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探索
更新时间:2023-10-15 20: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小学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下
子牙镇王庄子学校
邹春雨
第一课:连通器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连通器内水面保持同一高度的现象。 2、初步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漏斗、胶管、玻璃管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指导看图,这里有两把茶壶,你们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对了,壶的容积一样,B壶的壶嘴短了些,如果我们用来装水,装的水还一样多吗?其中有什么道理呢?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认识连通器 ①按书图组装连通器。 ②在漏斗中注一些水。
实验观察: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一样高吗? ③、试着把玻璃管抬高或降低些。
实验观察: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水面还一样高吗? 思考:连通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连通器内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2、实验二,连通器的原理,
①、教师出示连通器,向A容器里注水,水量达到A容器的四分之三时停止注水。 ②当水流动时,观察A、B、C容器水面现象。 ③打开连通器开关D,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思考:①、这是不是进一步证明了连通器内的液面总是一样高?
②、打开开关D后,为什么会喷出液体?根据这个道理,请你解释山上泉水涌出的道理。
讨论:现在我们再来讨论本课开始的问题,两把壶装的水一样多吗?试着说说它
的道理。
3、实验3:实验设计。
①设计题目:一条水渠与一条公路交叉,不架桥且能使车辆正常行驶,怎样让水流过去呢?请画出设计图。
②提示:运用连通器的原理进行设计。 (三)、探索发现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内同一种液体的液面总是一样高。 (四)、探索延伸
在房屋装修安装护墙板时,人们为了让室内护墙板同样高,装修工人往往用一根装上水的透明塑料管来完成测定工作。你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
第二课:走进三维空间 一、教学目的:
1、用长方体纸盒进行三维空间的研究,了解三维空间的知识。 2、初步训练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准备: 按小组配备:牙膏空盒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纸盒:纸盒平放在桌上占桌面多大面积?我们只要知道纸盒底部的长和宽就行了。如果想要知道纸盒占了多大空间?我们就必须计算出它的体积。 (二)学习新课: 1、观察与实验。
①、平方纸盒,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由于我们的视线的局限性,只看到有三个面。
②、在思考时,我们必须要想到看不见的三个面,这就是空进想象。 2、空间想象训练
①、教师用教具正方体,提出以下问题: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 思考建议:
①、想一想,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小正方体组成? ②、看到三面,是不是还有三面?
③、利用空间想象,把视线看不到的三种方块也考虑到。 说一说:结果 8+12+6+1=27(块) 3、练一练空间想象力 学生看书7页,
①、图3中的1、2、3、4、按虚线向一个方向折叠后,是A、B、C、D哪个图? ②、找出图4中A、B、C三个立方体相应的平面展开图。 ③、翻动立方体。 ④、填数字练习。 (三)、探索发现
生活中许多物品是立体图形,了解和掌握这些图形,需要具备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训练,人的空进想象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四)、探索延伸
完成课本8页作业1题、2题。
第三课:有趣的离心现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用玻璃球在盆壁的旋转和水的旋转的实验,了解离心现象。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
玻璃球、塑料盆、塑料勺、水碗、塑料水瓶、圆片、硬币、绳子、胶带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演员舞水瓶吗?在一根绳子的两端,各拴有一个装有水的小水桶,杂技演员手抓绳子中间,用力甩动水桶,使水桶在空中转圈,并不断的加快速度。两桶中的水在空中甩来甩去,水却乖乖留在桶里,竟然没有洒出一滴水!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做个实验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 一、实验一:飞球走壁 ①把一个玻璃球放在塑料盆里。
②手端盆边轻轻的晃动,使小球在盆内作圆周运动,逐渐加快晃动速度,使小球恰好在盆壁上飞快的转动。
③、当晃动速度减慢时,小球由盆壁高处慢慢的转到盆底。 ④、当晃动塑料盆过快时,小球会从盆壁飞出落地。
思考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小球上升到盆壁运动,而不是在盆底运动?如何解释小球从盆壁飞出落地现象? 二、实验二,旋转的水。 1、把碗放入塑料盆中。 2、向碗里倒入约二分之一的水。
3、把勺伸到碗的水中,由慢到快的搅动碗中的水,使水旋转。当水旋转速度越来越快时,碗里的水会沿着碗壁升起来,随着转动速度加快,一部分的水甩到水盆壁上。当水旋转速度越来越慢时,碗里的水会沿着碗壁回到碗底。
4、把盒内粘硬币的一侧放在桌上,向外移动,此时,你发现牙膏盒平稳的停在桌边保持了平衡。
思考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碗中的水会向外运动?
