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西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更新时间:2024-02-03 12: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武汉东西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 机遇与挑战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光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21世纪初叶是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着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快速推进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历史任务。
一、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1、光电子信息产业是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产业
光纤是通信网的重要传输媒介,现在世界上大约85%的通信业务经光纤传输;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系统和光传输设备中,光电子信息技术的比例达到90%;生机无限的全光通信将给全球的通信业和IP网络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激光加工设备、光机电一体化装备、光输入/输出、光显示、光存储等各种新型光电子产品都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主要推动力。
2、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产业
在信息的采集、传输、显示、存储及处理上具有关键作用的光电子信息技术,在众多科学技术领域中起着领导作用,其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谁能在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上抢得先机,谁就将占据未来国际社会竞争的制高点。
3、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关系国家安全的关键产业
光电子信息产品是军事武器系统和国家通讯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光电武器、导弹制导装置、智能战、信息战中,光电子信息技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先导产业
光电子信息技术对几乎所有的传统产业都具有强大的渗透和提升作用。光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提高产业效率,大幅降低物质消耗和交易成本,加快经济增长方式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集约型转变。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高速引擎。
二、世界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极为迅猛,光纤通信容量每12个月翻一番,国际互联网业务量每6个月翻一番,各种类型(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和各种接入方式(包括有线、无线等)以及不同信息业务规模(内联网、外联网)都融入到了一个以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的光核心网上,推动着光电集成、光子集成、半导体激光器、蓝绿色LED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电子信息技术在保健与生物、照明、国防、太阳能、电力网中的应用不断深入,产生了许多新的学科和产业领域。激光设备及加工系统沿着高功率、高可靠、智能化、低成本的发展方向,形成了许多制造业技术应用的新增长点。在消费光电子领域,随着光电子信息技术在超高速、超大容量信息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的日益信息化,光存储器件、光探测及传感器件、光显示器件的市场前景日益广阔,市场需求急剧膨胀,光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为了谋求21世纪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抢占世界高新技术领域这一新的竞争制高点,世界发达国家都纷纷推出了它们的战略发展计划,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全球范围内打响。
三、我国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1、我国具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光电子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很快,在很多领域同国外先进水平只有2-3年的差距,在光纤光缆、光电器件、工业激光等方面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企业和产品占到了国内较大的市场份额,初步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我国已经加入WTO,世界光电子信息产业正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留给我们的时间有限,如果我们不在目前产业化前期的技术发展阶段抓紧进入,就会失去\缩小差距、赶超一流\的大好时机。
2、世界光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
世界光电子信息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高速发展期在90年代,随着国际互联网业务和通信业的飞速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显著增长(自1992年以来年均增速高达30%左右),到1999年全球市场达到1800亿美元。今后几年,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年均增速在20%以上,必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3、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发展机遇
方兴未艾的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为我国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低廉的生产成本、良好的劳动力素质吸引着众多著名的光电子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布局产业、拓展市场、配置资源的首选地。
4、国内激烈竞争带来的发展机遇
目前,全国已有武汉、上海、北京、广东、长春等10多个省市都在谋求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北京、上海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工业和政策优势,超常规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长春充分利用一批重点光机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联合建立了\光电子工业园\;广东以市场换技术、以合作换项目,气势不凡。另外,西安、成都、合肥、宁波等地也充分利用特色优势,力求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抢占一席之地。这种百舸争流、抢前争先的竞争态势将极大地加快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着产业规模不大,制造业
水平不高,材料水平有限,科技经济结合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人才争夺战日趋白热化等诸多挑战。
四、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的现实基础
1、人才基础
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集聚了18所高等院校,56个省部属科研院所,65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名两院院士,20多万名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5万在校大学生,每年有5万余名大学生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拥有非常丰富的高新技术人才资源。
2、技术基础
近10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武汉在光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高科技成果,成为了我国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光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基地。
武汉邮科院在光通信技术、IP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我国的第一根实用光纤、第一条光通信线路都在武汉邮科院诞生。2000年由武汉邮科院提出的X.85/Y.1321和X.86二个国际标准,是我国在国际电信领域第一个获得批准的国际标准。华中科技大学在激光加工、工业激光器、光电器件、激光数控、CAD/CIMS软件的开发运用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武汉大学在光电材料、光子生物材料、多媒体教学软件、3S软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影响。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在光电火控、光电对抗、光电导航等领域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其研究开发的光电潜望镜、光电跟踪仪等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居世界先进水平。武汉理工大学在光纤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另外,中国地质大学、中科院测地所在GPS/GIS/RS软件系统和遥感测量,中科院物数所在原子钟,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在光通信网络研究方面都独具特色,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
3、产业基础
