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政治学理论考研 政治学说史背诵笔记
更新时间:2024-06-14 12: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毕达哥拉斯(名解) 古希腊政治思想家。
1强调对立和差异;和谐意味着差异的组合或对立的统一;2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种比率关系,这种关系导致和谐的出现。对这种关系的把握,即数的把握,是城邦得以合理统治的基础。合理的权力运作根源于知识;3能导致和谐产生的东西即为知识。知识就是对美,即对和谐——对比率关系的把握。
其和谐观是对城邦传统之比例正义观的一种再阐释;其把政治现实问题的合理解决还原为道德知识和实践知识问题的做法成为西方政治传统的重要特点。这一思想在柏拉图的“哲学王”理论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赫拉克利特(名解)
古希腊政治思想家。代表作为《论自然》。
1世界的本原为逻各斯——使本原被呈现的言说,正义与法皆出于此;2逻各斯为衡量万物的尺度,公共性的基础,它使人与人团结为共同体;3重视对立、差异、冲突。不同意见、说法之间的“战争”,即差异本身,乃造成和谐的关键;4重视法律。法律是协调城邦中不同群体和集团的工具。法律保障差异,是城邦之本质所在;5赞同贵族制,反对民主政治 其优秀者统治的思想,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王”思想的前导;其关于逻各斯是人间政治法律秩序和政治权力结构的合理基础的思想,对各种自然法学说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权力根源于知识的希腊传统在这得到了加强。 柏拉图(名解,简答) 名解
古希腊政治思想家。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1理念是唯一真实的存在,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歪曲反映。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2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国家的正义体现在社会分工上。国家应分三个等级,分别为生产者,军人与哲学家。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尽其是,分工互助,则实现了国家的正义;3只有哲学家具有知识,把握了国家的理念,因此治理国家要么让统治者成为哲学家,要么使哲学家成为统治者。而培养哲学家和有美德之公民需通过教育达成;4依据统治者之人数和是否实行法治,政体可分为君主政体——僭主政体,贵族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暴民政体。能将君主制之智慧与民主制之自由结合起来的政体为最优政体。 其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乌托邦主义的传统;其理想国中的整体主义精神是西方政治思想上整体主义思想传统的源头;而《法律篇》中法治与混合政体的思想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思想的起点,也为西塞罗和罗马法所继承和发展。 简答
古希腊政治思想家。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1理念与理想国。理念是现实世界的本原,唯一真实的存在。具体事物所构成的世界乃是不真实的,是理念世界的歪曲反映;要认识国家,必须把握国家的理念。国家的理念,就是实现了正义原则,体现了至善的国家——即理想国。
2社会分工理论。城邦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基于社会分工基础上的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协作组织。理想的城邦需贯彻社会分工的原则。因此,依个人之天性,应分为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等级,从事战争的军人等级和管理国家的哲学家等级。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尽其是,分工互助,则实现了城邦的正义。
3哲学王思想。只有哲学家具有知识,把握了国家的理念,因此治理国家要么让统治者成为哲学家,要么使哲学家成为统治者。哲学家治国要做到建立社会分工制,在哲学家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对公民进行教育。
4政体分类思想。一,早期之五种政体周期循环论。这五种政体分别为
1
每种政体都有其与之相适应的心灵品格。这五种政体中,后一个政体是前一个政体本性堕落的结果。二,晚期的分类。依据统治者之人数和是否实行法治,政体可分为君主政体——僭主政体,贵族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暴民政体。能将君主制之智慧与民主制之自由结合起来的政体为最优政体。 5第二等好的理想国。《理想国》中的主张无法在现实中全部实现,且其设想也并非全部合理,因此,在《法律篇》中,柏拉图设计了一个第二等好的理想国。这个理想国,主张法治和有限民主,提出混合政体思想,放弃共产优生,重新将城邦的人分为公民、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奴隶三个等级。
其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乌托邦主义的传统;其理想国中的整体主义精神是西方政治思想上整体主义思想传统的源头;而《法律篇》中法治与混合政体的思想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思想的起点,也为西塞罗和罗马法所继承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 名解
古希腊政治思想家。代表作《政治学》《雅典政制》等。
1知识分理论、应用和生产三种类型。最高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城邦之善的政治学。2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只有通过城邦的公共生活,人的本性才能得以实现;3城邦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是人的本质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的优良生活。城邦是具有平等公民权利的公民组成的共同体;4据统治者的人数的多少(一人,少数,多数),政体可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三类正宗政体。然后依各政体的施政目的(是否以城邦利益为依归),以上政体又可分为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三类变态政体。理想的政体是中产阶级掌权的共和政体5在理想的城邦里,公民轮番而治,财产私有公用,实行法治,并采取混合政体;控制人口,加强教育
政治学的开创者;塑造了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倾向;西方理性与科学传统的先驱;近代个人主义意识形态,民主法治及自由平等思想的源头。 简答
古希腊政治思想家。代表作《政治学》《雅典政制》等。
