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09-24 20: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

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和给药量

1. 灌胃法2. 皮下注射3. 肌肉注射4. 腹腔注射 5.尾静脉注射

给药量:(一)小白鼠:灌胃法(0.1-0.3ml/10g)皮下注射(0.1-0.3ml/10g)腹腔注射( 0.1-0.2ml/10g)

(二)家兔:灌胃法(≤20ml/只)皮下注射(0.5-1.0ml/kg)

腹腔注射(0.5-1.0ml/kg)静脉注射(0.5-1.0ml/kg)肌肉注射(0.5-1.0ml/kg)毒理学试验的基本原则、结果可以外推于人的两个基本假设

在实验动物中产生的作用,可以外推与人,实验动物必须暴露于高剂量,成年的健康的(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与人的暴露途径相同

①人是最敏感的动物物种;②人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化学物的代谢,与体重(或体表面积)相关。 毒理学试验的局限性

实验动物和人的敏感性不同,主观感觉无法表述,剂量设置过大,动物数量有限 试验的基本目的: 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和性质,剂量-反应研究,确定毒作用的靶器官,确定损害的可逆性

3R原则: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 实验动物物种的选择原则:在代谢、生物化学和毒理学特征与人最接近的物种,易于饲养和试验操作的物种,自然寿命不太长的物种,经济并易于获得的物种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

近交系、杂交群、封闭群、近交系、突变系动物、转基因动物 微生物分类

无菌动物、悉生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和普通动物 实验设施分类:开放系统: 屏蔽系统:隔离系统: 体内重要的生物膜屏障有血脑屏障 和 胎盘屏障 。

小鼠一次灌胃体积在 0.2?1.0ml/只或0.1?0.5ml/10g 较为合适。 经口(消化道)染毒是急性动物毒性实验中最常用的染毒途径,其染毒方法有 (喂饲) 、 ( 灌胃 ) 和 ( 吞咽胶囊 ) 。

雌雄两性哺乳动物对外来化合物代谢转化能力存在着差别,一般雄性成年大鼠其代谢转化能力比雌性 ( 强 ) 。

拮抗作用包括(功能拮抗 )、( 化学拮抗)( 受体拮抗)、( 转运拮抗 ) ( 器官发生期 )时期的胚胎对致畸物最为敏感 化学毒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是( 肝脏 ) LD50的含义( 半数致死剂量 )。 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 肾小球滤过 )。

主要影响毒物通过细胞膜的因素

毒物的脂溶性;膜面积与厚度;毒物的浓度差;局部血流量 影响外源化合物毒作用的主要因素; 化学物因素;环境因素;机体因素;联合作用 机体因素与毒性的关系;

机体内的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化学物的毒作用,主要包括 物种间遗传学差异, 个体遗传学差异,机体其他因素 环境因素和毒作用的关系

联合毒性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 物理因素 温度、湿度、气压、噪声 化学物的联合作用类型

相加作用 ;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 影响消化道对毒物吸收速度的因素

1.毒物的理化性质2.胃肠道存留食物的多少3. 毒物在胃肠道各部位的停留时间4. 胃肠道的吸收面积和吸收能力5. 胃肠道局部的pH 6. 胃肠道的分泌能力 7. 肠道的微生物菌丛(约有60种细菌对毒物有转化作用) 简述毒物在体内转化的步骤和结局; 步骤:

I相反应 II相反应

毒物 代谢物 结合物 (氧化、水解、还原等) (结合)

结局: ①灭活、毒性降低极性增加 ②产生毒性代谢物 何谓ADME?.

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生物转化即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

经典毒代动力学模型的种类和特点

一房室模型:体内毒物瞬时在各部位达到平衡,即给药后血液中浓度和全身各组织器官部位浓度迅即达到平衡。

二房室模型:毒物在某些部位的药物浓度和血液中的浓度迅速达平衡,而在另一些部位中的转运有一速率过程,但彼此近似,前者被归并为中央室,后者则归并成为外周室。

三房室模型:转运到外周室的速率过程有较明显快慢之分。 三段生殖毒性实验要点及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

1受孕率(%):反映雌性动物生育能力以及雌性动物受孕情况

2正常分娩率(%):反映雌性动物妊娠过程是否受到影响 3幼仔出生存活率(%):反映雌性动物分娩过程是否正常 4幼仔哺育成活率(%):反映雌性动物授乳哺育幼仔的能力 5性别比

