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林茂德,有目录)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03 14: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金石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一导学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 自主学习(6分钟)

在课本中找出下列要点的词句:1.夏商周起始时间 2.商朝主要政治制度的特点 3.西周分封制的目的、范围、内容、作用。 4.宗法制的定义、特点、作用 这些字词直接填写在课本相应的空白处

三、 课内交流互动

(一)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6分钟)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宗法制?它是一种什么制度?

2.什么是封邦建国,他的目的、内容各是什么?与后来我们所说的“封建社会”一样吗?

3. 结合西周的政治制度,概括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师生互动:(23分钟) (1)教师知识总结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商周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①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②神权色彩。 3、西周: ①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2、范围: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3、内容:周王封土地和人民;诸侯尽义务;诸侯继续分封

4、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②宗法制

1、定义:是与分封制紧紧结合在一起,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小宗体系) 3、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4、维护的工具:礼乐制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西周的政治主体。

夏商周三代特点: 三代的政治制度是由松散的内外服联盟制,逐渐向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邦建国、天下共主制发展的。

(2)教师易错知识提示

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 无血缘关系。

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 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 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3)学生达标检测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1 页 共 107 页

1.2008年8月14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偕夫人来到祖籍地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举行祭祖仪式并祭扫祖墓。 2000年11月,吴伯雄借赴龙岩参加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之机首次返乡祭祖,时隔8年,他再次踏上了家乡的土地。这种尊宗敬祖的习俗源自于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2.中国从西周时代起,就确立了同姓不婚制度,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此后历朝历代也都禁止通行婚嫁。西周确立的同姓不婚制度主要是以下哪一制度在文化上的反应 A.分封制 B.井田制 C.奴隶制 D.宗法制

3.《诗经?大雅》上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意思是说,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是国家的堡垒。这段诗歌主要说明了 A.分封的目的 B.分封对象的主体 C.分封的依据 D.国家管理的主要形式

4. 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

A.族号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5.陈胡公妫满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把他封于陈,侯爵,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对此,以下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初年曾经分封过异姓贵族 B.周统治者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 C.陈胡公在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

D.陈胡公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继承人

6.《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

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C.消除诸子矛盾 D.实现长治久安

7.“(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8.“县在春秋时似乎还只秦、晋、齐、楚等国有之??(县)只属于国君,由他派官吏去治理。??他们在县里只替国君征收赋税,判断诉讼。他们即使有封邑,也在治县之外。”(张萌麟著《中国史纲》)上述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 ) A.普遍实行县制 B.只实行分封制 C.县制分封制并行 D.最早出现了县制

9.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是商代的一种主要的纪日方法。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反映出商代 ( )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C.商朝人崇信鬼神

B.王权的自我神化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10.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宗法制 D.禅让制

11.《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

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土,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子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武王这样做主要为了( )

A.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C.奖赏先代贵族和功臣

B.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D.彻底废除王位世袭制

12.《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

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

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2 页 共 107 页

13.2009年10月在山东省召开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其宣传口号有“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齐鲁齐

心,全民全运”等。用“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 ) D.行省制

14.下列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 ) ①“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太王之子,丽王季历之兄也。”

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③“召公爽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A选择题讲评:先由各小组学科长将错答率统计写在黑板上,教师酌情选题评讲分析

主观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许,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祀。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 . 周本纪》

材料二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周初分封的对象有哪些?依据材料二,分封的主体是谁?

材料三 天子适诸侯, 曰巡狩; 巡狩者, 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 曰述职; 述职者, 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 再不朝则削其地, 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四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

(2)材料三和四说明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有哪些?诸侯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说明了通过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的什么地位?

材料五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摘自《左传》

(3)材料五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实质?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B主观题学生达标检测反馈讲评::

四、 归纳提高(8分钟)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3 页 共 107 页

(一) 知识框架

夏: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商:内服、外服、神权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

(二) 理论升华

1.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 2. 夏商周均为奴隶制社会

3. 【规律总结】判断宗法制的标准

(1)看题干中的材料内容是否与“血缘”“亲情”“宗族”有关,如祠堂、庙宇

(2)判断大小宗的标准:关键看其所在范围。如:在周朝内,周王是大宗,其他诸侯是小宗;在各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

(3)判断谁继承王位、财产和土地的标准:嫡长子继承,即正妻长子继承。

五. 作业布置(2分钟)

(一).第5页解析与探究书面完成 答:

(二)选择题

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2.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百家姓》版本中却排序第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顺序家喻户晓。由此可推断出该版本的《百家姓》成书于哪一朝代( )

A. 西周 B.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3.《吕氏春秋·当务》:“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太史据法而争的理由是基于( ) A.分封制 B.宗法原则 C.世袭制 D.礼乐制度

4.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5.《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6.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4 页 共 107 页

一、 学习目标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 自主学习(6分钟)

讨论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从大势所趋、实力所及、个人所能三方面考虑) 讨论2: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三、 课内交流互动

(一)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6分钟)

分小组调版展示上述两个讨论的成果并简单评价

(二)师生互动:(23分钟) (1)教师知识总结

A、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分封制、宗法制破坏;兼并、争霸战争频繁。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兼并战争激烈;各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B、秦朝的统一

※建立: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历史条件: 客观上①历史潮流(民族融合、渴望统一、大国兼并小国);

②秦国实力最强(商鞅变法)。

主观:嬴政的正确决策。

※ 疆域: 地图 (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表现: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措施:(1)确立皇帝制度

(2)设三公九卿 三公是丞相(政事)、御使大夫(监察)、太尉(军事) (3)地方:废分封,置郡县

(4)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选拔和考查官吏的制度; (5)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

(6)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统一度量衡、货币(圆形方孔钱)、文字(小篆);焚书坑儒。

※影响: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2)教师易错知识提示

1、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 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2、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 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3.“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 变化。

