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学经典语句

更新时间:2024-02-10 12:38:10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2015-2016初中国学经典抢答题

知识竞赛题目与答案(每组6题)

一、

1、《冬天》的作者是谁?

答案:朱自清

2、心系社会,苦学励志是《师范生》一文中描写哪位伟人的语句?

答案:毛泽东

3、《隆中卧龙·少诸葛》一文中,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谁的辅佐而三分天下?

答案:诸葛亮

4、作家徐迟在《直薄峨眉金顶记》一文中,开篇引用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两句诗,“会当凌绝顶”,请说出下一句。 答案:一览众山小。

5、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五味巷》一文中写到:雨丝接着斜斜下来,和柳丝一同飘落,一会拂到东边窗下,一会拂到西边窗下。末了,雨戛然而止,太阳又出来了。请解释成语“戛然而止”的意思。

答案: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6、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这段话的作者是谁?

答案:鲁迅

二、

1、《妈妈在山冈上》一文中,妈妈的职业是什么?

答案:老师

2、“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出自季羡林的哪篇文章?

答案:《月是故乡明》

3、元宵节在民间又被称为什么节?

答案:上元节或者灯节

4、每年端午节期间,南方很多地方举办赛龙舟或者龙舟竞渡比赛,一般被说成是纪念谁的习俗?

答案:屈原

5、淮北大鼓流传于哪四个省的接壤地区?

答案:江苏、山东、河南、安徽

6、他那光秃秃的大脑袋,像个大球胆一样,反射着像啤酒瓶子一样的亮光。一个尖尖的鹰嘴鼻子,鼻尖快要触到上嘴唇。这是曲波在《林海雪原》中描写的谁的形象?

答案:座山雕

1、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的作者是谁?

答案:巴金

2、《忆白石老人》的作者是谁?

答案:艾青

3、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清塘荷韵》一文中,引用了一首古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请说出后两句。

答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溪旁垂满了杨柳,有一座小石桥横躺在溪的中央。当绚丽的夕阳西下,反映着从农家里升起的缕缕炊烟,这就是人间一幅绝美的什么样的图画?

答案:小桥、流水、人家

5、失去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去失去了根。这句话的作者是谁?

答案:老舍

6、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这句话的作者是谁?

答案:郭沫若

1、经历一次磨难,就如同经过一个黑夜,迎来一轮新的朝阳,获得一个人生的新起点是美国著名喜剧演员卓别林写给谁的信?

答案:写给他儿子的信

2、走出村子,沿途看到山花烂漫,层层簇簇,而粉红的桃花正竞相绽放,一股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出自哪篇文章?

答案:《故乡行》

3、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这段话的作者是谁?

答案:季羡林

4、请解释成语“栩栩如生“的含义。

答案: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5、请任意说出过年时三个传统习俗。

答案:放鞭炮,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拜年等

6、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中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这首诗的题目叫做《雪花的快乐》,请说出这首诗的作者:

答案:徐志摩

1、《异乡的国歌声》一文中,作者是在欧洲哪个国家、哪座城市听到的手机铃声《国歌》?

答案:英国伦敦

2、院墙边一丛黄菊花,开的肆意流畅,一朵一朵,像新剥开的橘子似的,瓣瓣舒展,颜色浓烈饱满出自哪篇文章?

答案:《秋天的风》

3、浑圆的落日像一枚巨大的火种,它砰然投掷的地方,溅起一片火海。霞晖成束地、均匀地,无声呼啸着横越天空,庄严、深邃、孤注一掷似的,美得叫人五脏俱焚。这段话出自当代女诗人舒婷的哪篇文章?

答案:《洁白的祝福》

4、漆器是中国古代在什么方面的重要发明?

答案: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

5、解释成语“满腹经纶”的意思。

答案:形容人很有政治才能或很有才华

6、也许,只有母亲才会这样对待生命。她将生命不仅看成自己的,而是关系着每一个孩子,将她的爱通过生命的方式传递着。这段话出自当代作家肖复兴的哪篇文章?

答案:《生命不仅属于自己》

篇二:国学经典诵读2016 07 08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国学经典的现实意义》

洋洋洒洒上下五千年,于历史的长河中我在互联网上浏览涉猎品读着国学经典美文。感受最深的是儒家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人身在世,本质是社会关系之和,有父母、兄弟、夫妻、朋友、领导、自然等等,在人周围编制了一张网,每道线代表一个关系,每个关系内涵孝悌、仁、义、礼、智、信。每处理好一道关系,人就成为独立的、大写的、顶天立地的人。在这些传统文化国学的精要中,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人生也有了新的体悟。

(一)要常怀感恩之心。一是感恩父母,这是做人之本。父母给了我生命和一个温馨的家庭,把浓浓的爱延伸到整个家,他们不辞辛劳的照顾着孩子,让我专心工作,无后顾之忧。二是要感恩组织和领导,无论在什么岗位,都离不开组织和领导的教育培养。因此,要把忠诚领导、忠诚组织、忠诚事业贯穿于工作全过程,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做人以诚,做事以真,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组织和领导的培养。三是感恩同事,这是为人之道。每个人的成长进步除了父母的养育、组织的培养,还离不开周围同志们的关心帮助。正是他们感染着我,让我在和谐、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获得收获,逐步成长,享受工作的快乐。

— 1 —

(二)要提高道德素养。牢固树立“立德固本”意识,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弘扬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精华,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培养高尚情操,巩固做人之本。

(三)要有奉献精神。树立多干工作、奉献社会光荣的意识,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快乐工作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实现自我。

(五)要努力践行。学习传统文化,要自觉践行传统文化。今后,我将把学习、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人生情趣,同时,把学习传统文化同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来感恩、回报社会、回报领导和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 2 —

篇三:国学经典学习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少年儿童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在于:

一、传承美德

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以前在家吃饭很挑剔,自从读了《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语句之后,我更加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吃饭时即使掉在桌子上一粒米也要捡起来吃掉。”由于大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了。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二、健全人格

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三、陶冶情操

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弘扬国学。

四、提升智力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孙子兵法》……这些经典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包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智慧,让孩子从这些经典中汲取营养,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宝库。诵读经典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实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目的。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黄仁生教授指出让孩子从小读经典,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将来个个都研究古代文学,而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根基,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五、增强记忆力。

长期实践表明,诵读经典可以让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获得显著提高。而童年则是记忆力最好也是最易开发的时期,提倡儿童诵读经典教育,即是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你不准备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背,他就只好背一些价值不大甚至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如果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程度。根据其近年的实验,读经半年、一年之后,约有50%的儿童,可以达到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其能力一辈子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如果错过儿童期,将永无翻身之日。物理学泰斗杨振宁先生,曾在初中时抽出两个暑假,背诵了5万余字的《孟子》。但当时杨振宁并不能完全理解。数年后,杨振宁很为自己当时的行为感慨:“每过十年,我对《孟子》都会有新的理解。”按认知心理学家的观察:记忆多的人,其理解力也相对提高,其想象力也比较丰富。

经过经典诵读的实验,我发现在儿童阶段提倡读诵经典,真正的是一个节时节力、见效快、后劲足的教育

节时节力——儿童只需每天诵读10-20分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即可完成)

见效快——学生诵读2-3个月后就可发生明显改变,语言表达和引经据典,效果很明显。 后劲足——在儿童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记下永恒的东西,其记忆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一辈子维持在较高的水准上。而且记下的东西包含了大量优秀的中外经典文化知识,个人一辈子也受用不尽,解读不完。当孩子把这些记到脑赜里,就自然激发了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vn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