6生于指数:受孕雌鼠/同笼雌鼠

除上述指标外,还应该注意出生幼仔是否有畸形存在,对死亡的幼仔应进行畸形检查,可为下一步致畸试验提供参考 实验要点

动物选择及数量:最好大鼠,建议16-20窝

交配:交配比例最好为1:1,交配过程应保证可同时确认各窝的父母代动物,交配期一般为2-3周。

持续给药其间:一般推荐交配前雄鼠给药4周,雌鼠2周。染毒应持续至雄性动物交配结束后处死,并且至少到雌性动物的整个着床期,评价对雄性的生殖和雌雄交配行为的影响。

解剖:雌性动物可在妊娠中期之后的任意时间点解剖(第15天以后),雄性动物可在交配后任意时间解剖,但在已能肯定受孕成功后再解剖。

观察指标:试验进行中,每天记录有关症状及死亡,至少2次/周称重及纪录体重变化,交配期每天记录阴道分泌物以确定其是否交配及受试物对性周期的影响及其他相关指标。

发育毒性的具体表现的4个方面;

生长迟缓;致畸作用;功能不全或异常;胚胎或胎仔致死作用 急性毒性实验设计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每个步骤再简要说明即可)(1)健康动物的选择、性别辨认、动物称重、编号和分组(2)剂量设置(3)受试物的配制(4)灌胃(5)中毒体征和动物死亡情况观察(6)LD50的计算 主要操作过程

急性毒性试验的主要步骤: 健康动物的选择性别辨认;动物称重、编号和分组;剂量设置;受试物的配制;灌胃;中毒体征和动物死亡情况观察;LD50的计算 LD50的计算及结果判定 改进寇氏法:

计算公式如下:M=Xk-i(∑p-0.5) Sm=i(∑pq/n)1/2

M:㏒ LD50 i:相邻两剂量组之对数差值 Xk:最大剂量的对数值 ;q:存活率 ∑p:各组死亡率之和; n:每组动物数 序贯法:

LD50 = (∑x f)/n n: 使用的动物总数;X:每个剂量组的剂量

f : 每个剂量组使用动物数

霍恩法:

利用剂量对数与死亡率的转换数呈直线关系而设计的方法,又称

平均移动法或剂量递增法。该法使用动物数少,可直接查表求出LD50 。该法推荐使用4个染毒剂量,要求每组动物数相等,一般用4-5只动物,且剂量组按等比级数排列。 结果判定:

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WHO) 大鼠一次经口LD50 (mg/kg) 6只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兔经皮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 总量(g/60kg) 0.1 3 30 250 >1000 毒性分级 2~4只的浓度LD50(/mg/kg) g/kg (ppm) <10 10~ 100~ 1000~ 10000~ <5 5~ 44~ 350~ 2180~ <0.05 0.05~ 0.5~ 5~ >15 剧毒 <1 高毒 1~ 中等毒 50~ 低毒 500~ 实际无毒

5000~ 我国食品毒理急性毒性分级法(1994) 大致相当于70kg人的致死急性毒性分级 大鼠经口LD50(mg/kg) 量 6级(极毒) 5级(剧毒) 4级(中等毒) 3级(低毒) <1 1~50 51~500 501~5000 稍尝,<7滴 7滴~1茶匙 1茶匙~35克 35~350克 350~1050克 >1050克 2级(实际无毒) 5001~15000 1级(无毒) 蓄积毒性分类 物质蓄积;功能蓄积

蓄积毒性强弱的判定及主要试验方法

>15000 判定:通过试验求出蓄积系数K,可判断化学毒物蓄积毒性的强弱,

实验方法:(一)蓄积系数法 1.固定剂量法2.剂量递增法3.剂量固定的20天蓄积法

(二)生物半减期法:

亚慢性、慢性毒性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亚慢性毒性试验试验步骤

试验动物及分组(一般要求选择两种实验动物,实验动物的年龄应较小,动物数>80只)

染毒剂量(高剂量组死亡率<10%,低剂量组不引起任何中毒反应) 染毒途径 指标观察

慢性毒性实验过程

分组:3-4个剂量组,1个对照组,每组40-100只,雌雄各半

染毒剂量:根据亚慢性毒性试验NOAEl来确定,以其1/5-1/2为高剂量组,1/50-1/10为中剂量组,1/100为低剂量组。

如无亚慢性毒性试验资料,1/10 LD50为高剂量组,1/100 LD50为中剂量组。 实验期限:6-24个月

亚慢性,慢性毒性实验注意事项

合理营养;对照组;饲料及饮水检查;防止疾病;保证研究结果的实用性 化学致癌的三个作用机制

体细胞突变学说; 亲电共价结合学说; 癌基因学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ws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