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专用)寒假课九年级语文06 议论文(二)论证结构与思路

更新时间:2023-04-30 08: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议论文(二)论证结构与思路

(一)考查方式

1.直接考查,辨别文章结构,段落层次梳理;根据文章(某几段)的思路与结构,完成填空,表格;2.间接考查,删除段落;段落互换;给材料放位置。

(二)议论文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框架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结构方式”,但不同的文章,根据内容、问题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等。

1.并列式

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强弱。或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论据,从不同角度、层次论证同一观点。

2.对照式

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准确性。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的重点,而另一方面着墨较少,只作陪衬。

3.层进式

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深入,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总分式

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因此,阅读议论文,就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

(三)思路

议论文的谋篇布局总是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为出发点,所以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

提出问题(引论),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

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充分运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

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也可以把议论文的结构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全文思路

(1)首先提出……观点,然后运用……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2)首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几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归纳总结:……

(3)先论述……再论述……后者比前者更进一层,最后归纳总结:……

1

(4)先提出……的错误观点,进行批驳,再树立正确的观点,用……的方法论证,最后得出结

论:……

(5)先论述……的重要性、必要性,再进一步指出其危害性,并挖掘其根源,最后得出结论:……2.局部思路

(1)先提出本段观点:……,再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得出结论:……

(2)先举……事例论证……再从道理上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3)提出本段观点:……,再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得出结论:……

(四)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结构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有4种,分析时,应首先找到论点,再辨别作者是如何论证论点,从哪些方面证明论点的,然后考虑各方面、各角度之间的关系。

若是分析某一段的结构,可以通过找出句子,划分其中复句关系分类归纳的方法,或是抓住过渡句进行上、下内容的整理的方法,来理清语段的结构。一般不单独考察。

2.分析论证思路

论证思路就是将文章论证结构进一步具体化,例如提出了什么观点或论题,通过哪些论证法展开论证,最后是归纳概括,即归纳中心论点等。

(1)对于论证思路的把握注意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明确问题中所提及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是什么。

第二,结合文章,针对论点论据的具体内容,分析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

第三,明确论证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论点进行论证。

第四,要考虑论证的角度,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

(2)具体的答题思路有三步:

第一,通读全文(有时候是语段),勾画能提示论证方法、能引出主旨或结论的关键词,或分出层次结构。

第二,按照顺序分析每个层次,对论据可从论证方法特点入手,或举……,或引……,或……进行对比,并指出论证了什么。

第三,对于结构、观点、引子之类的文字,在分析时可直接引用,也可以概括。

(五)(句)段在文中作用

1.开头的作用: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

(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5)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2.中间段落的作用:

承上启下(一般中间用逗号隔开,逗号前是承上,逗号后就是启下)

3.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什么的结论。

(2)强调什么的中心论点。

(3)发出什么的号召或希望人们什么。

(4)补充论证了什么(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启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温馨提示:

分析结构有两个重点:一是分析段落、句子层次;二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分析段落、句子层次时,首先看文章在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理解。对文章进行上述分析之后,一般说来,文章的结构、思路就很清楚了。

※例题解析

在阅读中拥有“心力量”

①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而阅读,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

②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伟大的书,本身就同时拥有安顿灵魂和激发创造的力量。物质的发展永远会受到各种制约,精神的蓬勃才是不竭的源泉。毫无疑问,阅读正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条理、更有方向、更有智慧。更重要的是,阅读让我们的心灵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③社会需要诚信,人们需要信仰。读书会让人知道世界的深奥,会让人明白自己的无知与渺小,会让人产生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是建立信仰的重要基础。阅读不是为了帮助我们逃避生活,逃避与人打交道,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共读共行,才能同心同行。因此,我们需要用阅读来重建信仰。

④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创新创造。好的书会让我们更年轻、更有活力。读书,应该是一种挑战,向未知世界、同时向自己智力的一种挑战。虽然批评式的阅读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不过读书不是为了批评书中的缺点与错误,而是为了创新创造。尤其对于研究问题与建构理论而言,阅读应该以学其所长为主。

⑤我们需要用阅读来探索世界。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近视”“老花”等原因,或者“粗心”“马虎”等心理,让我们无法清晰把握这个世界。而阅读,能够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