4.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5 页 共 107 页

(3)学生达标检测

1.以下叙述不符合春秋战国历史的是

A.群雄割据,战火连绵 B.大夫夺权,国君称王 C.社会混乱,历史倒退 D.各国变法,富国强兵

2、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诸侯国实力超过周王室 B.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C.春秋时井田制已瓦解 D.西周的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3、“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伯,郑伯御之。”(见《左传 桓公五年》)这反映出的问题是

A.分封制的崩溃 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C.周王室的衰微 D.阶级矛盾尖锐

4、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有①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③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时有出现④有的诸侯国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兼并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春秋时期,周王向诸侯“求赙”“求车”等现象说明了 A.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B.宗法分封制得到加强 C.诸侯开始自行分封诸侯 D.诸侯展开争霸斗争

6、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局面,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国家已经彻底分裂 B.方国联盟瓦解 C.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D.分封制走向衰落 7、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御史大夫的是

A、负责管理军事 B、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负责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D、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8、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9、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①修建万里长城 ②统一度量衡 ③统一文字 ④整顿各地风俗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②③④ 10、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 B权力高度集中 C法律细密、严苛 D实行三公九卿制

11 .只有皇帝一人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有的印称“玺”。秦始皇的这些规定直接目的是

A .便于发布命令 B .增强皇帝的神圣感 C .便于控制兵权 D .否定周王的权威 12、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C军国大权最终掌握在太尉手中 D三公之间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13、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③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④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介因为他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极大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5、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 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爵位世袭制 ③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④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宁息”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修筑长城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6 页 共 107 页

C、推行郡县制 D、攻打匈奴

1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 C.肯定了秦朝的赋税制度 D.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 19、下列有关秦朝官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B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C按官职大小排列应是三公、九卿、郡守 D地方政权分为郡、府、县三级 20、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B.皇权至上是这一制度的核心 C.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21、秦朝郡县制度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B.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22、关于郡县制度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23、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度 C.监察制度 D.统一货币

A选择题讲评:先由各小组学科长将错答率统计写在黑板上,教师酌情选题评讲分析

主观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许。”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 -----《史记》 请回答:

(1)材料1中王绾的主张是什么? 主张分封诸王。

(2) 材料2中李斯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指什么? 分封诸侯国将重蹈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推行郡县制度。

(3) 秦始皇最终肯定并采纳谁的建议?对后世有何影响?

李斯。郡县制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为巩固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B主观题学生达标检测反馈讲评: 四、 归纳提高(8分钟)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7 页 共 107 页

(一) 知识框架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和基本特点:

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说就是皇权至高无上;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内容:

A皇帝制;B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制、刺史制度、三省六部制;C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行省制度

(二) 理论升华

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 基本特征:皇权至高无上

三大基础:经济:封建小农经济;政治:地主阶级统治确立;理论:儒家大一统思想和法家思想

五. 作业布置(2分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设官职以掌管兵、刑、钱、谷等事,并依靠地主、绅士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来说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恣纵,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皆受成事,倚辩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下闻过日骄,下慑伏欺以取容。??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关于毛泽东所叙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试以秦始皇举措加以论证之。

(2)据材料二、三,结合秦朝史实,说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 ......

第3课 第三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 学习目标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8 页 共 107 页

二、 自主学习(6分钟)

1、回忆:历史上何时、采取何种措施曾削弱过相权?

2、讨论:应如何看待三省六部制下相权的牵制与配合?它与当代的三权分立制度是否有区别?为什么? 3、讨论:宋太祖分割相权的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4、讨论:传统相权的衰落和废除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三、 课内交流互动

(一)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6分钟)

分小组调板展示上述4个讨论的成果并简单评价 (二)师生互动:(23分钟)

(1)教师知识总结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朝: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1)七国之乱:刘邦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削夺诸侯王封地;吴王联合六国诸侯,发动“七国之乱”。 (2)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①中央置中朝(内朝):汉武帝起用布衣为相,并任用身边作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职,形成 “中朝” 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成为“外朝”。

②设刺史:汉武帝后期,设州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时期,刺史逐步增添地方行政权和军权。

③推恩令:汉景帝开始削藩,至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诸侯王被解除军政大权,只衣食租税。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三省六部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三省体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隋唐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作用: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宋太祖的集权措施:①收精兵 ②削实权 ③制钱谷 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 地方任用文官与路州县三级制:

(2)宋初中央集权强化的作用及影响: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却造成了 “冗官”“冗兵”“冗费” 积贫积弱的后患。

4、元朝:中央和地方机构

(1)中央实行一省制: 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2)影响: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教师易错知识提示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的区别: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应用时代确立于秦、盛行于汉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丞相职权地位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作用地位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向完善3、? 明朝以前,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9 页 共 107 页

(3)学生达标检测

1.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2.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周后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施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3.中国古代的文官凭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结成小集团,有学者概括称之为“姻谊”、“乡谊”、“年谊”等。例如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中有:“你我年谊世好,就如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其中的“年谊”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 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5.政治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保障社会稳定、政治统一的重要因素。史学界普遍认为,“宋承唐制”是宋代制度的主要特点。唐宋时期为维护统一局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的共同点是 A.在边疆设立军镇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6.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

7.《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8.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9.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社会变化的是

A.分封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募兵制

10.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所说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11.《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A选择题讲评:

先由各小组学科长将错答率统计写在黑板上,教师酌情选题评讲分析

主观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2.阅渎以下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10 页 共 107 页

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一一《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4) 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特征。

B主观题学生达标检测反馈讲评: 四、 归纳提高(8分钟) (一) 知识框架

1.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秦至前清):

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中书门下、枢密院 、三司(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2.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执行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互相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3.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

4.监察与谏议——官僚制度的维系

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从秦汉时期,官员监察制度就成为中华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

(二) 理论升华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

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11 页 共 107 页

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非此不足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这两个方面正是汉唐以来政治制度基本特点

五. 作业布置(2分钟)

1.如右图所示,这一封建王朝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封国并存制 C.中央集权与地方政权互不干涉 D.处在分裂割据之中

2.《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一书中指出:(汉代)最基层的官吏要把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悬挂在市里乡亭。这种现象说明汉朝时 A.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B.皇帝直接对人民进行统治 C.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 D.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

3.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4.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5.961年,宋太祖对石守信等人说:“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这段话的真实意图是要石守信等人( )

A.积累财富 B.安享晚年 C.交出兵权 D.享受生活

6.“(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

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7.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8.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汉设立中朝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北宋设立枢密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史书载:“宋兴,始以??对持文武二柄。”文中省略的两大机构是( ) A.中书门下 枢密院 B.三司 枢密院

C.中书门下 三司 D.枢密院 参知政事

10..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

A. 世袭制 B. 军功爵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一、 学习目标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12 页 共 107 页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 自主学习(6分钟)

1.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实质是什么?

