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本外国古代建筑史
更新时间:2024-05-15 17: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章 古代埃及的建筑
1.古埃及建筑史四个主要时期:1.古王国时期2.中王国时期3.新王国时期4 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
2.金字塔的演化:
(1)陵墓最初使用土坯仿照住宅而建的玛斯塔巴式,即梯形墓。
(2)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的萨卡拉墓,在祭祀厅堂之下造了9层砖砌的台基。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纪念性构图萌芽了。
(3)随后发展为石砌(第一座)的多层阶梯状金字塔,以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为代表。(墓室仍在地下,祭祀厅堂从高台基顶移到塔前。排除了仿木构) (4)最后演变为方锥体式的金字塔陵墓,以吉萨金字塔群为代表。(库富、哈弗拉、门卡乌拉)
3.昭赛尔金字塔入口处理的构思在吉萨大大发展了:。通过狭长。封闭、黑暗的甬道进入到宽敞、明亮的祭祀厅堂,光线的明暗和空间的开阖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震撼着人们的心,有力渲染皇帝的神性。(形象对比、体量对比、质量对比、色彩对比。)
4.中王国时期: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用梁柱结构建造内部空间,内部艺术意义加强。祭祀的厅堂成为陵墓建筑的主题,扩展为祀庙。(石窟陵墓或峡谷墓) 代表:曼都赫特普三世墓(过度阶段),上面还存在小金字塔,内部和外部形象的作用势均力敌。特点:1.充分利用自然环境2.有严正的纵轴线,对称构图的庄严性被认识到。3.柱廊的使用。4.渐渐摆脱原始的拜物教,复杂的宗教大体形成,酝酿着神庙形制的转型。
5.新王国时期:哈特什帕苏墓(女皇),彻底淘汰了金字塔。奥利西斯柱。 .太阳神庙代替了原始拜物教成为皇帝崇拜的纪念性建筑物。 .庙宇的两个艺术重点:1.大门力求富丽堂皇,适应宗教仪式。2.
内部幽暗威严。
代表:卡纳克和鲁克索的神庙。
6.方尖碑: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的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高度不等,已知最高者达五十余米,一般细长比为9-10:1,用整块的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7.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的陵墓,造型多为正四方锥体,像汉子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8.太阳神庙: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皇帝崇拜的纪念性建筑物,占了最重要的地位。
9.玛斯塔巴:古埃及的一种住宅形式,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外形像一座有收分的长方形土台。
第二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1.大量使用土坯。 2.代表建筑:
山岳台(或星象台):公元前3000年,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是一种用土坯砌筑或夯土的高台,一般为7层,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有坡道或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有沿正面左右分开上去的,也有螺旋式的。古埃及的台阶形金字塔或许同它有过渊源关系。实例:乌尔山岳台。
3.饰面:1..从陶钉到沥青加石片和贝壳。2.用砖砌或石垒土坯墙下部,更以石板贴面成围墙,做浮雕。3.琉璃砖
实例:萨艮二世王宫 石板贴墙裙,一般贴砖或琉璃砖,石板墙裙是重点的装饰部位,多做浮雕。雕人首翼牛像(五条腿符合观赏条件)。
4.人首翼牛像:萨艮二世王宫宫殿门洞口的两侧和碉楼转角处的一种建筑装饰。由于它们所在的位置,它们有正、侧两个面。它们的正面表现为圆雕,侧面为浮雕。正面2条腿,侧面4条,转角1条在两面共用,一共5条退。因为它们巧妙的符合观赏条件,所以并不显得荒诞。不受雕刻题材的束缚,把圆雕和浮雕结合起来,很有创新精神。 5.帕赛波里斯
第二篇 欧洲“古典时代”的建筑
三章 .前期的爱琴文化:1.克里特的克诺索斯和费斯特的宫殿。 2.迈锡尼的狮子们。(泰伦卫城)
1.爱琴文化:古代爱琴地区是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地区。是著名的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的故事发生的背景。先后出现了以克里特和迈锡尼为中心的古代爱琴文明,是古希腊以前的文化。
2.倒柱: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国王王宫里的柱子,它们的柱头和柱础都是一个大圆盘,而且上粗下细,比例匀称,挺拔俊秀。影响到希腊早期建筑。
3.迈锡尼狮子门:迈锡尼卫城有个3.5m宽、3.5米高的狮子门,门上的过梁中央比两端厚,结构上是合理的,它上面发一个叠涩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一根象征宫殿的柱子,也是上粗下细的。
四章.古代希腊的建筑
1.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的艺术形式的完美。
2.古风时期,宗教定型,英雄-守护神崇拜凸显出来,形成了圣地。神庙改由石头建造,形成一定的形制,柱式定型。
3.古典时期,希腊文化的极盛时期,建造了圣地建筑群艺术的最高代表-雅典卫城,神庙艺术的最高代表—帕特农圣庙。
4.柱式: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形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面貌。长时期里,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都集中在这些构造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公元前6世纪,它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的做法,这套做法以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
5.爱奥尼式:一种流行于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邦里的柱式,比较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反映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细长比1:7-10,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有多层的柱础,檐部高度与柱高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
6.多立克式:一种在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制城邦里流行的柱式。沉重、粗苯,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多立克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细长比1:4-6。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呈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础而直接立于台基之上,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径的1.2至1.5倍。
7.科林斯式:一种流行于古希腊的柱式。除了柱头如盛满卷草花篮的纹饰外,其它各部分与爱奥尼式相同,细长比1:10-12.
