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更新时间:2023-11-29 13:24: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注:此文发表于《求索》2012年第12期 阅读该文:请回答:

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Ⅱ 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态度是如何的?

Ⅲ 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脉络是如何的?或者,马克思在哪些著作中、是如何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Ⅳ 《资本论》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特征是什么? Ⅴ 《资本论》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特殊现象是什么?

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基于人学的解读 王海传 岳丽艳

【内容提要】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是马克思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的重要内容。马克思肯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步作用,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害人性质”,在此基础上努力寻找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劳动者的人类本性的新的生产方式。梳理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脉络,盘点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视角,明晰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根据,对于问诊当代资本主义,回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风险,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

马克思生活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长期生活于那个时代资本主义世界的首都和心脏地带。19世纪50年代末期,马克思意识到美国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思索生活于其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性、历史局限性并探索新的生产方式,是马克思毕生的理论和实践目标。

1

一、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脉络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以最初萌芽的状态出现,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十六世纪才开始的。1马克思开展理论和实践批判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作为成熟的生产方式展示了它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什么,如何界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困扰马克思一生的理论问题。1881年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指出:“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起源时,我说过,它实质上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彻底分离’,并且说过,‘全部过程的基础是对农民的剥夺。’”2特里?伊格尔顿对马克思的这一发现评价为:“马克思第一个提出了‘资本主义’这种历史现象,他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如何兴起,如何运行,以及它可能的结局。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弗洛伊德发现潜意识一样,马克思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一直为人所忽略的事物,那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过程,即“即个人的分散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社会的积聚的生产资料,多数人的小财产转化为少数人的大财产,——这种对劳动人民的痛苦的、残酷的剥夺,就是资本的起源……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被以剥削他人劳动即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所排挤。”41875年,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提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生产的物质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

5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所有的只是生产的人身条件,即劳动力。”综上,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意味着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收益、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意味着劳动的人、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人被排除对社会收益的占有,意味着少数人与多数人的对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是辩证的。马克思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以来世界范围内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发展的进步状况,提出“资

6产阶级社会是最发达的和最多样性的历史的生产组织。”马克思肯定了资产阶级

12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3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0页。 3

[英]特里?伊格尔顿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 任文科 郑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0页。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6页。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2

社会的主要开启者资产阶级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马克思对比了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的状况,把美国看成“资产阶

2级社会的最现代的存在形式。”马克思总结了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以来生产力方

面的长进:“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3马克思解码了助推资产阶级社会的几个主要因素如竞争、分工、机器的大规模采用、现代生产制度等。就资产阶级社会的助推因素看,资本家是以上各个助推因素的主体。在马克思的笔下,资本家是勤劳的工作者,是在全球范围内为资本寻找最佳升值空间的不懈的开拓者因而在客观上推动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

4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当代美国批判社会

会学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代表丹尼尔·贝尔高度认同马克思的观点,认为“这是一个理论家的卓越预见,他非常清楚资本主义的潜在逻辑”,即“地理经济学和地理政治学之间的矛盾趋势。”5马克斯·韦伯从文化的维度解码马克思的主体体动力来源,认为宗教禁欲主义为资产阶级社会提供了主体:“宗教禁欲主义的力量还给他们提供了有节制的,态度认真,工作异常勤勉的劳动者,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如同对待上帝赐予的毕生目标一般。”6丹尼尔·贝尔继承了马克斯·韦伯,校正了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最大弱点在于没有文化理论。对马克思来说,文化只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他从来没有详细说明——几乎没有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说明过——经济基础(主导的生产方式)到底是如何产生出截然不同的文化模式的。”7丹尼尔·贝尔既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解码资产阶级社社会:“资产阶级社会是靠商业行会和制造业行会建立起来的新世界。16世纪以

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页。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5

[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严蓓雯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8、349页。 6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 陈维刚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39页。 7

[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严蓓雯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9页。