2000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有光电子生产企业480多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08亿元,生产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光电子领域,是全国生产光电子产品最密集的地区。尤其在光纤光缆、光电器件、通信系统、激光设备、通信电源、软件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产生了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光电企业。
一是光纤光缆,长飞光纤光缆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商,具有年产光纤500万公里,光缆10万皮长公里的能力,居全国第一。二是光电器件与系统,以烽火公司、NEC日电公司为骨干企业,武汉邮科院是中国最大的光电子器件及系统生产商。三是激光产业,武汉是我国三大激光产业基地之首,华工激光公司、楚天激光公司、团结激光公司是中国最具规模的工业激光加工设备制造商。四是通信系统及终端设备(包括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和传输设备等),NEC移动通信公司、武汉精伦电子公司等企业现有产值规模在30亿元以上。五是软件产业,拥有一大批具有特色和知识产权的软件成果及产品。
4、经济基础
2000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实现科工贸总收入252.4亿元,工业总产值213.7亿元,工业增加值82.1亿元,出口创汇1.35亿美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2.7%、48.6%、48.4%、50.3%,呈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
此外,武汉地区军工实力较强,工业基础雄厚,产业腹地广阔。这些都为武汉建设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建设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重大战略意义
1、建设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需要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首先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在现代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门类众多,而且都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增值的特点,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可能在所有科技领域居于领先地位,样样都搞产业化,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特色,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技术及产业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的焦点领域,而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有基础、有条件,存在着赶超的机遇。因此,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突破性地发展我国的光电子信息产业,抢占这一高科技领域的制高点,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需要,也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2、建设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是国家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有益探索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史及趋势证明,将优势产业纳入相对集中的区域,共享技术、人才、信息、政策与管理等要素资源,更大程度地吸引国际知识、技术、资本等战略性资源,对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美国\硅谷\与台湾新竹正是以产业集聚的形式引导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成功典型。因此,产业以基地的形式实现上、中、下游相关产业配套,对产业链的形成和产业群的发展均是极为有效的措施。建设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有利于培育和完善国内光电子产业发展环境和政策,有利于大量吸引境内外优秀光电子信息产业的研究、设计、制造人才,有利于不断吸引境内外资金,形成产业配套,这是国家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有益探索,也是实现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必将对我国高新技术及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建设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是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武汉是我国光电子信息企业的聚集区,也是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代表着我国光通信和激光领域的最高水平。因此,在武汉建设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是国家对当今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和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现实基础的准确把握,是将国家的需要、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
这对于发展区域经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武汉成为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源和经济的新增长极,有效推动中部地区经济与国际经济融合与接轨,带动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4、建设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是国家赋予武汉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
在武汉建设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是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步入发展快车道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国家赋予武汉的一项重大历史职责。这要求我们在基地建设中,要从国家的战略高度上统筹谋划,从民族的竞争水平上精心组织实施,从世界范围内集成智力资源,配置产业资源,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跨越式地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要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要在基地的建设中,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在全国高新?quot;二次创业\中起到一种示范和带头作用,率先走出特色发展之路,为全面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章 指导思想、总体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发展光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光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促进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形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为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探索新经验,为增强民族光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而努力奋斗。
二、总体原则
遵循\跨越、创新、开放、特色和以人为本\的总体原则,举全省之力,集全国之力,借世界之力,建设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
跨越原则。充分吸收我国在发展微电子产业上的经验和教训,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抓大碰硬,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突破一些关键技术,突出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新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只有这样,才能走在世界光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前列,才能实现我国光电子信息技术及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创新原则。牢固树立创新观。以观念的创新,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以体制的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环境的创新,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以技术的创新,促进和形成先进生产力。
开放原则。开放、引进与协作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捷径,消化、吸收与创新是实现赶超战略的关键。联合国内外大公司、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各地方和国家部委的力量,坚持技贸相结合,在引进基础上开发,在开发基础上创新;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特色原则。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产力。立足现有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有所为,
有所不为,以形成主导产业为目标,实施一批能体现光谷特色和优势、市场需求量大、竞争力强的重大项目,培育一批光电子产品群、企业群。
以人为本原则。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及中小科技型企业,鼓励知识、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实行股票期权、职工持股、技术入股等制度;大力培养科技中介及产业化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培训,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努力营造一个宽松适宜的社会和政策环境,切实将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发展强势。