8.雅典卫城: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希波战争中,希腊人以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战败了波斯的侵略,作为全希腊的盟主,雅典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建设的重点在卫城,在这种情况下,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
.组成:帕特农神庙(唯一的多立克柱式)、伊瑞克提翁神庙(女神柱廊)、胜利神庙、山门、以及卫城中心的雅典娜铜像。
.格局:整体布局考虑山势、祭典序列以及人们对建筑空间及其形体的艺术感受,
自由错落的布置各种形制不一、体量各异的建筑和大量有助于人们感情迸发的雕刻,弱化了轴线的关系,控制着卫城整体布局的帕特农神庙位于卫城最高点,体量最大,造型庄重,是卫城中唯一使用多立克柱廊的建筑。
9.叠柱式:在古希腊的市场长廊中,许多是两层高的长廊,所以采用叠柱式,即下层用比较粗壮质朴的多立克柱式,上层用比较欣秀华丽的爱奥尼式。上层的柱子的底径等于或稍小于下层柱子的上径。上下层的柱式都具备完整的三部分,不因重叠而省略或简化。
第四节 开拓新领域
.在公共建筑的形制方面,这时期最大的成就是露天剧场和室内会堂。 .宗教建筑的新形制:祭坛发展为独立的建筑物。(帕迦玛的宙斯祭坛)
.集中纪念性建筑物:奖杯厅(纪念富翁的荣誉)和木索列姆陵墓(专制国王的个人纪念物)。
.市场敞廊和叠柱式。
第五章 古罗马的建筑
1. 光辉的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
条件:天然混凝土,主要成分是一种活性火山灰。 2.十字拱的出现摆脱了承重墙。
十字拱:公元1世纪中叶开始使用的一种拱券形式,即相交的筒形拱,它覆盖在方形的间上,只需要四角有支柱,而不必要连续的承重墙,建筑内部空间得到解放,而且便于开侧窗,大大有利于大型建筑物内部的采光。也促进了建筑平面的模数化。这是拱券技术极有意义的重大进步。
3.拱顶体系:摆脱了承重墙,架在4个支柱之上,十字拱需要新的方法来平衡它的侧推力。2~3世纪时,最常用的方法是:一列十字拱串联互相平衡纵向的侧推力,而横向的则由两侧的几个筒形拱抵住,筒形拱的纵轴同这一列十字拱的纵轴相垂直,它们本身的横推力互相抵消,只在最外侧才需要厚重的墙体。这是古罗马又一个极有意义的创造。
4.肋架拱:古罗马4世纪后,肋架拱的基本原理是把拱顶区分为承重部分和维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拱顶,并且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以摆脱承重墙。这种结构方法也能节约模架。这一项新创造有很大的意义,但当时罗马已经很没落,建设规模很小,这类新技术来不及推广和改进。后来,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大大发扬了这种肋架拱。
.建筑奇迹:尼姆城的输水道。 第二节 柱式的发展与定型
5.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柱式:塔司干柱式和混合柱式。
6.柱式组合创新:解决了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与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 7.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建筑工程师维特鲁威写的一本全面反映古罗马时期建筑成就的著作,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8.凯旋门:是为了炫耀侵略战争的胜利在许多城市里建造起来的。它的典型形制是:方方的立面,高高的基座和女儿墙,3开间的券柱式,中央一间采用通常的比例,券洞高大宽阔,两侧的开间比较小,券洞矮,上面设浮雕。女儿墙上刻铭文,女儿墙头,有象征胜利和光荣的青铜铸的马车。门洞里面侧墙上刻主题性浮雕。
代表作品是:君士坦丁凯旋门。
9.广场的演变:从罗曼努姆广场到图拉真广场,形制的演变,清晰地反映着从共和制过度到帝制,然后皇权一步步加强直到神化的过程。发展了轴线对称的多层布局,同时也掌握了建筑和室外院落空间统一构图的技巧。
第六节 剧场和斗兽场
10.拱券技术为建筑和城市布局争得了主动权,剧场的位置摆脱了自然地形的限制而自由了,多造在城市中央。 第七节 庙宇
11.万神庙:公元前27年,为纪念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克委帕特拉,有副手主持建造,重建时,采用穹顶覆盖的集中制形制。新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制构图的建筑物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第八节 公共浴场
12. 3世纪时,十字拱和拱券平衡体系的成熟,是罗马建筑又推进了一步,代表作是罗马城里的卡拉卡拉浴场和戴克利提乌姆浴场。
三大成就:1.结构出色,2.功能完善3.内部空间组织的简洁而又多变,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与万神庙相比,从单一空间到复合空间,空间在建筑艺术中的作用大大提高了。 第九节 住宅与宫殿
13. 城市居住建筑大体分两类:一类是沿袭希腊晚期的天井式的(或称明厅式的)独家住宅。另一类是公寓式的集合住宅。
山坡住宅、巴拉丁山宫殿、阿德良离宫、戴克利提乌姆宫。
第三篇 欧洲中世纪建筑
.古罗马分裂为东西两个:1.意大利和它以西的部分为西罗马,首都在罗马城,(天主教)
2.以东的部分为东罗马,建都君士坦丁堡,后来得名为拜占庭帝
国。(东正教)
.从西罗马灭亡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萌芽的欧洲的封建时期被称为中世纪。
.欧洲封建制度主要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基督教。
.宗教建筑在这时期成了唯一的纪念性建筑,成了建筑成就的最高代表。
第六章 拜占庭建筑
第一节 穹顶和集中式形制 1.代表建筑东正教教堂,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撑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穹顶和帆拱:集中式教堂的决定性结构因素是穹顶。源于波斯和西亚。 2.帆拱:在4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4边发券,在4个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这个穹顶仿佛是在一个完整的穹顶在4边发券切割之后所
余下的部分。
3.帆拱比起古罗马的穹顶进步在:1使穹顶和方形平面的承接过度在形式上自然简洁。2.把荷载集中在4脚的支柱上,不需要连续有的承重墙,穹顶之下的空间大大自由了。
4.希腊十字:西方纪念性建筑的一种形制,中间的穹顶和两侧的筒形拱在平面上形成等臂十字,代表作有威尼斯的圣马克教堂的平面。
5.巴西里卡:一种综合用于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的龛。大厅常被两排或4排纵分为3到5部分。当中部分寛且高,称为中厅,两侧部分狭且低,称为侧廊,侧廊上面常有夹层。
6.拉丁十字:由巴西利卡(长方形的大厅,分三段,中间最大)发展来的.中间的大厅上是一系列十字拱,侧廊用来抵消十字拱的侧推力,这种教堂后来因为宗教仪式的复杂和礼拜的人增多,就在祭坛前面增加一道横向的空间,高度和宽度都和
正厅相等但长度比正厅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十字平面,很像基督教的象征---十字架.这种叫拉丁十字式. 7.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成就:圣大教堂的延展的、复合的空间,比起古罗马万神庙单一的、封闭的空间来,是结构上的重大进步,跟着便引发建筑空间组合的重大进步,对世界都有贡献。但万神庙内部的单纯完整、明确简练、庄严肃穆,却远胜过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多少一点神秘、一点昏冥、一点恍惚迷离。显见得基督教文化远不如古典文化理性的人文精神。但圣索菲亚大教堂各种不同方向的、不同大小的、不同层次的发券,常常一簇簇组成很优美的景观,这也是万神庙所没有的。
8.战盔式穹顶:12世纪,俄罗斯形成了民族的建筑特点,它的教堂穹顶外面用木构架支起一层铅的或铜的外壳,格外浑圆饱满,很有生气,得名为战盔式穹顶.
第七章 西欧的中世纪建筑
1.西欧中世纪的文明史,包括建筑在内,从西罗马帝国末年到10世纪,史称早期基督教时期。以后,大致以12世纪为界,前后分为两个大时期。12世纪以前,史称罗曼时期,下延可到12世纪。之后称为哥特时期,在个别国家下延可到15世纪。
2.早期拉丁十字式教廷代表:罗马城里德圣约翰教堂、城外的圣保罗教堂。 3.罗马风建筑的特点:1.墙体厚重而巨大,表面采用连续的小券,门窗的洞口用多个同心圆的小券,增加层次感,减少厚重感。2.西边有一,二个钟楼,运用钟楼进行建筑形体的构图。3.室内运用大小不一的柱子交替,增加韵律感。
4.罗曼式建筑风格的特征因素:用连续的小券作装饰带,门窗口外抹成八字,而且在斜面上密排线脚。杰出作品:法国的圣塞南主教堂、维兹雷的圣抹大拉教堂。
第二节 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
5.哥特式教堂,以结构方式为标志,初成于巴黎北区王室的圣德尼教堂,在夏特尔主教堂配套成型,成熟的代表是巴黎圣母院,最繁荣时期的作品有韩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
(1).哥特式结构的特点:
第一,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其余填充维护
部分减薄,使拱顶减轻。
第二,独立的飞扶壁在中厅十字拱的起脚处抵住其侧推力,和骨架券共同组成
框架式结构,侧廊拱顶高度降低,使中厅高侧窗加大。
第三,使用两圆心的尖拱、尖券,侧推力减小,使不同跨度拱可一样高。 (2).哥特式内部特点: 中厅一般不宽但很长,两侧支柱的间距不大,形成自入口导向祭坛的强烈动势。中厅高度很高,两侧束柱柱头弱化消退,垂直线控制室内划分,尖尖的拱券在拱顶相交,如同自地下生在出来的挺拔枝干,形成很强的向上升腾的动势。两个动势体现对神的崇敬和对天国向往的暗示。 (3).哥特式外部特点:
外部的扶壁、塔、墙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分,全部细节顶部为尖顶,整个外形充满着向天空的升腾感。 (4)装饰特点:
几乎没有墙面可做壁画或雕塑。祭坛是装饰重点。两柱间的大窗做成彩色玻璃,极富装饰效果。 (5)代表建筑:
法国: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韩斯主教堂
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水平划分突出,比较舒缓。
德国:科隆主教堂、乌尔姆主教堂。垂直线密而突出,森冷峻峭。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比萨主教堂,有较多的传统因素。
西班牙:伯格斯主教堂,由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渗入形成穆达迦风格。 (6)风格特点
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像。内部空间高旷、单纯,具有导向祭坛的动势和垂直向上的升腾感。
6.穆达迦风格:哥特时期的西班牙,大量伊斯兰教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式建筑中,形成了特殊的风格.它的特点是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其它花纹.