1知识分理论、应用和生产三种类型。最高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城邦之善的政治学2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类的目的在于物质的富足、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道德。人只有实现了良好的道德,才实现了人的本性,而这需要城邦的公共生活实现3人类社会组织是从家庭——村社——城邦,由低级到高级演变而来的。而这演变的同时也是人类本性完善的过程。城邦是自然演化的产物,目的是“至善”。城邦是具有平等公民权利的公民组成的共同体,一个有机的整体。个人是其有机组成部分。4据统治者的人数的多少(一人,少数,多数),政体可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三类正宗政体。然后依各政体的施政目的(是否以城邦利益为依归),以上政体又可分为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三类变态政体。寡头政体与平民政体的区分在于财富在城邦中的作用。两者的冲突是引起政体变化的根本原因。理想的政体是中产阶级掌权的共和政体。每种政体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一个城邦实行何种政体,取决于该城邦的社会历史环境和自身的社会结构。5在理想的城邦中,公民轮番而治,体现公民之权利平等和正义之原则;实行财产私有公用,即承认财产私有,但保障其用于公共目的,使能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城邦一定程度和范围的统一;实行法治。法治的含义有二,一为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二是人们服从的法律是良法;采取混合政体。具体做法是,将寡头制和平民政体混合起来,集中两者的优点而避其弊端;控制人口,加强教育
他是政治学的开创者,西方理性与科学传统的先驱,他的政治哲学具有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百科全书的性质,是希腊政治现实的一面镜子和希腊人政治智慧的结晶;代表着希腊城
2
邦的主流传统;塑造了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倾向;近代个人主义意识形态民主法治及自由平等思想都可在他那里找到。通过罗马的政治思想家、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家和近代自由民主主义思想家代代传承,他所阐述的政治哲学成为永葆活力的政治文化之源。 伊壁鸠鲁(名解)
希腊化时期政治思想家。
1人的本性是趋向于快乐的。快乐是人追求的生活目标,快乐就是善;2快乐的主要内容是人的精神的恬静和身体的健康。为了获得身体的健康,人享乐要适度;为了精神的恬静,人要逃避社会和公共生活。因为一个人获得的权势越大,嫉妒和想伤害他的人就越多。所以,参加政治生活,就得不到内心的平静。3强调人的独立和自由。4社会和国家是人们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相互约定而建立的。
由于个人的快乐成为了唯一的目的,因此,古典城邦与人之间的纽带被切断了。政治学向权宜性的行为及制度与法律的设计跨出了第一步,这一倾向成为近代契约思想的萌芽。 斯多葛(名解)
希腊化时期学派。创始人为芝诺,主要代表人物为西塞罗。
1宇宙中存在一个普遍的法则,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因而也受这一法则的支配。这个支配宇宙和人的理性就是自然法;2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都受同样的自然法则之支配,因而人人平等3一个人对外在的欲求和依赖越少,内心的安详和自由便越多。幸福主要是一种精神境界,主要是灵魂的无纷扰,内心的安详,与人的外在境遇无关。主张过清贫甚至是禁欲主义的生活,抛弃一切爱好和情欲 奠定了西方思想政治思想中的自然法传统。它对罗马法,中世纪基督教政治学说和近代的自然法学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关于人的平等和人的自由思想,构成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关于人的观念的一个重大变革;确立了一个新的价值尺度,即唯以人的精神特征和道德水准来衡量人的价值;其人人平等的思想后来被基督教所吸收。 波利比乌斯(名解) 古罗马。《通史》
1所有纯粹的统治形式或简单的政体形式都会以特定的方式蜕化变质。君主制蜕变为暴君制,贵族制蜕变为寡头制,民主制蜕变为暴民政体。三种蜕变的政体又会被革命所推翻,取代以新型的政体2罗马政体能够避免蜕变的命运,是因为其把以上三种政制的因素混合了起来。使三种政制体现的三种权力既相互牵制,又互相支持与合作,从而实现了相互的制约与均衡,不使任何一种力量过于强大3其混合政体概念不仅包括希腊人常说的各种社会集团和力量之间的混合与平衡,还包括各种不同性质的政治权力的混合与平衡;是一 种分权学说 波利比乌斯从罗马共和制提炼和总结的分权和制约平衡原则,后来又经过西塞罗的有力阐发,成为西方政治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塞罗(简答) 古罗马。《论共和国》《论法律》。
1关心公共利益是人的天赋。美德不在思想中,而在运用中。实践高于理论,政治活动是实践中最崇高的一种。若能将罗马的传统与苏格拉底哲学结合,则是最完美的2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属于人民,为人民所有。国家之所以为国家,在于统治的正义性。人民并不是以任何一种方式联系到一起的人的集合,而是在协议共同尊重正义的基础上大规模的人民的联合体和谋求共同利益的伙伴;3国家是人民的共同财产,所以,政府的权力也必然源于人民集体。组织在一个国家里的人民是一个自治团体。维系这一团体的纽带是正义和法律。行使政府权力的官员必须以法律为依据,行使法律所授予的权力4其对政体的划分遵循古典的政体分分类学说(六种政体说),对古罗马政治体制的分析则继承了波利比乌斯的“混合政体说”。他自己认为,王政、贵族政治和平民政治这三种形式仅就其本身而言都不是最佳的,
3
都有其固有的缺陷,在发展中又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王政会滑向暴君制,贵族制会滑向寡头制,平民政体则会堕落为暴民政治。最佳的政体是混合政体,这种政体由前三种政体适当地混合而成。5自然法先于成文法或国家颁布的法律而存在,他是正义的根源,是人类法律的基础,它永恒存在和普遍有效;具有高于一切人类立法的权威,是判断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是衡量人类立法和人类行为的准绳6所有人类都由自然法而联结为一个整体,因此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西塞罗对斯多葛的自然法做了清晰而系统的阐述。通过他的有力影响,希腊的自然法思想被罗马人所接受,特别为罗马法学家和基督教神学家所接受。在西方悠久的自然法传统上,他起到了关键的联结作用。他的平等思想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从他开始,政治哲学开始成为所有人的政治哲学。 塞涅卡(名解) 古罗马。《古罗马的克劳迪乌斯的夜郎自大》《论宽容》。