三、目标任务
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水平最高、规模最大、速度最快、人才最优\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光电子领域的研发、产业、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的整合与重组,到2005年,力争实现五大基本目标。
--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实现光电子信息产业的聚集发展。即沿珞珈山、南望山、喻家山到凌架山一带,于东湖、南湖、汤逊湖三湖之间,在50平方公里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初步建成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实现光电子信息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实现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科工贸总收入1000亿元,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600亿元。通过产业化和引进、改建、扩建、新建项目,综合引资、引智,实现产业扩张和产品升级,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促进一批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链。
--培植一批从事光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集团。通过政策及环境驱动,发展一大批光电子信息技术中小企业,形成千余家光电子企业群;通过资产重组和项目整合,发展几个过50亿元的产业项目,形成2-3个过百亿元的光电企业集团。
--聚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人才队伍。形成一支层次明晰、结构合理、
实力雄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熟练的职业技术工人和众多从事管理、经营和中介服务的企业家群体。
--建设一流的光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体系。按照\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创新战略,以提高基地创新能力为核心,集成有效科技资源,从\研究开发、产业化、支撑服务、人才资源\等四个关键环节,构建一流的光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体系,为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
第三章 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十五\期间,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将在信息光电子、能量光电子、消费光电子、软件等四大领域,研究、开发和掌握光电材料、光电集成、IP系统和芯片、蓝绿发光二极管、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存储器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光纤光缆、光电器件、光通信系统及设备、IP网络系统及设备、移动通信系统及设备、光电材料、工业激光设备与应用、激光生物医学仪器及成套设备、激光器与光学元器件、光电测量仪器、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光存储、光显示、光输入/输出、光源/电源、信息家电等十六类光电子技术和产品,以及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软件、通信类支撑软件、CAD/CAM/CAPP等应用软件、GPS/GIS/RS、ITS和智能建筑系统等软件技术及产品。
以企业、社会投资和招商引资为主体,预计总投资200亿元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600亿元以上,在光通信(包括光纤光缆、光电器件、光通信系统与设备、IP系统及芯片、光学材料、通信软件等)、激光(包括工业及生物激光等)、光存储(包括存储材料、光学头、机芯、盘片及设备等)等领域形成产业群和紧密的产业链,实现产业化和规模经济,促进光电子信息产业的集约化发展,辐射并改造传统产业,带动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等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及商贸、中介服务业的全面发展,为下一个五年计划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一、信息光电子领域
抓住国际市场调整机遇,加快新产品研发和产业结构调整,壮大光通信产业规模,重点发展光纤光缆、光电器件、光通信系统及设备、IP网络系统及设备、移动通信系统及设备、光电材料等技术和产品。预计5年内企业累计总投资90亿元以上,2005年实现年销售收入380亿元以上,其中光通信产品总产值占全国的30%,与世界处于同一技术水平。
1、光纤光缆
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生产常规单模光纤G.652和非零色散位移光纤G.655,满足市场需要。
大力开发色散补偿光纤、偏振保持光纤、掺铒光纤、数据光纤等多种特种光纤,特种光缆(ADSS、OPGW),大跨度海底光缆以及适应光纤入户需要的带状光缆、复合结构光缆等低成本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光纤光缆配套材料。
在巩固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与检测技术方面优势的基础上,研究、引进和掌握新芯棒制备工艺(包括外包层工艺)、各种结构和品种的光缆成缆工艺、稳定的规模生产工艺等。 预计5年内累计投资30亿元,2005年争取光纤年生产能力达1800万公里、光缆40万皮长公里,实现年销售收入120亿元,形成1个产值近百亿元的知名企业。光纤占国内市场的30%,国际市场的10%,光缆占国内市场的30%,成为中国第一、世界前五名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
2、光电器件
加快光无源/有源器件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
大力开发广泛用于光纤传输、CATV和光纤用户接入网络的光电器件产品,如各种光纤连接器、光耦合器、光开关、平面集成光波导器件、波导阵列(AWG)、密集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件、滤光片、光波长转换与光收发模块、宽带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高功率半导体泵浦激光器、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器件等。
重点开发全光网络光电集成(OEIC)和光子集成(PIC)。研制微型光机电集成系统(MOEMS)、生物芯片等。研究和掌握材料外延生长工艺、芯片制作工艺、封装工艺、耦合工艺等。
预计5年内累计投资25亿元,2005年争取光电器件年销售收入达8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光电器件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3、光通信系统及设备
促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同步光传输系统(SDH)、波分复用光传输系统(DWDM)和全光网络传输系统(AON)的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如SDH及N×2.5Gbps/10GbpsDWDM系列设备、光交叉连接(OXC)和光分插复用(OADM)设备、综合宽带接入系统(IBAS)及全业务网(FSN)接入传输系统设备等。扩大合资规模,提高
生产水平,抢先进入全光网络市场。
研究和掌握光传送网组网技术、光交换技术、网管系统技术及相关算法、高速光传输系统规模化生产工艺及测试技术等关键技术。
预计5年内累计投资15亿元,2005年争取光通信系统及设备年销售收入达60亿元,产品性能和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前列,并进入国际市场。
4、IP网络系统及设备
以X.85/Y.1321和X.86等IP技术专利为核心,大力开发IP网络核心路由器及交换机/边缘路由器、IP OVER DWDM设备、基于IP的接入设备及终端设备、计算机数字接入卡、高速无线互联网设备等产品,在以IP网络与下一代通信网核心关键设备为代表的网络通信设备市场中抢占制高点。
预计5年内累计投资5亿元,2005年争取基于IP技术的网络通信产品年销售收入20亿元,成为我国重要的网络设备产业基地之一。
5、移动通信系统及设备
合理规划与配置资源,在第二代移动通信产品的基础上,抓住2.5G移动通信的发展机遇,重视第三代移动通信(IMT-2000)和第四代系统与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
大力发展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车载移动通信系统、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及设备、天馈系统、GSM移动电话、CDMA(码分多址)和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移动电话等产品。扩大合资规模,提高生产水平。进一步研发既能与现有网络兼容,又能优化对多媒体业务支持的WCDMA、CDMA2000移动电话等。
预计5年内累计投资10亿元,2005年争取各类移动电话年生产能力达500万台,力争移动通信系统及设备年销售收入达90亿元,成为我国重要的移动通信产品生产基地。
6、光电材料
重点发展高频晶体、小型晶体、片式晶体等石英晶体材料,加快PTC和NTC热敏电阻、
蓝光LED、电真空管、氮化镓等产品的开发应用,积极发展高性能石英材料、磁性材料、硅晶片等电子专用材料和光学功能材料。
大力开展光催化环保材料、稀土发光材料、光电高分子材料、红外焦平面阵列材料、光子晶体以及其它非线性光学材料和纳米光电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 预计5年内累计投资3亿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达10亿元。
二、能量光电子领域
加大招商引资和技术成果产业化力度,重点发展工业激光设备与应用、激光生物医学仪器及成套设备、激光器与光学元器件、光电测量仪器、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等技术和产品。预计5年内企业累计总投资30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水平一流的激光设备制造与应用基地。
1、工业激光设备与应用
重点发展高功率激光切割、熔覆、热处理、焊接设备,半导体激光精密加工设备,纳米材料加工设备,激光标记防伪设备等,加强系统集成和设备配套,加快规模化生产。 积极建设激光加工连锁中心(站)。
研究掌握激光微细加工技术、激光三维制模技术等。
预计5年内累计投资10亿元,2005年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含激光器和激光加工站加工收入),主要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占国内市场50%和全球同期市场10%以上.
