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信仰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30 23: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福建工程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闽南地区民间信仰情况的调查

目录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 1 -

1.1 调查背景 ............................................. - 1 - 1.2 调查方式 ............................................. - 1 -

2. 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 - 2 -

2.1 形式多样的民间信仰 ................................... - 2 -

2.1.1 俗神崇拜 ....................................... - 2 - 2.1.2 道教诸神方面的崇拜 ............................. - 5 - 2.1.3巫鬼崇拜 ....................................... - 5 - 2.1.4祗奉习俗的风行 ................................. - 6 - 2.2 调查原因分析 ......................................... - 7 -

3. 信仰的作用 .................................................. - 8 - 4.对民间信仰应有个较为客观的看法 .............................. - 9 - 5. 当代大学生对闽南地区民间信仰的看法 ........................ - 10 - 6. 结语 ....................................................... - 11 - 参考资料: .................................................... - 12 -

1

福建工程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闽南地区民间信仰情况的调查

摘要:民间信仰的神灵信仰体系在本调查研究中狭义定为俗神信仰、鬼的信仰和祖先

信仰。由于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极具特色的一个地域性文化,所以选取闽南的民间信仰为调查对象,阐述形式多样的泛神信仰,探究其原因及对社会产生的作用,并且提出如何正确看待闽南民间信仰。

关键词:民间信仰、俗神信仰、巫鬼崇拜、作用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1 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民间信仰像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起来。民间信仰已经渗透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某些地区,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一种信仰,而成为一个地区特有的文化和经济氛围。民间信仰不再是个人的事情,成为地区与地区、村庄与村庄、家族与家族沟通、交流的媒介。对于民间信仰的全面了解,可以促进我们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此外,民间信仰是两岸人民的重要精神纽带,两岸“三通”的实现后,两岸同胞基于文化信仰的相同点,展开了火热的谒祖、寻根、文化交流等行动,如去年的国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保生大帝神像赴台巡游,而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应该了解自己的闽南民间信仰,并且更加深刻地研究它的精髓。

1.2 调查方式

人们通常所指的闽南地区指厦漳泉,本次的实践也是指以上三市。为了使此次调查更加顺利进行,我们组采取了分工调查的形式,即分配小组成员分别在厦门、漳州、泉州同时展开调查,主要采取的调研方法有:

(1)与当地人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信仰情况及风俗习俗,以及他们对民间信仰的看法和关于“信仰与科学”这一话题的辩证。

(2)走访当地的大小庙宇、主要建筑,观察其中的神像特点和参阅庙里的神像书籍,并且与人们家里供奉的神像相比较。

- 1 -

福建工程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3)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如与族中老人谈话、上网了解相关知识、阅读有关国家政策等,保证调查的顺利完成。

2. 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2.1 形式多样的民间信仰

通过调查和资料显示,闽南民间信仰非常盛行,包括泛神崇拜与一些敬神习俗等等。闽南地区迷信鬼神鬼神崇尚祭祀乞求巫神,民间凡事求神拜佛,崇拜的灵魂神、自然神、庶物神等神明多达210种。从天庭阳界到阴曹地府的各路神明,组成一个与民间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仰体系。居家要奉门神(如钟馗、尉迟恭等),生病就拜医神(保生大帝、广济大师),经商必敬财神(赵光明、关公),赴考先祭文神(孔子、魁星爷),练武崇祀武神(关帝、城隍爷)等等,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博取功名,到消灾解厄,都蒙上一层浓厚的神明保护色。为了祈求保佑平定福寿,不论城镇乡村,宫庙寺观随处可见,大都佛、道合流,同一庙宇有佛有道还有众多俗神,典型的多神崇拜。

2.1.1 俗神崇拜

一、妈祖信仰

妈祖,真名为林默,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幼年聪明颖悟,能过目成诵,长大后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平素精研医理,热心助人。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经常救助遇难的渔舟和商船,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还会预测天气变化,和能够“预知休咎事”,所以称她为“神女”、“龙女”。妈祖,作为民间海上保护女神的信仰,与漳州地区航海业、渔业生产发展有密切关系。妈祖文化与闽南民众生产、生活、安危紧紧相连,因此,信徒众多,在全世界多达2亿多人,并且为世界三大宗教信仰之一。

妈祖生平有许多传说,《天后志》和《天妃显圣录》记载甚多,并且民间的传说更是精彩传神。清朝历史学家赵翼就记下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闽南妈祖传说:若遇海难向神明呼救时,称“妈祖”,妈祖就会立刻不施脂粉来救人,若称“天妃”,则妈祖就盛装打扮,雍容华贵地来救人,所以会很晚才到。故海上都称“妈祖”,不敢称“天妃”。另一个传说是妈祖每次在