1他的政治学说以教导君主如何成为一个仁君以及君主的统治术为核心2超验的“自然”是正义、善与合理性得以成立的根本;罗马之所以从共和国走向帝国,根源在于品德的败落;专制政体是由罗马人民的精神状况所决定的。3相对于世界理性的自然法,应该是一种世界帝国的秩序。这种秩序比城邦秩序更为本质。人即使不能为现实之国家服务,但还可以为这个更本质的帝国服务4要通过道德的行为影响人、行善。精神的生活比政治实践更为本质。5国家与政府源于人的堕落。“自然状态”下的人是道德的,平等的,自由的。人性的败坏促使人们不得不订立一个共同的契约来管理事务,从而产生了强制性的权力机构——国家与政府。
他的学说标志着古典政治学的终结,预示着“政府皆恶,源于人之恶”的政治理论的开端。这种理论视政府是人类正义与善得以实现的必要的恶;预示着古典政治理论向基督教政治思想的过渡。 奥古斯丁 名解
中世纪政治思想家。《上帝之城》。
1理论渊源为柏拉图主义。依据柏拉图的理念论,指出一切真理都存在于上帝,信仰高于理性。2人类的原始状态是被人的“原罪”破坏的,从而变得人欲横流并因此伴生出一系列的社会制度,如奴隶制和政府。人得救要靠上帝。3法分永恒法和世俗法两种。前者与神的意志相联系,后者适用于人类社会。4人既以灵魂生活在“上帝之城”,又以肉体生活在“世俗之城”。前者比后者更为优越,但后者也是必要的补充。5爱自己甚至轻蔑上帝者组成世俗之城,爱上帝甚至蔑视自己者组成上帝之城。前者满足物质需要,后者使精神得最高享受。这“两城”在世俗生活中并不分开,也不等同于现实中的教会和世俗政府。但教会代表着“上帝之城”。世俗事务和宗教事务应有所区分。6真正的共和国必须是基督教的共和国。
“双城说”反映了当时教会对世俗事务的投入及人们国家观念的转变——人们不再像古代城邦社会那样视国家为追求至善的组织;融合了基督教圣经和古典思想,形成了区别于古代伦理政治观的神学政治观;他的基督教思想,在13世纪亚里士多德兴起之前,支配着整个西方基督教社会。 简答
中世纪政治思想家。《上帝之城》。
1理论渊源为柏拉图主义。依据柏拉图的理念论,指出一切真理都存在于上帝,信仰高于理性。2人类的原始状态是被人的“原罪”破坏的,从而变得人欲横流并因此伴生出一系列的社会制度,如,所有制,奴隶制和政府。人得救要靠上帝。3法分永恒法和世俗法两种。前者与神的意志相联系,后者适用于人类社会。后者的正义来自于前者。公正的上帝会对每一
4
个人施以不同的奖赏或惩罚4人既以灵魂生活在“上帝之城”,又以肉体生活在“世俗之城”。上帝之城使人类精神得到最高享受,世俗之城满足物质需要。前者比后者更为优越,但后者也是必要的补充。具有双重身份的人,应既按照世俗规范过世俗生活,又以“上帝之城”的公民身份来补充和完善之。5两种爱组成两种城。爱自己甚至轻蔑上帝者组成世俗之城,爱上帝甚至蔑视自己者组成上帝之城。这“两城”在世俗生活中并不分开,也不等同于现实中的教会和世俗政府。但教会代表着“上帝之城”。世俗事务和宗教事务应有所区分并各有一套独立的法律,权威和服从关系。6真正的共和国必须是基督教的共和国。罗马城的陷落源于其对基督教信仰不够虔诚。国家的职能在于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免受攻击和有秩序的社会交往等,是上帝实现自己拯救计划的工具。 “双城说”反映了当时教会对世俗事务的投入及人们国家观念的转变——人们不再像古代城邦社会那样视国家为追求至善的组织;融合了基督教圣经和古典思想,形成了区别于古代伦理政治观的神学政治观;他的基督教思想,在13世纪亚里士多德兴起之前,支配着整个西方基督教社会。 托马斯*阿奎那 名解 中世纪。《神学大全》
1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国家产生于人的本性。但人是上帝创造的的,所以,国家乃上帝的创造物。2国家的目的是维护各组成部分的秩序和和平,使公民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国家只能实现人的部分的、属于尘世的快乐,无法获得最高的与上帝享受的快乐。后者需通过教会完成。因此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3按统治者统治的目的与人数的多寡,政体可分为正义的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非正义的暴君制、寡头制、民主制。理想中最好的政体为君主制,现实中却是混合了君主、贵族、共和制三者优点之混合制度;4法律分永恒法、自然法、神法、人类法。永恒法为上帝之理性,是永恒且至高无上的,统摄天上一切的;自然法是由人类理性出发而制定的道德准则,普遍适用于人类社会;神法是上帝的启示;人类法专门用于人,从自然法派生出来。
其学说的理论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基督教早期学说结合了起来,调和了宗教和哲学,理性和信仰的矛盾;中世纪继奥古斯丁主义以后又一主流思想,成为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简答
1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国家产生于人的本性。但人是上帝创造的的,所以归根到底,国家乃上帝的创造物。2国家的目的首先是维护各组成部分的秩序和和平,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公民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国家只能实现人的部分的、属于尘世的快乐,无法获得最高的与上帝享受的快乐。后者需通过教会完成。因此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3按统治者统治的目的与人数的多寡,政体可分为正义的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非正义的暴君制、寡头制、民主制。理想中最好的政体为君主制,现实中却是混合了君主、贵族、共和制三者优点之混合制度;君主承担着政治统治在道义上的责任。统治者的部分权力是人民的,人民有权要求统治者履行收取权力时所定的条件4法律分永恒法、自然法、神法、人类法。永恒法为上帝之理性,是永恒且至高无上的,统摄天上一切的;自然法是由人类理性出发而制定的道德准则,普遍适用于人类社会;神法是上帝的启示;人类法专门用于人,从自然法派生出来。 其学说的理论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基督教早期学说结合了起来,调和了宗教和哲学,理性和信仰的矛盾;其国家观中阐述的国家的目的、作用,其行使的权力的有限性,对后世的国家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世纪继奥古斯丁主义以后又一主流思想,成为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
马基雅维利(名解,简答) 名解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 《君主论》
1人性本恶。人类天生都是自私自利,其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私的欲望。政治艺术的运用应以人类的自私心为出发点。2国家的起源有两类,一是某个地区的原住民发达以后,在其居住地域创立了国家;二是已创立的民族移居其他地区,建立新国家。前者产生于共同防卫的需要,后者大多是不自由的3国家的生存有赖于领土和政体的选择。政体分六种,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它们的变体分别是专制政体、寡头政体和暴民政体。政体随国家、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共和制是最可靠的政体。4为了国家的利益,君主可以不择手段,包括使用不道德的手段。君主要成功,一要掌握巨大的权力,军队和法律是立国的两大支柱,特别是要建立自己的军队;二要善于运用权术,把暴力与欺骗结合起来。5国家的强盛还需要君主对外扩张。6政治是非道德的,为了维持政治的生存和安全,可以牺牲道德。宗教,道德的价值取决于它对国家的价值。