⑥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反思自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本书里,每个读者所读到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③-⑥”与“⑦-⑨”的顺序能否互换,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于同样的阅读内容,不同的读者,阅读结果各不相同(阅读看法、观点和感受不同)(2分)。(如照抄原句“同样一本书里,每个读者所读到的、所汲取的,都带有个人色彩。”得1分)

2.C(3分)D(2分)

3.(1)我们需要用阅读来重建信仰。(1分)(2)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创新创造。(1分)

(3)我们需要用阅读来探索世界。(1分)(4)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反思自我。(1分)

(5)阅读的方法态度(2分)(如写读书需要循序渐进得1分)

(6)已经养成阅读习惯的人,都要提高标准。(1分)

4.甲段文字更合适(1分),甲段文字表述了人们对字纸的尊敬,与画线句论述的内容相符合(1分),而乙段文字侧重论述字对人们的重要性, 所以不合适。(1分)(如答与后一句“在古代,连有字的纸张也不能随便乱扔”连接紧密得1分)

5.不能,“③-⑥”论述了阅读的意义(1分),“⑦-⑨”论述了阅读的方法态度(1分),这两部分内容从认识到阅读的意义,从而端正态度,掌握方法,这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客观规律。(1分)

※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阅读

辩证思维的培养

①有一个朋友跟我吐槽他上五年级的儿子,说他儿子最近学习任务比较重,每天放学都要做很多的作业,已经快要学傻了。我很疑惑地问她:“那你就没跟你儿子说,其实作业多是为了让他巩固这个学期的知识,可以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呀!”她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额?我哪想的起来说这句话啊?我也没有想那么多!”看来她跟儿子都是缺乏辩证思维能力。

②辩证思维,就是指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儿子能用辩证思维来分析问题,这说明他的思维方式有了很大的进步。辩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从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一种思维。联系、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

③同样一件事情,很多人只会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而且很多时候看到的还是一个方面,甚至是消极的方面,这样当然会产生坏情绪。如果这个五年级的孩子能够明白,期末考试前作业多是正常现象,并且多做作业是为了巩固一个学期的知识点,才能取得好成绩,肯定会少了很多抱怨,而会心甘情愿地把作业做好。所以说,培养孩子的辩证思维能力真的很重要,当孩子拥有辩证思维能力后,他就能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不仅眼界会开阔很多,心态也会改变很多。

5

④_______培养孩子的辩证思维能力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非常大的作用,那么我们_____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培养:

⑤首先,大量的阅读可以拓宽孩子的思维领域。阅读是一个孩子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一个没有阅读能力的孩子不仅在学业上不容易成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容易受挫。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从小开始阅读,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生活常识,广泛而全面的阅读经历可以让孩子的思维领域更宽广。当孩子的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不仅让他们的思维方式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更可以让他们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

⑥其次,通过亲身经历引导孩子的思维方式发展。孩子越长大,面对的问题越多,当孩子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他的态度对于问题的解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看到问题一个方面的孩子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而能够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的孩子,更容易采取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家长应该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在孩子面对问题的时候,引导孩子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解决问题。

⑦第三,刻意练习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很多家长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性,那么要想让孩子更快速地拥有这种思维能力,刻意练习是最好的方法。家长可以准备很多事例,可以有故事场景,也可以有孩子喜欢的动画片场景,或者是孩子的亲身经历,只要是需要解决问题的场景或者故事就可以。先让孩子分析,然后说出他的态度以及解决方法,然后家长帮助孩子纠正,逐渐培养孩子掌握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⑧辩证思维能力是哲学中一个概念,看似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一个拥有辩证思维能力的人肯定会比一般人更具优势。我们培养孩子的能力,不仅是培养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的能力,更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辩证思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能力。

⑨培养孩子学会使用全面发展的辩证思维能力,相信他的未来世界一定会更宽阔,也一定能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选自《简书》,作者月下沉思,有删改)

1.请在第④段空格处填写适当的关联词。______、______(2分)

2.开头第一段写我和朋友的对话,请分析在文章中的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围绕“辩证思维”,本文先从辩证思维的概念说起,进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论述了。通观全文,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5.第⑤⑥⑦能否调整顺序,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既然,就