2.明朝的阁老和清朝的军机处大臣能否与明朝以前的宰相相提并论?为什么? 3.小结:古代中国中央机构的变化概况。 4.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有何正反面影响?

三、 课内交流互动

(一)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6分钟)

分小组调板展示上述4个讨论的成果并简单评价

(二)师生互动:(23分钟) (1)教师知识总结

※汉朝

1、汉高祖刘邦的措施:郡国并行制——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 2、汉景帝措施:公元前154年,采纳晁错“削藩”建议——七国之乱发生的直接原因

3、汉武帝的集权:①措施:建立中朝、设置刺史、实行推恩令。

②影响:中央的直接辖区(郡县)日益扩大,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朝

安史之乱——后果: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五代十国

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势力的继续和发展。 ※、北宋:960年 ----中央集权重建 1、措施——收精兵、 削实权、制钱谷

2、影响: 利: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

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造成“三冗”(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的局面。

※、明朝:(空前强化)废丞相,设内阁。 1、废除丞相制度

2、设内阁(殿阁大学士→ 内阁→权力增大)。 ※、清朝:(顶峰)设置军机处

影响:简化了行政的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是皇权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

(2)教师易错知识提示

1. 明朝以前,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 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 皇帝旨意而定。

2.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 政机构。

(3)学生达标检测

1.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13 页 共 107 页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

3.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4.“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 B.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 C.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 D.明太祖废除丞相以确保皇权高枕无忧

5.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6.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

7.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哉,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8.清朝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的有关机密重务的皇帝谕旨称为“廷寄”。下图是清代“廷寄”图,对此正确的说法是

A.这张廷寄出现于康熙年间 B.廷寄的内容是由军机处决策的 C.廷寄的出现是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 D.为了保密廷寄只能用满文书写

9.西汉汉成帝在诏书中以“辅翼国家,典领百僚”来概括丞相的权力,丞相一方面要辅佐天子,另一方面还要统领百官。下列朝代未曾设立过宰相(丞相)的是 ①秦朝 ②唐朝 ③明朝 ④清朝

A.①② B.③④ C.③ D.④ 10.下列有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重用身边的近臣参与政事,以削弱相权 C.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11.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种制度最可能出现在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0.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朝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元朝的行省制巩固了统一的多年民族封建国家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14 页 共 107 页

D.明朝的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

A选择题讲评:

先由各小组学科长将错答率统计写在黑板上,教师酌情选题评讲分析 主观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时期 代表人物 命运 秦国 吕不韦 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 东汉末年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职位 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清代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材料三: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2) 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B主观题学生达标检测反馈讲评: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15 页 共 107 页

四、 归纳提高(8分钟) (一) 知识框架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①中央政权中,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②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地方服从中央,不允许有独立行政体系存在。③中枢决策权由外朝向内廷转移。④分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 。⑤地方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二)理论升华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秦朝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2)消极:①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②这种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③绝对君主专制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④到了明清时期,它已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极大妨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五. 作业布置(2分钟)

1、北宋政府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是以下哪一矛盾的结果? A、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B、中央官吏中文臣和武将间的矛盾 C、中央政府和广大人民的矛盾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2、元朝中书省的职能类似于唐朝的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 3、、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最准确的表述是

A、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与相权矛盾 B、设内阁,参与国家决策 C、严加控制中书省和丞相权力 D、加强君权,空前强化君主专制 4、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是:

①皇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 ②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地方大臣 ③皇帝可以自行裁决军国大事 ④皇帝可以避免决策失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 5、清朝军机处的实质上反映了:( )

①封建专制的加强 ②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③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④君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6.完成课本17页解析与探究,在此空白处写出答案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一、 学习目标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16 页 共 107 页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 自主学习(6分钟)

讨论1:结合教材第32页的地图,试分析造成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不同特点的原因。

讨论2:古希腊城邦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文化上的突出特点分别是什么?结合教材第22页的“知识链接”,试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课内交流互动

(一)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6分钟)

分小组调板展示上述2个讨论的成果并简单评价——迈锡尼文明地处战略要地,是兵家必争之

地;克里特文明地处孤岛,在当时航海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可能能够免受外来冲击——地理环境的影响、生活方式的要求、血缘纽带的松弛、对个体作用的重视

(二)师生互动:(23分钟) (1)教师知识总结

※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一、爱琴文明

概念:指分布在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代表:克里特文明:(约公元前2000年-前1700年)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象形文字。

迈锡尼文明:(约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君主制国家、王宫、卫城、王室墓陵、两种书写系统(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

黑暗时代:公元前12世纪,此后300年,古希腊完全陷于沉寂状态,既封闭又贫穷。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的异同点:

相同:都出现君主制;都出现了文字;建筑方面都有突出成就。

不同:以米诺斯宫为代表的克里特文明没有城墙和防御工事;以迈锡尼、梯林斯和派留斯为代表

的迈锡尼文明都把宫殿建于山丘顶部,环绕坚固的城墙,艺术作品多与军事题材有关。

二、古希腊城邦

1、概念:约前8――前6世纪的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社构成。 2、城邦的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3、地理环境对希腊文化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着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 多山、地少、靠海——有必要 殖民活动 航海业和海军的发达———有能力 影响:地域的扩大不仅解决了土地问题,而且促进了古希腊各地的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使希腊人打开了眼界,从东方吸收字母文字、建筑、雕刻、冶金、铸币等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基础。