2、激光生物医学仪器及成套医疗设备
重点发展激光内窥镜及治疗系统、激光心血管治疗、激光肿瘤诊断与治疗、激光美容整形、激光显微外科、激光钳、激光眼科等方面的高端设备和配套设施。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开发高档次激光医疗设备。 加强激光在非侵入诊断和监测上的应用研究及产品开发力度。
预计5年内累计投资5亿元,2005年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含激光器及其他收入)。
3、激光器与光学元器件
重点发展大功率CO2激光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全固化可见光及倍频紫外激光器、准分子激光器、大功率YAG激光器等工业激光器产品,自由电子激光器、离子激光器、半导体医用激光器和全固化激光器、准分子激光器,染料激光器等医用激光器产品。
加大力度研究开发用于光显示和光波导的高分子光电子元器件。
预计5年内累计投资2亿元,2005年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形成与基地的工业激光设备产业和激光医疗仪器产业相匹配的综合配套能力。
4、光电测量仪器
重点发展工业用光纤传感器系列、光纤电力互感器以及(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等产品,进一步加大产业化力度,大力推进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
通过引进资金,进口关键器件,积极发展CMOS图像传感器件、光电测距仪、非制冷焦平面热成像系统、远距离红外线监控系统、车船载取证系统、激光陀螺、光电瞄准器、激光雷达、工艺设备和测试仪器等产品。建设一个国家级的光电测量仪器检测中心。 大力开发卫星云图和气象图红外相机、各类夜视仪、家庭安全用红外移动探测器、工业辐射的实时测量、工业加工的在线控制及全球环境监测产品等。 预计5年内累计投资8亿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
5、光机电一体化设备
重点发展系列适用先进的数字化控制系统和数控机械装备。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力度,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提高市场占有率。 大力发展以数字化电动汽车为核心的汽车光电子产品。 预计5年内累计投资5亿元,2005年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
三、消费光电子领域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重点发展光存储、光显示、光输入/输出、光源/电源、信息家电等技术和产品。预计5年内企业累计总投资40亿元,2005年实现年销售收入90亿元,形成我国重要的消费光电子产品生产基地。
1、光存储
加大产业化力度,加强项目建设,大力发展DCD高速缓存卡、附网光盘镜像服务器、光盘库、光盘塔、磁盘阵列、CD-R/W刻录机、高密度存储光学读取装置、磁光备份网络存储器、1.8英寸和2.5英寸小型微晶玻璃基板等光盘存储器相关产品及软件。进一步扩大VCD、DVD盘片,CD-R/RW、CD-ROM盘片及驱动器的生产规模和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积极引进技术和资金,加大对机芯、光学头等关键器件和DVD-R/RW、DVD-ROM/RAM、集成光驱等产品的研发力度和关键器件加工生产线的建设。加大合资力度和市场开拓能力建设,合理推动微光盘(MD)及装置、磁光盘(MO)及装置在我国的发展。
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加强对近场光学、可擦写、高密度存储、三维存储、多值存储和全息存储系统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光存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 到2005年,力争建成30条CD-R/RW光盘生产线,10条光学头加工生产线,5条CD、DVD盘片生产线,达到年产CD-R/RW光盘3亿张,光学头500万只,CD、VCD、DVD盘片3000万片的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我国光存储产业的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形成国内第一、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光盘生产基地。
预计5年内累计投资10亿元,2005年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
2、光显示
抓住光显示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双重机遇,统筹规划,寻求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筹措资金,大力发展各种平板显示器件,包括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场致发射(FED)等,以及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ED)、三维及全息显示系统及各种板卡产品,着重吸引外资到中国建厂或搬迁到中国生产。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来料加工或合资办厂,重点发展HPA-LCD高性能寻址液晶显示器件、第四代以上TFT-LCD和大屏幕PDP显示器件等产品,加强消化、吸收与创新,逐渐向前端靠近,建设生产线。同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提高原材料的国产化率,尽快提高产品技术档次。
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成功经验,加强自主创新,突出抓好OLED产业化前期的准备工作,开发研制OLED产品,逐步实现产业化。
加大对高亮度全色发光二极管技术、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技术、三维和全息显示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预计5年内,以引资为主,企业累计投资20-50亿元,努力建成第四代以上TFT-LCD、40-70英寸PDP和OLED显示屏生产线。建设中国平板显示器研发、生产、经营基地,逐步实现大规模生产,实现规模效益。
3、光输入/输出
重点发展各种类型数码相机、数码彩扩机、条码扫描仪、可视电话及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支票填印机、激光打印机、IP摄像头、IC卡电话机及公用多媒体信息终端、IC卡系统及机具等数字产品,提高产业化水平,形成规模效应。
大力开发各种数字液晶投影机、智能数码摄像机、光引擎、光传真机、光刻录机等新型数字产品。研究掌握半导体存储器、CMOS、CCD等关键生产和工艺技术,全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到2005年,预计年产数码相机150万台,占据20%-30%国产数码相机市场,形成一个知名品牌。年产可视电话会议视频系统250台套。年产圈层机及系列POS机等智能卡终端机具设备100万台套,达20亿元产值规模,形成全国最大的IC卡及机具生产基地。 预计5年内累计投资10亿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以上。
4、光源/电源
重点发展氪灯、氙灯、光谱灯、发光二极管系列等光源产品,以及智能型高频开关电源系列、中大容量UPS电源系列、铅布电池、高能系列电池、锌空电池系列、锂离子电池及
智能充电器等系列电源产品。积极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提升产品档次,拓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研究开发高亮度蓝绿发光二极管、半导体白光灯、汽车用燃料电池、航空及航海用燃料电池、高效硅基太阳能电池、CIS高效太阳能电池、动力电池等产品和技术,加大产业化和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建立UPS、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
研究掌握高频磁性材料、元件及模块制造技术,智能化、数字化、UPS技术等关键生产及工艺技术。
预计5年内累计投资10亿元,2005年实现年销售收入25亿元以上,其中锂离子电池、UPS系列、高能阀控电池系列产品分别达到5亿、10亿、10-15亿元的产业规模,力争建成中国最大的电源产业生产基地。
5、信息家电
把握当今消费类产品智能化和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数字机顶盒、视频点播设备(VOD)、智能家庭网关设备、家用安防及消防设备和医疗信息系统设备等产品,加强对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重点开发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并能通过网络交互信息的信息家电产品,如智能电话、数字电视、嵌入式家电等系列家庭网络电器,各种手持通信上网设备、人界面信息设备以及有线宽带网络终端产品、宽带无线接入终端、家庭专用网络系统及终端、智能建筑终端等家庭新型数字产品。
加大对数字视频技术、数字音频技术、IP组播技术以及家庭信息网络平台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研究掌握嵌入式微处理器及相关支撑硬件(如芯片、IC卡、存储介质、读取设备)等关键技术。
预计5年内累计投资5亿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
四、软件领域
充分发挥各类软件园的功能和作用,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通信类支撑软件和特色应用软件,加大软件企业合资合作的力度,鼓励企业对外软件加工和软件出
口,加强对软件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软件,壮大一批骨干软件企业,形成2-3个软件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预计5年内累计投资20亿元,2005年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
1、集成电路设计
重点发展光通信系统专用集成电路设计、IP网络及系统芯片设计、无线通信系统及芯片设计、EDA设计、厚薄膜集成电路设计、语音图像编解码芯片设计等各种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及产业化技术。
