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

更新时间:2023-12-19 17: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简析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

虽然平时自己经常会听到“天人合一”思想,但是我并没有对此多想过。如今仔细想了想觉得自己也不能对这个思想下个准确的定义,所以我不再纠结怎么对这个思想下定义,而是思考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的。

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中,有两个对象,一个是天,一个是人。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对天抱着敬畏之心,这里的“天”指的是包括日月星辰等天象以及气候、气象等。而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天与人处在一种平衡的关系中。到之后的刀耕火种,甚至到之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人们也一直都是靠天吃饭,在这种农耕文明中,“天”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夏人作历法,让人符合天的规律。孔子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鬼,先鬼而后礼。”近现代出土的殷墟卜辞就可以很好的说明殷人对拥有至高地位的“天”的一种绝对敬畏与无限向往的心理。进而在武王伐纣时,纣王的反应是“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纣王的疑问让西周的统治者明白:纣王虽拥有“天命”,但最终却丢掉了自己的江山和性命,这说明“天命”并不是某一氏族的永享专利。要怎样才能永久拥有“天命”?西周统治者认为纣王之所以失去“天命”,是因为他的暴虐,所以要永久拥有“天命”,就要保证自己一直有“德”。在这里,天不在是独立,人的“德”与天相联系。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写“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我更熟悉也是最先知道的是他的“天人感应”,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他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这种说法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但是这也有利于压制皇权。

在中国传统哲学对天人关系问题的回答中,“天人合一”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时代思潮。但是儒道两家对其具体理解却不同,儒家除了之前说的董仲舒之外,还有张载的“民胞物与”说,他把宇宙万物都看成是人类的伙伴与朋友,自然就会得出人类应善待万物、与之和谐相处的结论。但发展到宋明理学时,却把道德原则当成一种自然规律,过分重人伦道德而忽视对自然的认识,过分重整体性而忽视人的个性。而道家认为人必须顺应自然,主张“无为”,他们向往的人类生活环境是“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

“天人合一”思想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它的内容也很丰富和复杂。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一文中提到“天人合一”观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但是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这个思想中的两个对象:天与人,如果说在原始社会中人敬畏自然,在封建社会双方达到一种平衡,但随着西方文艺复兴,启蒙思想运动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始,人开始想要征服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恶化,而这表现在人类社会就是生态环境问题。如今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越来越严重,当然这个问题是全球性的。“天人合一”思想或许是解决这个问题很好的一个指导思想。

在古代,人们就开始用“天人合一”的思想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像我熟知的孟子在《梁惠王上》中提到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当然产生于农业社会的传统“天人合一”思想有它的历史局限性,是不能直接用来解决现在的问题,但是要解决问题,除了要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思想认识,更要有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战略方针、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而且在这过程中我们一定会依靠科技来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但如果被滥用或超过自然界所能承受的限度,也会带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等负面效应。所以对科技的使用不能再像历史中那样,以牺牲环境来换“发展”。

因为我是学历史的,所以我就想说一说,“天人合一”思想在史学的作用,早在几千年前,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就说过“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但其实中国几千年的史书记载的多是人事,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记载寥寥无几。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上世纪的“新史学”运动中,历史学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分支——环境史,在经历了“有研究无概念”,“有概念无学科”,“立学科谋发展”的三个发展阶段后,它现在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并在中国有所发展。这门学科给史学带来了观念的重大变革,如果说以前person这个概念只代表人,那么现在它开始代表人与物,自然成为历史研究的材料,史学边疆的扩大。同时自然也成为塑造历史的一种力量,“自然变化”成为历史评价的一杆标尺。这是一次以生态生产作为一种新的历史评价标准的尝试,也可以说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史学中的体现。 天与人是不同的,但是它们又有着联系。我国关于“天人合一”有着很久的思想研究和实践,在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指导着人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在如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天人合一”思想也可以发挥作用,并且这种思想也体现在其他方面,促进社会的进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ux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