- 2 -

福建工程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海上救难后,都要给每位遇险者一晚兴化寿面,吃后不但会驱寒暖身,还能逢凶化吉,后被称为“妈祖平安面”,记得闽南个别村落有这样的风俗,若一个人奋不顾身地下水救人,受恩者必然要煮一碗面以示答谢和为之去掉晦气,这与妈祖的平安面也有几分关联。最夸张的妈祖灵验事迹是二次大战时,美军轰炸台湾,妈祖显灵在半空中掀裙接住炸弹,这个故事台湾南北皆有传说,可以想见战时人们的恐惧,求之神明,如望救星。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从而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就诞生了。祖庙经多次扩建,日臻雄伟,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却可惜被废弃,近年来,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除湄洲妈祖外,漳州市最富盛名的妈祖庙当属漳浦乌石妈祖庙,乌石黑面妈祖是历史最久的一尊黑面妈祖像。而且,当今世界上妈祖具有三种法相:红面、黑面、金面,湄洲妈祖是红面,泉州妈祖是金面,乌石妈祖则是黑面,由黑色沉香木雕成,而且年代久远,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二、关帝信仰

关帝即关羽。民间对关帝的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最典型的神人崇拜。其影响之深广甚至超过了对其他各路神灵的崇信。关帝是儒、道、释共同尊奉的历史人物神明,这是历史上儒、道、释文化长期互相渗透、影响的结果,也反映了我国民间信仰自发选择的无明确宗教意识的多样崇拜特征。而在这三种文化互相渗透的过程中,尤以儒家文化对关帝信仰的渗透最为显着。

关帝生前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李光缙在明万历三十一年所作的碑记中记曰:“今所为颂侯之烈,与侯所以系千百世人心者,得非以一念殉汉之忠乎!窃以为末尽侯也。夫帝室之有隆替,国统之有存亡,自生民有主而

来,谁代无之,何但汉?其历朝死事诸臣,当改姓易命之秋,杀身翼主而极忠无二虑,何但侯?然皆一时能使人叹息咨嗟,传之久而名存耳,未有若侯灵响,今凛然如生者。国于天地,

- 3 -

福建工程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必有与立,惟是生人五伦两仪不得以坠,二曜不得以晦,人心不得以死。侯始遇玄德,朋友也;约盟而后,兄弟也;及推为中山靖王裔,以主事之,则君臣父子也。平居无里闬之欢,非胞乳之共,不有折圭担爵之素,匹夫相友,然信以死,先兄而后臣之,间关周旋,各尽其道,此侯之所以独千古也。”

明朝中期,内忧外患并至,北有蒙古贵族余势力的威胁,东北有满洲族的兴起,东南沿海有倭寇的侵扰。另外,由于政治的黑暗,农民起义连绵不断。为维护封建政权的地位,嘉靖以后的统治者特别注重体现在关帝身上的儒家忠义思想,对民间关帝信仰有意识地加以扶植和引导,以为现实政治服务。

关帝信仰在闽南有虔诚的信仰者。泉州涂门关帝庙即使在“文革”期间已改为它用,虔诚的信仰者,仍在早、晚于天色晦冥和行人稀少之际,悄悄地到庙前、庙后和路边烧香祈祷。关帝信仰的出现虽然是统治者的需要,但是在信仰关帝的同时,关羽身上的优秀品质也深深地影响了人们,使人们的言行更符合义的要求。

三、保生大帝信仰

保生大帝,原名吴夲,宋时同安人,业医活人,景佑年间(1034——1037年)化,乡人肖像祀之。明永乐(1403——1424年)时,进封保生大帝。杨志在《慈济宫碑》中,讲述了吴夲“弱不娶,而以医品行。吴夲之信女的顶礼膜到病除的高明可贵的慈心济真人”、“保

吴真人信千年。1989年年,是年4月,了纪念活动暨了吴真人研究

不好弄,不茹荤,长活人”的严守戒律之所以能赢得众多善男拜,不仅因为他的药医术,还在于他难得世的精神,后称“吴生大帝”和“大道公”。 仰的信仰,至今已近是吴夲诞辰1010周漳州和厦门分别举行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会。其后又在厦门市

区、东山县城、泉州市区等地召开了多次学术讨论会。经过海峡两岸学者的共同努力,已取得累累可观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吴真人学术研究文集》、《吴真人研究》、《吴真人与道教文化》等论文集。在研究的过程中,许多学者认为,纪念吴真人,很重要的一点,就

