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文化常识总汇

更新时间:2024-03-23 15: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历史高考文化常识

【中国的别称】

赤县、神州、中华、华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区、、九牧、八州、禹城、禹迹、禹甸、海内、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

外国人称呼中国,中文译音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对应,或以为从“丝绸”的“丝”读音而来,也有人认为源出“瓷器 (china)”或闽南话的“茶”。 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显然另有来源。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武力强盛, 【古代纪年法】

(1)干支纪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①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②将公历年换算成干支年的方法(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1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2)年号纪年:

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位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1

【岁时】

1. 纪月序数: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孟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 2. 特殊日称呼:朔:农历初一 望:农历十五 既望:农历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3.地支纪时:一昼夜分十二时辰,用十二地支称呼,每时辰两小时。

干支记时 五更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莫逆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忘年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2

记时 异称

三更(三鼓) 四更(四鼓) 五更(五鼓) 一更(鼓) 二更(鼓)

半夜23时至翌日凌晨1时 夜半 凌晨1时至3时 3时至5时 5时至7时 7时至9时 9时至11时 11时至13时 13时至15时 15时至17时 17时至19时 19时至21时 21时至23时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入定

忘形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车笠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君子之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之交”;

神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 期颐之年:一百岁。

(5) 谦称:学生自称“门生、受业、不才、小生、小可、晚生、后学”等。

(6) 雅称: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夫妻称“伉俪、伴侣”,丈夫称妻子“内人、可卿”,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同学称“同窗”。

(7) 婉称:家父母称“家严、家慈”,去世父母称“先父先严、先母先慈”,夫妻一方亡故称“丧偶”,夫死未嫁之女称“遗孀、孀居”,妻死未娶称“鳏夫、鳏居”。 (8)古代别称:

1.桑梓:家乡 2.巾帼:妇女 3.须眉:男子 4.鸿雁:书信 5.社稷:国家 6.汗青:史册 7.轩辕:祖国 8.“三尺”:法律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1905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3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传统节日】

1.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

2.元宵: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3.寒食: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4.清明: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唯一既是24节气又属于传统节假日。

5.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6.乞巧:又称少女节或七夕。与牛郎织女故事有关。

7.中秋: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8.重阳:《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莱萸等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这一节日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

9.腊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10.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 【有关官职】

1.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2.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4

3.六部职能:

(1)吏部(官任免升调等) (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4.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5.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 6.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7.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8.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9.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10.都督: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11.三公九卿: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谦辞和敬辞】

5

窃: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人名称谓】

1.人名: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一般称谓。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或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有几项边称的,一般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

3.谦称: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 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 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女子自称妾。晚辈自称小子。 4.敬称:①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②称天子:殿下 ③称将军:麾下

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见);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用辈友人中长于自已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⑤称年老的为:丈、丈人(后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泰水”。 ⑥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

⑦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6

5.尊称: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膝下”,别家父母称“令尊、令堂”,老师称“恩师、导师、夫子”,他家房居称“尊府、贵宅”,自家居室称“草堂、寒舍”。 【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年号?谥号?庙号?尊号?徽号】

1.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成祖年号“永乐”;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 “绍兴”、元世祖年号“中统” “至元”;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乾隆皇帝。

2.谥号: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明、穆等,如晋文公、秦穆公、汉武帝;表贬的称号有灵、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远礼曰炀);

其余人(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

3.庙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大体上来说,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4.尊号、徽号: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号起于唐代。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号。如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

7

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上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 【避讳】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对皇帝或尊长不能直呼、直书其名,否则就有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人们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的名字时,必须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避讳。秦始皇名政,于是下令全国改正月为端月。

1、国讳:主要是避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有的朝代延伸至避讳皇帝的姓、字、生肖以及陵名等等。

2、官讳:是封建官场的下级官员为了巴结讨好上司,主动避长官的名讳。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

3、圣人讳: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

4、家讳:指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仅限于亲属内部。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 【姓氏来源】

1、以祖先的族号:唐、虞、夏、殷等 2、以赏赐的爵位:王、公、伯、侯等 3、以分封的国名:齐、鲁、宋、卫等

4、以担任的官衔: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等 5、以贵族的谥号:武、宣、穆、庄等 6、以居住的地方:城、郭、园、池等 7、以亲属的排行:伯、仲、叔、季等 8、以从事的工作:陶、匠、巫、卜等

9、因避讳而改姓氏:丘因避讳孔丘而改为邱姓 10、因避难而改姓氏:韩信的儿子逃到广西改姓韦 【京剧脸谱色彩含义】

红色: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黑色: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白色:阴险奸诈;刚愎自用。(其他:和尙,太监脸谱;表示老人年迈) 紫色: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8

