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

更新时间:2023-06-05 01: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语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结构上,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功能上,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认知世界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研究语言的学科称为语言学。

区别特征

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音位区别特征的基础是每个元音各自的唇形和舌位,每个辅音各自的主动发音器官、被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音位利用哪些区别特征与其他音位对立由它在音位系统里所处的地位而定。如/p'/(双唇、塞、清、送气)和/p/(双唇、塞、清、不送气)的区别特征是送气不送气。

语流音变

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变化,这种变化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如面包/miam pau/,/n/受/p/的影响同化为/m/。语流音变一般是临时性的共时音变,但也有固定下来的例外。

形态

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如英语中名词的单复数变化,动词的时态变化。词形变化是词进入组合结构关系所要求的,词形变化综合反映词的句法功能,可以成为划分词类的依据。 语法范畴

词形变化是语法形式,每种变化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叫做“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语法范畴的特点是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排斥的;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取决于它本身及与其他各项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英语中名词单复数的变化,法语中(中国人)chinois、chinoise的阴阳性变化。 韵律

韵律是语言的节奏。语音的音强、音长、音高等超音质要素有组建韵律单元音节、音步、停延段、语调段等的作用。语言的节奏有“音节(韵素)型节奏”和“音步型节奏”。如汉语中单音节自成音步的“桃”比“蟠桃”的“桃”和“水蜜桃”的“桃”长,而法语和日语的韵素则等长。

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社会方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用词上的不同。如医学界的处方、休克,音节、音步是语言学的行业用语。社会方言因交际对象所处环境和对象的不同会产生风格变体。

内部屈折

内部屈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语音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如英语的所谓不规则动词,大多是用语音交替来表示形态变化的。如bend-bent。内部屈折不同于附加词缀,后者不改变词根或词的内部语音,而是附加另外的语素,前者改变词或词中语素的内部语音,而不附加另外的语素。现代汉语一般来说没有内部屈折这种方式。

单义词多义词

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也可以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前者叫单义词,后者叫多义词。一个词开始大多是单义的,在演变过程中可能派生为多义词。如古汉语中的“兵”本义是兵器,后来衍生出“拿兵器的人”“战争”“军事”等意义。

语音对应关系

语音对应关系是指不同语言或方言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系列语言成分间有语音上的对应。不同方言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是由语音演变的规律及它所具有的特点(条件性、时间性、地区性)决定的,表现在韵母、声母和声调中。如浊音的消失在上海话和北京话的双唇塞音的对应:p和p,p’和p’。

世界语

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波兰医生柴门霍夫1887年创造。特点:词汇材料取自拉丁语、日耳曼语和希腊语;拉丁字母书写;一母一音,重音固定在倒数第二音节;语法16条规则,没例外。但它不能代替自然语言作为人们的母语或第一语言。

类推

类推是指在语言的某种语法规则的影响下,其他规则向这种规则趋同的演变,也就是表示同一语法意义的几种不同的语法形式,由于其中的一种形式的影响而统一起来的过程。如英语中book的复数books和汉语中代词宾语由前置变为后置,就是类推的作用。类推作用可使变化趋于整齐划一,从而使人易于掌握。但是类推作用能不能奏效,要看习惯势力的大小。

简答

1、举例说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成分组成结构后增加了属于结构整体的意义。如“黄”“金”组合成“金黄”“黄金”,但组合后的词性和意义就不同。

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并且替换后的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聚合成群。他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如“红旗”中,“红”可以替换为白、蓝、大、小等,“旗”可以替换为花、苹果、书、衣服等。两组词各自构成一个聚合。

2、什么是语流音变的同化与异化

同化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者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如面包、棉袍。 异化是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邻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如普通话中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为24调,如好久(音豪酒)。

3、什么是音位的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叫做条件变体,如普通话的/a/可以有前、央、后、半低几种条件变体。 几种不同的读音如果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中彼此自由替换而不改变意思,这样的音位变体叫做自由变体。如北京话中“歪、微、文”的声母w的两种念法。

4、洋泾浜和混合语的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

洋泾浜和混合语都是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都是一种语言远渡重洋,立足异域或者作为特殊语言使用于有限的范围,或者在那里落户生根,如旧上海的洋泾浜英语。混合语可以有洋泾浜发展而来,是母语化的洋泾浜语。如海地以法语为基础的克里奥耳语。

不同:

⑴洋泾浜是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临时性交际工具。混合语已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

⑵语言功能上,洋泾浜语只用于口头交际,使用范围狭窄;混合语较完备,使用范围大。

⑶语言系统上看,洋泾浜语音结构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改造,语汇成分数量有限,基本上来自外来语言,语法也是不同语言的混合,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混合语词汇、语法体系较完备,规则严谨。

⑷发展前途:洋泾浜可能随着社会交际环境的变迁而消亡,也可以发展为克里奥耳语;混合语则可以长期存在并和其他语言一样完整发展。

5、语言演变和发展的特点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渐变性:

⑴语言的演变有相对稳定性,只能因势利导,不可能一夜之间凭任何权威力量改变语言的规则。今天叫“太阳”,不可能明天马上变为另一种说法。

⑵随着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不断促使语言逐渐发生变化,表现为词汇、语音、语法的变化。

不平衡性:

⑴词汇对社会发展和交际需求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语音和语法稳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在词汇、语音的内部不同方面变化速度也不同。词汇的演变表现为旧词消失、新词产生,一般词汇变化快而基本词汇和构词法变化慢;语音的音值变化相对较快;语法如果没有外来影响一般不变化。