- 4 -

福建工程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是继承弘扬他那慈善济世的高尚精神,多做“保生”的实际行动,以提高吴真人的伟大神誉。泉州花桥宫历时一百多年的慈善事业,就是弘扬吴真人精神的一个典型事例。

四、其他信仰

关帝信仰、妈祖信仰、保生大帝信仰是通行于闽南地区的三种信仰,体现了闽南民间信仰的统一性。在闽南地区,不同的地方根据自己的需要还有各自特定的神灵,如漳州的开漳圣王信仰,三平祖师信仰,角美的玄天上帝信仰;泉州地区的青山王信仰,王爷崇拜;厦门地区的钓艚王和钩钓王信仰,龙王宫以及田头妈信仰等等,充分说明了闽南民间信仰的分散性特征。

2.1.2 道教诸神方面的崇拜

一、文昌帝君崇拜

文昌帝君是考科举人所遵敬的守护神,与一般人无多大关系,仅是一种间接信仰,旧时书商、印刷商大部分都会供奉。所以民间有此禁忌与之相关:不许随意糟蹋字纸,书籍不能当枕头,更不能坐在上面。

二、土地神和后土神

土地神即福德正神,俗称土地公。土地公据说是守护村镇、部落的阴阳两界之神,因而受到人们的崇拜,认为土地公能保佑土地平安、丰收、治病、除灾、发财、管理土地等,乡间多见土地庙。后土神即守墓神,在墓侧立石碑作为后土神的象征,通常刻上“后土”二字。

三、灶神

灶神为一家之“主”,乡间建灶、改灶均需看黄道吉日,恐冲撞了“神明”。灶口只能向南或向西,否则“不吉”。关于灶神,闽南人有这样的说法:平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上切菜,不得击灶等。

2.1.3巫鬼崇拜

闽南风俗很信鬼神,超越佛道二教。经常祭祀它乡之鬼,更多是为它乡非鬼立庙,会首林立,盛于南宋。今日这些民间传说考证起来大部分都是很荒唐的,是民众生活水平低,文化素质低的一种表现。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科技教育文化的推广普及,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素质有很大提高,特别是知识分子干部和学生的泛神崇拜已消失或淡化。不过,自

- 5 -

福建工程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70年代以后,泛神崇拜又有所回潮,特别是年轻人,且集资、捐资新建各种名目的庙宇繁多。而且,在闽南的很多农村地区,人们对“七月”是鬼月这一说法还是深信不疑,他们认为在农历七月不许在晚上洗衣服和晾衣服,收衣服时要记得抖一抖,甚至忌于在农历七月结婚和生育等等,与闽南文化有直接相关的台湾也有这样的鬼神之说,台湾甚至推出一档节目《开运鉴定团》,请来大师给大家解惑、指点。

2.1.4祗奉习俗的风行

1.酬天敬地

每逢农历正月初九凌晨子时,家家户户都要高摆供桌,备设五牲大礼,敬奉“天公”,俗称做“天公生”。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日都备酒肉、月饼来敬“土地公”,以酬谢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地庇佑之恩。另每月逢农历初一、十五要敬神。生意人初二、十六则敬“土地”。此外,凡遇婚庆喜事,主人也大有举办“酬谢天地”之俗,唯独丧事只拜土地。

2.祭祀祖先

民间的祭祖活动,有庙祭、墓祭、岁祭、生辰忌日祭。岁祭中有清明祭、端午祭、中元祭、冬至祭、除夕祭。宗族春秋要举行隆重“二祭”,不过现已经废止了。每逢亡故亲属的生卒日要“祭祀”,俗称“做忌”。此外,凡遇族中人升学、升官、生儿婚合,也要到祖祠向祖宗行告祖礼。凡重大祭祀,举族同聚,摆宴欢饮,民间称之为“吃祖”或曰“吃公”。

3.春祭

春祭在旧历正、二月,各村有固定日期。每厢祀日,乡长必集公款,在所祀神庙前,大演社戏,家家户户,杀鸡祭酒拜祖先。农民勤俭节约,埋头苦干,到了这日,就都没什么约束了,着新衣,宴亲友,尽宾主之乐,为一乐事,漳州谚语称为:“傍神祝福”。但是,在一些地方,春祭发展到后面成为人们互相攀比的工具。有些风俗要在三牲上挂金饰,以及用钱折成的纸塔。其他贡品更是铺张浪费,只是在祭祀的时候用到,根本不能吃。