建立武汉IC设计产业化基地,加强人才培养和孵化体系建设,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引进技术、人才和设计企业,引进商业运作模式,实现市场化运作。 预计5年内需累计投资2亿元,2005年争取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
2、信息安全软件
重点发展安全保密办公自动化ADDA软件、绝密件档案管理软件、PC机信息保护软件、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加密软件、基于LINUX的安全操作系统、IP安全系统平台、虚拟专网平台软件、TMN电信网管安全软件等项目和产品。
加大对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操作系统、加密技术、通信安全等信息安全关键软件技术研究开发的力度。近期重点研究开发嵌入式数据库安全保密中间件、VPN安全网关、高性能并行防火墙、WEB网络系统安全系统等网络安全软件产品。
预计5年内需累计投资5亿元,2005年争取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开发生产一批信息安全产品,逐步形成信息安全软件产业群。
3、通讯类支撑软件
充分发挥软件技术在通信网络领域中的支撑作用,继续开发和应用SDH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IC卡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支撑软件产品,并向高端产品发展。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开发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应用开发平台、CDMA和GSM移动电
话技术开发平台、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全光网络系统\网络级\网管等一批重大支撑软件技术和产品,以促进通信与网络系统的升级换代。 预计5年内累计投资5亿元,2005年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
4、CAD/CAM/CAPP等应用软件
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应用软件的开发,加强各类应用软件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大力支持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电子商务软件、园区网络管理软件、物流管理软件、企业管理软件、CAD/CAM/CAPP等3C制造业信息化系统、金融财税商业与保险业软件、教育娱乐软件、家庭网络软件、仿真软件系统、光线追迹软件的开发生产。开发系统集成软件,增强承担重大系统工程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的能力。
预计5年内需累计投资5亿元,2005年争取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尽快形成我国3C研发及产业化基地之一。
5、GPS/GIS/RS、ITS和智能建筑系统
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S产品,如卫星定位系列(GPS)接收机和车辆管理系统、GPS OEM板及天线、GPS商品软件、GIS/RS产品、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TS)、智能建筑(楼宇、小区)系统等。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加强推广应用。
研究和掌握S频段微波集成技术、L/S共用天线技术、小型化接收机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
预计5年内需累计投资5亿元,2005年争取3S系统及设备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尽快形成我国3S研发及产业化基地之一。
第四章 技术创新体系
按照\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创新战略,以提高基地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对企业(包括中、外企业)和三大(大学、大型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三军(军事院校、军事研究院所、军工企业)的科技资源,以及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资源的有效集成,在\研究开发、产业化、支撑服务、人才资源\等四个关键环节,构建基地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创新体系的建立,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创新人才,获得世界先进的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着力培育我国光电子信息技术及产业持续不断的创新活力,不断推动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向更高层次整体发展,提高我国光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研究开发体系
大力发展各类光电子信息技术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国内外技术合作,不断强化企业R&D投入,重视研究开发的国际化,高标准建设留学生创业园和虚拟研究园,着力构建具有国际水平的基地研究开发体系,以获得世界先进的创新技术,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发展光电子信息技术研发机构。依托现有的光纤通信、激光加工、CAD软件、GPS系统等一批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引导高校、院所或企业共建或扩建5个左右国家(或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主要涉及光电材料、移动通信、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纳米材料等方面;共建或扩建7个左右国家(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或技术转移中心,主要涉及全光网络系统及器件、元器件、信息设备、生物芯片、激光生物、软件测试、外存储等方面,大力促进原始创新,争取建立国家级光电子技术研发中心(武汉),使这些研发机构成为基地技术创新的源头,引导光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方向。
强化企业R&D投入。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强化应用研究,大中型光电子企业都要建立或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及其配套的研究与开发体系,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中小型和民营光电子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技术依托;光电子企业的R&D投入,要占到其当年销售额的5%以上。
开展国内外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积极鼓励和引导基地内的企业与不同地区、不同国度的企业进行广泛的技术协作和资源整合,推动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度的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之间的联合、协作与交流,通过引进创新和模仿创新,充分吸收国内外优秀的科技成果,提升基地的创新效率和速度。
办好留学生创业园、虚拟研究园等园区。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吸引国内外跨国公司在基地内设立研发机构或虚拟研发机构,广泛开展与国内外大企业、大公司?quot;高位嫁接\,大力加强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
二、产业化技术创新体系
通过建设光电子专业孵化器、光电子中试基地、光电子产业加工中心、科技产业园区等关键环节,获得世界先进的创新产品,推进基地产业化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
光电子专业孵化器。与企业联合创办专业孵化器,建设光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器,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加大对创业活动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光电子人才到专业孵化器创业或孵化成果,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基地落户,大力培育光电子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光电子中试基地。中试基地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加强企业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开放实验室、定型车间建设,形成面向国际化、开放式、高标准的中试基地。
光电子产业加工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挖掘现有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鼓励建设ASIC设计工程技术中心和SMT、PCB、机厢等光电子配套产业加工中心,最大限度地降低创新技术产业化的成本,为基地企业生产创造条件。
科技产业园区。科技产业园区是实现\三大、三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研发优势,采取政府支持、业主开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发展模式,大力建设东湖高新科技工业园、大学科技园和软件产业园,促进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研究开发与规模生产有效结合,促进高校产业市场化和产业规模化发展。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光谷内的市场优势、土地与人才优势,整体引进产业化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内外工厂或生产企业。