3

后,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的革命建立了现代社会,他们使经济活动而不是军事或宗教关切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1也按照马克斯·韦伯解码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是这么一种社会经济体系:它适应以成本和价格之合理核算为基础的商品生产,以及以再投资为目的的财富的不断积累。但是这种新形式的单一运作体系,融合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和性格结构。在文化中,它的特征是自我实现,即将个人从传统束缚和归属纽带(家庭和血缘)中解脱出来,使得他能按自己的意愿‘塑造’自己;在性格结构中,是自我控制和先劳动后享受的规范,是在追求明确目标的过程中有意义的行为的典范。经济体系、文化和性格结构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资产阶级文明。”2在世界范围内最佳投资环境的选择,就是世界范围内商业活动的普及。对商机的灵敏捕捉是资产阶级的天性之一因而也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动力之一。对于资产阶级的这种天性,马克思思想的继承者马克斯·舍勒认为:“近代哲学的世界图景之核心只是合资产阶级经营活动目的的蓝图。在他们眼里,世界拥有无穷的质量和活性,对于那些敢于超逾市民的实用目的的虔诚、恭顺地献身于这个世界的人,这个世界会使他们年轻的眼睛闪出惊奇的光彩。”3

但马克思直观地、敏感地意识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害人”性质,将它看成是人类活动所采取的最后一种奴隶形式,断言“一方面存在雇佣劳动,另一方面存在资本的这种形式就要被脱掉。”4

从1848年1月下半月完成《共产党宣言》的起草到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马克思集20年心血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分析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两重性质:“在产生财富的那些关系中也产生贫困;在发展生产力的那些关系中也发展一种产生压迫的力量。”5

《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分析了资本的经济性质,指出资本是工人的对立面,是资产阶级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资本和劳动的对立表现为:“一方是资本,另一方是劳动,两者作为独

1

[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1978年再版序言),严蓓雯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页。 2

[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1978年再版序言),严蓓雯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页。 3

[德]马克斯·舍勒著:《资本主义的未来》,罗悌伦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78~79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9页。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3页。

4

立的形态互相对立;因而两者也是作为异己的东西互相对立。与资本对立的劳动是他人的劳动,与劳动对立的资本是他人的资本。”1

《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分析了资本主义损害个人发展的经济特性:“资本主义生产比其他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更加浪费人和活劳动,它不仅浪费人的血和肉,而且浪费人的智慧和神经。实际上,只有通过最大地损害个人的发展,才能在作为人类社会主义结构的序幕的历史时期,取得一般人的发展。”2《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分析了资本家对劳动过程监督的合理性:“劳动过程在形式上从属于资本,即劳动过程被置于资本的控制之下,就在于工人作为工人受资本或资本家的监督,因而受其支配。”3“劳动过程的一切因素——劳动材料、劳动资料以及活劳动能力本身即资本家所购买的劳动能力的发挥和消耗——都属于资本家,因此,整个劳动过程也属于资本家,就好像他是用自己的材料和自己的劳动资料亲自进行劳动一样。但是,由于劳动同时又是工人本身的生命的表现,是他自身的个人技巧和能力的发挥,——这种发挥取决于他的意志,同时又是他的意志的表现,——所以,资本家就监视工人,把工人劳动能力的发挥作为从属他的一种行为来加以监督。”4

《资本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特征: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这意味着,工人自己也只是表现为商品的出售者,因而表现为自由的雇佣工人,这样,劳动就表现为雇佣劳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当事人”,“生产关系的两极”即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经济性质便被注定了,它们是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体现者,人格化。第二,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这种为了价值和剩余价值而进行的生产,使得作为与工人相对立的独立的力量的资本,直接与工人本身的发展相对立。5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就它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来说,显示出两个特殊现象”:首先,“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资本家进行监视,使劳动正常进行,使生产资料用得合乎目的,即原料不浪费,劳动工具受到爱惜,也就是使劳动工具的损坏只限于在劳动中它被使用时损耗的必要程度。”其次,“产品是资

12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223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05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3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页。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95~997页。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wj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