7.束柱:哥特式教堂中,有些柱子不再是圆形,而是四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面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加向上的动势.
15世纪之后,法国发展为“辉煌式”哥特建筑。英国发展为“垂直式”哥特建筑。
第三节 意大利中世纪建筑 .独立发展,水平很高。
.代表建筑:比萨主教堂建筑群。(钟塔和洗礼堂)
佛罗伦萨主教堂(设计师坎皮奥)和旧宫。 威尼斯的总统府。(齐阿尼) 第四节 西班牙中世纪的伊斯兰建筑 .代表建筑:哥多瓦大清真寺。 吉拉尔达塔。 阿尔罕布拉宫。
第四篇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
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成就最高
16世纪后半页渐趋衰落,天主教反革命运动
17世纪巴洛克文化,法国专制集权的宫廷文化产生
17世纪,法国宫廷文化领袖全欧(为君权服务的古典文化)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运动
第八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1.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1470年建成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被公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 伯鲁乃列斯基,是文艺复兴时代所特有的那种多才多艺的巨人。
.穹顶的意义:1.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标志。 2.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的标志。
3.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 第二节 曲折的历程
2.育婴院(伯鲁乃列斯基)
14世纪和15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力军还是行会工匠.市政厅、学校、市场、育婴堂之类的公共建筑物成为城市中心广场上的主要建筑物。这类建筑物明朗轻快、和易亲切。虽然已经重新采用柱式,但还不很严谨,构图活泼,它们保留着中世纪市民建筑的一些特色,只强调一个沿街立面。
1419年,博鲁乃列斯基设计的佛罗伦萨的育婴院就是其中一座。它是四合院,正面展开长长的券廊,券廊开间宽阔,连续券架在科林斯式的柱子上,非常轻快、明朗。
3.巴齐礼拜堂(伯鲁乃列斯基)
博鲁乃列斯基设计的佛罗伦萨的巴齐礼拜堂(1420年)也是15世纪前半叶早期文艺复兴很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无论结构、空间组合、外部体形和风格,都是大幅度的创新之作。它的形制借鉴拜占庭的。无论内外,都力求风格的轻快和雅洁、简练和明晰。它体积虽不大,而形象却很丰富。同时,各部分、各因素之间关系和谐,又有统率全局的中心,所以仍然独立完整。且从周围建筑物中凸显出来,它明朗平易的风格代表着早期文艺复兴建筑。
4. 佛罗伦萨的早期文艺复兴建筑不仅复兴了古典建筑,也放手引进了拜占庭建筑的技术和样式,这两者的结合,对以后文艺复兴建筑乃至整个欧洲建筑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5. 15世纪罗马城成了新的文化中心,文艺复兴运动达到盛期。(和早期艺术家与市民保持联系不同的是盛期的艺术家主要是在教皇的庇护下)
6. 坦比哀多:1510年,由伯拉孟特设计的罗马的坦比哀多,是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成熟了的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第一个成熟了的穹顶的外形。以高踞于鼓座之上的穹顶统率整体的集中式形制,在西欧是前所未有的大幅度的创新,当时就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7. 法尔尼斯府邸 1580年,由小桑迦洛设计的罗马的法尔尼斯府邸,是府邸建筑追求雄伟的纪念性最典型的代表。
它是封闭的四合院,3层,有了很强的纵轴线和次要的横轴线,采用了巴西利卡的形制,有两排多立克式的柱子,上面的拱顶满覆着华丽的雕饰。内院四周立面是重叠的券柱式,像古罗马大角斗场立面的构图,形式很壮观。
8.16世纪,文艺复兴晚期,1585年卡拉奇兄弟在波洛尼亚成立卡拉奇学院,倾向于严格的古典,对后来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和艺术的诞生起到作用。代表作品:圣安德烈教堂,由欧洲最流行的一套注视规范制定者维尼奥拉设计。
9.圣彼得大教堂:罗马教廷的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纪念碑。它集中了16世纪意大利建筑、结构和施工的最高的成就。100多年间,罗马最优秀的建筑师大都曾经主持过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与施工。 10.教条主义和手法主义
16世纪中叶,随着封建势力的进一步巩固,贵族纷纷在一些城市里复辟,所有的城市共和国都被颠覆了。宫廷着力恢复中世纪的种种制度,文艺复兴到了晚期。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中出现了形式主义的潮流。一种倾向是泥古不化、教条主义的崇拜古代的“教条主义”;另一种倾向是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建筑元素,玩弄光影、体形,使用毫无意义的装饰和虚假的图案的“手法主义”。这两种倾向似乎是相反的,其实却同出一源。进步的思想被扼杀了,建筑艺术失去了进步的意义,形式成了独立的东西。
手法主义,在17世纪被反动的天主教会利用,发展成为“巴洛克”式建筑;教条主义的柱式则在17世纪被学院派的古典主义建筑吸收,为君主专制政体所利用。
.16世纪末,由于对柱式建筑艺术潜力挖掘殆尽,几乎没有了在框框里创新的余地,出现了对柱式严谨而完整的规则挑战,但是在建筑结构、材料没有本质性的进步时,这种挑战沦为了另一种形式主义。被称为手法主义。
.手法主义的代表作:罗马梵蒂冈宫花园里的教皇庇护四世别墅和罗马的美狄奇别墅。
第三节 众星灿烂
1.伯鲁乃列斯基(早期文艺复兴奠基人)和伯拉孟特(盛期)
代表作: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育婴院、巴齐礼拜堂/坦比哀多、梵蒂冈宫。 2.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盛期)
代表作:佛罗伦萨的美狄奇家庙、劳伦齐阿纳图书馆、卡比多广场、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佛罗伦萨的潘道非尼府邸、玛丹别墅。 3.龙巴都和珊索维诺(15世纪后半页)
代表作:文特拉米尼府邸、圣马可学校/考乃尔府邸和庞贝府邸、圣马可图书馆 4.维尼奥拉和帕拉第奥(晚期) 代表作:《五种柱式规范》、尤利亚三世别墅/《建筑四书》、维晋赛的巴西里卡和奥林比克剧场、圆厅别墅、 5.帕鲁齐和阿利西
代表作:麦西米府邸/道利亚府邸 6.《论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1485年由阿尔伯蒂著成,它出版早、体系完备、成就相当高,因而影响很大。作者有意追随维特鲁威也分十章,因此也被称为建筑十书。书里有研究建筑材料、施工、结构、构造、经济、水文的章节,也专门研究过园林和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
第七节 圣彼得大教堂和它的建造过程
.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纪念碑是罗马教廷的圣彼得大教堂。 7.教堂形制有伯拉孟特的集中制形制,拉斐尔的拉丁十字式,帕鲁齐的集中式(未成功),小桑迦洛在拉丁十字的压迫下保持集中制的优势地位,米开朗基罗彻底恢复伯拉孟特设计的平面,泡达和封丹纳完成。
8.比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的进步:1.它是真正球面的,整体性比较强,而前者是分为8瓣的。2.前者为减小侧推力,轮廓比较长,而后者轮廓饱满,只略高于半球形,虽然侧推力大,但显得在结构和施工上更有把握。
第八节 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
1.巴洛克风格:17世纪,文艺复兴以后的意大利建筑,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1.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装饰,色彩鲜丽,一身珠光宝气。 2.追求新奇。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而创新的主要路径是,首先,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波折流转,或者骚乱冲突;其次,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它们互相渗透;再次,则是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幻觉效果。
3.趋向自然。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在城里造了一些开敞的广场。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自然题材。
