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艳白点拨是数学课堂的点睛之笔

更新时间:2023-10-18 23: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点拨”是数学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

单位: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 作者姓名:苏艳

论文摘要:点拨可以引导学生越过学习障碍、突出困境,更能帮助学生突破原

有的思想束缚,获得新的发展。为了使点拨获得奇效,必须讲究“准、活、度”,必须掌握“点睛”艺术。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学生早就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但由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加上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学习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障碍。如果我们教师能在知识的疑难点上,在学生思维的转折处做适当的点拨引导,可以引导学生越过学习障碍、走出困境;更能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思想束缚,获得新的发展。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引导、点拨作用,更好的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见解:

一、抓住点拨的最佳时机,讲究一个“准”字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是一个个充满神奇想象力的“小世界”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捕捉到每一个学生的困惑,抓准时机、抓住火候点拨。

1、与“愤悱”之时点拨

教师的点拨时机首先要在学生具有积极求悟的状态下进行最佳。因为对学生来说,教师的点拨外因只有通过学生求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否则会劳而无益。其次,学生心愤求通,口悱难达,急需教师

1

点拨,教师的适时点拨,能收到春风化雨的效果。

如在教学“认识乘法”一课中,在教学时出示了书上的主题图,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蓝蓝的天洁白的云。青青的草、弯弯的小溪 ······虽然把画面描述得很美,但回答的都不着边际。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因在学生观察主题图时这样点拨:小朋友,这幅画美吗?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有那些小动物呢?这就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主要的信息,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数量间的特点和关系。在课堂上,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简练明确,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点拨要适时,尽量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的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2、于众说纷纭之时点拨

一堂数学课,有些学生常为一个问题争得不可开交。者往往说明学生遇到了思维障碍,产生了认知冲突。如果教师适时给予学生一些点拨,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便有拨开云雾见明月之效。

在教学“求长(正)方体体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苹果摆放在讲台上,要学生求苹果的体积。学生起初楞住了,接着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没学过如何计算苹果的体积;有的学生说:苹果的形状不规则。这是就需要教师的点拨了:可以不可以把这个不规则体积转化为规则体积呢?经过一番动脑,有的学生说:用橡皮泥捏一个苹果,再改捏成长方体,就知道了;有的学生说:把苹果切成长

2

方体;有的学生说:这都不精确。这时教师没有直接判断,而是端来一个盛了一些水的长(正)方体的容器,将苹果放入。学生一下子悟出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既方便又精确。

这一设计不但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而且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起到了一石两鸟的作用。

3、于“似通”实“未通”之时点拨

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总能善于捕捉学生表面通而实际未通的情况。那么,什么是表面通而实际未通的情况呢?一是部分好学生的正确答案起了迷惑作用,看起来人人都会说,就觉得学生都懂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还是在雾里看花,没理清头绪;二是书上的答案起了迷惑作用,学生跟着教材照搬下来,而没有理解内在的深层含义。这两种现象都披着“正确答案”的外衣,所以,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敏锐的透射力,看穿学生正确答案的实质。这时候,我们的点拨就应该是一种“主动出击”了。

如:教应用题时,题目问:小红用了多少钱?学生都说18钱。教师不动声色的把算式写到黑板上,在括号里填上单位(钱),边填边说:如果问用了多少钱钱,就说18(钱);如果问用了多少时间,就说18时间;如果问小红有多重,就说是18重······此时,学生哄堂大笑,议论纷纷,很快指出了答案的错误。

这位老师以丰富的经验洞察到学生没有实实在在建立起人民币的概念,才来这一招“自问自答”,不着痕迹地进行了点拨,相信他的学生头脑里对人民币单位的记忆永远会是这一幅生动的画面。

3

二、巧用多种方法点拨,讲究一个“活”字

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障碍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点拨的方法很多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

1、追问、反问、自问自答

点拨的方法很多用得最多的是“提问”这种方法。当学生思维堵塞时,教师巧妙构思、精心设问,可帮助学生走出思维的困境,另行开辟新路。

如:“213+59=?”怎样计算简便,学生得出了多种解答:210+59+3=;200+59+13=;213+50+9=;213+60—1=。经过讨论,比较,分析,都认为第四种算法最简便,但计算加法为什么要减1,部分学生并不明白。这是,教师反问学生“把59看作60后多加了几?要是结果不变该怎么办?”这是典型的反问法,通过教师的反问点拨,学生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2、无声胜有声

在学生困惑是,有时并不一定非用语言的方式点拨。我们还可以用手势、目光、表情等身体语言,演示、板书等动作语言点拨。这样,既不需要我们教师动口,又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教学“三角形认识”,教师问“三角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回答:“有三条边的图形是三角形”。教师随手板书,学生便知错了。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经过操作、观察、比较、讨论后,教师

4

有意用记录速度作归纳“分学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说到此处嘎然而止,瞬息之后学生齐声接答:“分数的大小不变。”教师则报以神秘的微笑,不置可否。学社则想:老师笑什么?片刻,学生也笑开了,纷纷说:还要加上“0除外”。

上述教例,教师并无只言片语,同样收到很好的效果,可谓: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

3、无形化有形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有一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常会导致学生“卡壳”。如果教师巧妙的采用动画演示,或请学生表演的方式,可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使无形化为有形,学生更容易接受。

如:教学“相遇问题”,教师首先抓住相遇问提的关键,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动态情境,形象的揭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的理解题意及“两地”、“相对”、“相遇”等关键词,为例题教学扫除了障碍。接着,又通过多媒体演示将两人一分钟各行的路程“移动、合并”,形象的揭示“速度和”的内涵。画面加起来虽然不到两分分钟,却加深了学生对“速度和、距离、时间”之间关系的理解,真正显示出了点拨的意义。

三、点拨要恰到好处,讲究一个“度”字

学生的思维就像琴弦,拨的轻重不同,效果完全不同,适当的力度会拨出美妙的音乐,相反就会发出噪音。通常我们在课堂上见到蹩脚的点拨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知道怎么点拨,于是之好一个一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wx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