三、支撑服务体系
通过建立光电子产品检测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机构、光电子信息服务中心、光电子大市场等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运营水平和效率,构建基地的支撑服务体系。
光电子产品检测服务中心。鼓励企业联合华中光电子研究所光电实验中心和信息产业部光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相关机构、企业和高校,构建光电子产品检测服务中心和软件测试论证中心,为光电子和软件企业服务。
公共服务机构。按市场经济规律,设立金融管理服务、外商投资服务、行业协会(包括光电产业协会)、市场调查、战略研究等机构,着力吸引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风险投资机构、咨询评估等科技服务机构进入基地,为光电子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光电子信息服务中心。依托武汉信息港、烽火公司技术中心、中科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和省市科技情报机构,在一个包括信息交换、处理和大容量存贮的网络平台和基地宽带接入网的基础上,完善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光电子信息服务中心,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建设武汉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设立武汉光电子产业风险投资基金,进一步健全投资、市场、技术、人才、政策等光电子信息技术及产业信息服务体系。
建设光电子大市场。充分利用宽带信息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光电子技术及产品商务网站,建立光电子产品交易及服务平台,完善光电子信息产业各种物流、技术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畅通的渠道和环境,建设武汉光谷光电子大市场。通过博览、展示和商务等功能的建设,促进光电子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使基地成为我国光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的交易中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抓住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的机遇,设立职能机构,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措施,保护创新者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
四、人才资源体系
按照引进、培养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外研发机构和教育资源,通过组建顾问委员会、光电信息学院和软件学院、光电子职业技术学校,建设人才市场,强化在职培训制度等形式,构建一流的人才资源体系,为基地提供优秀的企业家、科学家、技术人才和大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
顾问委员会。聘请国内外一流的光电子科技人才及经济管理人才,组成基地建设顾问委员会。该委员会应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光电子信息技术及产业的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提出基地建设的实施建议,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利用研发机构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一方面,通过基地内技术中心、留学生创业园、虚拟研究园等机构较好的工作条件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吸引国内外科技人才以各种形式来基地内工作;与此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在国内外设立研发机构,网络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光电信息学院和软件学院。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邮电科学院、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等国内外高校、院所的光电子教育资源,建设光电信息学院和软件学院;与此同时,大力支持各大学、科研机构的光电子学科和院系建设,实现双语教学,为基地培养大量跨世纪的光电子高层次科研人才。
光电子职业技术学校。引导和联合一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组建光电子职业技术学校。大力开展光电子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基地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和训练有素的营销人员。
在职培训。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高校、机构联合培养专门人才,采用多种办学形式,不断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联合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MBA、MPA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国家基金和有关人才出国培训计划,采取脱产?quot;在职不离岗\的方式,灵活的学制,培养和建立技术人才和企业家队伍。
建设和完善人才市场。通过人才市场的运行,促进人才的健康流动,使基地内的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第五章 空间布局与基础设施
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空间布局与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空间布局、居住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与基础设施、宽带信息网络建设等4个主要方面。预计累计总投资60亿元以上,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建成一个布局合理、人文荟萃、产业先进、环境优美、经济活跃的科技新城区。
一、空间布局
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综合光电子信息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与贸易、产业发展与空间拓展以及相应的生活服务各项功能,形成\一区一轴\的基地空间布局构架。
1、\一区\是指光电子信息产业区,也即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主体区域
该区域以位于东湖、南湖、汤逊湖之间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50平方公里的封闭管理区为基础,根据\十五\末期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600亿元的目标,确定基地主体区域面积为30平方公里。根据光电子信息产业分类及用地现状,光电子信息产业区划分为五个园区:
东湖高新科技工业园:位于东湖开发区东部,面积约8平方公里,包括关东科技工业园和关南科技工业园两部分。主要发展光纤光缆、光电器件、光通信系统及设备、数码相机、光盘、工业激光及医疗激光等产品。目前已建有长飞光纤光缆、烽火通信、武汉NEC、华工正元、喜玛拉雅、楚天激光等著名企业。
湖北软件产业基地:位于关山一路武黄公路连接线以西,民院路以东的南环铁路两侧,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由华中软件园、华软软件园等组成。主要发展应用软件产业。已有武汉华软、中地信息等知名软件企业进入基地。
关山机电工业基地:位于东湖开发区中部的关山一路两侧。面积3平方公里,该区为\一五\期间布局建设的老工业基地,有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武汉汽车标准件厂、湖北电机厂、长江有线电厂(733厂)等大中型国有企业。通过对这些国有企业进行公司改制与技术改造,发展成为以光机电一体化和综合配套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
光电子科技商贸服务区:位于东湖开发区的核心--光谷广场东南角,面积1.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以光电子信息技术、产品贸易为主体的科技商贸产业及相关的服务产业。在这里布置建设规划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武汉光谷光电子大市场。
2、\一轴\是指以产业区为核心,向西沿珞瑜路形成的10公里长的光电子信息产业研发主轴
在这条主轴上集中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18所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邮科院、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等56所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机构;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光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高智力密集区。
通过这条研发轴,将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光电子信息产业区连接起来,从而缩短科研成果由研发、中试、批量生产到产业化的过程。此外,在这条研发轴上,还汇集了江钻股份、长江通信、烽火通信、华工科技、东湖高新等近十家上市公司和数10家风险投资公司和武汉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从而使得光电子科技成果更容易实现与资本的结合。
二、居住与公共服务设施