4.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充满欢乐兴致勃勃的气氛。这些特征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 因为这时期的建筑突破了欧洲古典的、文艺复兴的和后来古典主义的“常规”,所以被称为“巴洛克”式建筑。“巴洛克”愿意是畸形的珍珠,16~17世纪时,衍义为拙劣、虚伪、娇柔做作或风格卑下、文理不通。18世纪中叶,古典主义理论家带着轻蔑的意思称呼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为巴洛克。但这种轻蔑是片面的、不公正的,巴洛克建筑的内涵很复杂,有它特殊的开拓和成就,对欧洲建筑的发展有长远的影响。
2.文艺复兴建筑的变形,醉心于表现自我感觉,讲究视觉效果,常用的手法有波浪形曲线,曲面建筑部分断折、不完整等。代表作有罗马圣卡罗教堂。兴起于罗马,流布到西班牙、德国、奥地利等欧洲天主教国家。
3.早期,教堂的形式新异,1.节奏不规则跳跃,爱用双柱。
2.突出垂直分划,断折式基座、檐部。 3.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 4.有意创造反常出奇的新形式。
5.制造建筑的动态,不稳定,空间流动。
4.晚期。玩弄曲线,曲面造型,代表建筑是波洛米尼设计的罗马圣卡罗教堂,伯
尼尼设计的圣安德烈教堂,圣玛利亚和圣伊弗教堂。
5.城市广场:最主要的广场是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伯尼尼设计。 封闭广场,纳沃那广场。
第九章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1.古典主义建筑:与意大利巴洛克建筑大致同时而略晚,17世纪,法国的古典
主义建筑成了欧洲建筑发展的又一个主流,古典主义建筑是法国绝对君权时期的宫廷建筑潮流,以颂扬君主、赞美绝对君权和专制政体为主题,推崇唯理主义,倡导明晰性、精确性和逻辑性。
2.府邸建筑代表:商堡、阿赛-勒-李杜府邸、罗亚尔河畔的谢农松府邸。 3.塞利奥,学院派古典主义的先行者之一,第一个制定了叠柱式的规则。 .劳尔麦,设计了五种“法国柱式”。
.德·勃荷斯,卢森堡宫的建造师,被认为是法国古典主义的开创者。 4.宫廷建筑代表:枫丹白露宫的续建、卢佛尔宫、丢勒里宫。 5.古典主义建筑理论的进步意义:
第一,相信存在着客观的、可以认识的美的规律,并对它的某些方面,特别
是比例,作深入探讨,促进了对建筑的形式美的研究。
第二,提出了真实性、逻辑性、明易性等一些理性原则,用简洁、和谐、合
理等对抗当时声势很大的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任意与堆砌。
6.古典主义建筑理论的局限性:
第一,它只从中央集权的宫廷建筑立论,它的研究对象只是古罗马帝国的纪
念性建筑,因而十分片面,并且傲慢的否定了一切民间的和民族的传统建筑,忽视中世纪哥特建筑的伟大成就。
第二,它对形式美的认识是形而上学的,一方面,没有看到形式内部包含着
固有的矛盾性,它的无穷的变化;一方面,脱离了历史、功能、技术和其他的具体条件,没有看到审美的社会性,把抽象的教条看作超时代、超地域、超民族的。
第三,它反对创作中的个性、热情和表现,只着意于冷冰冰的数的和谐。而
比例又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
7.建筑特点:1.崇尚古典柱式,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点,强调柱式必须恪守古
典规范。它在总体布局、建筑平面与立面造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集合形体,并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手法。
2.强调外形端庄与雄伟,内部奢侈与豪华,在空间效果与装饰上常
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这种风格甚为欧洲各先后走向君主制国家的欢迎。
8.代表建筑:宫廷建筑是古典主义最主要的代表,集中在巴黎。
古典主义建筑的胜利是在同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反复交锋后获得
的。卢浮宫在立面的设计竞赛,是这场交锋的战场。此外还有建筑师勒伏设计的维康府邸,这是法国早期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加贝里爱尔设计的小特里阿农宫。
(1)巴黎卢浮宫
.原为一方形四合院
.宫东廊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 .设计师:彼洛、 傅·勒伏、勒勃亨。
.艺术手法:构图采用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手法。横向底层结实沉重,中层是
虚实相映的柱廊,顶部是水平厚檐,各部分比例依次是2:3:1;纵向实际上分5段,以柱廊为主,但两端及中央采用了凯旋门式的构图,中央部分则上有山花;柱廊采用双柱以增加其刚强感。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理性美的代表。
(2)凡尔赛宫
.欧洲最大的王宫,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它不仅是路易十四的宫殿,
而且是国家的中心。它巨大而傲视一切,用石头表现了绝对君权的政治制度。为建造它动用了当时法国最杰出的艺术和技术力量。因此,它成了17~18世纪法国艺术和技术成就的集中体现者。
.设计师:建筑师路易·勒伏、于·阿·孟莎,室内装修家勒勃亨,造园家勒诺特亥。
(3)恩瓦立德教堂:
17世纪中叶,于·阿·孟莎设计,是第一个完整的古典主义教堂建筑,也是17世纪最完整的古典主义纪念物之一。它采用了正方形的希腊十字式平面和集中式体型,鼓座高举、穹顶饱满,全高达105米,成为一个地区的构图中心。其外貌简洁,几何形分明,庄严而和谐。内部明亮,装饰很有节制。 .法国古典主义教堂的代表。 .设计师:于·阿·孟莎 .形制:希腊十字式。
.格局:平面呈方形,中央为中厅,左右为侧厅,后厅通向圣坛,中厅四角各有一圆形的祈祷室。
.造型:立面可分为两大段,顶部穹顶为构图的核心。
.艺术处理:教堂门廊分上下两层处理,下部采用粗壮的多立克柱式,上部采用
华丽的科林斯柱式;与鼓座上的倚柱和穹顶上的拱肋相互连贯,造成了强烈动势和完美统一的效果,被誉为17世纪最完整的古典主义纪念性建筑之一。
(4)旺道姆广场
第四节 君权衰落和洛可可
. 洛可可风格出现于18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后期,流行于法、德、奥地利等国。在建筑上它表现为反对古典主义的严肃的理性和巴洛克喧嚣的放肆,提倡更柔媚、更温软、更细腻而且也更琐碎纤巧的风格。洛可可主要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
.特点:1.极尽变化,排斥一切固有的建筑母体。
2.偏好圆形和曲线。一切围绕柔美来构图,特别喜爱使用曲线和圆形,
尽可能避免方角。
3.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倾向。常为蚌壳、卷涡、水草以及其他植物等曲
线形花纹,为了模仿植物的自然形态,后来,它们的构图竟然完全不对称。
4.装饰材料,为质感温软的木材。
5.装饰色彩。喜用娇嫩的色彩,如白色、金色、粉红色、嫩绿色、淡黄
色,尽量避免强烈的对比。线脚多用金色,天花板常涂成天蓝色,还常常画上漂浮的白云。
6.艺术手法,墙面多为线脚复杂的镶板和数量特多的玻璃镜面;喜欢张
挂绸缎的幔帐和水晶玻璃吊顶,陈设瓷器古玩,力图显出豪华的高雅之趣。 .缺点:格调因装饰手法过于刻意,往往是胭脂之气过浓,高洁之意不足;堆砌、柔美有余,自然韵雅不足。
7.意义:它扩大了装饰题材,更富于生活气息,更加自然化。一些洛可可风格的客厅和卧室,非常亲切温雅,比起古典主义的和巴洛克的来,更宜于日常起居。所以,洛可可的影响是相当久远的。 .代表作:巴黎苏俾士府邸的客厅。(勃夫杭)
.广场特点:突破空间局限,局部甚至三面开开敞。南锡广场群。 调和广场。小特里阿农。
第十章 欧洲其他国家16~18世纪建筑
第一节 尼德兰的建筑
.在中世纪市民文化相当发达,相应的世俗建筑的水平很高,所以它自己独特的传统性很强。
.行会大厦:正面很窄,进深很大,以山墙作为正面。第二层以上往往向外挑出。
.市政厅:荷兰的古达城的市政厅,安特卫鲁的市政厅。 第二节 西班牙的建筑
1.15世纪末,统一的天主教国家西班牙的建筑特点: 1.宫廷建筑规模很大。 2.继续建造天主教堂。
3.15世纪下半叶和16世纪,主要在世俗建筑中,阿拉伯的伊斯兰建筑装饰手法遗风还很盛,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柱式细部相结合,形成了西班牙独特的建筑装饰风格,因为它们像金银细工那样精巧繁密,所以名为“银匠式”。
4.西班牙是耶稣教团的老巢,天主教堂建筑中流行巴洛克式,而且怪诞堆砌到荒唐的地步,称为“超级巴洛克”。
2.富裕住宅的装饰特点:第一,利用朴素和繁密的对比。 第二,利用轻灵和厚重的对比。
3.银匠式:早期叫哥特银匠式,代表:萨拉曼迦的贝壳府邸。
后期叫伊萨培拉银匠式,代表:阿尔卡拉·德·海纳瑞大学。
4.宫廷建筑代表:埃斯库里阿尔宫.
教堂代表: 圣地亚哥·德·贡波斯代拉教堂。
超级巴洛克代表:格兰纳达的拉·卡都牙圣器室。 古典主义最重要的代表:马德里的西班牙皇宫。
第三节 德意志的建筑
1.18世纪,德意志的建筑室内设计达到很高水平,尤其在楼梯间的设计上。例如巴伐利亚的乌兹堡寝宫 和 波莫斯菲顿宫。
第四节 英国的建筑
1.第一个重要的宫廷建筑物是琼斯设计的格林尼治的女王宫。
第五节 俄罗斯的建筑
1. 帐篷顶:乡间小教堂是村里最重要的建筑物,这是村民们的骄傲。要突出它,要装扮它。由于结构技术差,跨度不大,所以就把它升高,因而形成了墩式的体形。再给它一个多边形的攒尖式的顶子,高高的,名为“帐篷顶”。帐篷顶和墩式主体,像一座集中式纪念碑,为16世纪俄罗斯大型纪念性建筑物提供了雏形。