4、政体类型:君主制、僭主制、寡头制、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 划分依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城邦实质: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2)教师易错知识提示

1.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

2.自然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城邦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

(3)学生达标检测

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土地。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17 页 共 107 页

A.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政治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强调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D.政治文明完全有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2、西方人称之为“黑暗时代”的是

A、公元前2000~前1700年 B、约公元前1400年左右 C、公元前16 ~前12世纪 D、公元前12世纪后的300多年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走上了复兴之路,城邦逐渐发展起来。请回答3-5题。 3、古希腊最大的城邦是

A、斯巴达和雅典 B、克里特和迈锡尼 C、斯马达和迈锡尼 D、特洛伊和雅典 4、古希腊城邦中最为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君主制 B、贵族制和民主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君主制和僭主制 5.从目的上看,希腊的民主政治是为了( )

A.维护所有公民的利益 B.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 C.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D.确立起文明的典范

6.观察下面两幅图片,从中我们可以感知,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优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众多平等且独立自治的小城邦 B.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容易形成一种民主的传统

C.优越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共同促成了希腊的民主传统 D.公民大会使各城邦公民能够在国家事务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

7.如果说“埃及是尼罗河的恩赐”,那么古希腊则是大海的宠儿。这里的“海”主要是指( )

A.红海 B.波斯湾 C.地中海 D.波罗的海 8.对“古希腊”这一历史概念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实际上是指雅典 B.实际上指斯巴达

C.是雅典与斯巴达的联合国家

D.更大意义上是一个地理概念,始终是一个小国林立的城邦世界 9.下列关于希腊城邦公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般祖籍本邦 B.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 C.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 D.范围包括全体成年国民

10.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这里的“人”指的是( )

A.奴隶 B.妇女 C.奴隶主贵族 D.公民

1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12.古希腊人进行殖民活动的原因不包括( )

A.希腊半岛地少人多,粮食不能自给 B.海港众多,交通便利 C.为了称霸欧洲 D.航海业和海军发达 13.在古希腊的诸多城邦中,城邦间的关系是( )

A.都聚集在斯巴达城邦下 B.城邦之间存在隶属关系 C.小邦是大邦的属国 D.各邦均为独立主权国家

A选择题讲评:先由各小组学科长将错答率统计写在黑板上,教师酌情选题评讲分析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18 页 共 107 页

主观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4.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走上了复兴之路,城邦逐渐发展起来。请回答: (1)什么叫城邦?

(2)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希腊城邦的公民政治有何意义?

15.请读下图古希腊地图:

依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古希腊地形有何特点?对古希腊国家形成产生什么影响?

(2)详细分析古希腊地形对古希腊文明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

B主观题学生达标检测反馈讲评: 三、 归纳提高(8分钟)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19 页 共 107 页

(一) 知识框架

1、爱琴文明(前2000年—前12世纪)------------------相当于夏商

中心: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2、荷马时代:前11—前9世纪。----黑暗时代----------相当于西周 3、城邦时代(时间:前8—前6世纪)--繁荣时代-----相当于春秋

(1)含义: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 (2)代表:斯巴达和雅典是最大的城邦。

(3)地理环境: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希腊向海外殖民扩张。 4、古希腊城邦的典型 :雅典和斯巴达

(二)理论升华

希腊城邦仅仅是国家存在的形态,与国家性质无关,与同时代的中国相比,均属于奴隶制的国家政权。

五. 作业布置(2分钟)

1.了解课本22页“知识链接”部分,归纳自然地理对古希腊文明和中国文明分别造成了什么不同影响?

2.在下面的空格上完成“自我测评”第一题和第二题

(1)古希腊城邦有什么主要特点?城邦殖民运动的后果是什么?

(2)古希腊城邦的政体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具什么特点?又有何共同点?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一、 学习目标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20 页 共 107 页

二、 自主学习(6分钟)

1.如何理解雅典民主制的确立是个长期的过程?这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趋势?

2、归纳总结:雅典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民主制的正常运作?这些措施是否有效? 3、动脑:雅典民主政治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课内交流互动

(一)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6分钟)

1. ——由专制向民主

2. ——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选举公职人员和定期审查制度、陶片放逐法反对民

主的敌人、制定辩论的章法和发言人条件

3. ——健全的监督机制、突出的道德建设要求、规范的管理、对个体价值的重视

(二)师生互动:(23分钟) (1)教师知识总结

※ 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 1、民主政治演变过程:

(1)历程: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2)贵族制与君主制、民主制的比较:

君主制:骄奢淫逸,暴虐无道;终身制、世袭制;是人治。

贵族制的特点:贵族元老共同制定国家方针;少数人掌握国家权利;实行任期制和 选举制。贵族制则由人治向法治转化,但由贵族垄断官职。

民主制:平民在公民大会上充分享受民主;一切平民都可以参加国家行政、司法;一切享有公民权的自由人掌握国家权利。 (3)民主制的确立:

①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②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陶片放逐法)。 ③伯利克里 统治时期,进入 黄金时期。

2、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3、权力机构:

公民大会:①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并决定国家大事;

②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 五百人议事会:①公民大会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

②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 员落实大会决议。 民众法庭:①日常司法机关;②最大限度保持公正。 4、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1)得: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推动了雅典社会进步,为人类提供民主模式。

(2)失: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限制、窒息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2)教师易错知识提示

1、 注意雅典民主制的产生,是由经济、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地理

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2、 雅典民主仅仅是对男性公民群体而言的,而非公民,如外邦公民、奴隶和他国公民,