4.烧香点烛

民间一般在农历初一、十五,有在居家住宅的神龛佛前,或到乡里宫观庙殿烧香点烛成俗。春暖秋爽时节,更时兴成群结伴到平和三坪祖师公、圆山脚下仙祖、莆田湄洲湾妈祖,甚至坐火车、搭船、乘飞机到南海普陀山、九华山等地进香朝圣。

5.融合道教与佛教信仰的普渡仪式

在早期的闽南社会中,孤魂野鬼被视为社会不安的源头。因此,为安抚无人祭祀的鬼魂,

- 6 -

福建工程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于每年农历七月举办融合佛、道两教的普渡仪式。然而长达一个月的祭典仪式,不仅代表早期社会对鬼神的敬畏,也传达了人民对客死异乡的孤鬼一种蕴含宗教情怀与同胞手足般的怜悯之情;十九世纪以后,普渡祭典的举行更成为社会区域人际网络连结的重要媒介。但是现在也有地方形成了排比的风气。

2.2 调查原因分析

闽南民间信仰是一种以汉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深刻社会背景为基础,并深深地根植于民间的特殊文化现象。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曾多次发生战乱、内乱。战争的发生使难民涌入福建省内。这些难民来到福建不仅给当地的土著带来先进的生产知识,随之而来的还有他们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在长期和闽越土著文化的磨合中,创造出了福建省独特的文化现象。

闽南民间宗教信仰的杂乱无序,与古代闽越土著的信仰崇拜有一定的继承联系。闽南地区三面环山,背朝大海,多瘴气,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古时候又是属于格外偏远的蛮荒之地,

- 7 -

福建工程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所以土著闽越人有“信巫尚鬼”的习俗。汉晋时期,北方汉民开始入迁闽中及闽南,当时这些地方不少仍处于山高林深,瘴雾弥漫的原始状态。如同现在的人们将无法解释的现象归结于外星人一样,古时候的人们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和解释一些难以理解的自然社会现象,在积极开发生产的同时亦不得不寄托、求神灵的护佑和指示。这样,闽越土著“信巫尚鬼”的传统便被入迁的汉民部分地继承了下来。再加上北方汉民入闽后生存竞争严重以及宋元以后的冒险犯禁活动,使人们普遍产生了功利主义即“有求必应”的宗教观念。在福建,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功利的需求,随时随地的创造出了许许多多新的神灵,使鬼神的队伍越来越庞杂。中原传入的道教、佛教、民间信仰崇拜的各种神灵以及从印度、阿拉伯国家、欧洲等国家传入的各种信仰同本土的传统信仰构成了十分庞杂混合的神鬼体系。

宋明以来闽南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民间的鬼神崇拜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经济条件,闽南地区的民间宗教信仰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向,神灵鬼怪崇拜比比皆是,千奇百怪,甚至有崇拜家畜等现象。后人在不知道所拜何人的情况下也积极参与祭拜。福建各地在修建这些荒诞不经的神灵寺庙时,却是不吝资财,极尽铺张,以至于“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庙”。并且,描绘祭祀的场面招摇壮观,演戏宴饮杂陈并备。而由民间宗教信仰杂乱无序所引起的信风水、祈阴福、信巫不信医等恶习,都表现得十分突出。根据近人的研究,明清以来闽南的民间宗教信仰,大体可以分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道教俗神崇拜、瘟神与王爷崇拜,以及画符念咒、卜告抽签、扶乩降神、跳神问亡、驱邪治病、祈风祝雨、斋醮普渡、迎神赛会等等名目。

与我国现有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五大宗教相比,民间信仰没有明确的创始人,也没有固定的教条、教规、组织形式等,并不形成一个社会实体。其思想核心是信仰鬼神,相信神灵能支配人生,福佑信仰者,在信仰活动中,又有神庙、神像的建造,以及相应的崇拜礼仪等,从而具有一定的宗教信仰属性。这样,从广泛意义方面看,民间信仰也是宗教信仰。这是我们在把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讨论时,必须首先加以说明的。

3. 信仰的作用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其相适应的地方。民间信仰所信仰的诸神无一不是经过儒、道、释解释过的。这些神灵身上都有其特定的良好品质。如保生大帝悬壶济世,关羽的忠义等。它们以忠孝仁义的儒家思想为核心,倡导人们要忠心诚信、孝敬父母及师长、仁爱、仁慈、仁义,反之就是道德缺失、大逆不道,必遭报

- 8 -

福建工程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应。民间信仰顺应了这一思想,如观音就是人们信奉的一位仁爱仁慈的善神,制裁大逆不道的便是惩恶扬善的雷神,人们追求神灵保佑的前提是约束自身的道德行为。信仰者在信仰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向这些神灵学习。泉州花桥宫百年来的慈善事业便是极好的例子。