其人文主义、经验主义视角及对道德的冷漠,对权力的关注和对法律、财产的论述都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奠定了基础,成为近代政治学的奠基人。 简答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 《君主论》
1人性本恶。人类天生都是自私自利,见利忘义的,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私的欲望。而私有财产的欲望是最大的。政治艺术的运用应以人类的自私心为出发点。因此,君主治国,与其用爱,不如用威。2国家的起源有两类,一是某个地区的原住民发达以后,在其居住地域创立了国家;二是已创立的民族移居其他地区,建立新国家。前者产生于共同防卫的需要,后者大多是不自由的3国家的生存有赖于领土和政体的选择。政体分六种,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它们的变体分别是专制政体、寡头政体和暴民政体。政体随国家、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共和制是最可靠的政体。4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政治的目的,君主可以不择手段,包括使用不道德的手段。君主要成功,一要掌握巨大的权力,军队和法律是立国的两大支柱,特别是要建立自己的军队;二要善于运用权术,把暴力与欺骗结合起来。君主要像狮子一样强大,狐狸一样狡猾。5国家的强盛还需要君主对外扩张。6政治是非道德的,为了维持政治的生存和安全,可以牺牲道德。政治,伦理,宗教三者各有其领域,相互间有本质的区别。宗教的价值取决于它对国家的价值。统治者和人民遵守两种不同的道德准则。前者以能否保持和扩大社会权力为标准以能否影响社会为原则。
使政治与道德分离,拒绝用道德解释政治变革,而强调政治的本质是权力;使宗教与政治分离,拒绝用神学束缚政治观念,而强调从人、人性出发研究政治;其人文主义、经验主义视角及对道德的冷漠,对权力的关注和对法律、财产的论述都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奠定了基础,成为近代政治学的奠基人。 布丹 名解
文艺复兴法国 《国家论》
1国家是从家庭发展而来的。从家庭群到国家,是暴力的结果。但国家还需要征得人们契约的“同意”。国家是由主权和理性所统治的许多家庭及其公共财产的综合体。2主权是国家真正的基石、核心,是在公民与臣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3主权有三个特性:绝对性,永久性和不可分性。4主权者受制于神法与自然法;主权者必须遵守与人民订立的契约;保障家庭的私有财产是自然法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主权者也不能违背国家的根本法。5
6
国家由主权归宿之不同而定,政体则取决于主权行使的方式。国家形式为君主制(正统君主制,领主君主制,暴君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而这也是政体的形式。正统君主制是最佳的国家形式。国体与政体未必一致。6地理环境与政治的关系极为密切。 第一次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提出和使用主权概念标示国家的性质,为近代西方国家主权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权力衡量主权,此概念被霍布斯继承,并作了系统研究;试图把古代自然法学说加以现代化、世俗化,后来的格劳修斯、洛克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简答
文艺复兴法国 《国家论》
1国家是从家庭发展而来的。家庭的产生在于人的自然需要和欲望。从家庭群到国家,是暴力的结果。但国家还需要征得人们契约的“同意”。国家是由主权和理性所统治的许多家庭及其公共财产的综合体。2主权是国家真正的基石、核心,是在公民与臣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主权内容广泛,包括立法权,赦免权等。3主权有三个特性:绝对性,永久性和不可分性。绝对性是指它的地位最高,不受限制;永久性有两层含义,首先,国家永远有主权,主权者会死亡,但国家的主权始终自然延续;其次,主权者不能是委托的或临时性的职务,应有永久性。不可分性指主权的完整性。一国之内的主权只能完整地存在于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手中,决不能分散为几部分。4主权者受制于神法与自然法;主权者必须遵守与人民订立的契约;保障家庭的私有财产是自然法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主权者也不能违背国家的根本法。5国家由主权归宿之不同而定,政体则取决于主权行使的方式。国家形式为君主制(正统君主制,领主君主制,暴君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而这也是政体的形式。正统君主制是最佳的国家形式。国体与政体未必一致。6地理环境与政治的关系极为密切。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一切政体都必须适应这种独特的民族性,而民族性受地理环境影响最大。因纬度不同产生的差别是最基本的。 第一次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提出和使用主权概念标示国家的性质,为近代西方国家主权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出的两个政治哲学概念被后人进一步发扬光大。一是以权力衡量主权,此概念被霍布斯继承,并作了系统研究。二是试图把古代自然法学说加以现代化、世俗化,后来的格劳修斯、洛克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莫尔(名解,简答)
文艺复兴英国 《乌托邦》
1乌托邦即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理想社会制度。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社会生产。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一般每个家庭只从事一种手艺,世代相传。2农业劳动实行义务制,每个公民一生中都要在农村劳动两年,全体轮流。财富按家庭需要充足分配。3公民有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文化学习或艺术活动,人人具备高尚的道德。金钱在此为贱品。4实行政治民主制度,劳动群众可以广泛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各级行政官员一律由民主方式选举产生,不享有任何特权,不称职者可以撤换。最高首脑为哲学王,终身任职。若虐待人民则可以罢免。5城市权力在人民大会手中, 政府是元老院,重大事务由他们充分协商决定,任何个人不能擅自做主。6法律极为简单明了,公民人人精通。7对战争深恶痛绝。
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贫困和罪恶的根源是私有制;国家是有阶级性的;提出废除私有制,实行平均分配,有计划的生产和消费,刻画出一个共产主义的雏形。成为后来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一个蓝图。
康帕内拉(名解)
文艺复兴意大利 《太阳城》
