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明清时期迁入姓氏探源

更新时间:2023-12-02 16: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渠县明清时期迁入姓氏探源

渠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北段西侧,隶属达州市(原达县地区、达川地区)管辖。目前,全县总人口135万人,居住姓氏380多个,系四川人口、姓氏资源大县之一。

渠县人与四川各地一样,十有八九不是老川人,绝大数姓氏的先祖几乎都是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迁入的。

随着姓氏“寻根热”的不断兴起,笔者利用业务时间就渠县明、清时期迁入姓氏问题,查阅了大量的正史方志、家史族谱、墓志碑文和深入民间查访询问,从而获得了众多姓氏迁徙经过的第一手宝贵资料。限于篇幅,这里只能列举部分姓氏、部分房支始迁祖迁出地、迁入地及目前人口分布、流传字辈等方面的情况作一简介,仅供有关专家、教授、学者及热心者在研究姓族群落聚居、家族繁衍、迁徙流转、辨析世系、伦理道德、寻根问祖等方面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教正。

潘姓:渠县报恩乡清河坝潘姓一脉,始迁祖潘荣富于明弘治三年(1490)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今红安县城关镇一带)高阶堰随父从戎人川,先定居四川绥定府达县垂虹五保一甲白鹤寨(今达县福寿乡),后来潘族十三世裔潘元栋,因与清河坝望族世家闺秀欧氏联姻,再从达县银铁高滩坝徙居渠县清河坝,形成望族。排行40字:明文丕庆,志学广传,光远永耀,克绍先贤,开道继行,正朝华成,优选育才,讲仁修睦,万盛齐发,世界同乐。

雷姓:渠县天井乡雷巨坪雷姓一脉,先世李姓,原籍湖北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细鼎子高阶堰谢家庄人氏。始迁祖李君佑,元末人川,移居渠县云合里刘家湾(今天井乡雷巨坪),四传至李端,世乱不能归,当时同来楚黄而居者众,唯雷姓最为枭雄,人莫敢犯,故四世李端,凝聚友邻,几经向、左、李、温、周五姓,共议姓雷,依龄为姓,以避残杀之害,遂始祖李君佑更姓雷氏,是为始祖,四世李端更名为雷李端,故产生雷姓。排行40字:君廷继端伯,春嘉应龙开,一雨司日递,兆生世德培,孝友传家本,忠良辅国林,光宗在积善,庆必自天来。

雍姓:渠县雍姓于明洪武年间(1377年)由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高阶堰迁川。人川始祖雍云鹤,系明朝科举文官,住成都、南充。六世裔孙雍来仪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携眷来渠,定居渠县城西茶房场(今屏西乡)。现本脉雍姓散居县南的屏西、中滩、渠南、有庆、定远、宝城等乡镇。排行20字:国朝尚贤良,尊荣在定邦,先代传诗礼,敬德福禄祥。

赵姓:渠县土溪乡赵家坪赵姓一脉,于明末清初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高阶堰迁入。始迁祖赵时万偕赵谷保、赵金保、赵银保三子人渠,插占为业,立册定居。赵谷保居老鹤嘴,落业土溪;赵金保居观音嘴,落业贵福;赵银保居上堡嘴,落业土溪。该脉赵姓现散居于土溪、流溪、临巴、贵福、岩峰、涌兴、青丝、清溪场、建国、龙凤、拱市等乡镇。土溪赵家坪赵姓一脉排行32字:文应国明,学师其正,大德长泽,宗光显荣,洪开继树,道邦方兴,体力有绪,万事化成。