结合基地各园区的产业特点及用地形态,按照分类居住的原则规划,提供优良的居住生活条件。总用地面积5000亩的居住社区,通过营造一流的文化型、生态型居住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以充分满足园区各类人才的需求。
同时,将产业区内原有农村居民点全部搬迁,集中在4处建设配套完善、环境协调的居民新社区。
为保障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发展目标的实现,满足产业研发、生产及高科技人才的科研、文化与生活需求,规划在产业区内建设剧场、艺术中心、科技公寓等一批文化交流设施,以及远程教育中心、医疗保健中心、会展中心、国际技术交流中心、情报中心、光电子博物馆、人才资源中心、体育中心、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各类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在科技商贸服务区内。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用地面积5000亩。
三、道路交通与基础设施
基地建设区北部已建成珞瑜路、楚雄大街、关山一路、关山二路、民院路等主干道,形成了\两横三纵\的城市道路骨架系统。
建设城市三环线,连接沪蓉高速公路与京珠高速公路,形成更为便捷的高速交通道路,进一步增强对周边省市的辐射能力;
到\十五\末期,使整个产业区30平方公里地域内形成\四横三纵\的道路主干网络。同时布置4个公交首末车站及若干公共停车场,建设科技商贸步行街和光谷创业街。最终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为依托的便捷、安全、舒适和智能化、生态化的内部交通网络系统和对外货流通道。
东湖开发区现有供水量能满足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远期发展的需要。规划利用现有白沙洲水厂及其管网系统,同时在产业区内建设自来水净化站,形成生产、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两套供水系统,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饮水机,提供可直接饮用的纯净水。在产业区内建立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南湖和汤逊湖。扩建输变电设施,完善线网系统,电力线路采用电缆入地暗敷。建设完备的垃圾分类袋装收集系统,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建设现代化、智能化的消防保障体系。利用关山混气厂和关山热电厂建设完善的供气(包括管道天然气)、供热管道系统。
建设外贸保税仓库、物流中心、EDI联网报关、陆路口岸、出口加工区等软硬设施,进一步完善基地功能。
预计\十五\期间,武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道路交通及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为50亿元。
四、宽带信息网络
目前,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内已具有较强的通信能力,基本上实现了网络数字化、传输光纤化、业务信息化。基地内拥有关山、关南、庙山、鲁巷等4个电信综合交换局,交换机容量达20万门,78个光接入点,实现了SDH光传输系统与DWDM系统的结合。传输带宽已达到40G,基地中的骨干节点通过武汉电信的核心节点与中国电信320G主干传输网络连接,国际出口带宽达3.3G,已建成基于光传输网络,由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FR)、HFC网、ATM网和IP网组成的,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的数据多媒体信息网络,可提供3万部端口,容纳几十万宽带多媒体用户。已建成管网总长累计1500孔公里,基地内全面实现光纤到路边,为实现全光通信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建设发展目标,产业基地内将实现千兆到小区、百兆到大楼、十兆到桌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成园区方便快捷的综合信息网络。将基地宽带信息网与武汉宽带城域网融为一体,并与其他网络互通;宽带网的基础设施,包括管道、光缆、传输、数据网络单元等将与市政建设同步进行。在已形成的7个光缆环、总长1500孔公里的比较完善的管网系统基础上,再新增4个288芯大容量新光缆环,进一步覆盖整个产业区;在已建成16波DWDM骨干传输环网基础上,再新增一个洪山-鲁巷-关山-汤逊湖-洪山的10G骨干环,下挂5个2.5G的SDH子环,实现基地传输需求以及和中国电信现有的SDH骨干环、武汉城域网波分系统互连互通;ATM/IP网进一步延伸至汤逊湖大学科技园,产业基地网将与其他公用网和专用网实现互联;小区和大楼主要采用FTTLAN,辅以XDSL技术实现宽带应用到户,部分实现光纤到桌面。
在东湖高新科技园的\光谷大厦\建设\光谷数码港\,作为整个光电子产业基地数据传输与交换的枢纽。
基地宽带信息网络系统将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十五\期间全部建成,总投资规模在现有网络基础上追加10亿元。
第六章 主要措施
一、加强体制创新,建立高效合理的运行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省、市共建共管体制的优点,进一步明确基地建设管理机构的职能,强化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和\二次创业\意识,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努力形成政令畅通、责权一致、指挥灵活、运转高效的建设管理新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政府的大力引导和积极推动,激活创新资源,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成为基地建设的主体,形成完善的\政策引导\型的运行管理新机制。
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企业的联合、协作、兼并、重组以及国有资产的进退创造良好的条件,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良好经济运行体系。
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的生力军作用,努力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鼓励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支持民营科技企业通过投资、参股、租赁、承包、兼并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理顺产权关系,充分调动民营科技企业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不断壮大民营科技企业队伍。鼓励和促进民营科技企业进行\二次创业\,朝高新化、规模化、集团化的方向迈进。
二、加强法制建设,落实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
认真落实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条政策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条政策,加大实施力度,解决政策执行中的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等体制障碍,切实执行好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争取国家部委的支持,给予在基地设立保税区域、减免新增建设用地税费、简化光电子信息产业生产项目审批手续等方面的政策;不断完善和加强对产业政策执行效果的科学评估,促进形成基地良好的政策环境。
切实加快《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条例》的重新修订工作。对以前涉及到高新区以及高新技
术产业的政策,不合时宜的予以废止,需要修改、补充或重新制定的尽快出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条例》要着重解决好管理体制、知识产权保护、区域性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人才激励和人才引进等重大问题,为基地的发展营造良好政策法律环境。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光谷实现1000亿元的发展目标,今后五年总投入至少在260亿元以上,平均每年投资在50亿元以上。完成这一巨大投入,必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真正实现投资主体多样化和市场化,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积极做好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储备工作;拓展武汉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功能,活跃风险投资活动和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吸引一批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入驻基地,加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建设,形成风险投资的自动生成机制,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
充分发挥主板市场的作用,积极开发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加强对企业的改制和上市辅导,通过企业上市以及上市企业的配股、增发等手段,积极从海内外证券市场筹集资金,解决产业大规模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
积极争取银行信贷,争取国家及省、市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的支持。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自有利润进行投资,通过组建有限责任公司乃至个人参股等形式,大力吸引社会资金。