2. 沃士涅谢尼亚教堂:16世纪中叶俄罗斯独立与统一的纪念碑之一,莫斯科郊区科洛敏斯基村的离宫里的沃士涅谢尼亚教堂,抛弃了几百年来正教教堂的拜占庭传统,采用了民间木构的帐篷顶墩式建筑的形制。它是最早的国家性墩式教堂,全用白色石头造成,全高大约62米。它名为教堂,其实内部只有60多平米,不宜于教堂仪式。它是一座真正的纪念碑。
3. 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1555年,俄罗斯人为庆祝打败蒙古人几世纪的侵略而建,是全民族解放胜利的纪念物,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鲜明的体现了俄罗斯历史上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胜利这个伟大的主题。它成功的把极其复杂多变的局部统一成完美的整体:借助于中央帐篷顶的轴心作用、平台的衬托、总轮廓的紧凑和部分间的契合、风格的一致,等等。教堂内部十分狭窄、幽暗,很不宜于教堂仪式,它就是一座纪念碑。
第五篇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第十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1. 圣保罗大教堂:英国资产阶级的纪念碑。
2. 帕拉迪奥主义:18世纪上半叶中叶,大量兴建着得中小型庄园府邸中,流行着帕拉迪奥主义。18世纪年青一代辉格党人在同封建残余势力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中,使他们倾向唯理主义。但是,他们厌恶法国古典主义的宫廷性质,而且当时古典主义在法国已经日薄西山了。因此,他们就重新回复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唯理主义建筑大师帕拉迪奥那里去了。当然,这也同帕拉迪奥曾经以很高的技巧设计过大量中小型庄园府邸有极大的关系。
·最典型的帕拉斯奥主义的作品有:麦瑞渥斯府邸、且斯威克府邸、坎德莱斯顿府邸。雷得克里夫图书馆(大型公共建筑物)。
第十二章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1. 希腊风:18世纪下半叶,法国建筑中希腊建筑的影响渐渐增长,希腊风渗透到罗马建筑中去,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形式的合乎结构逻辑,并且减少纯装饰性构建。代表:波尔多剧院、巴黎万神庙。
第六篇 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筑
第十六章 伊斯兰国家的建筑
1. 清真寺的主要形制是巴西利卡式。
2. 装饰特点:装饰有两大类,一类是券和穹顶的多种多样的花式,一类是大面积的表面图案,这两类都是伊斯兰建筑的重要特点。
(1)券的形式有双圆心的尖券、马蹄形券、火焰式券、海扇形券、花瓣形券或叠层花瓣形券等等。相应的,也大致有这许多样式的穹顶。它们的装饰效果很强。花瓣形和海扇形的券十分华丽,尤其是叠层的,很有蓬勃的热烈气氛,不过搞乱了结构逻辑,未免伤于造作。
(2)8世纪中叶以后,两河流域的清真寺里的装饰,几何纹样基本上排斥了写实的形象,只有少量的程式化的植物形象点缀着。这种图案被欧洲人称为阿拉伯图案。
第二节 中亚和伊朗的纪念性建筑
1.中亚、伊朗和阿塞拜疆的建筑在中世纪独树一帜,它们的代表性建筑是集中式形制的纪念性建筑。
2.伊朗和中亚的伊斯兰建筑同西亚和北非的区别之一,乃是它普遍采用砖筑的拱券结构。它的纪念性建筑的形象就是以穹顶技术为基础的。
3.伊旺:11世纪之后,在中亚和波斯的伊斯兰陵墓中,渐渐强调一个正面,并且形成了中亚和伊朗纪念性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正面中段檐口升高,正中设一个通高的大凹龛,上面是拱顶,凹龛底上深处是门洞。这个龛就叫伊旺。 杰出作品之一:撒马尔罕的帖木儿墓。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第二节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1.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它们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他们之所以要利用过去的历史样式,是企图从古代建筑遗产中寻求思想上的共鸣。
2. 古典复兴: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
· 风格类型有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
· 法国:巴黎万神庙,部雷的伟人博物馆方案(1783)、牛顿纪念碑方案
(1784),
勒杜的巴黎维莱特关卡、勒·桑戴关卡。 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马德莱娜教堂。 ·英国:英格兰银行(罗马复兴),爱丁堡中学、不列颠博物馆(希腊复兴)。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柏林老博物馆(希腊复兴)。 ·美国:美国国会大厦(罗马复兴),宾夕法尼亚银行(希腊复兴)。
3.“帝国式”风格:拿破仑帝国时代,在巴黎建造了许多国家级的纪念性建筑,例如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马德莱娜教堂等建筑都是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式样的翻版。在这类建筑中,它们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因此形成所谓的“帝国式”风格。 4.浪漫主义:是指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个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浪漫主义最早出现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是它的早期,也称之为先浪漫主义时期。(1)先浪漫主义带有旧封建贵族怀念已失去的寨堡与小资产阶级为了逃避工业城市的喧嚣而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与意识。在建筑上则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如模仿寨堡的埃尔郡的克尔辛府邸,模仿哥特教堂的威尔特郡的封蒂尔修道院的府邸。(2)先浪漫主义在建筑上还表现为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有时甚至在园林中出现了东方建筑小品。英国布赖顿的皇家别墅。 从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的第二个阶段,是浪漫主义真正成为一种创作潮流的时期。这时期的浪漫主义建筑以哥特风格为主,故又称哥特复兴。
代表:英国国会大厦、英国斯塔夫斯的圣吉尔斯教堂、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曼彻斯特市政厅。
5.折衷主义: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以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折衷主义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之为“集仿主义”。
代表:巴黎歌剧院(巴洛克和洛可可),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罗马的科林斯柱廊与希腊古典晚期的宙斯神坛),巴黎的圣心教堂(拜占庭和罗马
风)。
第三节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1. 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是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的十层大厦。
2. 水晶宫:1851年,由帕克斯顿设计建造的伦敦“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与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采用了装配花房的办法,外形为一简单阶梯形的长方体,并有一个与之垂直的拱顶,各面只显出铁架和玻璃,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完全表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本能。
3. 埃菲尔铁塔:1889年世界博览会,由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建造,高达328米,是博览会上最高的建筑,内部设有4部水力升降机,它的巨型结构和新型设备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与强大威力。
4. 机械馆:1889年世界博览会建筑之一,布置在埃菲尔铁塔后面,是一座前所未有的大跨度结构,刷新了世界建筑在跨度上的记录。这座建筑长420米,跨度达115米,主要结构由20个构架所组成,四壁与屋顶全为大片玻璃。在结构方法上首次应用了三铰拱的原理。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
1. 巴黎改造:自1853年起,在巴黎市中心进行的大规模的改建工程。其目的除了解决城市功能结构由于急剧变化而产生的种种尖锐矛盾和对帝国首都进行装点外,还在于从市中心区迫迁无产阶级,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生活与居住环境,拓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