2.引出论题:辩证思维;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对比论证。突出有力地论证了大量的阅读可以拓宽孩子的思维领域。

4.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辩证思维(培养孩子辩证思维的意义);怎么培养孩子的辩证思维(培养孩子辩证思维的方法);我们要培养孩子学会使用全面发展的辩证思维能力。

5.第⑤段在说大量的阅读可以拓宽孩子的思维领域,第⑥段在说通过亲身经历引导孩子的思维方式发展,第⑦段在说刻意练习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辩证思维能力,是按照拓宽思维领域,到思维方式发展再到掌握思维能力,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20分)

人不炼,不成器

杨绛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需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从苦痛中炼出美德。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他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得到的实情。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说的都是以上道理。

②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他的弟子,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③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足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④要求世界和谐,首先得治理本国。要治国,先得齐家。要齐家,先得修身,先得正心。要摆正自己的心,先得有诚意,也就是对自己老老实实,勿自欺自骗。不自欺,就得切切实实了解自己。要了解自

己,就得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即所谓格物致知

....。

⑤了解自己,不是容易的事。头脑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自身的私欲。得对自己毫无偏爱,像侦探调查嫌疑犯那样窥视自己,在自己亳无防备亳无遮掩的时候一例如在梦中、在醉中、在

7

将睡未睡的胡思乱想中,或心满意足、得意忘形时,捉住自己平时不愿或不敢承认的私心杂念,在这种境界,有诚意摆正自己的心而不自欺的,则会huǎng rán()警觉:“啊!我自以为没这种想头了,原来是我没有看透自已!”一个人如能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实了,就不袒护自己了,这样才会认真修身。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脱“小我”,从而顺从灵性真心的指导。能这样,一家子就可以很和谐融洽。家和万事兴。家家和谐,又国泰民安,这就可以谋求国际的和谐共荣、双赢互利了。在这样和谐的境界里,人类就可以齐心追求“至善”。这是孔子教育人民的道理,孟子继承、发挥并充实了孔子的理论。我上文所讲的,都属“孔孟之道”。

○6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但是天生的人,善恶záróu,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令人苦恼的世界,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痛苦确是有缘故的。

1.正确书写第⑤○6拼音相应词语 huǎng rá

分)

2.第一段划线句运用论证方法,作用

(4分)

3.第④段加点字“格物致知”指的是:

(3分)

4.文章第④⑤两段能否调换一下位置?(6分)

5.下面对文章的内容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需要经过艰苦的磨练才能成大器。

B.第②段使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修身是为了锻炼自身

C.本篇文章的论证结构是总分式。

D.“孔孟之道”的“修身”和作者说的“修身”不一样。

【答案】

1.恍然、杂糅

2.引用论证(填引用不得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3.想要切切实实了解自己就得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

4.不能(1分),第③段讲的是修身是为了世界的和谐,(1分)第④段讲的是治国、修身的前提是正心,(1分)第④段承接了第第③段的内容,(1分)⑤段讲的是如何修身,(1分)承接了且第④段的内容,且引出了下文综述中心论点做铺垫。(1分)

8

5.C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朱永新

①阅读力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在国际上,包括中小学生的指标性评价中,阅读能力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说,阅读力与“智商”“情商”“财商”等概念一样,也是现代人特别需要提升的能力。从更大层次上看,阅读力不仅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也是社会整体的阅读水平,因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

②阅读力就是精神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很难从精神上得到更多智慧的滋养。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这影响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阅读都是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

③阅读力就是凝聚力。共读共写,一起交流,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这样的文化共同体,让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会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的陌生人。所以,阅读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一个阅读率低下、阅读力不足的民族,难以在当下世界立足,也难以引领人类的明天。

④阅读力就是竞争力。我很喜欢《朗读手册》一书里的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对于个体来说,阅读是学习的工具,而学习是成功的途径。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在知识快速累积、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阅读力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发现,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国民的阅读力就越好,整体素质就越高,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⑤阅读力就是幸福力。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A宁静与B充实。阅读需要专注,在知识的积累之外,也是一种精神的修行。通过阅读感受书香,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从而增加幸福感。书香的涵养,也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让喧嚣的沉静下来,让浮躁的厚重起来。