2、碗里旋转地水与实验一中旋转地玻璃球有相同的道理吗?试着说一说。 三、实验三制作一台简易离心仪
1、在透明大塑料瓶中装满水,把5枚1分硬币和5个小塑料圆片放进瓶中,拧紧瓶口,轻轻摇动瓶子,是硬币和塑料片在水中分布均匀。
2、用一根绳子缠绕在瓶子中间并系紧,提起绳子使水平保持平衡,用胶带固定
好线绳。
3、手提绳子,提起瓶子,用手拨动瓶子,使瓶子旋转起来。当瓶子慢慢停下来时,注意观察。
4、认真观察,硬币都停留在瓶子什么地方?小塑料片都停留在瓶子什么地方? 三、探索发现
1、杂技演员表演的节目叫水流星,由于小桶和水在空中快速旋转,桶中的水会产生离心现象。
2、飞球走壁实验中,小球在旋转时产生了离心现象,使小球在盆壁上快速旋转,不会掉到盆底。 四、探索延伸
想一想,生活中使用的洗衣机,其中的甩干机是利用什么道理把湿衣服中的水甩出去的?
第四课: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一、教学目的:
1、通过酸碱性测试小实验,认识生活中常见液体的酸性和碱性。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PH试纸、塑料吸管、白醋、橘汁、牛奶、汽水、肥皂水、洗发液、护发素。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大家对酸性物质肯定不陌生,食醋和一些水果含有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对大家来说可能不如酸性物质那样熟悉,其实大家在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如肥皂和清洁剂都含有碱性物质。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几个小实验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二)学习新课:
1、实验过程一:学习PH试纸的使用
①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边观察边记忆实验的方法。
②实验程序是: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张PH试纸。 ③用一支塑料吸管吸取少量白醋,将白醋滴到PH试纸上。 ④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到白醋的酸碱性。 观察思考:白醋是酸性物质还是碱性物质? 总结PH试纸的使用方法。 2、实验过程二:
①、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张PH试纸。
②、用一支塑料吸管吸取少量待测液体,把它滴到PH试纸上。 ③、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到被测液体的酸碱性。 ④、重复上面各项操作。分小组进行测试各种液体。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橘汁 汽水 护发素 PH 酸性或碱性 牛奶 肥皂水 洗发液 PH 酸性或碱性 思考问题:试着说一说,认识物质的酸碱性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3、分组讨论:
①、人的胃里含有适量的胃酸,他可以帮助消化。如果饮食过量,胃就会分泌出大量的胃酸,造成胃部不良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建议这个人少食用哪些食物?
②、大家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蚊虫叮咬后,叮咬处会红肿。这是蚊虫在人体的皮肤内分泌出一种酸性物质,使皮肤痛痒。此时,人们涂抹一些花露水来止痒。如果涂抹一些肥皂水是不是也可以减轻痛痒呢?
③、正常人的头皮及毛发呈酸性,如果使用碱性过大的洗发液时,会引起头皮干燥,头屑增多及毛发变脆、开叉等现象。我们如何正确选择洗发液及护发素呢?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物质的酸碱性,学会了用PH试纸测定液体的酸碱性。 2、明白了认识物质的酸碱性,对正确使用生活中的物品有帮助。 (四)、探索延伸
洗鱼时不小心把鱼胆弄破了,利用厨房内的哪种物质清洗,可以除去鱼胆苦味?