其次,民间信仰在民间信仰在普通群众中所起到的精神抚慰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人们通过民间信仰及各种仪式活动来传达喜怒哀乐,调剂情绪,寄托对生活的美好期望,满足心理需求,特别是面对现实生活中种种困难与坎坷,人们也需要一种精神支撑。而民间信仰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长期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但是,一味的信奉神鬼必将对身心造成危害,如以烧香纸拜神保佑平安而不采取科学的安保措施发生安全事故、以讨喝神水或依靠捉鬼驱邪而不就医吃药耽误治疗等事例时有出现。

最后,台湾与闽南地区一水相隔,两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台湾在1684年设府之前,一直都隶属于泉州府。闽台两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近,神缘相承,每一点滴无不是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真实写照。闽南地区有什么样的神庙,台湾几乎也有相同神庙。闽台两地民间信仰盛行,庙宇香火旺盛。相同的民间信仰神祇、庙宇遍布两地的大街小巷。它是闽台两岸手足情深的历史见证,也是沟通泉台宗亲心灵的一座桥梁。活跃于闽南地区的民间信仰,由于国家对台统一和对侨统战的需要,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事实证明,闽南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在促进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民间文化交流,吸引外商回乡谒祖、投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对民间信仰应有个较为客观的看法

民间信仰在人群中有很深的根,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对民间信仰的研究和管理应引起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从积极方面看,挖掘和整理民间信仰迫在眉睫。民间信仰的存在有几千年的历史,代表一个丰富的文化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文化正在受一些制度化宗教的冲击,正在被现代科学文明所淘汰,及时挖掘整理这种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在社会生活为民间信仰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充裕的空间,也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难题。对于社会主义时期将长期存在的民间信仰,既要要正视其存在的合理性,也要看到其消极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少地方的文化生活仍然十分落

- 9 -

福建工程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后,人们的精神处于空虚状态。先进文化没有占领这些市场,落后愚昧的东西必然占据着部分人的精神领域,丰富农村科学文化生活便成了当今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当务之急,正确引导民间信仰势在必行。

比较现实的态度,是在宣传无神论及其理论基础唯物主义的同时,对民间信仰中以积极的引导,并加强对有关活动场所的管理,使之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就是我们把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将长期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积极地加以探讨的主要目的。

5. 当代大学生对闽南地区民间信仰的看法

大学生参加民间信仰活动调查表:

45.00@.005.000.00%.00 .00.00.00%5.00%0.00@.54@.54%、8.11%0.00%平时经常参加偶尔参加

过年过节会参加从不参加

民间信仰提供精神力量情况调查:

- 10 -

福建工程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50.00E.00@.005.000.00%.00 .00.00.00%5.00%0.00%能

1不能偶尔能

大学生对是否应该继承家乡民间信仰情况调查:

10.81@.54D8.65%应该不应该无所谓

在我们的调查当中,大部分的学生平时经常参加一些民间信仰活动。如:烧香拜佛等。可见,民间信仰在现在仍然有很大市场。而且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民间信仰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给人力量。实际上,在人感到无助的时候信仰往往能够支撑起人的信念。因为这些信仰告诉人们,只要支持下去就会有希望。或者经过抽签等形式给人希望。而这也正是信仰长盛不衰的原因。只要合理对民间信仰加以利用,引导人们向真善美的方向,信仰的存在是不与社会主义大背景相违背的。

6. 结语

综上所述,闽南民间信仰是在闽南地区的人民大众中自发产生的对具有超自然神力和超人神力的对象的崇拜,具有民间性、自发性、多元性和世俗性等特点,并对广大闽南地区的城乡人们的思想行为、对社会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历史悠久,代表了闽南丰富的

- 11 -

福建工程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文化史,在海峡两岸的经济互动、文化互动、亲缘互动中显示出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促进海峡两岸共同繁荣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因此闽南民间信仰不可能也不应该被淘汰,可是随着科学社会发展的加快,落后的东西应该被替代,所以正确研究并引导闽南民间信仰势在必行。

参考资料:

[1] 吴幼雄:《泉州宗教文化》,鹭江出版社,1993年6月 [2]《漳州府志》《同安县志》《慈济宫碑》《东山县志》

[3] 林国平.论闽台民间信仰的社会历史作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4] 许晓望.福建民间信仰源流

[5] 黄向春.闽越概念与福建地域文化研究

- 12 -

2002年第4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wl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