傅姓:①渠县土溪乡城坝村傅姓一脉,始迁祖傅四保、傅川保、傅留保三弟兄一行,于明初(1368年)从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扒凿岭黄泥嘴,迁入四川省顺庆府渠县长岩坪坝下云鹤里蔫家塝(今土溪乡城坝村)。此支傅姓现主要集中分布在土溪、青龙、李渡、天星等乡镇。这支傅姓流传字辈8种,其中青龙乡七一村上坝傅姓字辈20字:大学之道永,光华先龙绪,山高水流长,自荣万年春。②渠县宝城乡万福村傅姓一脉,先祖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79年)从湖广省永州府零陵县永政乡南阜里长书马扶大王祠下车头牌坊(今湖南省双牌县泷泊镇磥埠村)徙蜀,入川始祖第五世裔孙傅一明在渠县宝城场新买产业落户定居,现已传14代。字辈28字:万应明朝,奇一洪元(光),世代荣昌,良相忠显,国秉文贤,永建维翰,仁德承天。③渠县龙潭乡老龙村和东安乡七燕村傅姓一脉,始迁祖八宗房弟兄昆幼一行28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分别从广东省乐昌、乳源县和湖南省酃县(今炎陵县)徙川定居。除始迁祖傅良伯等8人定居今重庆市梁平县虎城、碧山镇和傅良松等14人定居今大竹县牌坊、中华、庙坝等乡镇外,其余傅良贵等6人迁居渠县龙潭、东安乡。此支傅姓字辈30字:宣震文玉启,有大上良士,诗礼传(培)家策,经纶华国才,公侯伯宰相,世德永蕃开。目前,这一字辈在广东省的乐昌、乳源,湖南省的资兴、耒阳、炎陵、宜章、蓝山、桂东,重庆市的梁平,四川省的渠县、大竹、仪陇、营山、万源、陕西省的洋县、凤县,台湾省的高雄等6个省市20多个县市同脉傅姓人群中广泛使用,估计这支同脉傅姓人口在5万人以上。④渠县渠江镇傅姓一脉,入川始祖傅明然于清代从江西抚州府临川县蕉沙街四十五都虎皮铁叶门中堡太堡府十八甲十五里,先移居四川岳池县余家场(今普安镇),四世裔孙傅英坤、傅英泰、傅英序三弟兄,迁居渠城风洞子。传承排行16字:正大光明,克世奇英,振繁宗祖,必寿永昌。

肖姓:渠县汇西乡深井村肖家寨肖姓一脉,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从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高阶堰迁人,始迁祖肖元公,生有六子一女。六子先后沿渠江南迁,散居在渠江西岸的沿渡坝、草街坝,锡溪场肖家沟,三汇邱家渡、鹞

子寨,渠北乡的红岩寺、滥井坝等地。肖元公其四子肖运兴之孙肖如章、肖如意弟兄二人为分立排行,其中老大肖如章分支排行8字:国万开成、善道登继;老二肖如意分支排行8字:德贤忠正,业成仕茂。

唐姓:①渠县临巴镇唐家坝唐姓一脉,于明洪武二十五至三十年

(1392—1397年)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入。人川始祖唐仕贤。其后代现散居临巴镇唐家岩,流溪乡唐家扁,大石乡的马象背,锡溪乡唐家沟、苟渡坝等地。入川始祖唐仕贤次子唐玉林已迁今营山县七杆桥。临巴唐家坝唐姓一脉的排行48字:存仁立道,敦本正明,世以德永,福自天成;国安宇平,宋茂吉欣,贤良庶士,博文丰征,秉权尚廉,勤敏谱慎,福禄锦华,云月丹青。② 渠县南面唐姓一脉,先祖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由湖广省迁入:A始迁祖唐仕玉、唐仕汉、唐仕诱三位堂兄弟分别落业于宝城乡衙院山(今新光村境内)和莫家湾(今石人村境内)。后来,他们的四位孙辈又再次外迁。其中,唐一圣、唐一桂、唐一兰迁往陕西,唐一乾迁往四川岳池县陶家沟;B始迁祖唐荣长、唐荣松、唐荣视三位堂兄弟由湖广省陵零县丰乐乡潭塘里迁川。其中:唐荣长先落业于渠县罗汉寺(今元宝乡桂坝村境内);唐荣松落业于涂家坝倒石桥(今观龙乡石桌村境内);唐荣视入川时,先至蘷州府(今属重庆市),居三年后,又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移居渠县蟒洞沟(今定远乡四村)。后来,唐荣视之曾孙唐一琏迁往陕西省两乡县,仍孙(八世)唐祥松、唐祥伯两兄弟迁往陕西眉县。上述两大支系共同使用字辈40字:国凤仕元一,三友洪恩永,钟达多英俊,菲荣芝免敏,能力定换显,成治钰瑞运,壮养函商泽,丕茂仲直本(注:唐荣长支系前10个字辈为:维荣仕升太,一迁启珍祥)。