(苦味的来源是鱼胆中含有的一种中酸性物质)
第五课:不敲自鸣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共鸣现象及应用。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配备:音叉、收音机、空盒子、玻璃杯、竹筷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音乐会上,优美动听的乐器演奏令人陶醉,有人说,这是很好的利用了声音共鸣的结果。共鸣,真有这么大的作用吗?我们做个实验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
1、活动一,教师讲故事(被磬声吓病的和尚)我们做一个实验研究一下。 ①、按课本中的图摆好两个相同的音叉。
②、用橡皮锤敲击音叉A,使其振动发声,然后用手握住音叉使它停止振动。 ③、实验观察:听另一个音叉B是否发声。
思考问题:我们并没有敲击音叉B而他发出了声音,这是为什么? 2、活动二,观察共鸣现象
①打开收音机播放歌曲,放在地面上听一听。 ②再把收音机放在空盒子上听一听。
实验观察:收音机放在地面上和放在空盒子上,其声音有变化吗?
思考问题:收音机放在空盒子上,声音比放在地面上响亮。这是不是说明了收音机的音乐声引起空盒子里的空气振动使声音加强了,盒子成了收音机的共鸣箱? 3、活动三,共鸣箱
①、用自己的饮水器具作为实验器材。 ②、用耳朵贴在茶杯口细听声音。
③、实验观察:听到了些什么声音?
④、思考问题:听到的声音,有的是嗡嗡声,有的是鸣鸣声,有的是沙沙声,这说明我们周围有许多微弱的声音,一般情况下我们感觉不到。茶杯、瓶子等容器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三)探索发现
1、通过三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共鸣现象。 2、共鸣现象与共振现象是一个道理。 (四)探索延伸
很多乐器都有共鸣箱,说说下面这些乐器的共鸣箱在哪里? 马头琴、二胡、柳琴、低音号、月琴、鼓、扬琴。
第六课:有趣的回声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与信息交流,研究回声的产生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镜子、纸筒、手表、雨伞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人站在山顶上,冲着对面的山头大喊一声,喂,你好吗?远处就会有一个声音回应你,喂,你好吗?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声音向外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会像球撞到墙壁上一样被弹回来,使声音再传到你的耳朵里。回声其实就是声音的反射。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回声现象的研究(1)
①将镜子放在桌子上,在桌面上用粉笔画一条跟镜面垂直的直线,直线的两边各平放一个纸筒。
②、将一侧纸筒作为送音纸筒,可在纸筒口里放一块机械手表。
③、在另一侧,拿着平放的听音纸筒并慢慢改变其位置收听机械表的声音。④、你听到的声音如何?
思考问题:这个实验是不是说明了,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而产生回声? 2、实验二:声音现象的研究(2) ①用两把雨伞按书图架好。
②在右侧伞把的横杆上挂一块机械手表。
③保持安静,把头慢慢凑近左侧伞把横杆位置,调整伞与头的远近位置,你听到了什么?
思考问题:这个问题是不是说明了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声音反射了几次传到了你的耳朵里? 3、回声的应用。
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利用回声解决了很多问题,例如:探测水下物体,石油勘探等等。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实验与信息交流,我们证明了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因此会产生回声。
2、声音反射原理可以有很多用途。 (四)、探索延伸
在新建的房子里说话可以听到回声,当搬进家具后,我们再说话就听不到回声了,说说其中的道理。
第七课:失重现象 将测定的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失重现象,了解一些有关在太空失重的有趣现象。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体重计,大小螺母、橡皮筋、纸杯、绳子。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均数法) 日期 11 温度 19 12 20 13 22 14 18 15 17 16 19 17 18 18 15 19 12 20 13 要求:求出10月中旬上午10点的平均气温 ①、将10天的气温数据相加,再除以10. ②、得数即为均数。
③、小结:均数就是平均数,即数值平均。均数等于所有项目中数据的总和除以项目总数。
2、实验二,估算数据的平均值(众数法)
①、有关数据,某汽车在行程中,烟碱人员每百公里测一次耗油量,随机选其中8次数值如下表: 次序 耗1 油6.2 2 7 3 6.2 4 6 5 6.2 6 6.3 7 6.2 8 5.8 (升) ②、要求:不用计算,快速说出该汽车百公里耗油的平均值。 ③、观察:8个数值有什么特点?哪个数字反复出现? (众数,在一系列数据中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叫众数。) 3、实验三,估算数据的平均值(中数法)
①、花园的花开了,随机抽取其中9株,开花的朵数分别是: 株次 1 花数 25 2 23 3 28 4 24 5 26 6 27 7 20 8 22 9 21 要求:快速求出花园开花朵数的平均值。
②、将9个数值从小到大排列。20、21、22、23、24、25、26、27、28 ③、找出中间位置数是24.。
小结:中数:就是指一系列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就叫中数(也称中位数)。
思考问题:练一练:有一列数据:87、82、74、90、89、75、88、86。它的中数和它的平均值各是多少?