1国家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最高领导人是太阳,兼任最高首脑和最高祭司,有明智且品德高尚的哲学家终身担任。太阳之下设威力,智慧,慈爱三位领导人分管军事,生产等方面。
7
2实行财产共有的公社制度。财产统一分配,任何人不能独占。一切都有系统的组织和计划,人人生机勃勃且充满兄弟般的友爱。3全体公民有权参加公民大会,以民主选举方式产生并更换四位领导人以下的官员;大会每月举行两次,与会者有权批评政府的工作。4实行公妻制度。
一个宏大的社会改革方案,对后世的政治学说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路德(名解,简答)
文艺复兴德国 《俗权权限论》
1世界分为神的王国和世俗王国。前者为人类信仰的世界,后者为俗权所统治,即国家。前者是一个完全自由的世界,绝对不存在命令和强制。2如果一切人都是基督徒,则人类必然拥有真正自由的意志。事实不然,因此必须有国家。国家存在的目的是保护每个人免受他人的侵犯。国家权力的渊源在于神意。3所有人都享有宗教权力,并非仅限于神职人员。世俗政府对其辖区内的政务与秩序,有维持的权力和义务。教士犯法与民同罪;解释经文并非教皇的特权,任何人只要有“圣灵”都可以解释之;召开宗教会议最适当的人选应是君主,教会如需改革,所有基督徒都有义务参加之。4教权和政权应遵循:一,各君主应禁止“年贡制度”;二,国法应禁止教皇授予僧侣权威的权力和肆意剥夺僧侣职务;三由国家任命的主教不必向教皇宣誓效忠;四,教皇不得要求其权威高于皇帝。 改变了天主教的教义;使国家脱离了教会的控制,获得了行政上的独立;提出的“君权神授”说为黑格尔和其他后来的德国学者的国家至上论埋下了伏笔。 加尔文(名解)
文艺复兴法国 《基督教的制度》 1世界分成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前者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世界,后者为教会宗教生活的世界。现实生活是进入天国生活的途径。政治和宗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督教必须维护国家的利益,任何人无权反对国家。2国家的构成要素分为三类:统治者、法律、人民。3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三类。君主政体易陷入专制;贵族政体易蜕变成寡头政治;民主政体易走向分裂。要根据世界各个民族的具体情况决定采用何种政体;4一国的统治者是神选任的,代表神在地上执行政治任务。其权力神圣,且是荣誉的象征。人民要尊重统治者,统治者违反神意时人民不能直接反抗。若违背神意则无需服从之。5法律是国家的灵魂,其内涵是爱,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分为道德法,仪式法和司政法。由法的形式和本质构成。
承认神的权威高于君主的权威,这种观念成为后来革命最强有力的根据;对西方近代道德的形成,对资产阶级革命意识的产生都有巨大的影响。 格劳修斯 简答
17世纪荷兰 《战争与和平法》《论海上自由》 1自然法是正确的理性命令,它指明任何与我们理性和社会本性相结合的行为就是道义上公正的行为。反之,则是道义上罪恶的行为。以人的本性作为解释自然法内涵的基础。2自然法的渊源是人的热爱生活的本性。自然法是绝对真理,是完全不能改变的。衡量行为的善恶,要以人的本性作为依据。3法分为导源于人类理性的自然法和导源于意志的意定法,后者包括神法和人为法。自然法是其他法律的基础,普遍适用于全人类。神法虽低于自然法,但高于人为法,它是人为法的第二个基础。4自然法合理,永恒而又普遍。导源于自然法的自然权利必定也是合理,永恒的。权利具有道德性质。自然法的原则包括不触动别人的财产。5国家是在人类要过社会生活的愿望,并在理性的启示下,大家相互订立契约产生的,是为求财产的安全。6主权是国家的灵魂和最高权力,不仅对内最高,对外也是独立的。混淆了对内最高与对外独立,否定人民主权。8国际法的政治基础是自然法。其分为两类。一类是以
8
“理性”自然推导出来的,一类是根据各国共同意志所制定的意定国际法。8战争分正义和非正义。正义战争的标准是为了我保卫身体与财产,恢复被掠夺的财产等。
从法律的角度研究政治学的典范;自然法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继马基雅维利后,推进了政治观的革命;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进一步丰富了主权学说;第一次把国际法的主体看成是主权国家,改变了古代万民法把个人作为主体的观念。 斯宾诺莎 名词
17世纪荷兰 《神学政治论》
1人性是永恒、普遍和统一的,人性就是自我保存。自我保存权利的实现程度与每一个人的力量成正比。2自然状态中,没有是非善恶观念, 没有私有财产。人不受法律的约束,每个人不服从其他任何人。为了安全的生活,人们遵循“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订立契约,将自己的一部分自然权利即判断善恶和实施惩罚的权利交给一种统治权力,从而组成国家。3国家要强而有力。国家统治权以人们缔结条约时转让的权利为基础。个人受法律的约束,必须服从政府。4民主政体最完美和理想,但纯乎是理想;人民不能容忍君主制;贵族共和制最为可行。5政治是为了使人免于恐惧,有保障的发展自己的身心。政治的目的在于自由。6财产权、信仰和思想自由权永远由个人自己保存。思想自由,而行动守法。
第一个对自由概念作出较为全面论述的思想家;对神学政治观的批判,其个人主义政治取向的论述,制度主义政治设计的分析,理性主义政治思维的论证,都为西方政治学说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霍布斯 名解
17世纪 英国 《利维坦》
1人的本质是自私自利的。自我保存是支配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2自然状态是平等和自由的状态,是“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3人的感情和理性的力量,使大家相互间订立一个契约,放弃自己的全部权利,把它交给一人或集体,即交给主权者,从而摆脱自然状态。4主权是国家的本质和灵魂,凡与公共和平、安全有关的一切事务都属主权的内容。主权者要保护每一个人的和平和安全。5主权者的权力至高无上,不受限制,并且不可分割和转让,但受契约宗旨的限制。6政体依主权者的人数可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君主政体最好,他把君主的私利和公益融为一体。7经济生活的自由和自我保存是人民享有的两项最主要的自由。主权者的权力限制在政治生活和国家安全的范围内,而经济自由权利则由人民自我保留。8主权者有以下义务:保护好自己的权力;确定和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权;根据良好的法律和平等的原则进行统治。
从人的眼光出发,第一个系统论证了自然法,契约论学说,被誉为近代西方政治学说的创立者;其机械唯物论开创了政治学研究的新视野;奠定了近代西方个人主义国家观的基础。
9
洛克
名解 简答
17世纪英国 《政府论》