杨姓:渠县十甲杨姓始迁祖杨继祖,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5月,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大石板洗马凼杨家村第七层,迁往四川绥定府(今达州)居住。杨继祖之长子杨孝迁居渠县金浪坎上杨家坪;次子杨义迁居今渠县报恩乡清河坝;三子杨忠迁居今达县管村。杨孝子长子杨玉成娶妻李氏,次子杨玉先娶妻唐氏,兄弟二人各生五子,商议依年龄大小排列为十甲,后便称之为渠县杨氏十大分支。其中杨玉成之长子杨昉为一甲,落业于流溪乡大石湾、瓜子坝一带;次子杨暄为三甲,落业于李馥乡杨家垭口一带;三子杨旻为四甲,落业于广禄乡黑石沟及三板、岩峰一带;四子杨旼为六甲,落业于大竹县团坝乡烂鹅坝一带;五子杨珍为八甲,落业于青神乡杨家坝,后又分支于土溪乡蒲涛坝上方。杨玉先之长子杨希闵为二甲,落业于河西乡杨家沟一带;次子杨希颜为五甲,落业于大石、板桥及青龙乡杨家湾、鹰嘴岩一带;三子杨希曾为七甲,落业于鹤林乡高庙一带;

四子杨希恩为九甲,落业于平安乡九甲沟一带;五子杨希孟为十甲,落业于大竹县清河场北面一带。八甲杨排行40字:起培汝守恒,有志益然兴,赵先圯为书,章广乃昌恩,同时全本德,希烈尔之伦,永远思祖泽,祥光世代荣。

此外,还有几支杨姓入渠情况:一是清顺、康之间,由湖北省荆州府杨果赴渠为令时领弟兄三人定居于中滩杨家桥、十字岭及李渡、宝城一带;二是清初有一支杨姓由湖北麻城县孝感乡高阶堰迁渠,落业于建国、望江等地;三是河东乡杨家坝杨姓一脉,先世系湖北麻城县人氏,元末落籍四川新都县后,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再迁入渠县,定居河东白水溪杨家坝。排行32字:平固昌达,宗吉家庆,诗书继世,大启人文,定国安邦,至君泽民,永远兴发,忠信守诚。

寇姓:渠县静边乡寇姓一脉,约于清顺治七年至十三年(1650-1656年),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高阶堰迁渠。始迁祖弟兄一行三人落点定居。寇以进居寇家坝,寇以尚居柑桔园(今白兔乡五马村),寇琼元居五马石鹰嘴岩下。后来,又有一支寇姓,始迁祖寇文秀,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从湖北麻城孝感乡迁入寇家坝厅房湾,后生三子,分居落业。其长子寇瑞奇迁居牛角山下(今青丝乡鼓坪村),寇章奇之子寇怀珍,又移居今静边乡五爱村寇家沟。本支寇姓新传字辈20字:人兴代开元,顺可文华贤,才高发祯广,业发富恒传。

范姓:渠县和乐乡范家山范姓一脉,入川始祖范文兰,于清朝年间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高阶堰迁徙人渠,定居渠县和垭口大毛边(今属和乐乡)。范文兰生三子,分别定居清溪场、建国和射洪乡三地。排行20字:文志尚忠孝,礼义道德兴,光明正大小,悠久万年享。

周姓:渠县河东周姓一脉,于清朝年间从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高阶堰迁渠县河东。先世周天球生八子:长子周绍达、次子周绍适教学在外;三子周绍富、五子周绍夜定居蔡家沟;四子周绍忽、六子周绍夏定居郭家沟;七子周绍随、八子周绍涡定居周家湾(今渠南乡明光村周家楼幅院)。本脉周姓现散居于大峡乡双龙桥周家坝、天星镇周家溪、屏西乡周家坝,以及清溪场、汇南、岩峰等乡镇。排行16字:宗兆万代,德茂延长,恩荣景佩,家永世光。