(三)探索发现
我们进行了三项实验活动,知道了怎样计算平均值和估算平均值。 (四)探索延伸
1、有一群人,要估算一下有多少,你应用什么办法? 2、要估算一片森林有多少棵树,你有什么方法?
第十一课:你算的数字有多大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在棋盘上放麦粒等活动,研究等比数列问题。 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准备:画好一张8X8=64格计数统计表、计算器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故事:相传古印度有一个人发明了一种游戏棋,棋盘共64格,玩起来新奇、有趣。他把这种棋献给了国王。国王十分高兴,便下令奖赏献棋人。这个人只要求在他的这个棋盘上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小麦,第二个格子里放2粒小麦,第三个格子里放4粒小麦??放满64个格子,你们猜,结果怎样? (二)学习新课,活动过程 1、探索活动一
①在一张纸上绘制一张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表格。 ②、在表格里进行放麦粒模拟实验。
(提示:随着数字的增大,可以使用计算器。) 思考问题:实验进行到第三行了,你有什么体会? 2、探索活动二 折纸的高度
①、一张A4的白纸(厚0.01厘米),将它对折、再对折、再对折??一共对折30次,然后,你能测量它的高度吗?
②、几次就折不动了
③、你能换算出它的高度(千米)吗?
④、看一看,他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比较,谁高?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
2、查资料得知,有些病菌繁殖也是按等比数列进行的。如果病菌得不到及时控制,就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四)探索延伸
读课本52页故事,想一想,这个协议能签吗?为什么? 第十二课:用平面图形做成球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粘合正六边形和正五边形纸片,了解有平面图形到拱形曲面的过程。 2、了解整个球体的缝制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剪刀、胶水、复印图5、足球。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踢足球,但是你知道吗,缝制一个足球需要多少块正五边形的皮子?它又是怎样由平面的皮块缝制成球体的?黑皮块和白皮块各有多少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
1、活动一,足球面上的知识。
①、认识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白皮块是正六边形,黑皮块是正五边形) ②、观察足球面上黑皮块与白块的关系。
③、每块黑皮块的五条边与白皮块相连,每块白皮块的三条边与黑皮块相连。 ④、通过黑皮块计算足球上白皮块的数量。 ⑤、拿足球验证计算结果。
2、活动二,怎样由平面的黑皮块缝制成一个球体?
①、用白纸描下课本图5的A、B图形。
②、把A图的五个白色六边形的下端开口处粘接。 ③、把B图五边形周长的白色粘连处向下折,涂抹胶水。 ④、将黑色五边形对准A图的空口处,仔细粘好。
⑤、稍干后,整理成凸起的拱形曲面。我们把一个由32 块黑白皮组成的足球,按图示将缝合的线拆开,展现在面前的是什么?如果足球皮块都是用正六边形,能缝合成球体吗?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两种正多边形图案。 2、了解了平面与曲面之间的关系。 (四)探索延伸
实际操作:用纸把课本57页的图描下来,试着做一做,能不能粘成一个12个面的立方体?
第十三课:地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和阅读减灾的信息资料,研究地震的成因和减灾的方法。 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毛巾,地震模拟沙盘、一次性木筷2支。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大地震??地震给当地民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损失。我们来看真些图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画) (二)学习新课,活动过程 1、活动一学习信息小资料。
①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地核)。
②、地壳:地球的固体外壳,平均厚度17千米,由一层层岩石构成。地壳越深,
压力越大,温度越高。地壳是在不断运动的,地壳的猛烈运动就是地震。 (提示:随着数字的增大,可以使用计算器。) 思考问题:实验进行到第三行了,你有什么体会? 2、探索活动二, 地震探讨(1)
①、把四条不同颜色的毛巾叠放在桌上,当做水平的岩层。两手按在岩层上,把它慢慢向中间挤压。
②、实验观察,毛巾出现了什么现象?