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

3、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了雅典民主制,伯利克里 改革使雅典民主制达到鼎盛。

4、 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陪审法庭)是民主政体特征的充分体现。公民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21 页 共 107 页

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在五百人大会休会期间为大会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民众法庭 是日常司法机关,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由民众法庭终审。

(3)学生达标检测

A选择题讲评:先由各小组学科长将错答率统计写在黑板上,教师酌情选题评讲分析

1.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诊断的是

A.公民在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2.“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3.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4.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取时,“把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5.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B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6.古雅典某位政治家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他这种自信源于 A.领袖地位 B.充裕的物质生活 C.良好的教育 D.雅典的民主制 7.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主观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8.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 ,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22 页 共 107 页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

(1) 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8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8分)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10分)

B主观题学生达标检测反馈讲评:

三、 归纳提高(8分钟) (一) 知识框架

雅典走向民主政治的历程

梭伦改革 走上民主轨道

克里斯提尼改革 民主体制确立

伯里克利改革 民主政治完善

(二) 理论升华

1. 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和特征:(1)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的根本在

于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2)官吏产生的途径。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官职,这种选举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没有财产的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期时间比较短。(3)监督官吏制度。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

2. 雅典民主与现代西方民主有本质区别,前者是奴隶制民主,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23 页 共 107 页

五. 作业布置(2分钟)

1.阅读思考: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根据每年谷物收入,雅典公民被分为四个等级,并担任相应的官职。

第一等级:500麦斗以上称为“五百麦斗级”,可担任执政官、司库。 第二等级:300麦斗以上称为“骑士级”,可任执政官。 第三等级:200麦斗以上称为“牛轭级”,只能任低官。 第四等级:200麦斗以下统称“日佣级”,与一切官职无缘。 请回答:梭伦改革中这项重要措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答:

2.课本28页解析与探究书面完成于下面空白处

3.自我测评:雅典民主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一、 学习目标

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二、 自主学习(6分钟)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24 页 共 107 页

1、古罗马的政体演变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演变的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特点? 2、古罗马共和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古罗马贵族共和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个人专权、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关系?

三、 课内交流互动

(一)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6分钟)

1、古罗马的政体演变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演变的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特点? 答: 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元首制----帝制。 政体的变化与领土面积的变化关系密切。 2、古罗马共和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贵族民主、平民监督、法律维护

3、古罗马贵族共和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个人专权、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关系?

答:决策原则、执政官设置、同僚制和任期制、公民大会和保民官的设置、《十二铜表法》

(二)师生互动:(23分钟) (1)教师知识总结

※ 古罗马的政治和法律 1、政治体制的演变:

(1)历程: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帝制;(元首制——帝制); (2)罗马共和国:

①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组成;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古代渊源 ②平民维护自身利益的机构——保民官 (3)帝制的确立:

①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披着共和制外衣的君主专制)。 ②戴克里先实行公开君主制。 2、罗马法的形成: (1)《十二铜表法》

①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②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③是罗马法的渊源。 (2)《查士丁尼法典》:

①查士丁尼鉴于西罗马灭亡而编; ②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 (3)《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3、罗马法的评价与影响:

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影响:(1)国内:维系稳定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奴隶制度。 ? (2)国际: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利武器。

(2)教师易错知识提示

1.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

2.希腊的民主制与罗马的共和制是不一样的。民主制是公民参与,罗马共和制是贵族参与。 3.罗马公民权的保护不是靠民主,而是靠法律。

(3)学生达标检测

1、古罗马贵族共和制建立于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25 页 共 107 页

A、前8世纪 B、前7世纪初 C、前6世纪末 D、前5世纪初 2、古罗马共和制由哪三层机构组成:①执政官 ②元老院 ③公民大会 ④保民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的理由是

A、他击败群雄 B、他恢复了罗马和平 C、他确立了个人独裁 D、他推行元首制 4、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民保民官的强烈提议促其产生 B、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C、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D、它极力打击贵族,维护平民利益

5.屋大维宣称:“我只不过是共和国的‘第一公民’,元老院的‘首席元老’,即元首。”那么元首制的实质是( )

A.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 B.公开的君主统治 C.贵族的集体领导制 D.贵族共和制

6.古罗马法学家塞克斯图斯·庞甫尼乌斯说:“在我们的城市初建之时,人民开始最初的活动,没有任何固定的法律和权利??”这说明罗马初期调解社会关系的是( )

A.自然法 B.习惯法 C.成文法 D.公民法 7.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8.罗马法规定,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手段调节借贷关系

9.《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材料表明( )

A.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

B.罗马法对妇女歧视,说明了它的局限性

C.说明《查士丁尼民法大会》未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 D.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10.“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11.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由此发展而成的审判原则是( )

A.“一事不再理”原则

B.“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的原则 C.陪审制原则 D.证人制原则

1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有人认为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仅次于《圣经》,其原因不包括( )

A.它是所有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基础 B.其基本原则已融入西方各国的法律中 C.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建立

D.它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26 页 共 107 页

13.古罗马较之古雅典政权维系更长久,主要得益于

A.民主政治的建立 B.法律制度的完备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对外扩张的进行

14、阅读下列摘自《十二铜表法》的材料: 第5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第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节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需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请思考:这些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吗?为什么?

15. 比较《十二铜表法》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异同

B主观题学生达标检测反馈讲评: 四、 归纳提高(8分钟) (一)知识框架 (二)理论升华

1.《十二铜表法》的编订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该法虽由贵族制定,但是平民通过成文法就可以按律量刑,增加了透明度。

2.查士丁尼法典对帝国统治的作用,体现在它规范了人的行为,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维护东罗马帝国的统治秩序,保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五. 作业布置(2分钟)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二铜表法》规定:受伤害者在某些情况下有权对肇事者给予同样的伤害。这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解决纠纷方式叫做“同态复仇”。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规定: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例如,某人因葡萄蔓被毁而起诉,在诉讼中不用“树木”而称“葡萄蔓”,那么他将败诉,因为该法中只有“树木”一词。

材料三 《十二铜表法》中的债务法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可以给他戴上脚镣,卖到国外或杀死他。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的什么特点?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27 页 共 107 页

(2)有人根据以上特点认为此法颁布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你如何评价?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28 页 共 107 页

二、 自主学习(6分钟)

1. 18世纪英国的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有什么区别?