蒋姓:①渠县琅琊乡蒋姓一脉 ,于清康熙中叶(1961年)由湖南省永州府零陵县永政乡西家里活复村太平田移居渠县,同行9人,俗称入川始祖九大房。其中:蒋增辉居斜井庵(今属望溪乡),蒋增禄居水井沟(今属奉家乡)。上二人为叔辈;蒋正端居石河溪(今属奉家乡),蒋正珂居庙坝(今属奉家乡),蒋正瑚居杉树堂(今属奉家乡高荣村),蒋正碧居河边(今属琅琊乡,现已全部分

迁),蒋正瑶居火烧桥(今属双土乡),蒋正琮居火烧梁子(今属琅琊乡),蒋正瑗居住独脚山(今属琅琊乡)。排行100字:正春芝国文,大元立世德,清更发其祥,学成名自显,道达美秀扬,周代启先祚,乐安树宏根,善良传家本,忠孝丕华英,仁爱兆吉庆,礼义育俊生,笃敬友贤哲,康洁克超群,敦厚裕泽惠,勤慎必超群,宏才建伟业,瑞运希太平,传宗定谱帝,汉仪永隆兴。②渠县望溪乡蒋姓一脉,派衍乐安(相当今山东博兴、高青、桓台、广饶、寿光等县地)。先祖原籍湖广省永州府零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永政乡常定里一甲鸟鸦上房头,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初九,一行8人奉命移川落业于渠县南路七十里。先祖蒋三台之继配郑氏携夫之原配王氏之次子蒋登轴迁居库楼弯(今望溪乡石坝村);蒋三聘之配偶王氏携长子蒋登辚、次子蒋登轩、三子蒋登轵、四子蒋登軵迁居活水沟(今望溪乡活水村);蒋二耀之子蒋三英迁居石门沟(今琅琊乡马岭村)。本支蒋姓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望溪、琅琊、保塔等乡,总人口约3000人左右。承传字辈48字:一二三登生尚昌,天朝道启任忠良,文人学子光先德,定有盛名永世芳;本自由明后,清初乃立家,和平修礼义,克守必荣华。

许姓:渠县鹤林乡双溪村许家坝许姓一脉,始迁祖许天恩约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从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迁人,繁衍数代后,其后裔先后分支迁移至渠县境内的花龙、清溪场、和乐、龙凤、建国、青龙、鲜渡、锡溪、涌兴等乡镇和广安市悦来镇及营山县界兴场全家店等一些地方。支脉繁多,字辈复杂,现仅列举本支许姓两种字辈:一是鹤林乡许家坝许姓一支字辈24字:天元惠思,其登尔嘉,克成文明,永培世德,中多建树,少兴正国。二是青龙乡狮子沟(汤家店子)许姓一支字辈20字:被平开景北,字世续昌明,期尔洪仕德,夏泽忠友诚。

尹姓:渠县元宝乡桂坝村尹姓一脉,先祖原籍江西泰和县灌塘,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先徙居湖南邵东太平一都洪霞村,后又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迁居湖南湘乡,清康熙五十七年(1720年)入川始祖尹武龙再由湖南湘乡迁四川达县明月乡大路漕麻子坝定居,其后裔又继续迁居渠县、宣汉、开江县等地。桂坝村尹姓排行40字:懿堂万仲盛,宜风百庭正,代兴自聘朝,国泰常安霖,德昌科仕弟,承宗裔学明,有道全家乐,文武镇乾坤。渠南乡南坝村尹姓排行26字:朝成大越福,乐道启治平;宗恭祖德,源远流长,仁文玉济,世代荣昌。

