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定稿)

更新时间:2024-01-29 11: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川省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规划

(2011-2015)

一、 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我省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把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列为农村三大体系建设之首,省农业厅将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列为全省重点建设的“五大体系”之一。“十一五”以来,我省在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1、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省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上下相连、左右贯通、初具规模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省农业厅成立了市场信息处及信息中心,作为全省农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管理和实施的职能部门,全省21个市(州)农业部门都有专门的信息机构,165个县(市、区)农业局设立了信息服务站,已建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2716个。全省各级农业信息人员共计569人,其中:省级13人,市(州)级76人,县级480人,加上通过培训的各类农村信息员,初步形成了一支覆盖全省的农村信息工作队伍。

2、网络设施具备一定基础。我厅信息网络是全省农业信息网络的枢纽,已基本形成电子政务内网、电子政务外网、

1

互联网三个物理上完全独立的网络系统。目前,“金农”工程一期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项目主要建设“构建两个数据中心,部署四个应用系统,建设两个工程”。在搞好省厅信息网络建设的同时,加强了市、县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目前,80%的市(州)、40%的县(市、区)农业部门建成了信息服务平台,省、市、县农业部门和2000多个乡(镇)农业服务组织、专业大户、专业市场连通了互联网。

3、信息资源整合取得进展。全省农业部门以网站建设作为信息资源整合切入点,在电子政务内网和互联网上建设了三类网站,加快农业部门信息整合步伐。一是在省农业厅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上,建有农业厅主页及30个厅属单位信息站点;二是在省电子政务内网上,建有农业厅和部分市、县信息站点;三是在国际互联网上,全省建有86个农业信息网站。三类网站会聚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科技和市场信息,为全面实现全省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4、网络信息服务已经起步。网络在政府与农民、市场与农民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领导决策农业、广大农民群众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发挥了一定作用。21个“三电合一”项目县创新服务模式,引领全省农业信息服务推向深入;全省注册全国农村供求信息“一站通”会员已达4023个,有176家企业的317个农产品加入了中国农业网上展厅。35%

2

的行政村和一大批龙头企业、农村专业组织、批发市场和营销大户能及时接受农业部门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应用逐步受到广大农村生产经营者的重视和关注,并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来讲,仍处在最初级阶段,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与发达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我省农业信息化建设,从省到县,都拿出了规划和设想,但列入财政专项投入的资金极少。“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仅1000万元,其中省厅信息网络建设200万元。由于灾后恢复重建,暂停信息化项目建设等原因,“金农”工程一期项目建设总投入从最初的3364万元调整到1600万元。而河北、湖南、浙江等省信息化建设年均投入超过1500万元,东部地区已经完成了省、市、县三级联网,上海、浙江等省市已经延伸到乡镇联网,我省还有30%的市(州)、60%的县没有建立局域网,已建局域网的也非常简单,部分县和绝大多数乡镇农业服务组织还没有电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2、人才十分短缺。既懂农业专业又熟悉信息技术的人才短缺是制约我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瓶颈。我省不仅信

3

息人才总量相对较少,高层次的信息人才紧缺,而且信息人才分布极为不均,越到基层信息人才问题就越突出。市、县两级信息工作人员,基本上没有学计算机专业的人才,乡镇一级熟悉计算机操作的不到5%。

3、网络应用层次低。目前,我省农业部门网络应用好一点的也只停留在信息发布和浏览上,农业决策、管理和服务职能缺乏网络应用系统的有力支撑。全省农业部门各类业务数据库还没有建立,内部的生产、科技、灾害等重要信息的传递仍主要采用传真、电话、信件等方式,效率低,时效性差,发布和获取信息成本较高。农药、兽药、饲料、农业机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行政许可和市场监督管理事务尚未建设支撑共性业务的网络统一应用平台,难以为监管主体和公众提供“一站式”的网络化高效服务。全省农业信息网站少,质量差,管理手段落后,信息收集和发布困难,难以承担起为农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重任。

(三)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将促使农业业务管理手段、管理思维与管理模式发生一些重大变革。第一,农业管理工作从静态管理变为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第二,农业信息化必将推动农业业务管理方法的改变,结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政府依法管理能力,提高农业系统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第三,农业信息

4

化必将推动广大农业行业管理人员思维方式的转变,增强农业行业管理人员的全局意识和宏观意识。第四,农业信息化必将提高农业业务管理质量,提高农业业务管理水平。

(四)环境条件

1、政策环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发布的《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06年发布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近年来下发的文件、规划,都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对其方向、目标和任务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2005年以来连续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要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2、实现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经济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但对广大的农村来讲,至今仍然处于市场经济的大门之外,土地、劳动力尚不能作为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并参与市场配臵,更不可能合法享受要素分配带来的经济收益。同样,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也因缺乏良好的制度土壤而徘徊于农村社会之外,农业信息化在小农经济的条件下也难有用武之地。这不仅是农村致贫的制度原因,也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只有将市场经济体制