⑥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我坚定地相信: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1. 请指出第②段所论述的分论点。

2. 第④段引用《朗读手册》中的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3. 将“充实”“宁静”两个词语分别填写在第⑤段中A、B两处,并说说理由。

9

4. 文章第②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 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⑥段的作用。

【答案】

1. 阅读力就是精神力。

2. 引用论证,对本文的分论点进行论证,增强说服力,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

3. 与本段所论述的顺序一致:一个人只有心灵得到宁静,才能专注去阅读,积累知识,满足内心的需求,精神获得陶冶与升华,最终生活得到充实。

4. 不能调换。这四个段落分别提出了本文的四个分论点,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阅读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力,民族才能有凝聚力,民族有了凝聚力,国家在世界上才能有竞争力,最终增加人们的幸福感。

5. 由对阅读力的论述,得出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总结全文论述的内容,提出中心论点。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读书之“见”

赵畅

①读书的关键,并非在于你能说出多少种意义,而在于你以怎样的姿态去读,你投入了多少,又收获了多少。依我之见,读书须有“见”,亦即每个人读书时,应致力于拥有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智慧、眼光与胸怀。否则,读再多的书充其量亦不过是“两脚书柜”而已。

②读书之要,首先在于增长“识见”。“识见”,即知识与见闻。它可以通过口耳相传获得,但主要的途径靠读书。即使在微博、微信、网页、文摘等信息随时随处可见的今天,我们也不能放弃读书。唯有读书,才能缩短时空,将前人的知识和见闻转换为每个读书人自我的“识见”。但是读书时也应注意,浅显庸俗的所谓的“新潮”书、“畅销”书永远替代不了经典书。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如果读书范围过于狭小,也不能开阔视野、增长“识见”。

③读书得有“主见”。也就是说,读书人不能人云亦云,步人后尘,将自己禁锢在作者夯筑的知识、情感、思想的围墙里。记得哲人说过:读书时不可存有己见,读书后不可丧失己见。读书,我们先得把作者的思想和意念读懂弄通,进入书的深层邃境,靠近其核心、本质与灵魂,触摸到作者的心灵轮廓。在此基础上,我们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读者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自己的实际反躬自求而不随意迁就,才能有自己的见地。这般读书,也才有意义。

④读书亦须有“灼见”。也就是说对于所读之书要有一种透彻的见解,或者说要有一种独到的见解。比如,对于古书上读到的“开卷有益”,有人提出质疑;如果不加选择、不加思考地“开卷”,就未必有益。像这样在读书时能从新角度提出问题,用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方法解决问题,这不仅利于消化读书

10

的内容,指导自己的实践,更利于培养自我的创造性思维。

⑤读书还得有“预见”。一本书,一篇文章,往往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其中定然包孕了作者的喜怒哀乐,是非好恶。读者不仅要把握作者的倾向,更要透过作者的表达发现由此带来的有益的思想激荡、观念交锋,并预见其作用轨迹。想起乡贤王充,其《论衡》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抨击时代弊端,作为异端邪说其时根本不可能出版。可就在《论衡》成书的150余年后,东汉大知识分子蔡邕读到了《论衡》,从中发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光芒,并预见到其改造和推动社会的力量。成了《论衡》的传播者,二人都青史留名。可见,读书既成就作者、亦同时成就读者乃至成就社会。此为预见之功。

⑥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能动、富于创造性、增“见”长“识”的过程,只有掌握了读书的要诀,我们才能在蜿蜒的溪流中寻找桃源梦境,并在每一转折之间碰逢豁然开朗的意韵,找寻到“宛在水中央”的“伊人”。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阅读选文第②段,简要说说怎样读书才能增长“识见”。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 选文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1. 读书须有“见”或每个人读书时,应致力于拥有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智慧、眼光与胸怀。

2. 有选择地读书;扩大读书范围。

3. 首先提出读书亦须有“灼见”的观点,接着对“开卷有益”提出质疑的事例,论证本段观点,最后总结读书须有“灼见”。

4. 举例论证举了蔡邕预见到《论衡》的力量并将其传播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读书得有“预见“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20分)