2、英国《大宪章》的目的是什么?它的颁布,反映了英国社会遵循怎样的法制原则? 3、讨论:17世纪,英国国王与议会斗争的实质是什么?双方争夺的焦点是什么? 4、《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什么精神?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光荣革命”后,英国民主政治具有怎样的特点?

三、 课内交流互动

(一)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6分钟) (二)师生互动:(23分钟) (1)教师知识总结

※ 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必要性: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

①13世纪,《大宪章》开始给王权设定限制---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基础; ② 13世纪,议会制度的雏形创立:国王、上议院(贵族院)、下议院(平民院)。 ③“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 ④《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初步形成。

《权利法案》限制国王在立法司法、税收、军事、选举等方面的权力,表明英国统治方式由人治转向法治。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形成:光荣革命后摆脱王室,独立行事,首相是政府行政首脑(1721年第一任内阁首相是沃波尔) (2)机制:

①内阁专对议会负责。

②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③十九世纪两党制形成,首相与内阁从多数党中选出。 ④两党轮番执政。 特点:

①最高决策权与行政权:在首相而不在国王。 ②内阁负责对象:是议会而不是国王。

③首相和内阁的产生:由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出任,而不是国王任命。 ④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代议制民主而不是专制和独裁。

3、代议制下的民主化趋势

代议制的含义: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利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1)议会改革的背景:

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2)英国民主化的进程:

1832年,议会选举制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教师易错知识提示

1、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 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3、注意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与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是不同的。中国是绝对君主专制,君主 大权独揽,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而英国在中世纪时,王权就受到贵族的挑战。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29 页 共 107 页

4、注意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制。

(3)学生达标检测

1、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2、下列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下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B.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 C.上院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3、假设英国议会因为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处理不当而对政府提出了不信任案,内阁的选择是 A.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 B.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 C.要么宣布解散议会,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 D.要么下台,要么宣布由国王裁决

4. 2008年金融风暴横扫全球,英国政府提出一系列救市法案,如果这些法案在下院不能通过,当时的布朗首相可以( )

①要求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 ②率全体内阁成员辞职 ③呈请女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④呈请女王做出最终裁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5. 2007年6月12 日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外交官——新任驻英大使傅莹到英国赴任。请问她所携带的国书应该递交英国的( )

A.首相 B.内阁 C.外交大臣 D.女王陛下

6、英国《权利法案》是对《大宪章》的继承与创新。其“创新”主要体现在( )

A.限制国王的权力 B.确立君主立宪制 C.形成了两党制度 D.确立责任内阁制 7、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运行的基本原则有

①内阁由下院多数党组成②内阁实行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③内阁必须得到议会的信任否则就要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④内阁名义上对议会负责,实际上对国王负责,由国王任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8.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一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 )

A.内阁 B.议会

C.首相

D.最高法院

9.中新网报道,日本福岛大地震后,英国女王闻讯十分震惊,特别向日本天皇表达哀悼。英国政府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日本提供人道援助。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 )

A.英国女王今天仍可左右政府行为 B.英国女王履行了国家元首的职责

C.英国政府是英国国家的实际决策机构 D.英国女王的哀悼只是个人行为,与国家无关 10.史学家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因为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强大 B.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C.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限制 D.工人阶级获得了普选权

A选择题讲评:先由各小组学科长将错答率统计写在黑板上,教师酌情选题评讲分析

主观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探究案

探究一

材料 《权利法案》的条款: ⑴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为非法行为。⑵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而征收金钱??为非法。⑶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 ⑷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⑸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⑹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⑺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经常集会。??

《权利法案》从哪些方面限制王权?保证了议会哪些权力?其基本精神是什么?颁布的意义是什么?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30 页 共 107 页

探究二 活学活用

材料一:在2005年5月举行的英国大选中,工党以赢得议会646个议席中的355席获得大选的胜利,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第三次入主唐宁街10号,成为工党历史上第一位三次蝉联首相职务的领导人。布莱尔在大选获胜后6日受女王之命组成新内阁。

材料二:布莱尔赢得大选后,马上开始撤换政府官员,首先是外相遭降职,随后是原农业部长及文化、传媒及体育事务大臣被调离内阁。接着再“大刀阔斧”撤换十八名中级和下级部长,包括最高层亚裔官员、欧洲事务大臣瓦斯。媒体及反对派均抨击布莱尔专横和伪善。

材料三:2007年5月17日,财政大臣布朗正式接受英国工党领袖职务提名,也是惟一的竞争者。根据英国的政治制度,本届工党政府的任期要到2009年5月届满,因此,布朗当选工党领袖后将自动成为首相,并于6月27日布莱尔辞去首相职务之时出任英国新首相,完成工党剩余不到两年的任期。——瞭望新闻周刊消息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公民要想成为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首相最主要的一项权力是什么?(1分)首相权力虽然很大,但也要受到种种制约,结合所学知识,你知道首相权力受哪些方面的制约吗?(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首相最关键的任职资格是什么?(1分)布莱尔首相辞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四: 2010年5月11日,在英国伦敦,英国首相布朗在首相府唐宁街10号门外宣布辞去首相职务。 (4)思考:英国内阁成员将何去何从?为什么?