⑵不同地域的语言变化也不平衡。如各地的方言的差异。

6、屈折语的特点

⑴屈折语中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靠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改变词序不会影响句子的意思。英语中牙齿单数tooth,复数teeth。

⑵屈折语另一个特点是,一个屈折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范畴义。屈折语的词根和屈折词缀结合得很紧,脱离屈折词缀词根一般就不能独立存在。如英语中特殊过去式built的-t去掉则无意义。

7、孤立语的特点

⑴孤立语是缺少词形变化的语言,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所有的词几乎都由词根语素构成。

⑵孤立语中词的次序很严格,不能随便更动。如“吃饭”不能说成“饭吃”。

⑶虚词和词序表示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汉语中用着、了、过等表示进行时、过去时、完成时等。

8、举例说明借词的几种形式

⑴在民族交往中借入词语。如从西域借来的“葡萄”、“苜蓿”等,从佛教借入的“菩萨”、“罗汉”等。 ⑵音译加意译法。如beer译为啤酒,car译为卡车,“酒”和“车”是事物所属分类,对前面音译成分作注解。

⑶音译兼意译法,指的是借词在语音和意义上都与外语原词接近,但完全用本族语的材料和规则,且不要求内部形式相同。比如cool译为酷,语音相近且“严酷”的义项可以引申表达“冷峻坚毅”义项。

⑷用多音节、多语素意译外语语词。如可口可乐、基因等。

论述

1、举例说明语言的几种语法范畴

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叫做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 ⑴性:许多有屈折变化的语言如俄语、法语有名词的性范畴。如法语中bol(碗)是阳性,pomme(苹果)是阴性。

⑵数:包括名词单数、复数两种意义。如英语的单复数变化。汉语中用“们”表示复数形式。 ⑶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与其他词的关系,其意义直接和句法相关。如英语中的所有格形式。 ⑷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如英语中的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

⑸态:也称语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是动词的语法范畴。有主动、被动两种。

⑹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间为准,分为过去、现在、未来。如英语中的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

⑺人称: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如英语的第三人称单数。

2、归纳音位的原则

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和音感差异是归纳音位的三种原则。

⑴辨义功能:最重要的原则。音位具有区别特征。音位存在着对立关系,如“打”和“塔”中的声母/t/和/t'/的区别特征是送气与否,这就造成了意义的不同。

⑵互补分布:音位的不同条件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分布状况互相补充,如前、央、后/a/。凡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语音差异一般不造成音位对立。

⑶音感差异:普通话中/m/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作声母,/η/只出现在音节末尾,作韵尾,虽然互补,但音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归纳为/m/和/η/两个音位。

3、语法的演变的表现

分演变结果和演变方式与途径两方面。从结果看可分为组合规则的演变、聚合类的演变,从方式和途

径看,有类推、结构的重新分析和语法化。

⑴组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如古汉语中的宾语前置现象。英语中的属格的变化。现代汉语中偏正结构的“小名”+“大名”的现象。

⑵聚合类的演变:

①形态的改变,如现代英语中名词性的范畴消失,数的范畴没有双数等。

②语法范畴的消长,如现代汉语出现了构词词缀和附着在动词末表示语法意义的专用动态助词“了”、“着”、“过”,表示过去时、进行时和完成时。

③词类的增减,如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比较,实词的句法功能更加确定,出现了特有的量词。

⑶类推:是表示同一语法意义的几种不同的语法形式,由于其中的一种形式的影响而统一起来的过程。如古英语中的名词的双数消失,book和cow的复数形式也变为加-s。又如汉语中的动宾结构逐渐取代宾动。 ⑷结构的重新分析: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和关系却变化了。比如介词“把”“被”在古汉语中是动词,了、着、过都是动词,中古之后才成为虚词。如“诗句无人识,应须把剑看。”中“把”在古代理解为“拿着”,不是看剑,而是看诗句。 ⑸语法化:指语言系统中一些原来有实在意义的实词在语法的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如汉语语法化主要表现为实词虚化,“将”“把”从表示手拿的动词变为引介工具和动作处置对象的虚词。

4、中国汉字与其他国文字的异同

相同:汉字和其他文字都有一级单位对应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这一级单位一定不是最小的文字单位,它在文字文本中的排列次序对应于语言符号的出现次序,由此文字通过语言的符号义表达信息。如汉字几乎都对应于汉语中的语素,英语词对应于音义结合体的英文单词。

不同:

⑴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汉字和其他文字对应的音义结合体和语音单位有所不同。汉字在语法层面上大多对应语素,在音系层面上对应音节,是“语素—音节文字”,如“好”,对应“好”这个语素,对应/xau/这个音节;拼音文字的单词大多在语法层面对应语法词,音系层对应音系词,叫“语法词—音系词文字”,简称表词文字。

⑵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汉字的字符有的与语素的音或意义相关,如“晴”,与“日”的意义相关,与“青”的音相关,分别叫义符和声符;拼音文字的字符只与其读音有关,与语词意义无关。如sun的s、u、n没有意义可言。故汉字是意音文字,英文是表音文字。

⑶拼音文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一个符号的语音面貌,按照字母的拼法就能读出音来;汉字往往能见形知义,不一定表音,如“日”的甲骨文书写,表太阳。

⑷拼音文字是人们按照字母的拼写阅读,写与读的距离大多不会太远,语音变了,拼写法一般也跟着变。汉字的字形不限于和一种读音挂钩,读音变了,字形可以不变。如“你”,普通话中读/ni214/,上海话就读作/nuη2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vq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