黄色: 勇猛而暴躁 金色:神仙高人。 银色: 神仙,妖怪。 绿色:勇猛,莽撞。 蓝色 :刚强阴险。 【届?任?位】

美国总统的届、任、位各自含义不同。据美国宪法,总统选举四年一次。四年为一届。如果总统任内死亡或因故去职,未能满任,另由他人接任,则继任总统和前总统属同一届总统。 例如,约翰?肯尼迪在1963年11月遇刺身亡,林顿?约翰逊接任,他们二人均为第44届总统。总统的“任”是就他的任职而言的。一个人如连续担任几届总统,仍被认为是一任。富兰克林‘罗斯福就属于这种情况,他1933年至1945年连任4届总统。但一个人如先后担任几届总统,而不属于连选连任,那么当选几次就算几任。格罗弗?克利失兰1885年至1889年和1893年至1897年两度入主白宫,因此算作两任。“位”是指担任过总统的人数。美国自1789年开始举行总统选举至今,已先后有42人担任过总统职务。2008年11月4日,贝拉克。奥巴马当选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他将于2009年1月正式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56届、第44任和第43位总统。 【地理山川 】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以山水之名加“阳”或“阴”而得地名不少,如衡阳、汉阳、华阴、江阴等。

3.中原、关中、江南、岭南、塞北。中原:“中原”一词原是没有特殊意义的原野之意,后来发展到专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从东晋南北朝以后,每一个朝代都沿用了中原地区的地理范畴。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4.关中:“关”指古代的函谷关,以东为关东,以西为关西。现代,人们习惯上认为仪陇以东至黄河西岸、秦岭以北的泾河和渭河流域为关中地区。明清以后,“关”主要指山海关,今东北三省称为关东、关外。

5.江南:“江”指长江。由于长江流到今九江后折向东北,因此古代以这段江为界,来区分东西或左右。古代的江东或江左,即今之江南,指长江下游江苏南部一带;江西或江右,指长江下游现在安徽省中部地区。江南现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6.岭南:岭指五岭,岭南泛指五岭以南地区,又名岭外。

7.塞北:塞北即长城以北地区,其自然条件比较差。塞北亦称塞外、口北、口外等。

9

8.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9.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10.山东、山西: “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11.古今地名: 大都——北京 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 京口——镇江

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 临安、钱塘——杭州 姑苏、吴郡——苏州 淮上、江都、维扬——扬州 会稽——绍兴 长安——西安 奉天——沈阳 直沽——天津

12.五岳: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13.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14.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

15.江左:即江东。江表:长江以南地区。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淮左:淮水东面。 16.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17.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18.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四面:东、南、西、北;八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19.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20.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21.五湖四海五湖 :一般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青海湖、洪泽湖。四海:指现今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古时人们认为中国四面环海,之后四海就被泛指全国各地。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10

【二十四节气】

正月立春、雨水 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 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 十二月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六朝】因为都城都在今天的南京,所以将三国时期的东吴、东晋,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数字三常识】

.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三牲: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太牢、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 、工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 .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 .三国:魏、蜀、吴

.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11

. 三代: 夏、商、周

. 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 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 科考三元: 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饮食器用】

【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五牲】五种动物,:一种指牛、羊、猪、犬、鸡;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宗 教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伦 理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12

【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饮 食

【五谷】稻、黍、稷、麦、豆

【五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茴香

【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音乐文娱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 【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 【六书】

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阳文阴文】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 【岁寒三友】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 【文史典籍】

1.国学:特指中国传统文化,它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其他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3.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 4.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6.四库:经、史、子、集

7.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8.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 9.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史书体例】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等。

(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13

如:《史记》(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汉书》(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等

(2)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春秋》(现有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最大的编年体史书,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实)、 《左传》等 (3)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这种体裁在南宋时才出现 。如:《元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清史纪事本末》等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国语》(第一部国别体)《战国策》《三国志》等

(5)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如:《史记》(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唯一给活人写史的史书,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6)断代史的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史书体例:如:《汉书》(第一部);二十四史除《史记》外,均为断代史。《三国志》即是纪传体,又是国别史,还是断代史。

【满清十二帝】

太祖[武]高皇帝?天命〖努尔哈赤〗、1616——1626 太宗文皇帝?天聪〖皇太极〗、1626——1643 世祖章皇帝?顺治〖福临〗、1644——1661 圣祖仁皇帝?康熙〖玄烨〗、1662——1722 世宗宪皇帝?雍正〖胤禛〗、1723——1735 高宗纯皇帝?乾隆〖弘历〗、1736——1795 仁宗睿皇帝?嘉庆〖颙琰〗、1796——1820 宣宗成皇帝?道光〖旻宁〗、1821——1850 文宗显皇帝?咸丰〖奕詝〗、1851——1861 穆宗毅皇帝?同治〖载淳〗、1862——1874 德宗景皇帝?光绪〖载湉〗、1875——1908 逊帝?宣统〖溥仪〗1909--1911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wp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