靠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论断。这一事例说明 (A) 书本知识是不可靠的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惟一标准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答案:B 知识点:真理的检验标准 70.感性认识的起点是 (A) 社会存在 (B) 客观世界 (C) 感觉 (D) 表象
答案:C 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7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 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 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 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 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答案:D 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7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答案:C 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73.认为只有书本理论可靠,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A) 类似唯心先验论的错误
(B) 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 (C)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答案:C 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74.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A) 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否认理性认识的作用 (B) 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 (C) 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
36
(D) 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答案:B 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75.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A)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 类似诡辩论的错误 (C) 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答案:D 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76.属于唯心主义经验论性质的论断是 (A) 必须事事学习直接经验
(B) 只有经验事实而无客观事实 (C) 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 (D) 亲自经验的抽象理论可靠
答案:C 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77.属于经验论的哲学派别 (A) 只有唯物主义 (B) 只有庸俗唯物主义
(C) 既有唯物主义,也有唯心主义 (D) 只有唯心主义
答案:C 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78.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A)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 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 (C) 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 (D) 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答案:A 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79.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不同于理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A) 形象性 (B) 间接性 (C) 全面性 (D) 主观性
答案:A 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80.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A) 直接性 (B) 主观性 (C) 摹写性 (D) 抽象性
答案:D 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8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37
答案:B 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8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A)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B)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 感性认识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是间接经验 (D)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答案:B 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8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 社会实践 (B) 社会基本矛盾 (C) 社会发展规律 (D) 社会存在
答案:A 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84.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A) 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B) 认识论上的唯理论 (C) 认识论上的唯物论 (D) 认识论上的经验论
答案:C 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85.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 (A) 完全自发的过程 (B) 积极能动的过程 (C) 消极被动的过程 (D) 主观随意的过程
答案:B 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86.真理就是
(A)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 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 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 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答案:D 知识点:客观真理 87.真理是
(A)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 对人们有用的认识
(C)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 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思想 答案:C 知识点:客观真理
88.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A) 正确反映 (B) 歪曲反映 (C) 颠倒反映 (D) 否定反映
答案:A 知识点:客观真理
89.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真理,这是
38
(A) 彻底的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 唯物主义给真理下的定义
(C) 混淆真理与谬误界限的错误观点 (D) 承认真理相对性的辩证观点 答案:C 知识点:客观真理 90.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 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B) 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C) 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D) 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 答案:A 知识点:客观真理 91.“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答案:A 知识点:客观真理 92.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A) 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 (B) 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C) 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 (D) 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 答案:B 知识点:客观真理 93.客观真理是
(A) 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承认 (B) 所有的唯心主义都承认 (C) 只有旧唯物主义承认 (D)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承认 答案:A 知识点:客观真理
94.“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 客观真理论 (D) 形而上学真理论
答案:A 知识点:客观真理
9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答案:A 知识点:客观真理
96.“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39
(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答案:D 知识点:客观真理 97.列宁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A) 真理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
(B) 真理的形成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概括 (C) 真理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 真理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答案:D 知识点:客观真理 98.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 (A) 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 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 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 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答案:B 知识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9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答案:C 知识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00.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个观点是 (A) 相对主义 (B) 诡辩论 (C) 唯心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D 知识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01.真理具有绝对性,是指它的 (A) 永恒性 (B) 客观性 (C) 不变性 (D) 终极性
答案:B 知识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0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 具体性 (B) 客观性 (C) 终极性 (D) 全面性
答案:B 知识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03.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A) 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 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 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 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40
正在阅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库》07-05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高考文言文备考精品资03-08
大连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有关规定03-18
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方案12-01
《统计学》习题集及答案04-02
个股实战举例-启明星辰实战分析03-1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试题库
- 马克思主义
- 原理
- 基本
- 交通科技立项申请书
- 恐怖主义历史根源研究.
- 实用-华为CDMA网优面试题目
- 餐饮管理系统设计说明书
- ArcGIS现状容积率统计
- 市外事办年年度工作总结及次年工作要点
- 体育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12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以及答案
- 玉柴三立SCR后处理系统整车配套指南
- 新闻单位邮箱
- 2014-2015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二中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B卷
- 金融经济学(王江)习题解答
- 拜耳法石灰添加的作用
- 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 三数上混合运算练习题
- 学校防近工作计划范文
- 基于ASPNET的新闻发布系统本科毕业论文 - 图文
- 2018关于全面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
- 精神科护士2017年终小结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