③、思考问题:这是不是证明了,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时会发生褶皱? 3、探索活动三 地震探讨(2)
①、教师用两手握住2支一次性木筷的两端,用力将木块压弯,继续用力,直到木筷被折断。
②、实验观察:当木筷被折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想一想,拿木筷的手有什么感觉?
③、思考问题:这是不是证明了岩层褶皱厉害了就可能断裂,断裂时产生振动,形成了地震? 4、探索活动三 地震探讨(3)小组实验 ①、布置沙盘。
②、用小木棍在扳子下敲击。
③、在板子下垫上几本书后,再用同样的力敲击几下板子底下的书。
实验观察:两次敲击,观察沙子上小玩具倾倒的程度,哪种敲击方式小玩具倾倒的程度大?说明什么问题?
思考问题:实验说明,地震震源越浅引起的危害越大。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地震产生的原因是: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发生褶皱、断裂而产生振动,形成了地震。
2、查资料得知,地震的产生还有陆地板块移动发生碰撞或火山喷发等原因。
(四)探索延伸
读课本62页图画,想一想,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谈谈这些做法的道理?
第十四课:希望发明法 一、教学目标:
1、研究身边的物品,分析发明它的过程并找出发明的特点。 2、实践希望发明技法的发明活动。
3、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搜集运用希望发明技法相关物品的信息。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希望是创造发明的起点。传说鲁班的木工手艺非常好,很多人都请他做木工活。他风里来雨里去,十分辛苦。他的妻子想:这样日晒雨淋的,生了病可怎么办?应该有一个遮阳避雨的东西才好。于是,鲁班的妻子发明了伞。 (二)学习新课
1、活动一,查阅信息,了解希望发明法。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帕斯卡的计算器;张衡发明地动仪。
②、思考问题:很多发明都是在希望的基础上萌发和实现的,应用希望法的发明活动,都是从无到有的发明,根本问题时要提出希望。对此,你有什么希望,说一说。
2、活动二,探索希望发明技法的发明规律
①、飞机的发明——希望“飞人”——希望“嫦娥奔月”——希望“扑翼机”。 ②、高压锅的发明——?——? ③、家用冰箱的发明——?——?
④、思考问题:希望法的发明规律是不是在于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你对身边哪些事物有新的追求?说说看。 3、活动三,希望发明活动的体验
①、对圆珠笔的希望:希望能写出多种颜色的字;希望能长期继续使用;希望写的字要粗就粗,要细就细;
②、请你从学习、生活中提出3个对某种物品的希望和设想。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希望是发明的萌芽,是实现发明的基础。 2、应用希望法的发明活动,都是从无到有的发明。 (四)探索延伸
希望发明技法在我们的学习与工作中也要很好的应用。如果写一个课余读书计划,就需要我们将希望读什么书、怎样读书等内容列举出来。
正在阅读:
发现与探索10-15
上海市嘉定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测试(二模)语文试题04-08
新多媒体教室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06-21
Linux下串口通信06-02
鲸的自述作文500字07-13
复旦MBA提前批面试流程及内容06-11
2022-2022年小学语文安徽小升初冲刺拔高试卷【42】含答案考点及04-08
谢谢您老师作文700字06-1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探索
- 发现
- 汉语拼音知识要点
-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学复习材料
-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及经验借鉴
-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论文
- 2012届高考英语必考词汇90天复习案:第43天
- 陶伟在四矿三届二次职代会暨2009年党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 告
- 超轻多孔材料和结构创新构型的多功能化基础研究 - 图文
- 中考英语冲刺之写作(作文之写作基础训练)
- HP LaserJet 3050 PCL5打印机配置流程
- 小学语文习惯调查报告
- 五联检开展的意义
-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第一讲)
- 生物分离工程思考题
- 2012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 2012年版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中涉及处方内容的细则
- 电梯作业指导书20091110
- 投资学模拟炒股报告
- 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申报书
- 诱捕各种小动物的秘籍
- 超市收货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