2. 新协和村:为了变革经济所有制和社会组织形式,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甚至是共产主义,消解家庭和私有制),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
局限和意义:忽视了城市的基本特征,只能是桃园理想,与工业时代不符;将社会变革加于城市规划上,但无法负担使命。但其进步的思想,对后来的规划理论,如田园城市与卫星城市等起重要作用。
3. 田园城市: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20世纪初以来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田园城市实质上市城和乡的结合体。
4. 工业城市:1898年,大约与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同时,法国青年建筑师加尼埃从大工业发展需要出发,开始了对“工业城市”规划方案的探索。并且对大工业发展所引起的功能分区、城市交通、住宅组群都作了精辟的分析。 5. 带状城市:19世纪末,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提出的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带状城市”的规划原理是以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的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平行的沿着交通干线布置。 6. 美国的方格形城市:把城市作机械的方格形道路划分,采取缩小街坊面积,增加道路长度,以获得更多的可供出租的临街面。
第二章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
第二节 欧洲探索新建筑的运动
1. 艺术与工艺运动: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艺术与工艺运动”,是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的社会与文艺思想在建筑与日用品设计上的反应。在罗斯金
和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影响下,在工业化发展的特殊背景下,提出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业生产表现自然材料,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在建筑上主张迁到城郊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象征权势的古典建筑形式。代表作品是韦布设计的莫里斯的住宅“红屋”。
2. 新艺术运动:19世纪80年代始创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代表人物费尔德(创始人之一),在建筑上,他们极力反对历史样式,意欲创造一种前所未见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装饰方法。在绘画与装饰主题上喜用自然界生长繁盛的草木形状的线条,在建筑装饰中大量应用铁构件制作各种曲线,包括铁梁柱。新艺术运动特征主表现在室内,在建筑中的这种改革只局限于艺术形式与装饰手法,终不过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反对传统形式而已,并未能全面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艺术的结合问题。因而很快衰落。代表:奥太在1893年设计的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费尔德在1906年设计的德国魏玛艺术学校。
·新艺术运动在德国称之为青年风格派。 代表人物:贝伦斯、恩德尔。
代表作品:埃尔维拉照相馆,1901年造的慕尼黑剧院, 奥尔布里希设计的路德维希展览馆。
·新艺术运动在英国的代表人物:麦金托什,他的作品: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的图书馆部分。
·西班牙建筑师高迪,他的作品: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
3. 维也纳学派:在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他们主张建筑形式应是对材料、结构与功能合乎逻辑的表述,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代表作品:维也纳的地下铁道车站,维也纳的邮政储蓄银行。
4. 分离派: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部分成员成立的建筑派系,宣称要和过去的传统决裂。他们主张造型简洁,常是大片的光墙和简单的立方体,只有局部集中装饰。和新艺术派不同的是装饰主题常用直线。代表人物:奥尔布里希和霍夫曼。
维也纳的洛斯建造的斯坦纳住宅。北欧荷兰著名建筑师伯尔拉赫建造的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芬兰著名建筑师老沙里宁设计的赫尔辛基火车站。
第三节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与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1. 芝加哥学派:19世纪70年代,美国芝加哥急速发展起来。经济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特别是1871年的一场大火,烧掉了芝加哥1/3的建筑,更加剧了对建筑的需求。在当时的这种形势下,芝加哥出现了一种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和建筑工程师的群体,后来被称作“芝加哥学派”。
2. 芝加哥学派的重要贡献:是在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和在建筑设计上肯定了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密切关系。
芝加哥在19世纪建筑探索运动中所起的进步作用是很大的。首先,高层办公楼是一种新类型,新类型必定有它的新功能,芝加哥学派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了结构应利于功能的发展和功能与形式的主从
关系,既摆脱了折衷主义的形式羁绊,也为现代建筑摸索了道路。其次,他探讨了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芝加哥成了高层建筑的故乡。第三,使建筑艺术反映了新技术的特点,简洁的立面符合于新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代表作品:伯纳姆与鲁特的里莱斯大厦,霍拉伯德与罗希设计的马凯特大厦。 3. 路易·沙利文:“芝加哥学派”中最重要的建筑师。他提出了“形式随从功能”的设计思想,高层建筑的五个原则,作品有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
4. 草原式住宅:美国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赖特设计的一种住宅形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它的特点是在造型上力求新颖,彻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使建筑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草原”用以表示他的住宅设计与美国中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结合之意。
1.草原式住宅大都位于芝加哥城郊的森林地区或是密执安湖滨,是当时中等资产阶级的住宅。
2.它的平面常做成十字形,以壁炉为中心,起居室、书房、餐室都围绕着壁炉布置,卧室一般放在楼上。
3.室内空间尽量做到既分隔又连成一片,并根据不同的需要有着不同的层高。起居室的窗户一般比较宽敞,以保持室内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
4.但由于在造型上强调水平向的,层高一般较低,出檐又大,室内光线往往比较暗淡。
5.建筑物的外形充分反映了内部空间的关系;体形构图的基本形式是高低不同的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深远的挑檐和层层叠叠的水平阳台与花台所组成的水平线条,它们被垂直面的大烟囱所统一,显得很有层次,也很丰富。 6.外部材料多表现为砖石的本色,与自然相协调;内部也以表现材料的自然本色与结构为特征,由于它以砖木结构为主,所用的木屋架有时被作为一种室内装饰暴露于外。
代表作品:威利茨住宅、罗伯茨住宅、罗比住宅。
第五节 德意志制造联盟
1. 德意志制造联盟:20世纪初,为了是德国的工业制品质量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求达到国际水平。1907年有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全国性的“德意志制造联盟”。
2. 贝伦斯:1909年设计透平机车间,被西方称之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3. 格罗皮厄斯和A·迈尔于1911年设计的阿尔费尔德的法古斯工厂。 1914年格罗皮厄斯设计的科隆展览会办公楼。