郑姓:①郑本乾、郑一源、郑本全一脉。郑本乾祖父名宗礼,曾任山东知县。其父郑清之,明朝内阁中书加封左丞相,在明朝宦官复杂斗争中遇害,其子郑本

乾在云南府任府尹,闻讯后,弟兄三人分别埋名改姓晏旭、晏京、晏儒,奉母亲周太君于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年)2月6日到达渠县三汇礼义山下郑家坝落户。后来事态平息,三弟兄改回本名郑本乾、郑本源、郑本全。后来郑本源迁居达县白塔坝,郑本全迁居广安县尧州坝,郑本乾留居渠县。该支现有人口51000多人。②郑三榆一脉。始迁祖郑三榆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从湖南省永州府零陵县永政乡南埠南弯丘,移居渠县琅琊乡万寿里,后来与邓姓交换住地,定居琅琊乡画眉溪,现有人口约6000人。③郑家明一脉。始迁祖郑家明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从江西庆丰打鼓岭迁入渠县龙潭乡,排行14字:永君丞学日家昌,盛世大登高安良。

贺姓:渠县渠南、屏西两乡交界处贺姓一脉,始迁祖贺世俊(1640-1711年),于明崇祯年间(1928-1644年)从湖南宝庆府邵阳县万安一都祀祭神冲九江庙王祠下茭茅塘鹅项大丘,移居渠县城西大山沟。排行40字:宗祖添永定,安兴隆世大,逢期有盛茂,万代享荣华,国正天心顺,家和财自发,中怀多礼义,文章显道德。

李姓:①渠县青龙乡李姓一脉,始迁祖李伟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从成都万里桥浣花坊迁入渠县马木寺(今青龙乡)。排行20字:国毓贤良佐,旗常铸俊生,云乃依继绪,万代守忠贞。②渠县邓家湾李姓(祖籍甘肃临洮)一脉,始迁祖李大中于清顺治年间(1644-1657年),从湖北麻城县入川落业渠县。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大中之子先后辗转于忠州(今重庆市忠县)、酉阳卧牛山;大中之孙李来朝后来迁至营山县又回住渠县邓家湾,来朝死后,其妻与李调良再迁宣汉县清溪乡苦草坝和石家银湾,后来其孙李泰全复往渠县,此支李姓至今已在宣汉繁衍24代,而李大中在渠县的后代待考。③渠县射洪乡射洪村李姓一脉,始迁祖于明末清初从湖广迁入。该支李姓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射洪、和乐、元宝和鹤林等地。流传字辈40字:顺世应长茂,高腾秀廷章,宗仕仲万瑞,国玉永广昌,旭日真正烈,我生在其行,谷佑番家子,周优发久祥。

贾姓:渠县贵福乡贾姓一脉,先世贾豫之系河南宝丰人氏,其后裔于明末清初移居渠县,繁衍于渠北上至柏林嘴下及桃花溪。排行40字:学问之本,曰召其德,传家有道,言行可则,忠以立身,文乃华国,庆长百世,祥肇九策,远绍洛阳,同光安宅。

黄姓:①渠县有庆镇黄姓一脉,始迁祖黄何荣于清朝年间从湖南永州府祁阳县桥大田湾移居渠县河堰口(今属有庆)。现已传10余世。排行16字:世志

正朝,廷兴天启,明良贵四,在建宗文。②渠县宝城乡黄姓一脉,始迁祖黄凤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从湖南省衡阳康家山林碧桥移居渠县宝城马头镇(今马鞍村)。排行30字:登科成仲华,凤国曰四忠,一效登榜显,裕庭怀亮先,永兴隆德远,世代庆三元。③渠县屏西乡黄姓一脉,始迁祖从湖南省衡阳移居屏西林湾村黄家湾。排行20字:中登科金榜,万国映朝廷,兴隆齐有庆,永世连康林。