5

引入农村社会,加快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使落后的生产关系尽快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也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以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

3、重要作用。推动我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必将加快实现我省农业电子政务建设目标,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是提高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农业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简化工作流程,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

二、四川省信息化示范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我省农业信息化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化、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信息化,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用促建的原则。要以提高应用能力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方便、实用、有效”放在首位,促进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培训和推广应用力度。

6

2、坚持面向需求、服务“三农”的原则。要根据市场情况、农民需求和农业发展实际,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适合的信息服务方式。着力提高农业部门的服务质量,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

3、坚持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的原则。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合力量,分步实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加强信息、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打破地区间和部门间的资源分割,实现信息互联、共享。

4、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原则。紧密结合实际,立足机制创新,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新兴技术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长效投入机制。

(三)建设目标

要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重在应用”的方针,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拓展农业电子政务应用,探索电子商务应用,初步形成我省农业电子政务体系框架,基本实现农业信息化。

1、总体目标。针对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农业电子政务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增强我省农业部门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能力;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适用于我省农村的大型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加强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内部信息整合,推进跨部门农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农业信息资

7

源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信息研发、管理、服务队伍。通过五年建设,力争在我省基本实现农业决策、监管和服务的信息化,建立起基本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业信息体系。

2、具体目标。以“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为基础,抓住“金农”工程一、二期建设契机,建立全省农业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各类农业应用、数据支持和网络服务系统,增强政府农业决策的信息支撑能力,提高政府对农业的市场监管水平,改善农村信息服务滞后状况;开发整合信息资源,健全市、县级信息服务平台,增加信息采集渠道,加强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规范,提高共享程度;全面提高市、县、乡农业信息服务机构装备水平,扩大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起以农业部门为主题,覆盖全省大部分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大户的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全省农业信息化,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区域及行业布局

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坚持统一规划、整体发展、优化布局。以“省轴心、市带动、分区域、抓特色”的总体思路,实现农业信息化布局。省轴心:以省农业厅为全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中心;市带动:以21个市州农业局为分中心,建立完善市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分区域:根据我省各区域农业及气

8

候特征,比如川北、川南、藏区等制定适合本区域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目标;抓特色:根据各地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规划适合当地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

(一)全面推进以省为中心的全省农业信息化建设。 1、做好“金农”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完善农业数据中心和五大应用系统。

2、建立和完善农情调系统、农业经济运行监测系统。 3、建立菜篮子信息采集整理发布系统。

4、推进全省“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建立农业专家队伍,建设全省统一的“12316”短信息服务平台。

5、在省级电台、广播建立固定农业服务栏目,建立全省统一的视频会议系统。

6、在省农业厅统一部署全省农业网站群。

7、开发建设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 8、在省农业厅建设一个现代化机房。

9、加强全省农业信息队伍建设,培训一支有特色、有素质的农业信息化队伍等。

(二)建设21个市州农业信息服务分中心,真正实现以农业信息化辐射带动当地现代农业发展。

1、全面规划建设市州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市州农业数据中心及应用系统。

2、建设完善以市州为中心的“12316”三农热线语音平

9

台,全面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3、建设全省农业视频会议系统市州分会场。 4、全面配合全省“金农”工程二期项目建设,规范市州农业局机房。

5、结合各市州自身特点,发展农业信息化特色服务,全面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

6、加强农村信息员培训,推进农业信息系统应用等。 (三)根据各地农业发展现状及气候等特征分区域发展我省农业信息化。

四川是农业大省,幅员辽阔,农业人口占全省的70%以上,经济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相差很大,为此要对市州县和乡镇村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重点发展“三电合一”模式的多途径农业信息化服务,在有条件的地方重点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现农产品多途径交易。

(四)我省各地农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推进农业信息化要因地制宜。

1、在农业信息化有一定基础的地方要注重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应用,加强信息队伍的建设,使各类农业信息服务落到实处,重点建设一批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农业信息系统。

2、在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地方,重点搭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农业信息系统应用和推广,尽快发挥农业信息系统的作用。

10

3、探索发展村级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为实现基层农业信息化,最终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打下基础等。

农业信息化区域布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要实行标准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同时,对农业信息化要实行政策倾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进步,加大应用和推广,从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四川省信息化示范总体方案 (一)主要建设内容及任务