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第三节 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
1. 战后初期影响较大的有表现主义派、未来主义派、风格派和构成主义派。 2. 表现主义派: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在这种艺术观点的影响下,一战后出现了一些表现主义建筑。这一流派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某种时代精神。德国建筑师门德尔松在20世纪20年代设计过一些表现主义的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19-1920年建成的德国波茨坦市的爱因斯坦天文台。
·表现派建筑师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他们是用一种新的表面的处理手法去替代旧的建筑样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它在战后初期时兴过一阵,不久就消退了。 3. 未来主义派:是第一次大战之前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1909年,未来主义派的创始人,意大利作家马里内蒂在第一次“未来主义宣言”中宣扬工业化产品的威力,赞美现代大城市。 4. 风格派:
1917年,荷兰一些青年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主要成员有画家蒙德里安,范·陶斯堡,雕刻家范顿吉罗,建筑师奥德、里特弗尔德等。
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主义派”或“要素主义派”。
总的看来,是20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艺术的分支和变种。 风格派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蒙德里安认为用最简单的几何形和最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图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绘画。
风格派雕刻家的作品,则往往是一些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和板片的组合。
·构成主义派:第一次大战前后,俄国有些青年艺术家也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塑,很像是工程结构物。这一派别被称为构成主义派。代表人物:马列维奇,塔特林,伽勃等。 代表建筑:乌德勒支住宅(风格派),第三国际纪念碑(构成主义派)
第四节 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
1. 现代建筑派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德国的格罗皮厄斯、密斯·范·德·罗和法国的勒·柯比西埃为代表的欧洲先锋派,又被称为功能主义派、理性主义派、现代主义派、欧洲现代建筑派和国际现代建筑派。他们是现代运动的主力。另一个是以美国赖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派。
2. 建代建筑派共同特点:着眼于社会上得中、下层阶级与工薪阶级。为此,在设计方法上:
(一) 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提高建筑设计的科
学性,注重建筑使用时的方便和效率;
(二) 注重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
(三) 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适用的房屋,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
重要的高度;
(四) 主张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强调建筑
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主张灵活自由的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格式;
(五) 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空间比建筑平面或立面更重要。强调
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应该从平面和立面构图转到空间和体量的总体构图方面,并且在处理立面构图是考虑到人观察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产生了“空间-时间”的建筑构图理论。
(六) 废弃表面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
逻辑性。
3.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1928年,格罗皮厄斯、勒·柯比西埃和建筑历史与评论家S·基甸等在瑞士拉萨拉兹建立了由8个国家的24位建筑师组成
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他们交流与研究建筑工业化、低收入家庭住宅、有效的使用土地与生活区的规划和城市建设问题。在1933年的雅典会议上,还提出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即著名的“雅典宪章”。
第五节 格罗皮厄斯与“包豪斯”学派
1. 包豪斯: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格罗皮厄斯出任魏玛艺术与工艺学校校长后,即将该校与魏玛美术学校合并成为一专门培养新型工业日用品和建筑设计人才的高等学院,取名为魏玛公立建筑学院,简称包豪斯。 风格特点: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便于机器生产和降低成本。
2. 包豪斯教学特点:第一,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第二,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第三,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提倡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向当时已经兴起的抽象派绘画和雕刻艺术学习。第四,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第五,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包豪斯师生所作的工艺设计常常交给厂商投入实际生产。 3. 包豪斯校舍的建筑设计特点: 一, 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体现了由内而外的设计思
想和设计方法。 二, 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三, 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
果。
第六节 勒·柯比西埃
1. 柯比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也是上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从20年代开始,直到去世为止,他不断以新奇的建筑观点和建筑作品,以及大量未实现的设计方案使世人感到惊奇。勒·柯比西埃是现代建筑师中的一位狂飙式人物。 2. 《走向新建筑》:1923年,柯比西埃汇集出版的一本宣传式的小册子,里面充满了激奋甚至是狂热的言语,观点比较芜杂,甚至互相矛盾,但是中心思想是明确的,就是激烈否定19世纪以来因循守旧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观点与建筑风格,激烈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在书中指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极力鼓吹用工业化的方法大规模建造房屋。 3. 住宅设计中“新建筑五个特点”: (1) 底层的独立支柱。 (2) 屋顶花园 (3) 横向长窗 (4) 自由的平面 (5) 自由的立面。
·代表建筑:萨伏伊别墅
4. 代表建筑:巴黎瑞士学生宿舍、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朗香教堂、印度昌迪加尔的政府建筑群、法国拉图莱特的修道院。
第七节 密斯·范·德·罗
1. 1926年,他设计了德国共产党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纪念碑。红砖砌筑
的碑身采用立体主义的构图手法。