徐姓:①渠县汇北乡徐姓一脉,始迁祖徐深系贵州省瓮安县知县,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落籍渠县北面金江河畔营盘岭坎下(今汇北乡三合寨巴治对岸大巴河坎上)。徐深生八子,分迁地点是:长子徐武平分迁大碑垭徐家堑;次子徐武治分迁三汇北坝徐家湾双古坟(今汇北乡北坝村);三子徐武荣分迁大竹烂泥扁;四子徐武绪分迁达县徐家岩二坝;五子徐武明分迁寨子坡徐家沟;六子徐武吉分迁仪陇县古垭场;七子徐武安分迁广安石盘沱;八子徐武祥分迁新平镇,后迁荒田坝。汇北徐姓排行40字:箕山贤相嗣,盛德启鸿图,孝友传家宝,诗书裕国模,佑卿能化鹤,敬业永明驹,树祖新宗子,虞勋大布敷。②渠县宝城乡复兴村徐家坝徐姓先祖,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79年)从湖南永州府东安县陵零乡,移至四川省绥定府渠县草坝场狮子岭(今宝城乡复兴村6组)。始迁祖徐汉传携徐应梅玉川后,徐汉传返回湖南。徐应梅留川生四子(徐洪禄、洪福、洪祯、洪祥)在川落业定居。排行28字:应洪仕佳兴昌明,德大一元定显荣,尽忠邦国承先志,登朝继起万人恩。

文姓:①渠县有庆镇大坟坝文姓一脉,始迁祖文宗猷于清康熙年间(1622-1722年),从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高阶堰移居渠县有庆场大坟坝。现主要分布有庆镇龙头桥、冷家湾、平滩桥、军营坝、观音岩;嘉和乡段家沟、大坟坝;渠南乡长生桥、大山沟;中滩乡倒流坝及广安县肖水河、月耳湾、灵王庙、太平观等地。排行80字:宗天国加正,时元方禄茂,恒宗登基长,世代德绵祥,本善同相复,联升志显场,英才能建业,奇士克安邦,诗礼传家远,荣华继嗣昌,存仁毓玉树,锡祚耀金章,丰裕恒音德,崇高毕绍祥,迪光延世泽,富贵万年长。②渠县琅琊乡文家沟文姓一脉。本脉先世祖籍江西省吉水(今吉安),美籍华人文龙就是这一脉。文龙系中国民族英雄,宋朝丞相文天祥的第17世后裔。文龙第15世祖文泽民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从湖南迁回老家江西吉水。文龙的第8世祖文固国在填川时,又从江西吉水举家南迁到四川广安观阁镇,不久,其先祖文嗣广又从观阁镇移居渠县琅琊文家沟(今保和乡石峡村),至今已传10代。

龚姓:①渠县宝城乡龚家嘴一脉。该脉派衍武陵(今湖南怀化市溆浦县南),先祖先迁徙广东韶州,汉武帝(公元前140—129年)初年,开基始祖龚文英以王命游击顺庆(今南充)三载考绩之后,谢爵告归,道路经此,病故旅邸,其子龚安贞、龚安吉买张姓墓之遂创业守墓成为桑梓之区名曰龚家嘴(今属宝城乡)。至今已传60多代。主要分布于宝城、拱市等地。排行74字:文安良三,国治克有,祥光义仁,邦家继起,达孝立学,世代芳荣。明远在奇见,年开洪应春,丕振兴基业,钟福庆云汉,玉美定生辉,自超人千万,朝仁大裕必,增元永承一,志政文维道,泽溥恩天赐。②渠县柏水乡龚姓一脉。始迁祖龚谅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至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高阶堰迁川,先移居营山县西郊和带河场,后由龚谅子孙龚虞恒(贾氏)携九男(龚廷扬、廷海、廷献、廷俊、廷明、廷才、廷乾、廷道、廷秀)二女,再移居渠县柏水乡么姑滩一带。排行28字:世龙有玉、文德永昌。继先立业,宗序绵长,承祖大志,其本必学,发民建国,兴达平和。此外,渠县大义乡庙沟村、杨家村一支龚姓排行28字:治国贤臣万里通,安邦正士怀朝宗,恩名显达庆三锡,文德敦厚培养隆。

奉姓:渠县奉家乡奉姓一脉。始迁祖奉良贤、奉良鼎弟兄二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从湖南省永州府零陵县永政乡南埠里(今湖南省双牌县五里牌镇昙花村),应政府垦荒令,迁居渠县蔡家湾(今奉家乡古井村10组)。现已传13世。本支奉姓现散居奉家、新和、琅琊、金锣和渠江镇等地。排行28字:忠良上登思大成,世代永崇正光明,伯仲联芳绍盛祝,仕开显扬国朝恩。