1、建设“金农”工程二期项目。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完善五大应用系统,建立一个网站群”,基本建立农业电子政务体系。第一,继续完善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将监测预警范围扩大到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第二,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继续扩展市场监管的范围和内容;第三,巩固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成果,进一步延伸服务网络,扩大农村公共信息服务范围;第四,进一步推进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全面整合面向农村服务的农业信息资源,完善省级农业数据中心功能;第五,进一步丰富两个省级数据中心的信息资源,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第六,搭建全省统一的农业网站群,实现信息共享。

2、建立和完善农情调系统、农业经济运行监测系统。

11

使其真正肩负全省农情、灾情、民情等信息的采集、传输、整理、分析和发布任务,成为各级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3、建立菜篮子信息采集整理发布系统。在52个实施菜篮子工程县建立菜篮子信息采集整理发布系统,确保城市菜篮子调剂供应。

4、制作和播放农业服务节目、 建立全省统一的视频会议系统。在四川电视台、四川广播电台设定固定栏目,制作并定期播放农业服务节目;在省农业厅建立全省农业视频会议系统主会场,各市州和扩权强县农业局设立分会场,主会场到分会场通过电子政务外网连接。

5、完善“12316”三农热线信息服务系统。以农口部门的科技人员为主体组成专家队伍,建立全省统一的“12316”短信服务平台,全面完善全省21个市州三农热线语音系统建设,使全省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提升“12316”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

6、进一步做好“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等信息网络延伸工程。扩大“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的覆盖面,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逐步推进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

7、加强农村信息员培训。根据业务需要逐级分类培训,建立一支组织健全、手段先进、制度规范的集信息采集、分析、预测、发布于一体的农村信息员队伍,推动农村信息服

12

务。

(二)建设规模

“十二五”期间我省农业信息化按照省、市(州)、县三级部署,建立乡级信息服务站。依托现有的网络基础,完善省农业数据中心,建设各类应用支撑平台,整合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省级涉农部门等各种信息资源。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站、电脑、电话、电视、短信等),向社会大众特别是农户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十二五”期间我省农业信息化项目建设涉及1个省中心、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4544个乡(镇)和部分试点村,培训各类农村信息员10233名。

(三)资金投入

1、“金农”工程二期项目建设计划总投入50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000万元,省级配套2000万元。

2、建立和完善农情调系统、农业经济运行监测系统。建立1个省级农情信息采集系统, 21个市、州建立农情信息采集服务平台,30个网点县农情信息采集服务平台。计划总投入4650万元。

3、建立菜篮子信息采集整理发布系统。省级信息平台建设投入100万元,52个县每个县投入50万元,计2600万元,合计2700万元。

4、全省视频会议系统按照“1+21+59”模式,即1个省

13

级主会场200万元;21个市州及59个扩权强县农业部门分会场1500万元,计划总投入1700万。

5、专家队伍和完善“12316”三农热线服务系统,计划总投入500万元。

6、市、县、乡级“三电合一”等网络延伸工程,计划总投入2000万元,国家支持1200万元,地方800万元。

7、农村信息员培训计划总投入1000万元。

“十二五”期间我省农业信息化项目计划总投入1755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000万元,地方资金7550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农业信息化宣传力度,提高信息化意识。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普及知识,增强意识,充分认识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到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营造一个良好建设环境。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作用。在省农业厅设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赋予领导小组实质性权限,明确其组织协调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对信息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和管理的职责,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会议制度,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协调,研究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明确专职人员负责抓好相关工作落实。

(三)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创造良好环境。

14

农业信息化建设要给予资金和政策的倾斜。农业现代化关系到国计民生,农业信息化要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四)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法规体系。“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家和我省信息化建设相关法规,逐步制定《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四川省农业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办法》、《四川省农业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和《四川省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管理办法》等法规,以保障我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

(五)加快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要按照国际和国家有关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促进各级农业部门、涉农部门间的兼容、联系、互通和有序交换,形成全省互联互通的网络系统。重点要做好信息网络标准化、网络与接口标准化、信息流程标准化,保证网络平台互联互通。

(六)加强信息及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和岗位培训,普及信息安全知识,加强网络资源的安全保护,加强对信息网络工程的安全检查。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与保密设施的建设同步进行,采用信息与网络加密、识别、过滤、控制和抗干扰等安全技术,提高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制定应急措施,防范突发的灾难性破坏,要建立日常的安全检查制度。涉及保密内容上网的,要经保密部门审批。管理部门要

15

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上网的检查、监督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排除安全隐患,打击计算机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

16

二〇一〇年十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we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