材料五: 中新网2010年7月21日电 正在美国进行访问的英国首相卡梅伦21日表示,英国驻阿富汗军队或从2011年起,开始实施撤军计划,到2015年,撤军计划将基本完成。

(5)思考:卡梅伦要想顺利实施此项政策,需要具备什么条件?需不需要女王的同意?假如议会不再信任新政府,会有什么结果?根据五则材料,归纳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B主观题学生达标检测反馈讲评: 四、 归纳提高(8分钟)

(一) 知识框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 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 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二)理论升华

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31 页 共 107 页

五. 作业布置(2分钟)

11.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12.伏尔泰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奠定英国这一政体基础的是

A.议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C.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D.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完善

13.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14.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国家大权”。这种政治体制是( )

A.君主专制 B.共和制 C.君主立宪制 D.贵族制

1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句话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哪一方面( )

A.君主立宪制 B.代议制民主 C.两党制 D.责任内阁制

16.2010年5月11日,英国首相布朗宣布辞职,卡梅伦(保守党)就任英国新首相。据你所学,在英国大选中,卡梅伦成为新首相的关键步骤是( )

A.得到英国国王的批准 B.得到议会的支持 C.成为保守党领袖 D.在英国选民的普选中获胜

17.下面是1882年英国著名歌剧《劳兰斯》中的一段唱词:“我时常感到可爱滑稽,人间万事是这样离奇:降临到人世间的每个活生生的男孩和女孩,要么是一个小自由党人,要么是一名‘小托利’。”这段唱词反映了当时英国政治生活中的( )

A.两党政治 B.君主专制 C.议会中的两院 D.君主立宪政体

18.“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19.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发展历程中,议会进行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这是哪一次历史事件的结果( )

A.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B.1832年议会改革 C.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D.2010年卡梅伦出任保守党领袖和英国首相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一、 学习目标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二、 自主学习(6分钟)

1、

美国总统与英国国王在职权上有何异同?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32 页 共 107 页

2、

3、 4、

5、《权利法案》与1787年宪法的异同点是什么?

6、阅读课本P60“解析与探究”1,指出美、英两国政体的特征。两国政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联邦制的?

依据课本P57《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关系示意图》,指出美国政府中立法、行政、司法之间的关系。它体现了1787年宪法的哪一重要原则?

阅读课本P56麦迪逊的话,其中两个“政府”的含义是否一致?从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三、 课内交流互动

(一)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6分钟) (二)师生互动:(23分钟) (1)教师知识总结

※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1. 背景:

邦联制的局限:(1)无法统一保护关税;

(2)无法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利益与主权。 2、1787年宪法—世界上第一部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宪法

(1)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确定美国是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 (2)1787年宪法体现的三大原则:

①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具有超出各州之上的最高权力。最高行政权属总统,联邦财政、立法权归议会,司法权属最高法院。

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3)评价:

①利用这些原则,美国很好地解决了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维护民主共和的问题。

②1787年宪法以三权分立为突出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美国的联邦政府。从而以法律的形式将独立战争的成果固定下来,并影响到欧美甚至亚、非、拉等国。 3、宪法的发展

1789年,制定出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规定了公民的若干自由权。迄今为止,共有27条宪法修正案。通过对宪法的不断修正,美国人民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民主权利。

(二)两党制——美国政治民主、分权制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两党制的形成

?两党制在联邦成立之初就已经萌芽。经过演变,民主党于1828年正式成立,共和党于1854年成立。 ?2、两党制的特点

?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总统选举、参众议员选举、州长选举、市长选举,都受两党操纵。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33 页 共 107 页

?3、作用:

?民主执政,法律监督。当选者入主白宫执掌行政大权;下野者不甘寂寞,监督抨击,双方互相监督。当政者唯恐疮疤被揭而兢兢业业;在野者竭力在民众面前重塑良好形象,以待下届。

(2)教师易错知识提示

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又是共和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

(3)学生达标检测

A选择题讲评:先由各小组学科长将错答率统计写在黑板上,教师酌情选题评讲分析

1.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最典型的共和国,它甚至被称作‘共和国之祖国’(梁启超语)??其影响之深远,已让许多历史悠久的大国望尘莫及。”他评价的是 A.德国 B.中华民国 C.美国 D.法国

2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 15 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洲权观念

3歌德(1749—1832)曾经若有所思地对美国称道:“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 。”歌德对于美国的羡慕,包括 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②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③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④拥有横跨北美大陆的广袤领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近代中国一学者在介绍某个西方国家时说:“未有统领(国家元首),先有国法。”该西方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5.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 )

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民主原则 D.民族平等原则 6.对右图现象描述最准确的是( )

A.美国的两党轮流执政 B.美国实行两党联合执政

C.美国两党实力均衡,不相上下 D.美国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7.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肯定了( )

A.联邦法律的多样性 B.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C.联邦法律的公正性 D.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 8.从1787年宪法到美国内战后的一系列宪法修正案,说明的问题是( )

A.美国国内的保守势力比较大 B.1787年宪法不适合美国

C.美国民主宪政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 D.两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断修改宪法

主观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9.阅读下列材料:

1787年,美国召开制宪会议,会议首先通过的是《开会规则》。

材料一 开会议事,出席者不得少于7个邦的代表;一切问题,由出席代表足够的各邦投票,由多数邦作出决定;出席者不足以代表7个邦时,得逐日休会。

材料二 代表起立发言,需先向主席致意;代表发言时,其他人不得中途走动,不得交头接耳,不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34 页 共 107 页

得读书、读小册子、读印刷或手写的文件;若两名代表同时起立,由主席决定先听谁的发言。

材料三 对一项议题作出决定前,即使已经经过充分辩论,只要有一个邦坚持要求,即应推迟到次日再议。

材料四 书面发言,若包含要求会议讨论的内容,需先从头至尾朗读一遍,让全体代表知情??若有修改,需作二读。 ——摘自詹姆斯·麦迪逊《美国制宪会议记录》[来源: ]

材料五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

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制宪会议代表共同遵守的会议规则。(不得摘抄原文)(4分)

(2)会议规则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5分)

(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5分)

B主观题学生达标检测反馈讲评:

四、 归纳提高(8分钟) (一)知识框架

1.1787年宪法的制定体现原则:联邦制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 民主原则 2、1787年宪法的发展:1789年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

3、联邦制的特征:中央与州分权;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最高法律 4、联邦的考验:南北战争 1861-1865年 5.巩固联邦制: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

6、两党制→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理论升华

从美国大选看两党制:两党政治,有利于调动选民的积极性;有利于美国资产阶级政治

改革;有利于保障社会政治的稳定,维护国家的统一。 但是,无论由哪个政党执政,他们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难免出现腐败现象。

五. 作业布置(2分钟)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1年通过的《邦联条例》建立了一个州的联盟,定名为“美利坚合众国”。条例规定: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的贸易;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机构。邦联未设行政首脑和司法长官,也没有对违抗邦联的行为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35 页 共 107 页

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材料三 美国联邦政府 国会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 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总统 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连任不超过两届。总统无权解散国会,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任职终身 ——1787年宪法

材料四 英国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会可罢免首相。二者互相牵制,只要能保住议会多数党的地位,首相可连任。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美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它给美国带来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二、三,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一、 学习目标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二、 自主学习(6分钟)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36 页 共 107 页

1、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是怎样进行政治民主化建设的?从法国政体的多次反复中,你得出了什么认识?

2、阅读课本P63右边最上方的 一段引言,指出:“1789年瘟疫”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拿破仑扩散“1789年瘟疫”?为什么说拿破仑是“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

3、1789——1875年,法国政体经过了几次反复?在漫长的反复过程中,法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三、 课内交流互动

(一)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6分钟) (二)师生互动:(23分钟) (1)教师知识总结

※ 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1、法国大革命

(1)当时的社会状况:法国处于封建君主专制之下 (2)大革命爆发:1789.7.14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 (4)1791年宪法:1791年9月 制宪会议 国家的性质和政体:君主立宪政体 (5)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1792年8月,巴黎人民起义推翻王权;9月21日,国民大会通过了废除了君主制的决定;9月22日,国民公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 历史的曲折 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反复斗争

(1)1852年,路易· 波拿巴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

(2)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与覆亡:1852-1870年 ※ 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2)法国1785年宪法

立法权:国民议会{参议院:间接选举;众议院:普选(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行政权:总统:选举产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国家元首,军队统帅,任命部长 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命令经各部部长副署。

注: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3)1875年宪法的作用:

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教师易错知识提示

1.立法权属参、众两院,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选出。 2.行政权属总统和内阁。总统由两院组成国民议会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3.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创议法律权;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任命内阁部长。 4.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命令须经各部长副署。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37 页 共 107 页

(三)学生达标检测

1.根据下列信息判断,这是哪一个国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 )

信息一: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信息二:行政大权由总统及其内阁掌握

信息三:总统由议会选出,并与议会相互制约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总统产生的方式是( )

A.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 B.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议会选出 C.由选民从总统候选人中选出 D.由参议院选举产生

3.从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80多年,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其主要原因是 ( )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温和

B.法国社会缺乏民主共和的思想基础 C.法国缺乏民主共和的群众基础

D.由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使法国君主制的传统深厚 4.法国以共和制为政体形式的统治得到最终确立是在( )

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 B.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 D.1791年宪法颁布后

5.法国1875年宪法的一条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 A.消灭了法国的家族势力 B.恢复了等级制度

C.只有平民才能当选为法国的总统

D.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巩固了共和制度

6.有人称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 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 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转

7.新制度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A选择题讲评:先由各小组学科长将错答率统计写在黑板上,教师酌情选题评讲分析

主观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巴比伦公主》

材料二 下列种种才叫做自由权利:在你睡觉时,你能获得保证,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你又获得保证,你不会在半夜三更,从你妻子的怀抱,或从你孩子的拥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楼,或驱入沙漠??这些权利普及于一切居住在英国的人们。

——伏尔泰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三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38 页 共 107 页

不久??所以,试种一下吧!

——伏尔泰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述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18世纪以来,法国人民又是如何“试种”英国“椰子”的?

(3)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的上述评述是否可信?为什么?

B主观题学生达标检测反馈讲评:

四、 归纳提高(8分钟) (一) 知识框架

法兰西王国(843—1792.8: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9 —1804: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 —1814:帝制)→波旁王朝复辟(1815 —1830:君主立宪政体)→七月王朝(1830 —1848:君主立宪政体)→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 —1852: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 —1870:帝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 —1940:总统制共和政体)

(二)理论升华

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的统一性表现 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

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 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五. 作业布置(2分钟)

1.有人认为:“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的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这里所说的“1789年瘟疫”是指( )

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拿破仑发动的对外战争D.《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2.2011年1月5日,法国总统萨克奇与国防部长阿兰朱佩、教育部长吕克查特尔视察了法国东部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39 页 共 107 页

一军事基地,在法国1875年宪法中的规定正确的是( )

A.国防部长是军队最高统帅 B.教育部长不是总统任命

C.总统任期只有7年,不可连续 D.总统的命令须经国防、教育等各部长副署

3.1875年宪法的一条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宣布的意义是( )

A.消灭了法国的家族势力 B.恢复了等级制度

C.只有平民才能当选法国的总统D.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巩固了共和制度 4.法国共和政体得以最终确立是在( ) A.1791年 B.1792年 C.1848年 D.1875年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被编入居住地国民自卫军的男子,享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而处于奴仆地位的、被提起公诉的、破产和不能清偿债务的以及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则属于消极公民,无选举权。

材料2:凡出生于法国并在法国有住所的男子而年满二十一者??均有行使法国公民权利的资格。立法权由普选产生的国民议会掌握。行政权由24人组成的执行会议行使。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

(1)在国家政治体制的设置上,材料1、2体现了什么共同原则?

(2)指出两则材料在国家政体与公民权利规定上的差异。

第11课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一、 学习目标

知道《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二、 自主学习(6分钟)

仙游金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40 页 共 107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vj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