王姓:渠县文崇乡促进村龙门嘴王姓一脉,系太原王氏。始迁祖王鹗于元朝(1271—1368年)时任益州(今成都)刺史,后到湖广省麻城县作官,明洪武二年(1369年)弃官避难入蜀,落业渠县龙门嘴,靠打鱼、摆渡为主。王鹗入川后,生一子艮亨,艮亨生三子。长子王绍祖迁居今渠县金竹乡大溪村梭罗河;次子王绍宗迁居巴州(今巴中)消丝窝;三子王绍先迁居通江县马三垭(今三河乡)。在渠的王绍祖生六子,长子王思忠,次子王思仁,三子王思礼,四子王思义,五子王思武,六子王思禄(乏嗣),后称王姓五大房。各房支并在本脉王姓聚居地的金竹、文崇、涌兴、任家、丰乐等地陆续修建王姓八大祠堂,总祠建在今渠县东门口(已毁)。目前,本脉王姓分支集中分布于渠县、达县两地,尤以渠县的文崇、共和、报恩、丰乐、黎乐、涌兴、金竹、汇北、汇东、岩峰、贵福一带,以及达县的九岭、龙会等乡镇,估计本脉王姓人口达5万之多。各房各支,各立字辈,各修谱书,各建宗祠,支系复杂。现仅列举本脉王姓分支三种字辈。①王思忠后裔分支字辈24字:修治广宣,敬慎作继,必遵宪章,进动勤业,以

道育世,一希隆光。②卫思仁后裔分支安辈38字:绍思辉家玉沛,安国秀赐希在,圣高懋朝体平;文昌承道德,世兆邦国清,光大传家远,泽裕永隆兴。③王思仁后裔分支字辈16字:名纯廷占,正朝义方,世代永茂,兴必远发。

覃姓:①渠县涌兴镇覃姓一脉。此脉覃姓属川东支族。人川最早者是陕西省南郑县覃如夏在五胡乱华时(304—434年)进入四川夔府(今重庆市奉节县)多数进入湖北,少数留在万县、达县和涪陵部分地方。达县覃姓一支分迁于达县张家场、双庙场、金垭乡和渠县涌兴乡,大竹大鹿山,宣汉县双河乡,平昌县黄金垭又名挂水牌、西兴乡,巴中县土地垭等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川东覃姓各支族人代表会议,统一排行,大竹师范学子覃敏文,曾专此撰写序文,排行40字:芳泽肇先烈,万代立家勋,文章广贤才,英杰显蜀东,和睦联宗谱,德厚福自隆,永传昭世守,祥瑞兆家风。②渠县卷硐乡逢春坝覃姓一脉。本脉覃姓先世源于陕西省汉中府南郑县潼关卫铁炉巷,先祖覃巨勋先迁四川夔州府石柱司(今重庆石柱县)四界沱后三正一甲辛田沟草屋嘴,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入渠始祖覃进汜从万县白石溪再移居川北顺庆府渠县万寿里马三漕(今卷硐乡逢春村)。排行36字:熙泰发茂,崇新开章,继祖传宗,洪福满堂,添智昊学,文武荣昌,治立中华,奇仲首榜,功铭天下,万代兴旺,鹍鹏环宇,永世流芳。

董姓:渠县建国乡叠山村董家沟董姓一脉。于清朝年间从湖北武昌府大冶县果城里安昌乡成弘保十甲迁川,始迁祖董庆吉定居邻水县,董林吉定居垫江县,董云吉定居渠县建国乡(李家嘴、小通济、桂花村)。现散居建国乡董家沟、龙凤乡二村和清溪场街道。排行20字:齐国绍达士,元宗启克光,文秀灯明仲,可始永贞祥。