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建设一个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区域性资本市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大力做好基地企业的海外上市及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办好一年一度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国际论坛和中国光电博览会,使基地成为海内外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四、集中力量,突出抓好产业项目建设
产业项目建设是基地建设这一庞大系统工程中的中心工作之一。围绕基地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多介绍国际知名光电子企业到基地发展,多对基地产业化项目给予支持,多在基地进行产业布局;积极争取国家在基地建立国家高技术产业光电子专项和武汉光电子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国家光电子产业风险投资种子资金,同时省市设立光电子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和产业化引导基金,统筹安排,配套协作,集中实施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形成几个过百亿的产业;按照\抓大促小\的原则,通过申报国家创新基金、贷款贴息等项目,引入风险投资资金等措施,进一步推进光电子信息企业的发展壮大,培育成千上万的中小光电子企业群;实施大公司战略,在光纤光缆、光电器件、激光设备等产业领域,加强产业扩张和战略重组,重点抓好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积极争取国家\计划、攻关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大力开展原始创新,不断培育光电子信息产业新增长点;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有选择地引进一批高精尖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加强与国外大企业及跨国集团的高位嫁接,全面提高基地光电子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五、实施国际化战略,强化招商引资措施
加大开放力度,大力引进国外资本和项目是建设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关键和捷径。我国已经加入WTO,中西部的对外开放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高潮,我们要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学习和运用WTO规则,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建立高效运转的招商机构,完善海关、商检等联合办公中心,实行招商责任制,开展全员招商,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的道路。
根据重点发展的光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确定招商引资的具体对象,有的放矢;提高招商项目的技术水平,加大对产业化前期技术的进入力度;建立与重点招商对象的密切联系,长期跟踪重点企业及光电子行业发展动向,重视招商引资的高效性和延续性;创造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入驻高新区、设立研发机构和培训中心;引导现有优势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高位\嫁接\;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特别重视加强对光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或地区,尤其是华人华侨专业人士的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建立台商科技工业园和海外华人华侨科技工业园等形式,引导他们把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带到光谷,加快基地建设与国际水平的接轨。
六、建立人才成长机制,创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高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建设光电子产业基地需要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和科技创新人才。为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光谷\人才特区\,从体制、机制、政策、计划和文化等各方面着手,出台激励措施,创造尊重人才、信任与使用人才、吸引与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
建立人才竞争机制,激活基地的现有人才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调整企业人才结构,强化员工在职培训,利用各种渠道培养人才;重视国内外一流人才的引进工作,不断招聘高技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复合型人才,落实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海外创业人才的吸引力度,建立专门机构,提供跟踪服务。
鼓励光电子信息企业设立技术股、创业股和管理股,从企业产权结构上解决智力、知识等无形资产有形化问题;努力培养一批具有企业家头脑的科学家和有科学家头脑的企业家及管理人员,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七、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化科技服务机构
大力发展社会化科技服务机构,构筑基地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光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方向,大力引导和扶持市场调查、信息咨询、评估、代理、培训、技术产权交易、知识产权服务、投融资、法律等各类光电子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功能和作用,重视和加强光电子产业市场预测和统计
分析能力建设,及时掌握国际市场情况和最新动态,为企业和政府决策服务。
鼓励并动员基地内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和国外机构参与中介机构的发展,研究并制定促进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投入渠道,为中介服务机构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发展环境。
通过组建光电行业协会、完善产业分工、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协作等形式,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信誉,全面提升中介服务机构的整体水平,引导中介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为基地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支撑。
八、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光谷文化氛围
根据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和要求,作好科技新城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提高区域环境综合管理水平,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建设提供服务和保障。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科技新城的建设目标,制订并实施绿化工作,建设一批游园和公园,提高绿化水平,使科技新城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居更洁、城更美,成为国内外各届人士向往的工作和居住区。
弘扬荆楚文化丰厚之精华,吸收高科技文化之精髓,兼容并蓄,打造与创新观念制度相适应的实物载体,完善文化设施,突出一些独特的、标志性的建筑物,形成一种独特的光谷文化:\鼓励竞争、支持合作;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并以此为核心营造一流的文化氛围。
正在阅读:
武汉东西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02-03
2017反洗钱宣传月总结03-20
面试三分钟自我介绍【优秀5篇】03-28
百万英镑,英文版02-12
英语散文02-14
设计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的原则06-02
5.1应用题 - 图文05-21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各章2 - 图文10-19
银杏作文450字06-26
游戏与玩具03-11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东西湖
- 总体规划
- 武汉
- 高新技术
- 开发区
- 关于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师岗位的认知和态度的问卷调查 - 最终版版
- 培训机构教学计划
- 局域网组建实训 - 图文
- 成都CSFB接通率优化优化总结
- 检查学生课外作业的措施
- ATS公司技术型员工薪酬体系优化设计1010-修改
- 探讨PDCA循环法在医院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应用
- 高等数学下册试卷及答案
- 天长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 图文
- 2015年监理工程师继续考试及答案(61分)
- 太极秘诀:怎样用太极拳打通大小周天
- 简易呼吸器的结构及原理 - 图文
- 小学宣传报道活动方案
- 精益生产在我国中小企业的研究与应用
- 实验七 - 正溴丁烷的制备
- 16.2-《内能》导学案
- 物料供应商管理规程
- 施工投标文件编制及注意事项
- 第6章 石油地质学
-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