①“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壮丹开。”从温暖绽放的《苔》开始,央视大型文化

节目《经典咏流传》成为今春荧屏一朵绚烂盛开

....的“牡丹”。这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持续热播后,优秀传统文化再一次引发的广泛共鸣。

②以歌和诗,是为抒情达意,我国的诗、歌、音乐,从来都缠绵相依。《诗经》“三百五篇,孔子号弦歌

11

之”的雅乐,《楚辞》的民歌元素,汉乐府丰富的音乐性,唐诗的平仄节奏,宋词、元曲的丝丝入乐都曾令人叹为观止。诗歌作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为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是中国文化最具有心灵价值的创造,其温柔而敦厚的文明教化功用,对于构建大众生活的和美学的世界功不可没。

③诗者天地心,盛世必有歌。而今音乐与诗词欣然重逢,《经典咏流传》让国人对古典诗词有了更丰富、更亲近、更喜悦的体验。通过《经典咏流传》的持续刷屏和现实热度,我们能强烈感受到诗歌其实从未远离我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会更进一步重返和渗透人们生活的日常。

④“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经典咏流传》第二期中,研究量子力学的陈涌海教授,拿起吉他即兴表演,一下子就把诗仙李白原作里波澜壮阔的场面给带出来了。都说科学是人类的木来,传统只是代表过去,陈教授却用他的举动告诉我们:能够看到多远的历史,才能够抵达多远的未来。这也让我们发现了一个被忽略已久的事实:流淌的韵律之所以能吹起思想的涟漪,是因为从艺术当中真切感受到了情感的共鸣。《经典咏流传》如同一股文化清流,触动无数观众对“诗和远方”的美好遐想,以及心中深藏的中华传统文化情结。

⑤经典的持久流传,还需要靠无数个平凡的你我他。古典诗词博大精深,但有很多佳作还不为人所知,还没机会被人品味和参透,只有悬眼识珠,精雕细琢,才能像《苔》这样跨越了300年,与我们重逢,才会熠熠生挥。正如《苔》的作者梁俊所说“我从未曾想过一首为教学而作的歌曲,能被如此多的人传唱感动那么多人。我分不清让人心变得温和、柔软的是师生故事,还是歌曲旋律,或许,两者都有。”

⑥弘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借助时代创意。用现代手法熔铸传统经典,为传统经典换上时代新,优秀的传统文化正穿透时代,实现深度抵达。让我们共同创造更多属于自己、属于中国、属于时代的永恒经典。

1.第①段中“绚烂盛开”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文章以社会热点开头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第②段和第③段都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但这两段次序不能颠倒,因为_____________(5分)

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

93岁高齡的潘鼎坤教授心中有火热的诗歌梦,他会引用曼妙的诗词歌赋来解释抽象的数学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热播(刷屏)(2分)

2.引出论题激发(引起)读者兴趣(4分)

3.弘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借助时代创意。(说明:文章借助《经典咏流传》热播现象,谈论的议题在于优秀传统文化,逐层展开论述后,已不再停留在节目本身,故标题不能作为论点)(4分)

12

4.诗和歌(音乐与诗词)(1分) 第②段侧重于文学发展历史的角度议论诗歌发展与作用(1分)

③段侧重于当今对于古典诗词更丰富、更亲近、更喜悦的体验(1分),不仅时间有先后,也是在第②段基础上的进一步议论(1分)。“而今”“进一步重返和渗透人们生活的日常”也表明这种层进关系(1分)。(共5分)5.放在第④段最恰当(1分)。这段文字主要内容与“《经典咏流传》如同一股文化清流,触动无数观众对‘诗和远方’的美好遐想,以及心中深藏的中华传统文化情结”这一观点的内涵一致,(2分)“诗歌梦”“引用曼妙的诗词”等照应“诗与远方”中的“诗”。(2分)(共5分)

课后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善于“折叠”自己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说,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13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文章第②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请概述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答案】1. 善于“折叠”自己

2. 举例论证,列举了毛泽东四渡赤水迂回作战,取得胜利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折叠”是智慧的迂回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3. 首先提出“折叠”是生动的重复的观点;接着指出许多人只会简单机械的重复这一现象,并引用罗曼·罗兰的话加以论证;最后列举了王羲之的《兰亭序》所有字因“生动的重复”而成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例子来进一步证明观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4G时代,我们应该怎样读网文?