孙姓:渠县岩峰乡龙石村孙家沟姓一脉。于清朝年间从湖北迁入,至今已传6代。排行21字:延,述先仁德泽,文仲必昌达,茂贤恩昭定,世代永长发。

熊姓:渠县宝城乡桐子湾(今玉皇村)熊姓一脉系江陵郡望(今湖北江陵一带),先祖熊辉远生九子,以千字为号,从一至九以后填川,其中:熊千三、熊千九经湖北麻城孝感乡高阶堰入川。本房在渠县宝城桐子湾插占为业,入渠始祖熊伯仲。排行28字:一定逢(有)生(道)开(炳)鸿(昌)运,明良相会才德宣,仕子联芳科(列)级(朝)弟(右),光宗耀祖乐万年。

谢姓:渠县临巴镇谢姓一脉。于明末(1644年)从广西宦游落籍渠县临巴高石头(今溪沟村11组)。始迁祖谢彩。排行116字:文能经邦,武可定国,

永存宗旨,益章相行;为延祖训,历代昌荣,棫领族亲,重议程序,光兴华夏,智勇溢生,模实节俭,自强壮敬,诗礼科研,超前恒毅,天道熙仁,修齐常伦,富应积德,贵则照民,古树新枝,兰茅春庭,宇宙循环,山川依盛,频怀言心,福禄皆临,丹桂有根,勤奋待迎,众志成章,传世百胤,再论将来。

何姓:渠县文崇乡何姓一脉,先世从湖北省麻城县迁川,弟兄三人,老大定居渠县南阳滩一带;老二定居任家乡随舅改姓任;老么定居达县石梯一带。文崇乡何姓排行20字:永远继秋明,欢腾程国山,文映兆其作,治光传广学。

杜姓:渠县卷硐场杜姓一脉,始迁祖杜廷元原籍系荆楚(今湖北省)嘉鱼县朱湖嘴人氏。其岳父钱礼系嘉鱼县解粮官,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亏空皇粮,株连九族,殃及婿女,杜廷元携始迁祖钱老孺人及其长子杜洪达,浪迹四川三台小溪续生次子杜洪远,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辗转栖身渠县卷硐场财神楼,以雕刻玩具为生。数年后,佃陈家半山薄土数亩糊口度日,繁衍生息,至今已传8代。主要集中分布于卷硐、双土、琅琊等乡。近年,该支族人杜德政编有《杜氏族谱》。字辈20字:廷洪承先业,盛德永贤良,作人怀忠孝,世代定荣昌。

吴姓:渠县建国乡琏环村吴姓一脉,源于渤海郡(相当于今河北,辽宁的渤海湾沿岸),先祖于明末清初从湖广填入四川。始迁祖先移居今营山县四喜乡迁秋塝大石盘,并建有吴氏大祠堂,在此繁衍数代后,分支四弟兄迁入渠县。老大落业青丝乡吴家嘴;老二吴胜朝、老三吴胜模落业建国乡;老幺落业宋家乡小黎山。目前,该支吴姓人口在建国乡达2000多人,约占全县吴姓总人口的八分之一。现在该支吴姓在建国乡琏环村有两种字辈:一是九组吴胜朝后代分支(俗称上七房)字辈24字:胜楚拔思,裔朝善天,存步丕作,永锡铭象,景星庆云,儒怀安帮。二是八组吴胜模后代分支(俗称下七房)字辈42字:登朝炳文德,仕道克昌明,师必从良彦,学宜希大成,传家维孝友,治国本忠贞,能继先人志,兰桂万代荣。

胡姓:①渠县宝城乡马头村大坟山胡姓一脉,始迁祖胡国祥于明末清初(1644年)从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今湖北省红安县城关镇一带)迁入。目前,该支胡姓主要聚居于宝城、拱市、射洪等乡。流传字辈20字:国正肇永世,洪廷一宗荣,嗣代联科彦,启尚万年春。②渠县中滩乡胡姓一脉,据传,先祖于明末清初(1644年)由湖广填川入渠。流传字辈40字:应世国太顺,宗良庭启明,承恩希道振,常胜永同兴,安定开锦祥,绍素自有方,维学宣根本,立志再克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wt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