1强调现实的而不是理念的自由。2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状态,自由而不放任,因为有一种人人所遵守的自然法教导人们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自由,财产,健康3自然状态有诸多不便,最大的不便是一旦有人不受自然法的约束,直接诉诸暴力,就会使人们进入战争状态。因此,为保安全,大家决定放弃在自然状态中享有的执行权和处罚权以给予社会,让其对大家进行裁决。这也就是国家的起源。4人们放弃的只是一部分的自然权利。人们的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健康权是不可转让和不可剥夺的。5若政府侵犯了人们的人身安全,自由和财产,人们可以回到自然状态重新进行选择。即人们在一定的时候有革命的权利。5政府最重要的目的是维护人们的财产权。但自由在自然状态中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财产的捍卫离不开对人的自由的尊重。6国家与宗教有着不同的职能,相互间不得干涉。各宗教应相互宽容。7劳动确立人们对东西的所有权,即财产权。政府的目的在于维护这种财产权。7自由是一项天赋权利,无论是在自然状态还是在政治社会中都是不可剥夺和侵犯的。自由在自然状态下受自然法约束,在政治社会中受法律的约束。法律的目的在于保护我扩大人们的自由。8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最高权力,但受一定限制。立法权和执行权需分开,执行权从属于立法权,但执行权也有召集和解散立法机关等特权。 其政治学说成为近代西方政府理论的基础。规范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道德,奠定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基础;设计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模式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伏尔泰 名解
18世纪法国 《哲学通信》《哲学辞典》
1经验论是他整个哲学,包括社会政治哲学观念的理论出发点。他的哲学建立在认为人类只是有限,相对的观念基础上。2主张宗教宽容或信仰自由,但并不彻底否定宗教的社会功能和存在的合理性3他的社会国家观以自然法理论为支柱;国家是由暴力产生的。4促使各种政体行动的唯一原则是利益。主张开明君主制。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社会改良对政治与社会的改造。 孟德斯鸠 简答
18世纪法国 《论法的精神》
1其政治观基于历史主义基础之上。2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指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法分为渊源于人类生命本质的自然法和产生于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人为法。评价政治与法律的标准为一个民族的政体是否与该民族的性质相符合;3国家中的各种事物,如政制、宗教、风俗等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的综合构成法的精神。4政体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注重主权者行使权力的方式。5推动政体按性质要求运作的是一个政体的原则。两个政制原则,一是教育的目的应该和政体性质原则相适应;二是立法应与政体原则相适应。6从社会,历史,文化及人民生存环境的各个因素的动态关系中,去把握一国政制与法律,并在这相互制衡关系中确立一种整体观念7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自由分为政治自由,个人自由和哲学自由。要实现政治自由,就要实行法治和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即把国家的行政,司法,立法权分别属于不同的机构中,又不同的人分别行使。立法权归属全体人民;行政权掌握在国王手中;司法权应独立。三种权力相互渗透。实质上是一种阶级分权。8政制与法律必须适合于本国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宗教状况。一国国
10
家的气候和土壤可以直接影响国民性及政府的形式,进而影响其他因素。制度因民族性不同,民族性因气候而异。
他的分权制衡理论经过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的政治实践,已成为西方政治的主要原则之一;他的历史主义和政体主义研究方法与经验与实证的方法一脉相承。 卢梭 简答
18世纪法国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
1不平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现象,私有制的无限统治是这种状况的根源,应限制大资产阶级的“财产自由”。不平等分自然和道德的不平等。后者包括损害他人的各种特权。各种社会的不平等最后都要归结到财富上。土地所有权的确立是产生不平等的根本原因,是人类迈向不平等的第一步。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私有制的确立,自然的不平等,不知不觉地随着“关系”的不平等而展开了。2私有制的恶果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状态。为了摆脱此种状态,大家为新社会确立某种公正原则,由此产生了约定基础上的政治社会与法律。但这些都是富人的阴谋。3不平等的发展经历了法律和私有财产权的设定,官职的设置,合法权力变为专制权力这三个阶段。4在专制权力下,除了专制者本人之外,人人皆为奴隶。人们重新回到了自然状态,这是权力过度腐化的结果。在这种状态下,没有善与正义,不再有任何道德义务与统治的合法性。但暴力支持暴君,也推翻暴君。5构成国家成员之间的约定是政治共同体的基础和合法性的来源。单个个人交出全部权利后,分散的个人利益上升为普通的公共意志,即“公意”。主权不外是公意的运用;主权者是由全体个人结合而形成的有生命和意志的公共人格。6主权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只能自己代表自己。主张实行直接民主制。主权有绝对性和相对自主性。政府只是人民行使主权的一种工具。政府的创制是一项法律。不存在普遍的政府形式。政府组织形式受国家财富、气候等因素影响。最好的政府是使其自有的意志服从和同一于主权者意志的政府。7人类在自然状态中过着孤独、自在而和平的生活。这种生活会变得日益困难而被消灭,因此,人们缔结某种契约来保障每个缔结的人的人身与财产安全。这就是国家的起源。因这种契约的结合与全体相联系的个人,不过是在服从自己的意志。契约遭到破坏时,每个人可重新获得自己原来的权利,恢复原有天然自由或重新组成国家。
对社会不平等的深切关怀是其理论的核心;继承了从社会角度研究政治问题的做法,并把这种方法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其坚定的民主主义立场和反对专制君主的暴力观点,对法国大革命发生了直接的影响。 潘恩 名解
18世纪后半期 美国 《常识》《人权论》
1将社会与政府划分开来。社会由我们的欲望而产生,政府由我们的欲望而产生。人的相互
11
合作的需要把自然状态的人相互吸引到一起,组成社会。人性是邪恶的,所以有必要组成政府来克服之。2人生来有平等的天赋权利。合法的政府建立在平等人权和自由基础上。人的权利包括天赋权利和公民权利,后者是人进入到社会时投入社会的权利。后者不能侵犯前者。3政府建立在人民权利的契约之上,目的是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出自于人民,而不是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政府方为合法。4理想的政府,主权属于人民,实行代议制,是一个“积极”的政府。
对美国的政治传统影响很大。对政府在道德上的不信任,至今是美国政治传统的一部分。 他关于政府原则的论述至今可以用来判断一个政府是否合法的依据,他关于政府职能的论述也成为加强政府职权的理论基础,成为日后福利国家扩大政府职能的有力依据。
