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主、合作、探究点亮数学课堂

更新时间:2023-12-07 02: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自主、合作、探究点亮数学课堂

作者:石玲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年第01期

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陶行知先生就曾经批评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正切中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实践体验的弊端。学习者通过不断“学”的实践,才能学会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要激发起所有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一、自主学习,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也必须像游泳一样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学习数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把老师的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学生获取自己的体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在学生很想知道其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剪拼成已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有的学生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然后通过小组有效的讨论、切磋、交流,得出所拼成图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这种在教师点拨下学生的动手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探究活动扎实,既掌握了探究的方法,又使思维得以训练,协作能力得到培养。 二、合作学习,是开启思维的钥匙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

合作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要通过参与式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后,学生思考解答“怎样用一根20厘米长的铁丝围出每边长度都是整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呢?”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实施可分以下三个步骤:1. 独立思考: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之前都有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审清题意,想一想自己有哪些想法?可以怎样来围每边长度都是整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交流时,不要让自己仅仅是一个听众。2. 组内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思考成果,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各抒己见,各种想法互相交汇,定能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小组内学生形成初步共识,得出结论——用一根20厘米长的铁丝围出每边长度都是整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围出4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3. 组际交流:这是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过程,通过组际交流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认知成果,思考(长+宽)×2=20厘米,即长+宽=10厘米就可以求出这道题目的解,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互相启发、开拓思维,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索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探究学习,是创造的土壤

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则是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有时,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就可以很好地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愿望。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我在学生认识了分数,会动手折出分数、画出分数的基础上,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判断“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这时,学生分成了两派,一派持肯定意见(并且占绝大多数),另一派持否定意见。而对这种情况,我并没有急于判断孰是孰非,而是请学生双方争辩,各向对方陈述理由,哪一方的问题把对方问得心服口服,哪一方就赢了。后一种意见有破有立,学生现场用一张长方形纸随意撕成两份,问道:“这是几份?这一份是二分之一吗?”肯定的一方回答:“不是二分之一,它们的大小不一样,你们为什么不平均分?”否定方说:“题目里又没说平均分!”颇具说服力。这时,我才问道:“这题错在哪里?只要加上哪两个字就对了?”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知识的争辩、体会,学生自己解决了原来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从中学会了交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探究到的结论,理解、记忆起来也更深刻。

“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只有今天勤于动手、经常实践,明天才能大胆变革、开拓进取。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真地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逐步变为现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vg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