①网文,不仅包含网上的经典宏文,也包括各类新闻、消息和资讯,还包含时下流行的鸡汤文,笑话等短文。十多年前,我们争论该不该读网文。而今,据工信部统计,截止2018年2月末,我国4G用户总数达到10.3亿,网民日均读网文千字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网文的话题、情感、立场,比平面媒体更多元,更难辨别。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能不思考:4G时伏,我们应该怎样读网文。

②阅读前,要确立安全、绿色的原底线。网络病毒、不良网站防不胜防,而网络软硬件以及我们的思想总有层出不穷的漏洞。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围猎。所以,我们看网文,必须选择安全、绿色的平台。

③读网文,最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判断。首先要提醒自己聚焦阅读目的。是修心,还是解问?是找资讯,还是去充电?应该清晰定位。时常有人感叹:本来要去找某条知识,结果却变成了漫无目的网上溜达。与其如此,不如在发现“跑错道”时果断“刹车”。

④辨别真伪,是重中之重。青少年情感易激动、思辨少,要切记“尽信网文,则不如不看网文”,应利用常识、学科知识、消息平台去判断网文的可信度和价值。有的对照正文看标题就可以识破。如网文《玩“我的世界”帮助他中考数学大爆发》,看标题就该生疑——玩网游真的能提高数学成绩?细看,是某生玩“我的世界”,被人嘲笑空间想象能力不行,于是发奋学几何,成绩提高——标题误导。还有的网文,蹭热点新闻,更要仔细辨真伪。

14

⑤保持清醒,还要读懂网文的写作意图。这不大容易——有的网文为普及知识,有的为展现情怀,有的为博得打赏……一言难尽。青少年要克服情感先入为主的倾向,避免轻信。一些感情激烈,读来仿佛“心有戚戚焉”的说理性文章,一定要推敲其逻辑。有些网文正是靠调动网民的“羡慕嫉妒恨”,赚取点击率,煽动不满情绪。这样的网文,我们不能不慎思明辨。

⑥读完网文怎么办?无聊、无益的,作过眼烟云。如《顽皮小孩虐杀珍稀动物命丧黄泉》内容是调侃哪吒闹海,大可一笑了之。而有文学性或思想性的网文,不妨点赞、打赏甚至做读书笔记。能转发吗?要慎重。毕竟,网文也受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保护。随意转发,很可能侵犯作者著作权。而转发不良网文,则可能成为社会动荡的推手。因此,要根据价值,选择合适的对待方式。

⑦总之,4G时代,我们要以谨慎的态度加上清醒的判断,有辨别地读网文。如此,才能真正从网文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推动我们的精神成长。

1.简要概括第①段中“这样的现状”所指的内容(3分)

2.第③段中“刹车”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3.对第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读完网文,需要再次判断价值

B.博人眼球的网文,可以一笑了之

C.经典网文,也是可以摘抄的

D.随意转发网文,会引起社会动荡

4.根据文章的思路与结构,完成下面的填空。(8分)

论点:(1)

(4)

(1)

(2)(3)

(4)

5.下面这段文字,适合放入③④⑤⑥中的哪一段?请说明理由。(4分

2011年,日本大地震被电站事故期间,一则《食用盐可预防日本大地震核辐射云》的网文疯传,长三角城市不少超市的盐被抢购一空。为什么那么多人信以为真?因为很多网民不考察来源,一看和新闻有关,就盲目相信文中的观点。

答:第段理由:

【答案】

1、网文阅读的流行、阅读量的增大以及时下网文的多元、难以辨别(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2、停止漫无目的的网上阅读

3、D

15

4、(1)我们要以谨慎的态度加上清醒的判断,有辨别的读网文(2)聚焦阅读目的(3)把握网文的写作意图(4)阅读完,根据价值选择合适的对待方式。

5、第④段(1分),这段文字列举了网文利用日本大地震误导加碘盐能预防核辐射的事例(1分),正好能证明第④自然段“辨别真伪,是阅读网文的重中之重。”这一分论点(1分),且与第④段中“还有的网文,蹭热点新闻,更要仔细辨别真伪。”有结构和内容上的承接关系。

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wy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