杰斐逊 名解
18世纪后半期 美国 《独立宣言》
1每一个人都被造物主赋予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2政府是为保障公民的权利在人民的同意之下建立起来的,若政府违反了这一目的,人民有革命的权利。3人性是善德;人民有权利也有能力参加国家社会的管理;反对君主政体和贵族政体,坚持把人民主权和代议民主制结合起来。4共和国应该是一个有限制的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制衡原则;保持联邦和州及地方政府的纵向分权;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人民监督的实现;完善选举制度,体现民治政府的原则;军权服从文权等。 使欧洲启蒙思想的一系列原则具体化和现实化;从一系列抽象的原则变成为众人皆知的政治思想,进而逐渐成为美国人民心中的一系列政治信仰。他的民主共和国理论对当时的美国政体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发展了代议制民主理论,为美国成为第一个代议制资产阶级共和国作出了贡献。 联邦党人 名解
18世纪后半期 美国 《联邦党人文集》
1人性是邪恶的。人民大众是易于冲动,不可信任的。要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通过代议制政体实现共和国的目标。给予行政首长前所未有的权力,以限制立法机关。议会应分两院,彼此相互制约,并受到来自行政和司法两权的有力制约。2只有成立统一强大的联邦政府,才能发展工商业和统一国内市场;用代议制来解决在土地广大的国家实现民主共和制的问题。3必须建立一个限权政府。三权应分立并相互制衡;联邦与州之间制衡;应限制立法权,将议会分为参议员和众议院;应扩大总统的权力;司法权应独立,法官终身制,其任命有行政和立法部门共同作出。
联邦党人所设计的代议民主共和制下的政治体制奠定了美国政治体制的基础。建立一个限权政府和三权分立原则在日后政治体制发展中不断得到贯彻和完善。 康德
18世纪末19世纪初 德国 《政治权利原则》 《论永久和平》 简答
1社会契约是一种逻辑的抽象,一种理性的观念。其作为道德原则,是理性选择的目标。是所有人接受的普遍有效且公开的;以经验原则为依据的社会契约有两个缺陷,一是只具有相对权威;二是只达到社会正义的最低台阶。2人唯有遵循“绝对命令”行事才是道德的。即令自己的行动符合普遍的立法形式;坚持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每个人的意志都是立法意志;
12
3政治要服从于道德,禁止用不道德的手段达到道德的目的。在最起码和最基本的义务上,政治社会的原则与个人原则是一致的。但两者在执行主体、内容、影响等方面有不同之处;4政治的根基在于法,法权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普遍必然”。法权是道德的外壳。道德是内在而自觉的,而法权是外在强制的。法权是一种先验的理性产物。个人只有对法的忠诚才能自由。人们没有反抗最高之法权的权利。坚持卢梭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特权,反对绝对君主。5自由分伦理和法律的自由。他的自由观既肯定人性的解放,又要维护道德。6自由是丝毫不苟地服从义务的绝对命令。自由只有在国家中才能实现,而且个人自由必须与他人相和谐。在一切事情上,人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7国家是人们订立契约建立的,而契约是人们立法意志的产物。8国家是一个有实践现实的理性理念,目的是在具有公共权威的法律下实现人的权利。9坚持人民主权论,认为共和国只能是由人民代表的系统组成。否认人民反抗和革命的权利。更新国家宪法要通过改良的方式;要用进化代替革命;10按掌握最高权力的人数可把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按统治者运用最高权力治理国家的方式把政体分为专制和共和。国家权力可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互相协调和补充。11《论永久和平》提出了一个消除战争、保障各国人民永久和平的计划和方案。这一方案包括六项预备条款和三项正式条款。按照道德法则的要求,永久和平是人类的目的,在各国间确立永久和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力的支持了人人平等的信念;开了西方国际关系自由主义,理想主义的先河;其政治哲学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黑格尔 简答
18世纪19世纪初 德国 《法哲学原理》
1绝对理念是决定自然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源泉和主宰,万事万物都是它的表现。它处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并经历逻辑、自然、精神三个阶段。精神有主观、客观、绝对之分。而客观精神阶段就是法哲学。包括抽象精神、道德、伦理三个阶段。只有到了伦理阶段,自由意志才得到真正的体现。2伦理的发展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阶段。家庭体现的是直接、自然的伦理精神;市民社会则体现有差别的、特殊的伦理精神,是社会成员作为独立的单个人的联合,存在着自我与他人等诸多矛盾;国家体现普遍的伦理精神,是伦理精神高度发展的产物,因而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关系最高,最完满的形式。3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国家是最终目的而不是手段,这种地位决定了他高于市民社会,并通过对市民社会的创造和发展,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国家把主观自由和客观自由、个体意志和普遍意志相统一。国家有一种“民族精神”,使整个民族凝聚为一个统一的共同体。他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而个人只是国家的一些环节,只有通过国家才能够实现其人格自由和权利。个人可以要求权利和法律上的平等,但不能损害国家及其代理人的权威。4国家制度由国家本质所决定,应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王权三个部分。推崇由这三权有机统一的君主立宪制的制度形式。在这一制度中,少数人分享行政权,多数人分享立法权,而君主作为一个人享受王权,并最终统一各种权力,作为国家最终决定的意志出现。5王权集中体现这国家的意志和统一。君主应由世袭制产生。行政权维护合法的特殊制度,以增进它向普遍利益的转化。反对封建官职世袭制,要求以才智作为标准任用官吏;立法权是国家制度中体现普遍性的环节。议会分普遍等级和私人等级。强调国家的独立和对外权,并认为战争是必要的;以国家间的联合和国际法的确立来保证永久和平的设想是不可靠的。
赋予国家概念新的含义;注重辩证法的运用;法哲学只是其逻辑的补充。 伯克 名解
18世纪 英国 保守主义的奠基人 《法国革命论》
13