2. 流动空间:现代建筑以空间为主题,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对现代建筑的重要贡献,它打破封闭空间,在空间的流动中体验功能平面。代表作: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主要特点是隔墙有玻璃和大理石两种,位置灵活,形成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室内和室外互相穿插。形体处理简单,没有任何线脚,不同构件与不同材料之间不作过渡性处理。简单明确,干净利索。突出材料的固有颜色、纹理和质感。代表住宅建筑:图根德哈特住宅。 3. “少就是多”:最经济的原则,最简洁的构造,最简单的结构体系,最简约的空间形式(通用空间)。
4.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制的细部。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 5.其他作品:克朗楼、法恩斯沃斯住宅、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
第八节 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 1. 拉金公司办公楼(1904)。 2. 东京帝国饭店(1915)。 3. 流水别墅(1936)。
建在一个瀑布的上方,高的地方有三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它的每一层楼板连同边上的栏墙好像一个个托盘,支承在墙和柱墩上。各层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挑能力,向各个方向远远地悬伸出来。有的地方用石墙和玻璃围起来,就形成不同形状的室内空间,有的角落比较封闭,有的比较开敞。
在建筑的外形上最突出的是一道道横墙和几条竖向的石墙,组成横竖交错的构图。栏墙色白而光洁,石墙色暗而粗狂,在水平和垂直的对比上又添上颜色和质感的对比,再加上光影的变化,使这座建筑的体形更富有变化而生动活泼。
流水别墅最成功的地方是与周围自然风景紧密结合。 4. 约翰逊公司总部。 5. 西塔里埃森。
6. 古根海姆博物馆。体形特殊,上大下小的螺旋形。美术作品沿坡道陈列,观众循着坡道边上边看。在这里,建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一层流入一层,代替了通常的那种呆板的楼层重叠,处处能看到构思和目的性的统一。但这些与博物馆的功能形制相违背。所以,它是赖特的纪念碑,而不是成功的博物馆建筑。
7. 有机建筑:有机建筑师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它的目标是整体性。赖特认为房屋应当像植物一样,是地面上一个基本的和谐的要素,从属于自然环境,从地里长出来,迎着太阳。是特定地点的特定建筑。反对袭用传统建筑样式,主张创造新建筑,但他的出发点不是为着现代工业化社会,相反,他喜爱并希望保持旧时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生活方式,这是他的有机建筑理论的思想基础。
第九节 阿尔托
1. 阿尔托:是现代建筑最杰出与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兼有欧洲现代派的理性和美国有机建筑的诗意,更有他所独有的抒情,即对使用者在人情上的诚挚考虑。此外他把芬兰的传统与地方特点延伸,并转变为现代所需,其意义是重大的。
2. 阿尔托的第一个现代派作品是1928年-1930年建在图尔库一间报馆的办公楼与印刷车间。
3. 帕米欧结核病疗养院,奠定了阿尔托在现代建筑中的地位。
·阿尔托处处把病人的休养需要放在首位,病房大楼呈一字形,朝向东南。面向原野和树林,每个房间都有良好的阳光、新鲜空气和广阔的视野。疗养院几部分既不平行,又不对称,看起来似乎有些凌乱,但都是按内部的功能需要而定的。这样的布局使休养、治疗、交通、管理、后勤等部分都有比较方便的联系,同时又减少了相互间的打扰。 4. 维堡市立图书馆为现代建筑的又一杰出作品。
·完全摆脱了当时一般图书馆建筑的格式,从分析各种房间的功能用途和相互关系出发,把各部分恰当的组织在紧凑的建筑体量之内。由于芬兰的太阳高度角很小,为避免光线水平的直射到阅读者得眼睛,在大厅四壁不设窗户,只在平屋顶上开着圆形天窗。在演讲厅内,用木条把顶棚钉成波浪形,以便通过声音的反射使每个座位上人的说话声音都能被大家听到,并使演讲厅带上了芬兰的地方建筑色彩。 5. 1938年世界博览会的芬兰馆。
·展厅狭长而局促,阿尔托把展厅建的高高的,之在一边放展品。为了增加展出面积和展出效果,他把这个墙面分成4层,各层不仅在水平方向上像波浪似得有起有伏,并且在竖直方向上也像波浪似的前后汹涌。为了使参观者便于在仰视中充分看到展品,他把4层墙面一层比一层向外推出,并把墙面略为向前倾斜,以迎合参观者仰视时的视线。 6. 玛丽亚别墅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
1. 在法国勒阿弗尔的规划中,预制构件第一次大规模的应用。
2. 意大利最具有国际声誉的现代建筑师:内尔维。代表作:罗马小体育宫、 米兰的皮雷利大厦。
3. 瑞典住房的建筑风格类似所谓北欧的“人情化”与“地方性”倾向,但较之为普通与朴素并更接近传统,人们称之为“新经验主义”。其代表人物:马克利乌斯、厄斯金。
4. 丹麦与芬兰。在这两个国家的建筑设计中,他们都企图在工业化中渗有手工业,在现代化中反映传统。人们把这种建筑风格称为现代建筑中的“人情化”与“地域性”。代表人物:丹麦的菲斯克尔、乌特松、雅各布森,芬兰的阿尔托。
5. 荷兰,战后在探索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时,研究人范登布鲁克和巴克马为了要强调它们在形式上的多样化,以及批判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由欧洲现代建筑派所提倡的行列式,把它们称为“形象组团”。用这些“形象组团”可以组成各种不同规模的既统一而又具有个性的居住小区或大区。
第三节 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与战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1.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高层建筑:标志性:美国费城自由之塔、马来西亚 吉隆坡 双塔大厦、巴黎 无止境大厦方案、芝加哥 米格林·贝特勒大厦方案; 高技性:伦敦 劳埃德大厦、大阪 新梅田空中大厦;纪念性:东京都厅舍、法兰克福 商品交易会主楼;生态性:达摩拉办公楼、MBF大厦、法兰克福 商业银行大厦;装饰性:DG银行总部大楼;文化性:休曼那大厦、共和银行中心大厦。
2. 大跨度与空间结构建筑 1.钢筋混凝土薄壳顶
2.折板结构:内尔维设计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会议厅的屋盖。
3.悬索结构:美国罗利市牲畜展赛馆、柏林会堂、小沙里宁在华盛顿郊区设计的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厅、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东京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竞技场。
4.张力结构: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西德馆。 5.悬挂结构:
第五章 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
——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
正在阅读:
03版本外国古代建筑史05-15
科技大练兵方案11-06
Becauseof2502-14
票据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06-03
课题成果公告 - 图文10-18
3.7预中标公告03-06
表示天气很冷的谚语03-23
国家林业局公告04-06
招标公告(各地实例)04-08
合肥楼市新政十三条06-2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建筑史
- 古代
- 外国
- 版本
- 小学PEP试卷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数据库系统Access_第1—9章练习题及答案
- 大连商品交易所结算细则
- 基于S7—1200PLC快递分拣系统设计
- 有限公司年产4000万套塑料制品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
- 2018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月考二(教师版)
- 抽象代数习题
- 中国化妆品进出口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 2015山东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得高分须做到三点
- 10#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内容(筏板基础)
-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练案:第10讲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
-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第四版)刘华
- 2011年度普法考试复习参考题
- 小学生各项考核档案2017年
- 人生与人心 复旦陈果 超星尔雅答案
- 大学物理第3章习题
- 最新2018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试密卷(2)
- 世界史综合检测1
- 心理学问答题答案
- 生涯人物访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