1理性是有限度的。只有从人类的历史和传统中才会有真正的理性。2社会契约是人们为了偶然、眼前的利益而缔结的,可随时解除;国家契约不是人们为了某些不是重要的暂时利益而缔结的全体协定,不可随意解除;3权利只能来自传统和习俗,是一种社会和历史的结果。4自由是社会的自由,通过平等的限制来实现,必须和秩序与美德结合起来,和权威相容,且是有限度的。经济领域的自由,政府不应该干涉。5重视传统,反对革命。强调政治和法律不是契约而是历史的产物,制度不是发明或创造出来的;重视情感、道德的作用,反对极端的理性主义;重视宗教,反对否定宗教和没收教会财产的作法。6反对民主政治,主张精英政治;代议制政府应由公共精神或国家利益为指导,反对党派利益。 功利的自由主义者;学说的社会意义体现在: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传统社会纽带家庭、伦理、宗教具有恒久价值;社会演进应通过改良来进行。 边沁 名解
18世纪—19世纪 英国 《政府片论》 《道德与立法原则》
1趋乐避苦是道德的本质,是人的本性和利益所在,决定了人的行为和动机、目的。最高的道德原则就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个原则是衡量和检验一切德行的标准,判断国家法律和制度好坏的根本价值标准。2人们在政治社会中遵守契约,也是出于利益的考虑,所谓的原始社会契约是一种虚构的历史。3政府起源于人们服从的习惯,目的在于增加全民的幸福。政府活动和立法的目标主要有:生存、富裕、安全、平等。生存是政府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安全是基础和保证,是幸福的首要条件,财产的安全是安全的首要内容。4政府是必要的恶,且不应对经济生活进行干涉,其活动只限于保护人身安全和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专制和自由政府的区别在于政府权力是否受限制。 用功利主义来考察和解释政治问题,成为功利主义政治思想的创造人,开启了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潮的先河。 贡斯当 名解
18-19世纪 法国 《宪政论》
1自由可区分为古代自由和近代自由。前者是一种积极自由,意味着自由参与公共事务的辩论和决策,并未保证任何个人或私人权利不受侵犯,而后者则是消极的,强调个人权利不受干涉。2反对卢梭的古代城邦制,主张代议制。代议制是确保个人自由的最可靠的手段。3自由是指个性对力图以专制主义进行统治的政权的胜利。自由是否能得到保障在于政府权力是否受限制。专制政府无权干涉个人意见。4宪政能够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 关于古代自由和近代自由的划分使自由主义进一步适应了当时的现实,并使其在法国成为主流。他的依靠宪政来捍卫个人权利的思想指导着法国自由党的斗争。 密尔 简答
19世纪 英国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
1有三种演绎的逻辑:直接的、具体的和逆向的,这三种逻辑和归纳一起构成四种方法。有自然状态和过渡状态两种基本的社会状态。在文明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使下一个阶段成为可能的条件。文明的标志是负责的政府的存在和科学知识的出现。2修正的功利主义。快乐不仅有量的区别,且有质的不同;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存在差异。功利主义应具有利他主义性质。3对好政府检验的标准之一是人民的美德和智慧被促进的程度。政府的目的是造就更好的人民,手段是教育和促使人民达到最高的品质。政府形式的选择依赖于人民觉悟的发展程
14
度。代议制政府是理想的政府,因为其维护个人权利,并促进个人最高道德和智力的发展。代议制在大国中有可行性,并可防止多数暴政;主张比例代表制。4重点关注的是政府的政治权力和被管理者的政治自由之间的关系。提出,思想言论应绝对自由;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幸福的首要的必不可少的因素。5自由必须限制在不损害他人的范围内。当其妨害他人时,法律就有权干涉。社会行为的最终目的是确保一切人的行为的完全独立和自由。绝大多数事情由个人做比政府做要优越得多。
经他修正的功利主义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在有关自由的讨论中加入了社会这一要素;支出自由本身有其价值。他是对自由进行最强有力的辩护的一位思想家。
托克维尔 名解
19世纪 法国 《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
1民主和平等使大势所趋。他摧毁了贵族的等级制度,增进社会福利,但腐蚀破损人心灵的自由、统一。2身份的平等使民主时代的人们对超自然的东西持一种本能的不信任,对人的理性却有着无限的信赖。现代民主社会由于是离散的原子式个人混合而成的群众社会,起支配影响的权威是“群众”“公众的意见”。3公众用全体精神大力压服个人智力,将公众意见强加和渗入人们的头脑。那些知道公众力量的人,以人民的名义行事,却可以把人民踩在脚下。造成一种“多数人的暴政”和新的专制主义”。在这种专制社会中,存在着无数相同、平等的人,个人对他人漠不关心,而在这样一群人头上,有一个负责保证他们享乐和照顾他们的权力极大的监护性当局。这样的专制使人们意志消沉,丧失掉人格的尊严。4,18世纪的人们对人类理性无限的信仰和崇拜。革命是人们希图依凭自身的理性完成对社会的改造,使人类获得新生和解脱。5为了在民主的时代实现自由,在个体层面上需有宗教信仰的支撑,在社会层面上则需要培育公共精神。而后者则可以通过结社来实现。 第一个真正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和倡导自由主义信念;以历史主义、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政治学,对政治社会学、比较政治学等学科做出了贡献。
15
正在阅读:
抗肿瘤药物安全使用与不良反应防治05-15
2012年甘肃省平凉市中考物理试卷01-06
关于如何加强机关建设的建议04-30
通信电源维护规程考试重点03-20
《梅 兰 芳 学 艺》教学实录04-30
在退休职工座谈会上的讲话06-03
淘宝卖家如何发布新宝贝05-2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复旦大学
- 政治学
- 背诵
- 学说
- 考研
- 理论
- 政治
- 笔记
- 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4《Don\\'t eat in class》(第一课时)
- 万字司考经验 三个月400+ - 图文
- PBS改性研究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需要提交的材料情况和示范文本
- 安全文明市政工程评分表
- 广东省深圳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英语)
- 基于AT89C51的无线温控电风扇调速器的设计
- 变化率与导数(2013高考数学真题分类)
- 财经法规冲刺题库
- 《陈独秀大传》读书报告
- 广州市海珠区 2012 学年高三综合测试(二)评分细则汇总(上)
- 实验4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 离退休工作处2007年3月份工作总结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试题全册
- 关于罪犯劳动改造及管理的探索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两套)
- 2018城管局领导班子年度工作总结
- 塑料玩具配件行业市场行情调研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2019年目录
- 语文-浙江省杭二中2018届高三高考仿真考试试题(解析版)
-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